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二战风云人物典藏集-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路沿线及锦(州)承(德)公路以南地区进行了春、夏季攻势作战,席卷雁北、察北、热河、辽西、逼近平、津、张,歼敌2。8万余人,收复县城15座,扩大解放区面积13。5万平方公里,在战略上打破了日伪军对根据地长期分割、封锁的局面,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为大反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大反攻作战开始后,聂荣臻指挥晋察冀军区部队首先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北平,占领通县机场,切断平津之敌的联系,控制平津铁路,直逼天津,攻占寿阳、榆次等地区,包围太原,向石家庄、保定展开进攻,收复军事重镇张家口。8月,日本宣布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调集重兵进逼解放区。1945年9月,聂荣臻与贺龙共同指挥的绥远战役,歼灭傅作义部1。2万余人,反击了国民党军的进犯,解放了绥东、绥南广大地区。1946年9月,聂荣臻指挥所部歼敌2万余人后,主动放弃张家口,获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1947年4月,聂荣臻组织指挥正太战役,歼敌3。5万人。10月,又进行清风店战役歼灭蒋军装备精良的第3军1。3万余人。之后,聂荣臻又乘胜指挥了石家庄战役,解放敌防坚固的石家庄市,歼敌2。4万多人。1948年5月,晋察冀中央局与晋冀鲁豫中央局合并建立华北局和华北军区时,聂荣臻任华北局第三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6月,聂荣臻组织了晋中战役,在历时一个月的作战中歼敌10万余人。秋天,聂荣臻根据中共中央先歼灭东北境内敌军的战略意图,组织华北军区部队积极地实行钳制性作战,先指挥部队楔入热西、冀东以切断敌东北与华北的联系,再西进绥远,歼敌5。5万余人,解放了绥远、察北广大地区,有力地配合我军在东北进行的辽沈战役。12月,聂荣臻与林彪、罗荣桓共同组织指挥平津战役,取得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多人的胜利。北平解放后,聂荣臻兼任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后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陪同朱德总司令检阅庆典部队。 1950年初,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职务。1954年6月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1956年,他主管全国的科技工作,先后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科学小组组长、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科委主任等职。参与制定了“十二年科学规划”。1959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在他的建议下我国先后成立了航空委员会、国家科委、国防科委等科研领导机构,建立了原子能、火箭、飞机、船舶、电子等研究院,使我国的科研队伍迅速壮大,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从1964年10月至1967年6月,我国先后自行研制的两颗原子弹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聂荣臻为此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化大革命期间,聂荣臻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坚决的斗争。聂荣臻是中共第八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八届、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0年9月,聂荣臻恳切请求辞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职务,获得批准。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聂荣臻再次请求不再继续担任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 1992年5月14日,聂荣臻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3岁。 (赵焕明)
第七部分诺维科夫 空军主帅(1)
从1941年6月25日,即希特勒发动侵苏战争的第三天起,苏联空军先后出动500多架轰炸机和歼击机对德军的19个机场进行了密集突击,仅在几昼夜里就击毁德军130多架飞机。在苏军的袭击下,驻守在芬兰和挪威北部的德国空军被迫撤到大后方机场,放弃了对列宁格勒空袭的近期计划。这是苏联空军在卫国战争开始后的第一次空中战役。对于这次打击,正处在进攻势头上的德军是始料未及的。在当时苏联空军乃至整个苏军被动挨打的情况下,这次战役的胜利无疑对打击德军的气焰、增强苏军的作战信心起了重要作用。此次战役的组织计划和具体实施者就是苏联北方方面军空军司令诺维科夫。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诺维科夫(Alexander Alexanderovich Novikov,1900—1976),1900年1月6日出生。1919年参加苏 缒暝诼骄郏群蟊弦涤诓奖盗钒唷⒏?级步校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参加苏俄国内战争,历任排长、连长、营长。 1933年诺维科夫调任空军航空兵旅参谋长,后任轻型轰炸机大队长。从此,诺维科夫致力于苏联空军的建设和发展。 1938年,诺维科夫担任列宁格勒军区空军参谋长。1939年至1940年参加苏芬战争,出任西北方面军空军参谋长,1940年任列宁格勒军区空军司令,任职期间曾有过出色的飞行表演。同年进入空军指挥与领航学院的首长进修班,系统地学习空军指挥员所应掌握的知识。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开始。当时苏联空军正处于改革之中,甚至连编制体制的改革也没有完成,机场及其他设施尚在修建,飞机的更新也未完成。突如其来的战争打乱了苏联空军的改革计划,苏联空军被迫仓促应战。战争初期,诺维科夫担任北方方面军(1941年8月改为列宁格勒方面军)空军司令,以他率领的北方方面军空军对德军实施的突击为先导,在1941年的7月和8月间,苏联空军几乎对整个苏德战场的德军机场组织了一次密集突击,使被“闪击战”的胜利冲昏头脑的德军大为震动。 1942年至1943年,诺维科夫担任苏联主管空军的副国防人民委员。1942年3月,诺维科夫前往沃尔霍夫方面军,组织该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协同,在苏联空军与陆军战略协同史上开创了根据两个方面军的需要协调航空兵活动的先例。1943年5月,出任苏联空军总司令。任职期间,负责组织夺取战略制空权,组织方面军航空兵、远程航空兵和防空歼击航空兵之间的协同,并组织航空兵配合陆军的地面行动,及时总结空军的作战经验,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空军的战役战术原则。 诺维科夫从担任空军总司令之日起就非常重视空军总部、方面军航空兵和远程轰炸航空兵编制体制的改革。战争初期,因体制上的弊端影响战斗力的情况时有发生,故而深感改革的必要。他认为这是根本性的问题,直接影响着苏联空军作用的发挥。诺维科夫首先从力量的集中使用这个问题着手。7月至8月间的密集突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航空兵的分散配置的原则却很不适应实战的需要。这种编制体制是1940年某次高级指挥人员会议制定的。在那次会议上,把航空兵分为专于同集团军协同的集团军航空兵和根据方面军计划进行活动的方面军航空兵。它不利于集中使用力量,发挥整体效益。特别是在战争初期苏军遭受了重大损失之后,又把本来就有限的空中力量再分割开来,阻碍了保障主要方向的空军的集中使用和集中指挥。诺维科夫提议,成立方面军所属的 懒⒌暮娇毡慷印U庀罱ㄒ榫勒撕推?时期的错误,扩大了运用航空兵进行密集突击的可能。与此同时,这种密集突击在打破诸军兵种分工的同时也打破了机型的分工。根据这一形势的需要,诺维科夫又提出要建立同类型飞机的航空兵师(轰炸机师、强击机师和歼击机师)和组建空军集团军及航空兵军。这些改革形成了强大的空中机动突击力量,使苏联空军能机动地控制苏联全境,对整个战线的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七部分诺维科夫 空军主帅(2)
苏军空军实施突击行动
诺维科夫善于从实战中总结经验,提出新的战术,并运用于实战之中。他不仅在体制上做出了改革,而且对战斗中具体作战方式也进行了探索和改进。从战争初期开始,诺维科夫几乎每天都到前线机场研究和分析战斗经验。列宁格勒方面军遭到德军的袭击后,被迫采用两机一组的队形作战,改变了三机一组的战斗队形,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诺维科夫及时发现了这种新的打法,并积极地予以推广,是最早对此做出正确评价并支持这种创举的人。 在此基础上,诺维科夫又对各种编队飞机机组的战斗能力及战术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其结果是不久后战场上就出现了由4架、6架或更多飞机组成的战斗机组,必要时成对的机组在空中编队。从一些具体问题上也能看出他的富于创新并且合理冒险的特点。比如在战争初期,因费用和技术力量不足,苏联空军无法修建机场,飞机挂着雪橇直接在雪地上起降。但飞机在空中飞行时,雪橇造成阻力。诺维科夫建议卸下雪橇用轮子起降,经实践检验,这个建议切实可行,提高了飞机的速度和机动性。 卫国战争期间,诺维科夫指挥的苏联空军给予德军以沉重的打击。诺维科夫每准备一次战役都力图引进新的战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的创造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诺维科夫运用强击机护送和掩护坦克与步兵,建议依靠强击机而不是轰炸机作为空中主力。实践证明这是对的。不管天气怎样,“伊尔”强击机每天都能起飞,掩护坦克和步兵,以其侧翼武器的强大火力,用火箭弹、炸弹、机关枪炮来摧毁敌人前沿阵地的防御,必要时还可以在战术地带与敌人的轰炸机、歼击机进行空战,还可以执行侦察任务。诺维科夫的建议也推动了航空工业的生产,因为强击机的造价低于轰炸机。“伊尔—2”强击机还可以作为白昼轰炸机使用,是对付德军坦克和有生力量的理想的昼间武器。诺维科夫采用的空军战役新样式——航空兵进攻也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仅在1942年11月到12月间 褪沟戮鹗?000架飞机。此外,诺维科夫主张运用无线电网引导歼击机飞向空中目标。他在空军第16集团军进行了实战检验。在地面引导站的指挥联络下,空中飞行员、机场飞行员与空军集团军指挥所保持无线电通信联络。由于每个机组都装备有无线电联络系统,空中的飞机能及时准确地捕捉到目标。空军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空军关于指挥、报知和引导的无线电使用细则》。 战争期间,诺维科夫经常作为大本营空军代表协调空军行动,表现出空军统帅的杰出才能。诺维科夫能够深入全面地分析战情,准确地预见事态的发展,合理地使用现有的力量和装备。这在1943年的库班空中交战和1944年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1943年4月至6月的库班空中交战,是苏联空军在苏德战场争夺战略制空权的最重要阶段。诺维科夫同朱可夫作为大本营代表来到前线。他们受领的任务是:夺取制空权,掩护并支援地面部队实施进攻战役。战役实施的第一天,诺维科夫看到苏军飞机的起飞次数虽然比德军多,但并未能掌握制空权,遂指示部队采取有效的措施:轰炸机实施密集的大规模行动,强击机延长在战区空中的停留时间;歼击机则将主要力量投入到前线。库班空中交战非常激烈,编队空战甚至每天多达约50次,双方参战的飞机每次各有30到50架之多。空战持续两个多月,德军损失1100架飞机,其中在空中被击落的飞机就有800多架。诺维科夫继续实行地面无线电台引导,苏军歼击机把战斗队形按高度沿正面作梯次配置,创造了“库班梯次配置法”。通过库班空中交战,苏军航空兵从德军方面夺取了主动权,并掌握了苏德战场南翼的制空权。 1944年2月,在科尔孙—舍甫琴科夫斯基战役中,诺维科夫指挥空军第2集团军和国土防空航空兵第10军协同一致地对合围之敌实施有效的空中封锁,加速了战役的进程。战役期间,苏军出动飞机11436架次,德军出动5906架次。此次战役之后,诺维科夫被授予空军主帅军衔。 战争期间,诺维科夫在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解放北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波兰诸战役中,在柯尼斯堡强攻战、柏林战役和远东战役中,作为大本营代表,成功地协调过数个方面军航空兵的作战行动。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苏联政府的信中写道:“诺维科夫空军主帅在苏联红军成功的空军战役的指挥事业中表现出了杰出的能力、忠诚和洞察力。他那解决复杂问题的灵活手法与领导者少有的品质和运用空军的巨大能力相结合,使他能够为盟国事业做杰出的贡献。” 胶螅滴品蚣绦诳站械H胃呒吨拔瘛?953年起任远程航空兵司令,1954年到1955年任空军副总司令。1956年退役,曾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及其他各类勋章多枚。著作有《在列宁格勒的天空》。 1976年12月3日,诺维科夫在莫斯科逝世。 (刘平)
第八部分彭德怀 元帅(1)
彭德怀(penɡ dehuɑi,1898—1974),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抗日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副总指挥(第18集团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等职。 彭德怀原名得华,号石穿,家谱名清宗,1898年10月24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石潭瓦子坪彭家围子的贫苦农民家庭。幼时上过私塾。8岁时,因母病故失学。刚满10岁就给富家当雇工放牛,13岁到煤窑当童工,15岁时参加饥民闹粜,被官府通缉,逃到洞庭湖当堤工。苦难的经历使他无比憎恶这个不平等的社会。 1916年3月彭德怀愤而投军,被编入湖南陆军第2师第3旅第6团。1920年初夏升任排长。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军阀的黑暗统治,使他萌发了富国强兵的思想。他在连队参加士兵的闹饷斗争,秘密组织“救贫会”。1922年8月,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军官讲武堂。1923年8月毕业后回原部队当排长,不久升任连长。1926年5月,升任营长,随部编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结识共产党员段德昌,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1927年1月于所在营成立士兵委员会,订立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维护士兵权益的会章。1928年1月,彭德怀升任团长。1928年4月,彭德怀在革命的低潮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7月,与滕代远、黄公略一起率部在湖南平江举行武装起义,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任军长兼第13师师长。10月,出席湘鄂赣边五县县委和红5军党委联席会议,建立湘鄂赣边特委和根据地。12月,率红5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朱、毛红4军会师。参加指挥过中央根据地的四次反“围剿”。在此期间,1930年6月,红3军团成立,任总指挥、前委书记;1930年8月,红一方面军成立,任副总司令;1931年1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后,参加了遵义会议,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即陕甘支队)司令员。长征到达陕北后,先后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西方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第八部分彭德怀 元帅(2)
抗日战争前期的彭德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9日,彭德怀与红军其他将领通电全国,愿为抗日先锋。7月22日,在陕西云阳召开的红军高级干部会议上,做《红军改编的意义和今后工作》的报告,指出改编后红军仍应保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保持红军特长和优良传统。这个讲话,对于解决当时红军干部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做到既反对左倾关门主义,又反对右倾投降主义,具有重大意义。8月初,在前方司令部讨论红军参战的方针、出动的路线以及改编问题,为参加国共军事谈判做准备。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同年9月,八路军改称第18集团军,副总指挥改称副总司令),下辖第115师、第120师和第129师。
第八部分彭德怀 元帅(3)
八践军机枪阵地
1937年9月,随八路军到达山西抗日前线。在日军的大举进攻下,山西的国民党军几乎是闻风丧胆,成批向后方撤退。他感到八路军出师责任重大,必须打几个大胜仗,才能稳住民心。经与南京政府及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交涉,10月6日,令第129师挥师五台山消灭阳明堡之敌;10月中旬,令第120师、第129师分别袭击大牛镇、娘子关之敌,第115师攻石领关、雁门关,并截断灵邱、广灵间公路,配合忻口会战。出师不到两个月,第115师首战平型关,歼日军坂垣师团1000余人;第120师在雁门关歼灭坂垣师团的辎重部队;第129师一部夜袭阳明堡机场,毁日机24架……八路军连战皆捷,举国振奋。但是,由于蒋介石实行片面抗战路线,1937年11月8日,国民党军弃守太原,向南撤退,华北危急。朱德、彭德怀根据中共中央及毛泽东的指示,指挥八路军继续挺进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12月,第115师建立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在此之后,第120师和第129师分别创建晋绥根据地、晋冀鲁豫根据地。这样,各师都有了自己的落脚点,在敌后站稳了脚跟。 1938年4月,日军以3万多兵力分九路大举进攻晋东南。朱德、彭德怀以一部分兵力阻击分进之敌,而以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及第115师一部寻歼日军之主力,终于粉碎日军的九路围攻。反九路围攻胜利之后,八路军总部转驻于晋东南太行山区。 抗战初期,八路军的作战对象是日军而不是国民党军,客观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使部队尽快适应新的战争环境,1937年11月,彭德怀在延安做《争取持久抗战胜利的几个问题》的讲话;1938年1月25日,与朱德发出《关于战术问题之训令》;1938年3月24日,做《第二期抗战与我们的任务》的报告;1938年10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做《八路军在华北十四个月来抗战的经验总结》的报告。 日军侵占广州武汉后,停止了对正面战场的进攻,转而“扫荡”华北抗日根据地。为作持久战打算,彭德怀于1939年2月向毛泽东提出对八路军进行轮训整军、在太行山建立军事工业、在根据地设立银行和加强干部培养等建议。这些建议被中共中央所采纳,很快得到落实。实践证明,这些深谋远虑的建议及其落实,对后来坚持敌后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之后,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逐渐减小,便又打起反共的旗号,到处与八路军制造摩擦,并且于1939年冬到1940年春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奉中共中央的指示,彭德怀于1939年曾先后赴重庆、河北、西安等地与蒋介石、阎锡山、程潜、鹿钟麟等人会谈,呼吁国共两党及其军队应该真诚合作,一致抗战。但是,基于对国民党反共本质的清醒认识,又积极做好自卫还击的准备:调聂荣臻部南下太行,准备反摩擦;调贺龙部返回晋西北,将顽固势力全部赶出此地区;1940年3月,与朱德共同指挥第129师及晋察冀部队全歼“摩擦专家”朱怀冰部1万余人于太行。至此,彻底粉碎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
第八部分彭德怀 元帅(4)
百团大战中,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前线指挥作战
1940年5月,朱德离开八路军总部回延安,彭德怀全面主持八路军工作。为打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囚笼政策”,1940年7月22日,彭德怀签署以朱、彭、左名义给聂(荣臻)、刘(伯承)、邓(小平)、贺(龙)、关(向应)并报中共中央军委的预备命令,规定重点破袭正太路,同时破袭同蒲、平汉各主要交通干线。预定用兵力22个团。后来兵力增至100余团(故定名为“百团大战”)。彭德怀具体指挥了各阶段战役的进行。至12月5日,百团大战结束,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4。5万余人,攻克据点2930个,破坏铁路400余公里,公路1000余公里,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但是,后期我军损失也较大。百团大战予日军以有力打击,振奋了抗战信心,以事实驳斥了顽固派所谓共产党、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诬蔑。 1941年,日军加紧对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国民党也从经济上加强封锁。于是彭德怀在领导部队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还用很大精力开展经济斗争,巩固抗日政权、巩固根据地。1942年,日军把“扫荡”重点放在袭击八路军首脑机关上,一再奔袭八路军总部。这年的5月25日,敌人以5万余人合围八路军驻麻田的首脑机关,彭德怀亲率总部突围。中共中央考虑到八路军总部的安全,致电彭德怀,建议八路军总部移驻晋西北,但他以太行区为华北中心和便于指挥前线部队为由,自己仍率八路军总部于太行,完全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由于敌后斗争的深入开展,根据地逐渐得到恢复,军事、政治、经济、群众工作都上升到新的阶段。1943年9月,彭德怀离开华北前线返回延安,协助毛泽东及朱德的军事工作。 八路军的抗战业绩受到国内外的瞩目。1944年,美军观察组到延安。8月上旬,彭德怀向美军观察组详细介绍了八路军的抗战历程和辉煌成果。同月,根据军委决定,具体部署了王震率部南下的军事行动。 1945年4月,彭德怀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大会主席团成员。他总结了八路军抗战的伟大成绩和经验教训,并被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5年6月,彭德怀出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总参谋长。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方针,他起草了大量的电文,具体部署华北八路军夺取铁路干线、黄河各渡口及城镇、工厂等行动,指挥八路军向日军发起全面反攻。 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除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外,还任过西北野战军(后改称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等职,亲自指挥部队消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解放大西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美帝国主义就把侵略朝鲜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不仅企图侵占朝鲜,还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西北军区司令员的彭德怀,奉命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领中华英雄儿女,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此后,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在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彭德怀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遭到错误批判。后来,虽然重新出来工作,于1965年11月到成都任西南三线建设副总指挥,但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再次遭到批斗,于1974年11月29日含冤逝世,终年76岁。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彭德怀彻底平反。12月24日,彭德怀的追悼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刘志青)
第八部分彭雪枫 将军(1)
彭雪枫(penɡ xuefenɡ,1907—1944),军事家。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高级指挥员。 彭雪枫原名彭修道,1907年9月9日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的贫苦农民家庭。幼读私塾,后入镇平县模范高等小学。1921年,在伯父资助下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2年春,从天津去北平,投奔时在西北军冯玉祥所部任书记官的族叔彭禹廷,入西北军第16混成旅官佐子弟学校就读。1924年春夏之交,该校易名为育德中学。同年秋,彭禹廷终止资助,幸得校长余心清关照,让其在该校附小兼课以维持生活并继续求学。 1925年,彭雪枫积极投身五卅运动,当选为校学生自治会会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育德中学解散,彭雪枫考入北京汇文中学。9月,中共党组织批准彭雪枫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汇文中学党支部书记。1927年2月,参加北京南苑农民暴动。4月,奉命担任今是中学党支部书记,并被选为该校学生自治会会长。1928年9月,考入北平民国大学中文系,但因经济困难未能入学。1929年6月,受中共党的委派赴山东烟台国民党军刘珍年所部暂编第21师做兵运工作。半年后改赴福山县从事农运工作。 1930年2月,彭雪枫奉命赴上海中共中央军委机关工作。5月,奉派到湘鄂赣根据地,任红5军第5纵队第3大队政委。6月,红5军扩编为红3军团,彭德怀任军团长,原红5军第5纵队扩编为红8军,彭雪枫任红8军第1纵队政委。7月,彭雪枫改任红3军团第6师(后改为第2师)政委。率部参加红三军第一次攻占长沙的战斗,最先攻入长沙城。随后率部进入中央苏区,参加4次反“围剿”,披坚执锐,屡建战功。1932年8月在江西乐安,第2师师长郭炳生企图带第5团投敌,彭雪枫得知消息后带15名战士追上第5团,揭露郭的阴谋,挽救了部队,因此获中央军委颁发的红星奖章。 1933年3月,红五军的3个师缩编为红3军团第4师,张锡龙任师长,彭雪枫任政委。率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在江西抚州八角亭战斗中负伤。 1934年,彭雪枫奉命到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高级班学习,他刻苦钻研军事理论,总结实战经验,被誉 熬律嫌性煲瑁铰陨嫌醒酃狻钡挠判阊г敝弧R荒旰笕魏炀笱дM?年夏,调任江西军区(陈毅任司令员)政委。9月,调任中央军委第1局局长,10月,随军长征。 1935年1月,彭雪枫调任红三军团第5师师长,在攻克娄山关、遵义城等战斗中,指挥全师担任主攻。2月,和第5师缩编为第13团,任团长,并奉命率第13团和第12团为红3军团前锋,二渡赤水,回师遵义。中央红军渡过大渡河后,彭雪枫奉命率2个团担任全军前锋任务,占领川康边界天全城。接着协同兄弟部队突破芦山、宝兴防线,爬雪山,过草地。 193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将军委纵队和中央红军主力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简称陕甘支队),红3军团改编为第2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李富春任政委。同年11月,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与红15军团会师,恢复红一方面军及红一军团番号,红3军团改编为红1军团第4师,陈光任师长,彭雪枫任政委,并率部参加直罗镇战役。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改称为中国人民红军抗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