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非?”李贤看李三郎眯着桃花眼,一副算计人的模样,就猜到对方大概已经有了对付裴炎的主意,不由得大为好奇。
“裴郎君的忠君之心是毋庸置疑的……”李三郎此话果然招来太子殿下的一声呲笑,他并不以为意,只是继续淡淡道:“以臣之见,若是太子肯以待李家郎君之心的十分之一待之,还怕裴郎君不死心踏地效忠东宫?!”
这也是李三郎一直不明白的事。
裴炎此人颇有才干,原本就是上皇和今上为太子留着的储备人才,但不知怎么回事,太子殿下就是百般看不上他,还老想着弄死他!
这是有多大的仇啊?!
对于这样的劝谏,太子殿下一如既往的只是报以冷笑。
离间他与阿娘的母子之情,害他含冤身死,此仇不共戴天!!
想要他接受裴炎,死都不可能!!
与此同时,远在神都的裴郎君忽然连着打了两个喷嚏。
坐在上首张文瓘闻声顿了一下,对裴炎道:“裴郎若是身子不适,不妨先回去歇息吧,反正公事也处理得差不多了……”
裴炎也不推辞,躬身道:“多谢相公体谅。”说罢,又与另外两位同僚拱了拱手,这才退出内阁。
裴郎君这几日的精神状态确实不怎么好;阁中诸位相公也只道他近几日加班劳累了;却不知他是为了另一件关身家性命的大事而忧虑不已。
诚如李贤怀疑的那样,此时的裴炎确实已经跟李元礼为首的宗室搭上线了。
不过,这‘勾搭’的过程却不像李贤想象的那样简单。
裴炎的才学秉性其实相当不坏的,至少能够入李治和吴诩的眼,就有其独到之处。
裴郎君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但他忠心的究竟是李氏还是大唐帝国这一点,却有些不明确了。
李元礼代表的是什么?
那是李唐宗室纯正血脉,更是连上皇也要礼让的存在!
裴炎完全无法拒绝这样一个大人物的‘屈尊相求’……
“唉……”青年迎着还带着余热的晚风,无声地叹了一口气,忧心忡忡地踏上未知凶吉的归途。
不做死就不会死的分割线
神龙三年七月三日,女皇明诏晓谕各州,表示上皇的御体已经痊愈,不日将从终南山行宫起驾返回神都。
七月七日,女皇在终南山行宫大宴乡亲,共度佳节,并表示次日一早返回神都。
七月八日,天气晴好,正宜出行。
吴诩一早起身,召见了行宫及周边州县的官员之后,就让人去准备起程的事宜。
“娘子,大郎君那边已经准备妥当了。”阿韦觑空上前,悄声禀告道。
吴诩此时手上还捏着数封密则,闻言便把则子一丢,起身往外殿走。
阿韦忙小跑着跟了上去,走之前还给小顺子使了个眼色。
小顺子会意,留在后殿继续指挥宫人内侍们收拾行李,随后,他又悄悄到后边寝宫察看了一下。
对外宣称已经痊愈的上皇,此时还在榻上沉睡。
大概只有行宫核心的人才知道,上皇的状况其实根本没有好转多少,如果没有娘子陪在他身边,还不知他能不能坚持下去……
想到这里,小顺子不禁叹了一口气,又悄悄地退出了寝宫。
小顺子刚一离开,躺在榻上的李治就毫无预警地睁开了双眼……
吴诩走到外殿时,殿上的宫人们已经都被摒退了,只有两个人立在大殿中央等候。
吴诩一见二人的装束,不由一愣。
那个一身戎装的英武青年自是武敏之不提,另一个却是一身绛红长袍,头上还戴着青纱帷帽,乍一看,还真有几分像是她巡游时的妆扮。
不用说了,这肯定是她家大郎了。
“大郎,你这是……”吴诩不禁抚额,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一向知道大郎固执,却想不到他会为了这次行动这么拼……
她不过是想要做个引蛇出洞的局罢了,原本根本不需要让大郎亲自去的,更不要说让他扮成自己的模样。
李弘却根本不给吴诩劝说的机会,上前一揖就道:“阿娘,儿这就启程了!”
一旁的武敏之居然也帮腔道:“姑母,车辇已备好了……”
真是拿这俩小子没办法=。=
吴诩按着脑门,叹了一口气,还是再嘱咐了一遍:“不必跟那些乌合之众过多纠缠……”
“主场,毕竟还是在神都!”
“谨遵命。”武敏之当即应了。
李弘并没有开口说什么,只是郑重地向吴诩再拜,然后就带着武敏之急急出发了。
阿韦见两位郎君都走了,便对吴诩道:“娘子,后面已经安排好了……”
“也罢。”吴诩起身,抚了一把身上的衣饰,对阿韦道:“取骑装来……”
“谨遵命。”
不过一顿饭工夫,吴诩就换了一身男子骑装,并戴上了纱帽,那些跟她一并回神都的侍女们也换成了与她一样的装束。
另外,保护吴诩回京的两百龙卫也很快集结完毕。
等一行人驰马除了行宫,吴诩还是忍不住回看了一下行宫方向。
“也不知大郎他们出发了没有?”
随侍的阿韦忙回道:“御驾须到巳时才起驾!”
此时也不过才辰时正罢了,离御驾正式启程至少还要达半个时辰呢!
女皇陛下回京的路线和时间那可是经过严格规定好的,半分差错都不能有。
吴诩算了算他们这一行与御驾的时差,顿觉万事尽在掌握矣!
“儿郎们,随我建功去罢!”吴诩说罢,一挥手中的鞭子,一马当先冲了出去。
数百骑士随之奔腾而去。
与此同时,在神都收到御驾启程的越王李贞与太尉、韩王李元嘉,又如前些时日一般,宴请了在京的诸王子侄。
酒至半酣,主家韩王李元嘉说话也不像前几次那样隐晦了,直接掩面哭道:“明日大宴,武皇必遣人告诸王密,因大行诛戮,李氏子弟恐无遗种矣。”
在座诸人闻言,无不悚然变色。
越王李贞一见诸人神色,顿觉时机成熟了,便道:“吾等岂能坐以待毙?”
可是,还是有脑子清醒的藩王表示:“武皇行事严苛,笃信法治,断不会无故加害宗室,便是太尉所言属实……”说到这里,那位藩王双手一摊道:“如今各藩私兵不过数千,入京护卫不过百骑,如何能与武皇抗衡?”
听到这话,李贞不禁与李元嘉对视了一眼,似乎早就猜到有人会问这个问题。
“只要武皇回不了神都,万事成矣!”
李贞的这句话一落,整个厅堂一片寂静。
半晌,才有一个声音弱弱的响起:“请问越王,如何才能让武皇回不了神都呢?”
李贞面含凝重之色,伸手做了一个下劈的动作。
“我豫州死士已全部潜往洛宁道(御驾返回必经之路)。”
闻言,众人的脸色都变了。
虽然众人早就想到了越王会有所行动,却不想他打的竟是釜底抽薪的主意。
而且,此计的成功率极高。
谁会想到他们这些身边护卫不过百骑的外藩,竟敢在洛阳城外下手呢?
一时,在座众人都忍不住露出动容之色,开始三三两两地交头接耳起来。
这时,一直坐在韩王李元嘉下手的一个青年开口了:“武氏窃国,朝野早有不满,便是东宫亦是碍于孝道……”
接下来的话就不用说了。
其实众藩不敢明目张胆反对吴诩,一个原因是上皇,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东宫太子。
假如太子与武皇根本不是一条心,那么……
众人不由互相对了一个心领神会的眼色。
这造反成本似乎已经降低到无限接近零了呀!
接着,那个青年又说了一句让众人热血沸腾的话:“东宫已发密谕,禁卫副统领李敬业已奉诏……”
作者有话要说:脚崴了,卧床休息中……
ps:感谢予君長歌亲的地雷!高三要加油了哦~~
第389章
第二十四章20
神马?!
东宫竟然已经有动作了?!
这么重要的事;他们居然现在才知道!
一干宗亲都皱起了眉头,那些代表父兄来洛阳吊唁的年轻郎君们更是一个个脸露愠色,大概都在暗骂韩王狡猾,居然到了这会儿才把底牌亮出来!
还有越王李贞;显然是早就知道了这个好消息,所以才敢把身价性命都押了上去!
要知道韩王虽然贵为三公;却是半分兵权都没有的,这“办大事”还不得靠他们这些藩王!
也难怪越王这样有恃无恐,还有;现在想来;越王世子之所以会留在藩地;恐怕也不是他们认为的“留后路”了罢。
这次为了赈灾,朝廷可是特许豫州等地招募志愿军救灾的,所以……
那些被招录的青壮到底是不是去救灾……你懂的!
众人此时心中都不由自主涌起两个巨大的字:卧槽!
这千载难逢的好事,居然都让越王父子给占去了!
当然,很快就有机智的郎君反应过来了——首功是不用想了,但分一杯羹夺个从龙之功还是可以有的,要不然韩王和越王这两只老狐狸干嘛再三把他们叫来开座谈会呢?
“既是东宫有诏,吾等岂能坐视!”当下就有一名坐在比较靠后的,约莫十七八岁的郎君义愤填膺地开口了。
一时,坐在那名郎君左右的青年们纷纷附和。
“十一郎说得是啊……”
“既然太子都表态了,我等自该奉诏……”
“我来神都之前,大人也嘱咐过,当奉东宫……”
…………
青年郎君们议论纷纷,坐在前面几位年长些的宗亲却是鸦雀无声,几人都互相打着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的眼色,似乎还有些犹疑。
一直坐在韩王李元嘉下手的那个青年见状,不由露出一丝焦虑之色。
而韩王李元嘉只是默默坐在上首,半阖着眼,有一下没一下的抚着自己的胡须,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
越王李贞也是一脸淡定,只是见几个颇有些分量的宗亲一直不表态,他忍不住说了一句:“吾儿与李家大郎相交甚厚,东宫那边断无问题,诸位若不信,且看明日的晚报,届时东宫会发布应诏选太子妃的讯息……”
“这是东宫同意我们计划的信号,届时,太子将借选妃名义,召集嫡部控制龙都,只等我等擒获那一位,就下诏罢黜之……”
话虽如此,众人心里都明白,一旦行动开启,那一位怕是不会有机会被生擒,只有死于刺客之手一条路而已!
越王李贞的话也不过是骗骗年少的太子和那些不知深浅的年轻后辈罢了。
“如此……上皇那里又当如何交待?”年长的宗亲终于开口了。
他们所顾虑的还是那位据说已经病体痊愈的李小九陛下,那位可是个不折不扣的爱妻狂人,怎么肯眼看着他们对付武氏呢?
就算阻止不了,那位上皇难道不会秋后算账吗?!
见宗亲长者提到了上皇,还在小声议论的众人顿时都安静了下来,不约而同看向了上首的韩王李元嘉。
韩王李元嘉不禁心头一喜,面上却露出悲痛欲绝之色来。
“尔等大约还不知道罢,吾家九郎就在今晨……崩了……”
此言一出,厅中一片哗然。
“什么?!上皇驾崩了?!”
“怎么会?我等都未得到消息啊?!”
…………
李元嘉抹了一把眼泪,沉声道:“此事是吾家十六郎亲耳听裴郎所言……”他指了指身侧的青年,又道:“武氏密不发丧,又命李义府那奸相在长安监视太子,意图铲除李氏血脉,天幸有裴郎相助,否则我等惟有坐而待戮矣……”
“韩王,竟至于此?!”原本还存着中立心思的一些人也坐不住了。
越王李贞趁势又劝道:“诸位,若是不想坐以待毙,且听某安排吧!”
一干早已蠢蠢欲动的青年郎君们立刻就应道:“愿听越王号令!”
其他宗亲见状,也只得无奈地表示愿意听从李贞的号令。
李贞也不多言,当即要求众人将手上能调用的护卫全部交给他——哪怕只有三五十人也无所谓。
至于那些手上没有兵马的宗亲,李贞则要求他们保持与裴炎的联系,只等裴炎策反宫中禁卫统领后,就立刻控制三省六部和帝国宣传部——李贞可不蠢,当然知道政府喉舌的重要性。
“胜败就在此一举,望诸君齐心!”安排好最主要的几件事之后,李贞就将一干李氏宗亲都送走了。
之后是讨论详细的‘逼宫’计划。
留下来的只有韩王李元嘉和越王李贞的心腹,以及那名被韩王称为十六郎的青年。
“据侄儿所知,那一位的亲卫不下两百,此去终南山行宫更有一万五千御林军护驾……”要想刺杀可不容易呀!
青年皱着眉头说出了心中的疑虑。
在半途伏杀武氏,可比发动宫变困难多了啊!
“十六郎所虑甚是!”李元嘉此时已不像刚才鼓动宗亲们那样把握十足了,他其实也不太赞同李贞的计划,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而已!
李贞闻言,却呵呵一笑,故作神秘道:“吾已得到确切消息,那武氏不会乘辇而归,而是私下微服回神都……”
听到这话,李元嘉和十六郎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气!
微服……
那不就是说,武氏身边就不可能带太多人?
难怪李贞对伏击一事这么有把握呢!
=各施奇谋的分割线=
“媚娘啊……你怎么还是这么天真呢!”说这句话的人赫然是被外界暗暗风传已经驾崩的太上皇李治。
当日,吴诩刚一离开行宫,李治就猛然从昏迷状态中醒了过来。
留守在行宫照料李治的小顺子真是又惊又喜,当即一把鼻涕一把泪把他们家娘子这段时间夙夜照料他的事说了一遍,又道因为神都那边的宗亲要趁机搞事,娘子才不得已丢下郎君回去收拾人云云……
等李治听到吴诩和他家大郎兵分两路回洛阳的计划,不由气笑了。
既然觉得裴炎不可靠,为何还让他在中枢待着?
对付这样的小杂碎,何须用什么‘引蛇出洞’这种计谋!
李治也不问其他了,直接让小顺子将行宫的禁卫统领给传了进来,完全不理会那青年的一脸诧异,直截了当问道:“如今行宫中还有多少兵马?”
“这……尚存七千余人。”
李治闻言,神色总算稍稍缓和了一些,对那行宫禁卫统领道:“你立刻带行宫全部禁卫回神都,记住,必须赶在武皇他们回城之前扫除障碍!”
“谨遵命!”那禁卫统领本就是李治的心腹,所以对李治这样明显不利于行宫安全的命令也没有半分异议,领命之后就立刻下去整顿禁军了。
“郎君你这是何意?”小顺子一听李治把行宫的所有兵马都派走了,不由大吃一惊。
娘子这次回去可是去平乱的,这万一那些叛逆趁着行宫兵力空虚打将过来,那可怎生是好?!
李治哪会不明白小顺子的担忧,只是淡淡一笑道:“朕今晨已经让人向细作透露朕已驾崩的消息,那些人此刻怕是只认为你家娘子密不发丧,急着回神都主持大局铲除异己呢!”
所以,以他预料,那些胆大包天的东西必然已经猜出了缓缓回京的御驾车辇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女皇八成会微服提前回洛阳。
他若是李贞等人,必然会集中人马,在中途刺杀媚娘一行,然后挟持东宫……
想到这里,李治的神色一片肃杀,唬得小顺子都不敢再多言。
诚如李治料想的那样,吴诩一行刚进入洛州地界就发现了不妥。
须知在大唐时期,武器还是受管制的,除了官家护卫、军队和在政府部门登记许可的一些需要武器设备的营利机构如镖行、漕运外,一般民众或民间组织是不允许拥有大量杀伤性兵器的,私藏兵器甲胄都是会被举报为谋逆大罪的!
因此,这次吴诩微服回京,干脆就让一干龙卫化装成镖行的伙计,还专门买了好几车土特产伪装成镖物。
但是,就是这么巧,吴诩一行刚进洛州地界就遇到另一伙伪装成镖局的人……
别问吴诩是怎么看出不对劲来的,只说对方报出的镖局名号就露了大大的马脚。
“洛州物流?这不是……”阿韦也不笨,一听之下就发现了蹊跷。
吴诩怒极反笑:“果然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倒是我小看他们了!”
这洛州物流明面是洛州明氏的私家产业,实际上却是吴诩暗中扶持的信息舆情收集处。
如今国中多地干旱,吴诩早已下诏给几大镖行,命他们暂缓其他日常业务,全力协助政府救灾运送粮食和救济款事宜。
明氏一向忠于吴诩,断不会在这个时期派这么一大队人马去押送与救灾无关的东西。
而最让吴诩起疑的,还有那帮人押运的‘货物’。
如果她没看错的话,那些人对他们押运的几车货物都十分害怕,就好像里面装的东西会随时爆炸似的!
爆炸?!
吴诩的脸忽然白了,心中涌起不详的预感!
作者有话要说:几乎上不了jj = =
感谢小予亲的地雷,感谢小猫亲的长评,么么=3=~
jj又抽了,无法回复留言
第390章
第二十五章归去
阿韦见吴诩脸色忽变,不由心下一沉。
“娘子?可是计划有变?”
吴诩正要开口;忽听屏风外传来龙卫的禀报声:“启禀娘子,庄子里传来急报,相公把全部护院都调了出来;正往神都方向急进……”
“什么?!”吴诩闻言;豁然立了起来。
龙卫口中的‘庄子’和‘相公’便是行宫和李小九的匿称。
“相公已经醒了?”相对李小九调兵的事,吴诩显然更关心他的身体健康。
“相公已经完全无碍了。”那龙卫很肯定地道;也不知小顺子给他的传信里是怎么写的;竟然让这些不苟言笑的死士透出一丝愉悦的情绪来。
“相公没事便好……”吴诩心里虽然松了一口气,可紧皱的眉头还是不见一丝松懈。
她大概能猜到李小九调兵的用意,只是李小九也许想不到的是,那帮该死的宗室居然弄了一堆危险品出来……
吴诩觉得;如果她没猜错的话;那队冒牌镖局的货物应该是火药之类的东西。
早在收服辽东之前,吴诩就已经开始命人研究火药了,如今大唐已经有了不少成熟的火药制品;而火药的配方却还是科研局的机密。
但是对于宗室来说;要想窃取火药的配方也不是不可能办到的事……
即使是最初级的黑火药,那也不是好对付的!
真是愁人啊……
吴诩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对屏风外的龙卫道:“那些人……”
“想办法拖住他们。”
“谨遵命。”
那龙卫正要起身离开,却听屏风内又道:“那些人箱笼里的东西很危险……多备水……”
长安分割线=
“该死!”伴随这声冷喝的是密折被重重摔在地上的声音。
跪伏在榻前的青年连头也没抬,继续道:“微臣已经与长安令将逆贼都监控了起来,但有异动,便可拘捕首恶,还请太子颁下谕令!”
“圣母之前不是已经赐了一道可便宜行事的密旨给你了吗?”太子殿下此刻的脸色跟锅底相差不远,更兼眼前的这个家伙还是跟他毫无合作默契的狄仁杰,令他的情绪已经在爆发的边缘了。
狄仁杰却不为所动,依然坚持要李贤赐一道手谕给他。
李贤神色阴沉想了一下,最后还是同意了对方的请求。
“狄卿难道认为就凭这个,他们就会收手?”李贤冷冷笑着,将手中的诏书抛到狄仁杰跟前。
“那些该死的……连惊天雷都敢私造,还有什么不敢的?!”
“微臣不敢妄自揣测,只是,有了太子您的手谕,接下来的事就能事半功倍了!”狄仁杰依然不亢不卑道。
从太子秘密授意李家大郎跟宗室接触开始,狄仁杰就看出端倪来了。
李大郎是太子的死忠,便是对上圣人,也不会有丝毫退缩。
而太子正是利用了这点,让神都的那些人认为太子也是有些小心思的……
原本,事态的发展还算合乎太子的心意,只要拿住了对方企图弑君的证据,就一切都结束了。
谁知百密一疏,李大郎的行动让一些人产生了误会。
私下里向东宫伸出橄榄枝什么的就不说了,竟然连科研院都有人开始蠢蠢欲动了!
那可都是他家阿娘的心腹啊!
该死!
虽然泄露的资料不是十分机要的东西,可该死的这里面居然有制造火药的秘方!
李贤初得到消息,整个人都不好了。
秘方里所需要的东西都不是稀罕东西,要仿照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他只能期望各藩现在还没有那么多时间了……
事实上,越王确实没时间研究火药的制造,他能得到火药的秘方也纯属偶然。
这次要不是决定中途刺杀吴诩,他都不会想起这件杀器来。
吴诩对火药的管制是十分严密,当初利用火药灭了吐蕃之后,她就严令禁止唐军泄露火药的秘密,连科研院也被下了禁令。
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朝野上下都以为是天助大唐,降下雷火帮助唐军平定的吐蕃。
随着火药秘方的改良,之前最初版的黑火药就已经不是什么重要机密了。
火药怕水。
吴诩一点也不想知道那些可疑的箱笼里装的是第几代火药,她就是吩咐龙卫们简单粗暴地用水把对方的大杀器给浇了个透心凉!
是夜,吴诩在阿韦等人的保护下,提前离开了驿站。
到了三更时分,驿站中传来了激烈的打斗声,之后又传来几声闷响,整个驿站浓烟骤起,宛如失火一般,却不见一丝火光……
远在数里外观察的阿韦等人看得心惊肉跳。
“果真如娘子您所料呢!”
吴诩的脸在夜色之中完全看不清喜怒,众人只能从其冷冷的语调中推测出其不豫之情。
“传令:一应叛逆格杀勿论。”
龙卫正要领命,阿韦却道:“娘子为何不生擒一二以为佐证?”
“不需要了。”吴诩冷笑一声,“这些人必是各藩死士,生擒无用,还是杀了干净。”
那龙卫闻言,亦道:“娘子说的是。”
正说话间,忽听远处传来一阵马蹄疾响。
吴诩身边的护卫立刻警戒起来,早有亲卫上前盘查。
来人竟是行宫遣来的禁卫。
为首的青年策马到了离吴诩等人约十数丈之地,就滚鞍下马,单膝跪地,高声参见道:“末将李多祚拜见娘子!”
吴诩闻声却并未上前,只是冷声问道:“上皇因何遣尔等前来?此来有多少兵马?系何人统筹?”
李多祚忙答道:“上皇遣吾等前来襄助娘子,此来共有七千三百余骑……原是末将统领的……”
“如今既见娘子,自是由娘子统筹!”
吴诩闻言依然岿然不动,也不叫青年起来。
李多祚不禁有种冷汗盈背之感,跪在那里一动都不敢乱动。
恰在此时,留在驿站清理刺客的龙卫遣人回来了。
却道销毁了全部箱笼三十余个,杀死对方一百余人,原本还生擒了不少人的,却不料对方趁隙就自尽了,只有两个人因伤势过重无力自尽,被绑了起来……
禀报的龙卫颇有些惴惴。
倒是吴诩这边的亲卫刚才都已经听她说要格杀勿论的,便也没露出什么异色来。
吴诩又问了龙卫伤亡,得知未有折损,这才开了颜。
“直接回神都。”
吴诩一声令下,让李多祚留一千人马在原地收拾,剩余的人跟她连夜会洛阳。
李多祚纵然有诸多劝谏,也只好全部咽了回去。
却说神都之内,李贞等人在派遣刺客之后,就立刻与裴炎取得了联系,窃知政事堂的消息。
李元嘉深觉张文瓘等人皆是年长文士,不足为患,倒是如今留守神都的一些青年小将要小心注意。
不想李贞等人千防万防,防着武将们,临了临却被一员朝散大夫给坏了事,这是后话了。
却说李元嘉此人少年时就称为“神童”,还能在他家二哥手下活得好好的,那可不是一般人物。
他既然同意了李贞父子的计策,却也不是没有后手的。
在他勾连长安东宫的同时,也没放松对神都这边官员的拉拢——如裴炎这样的中枢,最后不也落入他的碗里了么?
李贞等人绞尽脑汁除掉吴诩,李元嘉这边已经在裴炎之后又搞定了镇守昭阳宫的禁卫统领了。
而先前李贞等人所说的东宫赞同的信号也出现了:《长安日报》评论员发刊,表示东宫年岁已长,是时候备选名门淑女了……
眼见形势一片大好,可就在这个时候,宫中的重要内应——裴炎,失联了!
而与此同时,长安那边也断了音讯。
乍得消息,众藩如淋冰水。
上座的李元嘉和李贞虽犹自镇定面不改色,可也不知说什么好。
箭在弦上,已不得不发了!
神龙三年七月十日,琅琊王李冲以“匡扶东宫,以正李氏社稷”之名,在藩地起兵。
乱命一出,举国震惊。
一时之间,各大报刊舆论都像是被点了哑穴一样,直到长安发布消息,东宫表示不承认李冲的起兵理由,称之为叛逆,同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拘捕了一干与李冲勾连之人。
朝野评论顿时如井喷一般,一边倒地抨击李冲的谋逆行为。
不到一日时间,李冲就军心尽失,兵败被杀了。
在洛阳的李元嘉、李贞等人还没能及时得到李冲兵败的消息,就已经被困在了宫里,动弹不得。
依照李元嘉的计划,李冲一起兵,他们这些留在洛阳的人就要趁着众人的视线被李冲吸引的时机,趁机发动宫变。
原本宫中有裴炎,如今又有昭阳宫禁卫统领,要控制政事堂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却不想,裴炎忽然失联,而已投诚的昭阳宫禁军统领却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一名中年文臣给一刀砍翻了……
众人无不大惊失色,尤其是看到那中年文士虽然只是身着文官服饰,却有着万夫不敌之勇的气势,手上提着血淋淋的人头,跟个没事人一样。
那些禁军原本因失了自家统领还想鼓噪来着,见了这情形也都不禁噤了声。
已经到手的禁军控制权啊!
李元嘉等人心里恨得几欲吐血,可也拿对方没办法,双方竟由一边倒的地步诡异地变成了对峙之势……
吴诩赶到的时候,正是发生这反转一幕的时候。
她一眼就看到那个护在张文瓘等人身前的中年人,不由笑了。
“想不到这洛阳城里平定叛逆的首功竟是娄宗仁!”
作者有话要说:年底了,各种忙= =
新工作还在实习期,各种手忙脚乱……
but,俺会努力码字的,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