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一品公卿-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时回到皇城,太极宫内早已准备好了庆功宴。大褚君臣便在太极殿内吃酒庆功。除此之外,仍有前来朝贺的二十九国使臣并兵败被俘的突厥王庭之人。
    永安帝端然坐于御座之上,看着文武朝臣并属国使臣们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其富贵风流气象,其泱泱大国风范,难以用言语描述其一。心下更为自得。
    魏皇后是最知道永安帝心思的。看着永安帝如此兴致,少不得举杯庆贺道:“陛下励精图治,百官兢兢业业,唯有我大褚君臣勠力同心,方才有今日大胜之势。臣妾在此恭贺陛下。兼祝我大褚自今以后,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吏治清明,百姓殷实,四野臣服,万邦来朝。”
    永安帝闻言,只觉魏皇后一席话果然说到了心坎儿里,当下满饮一杯。因又说道:“前朝有功,皇后治理后宫,也是辛苦。朕也敬皇后一杯。”
    魏皇后闻言,愈发欣喜的勾了勾唇角,掩袖饮酒。
    一时饮宴正酣,更有轻歌曼舞,衣袂翩跹。大褚君臣笑眯眯的看着前来朝贺的属国使臣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场中的歌姬舞女,不觉笑出声来。
    太上皇兴之所至,更是吩咐宫娥拿来自己的琵琶,当着诸位朝臣的面,勾拨弹弄。永安帝见状,亦笑着从御座上走下来,围着舞姬跳起舞来。
    坐在席上的大褚朝臣们见状,也都弃杯离席,在大殿之上转圈圈的跳舞。
    其形景便犹如天魔狂舞一般,看的薛衍目瞪口呆。平阳长公主早已拽着卫国公薛绩入人群中跳舞去了。魏子期看着仍旧坐在席上不知该怎么反应的薛衍,含笑问道:“衍儿怎么不去跳舞?”
    薛衍回过神来,满面苦笑道:“我不会呀!”
    他当然不会,穿来大褚没几年,唯二学会的舞蹈便是永安帝逼他学的擎王破阵乐,以及除夕夜要跳的驱傩舞。这会子大褚君臣们堪称天魔乱舞的“胡旋舞”,他还真是不会。
    魏子期见状,不觉好笑的勾了勾嘴角。起身笑道:“没关系,我教你罢。”
    啊咧?
    薛衍懵懵懂懂地被魏子期拉起来至大殿上。要说大褚朝开国的君臣们,一个个的性情都挺活泼,民风世俗亦是如此,全然没有后来几个朝代的沉稳自持。类似这种饮宴兴奋了便君臣齐上阵,又是弹琵琶又是跳舞的历史记录着实不少。
    薛衍身为历史系毕业的道具师,也在史书中看过几则。当时还很倾慕大褚的风流气象。这一回亲生经历过,才觉得这种场面着实坑爹——尤其是在别人跳得兴之所至,自己却半点儿不会的时候。登时有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情绪。
    至于席上自告奋勇要教薛衍跳舞的魏子期……此君生性沉稳,文武兼备,虽是永安帝的侄子,却并未耳濡目染到皇室成员们爱好弹琴跳舞的技艺。因而他的舞蹈跳的也是一般。
    不过此君胜在能够面无表情地跟随大流儿,你要是不比对一旁跳得兴高采烈地永安帝君臣,只看魏子期面无表情的一举一动,还真以为他跳得蛮那么回事儿的。
    因而薛衍只是尴尬了一会儿,便融入到其中。跟随诸位朝臣们拍手跺脚,随意转圈。一时间丝竹盈耳,笑语喧天,又有蒋志和蒋悍这样的促狭鬼,提着酒樽走到跟前强逼着薛衍吃了小半坛的烈酒,直饮的薛衍面色中烧,心内如火,愈发兴头起来。
    到最后连参加朝贺的属国使臣们都忍不住凑了进来。
    唯有兵败被俘的突厥可汗及几位皇室成员和王庭重臣面色铁青的坐在席上一动不动。
    永安帝只这么一会子,已经吃了足足一坛子的烈酒。面红耳赤,脚步踉跄,看着席上垂头丧气的突厥可汗,朗声笑道:“一别多年,可汗可曾想到你我今日相见,竟是如此形景?”
    太上皇也吃酒吃的醉意上头,跌跌撞撞的走到永安帝身旁,一边拍着永安帝的肩膀,一边朗声大笑道:“当年我在晋阳起兵,只怕腹背受敌,为社稷安稳,中原百姓计,不得不对尔俯首称臣,岁岁纳贡。今日你又要对我儿子称臣,这辈子不亏,不亏啦!”
    哈哈朗笑声中,太上皇满腹心酸的咽下了口内未完的话语——
    “只凭此一件事,大郎和四郎死的也不亏啦!我这皇位,果然让的应当!”
    纵使太上皇没有将这些话宣诸于口,然而看到太上皇的神情,裴籍等老臣也都猜到了太上皇的心意。永安帝更是心如明镜一般,走到太上皇面前,一把搂住太上皇说不清是哭是笑的说道:“父亲,你没有错,我也没有错。我比大哥更适合接掌大褚。您也看到了罢?今日我能叫突厥俯首称臣,来日我亦能命大褚的铁蹄踏遍天下,扬我汉家威风。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庄昕治下的大褚,我永安年号下的大褚,必定流芳百世,永铸青史!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庄成昕,比大哥更合适做大褚的天子!”
    魏皇后眼见永安帝如此狂诞不羁,忙上前轻手轻脚的扶着永安帝,柔声说道:“陛下,您醉了。”
    “我没有醉,我清醒着呢!”永安帝说着,又是一阵大笑,视线一眼看到了同魏子期站在一起的薛衍,便指着人群中的薛衍笑道:“衍儿,衍儿,我的好外甥。你在国子监习学了这么久,可曾学过如何赋诗?今日在太极殿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你也赋诗一首,赞一赞我大褚威风。”
    彼时薛衍早已被灌的烂醉,闻听此言,脑中只想到了一句诗,脱口便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作者有话要说:  蟹蟹土豪大大demeter扔了一个地雷(づ ̄3 ̄)づ╭?~
    然后上一张的神转折有些小天使可能没看清楚。本文没有系统,只是薛衍通过科技穿越到大褚,他的金手指只是青铜手镯里面的资料。薛衍可以查阅资料,按照资料发明创造,但并不意味着薛衍看了兵书就真的能称为将军。
    后来攻打吐蕃时,大褚军队受到围攻,薛衍为了救魏子期,引兵离开。对于魏子期来说,薛衍是死了,其实薛衍只是回到了未来而已。
    神转折是指魏子期是重生哒~~~

☆、第63章

永安四年的大朝会上,户部奏言:大褚自塞外来归及突厥前后内附、开四夷为州县者,共男女一百二十余万口。又有北伐大军自突厥押送战马,牛羊,金银珠宝绫罗瓷器盐茶胡椒等战胜物资,皆充入国库。如今朝政再不复去岁的赤字囧象,户部尚书亦不再整日的苦着脸抱怨没钱。
    打了大半年的仗,不但国库的银子越打越多,一并连人口都滋生许多。这真是意想不到的喜事。永安朝的君臣们打着算筹将国库内的银两算计了好几遍,越算越是喜欢,自军功上尝到了甜头的武将们更是跃跃欲试。
    同大褚君臣的众志一心,热血沸腾相比,前来朝贺的诸位属国的使臣们都有些忐忑,生怕大褚皇帝脑子一热,大褚的铁骑便踏进他们的国土。因而一个个都跟受了惊吓的鹌鹑似的,不但态度谦恭,亦且连朝贡的岁礼都比往年厚了不下五成。更是在大朝会谒见之时,齐齐尊称永安帝为天可汗——
    这龙屁拍的,比薛衍写百十部话本还让永安帝龙心大悦。
    元月初一的大朝会后,永安帝仍旧不忘薛衍与诸位将军提及的阅兵之事。
    只不过这种场面须得各军人马以及兵部、礼部协同操办。又因这是第一次操办阅兵,且须得赶着献俘太庙,威慑诸多属国的意思,所以不能拖延太长时间,务必要在二月二告祭太庙之前操练妥当。这么一来,人数自然是贵精不贵多。所以要优先挑选大褚精锐将士。
    这么露脸的一件事,不但永安帝兴致高昂,就连朝中的几位国公并将军们都争得头破血流——话说回来,薛衍提出的阅兵仪式的意思众人未必都懂,可永安帝要挑选大褚精锐百战之士的意思大家都听明白了。一样是提着脑袋打仗,战功赫赫,谁肯承认自己不如别人。所以这几日的朝会上,武将们一反常态,竟比文臣们说的话还要多,话里话外都在表示自家麾下人马是精锐的意思。
    眼见诸位将军们如此在意,永安帝与诸位大臣一连商议了好几日,最终决定一共选出十支队伍——分别是戍卫皇城的由骠骑大将军冠军侯魏子期统领的御林军一千人,兵马大元帅薛绩麾下的薛家军一千人,幽州大营颜钧集掌控的兵马一千人,鲁国公蒋志麾下的兵马一千人,孟国公孟锡德掌管的陇右军中抽出一千人,镇国公魏无忌掌管的以火药为主的震天营,皇叔临安王麾下的……
    这十支人马共计一万人,须得先接受一个月的“军训”演练,之后才能在二月二太庙献俘时进行阅兵仪式。
    至于军训的内容嘛……则完全脱胎于薛衍后世体验过的大学军训流程。薛衍相信后世完全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大学生们都能完成这项训练,相信大褚朝百战百胜的将士们也不遑多让。
    知晓自己并没有练兵的才能,也没有在军中的威信,薛衍只是将自己所知道的军训内容抄写一份交给阿耶薛绩和魏子期。薛绩知道自己的儿子向来聪颖古怪,所知颇多。然从不知道薛衍在练兵一事上还有天赋,不免将信将疑。
    倒是魏子期因为有着梦中的那些经历,对薛衍所写的内容深信无疑。且他虽是黄粱一梦,不知真假,然在梦中经历过,学过的东西却仿佛深深印刻在脑中一般。因而这一个月的操练下来,魏子期竟然比师父薛绩更早更快的领会到军训的深意,阅兵彩排的时候,御林军所展现出来的纪律性,整齐性,以及精锐之势霎时间震惊了无数戎马一生的老将们。
    皆对魏子期啧啧称叹,盛赞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而在此期间,薛衍也敏锐的发现魏子期好像更懂自己的话,有些时候根本不用自己说出口,魏子期已然明了自己的意思,所作所为亦愈发的相合默契,似乎突然之间两人的契合度更高了。在一起共事的感觉也更好了。
    这样的感觉让薛衍暗自奇怪了好一阵,最终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只能推脱于魏子期带兵围剿了突厥王庭后,突然开窍了。
    因为大褚朝军方的将领们都在忙着阅兵一事,薛衍虽然纸上谈兵的提了一些军训的方案,但他始终没有正式上过战场,也没有打过仗,在军中并无威信,也就不好掺和太多。便趁着高昌国等二十九个属国皆在长安的时候,不断至鸿胪寺拜访。期望能从几个属国内得到一些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子,丰富一下大褚的餐饮文化。
    比如元朝时期才传入我国的胡萝卜,在后世伊朗阿富汗一带已经种植五千多年但却在清末民初才传入我国的洋葱,去岁朝会时薛衍特地提过的西瓜,在南宋时期才第一次有文献记载的哈密瓜,以及在高昌国已经大范围种植但是在中原却很少见的棉花……
    这些西域属国的使臣们在见识过卫国公世子的吃货属性后,不免瞠目结舌。不过在大褚准备秣兵厉马威慑周边属国的重要当口儿,这些西域小国的使臣们乐得用本国的一些风土特产或者从更西面的国家引来的小东西讨好这位明显位高权重,深受圣宠的贵族少年。
    于是在大褚武将们风土黄沙的进行紧张的阅兵演练的时候,薛衍也没有闲着,他已经同这二十九个属国的使臣们签订了大概是大褚也是历史上第一封“国际联合组织农作物互通有无协议”,协议中详详细细的记载了薛衍向几个国家购买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种子的各项条款,其中还记载了这些属国的商人们必须在什么时间,带来多少种子给薛衍,而薛衍需要支付他们多少金钱……
    虽然薛衍只是朝廷正六品的官员,平日里也很少上朝,很少参与正经的朝政殿议。不过因为他一直致力于“生命在于折腾”的信条,导致满朝文武都很留心他的一举一动。因而薛衍与二十九个属国签订的“买卖合同”也很快的传到了永安帝和诸位朝臣的耳中。就连一直在兴庆宫悠闲养老的太上皇都从裴籍等老臣的口中知道了一些音讯。
    众人好奇之下,少不得将薛衍召入宫中询问一二。薛衍见问,也毫不遮掩的说明了自己的打算。期间着重强调了种植棉花对于中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听了薛衍的一席话,永安帝与诸位朝臣或有重视的,或有不以为然的,薛衍见状,只得笑言道:“有道是民以食为天。衍人微言轻,也不懂得什么朝政大道理,只是尽我所能罢了。何况咱们大褚能吃的东西多了,餐桌上的菜肴也丰富一些,难道不好么?”
    众朝臣闻言,自是一笑了之。除少数几位目光长远的大臣外,再没有人把薛衍的话当回事儿。
    不过身处后宫的魏皇后倒是对薛衍提起的棉花很感兴趣。魏皇后身为六宫之主,为了给天下妇人做表率,每年都会在宫中扶桑养蚕,纺绩织布,更知道棉麻之物对于百姓的重要性。因而在听闻高昌国所种植的棉花比中原的更好时,不免有些心动。
    她也想亲自种植一番。因而向薛衍明言,希望高昌国的棉花种子运回长安后,薛衍能带入宫中一些。
    薛衍对于魏皇后的要求自然答应下来。因魏皇后提起纺绩之事,薛衍少不得又想到后世看文献记载的有关于织锦织缎的一些资料,知道织锦分为经锦和纬锦两种工艺。经锦就是以经线起花,纬锦就是以纬线起花。
    大褚以前的锦缎——比如汉锦这一类,都属于经锦,之所以色彩不如后世的华贵绚丽,大抵是因为此时百姓织锦织缎,习惯于用经线起花,而经线固定在织机上以后便很难改动,所以相对而言织锦的花样也比较单一。
    自大褚以后的锦缎则多用纬线起花,这样一来,在织锦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调整添改不同颜色的纬线,使得织出来的锦缎色彩更加鲜艳,图案更加丰富。
    薛衍曾在后世的博物馆中看过的几幅联珠对马纹锦和联珠对孔雀纹锦,都属于以纬线起花的斜纹纬锦。
    只需这么简单的改动一下起花的经纬线,就能得出更好的锦缎,薛衍这么一想,便将这些话告诉与魏皇后。魏皇后乃是长于纺绩女红的人,闻听这一番话,倒是如醍醐灌顶一般,立刻明白了过来。虽然还未曾亲手实验过,不过魏皇后以自己的经验推想一二,立刻相信了薛衍的说法。准备回头同宫中的绣娘们好生研究一番,最好能织出更好的锦缎来。
    薛衍一个大男人,虽然在后世剧组里做道具的时候,曾经照葫芦画瓢的复原过古代的织机,但是对于纺绩这方面的具体工作,却从未经手过。只是纸上谈兵的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献和资料。
    不过他除了凭空放炮忽悠魏皇后外,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从宫中返回卫国公府,薛衍同阿耶阿娘吃过晚饭后便将自己关进了书房,从便从青铜手镯中取出相关的资料集结成册交给魏皇后,希望魏皇后有了这些资料,能够更快的织出色泽华丽,图案丰富的锦缎来。
    至于为什么是交给魏皇后而不是自己的娘亲,实在是因为平阳长公主乃女中豪杰,虽于晋阳起兵时纠结兵马为大褚打天下,但是于她而言,舞刀弄枪绝对比拿绣花针更容易一些,更遑论比针黹女红更繁杂数倍的织锦织缎了。
    薛衍将这些资料交给魏皇后的时候,突然想起自己看过的后世文献中记载着织锦从经线起花改为纬线起花的时间大抵便是从大褚初年(初唐时期)开始的,竟不知道自己这一番举动是顺应了历史,还是历史因自己而变。
    不过薛衍并没有想到,自己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同魏皇后鼓捣了这么一回,竟然在几年后兜兜转转的帮助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麻烦。此乃后话,暂且不提。
    时光荏苒,很快便进了二月份。
    二月二便是献俘太庙的日子。这一天永安帝并满朝文武浩浩荡荡至太庙,祭天告祖过后,仍旧返回长安城。在皇城的朱雀门城楼上,与西域二十九个属国的使臣们一同观看阅兵仪式。
    午时三刻,乃一天之中阳气最盛之时。因此朝廷监斩犯人通常在这个时候。
    薛衍之所以提议大阅兵在午时三刻正式开始,一来是为了给献俘太庙留出充裕的时间。而来也是威慑告诫西域二十九个属国……如果敢有不轨之心,大褚铁骑必将踏破尔国,斩首示威的意思。
    当然,后面的想法大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暗搓搓的明白示意就得了。很不必告诉那些西域使臣。
    不过当威武浑厚的军鼓“咚咚”响起,自朱雀大街的尽头隐隐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当身穿明光铠的大褚精锐将士们踏着整齐划一的步子手持兵戈徐徐而来,千人举手投足,起脚迈步都如一人的时候,迎面而来的精锐肃杀之气,仍旧叫二十九国的使臣全部变了脸色。
    先行过来的乃是陇右军的步兵。因为手持长戟,并没有摆臂的动作。但是当一千个人的脚步声整齐的如同一个人,那种如臂使指的森严纪律仍旧叫人观之畏惧。
    不但是西域属国的时辰,就连永安帝和诸位文臣都没有想到短短一个月的“军训”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不觉在惊喜之时,面露骄傲之情。
    陇右军的步兵很快经过皇城,在孟国公孟锡德将军的一声号令下,一千名步兵将长戟扬天,脚下的步子霎时便得苍劲有力,猩红的缨穗随风飘扬,一千名陇右将士齐声喊道:“吾皇万岁,大褚万岁。吾皇万岁,大褚万岁。吾皇万岁,大褚万岁。”
    一连三遍之后,恰好走出皇城朱雀门视线正中的位置。
    而在陇右军的步兵之后,乃是魏子期率领的一千御林军。身穿光明铠,胯、下大白马,猩红色的披风被冬日的凛冽寒风吹的瑟瑟作响。所有的马匹在前进时的动作都是一模一样。马蹄起脚,落地,一千匹马四千只蹄的声音就如同方才经过的陇右军的步伐一般,整齐划一。
    眼见御林军将士们的控马之术竟然能达到如此精细入微的地步,不但永安帝与诸位朝臣及西域属国的使臣们,就连薛衍自己都觉得十分不可思议……
    而在魏子期率领的御林军之后,便是在这次攻打突厥的战争中立下汗马功劳的卫国公薛绩带领的薛家军;之后便是颜钧集率领的幽州大营的一千兵马……
    先后九支部队一一经过朱雀门后,西域二十九个属国的使臣们已经汗如雨下,面如土色,看着,面上愈显骄傲神色的大褚君臣,惴惴而不敢言。
    永安帝与诸位朝臣看着已经被吓得鸽子似的西域属国的使臣们,不觉相视一笑。最后留下的这一只兵马便是镇国公魏无忌掌管的火药军震天营。原本便是大褚的秘密武器,且在攻打突厥这一战中惊艳出场,镇杀敌军的同时,也大为节省了大褚将士们消耗的兵力。
    因为震天营的特殊性,不好在皇城底下朱雀大街上展现英姿,只要令永安帝君臣屈尊降贵,移步演武场。西域二十九个属国的使臣们自然跟随在其中。
    到了演武场后,但见视野空空荡荡,只有远处堆着几个小山包似的沙土包,上头还琳琅满目插着靶子。
    西域二十九个属国正自茫然的时候,只见魏无忌上前讨过永安帝的示下,扬声吩咐了一句。但见震天营的将士们轻车熟路的装填了火药火雷,点燃引线用投石车投了出去。霎时间,只听风云雷动,二十九国的使臣们尚且不明白为何冬日晴天打了焦雷,便见远处的那几座小山包已经被炸成凹地,就连上头竖着的无数靶子也都被炸了个粉碎。
    因着资源有限,震天营的表演只这么一会儿工夫。然就这么短短的几息时间,西域二十九个属国的使臣们受到的惊吓却比方才那九支兵马更甚。
    更有人当下忍不住的便向永安帝表达了忠心仰慕之情,其他使臣们见状,也都一窝蜂似的围了上来说好话。永安帝见状,愈发的龙颜大悦。一时间永安帝与满朝文武既属国的使臣们再次回到太极宫饮宴庆祝。这一回就算酒馔美味,歌舞妖娆,西域属国的使臣们完全没有心思享用了。
    而在大阅兵之后,薛衍因为提出的主意精妙,成功的震慑了周边属国,弘扬了大褚威风,也被永安帝升了一级,现如今是正五品的中书舍人。当然,这个职位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毕竟薛衍的那一笔烂字……虽然这一年已经潜心苦练了,但是想要达到给陛下撰写圣旨公文的程度……还早得很。
    不过薛衍此时却完全没有心思去想永安帝提升他为中书舍人是不是为了督促他好生练字了。
    因为他之前在国子监提出的“白话文运动”终于在多方推动(主要是军方的将领们写兵法的时候大多用白话文)下有了实质性的进展。现如今,就连自前朝覆灭后便隐居深山不肯入朝为官的几位名扬天下的大儒都参与进来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64章

大褚时代的所谓大儒,至少从学问品德而言,其含金量绝对比后世那些收了好处就敢在电视上什么都说的砖家叫兽们高得多。更何况他们掐架的时候通常引经据典,出口成章,就算国子监的优秀监生们都未必能完全解读明白这些大儒的文章,更别说是薛衍这等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的“伪文青”。
    所以在诸多大儒们写文章掐架的时候,薛衍通常都是三箴其口,采取不闻不问不发言的态度。却没想到他想低调做事,那些人却不肯放过他,只以他是“白话文运动”发起人这一条,每每撰写文章时都要拎他出来骂一骂,其情形简直比当日燕郡王谋逆,在檄文中骂他的情况还要激烈。
    到最后把薛衍也弄得不耐烦了,便想起了后世推行“白话文运动”的一则历史趣事,遂照葫芦画瓢的出动出击,在《国子监辩论报》上直接悬赏问道:“当别人下帖子邀你过府而你不想赴约的时候,如何用最简练的语言礼貌的拒绝别人?”
    薛衍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国子监内的学子们马上凑热闹的写了自以为稳妥的答案投到《国子监辩论报》,只可惜薛衍看到了这些答案后皆摇头不语。众人见状,越发好奇。连带的回答这个问题的文人墨客也越来越多。
    最后别说朝廷官员,就连归隐山林的那些大儒都忍不住操笔演练一番,一位熟于此事的大儒最终将回绝的帖子缩减到了七个字。薛衍见了之后,仍是摇头。
    众人都忍不住了,纷纷追问薛衍正确答案到底是什么,薛衍忍到此时,方才大笔一挥,洋洋得意的在《国子监辩论报》上写了四个大字:“谢谢,不去。”
    此言一出,众人恍然大悟。待寻思过味儿来,却又忍不住莞尔一笑,摇头大呼薛衍促狭。
    然而更有一部分尊崇古礼的大儒士人们勃然大怒,只觉自己受了愚弄。纷纷写诗写文章的嘲笑讥讽薛衍。
    薛衍好端端的竟然受了这么些人刁钻犀利的咒骂,便是泥人还有三分火性呢,何况薛衍的脾气本来就佷暴。当下也怒了,操着一手比鬼画符强了不少的烂字洋洋洒洒的写了好几篇骂人的文章——他也不会引经据典,也不屑如此,便是用市井之间最诙谐刁钻的语言将众人一顿臭骂,甚至还文章中夹杂了一些后世骂人——时下人能听懂的技巧和词汇,比如做人不能太XXX这样的俏皮话。
    其中嬉笑怒骂,传唱度更高。这几篇文章一出世,别说在士人中的影响,便是不识字的老百姓也都记熟了大半。寻常骂人时也照样学样的骂将开来,时日长久,那些个大儒士人们皆忍受不住,纷纷上奏永安帝,弹劾薛衍一个有辱斯文,轻薄士林的罪名。
    打不过竟然告家长?
    这些士人大儒的言行举措实在让薛衍瞧之不起。然而他瞧不瞧得起众人骂不过他就上告陛下是一回事,陛下见了众人的弹劾后,将薛衍召入宫中一顿训斥又是另一回事。
    薛衍凭白挨了骂,好容易反击回去又被永安帝拉了偏架,心中自然是满心的不服。索性拉着魏子期等几位狐朋好友,悄悄展开了比兜头套麻袋还“恶毒”一些的报复——
    他派人盯着这些上奏弹劾他的大臣们,直到这些个大臣们去平康坊或者外室家中的时候,立刻通知了这些大臣的发妻去捉、奸。如果没有去平康坊“视察民情”也没有去外室家里厮混的大臣们……薛衍索性花银子雇人写了好些类似于“包公怒斩陈世美”的话本儿。
    然后的事情大家想必都知道了……谁让大褚朝的女人们都比较彪悍且八卦呢╮(╯_╰)╭
    只是如此一来,就跟故意捅了马蜂窝一般,使得众人的反应愈加激烈。更有想不开的,竟然跑到太极宫两仪殿上以死相逼,逼迫永安帝惩戒薛衍。军中的将领们原本就同文人不太对付,薛衍又是军神薛绩的儿子,更是他们的晚辈,又想了种种法子帮他们著书立传,且前几日的“大阅兵”更是涨了军方的脸面。
    这么一个“宜室宜家宜逗乐”的大宝贝,怎么能让那些个酸丁腐儒欺负了去。眼见士人文官们咄咄逼人,武将们也都按耐不住了。差点在两仪殿上演出了全武行,总之不能叫永安帝被这些穷酸书生胁迫了。
    鲁国公蒋志更是不屑的嗤笑,向文官一脉骂道:“战场上杀敌的时候看不见你们。如今眼见着天下太平了,就出来作妖。真要是吃跑了撑得没事儿闲的,俺老蒋带你们上战场走一遭,能活下来的保管你们再也没有议论是文绉绉的话好还是大白话好的这份闲心!”
    鲁国公一番话说的掷地有声,军方将领们哄然响应。几位古板大儒为首的老臣见状,气的脖红脸粗,指着鲁国公破口大骂,口内只说“有辱斯文云云”。众将领们见了,越发故意似的哈哈大笑起来。将那位意欲死谏的大臣气的差点昏厥。
    正所谓世人都是怜惜弱小的,纵使有些儒士出言讥讽薛衍的举措不对。可是鲁国公这么羞辱士人,甚至还地图炮的上升到文官集团如何如何,朝中的文臣们也都坐不住了。都出来纷纷指责鲁国公出言莽撞,毕竟不是所有的文臣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至少大褚朝的文臣大多数都是自诩“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镇乾坤”的文武双全之人。
    其中便以擎王潜邸这一脉的文臣最为自信,反应也最为激烈。纷纷出言斥责鲁国公,更让他为自己的失言道歉。
    鲁国公性情执拗,平素上战场杀敌,那是天天奔着胜则功名利禄,败则马革裹尸的想头,其人生字典里压根儿就没有服软道歉这一茬。闻听此言,自然不允。非但不允,更是态度嚣张恶劣的出言相讥。
    眼见事情越演越烈,直接发展到部分文官集团与武将集团的死磕。永安帝只觉得头越发的疼,随意暂且妥协,不轻不重的训斥了薛衍几句,倒是并没有理会鲁国公和文官集团的嘴炮,径直散朝了。
    为了彻底解决这件事情,散朝之后的永安帝立刻转步进入后宫,先去立政殿见过了魏皇后,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