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依山傍水-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螺蛳不是自家养的是有些麻烦,听说两三天才能供一次掌柜也有些为难,看着宁泽半响没说话。
眼看就要到手的银子,宁泽自然不会让它就这么飞了,于是宁泽连忙说,“掌柜的,我给您再出个主意您看如何?”
掌柜的来了兴致,看了看宁泽说,“你说来听听。”
宁泽说,“也算不上什么新奇的主意,掌柜的酒楼肯定是有招牌菜的,招牌菜这个东西自然是味道约好,东西越珍贵才能成为招牌菜,这螺蛳肉供应不上,掌柜的何不也给做成招牌菜?就三天供应一次,可提前预定,一天最多也就预定十盘,价格嘛掌柜的可以定的高些,您觉得呢?”
听了这话掌柜的眼睛立马就亮了,双手一拍,“高招啊喜欢,这东西越少想求的人反而越多,这位小哥当真是聪明。”
宁泽不好意思的笑笑,心里却是不住的翻白眼,这算什么高招,别人都用烂了好吗?
不过用烂了也没关系,只要这里能用就成,相比其他的,他还是更加的喜欢银子。
主意都给出了,这方子自然是要买的,掌柜的也不废话,让人取了纸笔过来给宁泽。
宁泽没接,这个身体的原主是个不会写字的,而他也应该是不会的,所以宁泽直接没接,让他掌柜的帮忙代笔写。
掌柜的没推辞,推辞了也没用,最后宁泽让陶青给口述的,掌柜的动笔。
写完之后约定好三天后送一批螺蛳肉过来,掌柜的就让人取了银子过来给他们,全都是银锭子,整整一百两,相比之前的八十两又多出了二十两来。
对于今天来之前只有二两银子的他们,二十两也是一笔巨款了。
宁泽拿出了两个银锭子给掌柜的,“掌柜的,数量给多了,这我们不能收。”
掌柜的没接,笑眯眯的说,“这不是白给的,你刚刚不还是给出了个点子吗,这就是那点子费了,总不能让你白说了,就收着吧!”
既然这样,宁泽也不矫情了,全部都收了,然后就跟掌柜的告辞要走。
临走的时候掌柜的还叮嘱了一声,让他们三天后送螺蛳肉来,价钱到时候再说。
宁泽挥了挥手表示知道了,也觉得这掌故的心大,要是三天后他们不送螺蛳肉来怎么办?
当然,他也不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答应了自然就会送过来。
第三十六章
今天突然间得到了一百五十两的巨款,陶青内心是忐忑的,不止如此,他还很担心,这么多银子,就是回家了都不知道如何解释。
陶青碰了碰宁泽,一脸担心的看着他,“阿泽,这么多银子我们要怎么跟阿爹阿么他们解释?”
宁泽掂了掂手中的银子,从数量上来说,十个银锭子,还真的不多,可要是从重量上来说,这就是一块石头的重量了,还真的有些不好说。
宁泽其实是不想瞒着陶家人的,可是又不能全部都实话实说,宁泽总觉得说了他们也很难相信。
宁泽低头琢磨了一下,“这样吧,我们留下五十两银子不说,剩下一百两银子,我们给二十两银子给阿爹他们,以后还要的好多地方要阿爹他们帮忙,还有田地的事情,总不能让阿爹他们白白帮我们不是,剩下的银子我们就用来修房子和买粮食买田地,今年还要交税,要用银子的地方可不少。”
宁泽说完后一直看着陶青,但是陶青看着他,没开口,宁泽犹豫了下问,“阿青,你是不是觉得我给的太少了?”
陶青听了这话立马回神,他摇头说,“不是的,我是觉得太多了,爹爹他们这么多年的下来也见不得能攒到二十两银子过,一下子给他们那么多他们反而会不安心。阿泽,我们回去就说只有五十两银子吧,给阿爹他们十两,剩下的我们留着,总的要做点什么营生的,三个孩子从小跟着我们吃苦,我想让他们过的好些。”
听着陶青的话宁泽突然想到了他之前的计划,他之前想过养鱼,养螃蟹,因为没钱只能放弃,而现在有这笔钱,这些事情都能做了,一旦稳定下来他们就不用再愁没钱用了,日子也能越过越好。
前世过了太多风餐露宿朝夕不报的日子,这一世突然想要过宁静一点的生活,那应该是另外一种味道。
想到这儿宁泽微微的笑了笑,手里听着的银子递给了陶青,“给你,以后家里的银子都由你管,你想怎么安排就怎么安排,不够了我再挣。”
陶青愣愣的提着银子,没反应过来宁泽说的话。
宁泽把手搭在他肩膀上,一副哥俩好的样子,“怎么?不想管吗?”
陶青被他一提醒立马反应了过来,往前走了两步脱离宁泽的手,有些无奈的说,“这里到处都是人,这太不像话了,别人看到了会说的。”
宁泽愣了一下,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他们本来就是成了亲的,也没做出什么更加亲密的事情,难道还真的有人能说什么不成?
宁泽原本想跟陶青解释一下的,但是看到陶青子有些微微红的脸顿时就明白了,他这是害羞了。
这张跟他那像黑社会大哥的老板一样的脸露出这种表情来,宁泽怎么看都有些不习惯,倒是没觉得有什么违和感,估计是他心里明白这并不是他的老板,是他现在这个身体的夫郞,多少是有些不一样的。
看着看着,宁泽嘴角就翘了起来,站在欣赏的角度来看,陶青真的长的挺好看的,脸上的疤痕虽然显眼,可是他并不觉得丑陋。
宁泽往前走了几步,将陶青的肉攥在了自己手心里,他低声的说,“你本就是我夫郞,又有谁能说什么呢?”
这次陶青没有挣脱手了,任由宁泽握着,哪怕这么热的天,两只手碰到就觉得汗津津的。
陶青是打心里觉得失忆后的宁泽比以前宁泽好,不管以前的日子过的如何,以前的宁泽从来不会对他说这样的话,更不会在街上牵他的手,还有上次的情话,陶青觉得他会记得一辈子。
两人拿着银子和空盘子慢悠悠的往济民堂走,莫奇还没关门,在等着他们,看他们两回来,手里还提了东西就知道很顺利,莫奇也没多问,只是笑了着又把应该给他们的银子推到了他们面前。
“不是银锭子,都是散银,怕你们用着不方便,好了,你们现在可以走了,下次再来的时候记得给我带点好吃的来,我就不收你们诊费了。”
宁泽看了看桌上的散银和铜钱,觉得这个大夫真的太贴心了,考虑的真是周到。
宁泽拿了钱交给陶青,然后把自己的手伸了过去,“莫大夫,我这药还没换呢,您不会是忘记了吧!还有,你本来就没收过什么诊费,你要不再重新想个威胁我们的理由?”
莫奇白了宁泽一眼,没理会他,转身去取药去了。
这人给了他脸,他还不要,莫奇完全不想理会。
但是要换药也不能不理会,于是在下手的时候重了点头,宁泽疼龇牙咧嘴的,又碍于面子,硬扛着没叫出来。
等到换完药之后宁泽在心里默默的吐槽了自己一番,这才没几日,他就开始矫情起来了,这么点疼竟然会觉得痛,曾经的硬汉去哪里了?
想不通的宁泽脸色一直不怎么好看,虽然也没谁看出来。
换完药之后,莫奇将他们赶走,他要关门休息了,旁的人就从哪儿回哪儿去。
被赶出门的宁泽和陶青只能在街上乱逛,已经是中午时分,多数人都回去吃饭去了,没有先前那么热闹。
斗大的太阳在天上挂着,能把人炸出油来,宁泽也不太想走,就拉着陶青去找吃的去。
镇上的除了酒楼饭馆,路边上的摊子也不少,没有城管的时代,摆摊的人可不少。
根据电视剧里面最常出现的情景,宁泽选择了吃馄饨,而陶青从来没有在镇上吃过东西,所以吃什么对他来说都是一样的,宁泽说什么就是什么。
宁泽找了个看着还比较干净的摊子要了两碗馄饨,皮薄馅儿多,碗还大,一碗下去绝对能吃的饱饱的。
两个人吃了十文钱,陶青说了一句贵,宁泽却觉得物超所值,味道好不说,关键是量多,如果不卖稍微贵点,人家也就亏本了。
对于现在怀揣巨款的他们来说,十文钱肯定是能给的起的。
吃的饱饱的,然后就想睡觉了,只是没地方可以给他们睡,现在也不是个逛街的好时候,宁泽在征求了陶青的意见后找了路边的茶铺要了两碗茶水,准备坐一会儿,听听别人聊天打发时间,等太阳小点了就可以去买东西了,然后去跟宁东他们汇合回家。
茶铺的小二都是嘴皮子利落能说会道的,两三文钱的生意是拿出了二三两银子的功夫来招待的,讨喜又不让人觉得厌烦,宁泽觉得这些人功夫当真不一般。
坐下后宁泽问陶青,“阿青,这附近除了我们村里唷河之外还有哪里有河?我们得找到河才能捡到螺蛳,不然就不能给来悦酒楼供货了。”
陶青很认真的想了想,半响之后他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阿泽,这镇上附近是有河的,只是我从来都没来过,所以的并不知道怎么走。”
宁泽伸手的抓住他的手安慰他,“没事,你没去过不知道也正常,就像我也不知道一样的,我问问小二的好了。”
于是宁泽将小二叫了过来,然后将同样的话问了一遍。
一条河,小二没有不知道的,连比带说的跟宁泽详细的说了一遍,听完后宁泽就记住了,还给了小二一个铜板算是感谢。
问到了河的消息宁泽就打算去看看,他还去买了个两个草帽带着,免得晒中暑了。
对于这镇上的河宁泽期望还是很大的,因为他想要从河里得到很多的东西。
按照小二说的,距离并不远,宁泽和陶青走了没多久就到了,河边有不少的人在玩儿,都是半大孩子,看到宁泽他们来了也没什么反应,看样子是习以为常了。
宁泽和陶青也没去打扰谁,就沿着河边走,一直往上走,走到阴凉的地方才停下来。
这里河边也是有不少螺蛳的,人少的时候宁泽和陶就开始往背篓里面捡,尽量不引起谁的注意。
一直沿着河边走,捡了大半背篓后他们就往更上面的地方去,直到走到没人地方后才开始取螺蛳肉出来,今天就可以给来悦酒楼送一次了,当是感谢掌柜的,这次就免费的送。
宁泽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陶青听,陶青没反对,他们今天得到的太多了,自然是要感谢人家的。
两人在河边忙活了许久才都处理好,然后就赶紧的去来悦酒楼送过了,直接交给了早上接待他们的小二,都没去见掌柜的,然后便匆忙的离开去买他们要买的东西去了。
第三十七章
他们要买的东西确实不少,衣服没有衣服穿,鞋子没有鞋子穿,什么都是跟着凑合的,还有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什么都没有,还有锅碗瓢盆一类的,这些都要买。
只是现在房子还没修好,他们就只要先买衣服和鞋子就好了。
陶青自己会做衣服,他的想法是扯布回去自己做,但是宁泽觉得那太慢了,他们现在是急着要换衣服,所以还是直接买成衣好了,当然,布也是要买的,买回去可以放着等有时间了再做。
布算是比较轻巧的东西,所以两人就直奔卖布的铺子去了。
挑了一家陶青以前跟着陶家阿麽去过的铺子,一进门宁泽就觉得要瞎眼了,里面完全被花花绿绿各种颜色的布给堆满了,加上还有不少的人在里面,生意好,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天气本来就热,这么进去挤一下,整个人估计都要湿透了,宁泽想要换一家,但是陶青说这一家布店的布料好,还卖的便宜,说什么都不肯换,宁泽见他难得这么坚持,也不说要换了,两人就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
虽然里面人是不少,但是多数人都是来看看的,真正花钱的买的人并不多,所以只要闲逛的人离开后就有位置了,宁泽见到有一群人走了,就连忙拉了陶青进去。
他也不废话,直接找了小二,让他找几件他们能穿的成衣,要棉布的料子就成。
他们身上穿的是粗布衣服,如果是身娇肉嫩的人穿了估计得磨破皮,陶青和这个身体的原主人是从小就穿惯了的,所以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但是现在有条件了,能穿好一点,自然是要穿好一些的,除却粗布,棉布就是最便宜的了,所以宁泽要了棉布的衣服陶青也没反对。
外面的衣服是可以试穿的,直接在外面套一下看合适不合适就可以,宁泽想到要干活,就选两件耐脏的衣服,一件灰色的,另外一件是藏青色的,没什么样式,只是料子摸着软,还挺舒服的。
宁泽让陶青自己选衣服,结果陶青倒好,两件都选了灰色的,看起来还都差不多。
宁泽直接给放了回去,他来选,前世老板穿西装的时候最帅,宁泽倒是想看陶青也穿一回,不过不太现实,而且这么热的天选黑色也不太合适,宁泽就给选了一件宝蓝色的,不是很艳,反而有一种清爽的感觉,穿着正好。
剩下的一件是跟他一样的藏青色,只是两个衣服花式有些不同,反正都是穿着干活的,对花式倒是没有多大的讲究。
布店里只要外衣,是没有里衣的,里衣都是买布回去自己做的,宁泽原本想直接买,现在没有那也就只有买布了。
不光是他们的里衣要买布回去做,还要买布料回去给孩子们做衣服,同时还要陶家的人也不能少,这几日在陶家吃陶家住,陶家人从没说过他们一句不是,他们也没在陶家干什么活,现在手上有钱了,总的买些东西回去感谢一下他们。
布都是宁泽选的,选了两匹纯棉的白布用来做里衣,剩下的就是按照尺寸来扯的,宁泽选了好几个颜色。
最后他们还一人买了两双鞋子,鞋子也没穿的,买了新的正好换一换,夏天天热,鞋子穿太久不洗,那我味道可想而知有多销魂了。
在布店买的东西不少,花了将近十两银子,两人出去的时候手里拿满了东西,陶青背上的背篓也装满了,看着实在是有些惹人眼。
可是这也没办法,东西有这么多,不拿着他们也没地方放。
原本还准备去买些别的,但是东西太多了,所以宁泽干脆的放弃了,只是去给孩子们买了些糕点和糖就跟陶青一起打道回府了。
到了早上约定好的地方时,陶星和宁东早就在等着他们了,看着他们两又是背又是拿的,全是布,惊讶的连嘴巴都合不上了。
过了好半响宁东才问宁泽,“我说耀泽,你们这是做什么呢?怎么买这么多的布?这可要不少的钱吧,你们哪儿的这么多钱?”
宁泽给宁东塞了一些让他帮忙拿着,然后给他解释,“布匹是买的,家里没衣服穿了,你也知道我们离开宁家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所以就买了些布回去做衣服,不止是我们两个,家里还有三个孩子,这一人做两套衣服可不得要些布吗?还要阿爹和阿么,几个哥哥和哥夫郎们,这一算下来的人可就不少了,我都还担心这些布够不够用。”
宁泽这么一说,宁东算着陶青家的人数,发现这布还真的是不多了,于是也就不说什么了。
只是还是有些奇怪宁泽他们是哪里来的银子买这么多布的,但是这毕竟是人家的事情,宁泽就是跟他关系再好也不一定愿意告诉他,想了想,宁东还是没有开口问出来。
宁泽他们现在有钱也是好事,那说明他们日子能够过的好些,他这个做朋友的也能放心些。
他家里也没什么闲钱,帮不到宁泽什么,先前还挺担心的,现在看到这种情况,倒是没那么担心了。
宁泽这边忙着应付宁东,而陶青那边陶星也跟宁东一样的好奇,这么多布,还有带了色的,肯定要不少的钱。
不过他还没成亲,也没那么多的想法,陶青挑着一些能说的说了几句陶星就全部都信了,虽然有些羡慕,但是却没什么别的想法。
四个人一路说着话往咸宁村走,到了村子后宁泽还把买来的糕点和糖分了些给宁东和陶星,他们不吃家里还有人,这些东西平时都是没人舍得买的,也是难得吃到。
两人都没拒绝,拿着东西,道了谢之后就分开往各自的家走。
当宁泽和陶青到陶家门口的时候就看到一群孩子巴巴守在院子门口等他们回来,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这样的情形让宁泽想到了他自己小时候,五六岁的时候,家里有人去赶集,他也一样,在归家的必经之路上早早的就候着,希望赶集归来的人能给带回来好吃的,好玩的,那时候对什么都是稀奇的,对什么都是期待的,对什么都是单纯的,那是一种可爱,也该说是人生最为纯真的时候。
看着面前这群眼巴巴的孩子,宁泽突然就笑了起来,从陶青的背篓里拿了糖出来,“来来来,都过来,给你买糖了,一人拿一颗去吃。”
孩子们一窝蜂的凑到了宁泽面前,宁泽给一颗糖就走一个,一下塞进嘴里,吃的又急又快,吃的又香又甜,却都懂事的没有再要第二颗。
孩子们闹哄哄的一片,大人们都还没回来,宁泽和陶青放下了东西后就各自忙碌了起来。
陶青洗了手去厨房做饭,而宁泽则是招呼一群孩子来收晒着的稻子,天快黑了,这个时候收了正好。
太阳刚从西边悄悄的落了下去,陶家人就都背着稻子回家来了,看到放在堂屋的那些布个个都张大了嘴巴,惊讶的不行,看着宁泽和陶青的眼神有些说不出来的怪异。
第三十八章
陶家人连吃饭都顾不上了,就拉着陶青和宁泽一起坐下要审问他们,这么多的布,他们家可没这么多钱去买,就算是卖了一个何首乌也不该大手大脚的花这么多钱。
面对陶家人的质问,两人都有些哭笑不得,宁泽连忙解释,“阿爹阿么,几位哥哥,我跟阿青都没做什么坏事,这是我们卖了何首乌得来的钱买的,我跟阿青都没什么换洗的衣服,还有孩子们也没有,所以就扯了些布回来准备做衣服,也给家里的每个人扯一套衣服的,这个到时候就辛苦哥么们自己做了。”
陶家的几个夫郎连忙说,“不辛苦不辛苦,我们可高兴了。”他们确实高兴,这针线活不是不想做,是没得做,他们会做衣服,可是没布,想做也做不了。
宁泽笑着说,“哥么们高兴就好,到时候还得麻烦你们给我们家几个哥儿先做两件小衣服,我怕阿青一个人忙不过来。”
陶安夫郎很豪爽的点头说,“没问题,只等这几天闲下来我们就开始做。”
宁泽道了谢,然后让陶青拿了十两银子出来交给陶德树,宁泽在旁边解释,“这次去镇上我们卖何首乌卖了有五十两银子,买布和糕点花了十两银子,给阿爹你们十两银子,剩下的银子我跟阿青打算用来修房子和买些田地。”
刚到手的银子转头就给出十两银子来,虽然是给的自家的,但是陶家人还是觉得宁泽太大方了些。
陶德树虽然接了银子可也没打算要,又将银子往陶青手里推了回去,“青子,耀泽,这银子你们先自己收着,不用给我们,你们现在正是要用钱的时候,你们先拿去用,等你们家里都安顿好了,真有钱了,到时候你们再来孝敬我们两个老家伙,那时候我肯定不跟你们客气。”
陶德树硬要把银子塞回给陶青,陶青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只得转头为难的看着宁泽。
宁泽起了身,将银子拿了过来,放到了陶家阿麽的手中,“阿爹,阿麽,这银子你们就先收着,我们现在有的用,也不着急,以后赚了那是以后的,以后我们肯定还得孝顺你们长辈不是,我跟阿青现在单独成一家,这要忙活的事情可不少,不能白白让阿爹你们操心不是?”
宁泽说完就拉着陶青回到自己刚刚坐的位置坐下,明显没有再把银子收回来的意思,看这样子,陶家老俩口也只有把这银子收下了,心里却对宁泽这个汉子更满意了几分。
钱的事情宁泽也不再多说,一家刚好聚在一起了,宁泽决定将自己要借田再种一季稻子的事情说出来。
宁泽斟酌了下语气把话说出了口,“阿爹,田里这一季稻子收了就空着了吧!”
陶德树点头,“是啊,空着了,要等到明年开春才能种稻子下去。”
宁泽说,“既然是空着的,那阿爹能不能把田借给我们种种,我琢磨现在再种一季稻子,几个月后估计还能再收一茬儿。”
“再种一次?”宁泽这话一出,陶安就叫了出声,其他人也是一脸震惊的看着宁泽,这都七月要到八月了,再种一季稻子,到了冬天还能有个什么?
宁泽耐心的解释了一下,稻子生长好几个月,现在种下去到冬天打霜的时候就刚好能收了,虽然也是有些晚了,但是多少肯定是有收获的,今年他这要是种成了,那明年他们就都可以种两季了,这样一来,这一年可就不愁吃的了。
宁泽的话说的陶家人都心动了,虽然心里还有些担心能不能成,可是他们听了宁泽的话之后愣是想要试上一次,就算是不行,那他们也就是赔了种子,白费了一些功夫,可要是成了呢?
陶家人甚至都不敢去做这个猜想,要是成了,他们全村的人都能种两季水稻了,这还不说,那他们以后的日子绝对要比现在好上一半,一个月能吃上好几回肉,家家户户的孩子都能去学堂上学。
这样的场景,光是想想就让人心动不已。
最后陶德树一拍大腿,“这事儿我做主了,耀泽,这田里的稻子我们明天就能全部收完,到时候就去河里引水过来把田给泡软了,到时候我去给借头牛来犁田,把田尽快的打理好。”
陶德树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当中不自觉的带了几分的激动,像是马上就能看到成功一般。
其他人也没好打击他,他们自己其实也是一样的期待。
不过这事儿不是他们说干就能马上干的,人情世故宁泽还是懂的,到时候田里长出稻子来了,没拉着村里其他的人一起,怕是村里的人都不太会待见他们。
宁泽说,“阿爹,家里还有酒吗?明个我带酒过去找村长把事情说说,这事儿我们自己也没什么把握,今年就是先试试看,要是能成,明年再带着大家一起种,要是成不了,那这件事情就当没发生过,阿爹你觉得呢?”
陶德树笑了笑,摸着自己的老脸说,“耀泽啊,还是你想的周到,这事儿不用你去,我去跟村长说,你们年轻人不好开这个口,我能开,要是村里有人愿意的,咱们就拉着他们一起干,要是没人,那我们就自己一家人种。”
陶德树主动提出来要去,宁泽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陶德树去确实要他去合适,他才刚分了家出来,这就开始琢磨这么多事情,以前在宁家的时候却没什么动静,难免会落人口舌。
陶德树去他就免了这一遭了。
商量好之后陶家人高高兴兴的吃了顿晚饭,饭后还一人吃了一块糕点。
而且宁泽还给林子和木子交代了个任务,那就是让他们明天去给昨天帮他们捡螺蛳的哪几个孩子送糖去,虽然不多,但是那也是心意,而且在这些孩子也是难得能吃到糖,自然不会嫌弃。
虽然说要把糖分出去给别的孩子吃他们就会少吃一些,不过想到昨天人家帮忙了,一群孩子倒是没有那么舍不得,帮忙这种事情有来有往才对,要是没办法帮到人家,那就换一种方式还人情。
林子和木子点头说了好,宁泽就放他们去睡觉了,不过看那两孩子高高兴兴的,只怕躺床上了也不见得睡得着。
就连他自己也高兴的不行,终于,有银子了啊!
第三十九章
第二天一早,陶家所有的人都早早的起来了,自己去干自己的活,一群小孩子还是跟着宁泽一起混,宁泽早早的就带着一群孩子们到了河边。
每天早上和晚上河边都会有许多的螺蛳,现在他们既然需要这个,那就得勤快点往河边去了,这条河够大,河水从上往下走,宁泽倒是不担心他们会把这河里的螺蛳给捡完了,太小的就捡回去养着,不拿去卖。
早上的螺蛳当真不少,宁泽带着一群孩子沿着河边跑了一次,就小小的捡了一背篓那么多,看着背篓里的螺蛳,宁泽脸上满是笑意,再捡两天肯定够量了。
宁泽也没直接把螺蛳给带回去,而是在河边找了个比较隐蔽平时又没有什么人去的地方挖了个坑,把河水给引了进去,螺蛳就一股脑的都倒进去了。
这坑也不算浅,倒是不用担心螺蛳会爬上来,就算爬上来了,那也是在附近,跑不了多远。
做完这些之后宁泽就领着一群孩子军团回家去了。
吃过早饭,留下孩子们看家,宁泽就和陶青去育秧的地,村长不着急,但是育秧肯定是着急的,两人琢磨着越快越好,今天能把这地给翻出来最好。
宁泽头上的伤好的差不多了,手上的木板虽然还没取下来,但是也明显的比之前好,他觉得着急一只手也是可以干活的。
陶家有十亩田,六亩上等田,四亩中等田,虽然听起来是挺多的,但是架不住这个时代的粮食产量低,税收高,人口多,到最后能进陶家肚子里的还真没多少。
育秧的地总共就两块,之前种了菜,不过现在都吃的差不多了,所以地也是空着的,只要翻一下,然后整平,泼上粪就能撒稻子上去了。
这个时代没什么肥料,粪全是猪粪和鸡粪鸭粪之类的,攒一年刚好第二年开春的时候用完,到现在陶家的粪都不一定够他们种这一茬稻子的。
就连肥料都还要考虑,宁泽这才觉得,他们当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路还长着呢。
两人看好了地,就回去拿锄头去了,现在太阳还不是那么大,能挖多少是多少。
陶家人都已经同意了这件事情,他们自然也没什么顾忌,就当是为自家人干活了。
宁泽单手拿锄头还是有些困难的,而且挖地也不算熟练,主要是不会,只能跟着陶青学。
陶青疑惑的看着宁泽,“阿泽,你连怎么挖地也忘记了吗?”
宁泽看了看自己受伤的手,又看了看自己手上的锄头,没好意思承认,感觉略丢人。
陶青却走到了他身边说,“明明你头上的伤都好了啊,而且你也还记得你小时候吃过螺蛳的事情,怎么会不记得怎么挖地呢?”
这满满的疑惑问的宁泽都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只能硬着头皮说,“螺蛳的事情只是说出来给阿么他们听的,我也不记得自己小时候吃过了,我只是觉得这东西能吃,想要试试,但是没个合适的理由,阿爹阿么他们肯定是不同意的,所以我才这样说。”
“至于挖地,一只手有些不方便,所以有些麻烦,你不用管我,我自己先摸索一会儿,等适应了就没什么问题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