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放战争-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副总统选举进行第二次投票结果是:李宗仁得一千一百六十三票;孙科的九百四十五票;程潜得六百一十六票。还是没人超过半数。
四月二十九日上午;第四次选举开始。唱票的时候场面热闹;每唱到孙科的时候;孙派代表就热烈鼓掌;唱到李宗仁的时候;李派的代表就热烈鼓掌;当李宗仁的票唱到一千四百张时;孙科和支持他的代表纷纷离开了会场;会场里只剩下李派代表更加热烈地掌声。投票结果是:李宗仁一千四百三十八票;孙科一千二百九十五票。
李宗仁当选国民政府首届副总统。第一个上门祝贺他当选的是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
一九四八年五月一日;“国民大会”闭幕;蒋介石在闭幕词中说;我们现在正处在戡乱建国最艰难的时期。
中国共产党人发出了“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沉重的门板
一九四七年底;拖着病体的徐向前把攻击目标对准了山西南部的运城。
徐向前对这座城市耿耿于怀;因为共产党军队曾经打过两次;都没有把这座城市打下来。
第一次攻击是在一九四七年五月。当时运城的守军是整编十七师四十九团;外加四个连的炮兵和保安团;共约四千余人。胡宗南急令整编第十师十旅和青年军二〇六师的一个团由韩城东渡黄河增援;共产党军队被迫放弃了对运城的攻击。
第二次攻击是在这一年的十月;担任攻坚任务的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新亭。运城城墙坚固;堡垒密布;堑壕连绵;防御纵深达十余里;守军为整编三十六师一二三旅三六九团、整编十七师八十四旅二五〇团以及阎锡山的保安部队等;兵力已达万人以上。
十月八日;王新亭指挥攻击部队从东、西、北三面将运城包围。艰苦的攻坚开始了。他们采取挖坑道迫近城墙实施炸药爆破的办法;这使得作战进行得十分缓慢;攻守双方皆伤亡很大;战斗始终在运城城墙外壕外围胶着拉锯。徐向前不断地给王新亭打电话;希望攻击部队不怕伤亡;专心致志地攻城。这种“专心致志”的外围战斗竟然持续了一个月之久;但只将攻击前沿推进到距运城外壕一百米左右的地方。
共产党军队攻城的时候;老百姓给予了大力支援;不但运送粮食弹药和转运伤员;听说攻城部队需要木料;运城周边几十里的百姓家家都把门板卸下来送上了阵地运城后;这些门板在运城守军发动反击时全部被烧毁。
战后统计;老百姓送上阵地的门板总数达到十七万之多。
门板没有了;家还能叫家么?
部队撤离战场的时候;官兵一路看着百姓家家不能闭户;低落的心情难以言表。晋冀鲁豫官兵坚持认为;必须打下运城;不然无颜见父老。——共产党军队一再期望打下运城的另一个原因是:“城内物资极丰;武器弹药甚多。”
第二次攻击运城失利之后;王新亭和王震的部队都在运城以北地区休整。十二月一日;他们一起去了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河北武安县冶陶镇;向徐向前提出了第三次攻打运城的请求。
此时;运城及其周边守军已达一万三千多人;由国民党军整编三十六师一二三旅三六〇团的团长覃春芳指挥。
王新亭和王震将他们能够指挥的三万多兵力全部投入了战场。
十二月十六日;大雪纷飞;晋冀鲁豫部队第三次攻打运城的战斗打响了。
攻城依旧采取的是人工爆破的办法。敌人的外围碉堡巨大而坚固;负责主攻的二纵接连受挫。这一次;共产党官兵决心拼到底;前赴后继的爆破一直持续到二十一日;独立第四旅十二团把十二号大碉堡炸毁了;负责从城西南发起攻击的三五九旅也把九号大碉堡炸哑了。运城守军急忙向胡宗南和阎锡山去电;形容共军攻击兵力与火力异常强大;他们只能“绝对殉城;以报国家”了。
总攻时间原定为二十五日黄昏;但是;二十四日这天;胡宗南四个旅的增援部队已在陕县渡过了黄河;王新亭和王震遂决定总攻提前至二十五日拂晓;争取在援敌到来之前突破运城城防。
接敌的坑道还没有完全开辟;坚固的城墙还没打开缺口;攻城突击队拥挤在外壕边缘;掩护火力不足以压制守军密集的枪弹;尤其是城墙下守军的重机枪阵地事先没有被发觉;导致突击部队伤亡巨大。两天两夜之后;攻击仍没进展。这个时候;如果时间拖延;致使增援之敌过于靠近;就必须抽调攻城部队前往迎敌;攻城很可能面临再次失败。徐向前给所有攻击部队下达了死命令:“坚持到最后五分钟;一定要把运城拿下来。”但是;缺乏炮弹的火炮根本无法把城墙轰开;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把坑道挖到城墙下;然后进行大规模爆破。王新亭和王震研究的结果是:在火力封锁下强行接近城墙外壕;在外壕下挖掘放置炸药的坑道。
负责挖坑道的是二十三旅七连。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行动。他们每人不但要带上土工作业的工具;还要背上一块铺着湿棉被的沉重的门板;以抵挡国民党守军密集的子弹。
到了预定的联络时间;张国斌团长拼命拉联络绳;但就是没有回音。第三小组战士车元路请求让他去看看;张团长答应了。车元路中了五处枪伤爬回来。他报告说:在外壕里挖掘坑道;不断受到炮火射击;挖好的坑道被炸塌了;现在正用门板支撑坑口拼死往里挖。
再次上去;车元路遭到猛烈的射击拦截。子弹围着他呼啸;手榴弹在四周爆炸。他终于滚进外壕的时候;身上不知道哪里又负了伤。在城墙外壕下挖坑道的人几乎全部负伤;国民党守军知道这些跑到外壕里的共产党士兵在干什么;因此所有的火力都射向这里;坑道不断地被炸塌;人员不断地负伤;但坑道依旧在顽强地向前延伸。作业工具坏了;战士们就用手挖;每个人的指甲都掉了;血淋淋的双手不停地在坚硬的冻土上抠着。
车元路在这片开阔地上往返了五次之后;依旧活着;他让六十九团所有的官兵感到十分惊讶又十分崇敬。最后一次回来时;他给指挥所带来了好消息:坑道已经挖了近六米深;可以容纳三千公斤炸药。为了运送炸药的人的安全;在通往坑道的交通壕里;每隔几米还挖了避弹坑。
增援的国民党军距运城仅有一天的路程了。
二十七日黄昏;八纵二十三旅爆破队仅用四十分钟就把三千多公斤炸药送了上去。十七时三十分;一声天崩地裂般的爆炸声响过之后;运城城墙被炸开了一道二十多米宽的缺口。八纵的突击队员乘势涌入;与守军在突破口上展开拉锯战。二十八日拂晓;国民党守军终于支持不住了;开始从东门和南门向外突围;四千多人的一股在永济附近被追歼;三千多人的一股平陆县七里坡附近被追歼。
蒋介石获悉运城失陷的消息;认为有碍整个晋南战局;命令胡宗南立即“从速收复”。但是;胡宗南得知运城失守后已经收缩了增援部队。
国民党军在山西南部固守的城市;只剩下一个孤零零的临汾了。一九四八年三月;徐向前指挥晋冀鲁豫部队开始攻击那座孤零零的城市——临汾。
共产党军队对晋南重镇临汾的攻击;成为解放战争中耗时最长;伤亡最大的城市攻坚战;战斗的残酷显示出共产党军队将作战重心转向城市之初所遭遇的艰辛。
临汾位于汾河谷地中的同蒲铁路线上;是晋南著名的军事重镇。依自然地形砌在黄土高坡上的城墙周长约十公里;基部厚达三十米;倾斜的墙面高达十四米;顶部宽达十米;可以并行三辆大车。临汾城防工事经过日军和阎锡山军队的逐年加修;成为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固堡垒。
临汾守军;由胡宗南的两个团加一个炮兵营和阎锡山的六十六师组成;加上各种杂牌武装、还乡团、保安队、保警队约八个团;总兵力三万余人。守军指挥官是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兼晋南武装总指挥梁培璜。
晋冀鲁豫军区组成了以徐向前为司令员的前线指挥所;统一指挥第八纵队的三个旅、第十三纵队的三个旅、太行军区的两个旅、吕梁军区的两个旅、太岳军区的八个团;总兵力五万三千余人。据说;临汾自建城之日起还没有被哪支军队攻破过。
这是国民党军在晋南的最后一个军事据点。如果攻击得手;便可以使晋冀鲁豫和晋绥、吕梁解放区连成一片;徐向前的部队就可以北上晋中直指阎锡山的老巢太原了。
攻击临汾的时间定于一九四八年三月十日。但是;接连发生的两件事令徐向前警觉起来:首先是十三纵队奔袭阎锡山的六十六师一个团的时候;竟然扑了空;六十六师师长徐其昌率增援部队绕道汾河西岸;最终带领一个团的正规军和三个团的保安部队顺利进入临汾城;接着;胡宗南为加强西安守备;决定将他的三十师三十旅从临汾撤出空运回西安;而且已经运走一个营了。
徐向前决定将攻击时间提前三天。
三月七日;共产党军队首先用炮火封锁了机场;使得胡宗南的三十旅无法继续撤出临汾。接着;八纵和十三纵在雨雪交加中开始了肃清外围的战斗。梁培璜将主力逐渐调回主要城防阵地;用杂牌武装在外围各据点与共产党军队拼死纠缠;这使得外围作战进行得缓慢而艰苦。
至三十日;攻击临汾的战斗进行了二十二天;攻击部队已付出伤亡近四千人的代价。徐向前不得不改变攻击战术;各攻击部队奉命即刻转入隐蔽挖壕作业。
十天以后;四条通向临汾城防外壕的坑道挖好。
四月十日;八纵二十三旅被调过来攻击东关。两小时的火力准备之后;一万六千斤炸药被点燃了;霎那间;整个关东砖石横飞;火光冲天;临汾城外壕被炸开两处大缺口。
临汾守军陷于危机。三十旅伤亡了四百多人;六十六师也只剩下七百多人。阎锡山告诉梁培璜:“依现有力量死守;不要希望援兵解围。”梁培璜只有强令临汾市民参加战斗;男女老幼日夜加固碉堡工事。由于长时间处于被围状态;临汾城内物资严重匮乏;更危险的是满城无论兵民皆人心慌张。让梁培璜心惊胆战的;是共产党军队大规模的挖掘。他登临城墙看见四野泥土翻飞;但却不见一个人影。他命令在城墙下挖防御坑道;坑道底部放置水缸;监听城墙外面挖掘的声音。结果;水缸一个接一个被放置在城墙下;“吭吭”的挖掘之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梁培璜听后寝食难安。
解放战争字数:3186 字号:大 中 小 攻击临汾的战斗正处在艰苦的僵持中时;战局陡变;傅作义和阎锡山集中兵力准备偷袭石家庄。中央军委认为必须保住石家庄;询问徐向前是否能在短时间内攻克临汾;是否能抽出两至三个旅的兵力北上;在太谷附近阻击进攻阎锡山的主力部队。徐向前坚持认为;对临汾的攻击已经持续一个多月;部队伤亡已经近万人;如果放弃攻击不但功亏一篑;更重要的是损害攻击部队的斗志;还会使晋南战局陷入复杂化。徐向前坚持攻击临汾的决心得到朱德的支持。
四月底;十五条进攻坑道和四十条掩护坑道都已经靠近城墙。国民党守军开始近乎绝望破坏行动;炮火轰击、飞机轰炸持续不断;挖壕的坑道一次次被炸塌;共产党官兵们一面反击一面修复;一个连全部伤亡后就再换上去一个连……还是门板!还是需要大量门板!这种近乎原始的攻城方式;需要如此巨大数量的门板;实为解放战争中的战争奇观。临汾城附近数十里的百姓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他们不但日夜做军粮;抬担架;护理和转运伤员;输送弹药补给;而且人人都把自家的门板卸下来送上前沿;数量和打运城时一样达到了十几万块之多。
五月初;八纵二十三旅的三条主坑道与巨大的爆破洞终于挖掘完毕。从政治部主任到战士;长长的队列开始传送炸药。为了防止炸药潮湿;所有的人都把衣服脱了盖在炸药上面。炸药的堆积数量十分惊人;看来徐向前和他的官兵决心把临汾城炸上天。
一九四八年五月十七日傍晚的那场爆炸是古城临汾从未经过的。
惊天动地的巨大爆炸声还未停止;临汾城墙已被炸出了两处近四十米宽的大口子;八纵突击部队蜂拥而入。
五月十八日;天明时分;临汾城被攻占。
临汾攻坚战斗之难;时间之久;消耗之大;战况之惨烈;在晋冀鲁豫军区战史上前所未有。在历时整整七十二天的攻坚中;部队伤亡一万五千三百余人;临汾城周边百姓动员支前民工二十万人;运送门板二十六万块、梁木十万根;粮食几百万斤。当付出巨大代价的百姓看见徐向前的队伍向北开去的时候;他们觉得包括自己孩子的性命、自己家的粮食和门板在内;所有的付出都很值得。
第八章 把汉江变成内河
烽烟起洛阳
南线局势依旧不乐观。
问题的核心还是大别山。
大别山位居中原;中原地跨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平汉、津浦与陇海铁路贯穿其间;对于全国战场而言;中原的战略地位异常重要。
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立即遭到白崇禧的大军围攻。历来与蒋介石矛盾重重的白崇禧;这次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异常坚决;因为华中地域是他的老巢。白崇禧动用了三十万兵力;攻击的势头十分猛烈;随着包围圈逐渐压缩;刘邓大军面临严峻的局面。
令刘邓和他们的官兵们痛苦的是;生存下去的唯一的办法不是作战而是避战。因为无论从兵力还是装备上讲;他们都无法与合围而来的国民党军抗衡。
在大别山里到处转战的日子危机四伏。
为了不至于陷入国民党军的合围;重要的军用装备就地掩埋;轻装下来的东西都给了老百姓。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把指挥机关分成前方、后方两个指挥部;邓小平与野战军指挥部副司令员李先念、参谋长李达带领第二、第三、第六纵队在大山里与国民党军兜圈子;刘伯承与野战军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带领第一纵队争取跳到包围圈的外面去;扰乱国民党军的进攻阵形。
白崇禧的大军已占领大别山的所有县城和重要村寨;但始终没有追上刘邓部主力;于是对这一带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封锁策略。刘邓部长期处在敌人的追击中;官兵日日都在辗转跑路;得不到休整和补充;战斗力与供给都面临巨大考验。
中央军委要求刘邓大军从大别山区转移出来。
此时;在全国战场上;共产党军队已转入全面反攻。——“现在南线最要紧的战场是大别山;该区是否能站住脚的问题;尚未解决。”毛泽东认为;战争发展到这一阶段;不打大的歼灭战;是不能解决中原问题的;而要打大的歼灭战;就必须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协力。
一九四八年二月二十四日;邓小平率前方指挥部北渡淮河;在安徽临泉县南部的韦寨与刘伯承率领的后方指挥部会合。四月初;他们开始一路向西;至五月下旬;移动到河南中部的宝丰县境内。与此同时;二月二十八日;陈再道率第二纵到达河南新蔡以南的谢家集;三月二十七日;陈锡联的第三纵队九旅和王近山的第六纵队渡过淮河达到安徽阜南一带;二十八日;第三纵队司令部和第七、第八旅进至安徽西北部与河南交界处的双碑湖地域。至此;刘邓大军主力全部转出大别山区。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一举突入国民党统治区纵深;使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他们拖着国民党军辗转作战行军;部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一九四七年八月;大军南渡黄河时;全军辖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纵队;总兵力十二万四千余人。七个月后;一九四八年三月;总兵力仅剩五万八千六百人。
刘邓部主力顺利转出大别山;令蒋介石十分恼怒;他认为几十万部队追击合围;即使不把刘邓部全歼;至少关在大别山里饿死冻死是可以做到的。蒋介石立即命令胡琏兵团(即整编第十八军)一部自漯河向东压缩;对分遣休整中的刘邓部主力进行袭扰;同时命令张轸兵团配属整编四十八师进驻豫东南的固始、潢川一线;控制淮河;切断刘邓部主力与大别山区的联系。
为了掩护刘邓部休整;中央军委命令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的部队以及陈赓、谢富治的部队采取行动:“目前两星期内你们的任务是钳制十一师及其他平汉郑(郑州)信(信阳)段之敌;使其不能威胁刘邓主力在沙、淮间集结及补上新兵。”
陈士榘、唐亮、陈赓、谢富治提出攻打洛阳。
国共双方都知道这座城市对中原战局的影响。对于共产党军队来讲;夺取了洛阳;就意味着在国民党军中原战线上撕开了缺口;从而切断国民党军中原与西北两个战场间的联系。同时;还能把中原解放区与山西解放区连在一起;使中原战场有更为广阔和深远的后方依托。而对于国民党军来讲;洛阳是连接郑州与西安的枢纽;枢纽一旦失去;中原和西北两个战场都将陷于孤立;两个战场如需相互增援就要绕行秦岭;如此一来不但中原被动;西北也将陷入危境。
青年军二〇六师;洛阳国民党守军主力;配属有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的榴弹炮连、战防炮连、野战炮连和重迫击炮连;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约两万余人;总指挥为青年军二〇六师师长邱行湘。所谓“青年军”;是蒋经国根据蒋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在抗日战争期间动员知识青年参军组建的几个师。蒋经国组建青年军的目的;一方面是国民党军扩军的需要;一方面是要与共产党争夺中国青年;因为当时许多中国青年纷纷跑到延安去了。蒋氏父子试图把青年军办成培训干部的学校;青年军各师师长均由蒋介石亲自挑选。二〇六师是内战爆发后在洛阳新组建的;官兵大部分是从中原各城市招来的青年学生;嫡系将领邱行湘被蒋介石任命为师长。邱行湘;黄埔第五期毕业生;曾给参谋总长陈诚当了十九年副官;率部驻守洛阳前是第九十四军五师师长;在国民党军中以作战凶悍著称。当时;二〇六师只有三个团;邱行湘到任后;从郑州、开封、许昌等地又招了三千多名青年学生;将部队扩充为六个团。他效仿共产党军队的做法;在全师上下进行连队评比以励斗志;还办了本名为《革命青年》的师刊。
蒋介石用专机将邱行湘接到南京谈话;着重强调了“军事的成败;关系党国的安危。如果打不败共产党;我们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当听邱行湘说洛阳没有警备司令部时;蒋介石当即写了张字条加封邱行湘为“洛阳警备司令”。蒋经国也在南京亲自宴请了邱行湘;并表示“装备方面;你可以与愚兄我经常联系”。返回洛阳时;邱行湘说他准备为党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邱行湘知道自己兵力有限;学生兵又吃不得苦受不得累;这样的部队实在不适合打野战;而优势则是学生兵政治性强;不会轻易缴枪投降;可以依靠坚固工事顽强坚守。因此;邱行湘决定在城内修筑火力覆盖周密的城防体系;让每一处地方皆成为能够独立作战的“小而坚”的据点;让洛阳全城堡化。邱行湘认真勘察了洛阳城的地形后;请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新闻处长赖钟声绘制图纸;然后开始了大规模的城防建设。他的第一道防线是城边的九龙台、潞泽会馆、大王庙、发电厂、周公庙和火车站一线。在这条防御线上;邱行湘修筑了一系列既能独立作战又能相互支援的堡垒;堡垒的周边是犬牙交错的壕沟和铁丝网;主要功能是护卫城墙;保卫城门。第二道防线是守备城垣;在城墙上下、瓮城内外;邱行湘修筑了无数明碉暗堡;射击孔密如蜂窝;构成的立体火力网可以阻拦来自任何方向的攻击。第三道防线是核心阵地;以洛阳中学为中心;除了更为坚固的碉堡之外;还修筑了一个水泥钢筋的大隐蔽部作为指挥所。邱行湘把每一个重要据点都设计成三层:上层俯瞰射击;中层与地面齐平射击;下层则在地下;专门对付攻击方的架梯手、爆破手和挖坑道者。他还下令拆毁城墙外的一千五百多间民房;以防共产党军队用这些民房作为进攻掩体。满城百姓哭跪;邱行湘说:“事关洛阳的存亡;顾不得那许多了。”他下令将存放在郑州的弹药全部搬运到洛阳;并把二〇六师的军官家属也从郑州统统搬迁到洛阳;以此断绝军官们临阵脱逃的后路。该做的事全做完后;邱行湘亲笔写下“固若金汤”四个大字;悬挂在洛阳东城门的正中央。
蒋介石的指令是:“固守一个月。”
陈赓、陈士榘担心的是久攻不下:部队缺乏攻坚大城市的经验;攻城打援的老办法已被国民党军熟知;小部队佯攻洛阳敌人会不为所动;而我久攻不下将给敌人增援的时间;大规模的援军一旦到达;我军打援是否能得手很难预料。如果要避免攻城失利又打援不成的局面;唯一的办法就是趁敌还未形成增援态势的时候;迅速攻下洛阳。
陈赓、陈士榘认为;必须投入优势兵力攻城;力争三至五天解决战斗。因为胡宗南的部队已经西去;无力东顾;孙元良兵团固守郑州;虽然靠洛阳很近;但因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且孙元良一向只求保存实力;所以估计不会孤军出动积极增援。在这种情形下;一旦洛阳战役打响;蒋介石只能调动他的嫡系胡琏自漯河北上增援。胡琏兵团是国民党军在中原战场的重要机动部队;但是他要么途经郑州与孙元良兵团一起西进增援;要么孤军自临汝、登封沿道路崎岖、易遭伏击的小路直驱洛阳;而无论胡琏兵团如何行动;以最快速度到达洛阳至少也要五天时间。
三月七日;陈士榘、唐亮的洛阳战役作战部署: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应于九日二十四时前完成对洛阳车站、北关、东关之敌的包围;力求首先解决洛阳北站和东关之敌;以便主力迫近攻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主力于“九日二十四时前完成对洛阳西宫及飞机场及西关、南关之敌的包围;应首先切断西宫与洛阳城之间联系;或首先解决西宫及西关之敌;使其不能退缩城内”;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除以一部夺取并控制黑石关至偃师之间的两侧阵地之外”;主力于八日黄昏前进至郭镇、堤东、府店镇一带做预备队;“负责阻击可能由郑州西援洛阳之敌”;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一部攻占新安、宜阳一带;监视潼关方向的敌情。部署规定:“十日开始攻击;力求于十二日午前解决全部战斗。”
三月九日黄昏;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强渡伊河、洛河;在一〇五榴弹炮和八五山炮的掩护下逼近洛阳城。入夜;三纵八师二十三团偷袭城关东;九师同时攻击北关方向的东西车站。三纵在占领西车站后;继续突进;在九龙台据点受到挫折。九龙台是洛阳城东北的一个土台子;面积不大;顶部面积不过一百多平方米;传说在洛阳建都史上;九个皇帝曾到上面游玩;土台子因此得名。八师对九龙台发起连续冲击失利后;决定监视这里的守军;集中主力攻击东门。陈谢集团第四纵攻击周公庙和发电厂时也不顺利。周公庙是袋形双层工事;是邱行湘发明的“小而坚”的典型堡垒;由于这里是攻击西门的必经之路;因此国民党守军达一个团之多。四纵十旅三十团在攻路线上;遭到来自地面堡垒和地下暗堡的猛烈阻击;没有任何隐蔽物可以利用;即使付出了巨大牺牲冲进碉堡群;也如同进入迷魂阵一般;不知何处可进可退;攻击部队的官兵大多被火力射杀。发电厂是洛阳城防体系中最复杂的外围防御阵地;四纵十一旅多次攻击未能得手;也决定改为监视;然后集中主力攻击西关和南关。占领两关之后;十旅回头再打周公庙;官兵搭起人梯攀上壕壁;连续爆破;工兵排除了所有的地雷;山炮摧毁了两个最大的堡垒;周公庙守军终于支持不住;千余名官兵缴枪投降。至此;洛阳城的第一道防线外围除几个坚固据点之外;大多数堡垒基本肃清;洛阳城外与城内的联系已被切断;共产党军队准备攻打城墙。
邱行湘不断致电蒋介石发;号称洛阳守军“士气旺盛;连挫凶锋;斩获甚众”。
蒋介石严令孙元良和胡琏昼夜兼程驰援洛阳。
陈赓鉴于未扫除的外围据点会威胁攻城部队的侧后;建议将攻城时间推迟一天。陈士榘不同意;因为国民党援军已在急进洛阳的路上。陈赓不再坚持。陈士榘、唐亮决定三月十一日开始攻城。
三月十一日黄昏;三十多门火炮的炮火准备开始了;早有准备的邱行湘立即命令炮火反击;洛阳城内外顿时成为炮战战场。国民党守军炮火猛烈;且有位置极佳的炮兵观察所;因此共产党攻击部队的炮兵阵地很快就受到猛烈轰击。但是;攻击的炮兵也测出了国民党守军炮兵阵地的位置;轰击的准确度逐渐提高;不但压制了守军的反击炮火;还把各个城门前的防御碉堡轰掉不少。
炮火准备之后;雷声滚滚而来;天地间一片昏暗;洛阳城的四个城门同时受到了猛烈的攻击。攻击西门的四纵十旅处境困难;因为他们身后还有没被占领的发电厂据点。山炮运不上来;只能用轻武器掩护爆破组对城墙实施爆破。但是西门的外壕又宽又深;只有一条通道可以接近城门;通道被国民党守军的火力严密封锁;致使爆破小组的接近多次受阻。陈赓下决心先把身后的发电厂据点拔除了。半夜;发电厂终于被攻占;山炮开始上运;但大雨倾盆;道路泥泞;牲口无法使用;人力推炮十分艰难。直到天亮;才把山炮推到西关;此时部队的伤亡已经十分巨大。
担任东门主攻第一梯队的是三纵八师二十三团。二十三团决定以一营为突击队;二营、三营继后。营长张明不断观察地形;与官兵们反复讨论。一营的一个年纪很小的理发员很想为战斗做点什么;他到老百姓中间搞了个调查;竟然画出一张东门敌情图;图上画满了各种奇怪的图和符号;甚至还画着一条死去的狗;这张图被送到营指挥所;把张明营长看糊涂了;他找来小理发员询问;小理发员解释说;长线条是外壕;上面的短线是桥;老百姓说上面有座桥可以过去。桥头的圆圈是百姓们说的“大坟包”;可能就是敌人的暗堡。张明营长特意问到那条狗;小理发员说;百姓们说前几天有条狗跑上去莫名其妙地死了;估计是碰上了电网。张明最后的计划是:三连负责爆破火力点和铁丝网等障碍;一连攻击城门;二连攻击瓮城。突击开始后;张明带领二连向前运动。爆破员马景春在弹雨中抡着用缠着绝缘胶带的大铡刀猛砍电网;连续破开了三条通道;后面的爆破员抱着炸药包扑上去;炸毁十三道障碍物和数座碉堡后;二连接近了瓮城。大雨倾盆;天地漆黑。二连侦察员回来了;说小理发员画的那座桥果然在。张明立即命令二连发起攻击;命令刚一出口;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后背;鲜血顿时染红了军衣。二连迅速通过小桥;在炮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