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则天同人)[武则天]女皇之路-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到这里,苏定方又有些发愁,没有了他家六郎提点,他要直面天皇天后,还真有些发憷呢……
    话说,这次来长安之前,他应该没有做错什么事吧?
    苏大将军一面仔细回忆前段时间在南都水深火热的日子,一面迅速洗干净了身子,修须净面,然后换上侍从们送来的锦衣,这才走出卧房。
    苏老仆早已在前厅摆好了茶点,看自家郎君焕然一新的摸样,不由点点头。
    苏定方看到一几子都是他喜欢的糕饼,不由把心中一点愁绪都给抛到了脑后。
    “郎君快趁热吃,等您从宫中回来,老奴再给您准备酒肉……”
    “好好……”苏定方抓了几个肉饼子就啃了起来,刚刚啃了一个半,就有小厮进来通报,说是宫中来人了,请大将军立刻进宫觐见。
    苏定方忙把剩下的半个饼子一吞,一双油乎乎的手随意地在自己的衣服下摆上擦了擦,就大步往外走。
    吴诩听说苏定方已经进京消息时,她正陪着杨氏用茶点呢。
    “他的动作倒快!”虽说苏定方从江南到长安是比薛仁贵从东海郡道长安要近些,可这老苏的速度也委实快了点吧!
    真不知他到时候要是发现这回把他弄回来不是让他去干仗的,他又会是个什么囧样呢?
    希望这货不要又在关键时候掉链子啊!
    吴诩满怀忧虑地想着,然后打发小顺子去含元殿,看看圣人准备在哪里召见苏定方。
    杨氏看吴诩又要费心政务,不由很不赞同道:“华娘你现在身子也渐渐重了,还是小心保养比较好!”虽说她家华娘能跟当今天皇平起平坐,这是让她脸上极度有光的事,可女人再强悍,也要以家事为重啊!
    而且,她家华娘如今怀这个小四儿的年纪,可一点不比她当年怀三娘的时候小,高龄产子啊,可是件十分危险的事!
    吴诩却不以为然,“阿娘也别太担心了,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对了,刚才咱们说到哪儿了?”
    吴诩和李小九这两年里频频出巡,对长安地界的信息相对有些滞后,好在有杨氏这是时尚八卦先锋在,吴诩想知道什么,只管问杨氏就是了。
    今天,吴诩请杨氏进宫来,本来是要听听长安这边上层阶级对已经推行了一段时间的《姓氏录》已经长安书局发行的关于农、工、医、药等几本科普读物有什么看法的。
    杨氏刚才正说到关中一带世家门阀对《姓氏录》十分鄙薄,根本就看不起这里面新晋的世家,暗地里还是遵从之前修订的《氏族志》的排名,还有就是一些大姓世家表面上遵从朝廷发布的‘禁婚令’,私底下却悄悄嫁娶,有些已经衰败的世家旁支,还借着‘禁婚家’的名号,抬高家中女子的聘礼价钱,牟取暴利……
    总之,长安这边的大小世家,为了这个《姓氏录》可是乱成一团了!
    杨氏担心,吴诩会因为此事被一些世家迁怒……
    这不,连权倾朝野,深受天皇天后宠幸的小李相公都遭殃了嘛!
    杨氏刚才正是说到了这里,不免对小李相公的遭遇表示万分同情。
    “阿娘是说,这京中但凡有点底蕴的世家,都不肯将家中小娘子许配给李相公?”吴诩听到这话,也有些诧异,这些世家竟然会这么齐心抵制一个人,还真是少见呐!
    “可不是嘛!”杨氏不禁惋惜道:“李相公一表人才,委实可惜了!”
    吴诩却是一笑,没有回言。
    娶了媳妇儿的男人,都会有后顾之忧,做起事来难免畏首畏尾!
    像李三郎这样,能够全心全意秉承上意,指哪打哪的,想阴谁就阴谁的绝代智囊实在难得啊!
    吴诩想着李三郎的种种好处,一时也有些为难。
    先前她还信誓旦旦要帮那小子做媒来着,结果因为李三郎挑头推行《姓氏录》,他心上人那一阶层都把他当做了眼中钉肉中刺,至今那小卢相公看到李三还是横眉竖眼呢!
    她这媒是做不成了!
    亏得李三跟个没事人似的,这次还主动表示愿意去吐谷浑跟禄东赞那厮周旋,拖住吐蕃的十万大军。
    如果他这次能平安回来,这功劳大概够封国公了……
    嗯,还得替他找个稳妥的国公夫人才行,万一被什么吐蕃美女波斯美女什么的给勾搭走了,可就糟了!
    吴诩的思绪一时飘得有些远,没注意听杨氏已经八卦上苏定方了。
    “这苏大将军战功赫赫,名震天下,也不只是个何等威武人物!”杨氏是久闻苏大将军的威名,却还不曾见过本尊,只是在长安的贵妇人游园会上八卦过苏家那个一直没有路过面的国公夫人而已,听说今天这苏大将军要来拜见,她还颇有点向往之意。
    吴诩闻言,不由有些囧囧。
    老苏可不是什么俊秀的小郎君啊,长得粗糙不说,说官话的时候还时不时会冒出一两句方言来,经常听得她跟李小九哭笑不得。
    而且,这货可是个实实在在的大器晚成的苦逼孩子,早年因为性子沉闷,又老实,在李二陛下手下一直出不了头,后来好容易被吴诩看中,提拔了上来,也不知受了哪个高人的指点,就开始学着讨好最高领导人了……
    结果,这货还是因为脾气耿直,又不知道变通,连学习拍李小九陛下的龙臀都学不好,还闹出了‘钓龙’这样的笑话来!
    不过,正是因为老苏这憨直的性子,吴诩才能放心大胆地用他去东征西讨,而不必担心他有二心。
    这样一个长得不俊俏又不年轻,还不太会讨人欢心的男人,估计是入不了杨氏的眼的!
    吴诩觉得今天来的要是薛仁贵的话,杨氏大概还会感兴趣吧……
    她正胡思乱想着,忽见小顺子已经匆匆回来了。
    “娘子,天皇马上就过来了,他说就在紫宸殿召见邢国公……”
    杨氏闻言,不由双眼一亮,脱口而出道:“那感情好!”说完这话,她也觉得失言了,忙起身对吴诩道:“阿娘这就回避~~~~~”
    杨氏说罢,扭着腰就往后殿走,看起来十分欢乐的样子。
    吴诩:“…………”她这老娘其实不是年近七十,而是只有十七吧?
    不待吴诩多想,李小九陛下已经到了紫宸殿外了,殿中诸人忙行礼迎接。
    吴诩也意思意思立起身,迎了迎天皇陛下。
    “阿武,你起来做什么?快坐下……”李小九陛下脸上隐隐含着喜色,也不知今天哪个倒霉催的大臣又被他坑了。
    他几步就走到了吴诩跟前,握着后者的手,就扶着她坐回软榻。
    “怎么,人选都已经商定了?”吴诩看李小九一副像偷到了鸡仔的小狐狸样,首先想到的是他是不是把那个世家的小子选上了去吐谷浑的名单了……
    不想,李小九陛下却摇摇头道:“名单一事由政事堂安排就是了……我高兴的是这次李三举荐的人果然得用,他竟然知道一条从吐蕃南部进入逻些城的秘密路线!”
    吴诩闻言,不由吃了一惊,“从南边去?!”话说西藏的南边不是喜马拉雅山脉吗?这要怎么去啊?难道爬雪山过去不成?!
    李治看吴诩的神色,就知道她想歪了,正要解释,忽听殿外宫人通报道:“启禀天皇天后,邢国公苏烈求见……”
    那宫人的话音未落,李小九陛下也还来不及说一句‘传邢国公上殿’,就见一个高大的汉子风风火火的闯进来了,这汉子也不知是怎么回事,刚走到铺着绒毯的台阶处时,忽然一个踉跄,然后猛地向前一扑,就跌了个狗啃泥……
    李小九陛下:“…………”
    吴诩:“…………”
    所有人都惊呆了……
    作者有话要说:老苏,乃的下限又被刷新了=。=

第334章

第二十二章天下 10
    苏定方到底是习武之人呐,眼见他就要鼻子碰地毁容了;忽见他双手猛地往地上一拍;使出一招鸽子翻身;整个人转了一圈,就噌得一下站起来了……
    众人还以实在看教坊的百戏呢,一个个目瞪口呆地看着大殿中央的苏大将军。
    如果视线能够实体化的话,老苏同志这会儿八成已经变刺猬了!
    还好人苏大将军带兵无数;算是见过大场面的,即使刚刚险些在天皇天后面前出丑,他面上也没露出异色,稳稳地站好之后;又谨慎地上前几步;在离吴诩和李小九陛下三丈之处下拜行礼。
    “末将苏烈拜见天皇天后……”
    “苏卿平身;赐座……”还是李小九陛下反应最快,当即收回惊愕神色,摆出一副亲和神色。
    吴诩反应略慢些,不过看苏定方已经恭恭敬敬的谢座坐下了,她也赶紧换上天后该有的庄重神色。
    苏大将军原本心里还有些惴惴不安,这会儿看吴诩一脸严肃,心里顿时开始打鼓,拼命回忆自己最近有没有做什么不合天后心意的事来……
    “苏卿想来已经听说了吐蕃的事了……”李小九陛下也不兜圈子,上来就单刀直入提到吐蕃侵吞吐谷浑的问题。
    苏定方一听这话,顿时来了精神,说起来,吐蕃也算是他的老对手了,当年他跟随程知节西征阿史那贺鲁,就曾经跟吐蕃军打过交道。
    后来,李小九陛下派大军剿灭阿史那贺鲁逆军,收复西突厥旧地,当时吴诩等人就担心吐蕃趁火打劫,于是派苏定方带军在吐蕃边界驻扎,作为震慑。
    那个时候,苏定方与吐蕃试探性地有过几次小型交锋,都是忽悠胜负。直到朝廷派了小李相公到吐蕃出使回来,边境的唐军才逐步撤回……
    现在想来,这吐蕃军的战斗力可比高句丽强悍多了。
    就是苏定方也不敢打包票说一定能击败吐蕃军,夺回吐谷浑。
    不过,李小九陛下显然并没有让苏定方领兵进攻占领吐谷浑的吐蕃军队的打算。
    “朕会让安西、昆陵、蒙池三大都护府各派三千兵马给你……”李小九陛下也不说明这些兵马交给苏定方怎么用,只道:“你跟着李相公护送吐谷浑王,三天后就从长安出发,到了西海就停下,一应进退都听从李相公的调遣……”
    李小九陛下的计划十分模糊,听得苏定方一头雾水。
    而且三个都护府才各出三千兵马,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都不够人吐蕃军塞牙缝的,顶个毛用啊?
    不过,苏大将军牢记他家军师的话,对天皇陛下的命令不敢有半分疑问,当即高声领命了。
    苏定方这直爽的脾气,一直是吴诩比较欣赏的,但也正是他这种喜欢靠直觉做事的性子,有时也让吴诩头痛不已。
    所以,吴诩见苏定方爽快了接了命令,连半分犹疑都没有,便好心提醒他道:“苏将军,这护送吐谷浑王回国的日子还在三天后,这段时间,你最好是去拜访一下李相公,听听他的教诲,万万不可懈怠!”
    天后娘子的话虽然让苏定方更摸不着头脑,但他还是立刻答应了:“天后放心,末将待会儿出宫,就立刻去寻李相公……”
    吴诩看苏定方那个样子,不知怎么的就想叹气。
    作为一个爱护臣下的好皇帝,李小九陛下当然不忍心老苏同志就这样饿着肚子去找李三郎挨冷嘲热讽,当即表示让他吃了饭再走。
    “苏卿且不用急,李相公今天就在崇文馆,你先用了膳,再去寻他也可。”李小九陛下说话间,紫宸殿的宫人内侍已经见机把食盒捧上来了。
    十几个美貌宫人步履如一,摆放碗碟杯盏的时候,竟然没有发出一丝声响,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而每宫人给天皇天后和苏大将军面前的食桌上摆的食物也都不同,偏偏又是最合几人胃口的东西。
    吴诩桌上的都是精细的肉食、蔬菜和水果糕点,李小九的是面点、肉汤和奶酪。
    而苏大将军面前的东西最简单,就是一大块整块的卤肉和十数张大饼,还有一瓮羊杂汤……
    侍立在苏定方边上的一个宫人手持小匕首,就要帮他切肉。
    “这、这不必劳烦了,俺、俺自己来就行了……”苏定方哪里见过这仗势,顿时有些手足无措,连家乡土话都说出来了。
    吴诩见状差点笑喷,忙摆摆手让几个伺候苏定方的宫人退下。
    李小九陛下也笑眯了眼,“是朕疏忽了,当赐苏卿好酒才是……”说着他就让小顺子去取一坛上等御酒来。
    苏定方一听有好酒,眼睛都亮了,可是想起他家军师的嘱咐,他有些犹豫地拒绝了李小九陛下的好意:“天皇……这个……末将酒后那个…不雅……还是不喝了吧……”
    连吴诩都看出来苏大将军这话有多么口不对心,何况是一向精明的李小九陛下。
    “苏卿不必担心,若真是醉了,朕就派车辇送你回去就是了!”说完,他又让还没走开的小顺子在多取一瓶苏合香酒来,他也想喝上两杯。
    连吴诩也觉得今天胃口不错,表示要多吃一碗饭。
    浑然不知自己已经成为天皇天后下酒/饭菜的苏大将军,乐呵呵地接受了李小九陛下的建议,准备开怀畅饮一番——无限量喝御酒什么的,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
    不说苏大将军正在大明宫享受着他这一生最难忘的一顿御膳,却说原本该来紫宸殿觐见的小李相公却在崇文馆被人给堵了。
    “武副统领,既然天皇天后已经决定了,你又何必再来问本官?”小李相公虽然还是一脸微笑,却让人只觉一阵寒意从骨子钻出来。
    立在小李相公对面的青年也不由皱起眉头,小李相公特别在在‘武’字和‘副’字上加了重音,这让他很不舒服。
    ‘武’字说明他是天后最重要的亲人之一,也是天后娘家武氏唯一法定的传人,所以他的所作所为都代表着武氏,最好不要做任何会触怒天后的事来。
    至于这个‘副’字么……
    青年只能认为小李相公实在提醒他,他的勋爵虽高,实职的官阶却远远不及亚相高……
    所以,副统领大人,跟上峰说话要注意点啊!
    “武副统领如果没别的事了,就请回吧,本官还有许多事要忙呢!”若是在往日,小李相公大概还有心情再讽刺武敏之两句,可今天他还要赶着把政事堂的一些要务梳理出来,跟接下来代理政事的属下做好交接工作,此外,他还要跟这次负责带奇兵突袭吐蕃的任相公沟通一下,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才行。
    他可没闲工夫在这里跟这个冰山小子大眼瞪小眼!
    眼看小李相公冷着脸下了逐客令,一般的官员早就吓得赶紧撤退了,但武敏之可不是一般人,他听完李三郎的话,只是眨了一下眼睛,然后冷冷道:“太子请您去东宫,他想知道此番出击吐蕃的全部计划!”
    小李相公闻言倒是顿了一下,一双桃花眼微微眯了起来,半晌才点点头道:“既然是太子有事相询,本官自不敢推辞……”
    “不过,本官现在要去任相府上商议政事,只能请武副统领回去禀告太子一声,明日下官定去东宫觐见!”
    说罢,小李相公也不等青年开口,就顾自衣袂飘飘地走了。
    武敏之阴沉着脸,盯着李三郎的背影一直到看不见为止,这才转身往东宫方向而去。
    显庆七年四月,大唐因吐蕃侵占吐谷浑一事,遣使团百人送吐谷浑王诺曷钵至吐谷浑王帐,与占领吐谷浑王帐并且另立吐谷浑新王禄东赞交涉。
    与此同时,天皇李小九陛下还下令安西、昆陵、蒙池三座都护府各遣三千骑兵至大唐与吐谷浑接壤的西海郡集结,由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诸军,以震慑吐蕃大军。
    另派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为逻婆道行军大总管,领兵十万,在使节团之后出发,雄踞白兰道,与苏定方军以为掎角之势。
    占据吐谷浑王帐的禄东赞想不到大唐真的会为吐谷浑出头,而且还摆出了先礼后兵的阵势,他不觉大皱眉头。
    禄东赞自诩也是学习过不少汉家经典的,对上其他什么唐臣,他都不怵,但是这回来的又是大唐那个年轻的小相公,他顿觉头痛起来!
    这次会出兵攻占吐谷浑,其实也不只是他家小赞普芒松芒赞的主意,其中也有禄东赞的默许。
    当初松赞干布在世时,禄东赞就一力支持松赞干布吞并羌部,占领陇西,只是那时大唐的皇帝十分强悍,以五万兵马生生打退了吐蕃二十万大军……
    至此,禄东赞才明白他们吐蕃和大唐的差距,于是他主动向赞普请命,去长安学习汉学,并竭尽所能,为他家松赞干布娶回了大唐公主为赞蒙。
    大唐公主的到来,不但让吐蕃与大唐成了友好邻邦,更让吐蕃学习了许多先进知识,得到了各种生产生活工具和资料,使得吐蕃人迅速脱离落后状态,强大了起来……
    禄东赞是亲眼目睹着吐蕃在松赞干布治理下,创造文字,制定律法,确立官阶制度,逐渐有了大唐之初的风采……
    眼看着吐蕃越来越强盛,他的圣主松赞干布却忽然逝世了!
    作者有话要说:为好基友完成遗愿什么的,听起来不错=。=

第335章

第二十二章天下 11
    禄东赞接下的摊子,虽然算不上烂摊子;可也不比当年大唐的长孙国舅的强多少;至少人家还是小皇帝的舅舅呢;他顶多就是个先朝元老而已,论亲近远远不如长孙无忌跟李治!
    此次之外,吐蕃内部原本就不怎么和平,松赞干布的新政对吐蕃长治久安是有好处的;但却触犯了不少贵族的利益,年幼的芒松芒赞一上台,就有不少贵族打着恢复旧制的主意。
    其次是,禄东赞虽然深受松赞干布信任;一直作为大相治理吐蕃;但他的政敌也不可说不多;而松赞干布临终留给芒松芒赞的辅政大臣里就有三分之一是禄东赞的政敌。
    禄东赞秉承松赞干布的遗志,辅佐幼主的同时致力于安定吐蕃内部,巩固松赞干布在世时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吐蕃的固有领土。
    虽然,禄东赞的权力比松赞干布在世时大得多,可他却更谨慎了。
    主少国疑,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何况禄东赞年轻时也在长安学习了不少汉家经典,对史书中说的那些权臣的结局记忆尤为深刻。
    再有就是大唐那边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的下场也给他敲响了警钟: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大意,看清了小主人,否则大唐国舅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
    后来,大唐派来的那个年轻小相公就一语道破了他的尴尬处境,还给他出了一个既能铲除政敌,又不让小赞普对他起忌惮之心的计策。
    于是,禄东赞赌了一把,相信了李三郎的话,孤身一人跟着大唐使团跑到了洛阳……
    结果正如李三郎所说,逻些城的那些不安分的家伙企图趁禄东赞不在的时候夺权,不但用手段控制了小赞普,还私下派刺客道洛阳去刺杀他……
    结果,这些心急的家伙当然是被早就等着他们钻套的禄东赞一一击破。
    这下,不但重新掌权的小赞普对禄东赞感恩戴德不说,禄东赞也不用亲自出手收拾那些跟他政见不和的家伙,继续推行新政。
    当然,这些和睦的景象都只是一时的,要使朝堂上下乃至幼主信服,没有点武功是不行的!
    所以,对外扩张是不可避免的,而禄东赞在洛阳期间也没闲着,他亲眼目睹了大唐上下人民群众的富庶,不羡慕是不可能的,而且,他还着重打听了大唐政府的财政来源,让他意外的是,如今大唐帝国的大部分财政收入竟然已经不是农业了,而是比中原人一直看轻的商业!
    禄东赞暗暗惊奇,但接下来他就郁闷了。
    因为大唐的商业收入中最大一部分是茶叶、丝绸和陶器,其次是大唐近几年出场的各种奢侈品,如玻璃镜子,玻璃杯盏等——前者高原都无法出产,还要用牛马跟中原人换取,后者根本是禄东赞闻所未闻的宝物,更毋论生产。
    如果说对外出口货物品种是禄东赞郁闷的原因之一的话,最让他不爽的却是,大唐把这些东西主要出口的地区竟是西域以及西域之外的波斯甚至更远的西方国家,这就必须经过陇西走廊……
    原来大唐就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来来回回地大把赚钱啊!
    这一情况禄东赞立刻反馈给了国中的小赞普知道,之后,逻些城立刻派来使者,借着恭贺大唐新春的机会,与禄东赞一起打探大唐的敛财秘密!
    然后,他们发现,要赚钱,首先要有地盘和本钱啊……
    于是,出产黄金、铁、铜等珍贵金属的白兰部就成了吐蕃富强道路上的第一个牺牲品……
    然后,与吐谷浑佯和,使美人计先套出吐谷浑王帐的驻兵情况,然后趁吐谷浑不备,奇袭攻下吐谷浑的王帐。
    这计划原本是万无一失的,偏偏吐谷浑的世子也不是愚蠢之辈,居然洞悉了吐蕃的计划,没奈何,禄东赞只好让充当和亲公主的女间谍把那世子给绑了……
    之后,发觉事情不对的吐谷浑王就连夜带着千帐臣民逃到大唐境内了。
    禄东赞虽然没有拿住吐谷浑王,却俘虏了吐谷浑世子和诺曷钵的堂兄弟,这有人质在手,量诺曷钵也不敢轻举妄动。
    只是,禄东赞没想到的是,大唐的反应会这么快,居然不到一个月内就连续派了两批使者来‘谴责’他这不友好的军事行动,还暗示如果吐蕃再不悔改,就将采取强硬措施了……
    禄东赞口上随便答应着,遇到不利吐蕃的条件就装糊涂,让唐使去逻些城去跟他们家小赞普芒松芒赞谈……
    于是,连着两拨使者都被打发了,可这第三波却不好对付啊!
    禄东赞乍一受到小李相公的亲笔书函,就头痛万分了,更不要说他已经得到了线报,这次护送大唐使者团的可不是什么前来镀金的皇亲国戚,而是声名显赫的大将苏定方!
    正要打起来,吐蕃恐怕不一定能占到便宜啊……
    对于苏大将军的凶名,禄东赞是深有了解的,那厮可是敢以百骑跟人西突厥数万人死磕的主,当真不好对付啊!
    不说禄东赞愁得要命,只说面上一直气定神闲,甚至还写信去警告禄东赞的小李相公也焦虑得不行。
    他到达西海的时间比吴诩预计的还要快两天——不要小看这两天时间,战场上胜负瞬息万变,也许就是两个时辰的疏忽,就有可能导致整场战争的失败。
    李三郎这次出使的压力之大,不是一般人能够理解的,至少苏大将军就不太明白,这小李相公到底在搞什么鬼!
    “李相,你看俺都按你的吩咐转了两天圈子了,这什么时候可以跟吐蕃军干一场?”苏大将军这两天被小李相公命令,带着不同数量的骑兵从大营前门进去,换一身衣服又从后门悄悄溜出去的,然后再进去……
    这样来来回回地折腾着,也不见小李相公说个缘由。
    苏大将军都快郁悴死了。
    “时机未到。”李三郎显然懒得跟苏定方这大老粗解释他的疑兵之计,只是烦躁地在中军帐来回踱步,似乎是在等着什么人。
    “可、可是……李相……”
    苏定方还欲再问,这是忽见一个亲兵服饰的侍卫匆匆跑进大帐,高声禀报道:“启禀相公,有剑南道白羽信在此。”说话间,那侍卫就将一封黏着一根白色羽毛的蜡封信筒高举过来。
    小李相公几乎是虎扑了上去,一把夺过那封信筒,十分粗暴的用随身匕首削掉了信筒上的封蜡,扯出里面的绢信就开始读起来。
    一旁的苏大将军看得目瞪口呆,他可一直认为这小李相公是个弱不禁风的书生而已,现在一看他这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动作,下巴都差点掉下来了……
    好吧,看来日后至少在战略转移这一方面他不用担心小李相公会拖后腿了!
    李三郎很快就读完了厚厚一叠绢信,脸上露出松了一口气的神色,偷偷就对苏定方道:“苏将军是不是很想跟吐蕃军打一场?”
    苏定方闻言忙点点头,他刚到西海就打着给吐蕃守军狠狠一击的主意,结果被李三郎给阻止了。
    现在小李相公忽然这么问,苏定方在点头之后,竟然开始有些后悔自己干嘛这么激动——可怜的老苏当初在洛阳也好,在长安也好,可是被李三郎捉弄过不少次了,再笨也知道李三郎是绝对不会允许他用那么点可怜的骑兵去跟人家两万吐蕃守军干架的,虽然苏大将军十分确定以及肯定他可以带着这九千骑兵把吐蕃军揍得落花流水的!
    小李相公看苏大将军一副小心怕怕的模样,不由笑了。
    “怎么,苏大将军有何顾虑不成?”
    这日急行军,李三郎一直咬牙跟着,到了西海之后也没顾得上休息,就赶紧命人不知唐军的营地,同时还兼顾着禄东赞和剑南道那边的消息,根本没睡过几个时辰。所以,被朝中大小官员一致称为‘大唐第一俊相公’的小李相公,这两天的形容实在有些惨不忍睹。
    偏他这一笑,竟比往日那乜斜着人的冷笑要好看百倍。
    苏大将军不由脸上一热,不敢再多问。
    话说,刚才不是他自己要求去跟吐蕃军干架的吗?
    现在要是畏缩起来,岂不是要被恩相给看扁了?!
    管他呢,既然恩相叫他去揍人,他就去好了,难道他还怕了那群蛮子不成!
    想到这里,苏大将军豪气顿生,拍着胸脯表示:“相公放心,俺此去定把达延小儿打得落花流水、落荒而逃!”难得苏大将军还记得当初他家军师说过的两个成语呢。
    小李相公闻言,笑得越发欢畅了,赞道:“大将军果然勇武!”
    “不过,这九千兵马你不能全带走,本官只能给你一千骑!”
    “一千骑足矣!”苏定方也没打算把这九千人马全拉走,他觉得去打打吐蕃守将达延,五百骑都够了,反而是小李相公这里,他一个文人,必须要多留兵士保护才行,万一吐蕃小儿趁着他出击跑来偷袭大营,那可就糟了!
    “相公放心,俺明日带兵出去打败了了达延就立刻回来,绝不会冒进的!”出行前,天后娘子就一再嘱咐他要听从李相公的号令,决不可贪功冒进,他可是牢牢的记得呢。
    不想,小李相公却摇摇头,道:“明日出战,要委屈大将军了,只许败,不许胜。”
    作者有话要说:老苏又要苦逼了=。=

第336章

第二十二章天下 12
    苏大将军一听这话就傻眼了:什么叫只许败不许胜啊?
    小李相公也不管苏大将军能不能理解他的意思;径直叫了两个亲卫交给苏定方。
    “你们跟着大将军往乌海迎敌;按本官的计策行事……”小李相公从袖中掏出两个锦囊分别交给那两名亲卫;只让他们跟着苏定方到了乌海东边的东如城再看。
    两名亲卫忙应了,然后就立到了苏定方身后。
    苏大将军一看小李相公居然还派了两个监军给他;顿时苦了脸。
    果然读书人就是心眼多,他都答应会遵命行事了;居然还来这一手= =
    “好了,大将军且去点兵准备出战吧……”李三郎见苏定方还傻乎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