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钢铁风暴 小说作者: 搞个锤子-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我自己心里有数。”姜立讶然看了查理一眼,发现这个查理还不算太坏,至少金贵银贱是眼下的趋势,不过依照姜立对历史依稀的记忆,用不了几年,美国的白银法案便会出台,到时候银价暴涨,姜立便能从中获利一大笔。还有一半存成美元,美元也是硬通货,此时的外汇储备是十分宝贵的。从奉天内迁的大量机械也不是一两天能重新投入生产,更何况还从鞍山抢了大批机械。往西撤时,姜立势必还要光顾一下日本在本溪,抚顺这两个地方的工业基础。这些东西足够一段时间的消化了。
查理点头,他已经提醒过了,姜立再做这样的决定他也不会有什么心里负担。
“我需要一批开采,炼油的机械,需要借助贵国的名义帮我运到指定的地方,你也知道我现在跟南京还有张学良的关系并不好。再给我弄一批防毒面具过来,两万只,要最新的,不要拿一些老掉牙的货色来影响咱们以后可能存在的合作,防毒面具要快。”姜立提前要求道,老张家买了一批毒气弹,还有防毒面具,不过防毒面具才两千具,姜立担心在日后的战争中日军损失太大的话,会狗急跳墙,于是先做些准备。
“这个好办,没有商人会拒绝合理的交易。”查理抚掌一笑,“如果可以,我现在就可以从分行抽调人手,姜旅长打算什么时候交付黄金?不过防毒面具,姜你是在担心日本人可能会用毒气弹?我的上帝,日本人不会冒着被国际制裁做这种傻事的。”
“这个就不需要你操心了,日军都打到奉天城,也没见国联现在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我只相信自己,还有手下那帮士兵。等你的人手到了,我会让人把黄金交付给你的。”姜立点头,把那些黄金堆在大帅府也不是长久之计,得尽快脱手才成,还有东北银行,中国银行分行的大部分财货也要存入花旗洋行,不然终究是个烫手的山芋。留一部分下来,就足以支应眼下的时局了,毕竟还有大批的棉袄,棉被,粮食,面粉等货物还积压在奉天仓库,对于此时的那些劳工,还有大多数难民来说,能保证他们吃饱穿暖,便是一种莫大的恩惠。宝贵的资金都要用来购买机械,培养人才。
“姜团长,冯校长那边已经召集了足够的学生,不过学生对于不能直接从军抗战,反而要远避他国的争议颇大,冯庸大学的学生情绪相对稳定,但东北大学的学生此时闹得颇为厉害。”刘澜波找到姜立时脸上还一脸喜色,学生这些情绪不稳问题倒不大,毕竟目的都是好的,都是想抗日。之前省防二旅来势汹汹,导致奉天抗战的局势随时可能会土崩瓦解,姜立竟然真的只带了两个人便将局面迅速平定了,连其他后手都没能用上,另外还几乎完全吞并了省防二旅,对于此时兵力不足的奉天来说,格外重要。
“这帮学生娃,不好好念书,折腾个什么劲,我去看看。”姜立叹了口气,让学生上战场,那是对资源的一种极大浪费。训练一个士兵用不了多久,在战场上打熬一段时间就出来了,可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个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得花十几年,就算有钱,没有合乎条件的人,姜立又上哪去找学生送到国外?
81章 东北大学
(天气转凉,别忘了加衣,也别忘了投票票,万能的书友)
“姜团长这两天四处奔波,殚精竭虑,说实话,我与黄司令都未想到过姜团长能做下这么多大事,环环相扣,错一步便万劫不复啊。”刘澜波与姜立并肩策马而行,颇为感慨地说了一句。
“没办法啊,我倒是希望少帅跟南京能派援军过来,可现实总是让人失望。”姜立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日军都骑到头上来了,少帅一个在中东路就被列强打掉了底气与血性的人再加上蒋委员长搞劳什么子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宁愿便宜日本人,也要先消灭国人,暂时怕是找不到有力的支援了,只能奉天自己去闯出一番局面。”
“国难当头,总有些人挺身而出,国家和人民总是有希望的,相信有一天,姜团长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刘澜波笑着说了一句,然后又道,“不知姜团长对眼下时局怎么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那些无心抗日,不能代表人民与国家利益的人终究会被国家与人民抛弃,少帅一心想保存东北军实力,但一枪未放把主力撤到锦州,甚至撤到关内,东北军以前那股心气就彻底毁了,保存的也只是东北军的规模,但却丢掉了东北军的气节,蒋委员长现在一味避开,总有一天要付出足够的代价。”姜立觉得刘澜波话里有话,不过东北大学很快就到了,冯庸把他那所大学的学生大半也拉到了东北大学。
“日军都打到奉天城来了,前天还杀了那么多平民,凭什么现在奉天城大举招兵,却不招我们学生,这是对我们学生爱国热情的打击,是对学生的歧视!”佟彦博愤懑地看着站在台上的冯庸说道。
“不错,如果奉天没有了,我们东北大学也会没有,校长在哪里,为什么校长不回来救奉天,救东北大学?我们要去北平找校长!”苗可秀因为激动脸色充血涨红。
“奉天快没有了,国家都快没有了,我们念书又有什么用?我们要从军,要抗日!”台下的学生群情汹涌,宣泄着心里的愤懑与血性。
台上的冯庸,刘仙洲看着台下的学生,感于学生的情绪,一时间也有点束手无策。
几骑快马先后驰进校园,为首之人正是姜立。
“姜团长,你总算来了。”冯庸看到姜立眼睛一亮,昨天他就想把这事跟姜立说一下,得知姜立已经带兵去鞍山,回来时便听到了第7旅已经拿下鞍山,毙俘日军近两千人的消息,而此时姜立已经又重新回到奉天,就算一刻也不休息,恐怕也得跟时间赛跑,冯庸还从未见过为着奉天局势如此打拼的人。如果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是少帅,对于东北会是一件多大的幸事?可惜没有如果。
姜立向冯庸,刘仙洲,还有一些不认识的教授点头算是打了招呼。冯庸大学有近700人,东北大学师生加起来有近3000人,在规模与实力上是此时民国首屈一指的大学。台下数千人热情汹涌,哪怕此时略微静了一点,姜立在台上的声音也近乎弱不可闻。
姜立掏出手枪,对着天上便是一枪。所有教授略微失色的同时,台下的学生也静了下来。他们不清楚这个军官忽然上台开枪是要做什么。没有张学良的命令,一个上校军官就能到学校来撒野?佟彦博以前经常跟张学良打网球,什么样的军官没见过,一个上校还镇不住他。
“你们是大学生,是天之骄子,东北大学是东北的教育圣地,校长,也就是少帅经常到大学来,可能我一个上校入不了你们的法眼。现在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姜立,关于奉天现在的局势,我也跟你们说一下,9月18日晚上10点,我在北大营还只是一个营长。当天晚上日军兵分四路,一路攻北大营,二路攻奉天城,三路攻东大营,四路攻兵工厂。”
在场的学生都只知道日军攻打奉天城,已经占领了长春,吉林,奉天,东北危在旦夕,但对于整个事情的经常却不甚清楚,可这两天也听说了一点姜立的事迹,听姜立亲口讲述,整个场面都静了下来,三百多名教授,教师,三千四百多名学生,此时只有姜立的声音。
“当时北大营我们第7旅有差不多9000人,攻打北大营的日军只有不到500人。在东大营的教导大队与新军加起来有近2500人,日军在400上下。在兵工厂的一个警备连有200多人,日军加起来也不过百把人。按理说,日军这点人还不够我们东北军塞牙缝的。但日军在这种情况下就敢打奉天城。你知道在日军攻进北大营,东大营,兵工厂,奉天城的时候,上面是怎么命令我们的?不许抵抗,挺着死,舍身成仁,为国牺牲。”
“就这样,几百个日军杀进了北大营,在我们没有反抗的时候,日**把第7旅的士兵捅死,有些躲到床底下的士兵被日本人用机枪扫死。电话里仍然响着上面的命令,但是日军并不会因为我们的不抵抗就不杀人。在兵工厂,日军杀了一百多人。在东大营,他们杀了一千几百人,路上逃走的老幼妇孺他们也杀,有一个小女孩不到两岁,被日军一刀砍成两截。日军是一群没有人性的畜牲,他们不会因为你的不打抵就放过你,也不会因为你是老人,小孩就有一丝怜悯之心。但是南京与少帅,还对国联抱有幻想,还想着以后能兵不血刃地从这样一群畜牲手里把奉天,把东北要回去,大家都看在眼里,从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一点点在蚕食东北,他们处心积虑了几十年,这样一个贪婪残忍的国家,会乖乖听国联的把东北再还给少帅?”
“我们北大营被打死将近五百人,这个时候我忍不住了,带着营里的士兵先与日军打起来,后来所有第7旅的士兵也加入到了这场战斗。我们消灭了所有进入北大营的日军第二守备大队后,我向赵参谋长提议,端掉第二守备大队的阵地。赵参谋长担心会引起两国大战,怕少帅与南京在国联上不好交待。于是我带人去救兵工厂。你们一定想象不到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82章 我们这些当兵的
(又第三更了,锤子是慢手党,写第三更就要每天多花两个小时,很不容易了,书友们,给力一点吧。)
“边防参谋总部新任参谋长张海鹏,听从少帅的命令,在下完让我们士兵挺着死,舍身成仁,为国牺牲的命令之后,在我们一个个热血士兵愤懑地只能站着被日本人杀的时候。张海鹏带着自己的部下从奉天城逃跑了,奉天城,甚至整个奉天省上千万百姓,就像一个包袱被扔下来,扔到日本人的手里,我带兵把张海鹏截住了,用张海鹏的话说,他是没有错的,他只是执行命令,只是他不想死。这个道理换成上面也行得通。”
“上面希望我们下面的兵听话,可以舍身成仁,可以为国牺牲,但是到了他们自己身上的时候,他们却没办法做到这点,甚至有些人会当逃兵。就像现在吉林的熙,洽在吉林不少官兵被杀的情况下,他下了一样的命令,现在他投靠了日本人,当了汉奸。”
在场的所有人都人听得到姜立说话时内心深处的那股愤怒在燃烧着,对于少帅,对于南京不抵抗命令的滔天怨气,是啊,那些上位者永远也体会不到身边最亲密战友在眼皮子底下襂日军杀害的那种痛苦。
“我截住张海鹏回来的时候赵参谋长已经不行了,他被日军在第二守备大队的炮兵炸成重伤,当晚的炮声相信你们也都听到了。我见了他最后一面,另外还有千余士兵在日军的炮击中伤亡。这个伤亡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可因为上面对日本的害怕,畏战,导致了这个恶果。”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多了,盛怒之下的官兵消灭了奉天城的所有日军。用张海鹏的话说,我违背军令,所做的事足够杀十次头都不止。”
“奉天城的日军虽然消灭干净了,但这事还不算完,铁岭,公主岭,辽阳,鞍山,旅顺,大连,朝鲜的日军纷至沓来。我第7旅,与奉天警署总队黄司令手下的警察部队各地戒严,从18日战至现在,能合眼睡上一觉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超过**个小时。”
“跟你们说这些,不是想显得我们这些当兵的有多辛苦,功劳有多大。保境安民,抗击外虏本为军人之天职,没什么值得炫耀的。我想跟你们说的是,凭什么我们当兵的要打得这么辛苦,凭什么民国要委曲求全,面对日军大举入侵,犯我国土,杀我国人。而民国却只能去国联打着公理的名义摇尾乞怜?希望这个时候列强能站出来拉民国一把。”
“凭什么日军就能理直气撞的打进奉天,打进东北,肆无忌惮地杀人,并不担心国联的制裁?”
“很简单,一切缘自于实力,因为民国的实力不如日本,差得太远。日本有实力,也不担心国联的制裁。没有一个国家会冒着开战的风险去把东北从日本手里讨过来,再还给民国,打仗要死人,要烧钱。哪一个国家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为什么日本的实力比我们强那么多?又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日本现在的钢铁产量是民国的上百倍。日本能制造出各种合金钢,能自造炼钢设备。民国一年的产钢量只有日本的个位数。就算把钢炼出来,民国也造不出日本的大口径舰炮,也造不出动则数万吨的大型战舰。就算造出了战舰,民国现在也没有合格的炼油厂,炼不出足够的重油,汽油。甚至民国没有足够的勘测师,没有足够的采矿技术,设备。”
“日本可以自制战机,轰炸机,但是我们民国就只能靠挤出来的钱向列强买,打掉一架少一架。你们是大学生,有些人还是学机械的,应该知道一种机械牵涉到多少技术,多少层面,需要多久的时间才能拉短差距。”
“民国的财力远不如日本雄厚,民国向列强买一架飞机的钱,日本可以造两到三架出来,这样下去,差距越打越大,拿什么跟日本人打?日本人的医学发达,受了伤的士兵可以更大程度的得到救治,民国缺乏医生,缺医药,更缺制药的工厂,设备,一点小伤就很可能致死,致残。这种情形下,你们让我们军队如何跟日本人一较高下?”
“中日的差距不在作战的决心,最关键的地方不在我们军人,在你们这些学生,教授身上。训练一名合格的战士,身体条件尚可,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就可以出来。情况紧急下,也可以抓壮丁凑数。但是一个大学生,从初小,高小一直念上来得花多少年,这笔帐你们自己去算。”
“我们在前线跟日军拼命,吃的是这口饭,穿的是这身衣,没办法,我们当兵的也很乐意这样去做。因为我们的身后是自己的家园,有父老乡亲,有自己应该去守护的那片天地。”
“有活下去的可能,我们当兵的也不想死。我们也想开着自己的飞机,用自己国家生产出来的飞机大炮,坦克,战舰去跟日军打。不想把采买过来的一点军械打完了,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顶日军的枪林弹雨。现在日军大股部队陆续开到,奉天抗战的只有一个第7旅,黄司令的警署总队,加起来万余人,我们兵力严重不足。”
“我们当兵的需要援军,但是不需要你们,东北三千万人口,有四十多万军队,如果需要,军队随时可以扩充到更多,但这些年下来,只有你们不到四千大学生,你们是以后继续抗战下去的希望,也是抗战胜利后,重建国家和地方的基石。我们这些当兵的,除了打仗,什么都不会。”
“你们有自己的岗位,那就是学习最好的知识,技术。让我们这些当兵的能拿更好的武器,受伤了能有更好的医药。不让你们学生上战场,是不想断掉最后的希望。希望我们今日的付出,可以换来你们的成材。如果我跟我的部下战死,你们也可以改变后面民**人的命运。诸君,拜托了!”
语毕,姜立向这些学生弯腰行礼。
刘仙洲,冯庸,所有的教授,教师纷纷向姜立回礼,还有台下那数千双目微红,鸦雀无声的学生,有些学生甚至已经泣不成声,为那些枉死在日军刀枪之下的士兵,也为此时孤军奋战,仍然死战不退的第7旅,还有警署总队。这些士兵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明知送命,也要保存他们这些学生,这些东北十几年教育成果的结晶。但是他们这些学生却无力对眼下的局面作任何改变。
83章 关于学校拆迁的计划
“目前东北大学有理,工,教育,文,法5院。文学院开办的学系有国学、英文、俄文、哲学、心理学、史学群学等6个系,学生300人,教授有40余人、法学院开办的学系有政治、经济、法律3个系,连同夜校学生共600余人,教授有20余人。”
“理学院开办的学系有化学、物理、天文、数学4个系,学生250余人,教授有40余人。工学院开办的学系有机械、电工、土木、采冶,建筑、纺织6个系,学生500余人,教授有50余人:教育学院有大学部的教育系,另有专门部的英文、数物,博物、国文、体育5个专科,学生共计300余人,教授有20余人。”
“本年度,学校正式筹办农学院,暑假内招收农科预科两个班70令人,由专家柳国明,刘和等教授主持其事:全校有学生3000人,其中男生1612人,女生1388人,教授和职员250余人,年办学经费由50万增至150万元。”
张学良这个校长已经去了北平,凭河北那块地方养十万东北军尚显吃力,张学良连东北都顾不上了,这种时局下也无力再顾及奉天这边的东北大学。
此时在东北大学主事的刘仙洲是之前北洋大学的校长,一脸忧色地说道,“自少帅入关之后,东北大学经费便一度陷入困境,若长此以往,东北大学恐难以为继。”
“我那点家财也散得差不多了,现在冯庸大学一年所需经费亦有近50万元。”冯庸苦笑一声,毁家办学的名声虽好,但冯庸大学的学生都是免费的,冯庸财路断绝,自然无法支撑太久。
“也就是一年200万元了,再苦也要把这笔钱挤出来。钱的事我来想办法。不过少帅现在都在把军队撤往关内,毫无增援奉天的意向,日军主力陆续赶来,单凭一个第7旅,不足以守住奉天城,兵工厂那边已经做好了搬迁的准备,各种机械都在拆卸,你们也要做好迁校的准备,另外留学生的事,冯校长与刘院长说了没有?”不算张学良多年积蓄下来的黄金,就是东北银行,中国银行分行所你储积也是十分可观的,支应东北大学,冯庸大学还不成问题,姜立问道。
“什么,奉天城守不住了?”刘仙洲惊声道。
“沦陷是迟早的事,也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少帅与南京才能看清楚国联无法干预日本侵略民国的事实。只是代价太惨痛了一些。我会尽量拖延日军的步伐,你们要做好准备,将两所大学的设施,书籍,一应教学器材都装好,准备内迁。”
“若真到了这种地步,我会全力配合姜团长维持秩序。另外关于留学生的事,我与冯校长也会全力促成此事。”刘仙洲沉痛地点头,真到了这个地步,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的东北大学撤到关内难道就能真的继续像现在一样存在下去?
“嗯,真到了那个时候,我再通知刘院长与冯校长,另外关于留学生的事,我建议最好在美国那边成立一个专门的留学生办事处,处理学生的问题,咱们勒紧裤腰带挤出来这笔钱,就是为了把他们送出国深造。还要促进他们在美国那边的企业实业,工作,学到真材实料做努力。”
冯庸这一面已经不用太担心,姜立此时琢磨着如何将东北大学也带到陕北去。未来随着日军逐渐南下,南方也已经没有净土,与其让东北大学数千学子四处流离奔波,不如早点让他们在陕北落地生根,在大后方打造出一片学界乐土。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未来陕西的工业基地人才除了那些留学生外,还要立足于自己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然过程艰苦了一些,但是在陕西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必像留学生那样大笔投入,尖端人才以留学生为主,还有庞大的中层更是奠定一个工业规模的基础。
“从文,我在第7旅后勤部忙得好好的,你这么急把我叫过来做什么?”黄国栋有些埋怨地看着姜立说道,此时时间对于第7旅异常宝贵,他在后勤也忙得不可开交,如果不是姜立,就是他老子也别想把他这样轻易叫过来。
“舅舅抗日的决心我是不怀疑的,但少帅对舅舅有恩,有些事让舅舅去做,他做不出来。有些事得咱们年轻人去做。”姜立低声说道。
“什么事搞得这么神神秘秘的。”黄国栋疲倦的脸上也来了一丝兴趣,看得出这几天他也累得不轻。
“少帅现在还没动静,奉天城是守不住的,我打算将奉天的大批机械有计划的内迁,但内迁的方向不是关内,而是在陕北。”姜立说道。
“什么,奉天城守不住了?现在不是打得好好的吗,你把关东军的后路都给截了。听说刚才还收编了省防二旅,咱们也有一两万人。为什么不能去关内,去陕北,路途遥远,这么多东西,几十万吨的粮食,没有足够的运力,恐怕几个月也运不完。”黄显声惊声道,“况且你现在不是在大举修建防御工事,各个洋灰厂,砖厂都开足了马力在生产,现在前线的防御一天一个样,日军想要打进来也不容易吧。”
“我们现在的兵力加起来是有一两万人,但日军已经调动了朝鲜援军,少帅与南京的不抵抗已经让日本看到彻底占领东北的可能,日军大队开到,单凭我们这一两万人能济得了什么事。就算灭掉了关东军主力,也于事无补,只能稍加拖延时间。之前那么困难的局面我都挺过来了,你以为我想当逃兵?”姜立反问了一句。
“你的话我是信的,奉天当真没有一丝守住的可能?”黄国栋脸色难看的道。
“如果少帅不发兵,一丝机会都没有。少帅没有想法,如果把机械迁到关内去?到时候日军再去关内,咱们岂不是白忙一场,少帅对关外的基业什么态度你也看到了,这些机械是以后抗战的物资基础,不容有失,我现在只问你一句,这件事你干还是不干,你不干,我找别人!”
姜立说道,找黄国栋也是看中了黄国栋这段时间在后勤工作的能力,而且协调这次物资的大迁徒需要的人手太多,又不能与张学良牵扯太深,姜立的基础浅薄,手头上暂时还没有太多可用的人,暂时只能从黄国栋这样的年轻一代里面挑选。至于那些有经验的老一辈,也许要彻底看清事实之后才会对张学良死心。但真到那个时候就一切都晚了。
84章 既下决定
“好,干,张学良不把关外的基础当回事,咱们就自己干,求人不如求己。”黄国栋一咬牙说道,“但你要给我足够的东西,不然我两手空空也没头绪做起。”
“嗯,我之前已经让奉天这边全力打制马车,另外这次省防二旅到奉天来,还会陆续有几万匹马,几百头牛。虽然运力仍然不够,但奉天城日军几个月也别想打下来,我会在前线拖住日军主力,你在后方把东西运干净,就算日军最终攻克奉天,一点东西也不给他们留下。”
“对,就是要这样,让日本人知道咱们的决心。”黄国栋一听拳头一紧,兴奋地说道。
“另外华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根本挡不住日军的飞机大炮,陕北那边咱们刚过去开头会有些艰难,只要站住了脚,日军想要再打下来,那就更难。只要这批机械重新生产,咱们就能源源不断地武装出军队跟日军奋战到底。”
姜立蛊惑着说道,提前将物资撤走,姜立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东北产粮,奉天积蓄的粮食足够多,但也架不住庞大的消耗。必须在明年春耕之前赶到陕北否则坐吃山空,再多的粮食也赶不上消耗。乱世之下,想要拥有足够多的廉价劳动力,也必须建立起足够的粮食储备。否则单是撤到陕北的劳工,运输工便多达数万,再加上兵工厂的员工,家属,还有陆续扩张的军队,至少十几万人,人吃马嚼,哪有那么多粮食消耗。
“先从哪里运起?沿途又怎么保护咱们运送的物资?”黄国栋立即进入状态,提出极为关键的两点道。
“奉天这边马上开运还不太合适,我从鞍山抢到了一批设备,先把这些设备运走,通辽那边的驻军已经撤往锦州,只有少量留守部队,我会安排一些兵马给你,先把东西运到通辽作为中转,暂时以鞍山的机械还有粮食为主。”
姜立微微一笑,如果从此时就开始运起,时间勉强是够用的,省防2旅的加入在兵力上的紧缺也稍微得到缓解,黄显声从各地召集起来的警察部队,姜立手里可以调用的兵力很快将达到三万以上。另外还有邹作华从兴安屯带过来的一个屯垦旅。
还有大批训练的新军,更重要的是此时奉天的水泥,砖石厂正在抓紧时间抢修工事,在充足的军火供应下,守住奉天几个月的时间不再是奢望。毕竟日军大规模调动需要时间,姜立也不是在奉天城这边坐以待毙,此时东北军与日军装备上的差距还没有拉大到全面抗战时的地步。
一边收罗运力,一边将粮食,鞍山那边拆卸下来的机械运走。完成第一步后,再将运力释放到其他地方,总之收编了省防2旅之后,这盘棋算是稍微盘活了。
“团座!”路过大帅府时,马壮带着两名士兵远远地迎上来。
“你小子,在这里呆不了几天,有新任务了。”姜立笑道,“先给你三个营,要是把队伍拉起来,你就是正儿八禁的团座了。”
“啥?那团座你升什么官?”马壮眼睛一亮,不过又觉得有些不妥地问道。
“我?暂时算是代旅长吧。”姜立笑了一声,这次兼并省防2旅,再加上扩充的新军,手里大大小小这么多兵都放到一个旅下,比起日军一个混成旅团要夸张多了。
“那就称你旅座了。”马壮嘿然一笑,然后低声问道,“团座,有什么新任务?”
“带你手里的三个营,去端了日本人在本溪的矿区,带那边的劳工把机械全部拆了运到奉天城来。然后是抚顺煤矿那边,那些劳工也要全部带过来,没收满铁株式会社在奉天的所有财产。”
姜立脸上绽放着一丝得意的笑容,日军又能怎么样,再能打也没法阻他将日本在东北多年奋斗的基础化为乌有。哪怕是南满路,在西撤之前,也要炸毁其中的绝大部分,重建这些铁路再快也得花两三年的时间,这还是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
在修好铁路之前,姜立也给吉林,黑龙江的抗日军队赢得了一口喘息的时间。日军想再像历史上的那样成功地肃清东北的抗日武装便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了。这个时间至少得延缓一年,甚至两三年。
“好嘞,这种绝户计卑职最拿手了。”
马壮听得眼睛发光,黄国栋也是个胆大包天的主,听到姜立的话后,了一脸春光焕发的样子。看得出对姜立的这种绝户计十分赞同。用马壮姜立也是思量过的,马壮能把于凤至派到大帅府的人顶回去,说明这家伙也是不怎么感冒张学良的人,关键时能坚持,去拆掉日本人在奉天的各家工厂,查获满铁株式会社的财产,普通的官员干不出来,毕竟怕惹出事端,但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