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无一例外,全都被拖走,任他们怎么哭喊求饶都没用。
黎锦这边没出问题,另一人带他进入北苑,在县官身后排队站定。
黎锦这才发现自己的馒头已经被掰的四分五裂,他突然丧失食欲。
中午县衙好像会提供热汤,不吃馒头大概也没事,黎锦如是想着。
等到所有人点名完,大家齐齐向县官一揖到底,随后入中厅大堂接答卷。
本来这中间还有个唱保的环节,但据说此前因为战乱,国中贤才太少,陛下广揽人才,这才简化了县试。所以近几年参加县试的人也尤其多。
可题目难度却依然没变。反而还在今年增加了算学,让很多人头疼。
黎锦看了自己试卷上的号码,一百三十二。他找到自己的座位,把竹篮放在脚边,依次把笔墨摆在桌面上。
等到所有人落座后,天色已经由黑暗变得大亮。
因为考试人数多,整个考场的桌椅摆的满满当当,而且大小还不一致,看起来有的是从临近的私塾直接搬过来的。
还好,黎锦的桌椅虽然破旧,但桌面上没有很大孔洞,不影响书写。
黎锦之前在外面站了许久,手冷,但按照规定在考场内不能做小动作。他只能双手握拳,然后缓慢松开,依次反复,找回自己的知觉。
巡场的人敲铜锣,宣布考试正式开始。
填涂姓名籍贯和考号后,衙役举着考题贴板,在考场中来回巡回,确保每一个人都能看到考题。'注'
黎锦首先打量自己的试卷,是带有红线横直道格的宣纸,每页十四行,每行规定写十八字。'注'
另外还有两张素纸,可以起草。
他想到宋先生的交代,千万不能涉及已故和当代皇帝的年号以及名讳,否则这就算以下犯上。
黎锦定了定心,正好举着考题贴板的人也走到他这边,他提笔开始抄写考题。
这是第一场,也叫正场。考题还算简单,试四书文二篇、五言六韵试帖诗一首,总字数不得超过七百字。'注'
试四书文就是用八股文的写法,把自己背过的四书文融入在内,以考验学生功底是否扎实。
黎锦自打进入考场,就端正心态,不去顾及得失,面容严肃中透着认真。
他抄完题目后,没急着动笔,思考了大概一炷香的功夫,他把题目的核心抄在起草的素纸上,然后用上辈子所学的‘头脑风暴思维导图’,把《四书》《五经》中跟题目相关的部分都一一列具出来。
这样,一会儿写起八股文来,也能自圆其说。
八股文虽然对平仄、格式要求到了严苛的地步,但一篇文章能否写的让人满意,最重要的还是提出问题并解决。
或者直接用四个字概括,自圆其说。
正场考试较为简单,每一篇八股文最多也就三百字。
黎锦先列了草稿,又修饰了语句,这才誊抄上去。
等到他写完第一篇试四书文,又把第二篇的草稿写了一半。时间已经到了正午,衙役不断地端进来热汤,有人需要的话,可以举手,但不得喧哗。
这热汤是不收银子的,黎锦倒是诧异了一下。
一早上消耗了太多脑力,穿的也不厚实,黎锦觉得自己很需要一碗热汤。
热汤端来的时候,黎锦诧异的发现这居然是骨头汤,虽然味道很淡,但也比白开水要好不少。
可见如今国泰民安,官府也挺有钱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此前考试报名两百文,大概也包括宣纸、桌椅和热汤的费用了。
黎锦饥肠辘辘,虽然很不想吃那馒头,但想着后面还有四天考试,总不能每天都不吃。
于是忍着洁癖,把那被掰碎的馒头去了皮,泡在热汤中。
原本被冻得结实的馒头很快被泡软,一碗下肚,黎锦觉得浑身都热了起来。
正午过后,还有热汤供应,但这就收费了,一碗四十文。
陈西然坐在黎锦的斜前方,黎锦写完第二篇文章,只剩下一首诗的时候,看到陈西然举手又要了一碗汤。
黎锦想提醒他,但此刻又不能出声,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喝完了一碗汤。
黎锦想,县试每一场只有一个白天,这可不允许如厕的,喝这么多,等到考完还不得憋炸了。
最后一首试帖诗没有难道黎锦,他如今作诗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贴合农家生活的朴素田园风就很适合他。
但若是主考官喜欢辞藻华丽的类型,他这样就和不吃香。不过也没有太多错就是了。
黎锦写完后,又仔细的检查一遍错字。然后举手,等人收卷。
他收拾了自己竹篮,还得端坐在原地,等到最后‘放排’的时候才能跟其他人一起出考场。
县试中,县官作为主考官,只能坐在最前面,并不能巡查学生的试卷,以免他认出某些人的字迹,刻意给高分。
所以说,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家庭背景虽然差距巨大,但所有考试内容和评分却是最公平的。
这也是寒门士子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
陈西然跟黎锦出了县衙,直接让黎锦等等他,自己则捂着肚子跑去找茅厕了。
随后回来发誓:“我再也不花钱买罪受了!”
第二场考试,人数比第一场少了数十人。很多人天不亮就来排队,却被告知自己第一场字迹太丑,没有通过。不得参加第二场考试。
这也就是说,县官连夜筛查了所有考生的字迹和答卷情况。
内容自然没时间细看,要不然筛下来的也不止这些人了。
黎锦看到这些人大多年纪还小,恐怕就是宋先生所说的‘提前体验一下氛围’。
第二场为招覆,亦名初覆。与第一场内容无太多差别,但把诗作改成了默写《圣谕广训》约百字。
最严苛的要求是默写过程中不得误写添改。
答卷就那么点,不可能给新的,所以一不小心手误,那就等于与第三场考试无缘。
就连淡定如黎锦,都先抄了一遍在素纸上,然后再仔细的誊抄下来。
因为这时间一耽误,黎锦写完的时候恰好到了收卷时间。他跟着所有人一起交卷出门。
这时候,好几个人脸色苍白,嘴里呢喃,“完了,我默写的时候写错了一行……”
其中一个人年岁已大,黑发中夹杂着银白,居然直接哭了起来。
第三场考试入场时,黎锦果然在没叫到名字的那群人中看到了这位老人。
黎锦本来还在心里感慨这些人也不容易,但当他看到考题的时候,内心只剩下一股无语言表的无奈。
因为第三场前三题还算正常,无非就是经文一篇,律赋一篇,试帖诗一首。
但最后的默写内容却是——默写前场《圣谕广训》的第七句和第十一句。
依然不能错字不能修改。
于是第四场考试前,又筛下去数十人。
考完第四场,县官派人收了答卷后,宣布明日还有第五场,主考算学。
这在黎锦的预测范围之内,但明显大多数人一脸的茫然。
怎么还有算学?虽说这是必学知识,但已经好几年没出现在试题中了啊!
县官显然不是来跟大家商量的,他冷淡的宣布完,就让人安排散场了。
第67章
因着第四场考试时候已经只剩下三百多人;这时候碰到熟人的几率也大了一点。
黎锦和陈西然刚出去,就跟黄一龄几人撞面了。
黄一龄见到他们俩,立即上来打招呼:“多亏了阿锦和陈兄帮助;我等才没有错过知府大人的书。”
“客气。”
黄一龄又问了几人住在哪个客栈;听闻他们住在两百米开外的客栈;一脸遗憾地说:“我们同窗三人到的比较早;就住在县衙斜对面那间客栈,此前还想找你们一起温习功课,后来发现考生太多了,根本没法找人。”
陈西然说:“是啊;宋先生说他们那时候参加县试的最多也就一百来人。”
许子帆之前参加过一次县试;对此有所研究。
“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据我所知,通过县试的名额大概就是参加考试人数的十分之一;我们这一年应该会有五十人通过。”
这还得感谢那些前来‘体验考室氛围’的年轻人;要不然这个通过人数还得再降。
天色已晚;几人也不好多聊;只能约定明日考完最后一场;大家一起去青楼喝酒。
但黎锦对此并没有表示赞同。
即使他性格随和,跟同窗能很快打成一片;但他也有自己的原则要坚持。
不过;古代的青楼与妓院不一样,青楼分档次,最低档的自然称为妓院,里面的女子大都出卖肉体。
镇子上的飘香苑就是这个档次。
稍微提了一个档次的;就把楼里的姑娘们分为两批,几个拔尖的姑娘卖艺不卖身,但若是给价高,自然也是随了客人。
再往上走,青楼姑娘们的才艺就十分出彩了。
此前秦淮八绝之首,柳如是的才情不输男子,只可惜沦落青楼,又遇人不淑,最后含恨而终。
县城的青楼大概就是把姑娘们分了两类,一类是卖身,另一类就是卖艺不卖身。
黎锦想,不论如何,青楼都算是文人墨客寻欢作乐的场所,他有夫郎和孩子,自然不打算进去。
他可以不管同窗对自己的评价,迂腐也好、刻板也好,黎锦都打定主意不去青楼。
因为这种地方,去了第一次,下次别人再邀请你,就没有立场开口拒绝。
若是进去后,又多喝了酒上头,做出其他事情……
黎锦想,虽然他坚信自己不会做出背叛少年的事情,但与其以后一次次考验自己的意志力,还不如早点就把这些‘可能性’一一掐灭。
在黎锦这里,原则永远是比面子更重要的存在。
陈西然跟黎锦同窗这就,已经十分了解他。
他直接说:“阿锦,你明日不打算去青楼吗?那可是县城的青楼,里面的姑娘肯定比飘香苑的美。”
黎锦唇角勾起,说:“姑娘美又如何?我心里只装得下一个人。西然,明日代我向一龄他们致歉。”
陈西然心中的天枰开始摇摆。
一方面,他向往青楼已久,但以前总是被父亲管着,只能过过嘴瘾。
另一方面,则是此次好不容易考完县试,又有朋友邀约,他很想半推半就的从了。
可黎锦若是不去的话,他在县城偷欢的事情若是传到父亲耳中,父亲肯定会质问他‘这就是你说的同窗都去了?’,那时候他无从辩解,估计要家法伺候!
陈西然捂着脑袋,说:“既然阿锦不打算去,那我也不去了,我爹说等我考中秀才就给我说亲……反正我也不在乎多等一年。”
黎锦拍拍陈西然的肩膀,别看这人总是把去青楼挂在嘴边,其实最多就是在青楼门前惆怅的瞅瞅。
他爹是个暴脾气,在这方面对陈西然管的又严格,陈西然还真的没这胆子。
翌日,在点名的时候,又筛下去数十人,剩下的许多人眸中也带着苦涩。
今年加试算学,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居然都不知道,昨儿个回去通宵达旦临时抱佛脚,今日站在这儿被冷风一吹,背过的所有东西都忘光了。
最后能不能考过,只能看命了。
黎锦起初以为第五场考试也就是在八股文和作赋之后,多加一题算术。
但当他看到试题的时候,简直无比诧异。
此次三道题全都是算术,完全没有可以浑水摸鱼的作赋!
考场上当即有人频频倒吸气,看样子怕是要昏厥过去了。
可试题是县官和儒教学的人定的,没人能去驳斥他们。有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到试题的一瞬间,居然直接昏了过去。
黎锦其实挺能理解他的心情,好不容易考过了前四场,本以为第五场也能顺利通过,结果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加试了算学。
此前那么多年的汗水又全部白费,而他自己都一把年纪了,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来考下一次……
一时心态崩了,直接晕倒。
衙役很快就下来,掐人中,灌热汤。老者缓缓转醒,却还是咬牙要坚持完这一场考试。
能不能考过先另说,但若是直接弃考,怕是会后悔终生。
黎锦这边抄题之后,起草演算。他对算术的过程了然于心,但古代答算学题,基本上没有公式,全都是靠语言描述。
黎锦确认答案无误,还得重新思考组织语言,这才把答卷誊上去。
数学到底是他的强项,在中午发热汤之前,黎锦就搁下笔。
巡考来收了卷子,见时间还早,索性直接让他在旁边的空房休息。提前放人是不可能的,除了弃考的人,其他人都得在本场考试结束后,一起‘放排’。
县官坐在最前方办案,余光扫到黎锦,对他的气质和容貌倒是颇有赞赏。
再加上黎锦提前交卷,巡考手上拿着他的卷子上写的满满当当整整齐齐,县官不禁多看了这个年轻人几眼。
再一次熬到天黑,黎锦跟着人群往外走。
陈西然从小就没被短过吃食,这几日中午却只能吃热汤泡馒头,还不能如厕。再加上黎锦直接说了他不会去青楼,陈西然这会儿也淡了享乐的念头,只想着回客栈好好泡个热水澡,驱散一身寒气。
在县衙门口,黄一龄眉飞色舞。
“真是多谢阿锦和陈兄的书!此次第一题完全就是书上内容的变形,虽然第三题我没算出来,但我想此次考的不会太差。”
他说的‘不会太差’,大概就是自己县试可以过的意思了。
黎锦说道:“恭喜。”
黄一龄又拉着他对了第一题的答案,听到黎锦跟他的结果一样,整个人更高兴了。
但第二题他们五个得到了五种答案……
最后还是许子帆说:“一龄,别这么热衷于对答案,此前你还说要去青楼,再不去就晚了。”
黎锦和陈西然以考完试太疲惫为由,婉拒了他们同去青楼的邀请。
几人在县衙门口分别,又约了明日去酒肆喝酒。
这次黎锦答应了,毕竟是集体的活动,他完全不参加也说不过去。
第二日一大早,黎锦醒来后,还能听到内间陈西然在打着轻酣。
他洗漱后出门锻炼,这次他没穿棉衣,只穿了粗布短打。
总归是要跑步的,穿的太厚会出汗。
黎锦平日在家会穿着粗布做的棉衣,只是在外面罩一件长衫。
但考试的时候只允许考生穿一件薄棉衣,所以黎锦才会穿那件外面是棉布,里面是粗布的棉衣。
没有了考生的县衙稍显冷清,黎锦绕着内城跑了一圈,整个人都跑热了。
他往回跑的时候,感觉自己看到了一个略微有些印象的大汉。
那人似乎注意到了黎锦的视线,也偏头看过来,黎锦甚至从对方眼眸中捕捉到了一丝赞赏。
总归对方还算和气,黎锦也对着他颔首,算是打招呼了。
回到客栈后,黎锦却怎么都想不起来自己是在什么时候见到过这位大汉。
却说那汉子脚步一拐,直接从县衙后门进去了。
县官大人也早已经起来批改试卷了,于他一起批改的,还有两个师爷。
汉子名叫吴放,是县衙的衙役,前一段时间被派去调查各个乡镇学生的名气,还在私下里核对每个秀才保举的学生。
为了怕被人认出来,县官就没让他帮忙巡考。
吴放对名叫黎锦的学生倒是大加看好,那首田园诗写出了他父母劳作时候的场景。
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父母就说让自己多帮忙,力气这玩意儿,越练越大,以后田里的活儿总要让他来的。
只是没想到,力气大了之后,居然被县衙招进去了,当了衙役。
故此,吴放对黎锦还算有些许印象。
他也没想到,自己居然被黎锦认出来了,不过县试已过,打个招呼也不算违规。
看着对方穿着粗布做的短打,分明丝毫不避讳自己农家子的出身,却又因为眉目间清朗的书卷气让人不敢小觑。
吴放对这人甚至评价更高了点。
他见过太多人数典忘祖,有了一点功名就抛弃自己的糟糠之妻。
吴放这么想着,把这件事告诉了在管的师爷,于是师爷在给黎锦的评论下面,又多加了一句‘品行端正,不攀附富贵之家,亦不避讳农家出身’。
如果黎锦在这里,就会发现师爷的记录里面,只有寥寥十人。
而这十人,都是十里八乡比较出彩的学生。如果他们答卷水平相似的话,那案首之位自然选名气最高的那个。
而一旦当了县试的案首,那下一次院试的案首也很有可能落在这人头上。
知府大人也很乐意自己管辖的省内流传‘小三元’的佳话。
这也算政绩的一部分啊。
而黎锦自己,在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位列案首的候选人了。
第68章
终于考完县试;陈西然卸下所有心理负担,直接睡到了日上三竿。
他醒来后,小书童才敢上前问:“少爷考的可还好?”
陈西然说了句:“还不错吧。”
“那黎少爷呢?”
“这个我不知道;但他提前半天交了答卷。”
等他上桌吃饭的时候;小书童已经搭上了与其他人一起回镇子的车;得先把这消息传给老爷夫人。
小书童本想问一下黎锦的考试情况;也好一起带信回去,但黎锦一大早就出门了,之后回来吃了饭后又出去了。
他一直没找到时机。
宋先生看着陈老爷带着书童上门,知道这是带回来口信了。
赶紧站起来;说:“他们考的如何?”
陈老爷兴奋之余又有些……伤感。
宋先生感觉大事不妙。
陈老爷让书童把陈西然的原话说出来。
“少爷说自己考的还不错;但黎少爷那边,提前了半天交答卷。”
宋先生差点失手打碎了杯子!
“黎锦;他、他不会写吗?”
要知道;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提前一个时辰左右交答卷的人大都会在科举考试中获得靠前的名次。
因为这代表他们写完了;但却又因为学富五车;所以写的比旁人要快。
而一直拖到最后一刻才交答卷的学生,一般都写的中规中矩;能不能考中另说。
但若是只写了半天就交答卷;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就是这人太厉害,要么就是交白卷。
当时县官看到黎锦正午交卷,也偷偷扫了一下黎锦的答卷;担心这个气度不凡的年轻人交白卷。
宋先生这里只得到这一句话,整个人都有点失落,毕竟黎锦可是他寄予厚望的学生啊。
陈老爷虽然为黎锦惋惜,但他更看重的还是自家陈西然,所以脸上还有点喜气。
但宋先生明显更喜欢认真踏实又不失聪慧的黎锦。
所以他脸上失落的表情更多,当晚甚至都没吃得下饭,入睡前还在嘀咕:“阿锦怎么可能有不会的东西?”
县试要考的所有的内容他都讲过啊!黎锦也都默写的很完美。
宋先生的妻子说:“这说不定是阿锦写的快呢,别太忧虑了。”
但就算这样,也没怎么安慰到宋先生,他一晚上都没睡好,第二日给学生讲课的时候,眼底挂着青黑。
黄秀才这边收到自己三个学生都发挥不错的消息,当日正午特意来跟宋先生分享。
宋先生脸上的焦虑很明显,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黄秀才问了两句,宋先生只是摆手不说话,黄秀才也不好继续追问,但也知道大概是因为宋先生的学生没考好。
只是不知道这人是黎锦还是陈西然。
县试的结果本来就是大家翘首以待的,两个秀才的脸色直接传达出了两种不同的信息。
很多本来观望的人也都直接做了决定,把孩子送到了黄秀才门下。
等到三日后一行人回来,两个秀才问过自己的学生才得知,最后一场只考了三道算术题!
黄一龄看着自家先生以为宋先生学生没考好,而略带了一点点幸灾乐祸的脸色。
无奈的说:“先生,黎锦提前半天交答卷,不是因为他不会,而是他全都写对了。”
随后他把一行人第二天下午去茶楼,正好遇到县城里某个廪生(秀才中的佼佼者)的学生在跟同窗讨论三道算术题的答案。
黄一龄听到最后,脸色都有些发白。因为他已经确定,自己第二题写错了。
五人中只有黎锦写对了,陈西然那边答案算错,但过程是对的。
至于第三题,县城的学生也有很多人写不出来,可大家集体商议一下午后,还是算出了答案。
黄一龄看着黎锦丝毫没变的神色,悄悄问了他。
黎锦没有撒谎,只说自己答案也是这个。
说到这里,黄一龄苦笑:“我自己能不能中不知道,但阿锦肯定能中,而且还能排前几。”
县试的放榜大概在二十来天后,毕竟之后的‘府试’得四月去府城参加。
县试放榜不像普通的排名那样一列列写下来,从高到低排列。而是‘轮榜’,只写考生的座位号,轮榜就是像车轮子一样一圈圈写出来'注',榜文中间用朱砂色的笔墨写一个‘中’,这个‘中’的一竖上长下短,案首的座位号就在‘中’的上面,比其他人都高出一个字。
其余的按照逆时针排名,第五十名正好在案首的右侧。
所以,县试虽然是轮榜,看似没有排名,但真正考试的人也都知道这还是排了名次的。
黄秀才听了黄一龄的话,微微一怔,看着自己桌面上近几日收到的束脩礼,突然右眼皮直跳。
他当然知道那些人是看着他跟宋秀才的脸色,误以为他的学生今年考得好,这才来拜师的。
但若是最后黎锦高中……那可能就非常脸疼了。
不过,现在还没轮榜,黄先生也只能继续等。
黄一龄他是不指望了,许子帆此前考过县试,这次大概率也会过,黄秀才只期待许子帆这次能拿到好名次吧。
至于案首之位,黄秀才根本想都没想过,他们这个小镇子还能出案首?怎么可能呢。
不过,之后再有来黄府登门拜师的人,黄秀才都提前跟那些人说了:“宋先生的两个学生此次也考的非常不错,你们最好慎重做决定。”
=
黎锦回到村子,秦慕文等了他接近十天,听到院子门响,拎着炒菜的铲子就从厨房出来了。
“阿锦。”
黎锦也顾不得放下背篓,上前想抱他,但秦慕文说:“我在做饭,身上脏……”
话还没说完,就被黎锦抱住了:“我想你,文文。”
吃过饭后,村长听闻黎锦会来了,还专门过来一趟,问他考得如何。
黎锦笑了笑,说:“还好。”
村长看到他脸上的笑意,就知道此次考的不会差,说:“你放在我那儿的陈情书……”
黎锦道:“烧了吧,村里人已经接受了他。”
“好!”
秦慕文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他在里屋专心的照顾着小包子。
小包子最近又有一颗牙冒尖尖了,嘴里也偶尔会嘀咕‘咿呀’。
在黎锦不在的日子里,秦慕文有空就给小包子教叫‘爹爹’,但小包子显然还没到学话的月份,大概再等一段时间就可以叫了。
黎锦一出门就是十天,回来后难得小包子还记得他,被他抱在怀里就开始笑。
黎锦没忍住,亲在自家崽的脸颊上。
小包子叫:“咿呀!”同时还伸手拽黎锦的头发。
黎锦现在是长发,一个没注意,就被小包子胖乎乎的爪子拽到了一缕头发。
不过这孩子不皮,没有直接薅爹爹的头发,但也没好到哪去,因为他直接往嘴里塞。
秦慕文赶紧过来拯救黎锦的头发,同时把给小包子缝的棉布小玩具塞给他。
小包子的注意力还是被黎锦的头发吸引住,费劲儿的想再抓一次,并且一点也不怵严肃的爹爹。
黎锦怀抱着柔软的小生物,最后在小包子即将要哭泣之前,把头发塞给小包子。
秦慕文看着这一切,护着小包子的爪子不让他吃头发,又无奈道:“阿锦要把包子宠上天了。”
哪家的小孩能这么放肆的抓着一家之主的头发?
再者,当代一般都是隔代亲,也就是说作为父亲,对孩子得严肃,让孩子臣服在自己的威严之下,一分都不得忤逆。
反而是当祖父祖母的,可以多多宠爱孙子孙女一点。
黎锦说:“包子是我的第一个孩子,我看着出生的,怎能不宠他?”
而且这孩子眉心一点朱砂痣,俊俏又讨喜,让人忍不住想要抱着他亲亲。
接下来,小包子第二颗牙长出来的时候,终于等到了放榜。
秦慕文因着要照顾小包子,不好跟黎锦一起去镇上,李柱子也知道放榜的重要性,那天一大早就赶着牛车去载黎锦。
黎锦是整个鸿雁村唯一一个参加县试的学生,如果黎锦能中,那村长也会得到奖励,证明他这个村长当的好。
不过在村长看来,奖励什么的都是次要,他们鸿雁村要是能再出一个秀才,那就太荣幸了!
等黎锦到镇子上的时候,负责发榜的衙役已经到了,但整个榜用一块红绸子盖着,等到巳时才会发。
他们周围围了里三圈外三圈的人,有的人就算不是考生家属,但也为了来蹭个喜气。
陈西然家的书童看到黎锦,赶紧把他指了指陈西然的位置。
“黎少爷,我家少爷在对面茶楼等你呢,在那儿一会儿可以直接看到发榜。”
黎锦抬头,就看到陈西然大脸对着他,“阿锦,上来啊。”
黎锦跟李柱子说一声,这才准备上楼。
黎锦大概喝了三杯茶,发榜的衙役开始敲铜锣、放鞭炮,好不热闹。
随后,衙役捻起红绸的一角,从下往上,振臂一挥——
“发榜了!”
人群高呼:“发榜了!发榜了!”
陈西然屏住呼吸,看着那一圈考号,手中的茶杯紧紧的捏着,里面的茶还是满满当当,都没动。
黎锦心里也很激动,他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古代人,他就算不参加科举也能找到其他的谋生之路。
但此刻,他也忍不住放下茶杯,目不转睛地看着那个一米长的榜。
对了,他考号是多少来着?
一百三十二。
黎锦找了一圈,心也堂堂直跳,但他还没看到自己的考号。那边陈西然已经抛下杯子开始欢呼跳跃。
“阿锦,阿锦,我中了!中了!”
黎锦沉默一下,道:“恭喜。”
陈西然接着欢呼:“阿锦,你可是案首啊!怎么如此淡定?”
作者有话要说:黎锦:我没找到我自己……
第69章
黎锦听了陈西然的话;这才凝眸看向那‘中’字最上方的考号!
果然是壹佰叁拾贰。
陈西然看着黎锦的反应,突然回过神来,笑道:“阿锦,你难道不先看看案首的么?”
他都是先发现了阿锦是案首,这才慌张的找自己的考号。
黎锦有些无奈,不是他不先看案首;而是因为案首的考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