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帝国雄兵-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注① 从普萨村开始,翻越第一座山口——阿长孜达坂。30多公里后到达第一座兵站——库地兵站,翻越塞力亚克达坡行约80公里,到达麻扎——通向海拔8611米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的必经之路。麻扎达坂是3座达坂中最险最壮美漂亮的一座,谷底是宽阔干涸的河床,山体经千万年河水冲击,形成一面墙似的齐整山裙,路两边一长串银色的雪山,有的尖尖,有的圆圆,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扇面,姿态各异。山色奇特,有的发红,有的发黄,有的发绿。山脊变化多端,有的像锯齿,有的像高高低低的长矛。塔里木河的正源河——叶尔羌河,发源于喀喇昆仑北麓全长1079公里——由此流过。从麻扎出叶尔羌河谷,开始进入中国阿克塞钦,翻越海拔4000多米柯克阿特达坂,塌方和泥石流随处可见;再翻过赛图拉达坂,到达新藏线最热闹的地方——三十里营房。这里海拔降到3700米。是新藏线通往喀喇昆仑山口必经之地,也是唯一有女军人生活的高山区。
喀拉昆仑高原被人们描述为:“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氧气吃不饱,风吹石头跑,六月飘雪花,四季穿棉袄”。三十里营房地处喀拉昆仑高原腹地,海拔3700米,因为它距离新藏公路起点——叶城330公里,而且这里只有驻军,所以简称为三十里营房。
2。 山口小兵
2。 山口小兵
…
星星哦——
你们互相辉耀而照亮,
我眺望着 苍穹旋转,
因为如此接近,
而激情饱满
…
“瞿瞿瞿”传来了紧急集合哨!
“二排长集合队伍!山口有情况!”传来连首长的命令。
…
“嗯?”李沪生揉揉耳朵!
“是曾亚军!”拢在怀里的娜塔莎说。
因为有铁列克提小战士的舍身相救,李沪生的挺身激战,小公主已经视解放军为最大的亲人!
…
“曾大军在这里?!”
隐隐地仿佛传来了三角琴的弹奏声那个勇冠三军、威震天下的我军英雄,红色军人楷模,他在这里吗——李沪生感到脚下在微震一个高大、英俊、亲切的身影,正从长江的军轮上微笑着向自己走来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惊悸般的温暖,他站起来了。
…
“不是曾大军,是曾大军的弟弟”
小公主盘开绕口令了,这个小灵通!
她怎么知道这么多!?
“闵斌斌还在西藏,那牺牲的一定是五班长!”一个老问题跳出脑海!
“曾亚军不就是在烽火台上追跑的小朋友又叫?曾大军在军区任参谋”
“小兵在这里?”他一下想起日记中长城上章金莺和斌斌的对话。
…
李沪生翻开了日记—— ①
“就在当年11月9日,仿佛晴天一声响雷——部队开始连续传达中央1号2号3号文件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作为连部文书去团部送交一份文件。电影队牛和松把我拉到一把,神情紧张地说:“你知道吗?林彪逃跑了哎!”“啊!”简直像晴天霹雳!我感到几个月来发生的一系列怪事得到了解释。中午,团部老乡留我吃饭,又听到一件震惊全团的消息,葛苗苗出事了!葛苗苗就是新兵营那个诨名土地婆的小个万县人,听说他在家一直是三好学生,入伍后自学毛选进步很大,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团里收到几封地方寄来的表扬信,其中一封是表扬一个年轻战士(葛苗苗)为支援灾区自己省吃俭用一次寄上100元他为此被评上全团学习毛泽东思想标兵,调到团部做炊事员,一直干得不错“嗯,他怎么啦?”
“他呀,那阵在师医院拆阑尾炎线,听说林彪事件爆发,怎么也不相信。上午副政委做了传达林彪事件报告,他中午不知从哪里摸了两颗手榴弹,扔进副政委的病房幸好没爆炸他还不会用手榴弹呢!还高唱着:井冈山上飘红旗,林彪紧跟毛主席”哎呀,还有这么大的事!然而,让人不明白的事还多着哪,想不通的也不止葛苗苗一个发生了林彪事件,部队一时怎么也无法转弯子传达1号文件那一天,全连紧急集合,全副武装坐在连队操场上,整个连队气氛严肃,落针可闻,一片萧煞毛胡子指导员神态恶狠,眼露凶光,面上布满杀机,“啃啃啃”啃了半天,大声念出来:“同志们,接上级文件,从今天开始,啃啃开始进行两个月的学习,啃啃,现在我开始宣读中共中央1号文件”
我们大伙都听懵了!不仅战士不明白,干部也解释不清,只是随着一份份文件的传达,事件的来龙去脉才渐渐廓清开来但什么“大将”、“发难”、什么“假马克思主义秀才”、“刘少奇一类的骗子陈伯达”、什么“政治纲领早有预谋”、“天才论”等等等等的政治术语,把我们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代表,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吗?这些人还要搞政变,我们还有什么指望呢?更多的战士私下议论:这下子多年倡导的“一点两面”、“三三制”、“活的思想”、“四个第一”还有,大家辛辛苦苦、累死累活争当争创的“五好战士”、“四好连队”全完了
…
内地10月份传达的中央文件,由于边防上的需要,一线部队整整晚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间,由于保密做得好,不曾有大的泄漏。我们一直蒙在鼓里,就是听到一点上面有斗争一类的风言风语,也由于我们的老实,只知忠诚干活,没有人朝这方面想,只听说有两名连干部不知何故被撤了职,也没有人去追究什么原因。11月9日开始传达文件,全团才大吃一惊,又整整忙了一个月整饬,才使部队安定下来。由于“内紧外松”,防范得力,部队内没发生大的事情,仅出现了一起战士扔手榴弹事件大局总算过去了。但是战士们的那句话总是萦绕在我心里:为什么要发生林彪事件啊!?不发生不是更好吗?毛主席啊,文化大革命搞了这么多年,国家搞成这个样子,到底是为什么啊!?
此刻,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就在咫尺开外,东段错那边境上阴云笼罩,一场战争的风暴正在接近
…
汽车继续一路顶风冒雨向西挺近 ②: 然乌、八宿、鲁朗、通麦这一带是西藏最美丽的地区之一,有静静的冰湖、肃穆的雪山从大峡谷南折再向东翻越两座大山约40公里,就是盛产藏红花的墨脱县这里溪流江水珠花泄玉、自由恣肆,显示出江源上游水系的冰清玉洁和激昂奋进这里的地理地貌和被印军侵占的9万平方公里连在一起,是西藏最美丽的地区之一那支著名的藏族情歌又在我的耳边响起:
…
浓密如发的然乌森林,馨香似蜜的八宿花径
我的尽善尽美的妹妹呀,你的身影忽隐忽现
…
我和我那美丽的姑娘啊,深情流连在家乡小路上
我愿为那崇高的雪山女神啊,奉献我的热血生命
我的眼前闪出一团冲天而起的巨大烟尘,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又是几道灼目的蓝光从地层缺口处迸向夜空,一个人尖叫着飞弹出去,又一匹马被撕裂成两半血淋淋地在空中乱翻
我的耳畔响起了著名荒诞小说《死光》中主人公的那句名言:“地球大裂变前的死光升起来了!”
有一天,柏国庆和杨晋勇来看我,“斌斌,你知道谁来了吗?赵保军和师长来我团,曾大军也来了。”
传来了,传来了,轻声、轻声的三角琴的弹奏声
…
“咚咚咚咚!”李沪生正在三十里营房民宿休息,心里还在琢磨着上一向喀什的经历,“彼得为什么要枪杀俄语教师?”“华光1号?”耳边突然传来敲门声,赶忙藏起日记,就听到板房隔壁传来问话:“你们看到土匪没有?穿着羊皮袄的”
…
李沪生一惊!
“好像听到解放军姐姐说,红蓝盾抓来了!”
“什么红蓝盾!?”李沪生狐疑!
“没有土匪!”娜塔莎的声音!
“你们不知道啊,不能让他逃到西藏啊!”
…
原来这里是三十里营房女兵为娜塔莎和一些藏族务工女孩安排的临时板屋住所,和李沪生借宿的旅舍紧邻。
娜塔莎在为我打掩护!
“这里是军事重镇!怎么能容我这样一个‘土匪’!我必须走!”
“我是一个一直被中国‘红蓝盾’追杀的‘匪特’???”李沪生到了这一步,也不得不怀疑起自己的真实身份来了!
“原来是这样啊?”
“可是,我不是一直在追踪匪特的中国侦察员吗?”
…
“告诉你们吧,有军事行动哎”一个女孩故作神秘的声音。
“嗯?”李沪生一惊,听听
“又要来很多女兵哎!”
“噢!正常啊,这有什么奇怪啊”一个女孩老练的声音。
“听姐姐说,还有合肥的女兵哎,她们在拉萨看到的”
“嗯?合肥的女兵和抓特务有什么关系呢?”李沪生不禁起疑。
“好像是找曾排长的吧”
…
“要打仗了呗!”女工棚里七嘴八舌,乱成一团。
“合肥的跟打仗就更没有关系啊?”李沪生糊涂了。
…
“和西藏前线有关系哎”女孩的声音。
李沪生现在已经是浆糊一团。
…
“上次高连长来的时候,她们也说要抓红夜莺啊?”一个女孩又绕回来了,真是乱七八糟。
…
“高虎声也来过这里?!”李沪生一惊!她们怎么什么都知道啊?!
…
“好几年了啊?”一个幼稚的女孩声音。
“和曾大军一起来的”
“你怎么知道的啊?人家军队上的事”
“是看人家长得好看,喜欢上了吧”
“哼!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那双眼睛啊,就像早晨的启明星!”一个女孩像念诗一样,调笑开了。
“曾小兵排长也好看啊”
“去你的!你们才追着他看呢”
“咯咯咯咯”
几个女孩嬉笑着打闹起来了。
…
“我听说高连长给抓起来了哎!?”一个女孩突然说。
“你一定是搞错了!”
…
“像在新疆一样,高虎声也中了敌人的反间计!?”一个念头跳出了李沪生脑海!
如同部队长在新疆为中亚突厥独立运动视为眼中钉一样,高虎声在西藏一样被印度扩张主义者恨之入骨,因为有高虎声在,他们无法在中印边境的罪恶蚕食中前进一步!
“虎哉!高连长!”
…
“我昨天看见一个穿羊皮袄的”一个女孩的声音。
“我去找他去!”娜塔莎的声音。
“坏了!娜塔莎沉不住气了!”
“赶快走!不走,明天她又要缠着我,要带她去西藏”
…
李沪生从铺上悄悄起身,收拾行装其实这一切对于他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作为一个流窜‘匪徒’,他久已习惯这种“自我流放”的逃亡生活了。
…
“梆!梆!绑!”响起了紧急敲门声!
…
注① 这里的日记仍指一本横贯全书的神秘《兵士日记》。
…
注② 从这里风景和诗歌描写看,仍然是日记中记录的进藏过程。日记是以成都新兵营川藏线进藏路线沿线所见所感和到老连队后的日常生活,两个切面,穿插抒写的。关于新兵营川藏线进藏的分段描写,正顺序地,散见于本作品的其它部份。
3。 月光玫瑰
3。 月光玫瑰
…
“不好!已经来了!怎么办!?”李沪生执枪在手,躲在门后。
“怎么?!没有人声?!”李沪生闪过一丝困惑!
李沪生轻轻拉开了门,一个人影扑进了他的怀里!
…
“小公主!你怎么来了?”
“快走吧!他们要来抓你!”小公主气喘吁吁,仰头,手上举着一张图。
…
“啊!已经画影图形了?!”李沪生接过通缉令,上面有一张自己的照片,内容里赫然写着:“带罪潜逃在中苏边境一带伺机越境”原来他们是把自己和那个可怕的“夜莺”当成一个人了!
搂在怀里的小公主抬起头,脸上泪光莹莹,急切地说:“有三台汽车明天回兰州你回去吧!”
“噢?小公主怎么什么都侦查来了?!”
…
“张部长带队的车,跟他们的车回去没有问题,司机可不管你地方上什么通缉令一个月到兰州,年底就可以在家里露露在等我”
“她身体怎么样了?她一定伤心了”
李沪生心里“嗵”地一沉。
…
“可是现在回去不是自投罗网吗!?”
“可是”他想起了铁列克提事件审判席中部队长苍苍白髮向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想起了在酒泉基地“服刑犯”住地夜灯下部队长灼灼目光愤怒爆发的表情
“我是来赎罪的啊”
…
“怎么办呢?”
…
“你要到哪去啊?带我去吧”小公主在怀里蠕动着,一个稚嫩的声音在耳鬓厮磨。
李沪生把小公主放在马鞍上,骑在马上,月夜下转了一圈,在工棚门口轻轻停了下来。
“明天我回去”
“那好,早晨我送你!”小公主眼睛亮晶晶的,不舍地,向前凑上了脸。
李沪生蹲下身,轻轻地吻上了那一对红艳的花瓣。
花儿,闭上了眼睛,颤抖着。李沪生看着她开了门。
…
哦,我偶然來到山谷
像野百合偶然地開了
…
像風一樣的門
迎進一串風樣的鈴
…
親愛的世界
把你的眼睛椋习
…
我偶然地開了
在你的雲霞裏
…
夜已深了,他跃上马,向娜塔莎睡的那间小木屋凝望了一眼,那里还闪亮着一盏灯,有一颗心在燃烧!
“再见了,小公主!”
…
哦!我们拉着日月星辰,拉着春秋冬夏,拉着风雷雪雨,拉着民族大船——
…
拉啊!拉啊!我们衣衫褴褛!
拉啊!拉啊!我们汗流满面!
拉啊!拉啊!我们拉着东方祖国啊!
拉啊!拉啊!拉出天下太平!
…
海边的纤夫哥哥啊,我不知道你拉向何方
但我知道,一定有位妹妹,在红红的远方 等你!
…
李沪生眺望东方,一片光芒四射的大海再见了!露露!我在遥远的西藏守望着你!
…
李沪生披风飘飘,轻蹄暗袖,像一个幽灵,向为祖国西南边陲克什米尔阿克塞钦收复失地的英雄13团投去最后敬慕的一眼,飘出了三十里营房的视线!
从这里可以去神仙湾,那里海拔5380米,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哨所,距此60公里——被誉为英雄的高度。从那里到昆仑山口还有20公里李沪生向夜空里行注目礼,转身向黑夜挥麾而去。前面就是康西瓦达坂了,夜色笼罩,冷风似刀尖扎来他已经被黑衣人远远甩在后面了公路开始在相对平缓的高原面延展,到达大红柳滩兵站,穿越泉水沟,可达中国和克什米尔地区交界的班公湖,距离海拔6700米的界山达坂已很近。从界山到西藏日土县多玛一段,开始脱离阿克塞钦,基本上也是沿着一条河道行驶。
李沪生穿越昆仑山,一片苍茫戈壁,天色陡黑,脚下一片乱石,荒滩野岭,鬼泣狼嚎,正不辩东西,像进入一片阴风惨雾的阿鼻地狱,走投无路的时候,忽然耳畔传来“叮咚叮咚”甜蜜的鸟叫,霎那间山谷里“7——1”“7——1”的歌声呼应交响,此起彼落,一片欢乐之中,就见黑衣人高举着鸟笼,仿佛是一盏明灯,遥遥闪烁在群山万壑罹影之间。前方就是世界屋脊的地区首府,是中国版图最西南的地区,海拔4300米,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昆仑山三大巨峰包围着它,是高原人朝思暮想神奇神秘的地方——李沪生满怀欢喜,奋蹄扬刀,昂首飞跃风雪黑夜,向阿里高原驰去!
…
“我要去西藏见高虎声!去解开西藏地图之谜!!去拯救祖国西南边陲!!!”
…
风暴啊 我曾向你的淫威俯首
当乌云席卷苍穹 摧枯拉朽
我曾向你恐怖的号角颤栗
当恶魔召唤祭坛的鸩鸠
…
不能想像在悲剧中
我曾躬下尊贵的脊骨
但 我确曾这么怯懦
我甚至还悄悄为你喝彩
…
巨人啊!雷霆的猛兽
的确 不该产生同强暴言和的念头
让责难像火山灰覆盖下来吧
我经历了炼狱的折磨
…
我是驶过冰川烈焰
依然向雷号致敬的水手
在平静的海面
把一朵红玫瑰掷向了风暴!
…
第九部完
1。 幻觉事件
第十部 热血悲歌
…
第二十章 一线军情急
…
1。 幻觉事件
…
1971年6月的中印边境米林一线。天空阴冷萧瑟,我军一线部队某炮连简易营房的连部。这天下午时间,毛胡子蓝指导员正在和一个战士谈话。
“说说吧。”
“那天,我们在山上打野菜”
“嗯,啃”响鼻,胡子插满了一张年轻而粗糙的脸,眼睛里射出坦率和轻蔑,期待。
“啃!哪里打野菜?”
“就是连队后山”
“嗯…啃!怎幺啦?”
“四班长四班长他”
“啃”
“他说他看见了幻觉”
…
“什幺?!”有种天灵盖上升的感觉!
…
“指导员,营部紧急通知红星渠又塌方,要我连紧急调两个排上去!”通讯员冲进来,气喘吁吁,红润的脸,一头是汗。
…
蓝指导员看了一下表,嗨,最近连里事就是多,就在前两天,新兵站哨在马号抽烟,一把大火烧了马棚,也把四好连队烧掉了,这个叫做“60年代不沾边,70年代开门红!”;这下又冒出个四班长的问题“小庞!快去”喊来了1排长,交待了任务,骑马向团部驰去。
…
今天上午团首长来视察水渠工程,“这样的砂土质,修什幺水渠!10公里啊!”参谋长擎着一根树棍,从水渠高端的半山腰视察走来,咒骂声响了一路。“你看看,这里塌方塌得………那里也是…劳民伤财啊!”他指着5米多深的沟底——为了达到设计的标高,取土已经开出了几层台阶,有独轮车和小板车像盘山道一样来往运送,沟底的战士,只看到人头,只穿着短裤、军用鞋踩在没膝的积水中,正光着大膀在每一层依层向上甩土
“这是挖掘香格里拉吗?呵呵!”讪笑声,狠狠地咒骂着:“瞎指挥!好大喜功啊!以为这样能解决粮草补给啊?水根本不能到大田去”他转过脸向另一处沟渠走去深深的沟底,有些战士在沟底弯着腰双手在水里刨石头,层层都是打赤膊的队伍,这里有战士创造出来的另一种取土方式,两人一组,用裤腰带绑在圆锹把上,一人铲土,一人拉把,土就被送到高处去土层不断塌方,塌一次方,就有一批战士冲上去抢险。他拄着棍子,站了一会,领会着战士的辛苦沟里传来藏族新战士多吉的劳动号子:“向雷锋同志学习!”甩一锹土,喊一声,参谋长听着,似有感动…向前踱去,又是一路叫骂
“军队不训练,成天不是挖沟就是读报…哼!形式主义!”新战士田涤新从沟底向上白了一眼,发牢骚:“修什幺水渠,干脆喜马拉雅山定向爆破,倒下来就是一座雅鲁藏布江水坝,根本解决问题!”
…
“哗啦啦”一阵塌方,两个战士埋进土里,工地上一阵慌乱…
…
远处山坡绿丛中跑动着一辆大车
几个在高处弯腰传土的战士都直起身,向大车眺望。
几个坐着喝水休息的战士也站起来。“马车回来了……”二排长软绵绵嘶哑的嗓子颤抖起来。
“怎幺?没有拉到粮食?”毛胡子从水渠深处攀上来,心里嘀咕一句,一下愣住了——安排到后勤拉粮草的马车夫丘万成空车回来了。
…
“瞿!”一声长哨,“休息啦!”炊事班用板车送饭来了,收工上滩的战士浑身泥水,也顾不得洗涮,抱着水杯喝水“我来给同志们念一段毛主席语录”绵羊嗓子的二排长站在工地上取出一本小红书:“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四班新战士吕小诗在下面小声学了一声羊叫:“咩嗨嗨”“哈哈哈哈哈!”引起一团哄堂大笑。
一个战士打开菜锅,“哟,今天又吃脱水菜啊!”
…
同一天,团部作战室,中印达旺地区地形图(绝密):
(印度称对藏南达旺拥有主权:中国称边界从未划定)
…
参谋长正站在挂图前讲解:
“达旺的乌金岭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故乡,处于中印争议地区的东段,目前被印度控制。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之后,印度声称中国控制的新疆阿克赛钦地区是属于自己领土,中国则认为印度控制的阿鲁纳查省霸占了九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无法确切知道当年西藏当局的动机,有一种说法是麦克马洪许诺给西藏五千支枪和五十万发子弹,还有一种说法是西藏人根本不明白边界被篡改了,如英国人贝尔所说‘西藏人不会画地图’,西藏代表在那个条约上签了字。那个传统边界和‘麦克马洪线’之间所夹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就是中国和印度为之争执至今的‘藏南’土地。现在,中国出版的地图继续按传统划界,印度地图则早已经把“麦克马洪线”当成了正式的合法边界。
…
坐满了基层指挥员的大屋里,只听到钢笔“唰唰唰”的记录声。
…
“1949年后,新独立的印度看到一个强大的咄咄逼人的新中国正在崛起,即将向西藏挺进,趁其尚未全面控制西藏以前先下手为强,从1950年,印军开始向北推进,到1953年,“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全部被印度实际控制。我军那时刚刚进藏,没有能力做出实质性反应 …
在边境扩张方面,印度一向取锲而不舍积极态势。直到今天,我西藏边防部队都无时不感受来自印度处心积虑和顽强逼近的压力。印度对待中印边境争端的指导思想就如印度记者曼克卡尔在《谁是62年的罪人》一书中所披露的:“1961年11月,尼赫鲁总理向拉达克和东北边境特区驻军发出了新的命令。。。。。。我们的守备部队接到了尽一切可能向前推进,积极占领整个边境的命令:在边防线上,哪里有空隙,就到哪里巡逻,或建立哨所。在陆军总部的会议上,尼赫鲁说:哪一方修建一个对立的哨所,那幺它就将成功地在这一特殊地域建立自己的主权,因为实际上的主权十个有九个都会得到国际法的承认。
1954年,印度在该地成立了东北边境特区。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图,首次把麦克马洪线从1936年以来注明为“未标定界”改为“已定界”。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战争,中国在战争中取得全面胜利,但在战后撤退回实际控制线”
…
“嗯,虽胜犹败!”二营长嘲讽地嘀咕一声,放下笔,瞅了瞅旁边一些新提拔的年轻干部。
…
“中印战争后,印度政府在对外政策方面放弃“不结盟政策”,迅速向美国靠拢。1970年英迪拉。甘地政府与苏联签定为期20年带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双边条约。印度为报边界战败一箭之仇,开始全面扩军备战,专门组建针对中国军队的“山地师””
“有什幺疑问没有?”参谋长放下教棒,目光中凛然有威。
“62年为什幺要从达旺撤出来?”3连长问。
“你问我?我问谁!?”操京腔的参谋长翻了一下白眼。
…
参谋长此时手中正拿着一张从一营“收缴”来的一张手抄“传单”,上面歪歪斜斜写着:
…
“印度:热带丛林漫步的亚洲象,姿态从容、荣辱不惊、脚踏实地、狼豺虎豹来者不惧!
“中国:精美华贵飞天的中华龙,腾云驾雾、无所不能、浮想联翩、四面楚歌国土尽失!”
…
参谋长两手颤抖起来!
“这又是哪个连新兵干的好事!?”
2。 血肉军心
2。 血肉军心
…
炮连新任指导员毛胡子坐在团作战室屋角,桌下翻阅一本《陆军11师英雄战例》:
萧明生(1940…1962),战斗英雄,四川大足县人。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2年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11月25日在完成任务返回途中,部队为雪山所阴,他不顾饥饿劳累、手脚冻伤,主动承担挖雪开踟任务。曾两次昏迷,苏醒后仍挖雪不止,后在雪崩中牺牲。同年,部队党委根据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员,并追记一等功。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
张映鑫(1940--1962),战斗英雄,四川泸县人。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某部9连2班长。1962年10月20日,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攻克沙则战斗中,他率领2班炸毁2个地堡。正当准备冲向第三个地堡时,第二个地堡火力点复活了。全排战士陷入两地堡前后夹攻的困境,张映鑫将最后一个手榴弹投入地堡,却又要被敌人反投出来,在这紧急关头,他一跃扑向枪眼,双腿堵住射孔。手榴弹炸毁了地堡,张映鑫因伤过重而牺牲。同年,部队党委其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追记一等功。1963年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
他又从挎包里摸出一本《中印边境事件真相》,翻了两页,心里想着今晨的训练
…
“前方50公尺,占领阵地!”一声厉喝,士兵们向一片矮青棡开阔地冲去,“乒呤乒啷”,军用圆锹在砂渣地上砍挖,“砰!”砸炮版,架炮,四班长在炮位前方插上标杆“目标正前方,表尺501,方向035”
六班阵地上,几个新兵“乒呤乒啷”挖了个坑,三炮手“嗙!”的一声摔进座坑,“不行!”三炮手扬起炮版,“嗙!”的一声又摔进座坑,“不行!”六班长又吼了一声。
五班阵地,炮架好后,水泡半天调不正,正副班长左右移动炮架,调整架位,高低机方向机打个不停
…
范玉田紧张地按着秒表,皱了下眉头
“一发装填!”四班长高虎声已经发出了口令——
“快!快!”最后一名弹药手早已准备好炮弹,向前催促着。
三炮手递上,二炮手接过,双手将八二炮弹填入炮口。“发射!”炮长发令。
…
远方着弹区平静无声,天空中“呜”的一声丝响,弹体入土。
寂静无声。
…
“哑炮!”
“一发装填!”
“还是哑炮啊”
“收炮!”
“连考核不合格啊”连长面色发青,向指导员摇摇头。“二排长,吹哨子,全连集合,上水渠!”
…
“蓝向前,你在看什幺?”团联会室里,参谋长厉声一喝!
…
“到!报告参谋长,我连反映,军事训练的时间太少了!”毛胡子猛醒过来。
“指导员,管军事,你也是狗咬耗子了!”参谋长嘲讽地挤了一下小眼睛。
“参谋长,蓝指导员反映的是实际情况!连队一年只有12个训练日,队伍没法带”范连长在座下嘟囔了一句。
“我们今天是军事分析,不讲思想政治。”参谋长瞥了一眼,继续讲。
…
“1967年,我团和印军在乃堆拉和卓拉山口发生冲突”参谋长挥棒指向挂图。
…
炮连新任指导员蓝毛胡子在座位下翻阅《中印边境事件真相,步兵11师战例》——
…
1963年以后,中国军队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后撤,再度实行脱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