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桃源农家日常-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了一点吃食大老远过来尝鲜的人虽少,可若有几种选择,正好听到有这么一妙地方,就很容易把这个地方左右优先选择的地方。常喜乐要吸引的,除了必然会经过的人群,还有这一类人,如此客流量才能更大。
常家已经没有更多的人手负责这些吃食,也没有必要亲力亲为,依然利用加盟的方式吸引愿意加入的桃源村村民。只是加盟费要比给常家大房他们的费用要高,且要加盟五年以上,才无需再交。
如此一来刚开始的利润并不高,甚至比只是租个摊位费看着要少赚许多。
所以有一部分人自个本身就有些手艺的,就并没有加盟,而是做些常见的小吃,比如汤圆、糯米饭等物。
可更多的人都选择了加盟,一来他们自觉没有这能吸引人掏钱的手艺,毕竟他们平日吃的东西都糙得很,自觉哪里能入那些城里人的眼;二来也是极为信任常家人,或者说是常喜乐,他们觉得跟着常家人走准没错,不能眼皮子浅,只看到眼前的。
别的不说,看常家其他几房兄弟,不就是跟着一块儿做生意,结果现在富得流油了吗。这么多人做吃食,为啥不是人人都能发财,这里头都是有门道的,不是随便做做就能成的。
事实也是如此,常喜乐提出的吃食,大多都是适合来往旅途的人的,并且每一家都会岔开,拥有自己的特色。
他之所以也接纳其他常见的吃食摊子,也是为了满足一部分因为途中疲惫,想要吃些熟悉东西的客人的胃口。
常喜乐这大半年虽然不在,可因为之前计划周祥,加上常喜盛越发能干,如今的码头已经开始逐渐有了些样子,而且秩序良好。
所有在这里摆摊做生意的人,都依照常喜乐的要求穿上的特定的制服。
其实常喜乐并没有规定大家穿着的意思,只是觉得既然要做吃食,味道什么的都是其次,最重要就是让人觉得干净。所以要求每个直接接触吃食的人,都得带上帽子穿上围裙,而为了打广告,表现出整体非常规范,围裙帽子上都得有桃源村的标志。
常喜乐本不想太多约束,围裙帽子的颜色款式都可以按照自己喜好的来,可这世平日想要撞衫还挺难的,大多都是自个做的,也就各不相同。所以大家看到工坊的工人们都穿戴一样,看着整整齐齐一片,瞧着特别的精神,心里那叫个羡慕。所以他们都自发要求统一着装,让他们这一拨人也瞧着是个整体,觉得这样十分的骄傲。
而这样的结果,使得码头整个面貌都不一样起来。如此一来显得更加有秩序,让人觉得不是野路子,无形中让人有种信赖感。虽然有的人一开始会被吓一跳,但是适应了却也觉得挺有意思。
常喜盛还在那建立了一个投诉台,若是哪家铺子出现卫生不合格或者欺诈的行为甚至服务态度不够好,都可以到这里投诉。而若是觉得哪里味道需要改善的,也可以过来提意见。
这些都是常喜盛跟着常喜乐学习管理知识,然后灵活运用的。
一切只是一开始,所以大多数人也就是瞧个热闹,但是看到还有这些玩意,不免觉得他们至少态度是真诚的。况且这确实是个很好的谈资,在与别人聊天的时候经常无意中就会扯到,无形中又是为这码头做了宣传。
时间尚短,商业街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所以大家都是像常家人以前那样,早出晚归的过来摆摊。而无需拿回家的工具等,则收纳在建好的竹楼里。晚上也有船只经过,可是现在房子没有建起来,零星的几个人守在这里实在不安全,所以只能暂时就放弃这部分的生意。
常喜乐因为之前晕船,所以并没有看到码头发展成什么样子,现在一过来,发现比他想象中的要热闹得多。码头上已经有十几处摊子,每一处摊子所卖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十分的吸引人,刚到的时候,简直让人不知道该吃哪一样才好。
而且他来的时候正好有两艘大船停靠,所有摊子上满满都是人,一派繁华景象。
不过短短时间就能发展成如此规模,常喜乐不由对着常喜盛竖起大拇指。
“二哥,你可真厉害,才多长时间,这里就被你捯饬得像模像样的。”
现在的常喜盛更加自信了,他越发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做起事来也越发游刃有余。如今他已经不需要常喜乐的提点,就能把事情做好。但是他依然对这个弟弟十分敬重,不会以为自己现在了不得了,就不听人言了。
“这还不是多亏了你,若光是靠我这脑袋,还真想不来这么一出。所幸你去读书了,否则可没有我发挥的地方了。”常喜盛笑道。
常喜乐也笑了起来,“我可没有三头六臂,什么事都给包圆了,我可不得累死。”
宋挽呈早就按耐不住蠢蠢欲动的心,“你们可劲在这里互相夸奖,我得去吃一圈再说,我刚瞧见不少东西都是我没有见过的!”
说着也不管常喜乐几个怎么看,就领着两个儿子往摊子上走了。
两个孩子虽然一直在桃源村,可平日能到这里的次数很少,也就极少吃到这些玩意,一听到有好吃的,都可开心了。更别提还是自家的爹陪着,更是觉得高兴,一蹦一跳的,跟个小兔子似的。
桃源村的人都认识宋挽呈,一看到他来了纷纷热情的招呼,又见后面还跟着常喜乐,手上的活都停了下来。
有人见此,顿时急了,“店家,你们快点啊,我这都饿得前胸贴肚皮了,你们还在磨蹭,是想要饿死我们哥几个啊。”
常喜盛连忙挥挥手,大家就赶紧忙活起来,一边对着常喜乐打招呼,“常老爷,快过来试试我们的手艺,看是不是你说的那样。”
“嫂子太客气啦,叫我名字就好,叫什么老爷啊。”
常喜乐倒不是谦虚或者觉得称谓太过于阶级分明,纯粹觉得‘老爷’两个字,生生把他给叫老了。
摊主笑道:“那可不成,里正说了,这是规矩,咱们心底明白就成,可明面也这样那就是轻狂。”
常喜乐听此也不再劝,里正这般做自然有他的道理,不过是个称谓自己不当回事,也就不算什么。
“嫂子,给我也来一碗卷粉,我可是好久都没有吃到了这东西了。”
这吃食摊子做的是卷粉也被称之为肠粉,是广州流行的吃食。
肠粉的制作方法并不难,用竹子编的大网筛子上铺一层白布,然后将磨好的米浆浇在上面,放入专门的抽屉式蒸笼里蒸成薄薄的白色粉皮,再在上面铺上馅儿。
摊子上的馅儿有好几种,鸡蛋、猪肉、猪肝等等,根据个人口味可以加入,然后卷起来就完成了。食用的时候可以蘸着专门制作的酱料吃,也可以像米粉一样,放入切成碎丁的豆角、大头菜、和葱,放入烫好了两颗青菜,然后淋上猪骨汤。
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后者,因为这口汤很是美味,旅途中容易胃口不佳,比较喜欢汤汤水水的东西。而且还能这汤汁还能配着饼吃,既能填饱肚子,又十分的美味。
肠粉的隔壁就是卖肉夹馍的和鸡蛋灌饼的,只要吆喝一声就行,钱还能一起算。
摊主听了特别高兴,“你等等,这一笼就快蒸好了。我弄这生意这么久,你都没有尝过,我这心里一直没底。”
虽然常家对外并没有说是常喜乐弄出的新鲜玩意,可大家都把这功劳放在他身上。
如今桃源村以及周边村庄的人心里都很坚定的认为,桃源村的有这样的发展全都是因为常喜乐。虽然不少工作其实是别人做的,常喜乐很多时候不过是起个头或者指导一番而已,但是大家依然都算在他头上。
偏偏那些参与之人不仅没有意见,反而还是最为拥护这一观点的。
桃源村的人本就对常喜乐很是敬重,如今更甚了,而现在又考了举人,那威望是谁都比不上的。
“不急,得让给先来的,不能坏了规矩,我今天没事有时间等。”
摊主虽然着急,却也知道常喜乐的脾气,那些规章制度可不是摆设。之前也曾有人不太注意,大家平日随便惯了,养成了不少坏习惯,比如上了茅厕不洗手啥的。在这里可是不成,结果那人出摊的资格就被取消了。
若非并不是什么大毛病,也没吃出问题,整个家都要被连累。
“好嘞,那你先等一会。这里位置挤,而且风大,要不您到小竹楼那里先等等?”
“没事,你忙你的,不用管我。”
摊主这才收回注意力,专心的弄着手上的活,就怕哪里出岔子。她今天必须好好表现,不能弄砸了。
常喜乐并没有穿戴举人转有服饰,甚至为了方便,只是普通的短打,所以让人瞧不出身份。
有食客见他很是年轻,可这里的人都十分敬重,不免好奇,“这位是谁啊?”
摊主一听有人问起,立马滔滔不绝的讲了起来,“这是我们村出的举人老爷,是今年刚考上的,这一片地方也是他的,这些吃食都是他张罗的。我们村现在日子过得好,都是多亏了举子老爷。”
食客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原本只以为是这里的村民头脑比较灵活而已。不过想想这里的景象,与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看着就是有规矩的,村民自发确实难以如此,现在可算明白出自何故了。
食客也站起身来,给常喜乐拱手作揖,“原来是举人老爷,失敬失敬。”
常喜乐摆摆手,“莫要这般客气,还得多亏你们的照顾,才让我们这里的生意这般好。这些都是我们村的乡亲们,平日就靠这些小生意添点嚼头。”
“你们这味道确实好,最关键是干净。不瞒你说,我们这些走南闯北的肚子都练出来了,可有时候半路上还是被黑心店家弄得闹肚子。哪里像你们这让人放心,别的不说光看手就知道不一样。”
摊主不由好奇,“我们的手怎么了?”
食客笑道:“你们这里做吃食的摊主,每个人的手指甲都是剪得短短的,指甲缝里没有脏东西,手也洗得很干净,一瞧就知道是好干净的。”
摊主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怪不得有时候我瞧见一些人不知道在看什么,原来是在看我们的手啊?”
“现在不少人精得很,瞧着穿得很干净,可做出来的东西……”食客啧啧摇头,“所以我们这些人都得练就火眼金睛,省得吃进去才知道是脏东西,那可就耽误事了。”
摊主这下想明白了什么,很是得意道:“这些都是我们村的岗前培训要求的呢,要是不达标得不到卫生资格证,就没法在这里摆摊子。”
常喜乐对食品卫生要求非常的严格,对人员的行为、生活习惯都有明确要求。指甲不能留长,不能染指甲这种很细的方面,都是有明确要求的,只有合格了,务必都合格才能够上岗。年终的评定,这也是评定标准之一。
虽然这里并没有专门的食品卫生部门监督,但是他从开始建造工坊,就已经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而常喜盛也是在那个基础上,弄出了这一系列的规矩。
码头是桃源村的窗口,食品卫生就是第一要务。
他们打的是桃源村品牌,那么就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必须每一步每一处都把好关。
食客听得迷糊,“什么东西?”
“意思就是想要到这里摆摊做生意,那可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都能成的。”
摊主特别得意的解释起来,什么是岗前培训,具体有什么内容,还有卫生标准是什么等等,一一说道清楚。
原本这食客不过是随口问问,结果也听得入迷,因为摊主大嫂嗓门很大,不少人都被这里吸引住。一听这些内容,纷纷都十分感兴趣,心底越发感叹这里很讲规矩,不像一些农家人完全不讲究的,心里也更加放心了。
不少人并非第一次来过,当时还觉得投诉台是个噱头,如今才知道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这里的一切活动都由那里督促,而且是实实在在的在做事。
“弄这么麻烦,不怕耽误工夫吗?”有人疑问。
常喜盛笑道:“我们做生意不能只做一道生意,得想着长久。况且我们桃源村可不仅仅管这里的摊子,村子里还产茶油、茱萸酱、粉丝等等,要是这里的口碑砸了,所有的东西都跟着砸了。我们这些农家人赚点钱不容易,怎么能为了一点小毛小利,就损了长远利益。”
众人纷纷点头夸赞,“到底是能出举人的村子,见识就是不同。多少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诚信二字比钱财更为重要。”
世人对读书人还是很崇敬的,虽然之前有的人就知道这里的东西干净,可现在搬出常喜乐大家也就更为信任了。不少还需要航行很久的人,都纷纷打包一些经得放的食物。
除了熟食摊子,这里还有专门贩卖米粮、干米粉、茱萸酱、腊肉以及鲜肉蔬菜等物的摊子,刚开始都卖不出多少,如今已经渐渐成为来往船只补给之地。桃源村现在有了养殖场,而现在大家因为常喜乐,越发觉得这里的东西好,都比原计划多买了不少,因为本身就准备不多,直接把摊子上的东西全被包圆了。
常喜盛笑道:“早知道你过来还有如此效果,早该让你过来了。”
“哥哥的算盘真是打得越来越溜了。”常喜乐也笑了起来。
“不溜不行啊,若是不算清楚,整个村的人可都得把我给撕了。”
常喜盛说这话的时候,眼睛里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在这里寻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这种成就感是种地无法得到的。
常喜乐见此也很为他高兴。
“看这情形,沈家的客栈也可以开始建了。”
“我早就等着了,最近不少人都说这里有地方住下就好了,可以修整一番再前进。要是能把人留下,咱们的摊子也能多点生意。今年进项还不错,咱们有钱开始建造小竹楼,到时候就可以留一部分人在这里住着守摊子,也就不用每天都来回奔波那么辛苦,摊子还能摆时间长点。”
常喜乐这几天对家里的经济情况进行了盘点,可以确定能周转得开。若是不够,几个兄弟一起集资就是。现在大家伙手里都有不少私房钱,拿出来建设,也是为了以后更大的利润,这也是入股的一种方式,不会有谁拒绝。
常昱现在是家里最有钱的主,都是因为当初钱掏得多,钱滚钱非常快。大家都看在眼里,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商业街没有开始建设,一来是之前时机还不成熟,二来也是为了等待常喜乐。
对于常家人来说,常喜乐若是不在,这种大事他们是没法开始的,总觉得缺了主心骨。哪怕现在很多事,常喜乐不过是个跑龙套的。但是习惯养成,一时就很难改了。
常喜乐也知道自己如今地位超然,不过也并没有想太多。但后来才发现,这样的地位给他带来很多好处,让他省去不少麻烦,这是他没有想到的,也算是意外收获。
第80章 构建商业街
码头那一片地方地势颇为平坦,尤其之前因为挖运河的时候为了方便作业,以及建立工棚等,所以已经被大致收拾过一遍。现在开始利用,则无需再费大力气去修整就可以开始建造房屋。
这里像是一张白纸,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涂画。
但是为了一劳永逸,必要一开始就计划好。不仅仅要顾眼前,还得看到以后,省得到时候会因为计划不周详,而把自己给坑了。
不过常喜乐打算建造的是相对造价较低的竹楼,所以相对而言,大方向不出错不管未来怎么变,也不会有过大的损失。竹楼的造价低,且寿命没有泥巴房或者砖房长,以后想要拆除也就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
之所以用竹楼,除了贪图便宜也是为了一种特色。这里的城镇一般不是青砖绿瓦就是木制的房屋,一般不会用竹子建房。
常喜乐对前世那种民族村还是非常有好感的,一直想要打造这样的村庄。只是他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而非要大家也如此。毕竟舒适程度来说,肯定还是青砖绿瓦更合适、安全。
根据宋挽呈的体验,只要建造得好,竹楼瞧着还是颇有感觉的。虽不及青砖绿瓦气派,却也是一种别样的风格。
常喜乐因为之前对小竹楼很感兴趣,所以还曾专门研究过,脑子里有不少既漂亮又实用,还与这里的建筑风格有些不同的小竹楼模样。
宋挽呈现在住的小竹楼,就是常喜乐第一次试图去把脑内的图纸变成实物,深得宋挽呈的喜欢,这让常喜乐有了莫大的信心。宋挽呈是个文人,且还是个见多识广的,他欣赏的基本就不会出岔子。
这个世界的审美是以文人墨客为标准的,即便是满身铜臭的暴发户也会尽力的想往那个方向靠拢,用现代的话说,这种审美充满了逼格。
因为只是作为商业区,虽也有人居住,但是并不是真正的居民区,如此一来就相对没有那么复杂。且现在铺子并不多,其实不用太多规划亦可完成。但是常喜乐慎重起见,还是让沈百里帮他寻来这方面的能人。为他的规划把关,以免出了岔子。
竹楼最怕的就是火,一旦烧起来,很可能所有房屋都会毁掉。
像南瓜府里就有很多木制房屋,防火就是第一头疼的事。几乎每一年都会有火灾发生,因为人口密度大,房屋拥挤,每次都损失严重。莫说这个时候,就是后世一旦火烧起来也是非常麻烦的。尤其那种木制的古寨,基本一烧一片。
而他们刚开始基本都是吃食生意,基本上都会用到火,容易发生火灾的几率也就更大。所以常喜乐最先要解决的就是防火问题,但是他并非这上面的行家,从前看过资料却也不过大概扫一下而已、所以必须要请这里的行家指导,他运用所知道的知识进行修补。
最为庆幸的是这里距离水源近,若真的烧起来,至少水是不愁。
“这里虽好,就怕招来匪徒啊。”宋挽呈与常喜乐几人一起站在高处,望着眼底的繁荣有些担忧道。
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桃源村虽然距离这里挺近,但是就算骑马过来也得近两刻钟,若真的遇到匪徒,根本来不及救援。尤其这里四周都是荒野,还临近河边,那些匪徒想要跑实在是太容易了。
而他们是在这做生意,本就容易成为匪徒眼里的肥羊。现在还未成气候,都不过是小本生意,还没有吸引那些匪徒的注意,可以后就不好说了。况且河上的匪徒也是不少,若见他们势力单薄,临时起意也不一定。
而桃源村也不可能将一部分村民搬迁到这里,大家虽然开始做生意,实际上还是农户。虽然各自当老板,但是都是挂靠在常喜盛名下,明面上只是作为打工者而已。实际上也确实这只是他们收益的一部分,家里的田地却是不会丢的。
而且桃源村的由来导致了村民们危机意识很强,哪怕现在国泰民安,他们也担忧哪一天若是乱了,他们在外头可就没法像在村庄里那般安全。桃源村易守难攻,尤其里面物产丰富,若真的遇到动乱,只要守住狭小的山坳口,就能将敌人拦在外面,而自己依然可以好好过活。
这也是桃源村不喜外嫁,即便出去拼搏最后也会回来的缘故。在他们心底,没有比桃源村更加安全的地方。外头虽然繁华,可也得有命享富贵。
这并不是桃源村太过小心,而是这里动乱经常会发生。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还有朝廷本身的权力争夺,或者大灾大难之后流民动乱等等,基本上隔个几十年必是有一回,期间小纷争亦是不少。
而匪徒之患从不曾断,城市还好,有高墙官兵镇守。可没有庇佑的村庄,很容易遭殃。
哪怕官府极力围剿那些匪徒,可依然春风吹又生。尤其是他们这种山林多的地方,最容易藏住歹人,难以全都歼灭。
现在运河的通行,虽然确实让生活更加便利,可另一方也会让那些匪徒们来往自如了。
常喜乐也微微皱起眉头,“这事我们之前也曾讨论过,一直犹豫要不要在这里留人,就是担忧这种事发生。可想要让这里成为过往船只停留之地,就必须让人驻守在这。所以让沈家人也参一脚,也是寻一层庇佑。”
宋挽呈点了点头,“确实不能因为还不见影的匪徒就误了事,不过最好要整个法子来。这种事不遇到都好说,一旦遇见没了钱财是小,丢了人命就不值了,好歹保命要紧。”
“有我在,不怕。”
一直沉默不语的常昱,突然开口道。
“对,差点把我们的武举人给忘了!有虎爷在这镇着,一般匪徒也不敢过来造次。”宋挽呈拍了拍自己的脑袋道。
若是寻常,常昱能拿到武举人必是非常风光之事。
虽说武举人远不比文举人,可到底是有官身的。只可惜偏偏他与宋挽呈和常喜乐一起考中,光芒也就暗淡了许多。再加上他不喜与人交际,别人恭喜他也神色淡淡,提的人也就少了。
而且村庄里的人,早就知道他武力值爆表,不管是青年男子还是孩童,对他都十分崇拜,他们早就默认只要常昱乐意去参加武考,必是会考上。所以这种崇拜之前就有,现在考上也没太大变化,反而因为名次不高,为常昱愤愤不平。像杨子这种孩童,甚至觉得这是一种侮辱,完全没有想过会有人外有人的说法,就是觉得那些评定的官员眼睛是瞎的。
常喜乐之前也考虑到这个,有常昱的名声在,至少一般宵小不敢妄为。这些匪徒也是欺软怕硬的,若这一片土地上的人有些势力,他们就不敢招惹,若是普通百姓那可就不一定了。
现在有他和常昱两个举人的名声立在这,还有沈家也照拂着,多半来说不会出事。这也是他们最终决定揽这生意的原因,现在桃源村越来越好,即便没有这里的生意也能确保了温饱,已经不需要去做一些风险很大的事。
常喜乐的心不大,只是希望能保证整个村子达到稳定的小康水平亦可。什么成为首富称霸一方之类的,他是想都没有想过。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到时候烦心事也多,他不耐烦去纠结这些。
“现在这里还不成气候,不过都是小本生意,所以目标不大还不愁。等这一条街道都建立起来,我们会组建保安队在此,由小喵亲自教导。我和他如今是举人,可以跟县里头申请几把大刀。”
这样一来,成本又会增加,不过却是值得的。
反正钱财也是投入在桃源村人身上,况且这么一来,还能培养一群武力值高强的人,对整个桃源村都有好处。
这里的世界动荡不安,每个村子都需要这样的人存在。
这里的村庄因为动荡,已经形成了朴素的民兵概念。
有时候不一定是对抗匪徒等,这里野畜多,经常有野猪什么的下山来祸祸粮食,所以需要组建队伍去驱赶。而这种角色都是由村庄里的青壮年担当,也就无形中成了一支队伍。每次遇到事都能迅速的组织起来,且还有专门领导的人。
桃源村也同样有这样的一直藏在村民之中的隐形队伍,只是没有很正式的组建,也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没有具体的纪律规则,所以大家心里并没有这个具体的概念而已。
常昱对武术很有天赋,在常喜乐这个门外汉的指点下,竟是自己摸索了一套功夫。虽然无法飞檐走壁,也不能打起架来跟随身带着炸弹一样的效果,但是同样极具杀伤力。
常喜乐曾经让他尝试着教导槐子他们,发现练了几年之后,效果非常不错。
别的不说,练武了之后灵活度就高了许多,他们速度变得更快,动作更加灵敏,力道也比同龄人大。原本农家孩子体力就非常不错,如今更是了不得。
常喜乐为了检验结果,甚至还试着让几个孩子和比他们长好几岁的小年轻试着对打,竟是都赢了。虽然过程并不轻松,但是已经非常了不得了。
最让人惊叹的是杏儿,竟是几个孩子里学得最好的。
常喜乐本只想着女孩跟着学,只是为了锻炼身体,有些自保的能力而已。
女孩子体力相较于男孩是有天然劣势的,所以不能太过苛求,真遇到事不到万不得已肯定不能让老弱妇孺上阵。
但是杏儿却灵活运用自己的特征扬长避短,现在莫说同龄人,就连同样学过武术的杉子都不是她的对手,槐子在她面前也得谨慎小心,一不小心很有可能被打倒。
这也是常昱教导的结果,莫看他平时冷漠,真让他负责一件事就会非常的认真。杏儿所学是和其他人不同的,是常昱专门为她打造的。
常喜乐还专门为杏儿制作了弩,如今杏儿的弩射得非常的精准,每次跟常昱进山打猎都能射中猎物回来。
常昱不仅对他们进行武术指导,还会带进山去演练。
刚开始常家人都担忧不已,毕竟现在日子好了,难免有一种不需要这么拼的念头,总觉得保命第一。可大家还是忍着让孩子们入山了,只是不能过夜。没有想到这群孩子还真是有本事的,虽然难免受点轻伤,但是都通过了考验。每次回来,都能拿回不少猎物。
为了这,村子里的孩童不知道有多羡慕常家的孩子。丛林里危险,大人进去都得万分小心,否则很容易着了道,小孩子更不用说了,那是禁区。
但是常家的孩子就连最弱的常家宝都进了山,真是令人眼红得很。可大人们一句,你读书有他们厉害我就让你们去,顿时就给打蔫了。
常家孩子现在绝对是其他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每天都要在这种唠叨声被荼毒着,偏偏他们不得不服。
常家孩子这般厉害,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压力造成的。
谁让家里有如此出色的叔叔们,心里总想着不能给两个叔叔丢人,所以都咬着牙在努力。虽然水平有高有低,可都是做到了自己的极限。
其中做的最好的当属杏儿,不仅书读得好,武也练得好,可谓文武全才。大家心底都不免可惜,怎么偏偏是个丫头,若是个男孩,兴许以后又能出个文或者武举人。
杏儿自己却毫不在意,现在每天都扎着高高的马尾,穿着专门为她制作的练功服,背上背着弩和箭,那叫个精神帅气。
她现在已然是桃源村里的孩子王,她虽然不会仗势欺人,可本来就是个伶牙俐齿的,现在武力值又爆表,又是个懂得玩的,所以孩子们都乐意跟在她后面。
为了这个,曹二嫂都快愁死了。
原本她就觉得杏儿的性子泼辣是个不吃亏的,以后说亲会比较难,如今还这般会打架,一群同龄人把她当老大,以后谁敢娶啊?
后来还是曹家人劝解了她,说是如今的常家不管男女都抢着要,哪里还愁嫁。
杏儿虽然泼辣,腿脚也有功夫,可又不是喜欢胡乱打人,而且是个讲理的。这样的才能撑事,多的是人家愿意娶。况且就算杏儿是个傻子,有个常喜乐和常昱这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