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解放战争-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集中一切兵力、火力;猛打!猛冲!猛追!发挥三猛战斗作风。狠打、硬打、拼命打;毫无顾虑地冲垮敌人!包围敌人!歼灭敌人!
二、不顾任何疲劳;坚决执行命令!不顾夜行军、急行军!不管没吃饭、没喝水!不管连天、连夜的战斗!不怕困难!不许叫苦!不许怠慢!走不动也要走!爬着滚着也要追!坚决不放跑敌人!全体干部以身作则;共产党员起模范作用。
……
二纵四旅原来的任务是攻打徐水;之后奉命到容城一线去打阻击;然后又奉命撤离战场向西转移;现在的命令是不惜一切向南奔袭。这种急行军的状态已经持续了八个昼夜;杨得志站在路边喊:“能坚持住吗?”官兵们回答:“胜利就在咱的大腿上!”九旅二十五团一营三连也已连续作战行军七个昼夜;连队向南奔袭后不久;有的战士跑着跑着睡着了;因而扑通一声倒在地上。干部们只好队前队尾地来回跑。这不是平常的行军;不能顾及出现掉队;跑不动跟不上就不管了;让后面的官兵收容;能带上几个就带上几个。也不管什么建制了;跑得最快的战士放在全连的最前面;跑得最快的连放在全营的最前面;跑得最快的营放在全团最前面。
继续向南;绕过保定;就进入解放区的地盘了。天大亮的时候;官兵们眼前出现的景象让他们又惊又喜:乡亲们早就为部队做好了饭。“沿街两侧摆满了粗瓷大缸、陶瓷小盆、柳条编的挎篮、苞米叶子织的箩筐;农家所有盛食物的家什全摆开了;里面盛着新出锅冒着热气散发着油香的葱油饼、红皮沙瓤的红薯、香喷喷的烫面包子、不凉不烫的茶水、冒着腾腾热气的盐茶鸡蛋以及花生、核桃和红枣。”杨成武回忆说;“真难以设想;他们是以什么样的速度准备好早餐的;因为从冀中军区到基层;中间隔着那么多层次;就是把消息传到村一级;也得几个钟头啊!”
杨得志和杨成武遇到了冀中区党委和行署支前指挥部的吴树声;他们对这位共产党的地方干部印象极其深刻。吴树声说:“区党委书记林铁同志让我转告野司首长;冀中两千万人民决心做到;前线要什么;我们有什么;部队有什么要求;我们保证做到!”吴树生果然说到做到;仅仅一夜之间;冀中地区组织起支前民工十万;担架一万一千副;牲口九千六百头;大车三千四百辆;成千上万的支前百姓跟随在共产党军队的后面;连绵百里;浩浩荡荡。
杨得志接到情报:罗历戎已经接近定县。
史料显示;直到被包围的时候;罗历戎对共产党军队的动向一无所知;或者知之甚少。可共产党军队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共产党军队拥有数量众多的耳目;农民们给杨得志送来的情报内容丰富得五花八门:罗历戎部队的宿营位置;张三李四家各住了多少兵、炮架在了村东还是村西;士兵手上拿的什么枪;中午吃的是什么饭;做饭的锅看上去有多大尺寸;长官坐的小汽车停在谁家的院子里;大部队是几点出发的、走的是哪条路以及现在走到了哪里。
十九日;罗历戎自定县向清风店方向继续北进;中午;部队渡过唐河。下午的时候;他接到飞机接连投下的两封信件;信件的内容是一样的:“我们发现共军大批密集部队南来;距你们很近;请第三军紧急做战斗准备。”
罗历戎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无法理解所谓“共军大批密集部队”是从哪里来的。紧接着飞机又来了;空投下大量的弹药和饼干;这一下罗历戎觉得真的不妙了。他命令部队进入清风店附近的南合营、高家佐、东同房、西同房、东南合村、西南合村、小瓦房等二十多个村庄内;紧急构筑工事准备作战。同时;他急电北平行辕李宗仁和保定绥靖东署孙连仲派兵支援。
此时;虽然双方都无法确定对方的具体位置;但共产党军队以惊人的行军速度赶在罗历戎之前到达了清风店战场。到达战场的部队没有在预定位置发现敌人;战后才知道杨得志他们把罗历戎的行军速度计算快了。没有发现敌人的先头部队一个村子、一个村子地向前搜索;摸索了十几里后与罗历戎的部队接火了。
驻扎在保定的孙连仲得知罗历戎部遭遇共产党军队后;也有点想不明白。也许共军不是仅仅冲着罗历戎的第三军来的;很可能是想攻打他的保定。所以;如果出动主力增援;保定就成了一座空城;这岂不正中共军的诡计?于是;接到罗历戎的请求后;孙连仲并没有马上派兵;而是派空军出动飞机对南下的共产党军队实施轰炸和扫射。
十九日晚;晋察冀野战军将罗历戎所在的村庄包围。
二十一日;战斗进入白热化。孙连仲乘飞机飞临战场上空;这里距离清风店只有一个小时的汽车路程;蒋介石在电报中训斥孙连仲无能;命令他必须全力增援第三军。飞机上的孙连仲一面骂罗历戎突围不利;一面埋怨李文指挥不利。但是;被共产党军队封锁的道路就是无法打开。三纵第八旅死死地卡在南下的道路上;敌人枪炮猛烈;阵地上硝烟弥漫;白天被遮蔽得如同黑夜。在国民党军攻击部队的后面;数百辆汽车上坐满了官兵;只等道路被打通后向第三军被围困的村庄急驰。
在清风店的西南合村里;罗历戎有点熬不住了。他用报话机直接向孙仲连喊话;说这里没有饭吃;如果援军再不来;他就准备自杀了。孙仲连回答说;只要再坚持两昼夜;援军必到;那时第三军就可以为党国立大功了。
二十二日凌晨;晋察冀野战军对清风店的总攻终于开始了。西南合村遭到空前猛烈的炮火袭击;然后就是从村庄四面响起的杀声。罗历戎跑到第七师指挥所;在那里他换上了一套士兵军服;然后与李用章师长一起向西南方向逃窜。
罗历戎没逃出多远;就被共产党官兵俘虏。罗历戎立即要求见聂荣臻。身为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生;他曾是时任政治教官聂荣臻的学生。
聂荣臻对罗历戎说:你愿意留下;我们提供学习机会;愿意回家;我们放你走。但是;不管留下还是回家;都要认识过去的罪行。
罗历戎留了下来。经过十二年的关押;一九六〇年冬被特赦。后任全国政协任文史专员。
清风店一战;晋察冀野战军以九千一百九十二人的伤亡;俘敌一万一千零九十八人;毙伤敌六千一百五十五。聂荣臻说:“这次歼灭战打得很干脆;从军长到马夫没有一个逃跑掉。”
打倒蒋介石才有饭吃
将米糠、秕谷、瓜菜和几把碾压成片状的黑豆;加水熬煮;就制成了当地叫“糠菜糊糊”的粥状食品。沙家店战役后;毛泽东、周恩来和任弼时主要依靠这种食品充饥。
一九四七年夏秋以来;陕北先旱后涝;庄稼严重歉收。贫瘠的土地即使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也养活不了当地百姓;天候稍微有些变化便会导致饥馑遍地;更不要说供养军队了。于是;是否有粮食;决定着西北战场上数量不多的共产党军队能否打仗、打什么规模的仗和仗打得怎么样。
解放战争字数:3342 字号:大 中 小 八月三十一日;彭德怀致毛泽东电:“本世(三十一日)以备战伏击姿态;积极筹带两天粮食;半月以来给养不定;艳(二十九日)遇雨;有些疲劳现象……”
九月三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敌人南进甚快;如东三县有粮;又有歼敌机会;则打一二仗再出去也好……”
九月四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如粮食情况许可;请考虑在九里山地区歼灭九十师一部……”
九月十日;毛泽东致电彭德怀:“延长一带有粮;利于我军在此地区寻机灭敌。”——作战地区有粮食甚至比有敌人还能鼓舞战斗力。彭德怀立即决定;向陕西北部靠近黄河的交口地区开进;在关庄、岔口一带阻击胡宗南部主力。
持续六天的阻击作战;毙伤敌人三千三百余人;自己伤亡一千五百零三人。
此时;毛泽东已在朱官寨停留快一个月了;他住在村边的一孔窑洞里。令人惊异的是;整日以糠菜糊糊口的毛泽东;此时却以飞扬的思绪和高涨的斗志;亲自撰写了一篇又一篇充满才智与激情的妙文。
因为朱官寨距国民党军盘踞的榆林很近;同时又难以搞到粮食;在佳县的县委书记张俊贤的建议下;九月二十三日;毛泽东一行又南又向西;转移到佳县境内的神泉堡。
神泉堡村坐落在佳芦河以南;依山傍水;东面是条大川;南面有条又长又深的沟;全村只有三十多户一百五十多人;十分宁静。在这里;中央军委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
本军是中国人民的军队;一切以中国人民的意志为意志。本军的政策;代表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主要有如下各项:
(一)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及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二)逮捕、审判与惩办以蒋介石为首的内战罪犯。
(三)废除蒋介石统治的独裁制度;实行人民民主制度;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保障人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项自由。
(四)废除蒋介石统治的腐败制度;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
(五)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及陈立夫兄弟等四大家族及其他首要战犯的财产;没收官僚资本;发展民族工商业;改善职工生活;救济灾民贫民。
(六)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乡村田地;由乡村人民按照人口及田地之数量质量;平均分配使用;并归其所有。
(七)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及自由加入中国联邦的权利。
(八)否认蒋介石独裁政府的一切卖国外交;废除一切卖国条约;否认内战时期蒋介石所借的一切外债;要求美国政府撤退其威胁中国独立的驻华军队;反对任何外国帮助蒋介石打内战和使日本侵略势力复兴;和外国订立平等互惠通商友好条约;联合世界上一切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
周恩来说:“在去年七月就提出打倒蒋介石;行不行?还不行。当时提的口号是武装自卫;还不能公开提出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因为当时主客观条件还不具备。”现在为什么可以提而且必须提?“因为在全国他还占有四分之三的土地、三分之一的人口。只有战略进攻;才能彻底消灭他。口号一提出;战争行动就要配合;就是全国性反攻;就是打出去;突破解放区的界线;我们的行动是为实现这个口号的。”
下一步如何作战;王震建议挑选国民党军物资储存丰富的城镇打;以便解决部队急需的粮食和过冬的棉衣。十月十三日;王震、王世泰致电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副司令员张宗逊并告中央军委;决心从韩城北上攻打宜川。
宜川并不好打;因为这座县城是国民党军封锁陕北的重要堡垒;多年以来始终驻有重兵把守;城防工事轮番扩大加修;县城内外堡垒层层叠叠;外壕、鹿砦异常坚固。
部队官兵对打宜川也顾虑重重。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自保卫延安以来连续作战;部队已经相当疲劳;粮食严重短缺;伤亡还没有来得及补充;许多连队只有二三十人;最多的也不过四五十人。
打下物资丰厚的县城;解决部队急需的粮食弹药;这对王震来讲是头等重要的事。
十月二十日晚;二纵和四纵对宜川的攻击开始了。
王震集中了所有的火炮轰击掩护;他在炮兵阵地上挽起袖子亲自操炮。接着;王震又跑到独立第四旅十四团;与官兵们一起射击冲锋。政委杨秀山战后回忆说;“他到十四团;趴在那里射击;那真是冒险啊!可是谁把他也没办法。”
宜川打下来了。
国民党军增援部队由延安向宜川急促赶来。由于没有战机可寻;王震决定四纵撤往固临地区休整;二纵东渡黄河进入晋南。缴获的大量弹药都给了四纵;这支新组建的部队顿时装备了起来。
就在第二、第四纵队在黄龙作战的同时;西北野战军内线部队第一、第三纵队开始了对延长、清涧地区的攻击。十月四日;他们包围了清涧县城。
清涧是榆林至延安公路上的要点。守军为国民党整编七十六师。
整编七十六师是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现任师长廖昂。胡宗南占领延安后;该师奉命驻守延长、延川和清涧一线。发现自己被围之后;廖昂向胡宗南建议放弃清涧;让整编七十六师转移到绥德;与驻守在那里的整编三十六师一六五旅会合。胡宗南不同意。廖昂又提出;驻守绥德的一六五旅南下;驻守瓦窑堡的七十二团西进;重兵集结于清涧共同防御共产党军队的进攻。这下胡宗南火了;指责廖昂是在有意为彭德怀创造打援的机会。
结果;清涧处于孤立之中;廖昂的整编七十六师四面无援。
十月六日黄昏;彭德怀下达了攻击清涧的作战命令。
秋雨连绵;攻城部队逐步扫清了清涧城的外围据点。尽管胡宗南派来飞机进行猛烈的轰炸和扫射;但未能减弱廖昂的压力。廖昂给胡宗南发去一封充满绝望情绪的电报:“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走。既不能战;又不能守;又不能走;唯死与降耳。”这封电报似乎起了作用;七日胡宗南回电称;已命令刘戡率五个旅火速增援清涧。同时还说要再派飞机前来助战;让廖昂注意对空联络。飞机真的来了;廖昂以为投下的是粮食和弹药;谁知道竟是三十亿元法币;既不能当弹药使用也不能当粮食充饥。但是;毕竟援军要来了。
十月九日;刘戡的五个旅到达距清涧不足三十公里的永坪;这里距清涧只剩了一天的路程。如果刘戡一旦突破共产党军队的阻击线;清涧之战就不是打廖昂了;而是一纵和三纵将受到县城内外之敌的两面夹击。彭德怀意识到战役必须速战速决;可是;清涧外围的重要制高点笔架山还没有夺取。
彭德怀一面命令教导旅和新编第四旅前去阻击援敌;一面命令一纵副司令贺炳炎立刻拿下笔架山。十日白天拿下笔架山;攻城部队十日夜晚发动总攻;十一日拂晓前一定解决战斗。
十日拂晓;清涧城里的廖昂没有听见太多的枪声;却看见城西的笔架山的防御部队蜂拥下逃。有人报告说;共军拂晓时爬上了绝壁;大喊“缴枪不杀”;守兵惊慌逃跑;军官们根本制止不住;笔架山已经丢失。
廖昂再次与援军联络;下午十六时传来消息;援军先头部队已到达清涧西南高的地;并说明了联络号音;让廖昂派人前去联络。廖昂立即派人前往;结果人刚一出城;就遭到共产党军队的猛烈射击;接连再派出的人要么被打死要么负伤逃回。
天黑了;廖昂感到了恐惧。
一纵和三纵以连续爆破炸开了清涧城的东门和北门。攻击部队从这两个突破口潮水般涌入;激烈的巷战在一片黑暗中展开;整个县城里回响着枪弹声、刺杀声、奔跑声和呻吟声。
午夜;城内的枪炮声愈加激烈;而且越来越近。廖昂说只有拼死突围了;但参谋长刘学超认为突围的时机早已错过;不突围还可以凭借工事抵挡一阵子;眼下只要一出去就会立即被打死。刘学超说完;回到自己的窑洞;他的窑洞里已躺满伤员;根本无处容身;他只好转身又走出窑洞。刘学超先是看见廖昂已经换上了士兵的军装;接着看见廖昂开始烧东西。一开始他以为是在烧文件;但走过去仔细一看;廖昂烧的竟然是胡宗南空投的那三十亿元法币。在这个危机已经近在眼前的时刻;他竟然十分耐心地一张张地烧钱;这让刘学超感到了害怕。
解放战争字数:3176 字号:大 中 小 拂晓时分;廖昂给胡宗南发出最后一封电报;大意是“所有兵力全部投入;但很难固守”。然后枯坐着一动不动。刘学超想着他的同事被共军俘虏受到优待的传闻;竟然倒头躺在炕上睡着了。
不一会;巨大的声响把刘学超惊醒;他听见廖昂喊:“赶快把门顶上!”
接着;门被撞开了;共产党官兵冲了进来。廖昂穿着士兵军装;面色惨白;窑洞的地上散落着他平时喜欢戴的那顶皮帽和他的私人牙章。
清涧一战;西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整编七十六师师部、二十四旅的两个团。
听说廖昂被俘后吃不下睡不着;彭德怀找他谈了一次话并留他一起吃饭。警卫人员端上来一盆面条;廖昂惊讶地说:“副总司令太艰苦了。早听说彭副总司令生活俭朴;万万没想到你就吃这样的饭;名不虚传!”彭德怀沉下脸说:“这样的饭不好吗?中国老百姓吃不上这样的饭有的是。我彭德怀吃这样的饭已经是享受了。你们这些达官显贵看到这样的饭大惊小怪;觉得难以下咽;正说明国民党腐朽透顶;注定要被人民打倒!”
清涧战役后;西北野战军主力北上;对陕北重镇榆林发动了第二次攻击;可最终还是以失利告终。
毛泽东走进了佳县县城。正逢赶集日;街上很热闹;他在羊肉摊子上吃了碗羊杂碎;然后到白云山上的庙宇去赶庙会。他被一台山西梆子戏的唱腔吸引了;坐在板凳上看;后来人太多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站在板凳上看。他对随行人员说:“这戏叫《三官排宴》;戏里的老生就是杨四郎;老旦是佘太君;都唱得不错!”
山上的道观香火旺盛。毛泽东对身边的汪东兴说:“神学把神的意志无限夸大;说什么上帝创造和主宰着世界;说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第七天造物完毕休息去了;你相信吗?”
毛泽东的口气显示出他是绝对不信的。
瑟瑟秋风中的反腐与作战
作为国民党党、政、军的“第二号人物”;陈诚在国民党内部始终处于毁誉参半的旋涡中。
陈诚早已认定自己的一生必定要与蒋介石共命运。因此;他要求国民党军各级军官听到“蒋总司令”或“蒋委员长”的时候;都要立即肃静立正。他在国民党军中呼吁“服从统帅;信仰领袖”。在长期的军事将领和高级幕僚的生涯中;他每每被蒋介石派往军纪混乱、战绩不佳的部队和战区去;所到之处皆全心全意尽心尽责;成为国民党军中唯一与蒋介石没有任何间隙的高级将领。
一九四七年八月;陈诚再次充当了这样的角色。这一次;蒋介石需要整肃的战区是东北。
蒋介石最初考虑;让华北和东北两个战区合并;让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兼任东北行辕主任。陈诚奉蒋介石之命数次到北平劝说;但是李宗仁坚决不干。
此时;陈诚正处在失意状态。多年来的得势使他在国民党内树敌颇多;特别是就任参谋总长以来;顾祝同、熊式辉、刘峙、汤恩伯、杜聿明等高级将领对他更添嫉恨;认为他目中无人;排除异己;偏重他的嫡系部队而对其他部队多有为难。内战爆发后;随着国民党军在全国战场的接连受挫;作为参谋总长陈诚不得不为作战失利承担舆论上的责任。虽然没有证据表明陈诚早存去东北之心;但是;这一年的四月间;他已秘密派人去东北调查熊式辉和杜聿明“贪污腐化”的证据。为此;熊式辉提醒杜聿明:“陈诚这个家伙现在窘极无聊;出坏主意。据可靠消息说;陈诚在关内指挥作战都失败了;想来东北出出风头;挽回他的面子;现在正想打我的主意。我走了你也难顶他;我们两人要想法子对付这个小鬼。”
七月十二日;陈诚到达东北召集军事会议。当时;国民党军中盛传陈诚将要主政东北;但陈诚本人对此只字不提。在此期间;陈诚做了一件令熊式辉和杜聿明十分尴尬的事:在四平作战时;杜聿明曾请求蒋介石为坚守四平的第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和增援四平的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分别颁发青天白日勋章和云氅勋章。由于当时新六军没有按照杜聿明的命令完成任务;因此他唯独没有为廖耀湘的新六军请功。而陈诚这次来东北;专门亲赴铁岭为新六军举行了补授勋章仪式;拉拢部队的意图十分明显。同时;在记者招待会上;陈诚用刻薄的语气表明政治腐败和指挥失当;是导致东北国军成为“瓮中之鳖”的主要原因。
熊式辉认定自身难保;连续给蒋介石写了七封辞职信。蒋介石一再复信;安慰熊式辉“以国事为重;继续主政东北”;同时表示“决不更动东北人事”。收到蒋介石的回信;熊式辉踏实了一些;正准备整军备战;国民政府命令到了:撤消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长官部机构与东北行辕合并;任命杜聿明为东北行辕主任、郑洞国为东北行辕副主任。又过了几天;国民政府的命令又到了:撤销熊式辉的职务;陈诚兼任东北行辕主任。此时;杜聿明因病情加重已离开东北;熊式辉深感被蒋介石和陈诚所捉弄:“我历来认为蒋是一个权谋家;但未料到会这样整我;以后谁再为他卖命?”
八月初;陈诚带着从保定军校就一直追随他的亲信将领罗卓英到东北上任。没有人认为在治理东北军政事务上;陈诚会比熊式辉和杜聿明干得更好;尤其是东北籍的军官和士兵们。
但是;陈诚自己决心大干一场。他首先要“反腐败”。陈诚连续撤换了包括辽宁省政府主席徐箴;第五十二军军长梁恺、副军长刘玉章的职务。有人提醒;撤换将领也许会导致部队投奔共产党。陈诚的回答是:“谁要投;就让他去投。他今天投;我现在就缴他的枪!”针对东北部队的纪律败坏;买卖武器;暗中经商;贪污勒索和滋事扰民的现象;陈诚派出督察组和点验组日夜严查;无一疏漏;最终将一批贪污腐败分子查了出来。这些人统统都被陈诚或是查办囚禁;或是拉到野地里枪毙。
整顿风气的同时;陈诚开始了整军。他砍了许多由被收编伪军组成的虚报编制坐吃空饷的保安队;把东北原有的九个保安司令部、十一个保安支队以及交警等部队扩编为新编第三、第五、第七、第八四个军;把骑兵支队扩编为骑兵师;并从苏北把第四十九军调入东北。这样;连同东北战场原有的八个军;国民党军在东北地区的作战部队已达十四个军;而且经过大力抓捕壮丁;原来缺额的部队也基本满员。兵力总计约五十万。
“陈诚很好;无畏而正直……能干而廉洁的将军;可惜去晚了;一年前就该把他派去。”美国人魏德迈说。
“东北的败征已见;全部沦陷只是时间问题;任何人都不能起死回生;陈诚更不是能够挽狂澜于既倒之材。”李宗仁说。
陈诚对自己、对东北战局皆充满自信。陈诚良好的自我感觉的危险之处在于:他严重低估了自己的对手。
此时;林彪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其实力远远超出了陈诚的预想。东北地区的共产党军队;从建制零散、兵力薄弱、武器落后的被动状况;仅仅经过两年的艰苦时光;就已发展成为一支无论兵力、装备和作战能力都已具备惊人实力的部队;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堪称奇迹。
就在陈诚在扩充军队的时候;林彪也在迅猛地扩大着他的部队: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拥有二十七个步兵师;另外还有八个独立师、两个骑兵师、五个炮兵团;总兵力已达五十一万八千多人。更重要的是;共产党军队的扩军一发不可收拾;其兵力增长速度十分惊人。
陈诚无法拥有的;是林彪部强大的后备兵员。在整个东北;拥护共产党政权的所有翻身农民;都是东北民主联军潜在的士兵。在中共东北局的指导下;共产党地方政权组织训练了大量的二线部队;数量达到七十多个团二十万人之众。这些二线部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参加战斗或补充兵员。同时;东北乡村广袤而肥沃的土地为共产党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官兵们个个新军衣、新棉袄、戴着暖和又神气的皮帽子。一旦与国民党军队接火;国民党官兵对共产党军队几乎使不完、用不尽的炮弹子弹感到十分奇怪;他们无法想象;共产党人在东北地区已建立起强大的军用物资筹集、生产和供应体系。
八月;陈诚调兵遣将准备作战;以实现他对蒋介石的承诺:“用六个月时间恢复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优势地位。”陈诚知道;如果不把北宁路锦州至沈阳段以西的共产党军队彻底肃清;关内关外的联系就随时有被切断的危险;所以作战首先要从扫荡北宁路开始。
林彪、罗荣桓决定发起秋季攻势:首先以冀察热辽军区主力向北宁线发动攻击;切断关内与关外的联系;然后趁国民党军西援之机;出动北满和西满部队主力攻击中长铁路;在长春与四平之间寻找歼敌战机。
辽西走廊;一片狭长的丘陵地带;北宁线和锦承线穿越而过;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交通要道。一九四七年九月六日;陈诚为“确保辽西走廊之安全;彻底解除北宁铁路之威胁”;以暂编五十师(欠一个团)为左路;以暂编二十二师(欠一个团)为中路;由暂编六十师为右路;分别从绥中、锦西、义县向建昌方向攻击前进;以肃清北宁线上锦榆段附近的共产党军队。
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前线指挥部决定;以第八纵队歼灭暂编二十二、五十师;吸引锦州方向第九十三军增援;然后投入第九纵队;合力围歼第九十三军主力。
到九月二十二日;从梨树沟门村到杨家仗子;八纵和九纵连打三仗;总计歼敌一万两千多人;除了各种物资之外缴获的武器足够装备两个团。战斗结束后;他们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采取铁路大翻身破坏法”;彻底破坏了锦州至山海关之间的铁路;再次切断了国民党军关内与关外的联系。
本想使北宁路更安全;没想到现在反被截断了;愤怒的陈诚再次部署打通北宁路;与共产党军队于辽西地区进行决战。但是;部署还没有落实完毕;林彪部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十纵突然开始了突袭中长路的战斗。就在第八、第九纵队在辽西发动攻势的时候;陈诚命令驻守铁岭的新六军的两个师乘火车增援锦州;同时请求华北的傅作义派兵北上。新六军主力的出动;造成了中长线的兵力空虚;林彪认为战机已至;遂命令各部队轻装向中长线奔袭前进。
国民党军开始迅速收缩;收缩的速度十分惊人;新六军主力一天之内返回了铁岭;林彪随即放弃了攻击开原的计划。
在陈诚的请求下;蒋介石将原驻守华北的第九十二军二十一师;第九十四军四十三师;第十三军五十四师;暂编第三军十、十一师以及骑兵第四师调出增援东北。
十月中旬;国民党军重新打通了北宁路。
十一月九日;林彪下令东北民主联军秋季攻势结束。
林彪在一九四七年秋发动的一系列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正规军三个师部、两个师、九个团总计四万七千余人;非正规军一个师部、两个师、十个团加三个营;总计两万两千余人;合计六万九千余人。共产党军队再次把控制区域扩大了近四万平方公里。
一九四八年元旦;陈诚在他发表的“告东北军民书”中说:“目下国军已经完成作战准备;危险期已过。”他的话音未落;林彪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