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桃源农家日常-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要跟里正跟村里人说谢谢就显得没有诚意了,常喜乐现在更加急切的希望能为这个村子做些什么,至少以后不会受到钱家人的遏制。虽说双方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可钱进方才在桃源村里丢了面子,若是他是心胸狭隘之人,日后必会有动作。
  常喜乐心底有些犯愁,他想要让桃源村过上好日子,以后肯定要对外行商,通过流通交易获取更大利润。钱进平日可能不会刁难他们,可他若牵扯这些,那可就不好说了。发展初期肯定会受阻,这对于根基薄弱的桃源村来说,无意识难上加难。
  没过几天,县里派人传来了一个消息,把桃源村炸开了锅。
  
  第8章 现在最先要解决的是怎么让常家三房的人有饱饭吃 
  
  哐哐哐——
  中午的时候,桃源村中央的大钟被敲响了,所有人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聚集到村中央的大榕树底下。每次只有村里发生大事,这个大钟才会被敲响,桃源村的孩子从小就被教育那口大钟动不得,曾经有调皮的孩子去乱敲,结果不仅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父母也跟着遭殃。并被警告如有再犯,全家人都会被轰出村子。
  常喜乐也连忙赶过去,那里已经聚集了不少人,里正站在大榕树的高台上,身边站着一个挎刀皂吏。
  众人见到皂吏都议论纷纷起来。
  “不会要提前缴纳夏税吧?不是还有一个月吗。”
  “谁知道呢,要真这样可就麻烦了,我们家现在交不上来啊。”
  “可不是吗,今年……”
  常喜乐听到这些不由微微皱眉,虽说因为他考上了秀才的关系,免掉了他们家的田税以及他和常家三房两个男丁每年一个月的徭役,可家中还有两个人的徭役无法免,徭役非常辛苦经常还得背井离乡。不仅如此家中就缺了两个劳动力,经济上说也是一笔损失。徭役是无偿的,若是倒霉遇到苛刻的上官还得自带干粮。
  从前他们家都是用钱代役,可现在这状况哪里有这‘更赋’的银钱。这些日子常家三房个个牟足劲干活,就是为了凑这笔钱,而不是之前杏儿错听的夏税。
  可若县令提前收取夏税,不外乎两个原因,要么就是哪里战乱,朝廷紧急收税;要么就是桃源县的县令是个胡作非为的人。不管哪一样,都不是一个好消息。只可惜原身对县令的记忆太少了,让常喜乐无法得到有用信息。
  “喜乐,你过来。”里正见到常喜乐,连忙向他招手。
  常喜乐走上前去,那皂吏向他拱手,态度十分客气。常喜乐虽然毁了容,可有功名在身,自是与普通人不同。皂吏虽然有蛮横之名,可在秀才面前却不敢轻易放肆。秀才难以派官,却也可以入县衙里从事文书等职务,那便是在衙役之上了。
  “这是李捕头,这就是我们村的常喜乐。”里正介绍道,介绍常喜乐的时候一脸骄傲。
  李捕头看到常喜乐脸上的伤疤眼底闪过一丝可惜,面上却是不显,“早闻常秀才大名,如今一见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常喜乐拱手回礼,“李捕头客气,李捕头前来,可是县里有什么指示?”
  李捕头直接将朝廷颁发的文书递给常喜乐,“确实有事,还是件事大事。”
  常喜乐接过文书定晴一看,眉头皱了又展,展了又皱,稚气的脸上露出与年纪不符的凝重。
  文书上写着朝廷要组织人挖一条运河,这条运河从海鲜州海域直通京城,途中经过南瓜府,有一段就在距离桃源村不到十里路左右的地方。现在朝廷抽丁,每家要出一个壮丁,不可以钱代役,但允许自行找人顶替,可免当年全家徭役。与徭役不同的是,虽然强迫每家出一丁,却是有偿的,每人每月有三百文的工钱,若有名额以外的人愿意前去做活,也能享受同样待遇。
  “这可是一件大好事,这年头挣钱不容易,一个月三百文的工钱很不错了。”李捕头道。
  李捕头的话语里虽有怂恿的成分在,但是也并不算说假话。
  这世界生产力低下,赚钱的机会也就非常的少,纯苦力没有其他本事的,三百文一个月已经算是很厚道的价格了,平日里还不一定找得到。农村自给自足,只有到城镇里才有打工的机会,这跟现代一样。不同的是,这世界的打工机会比后世少得多,都被城市里的人瓜分走,就连倒夜香的人都是‘各有主顾,不敢侵夺;或有侵夺,粪主必与之争,甚者经府大讼,胜而后已’。
  稻香县不大,机会就更少了。
  李捕头的声音很洪亮,离得近的都听见了,都感到十分意外。
  “还有这样的好事?还会发钱?”
  “不会是蒙人的吧,以前去徭役有时候还得自备干粮,哪里听说有发钱的,不找我们要钱都不错了。”
  “可不是吗……”
  李捕头解释道:“我骗你们做什么,这文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不信你们问常秀才。”
  大家都把目光望向常喜乐,常喜乐点头道:“文书上确实这么写的,一个人三百文,包吃住。”
  这些众人都纷纷讨论起来,场面十分热闹。他们种地最多能混个温饱,想手里头有现钱是非常难的,要这事是真的,那可是天大的好事。他们别的没有就有一把子力气,能找些事做,也能让日子过得不那么紧巴。况且不管乐不乐意一家都得去一个人,现在有钱赚当然高兴。
  常喜乐问道:“真会发钱?不会到时候把人忽悠过去,又各种借口克扣吧?”
  不管哪一世都不乏贪官污吏,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经过一层层剥削,真正到底层的都不剩什么了。常喜乐是秀才,有随意发表言论的自由,不会因为乱说话而被刑罚,所以才敢说这样的话。
  李捕头道:“朝廷对这条运河十分看重,京城直接派钦差下来监察,都不让县里的人插手,所以应该不会有人敢在上头动手脚,我的亲戚都有人想要去试试呢。”
  “工钱是月结吗?非名额之外的人一个月之后再过去行吗?去了之后干了一段时间,是否能中途就回来?”
  李捕头笑了起来,一听就知道常喜乐打的什么主意,“常秀才还真是谨慎,我只在知工钱是月结,其他我也不太清楚了。县里不能直接插手这事,钱都是京城派来的大官管的,所以我们知道的也很少。”
  常喜乐点了点头,心底有了思量。
  李捕头宣布完事,就被里正拉到家里吃饭,常喜乐也被叫上了。里正家里的经济状况和之前的常家三房差不多,加之为了招待李捕头,所以饭桌上好酒好菜大鱼大肉管够,把吃了好一阵糠野菜的常喜乐给美坏了,还好平日的习惯让他不那么失礼。
  李捕头走后,里正这才寻常喜乐正经说话。
  “喜乐,这事你是怎么想的?”
  里正平日有事是极少寻常喜乐商量的,主要是怕耽误他的功课,可现在常喜乐空闲了,就会想听听他的意见。虽说常喜乐年纪不大,可有学识还一直在县里上学,见识肯定和一直跟土地打交道的人不同。不得不说里正是个有见识的,但是也跟很多人一样有些过高的看待常喜乐。原身若在,这些庶务还真没什么概念。
  常喜乐想了想道:“若朝廷不是胡乱作为,这条运河能修成,于我们桃源村是件大好事。有一句话叫:要致富先修路。若这条运河建成,我们桃源村想要出去可就方便多了,想干啥事也容易。”
  这条运河是为了南北流通,加强京城对南边的控制,方便运输粮草等。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要求,所以才要修建这条运河。如此一来,只要修通,来往船只必然不少,那样一来处处都是商机。虽然距离那个时候还很长,却给桃源村的未来铺平了一条道路。
  里正没有想到常喜乐会想得那么远,他本意只是想问问发钱的事是不是靠谱。
  桃源村是从前战乱时难民逃到此地,当时见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群山围绕,通往外头只有一个崖口,易守难攻,所以才选择定居。当时不满百人,可经过几代之后,人口已经达到了一千多,成了个大村庄。
  人口的暴涨让土地变得不足,而桃源村四面环山很难开荒,无法向外扩张只能守着从前祖先留下的田地。所以桃源村里有可以脱离田地到外头做工的壮丁,但桃源村与世隔绝,距离城镇非常远,外出的成本非常高。且苦无门路,像常老三那样能闯出来的,桃源村这么多年以来就出现了几个,一巴掌都能数得过来。而且常老三当时回来的时候也很是狼狈,要不是跑得快,只怕就要卷入行会纠纷里出不来了。
  现在有这个机会,作为里正,他当然动心了,可也怕朝廷又是说一套做一套,到时候不发钱还把人卡在那,那就得不偿失了。
  可一听常喜乐说这话,里正也深思起来。
  “你这话说得有道理,咱们想要干活只能去那稻香县,那里能有啥事干?要是通船了,咱们能去更远的地方!李捕头刚才不是说要是通船了,从这到京城不到十天,到府里也就一天的工夫,而到县里只需两刻钟!这么说来,这运河早一天建成,咱们桃源村也早一点有盼头!”
  常喜乐笑了笑,好处可不止这些。不过常喜乐现在并不打算多说什么,不是怕里正不明白,而是他现在对这个世界了解得太少了,而且什么事都没开始做呢,说出来的话,他自己都觉得是吹牛。况且那些还远,得先做好目前的事。
  “挖河道是大事,要招的人肯定会很多。钱不归县里管,却让县里的衙门将文书一一告知民众,料想是圣上故意为之,是让管事的官员不敢嚣张,否则到时候民夫闹起事来可就麻烦了。”
  里正点了点头,“说得也是,不过为了保险起见,刚开始还是每家只出一人为宜,省得有变故。”
  常喜乐也赞同,挖河道虽然可以赚钱,但是也不能投入过多人手。桃源村现在穷是因为人口多,但是以后发展,人口多也会变成优势。在运河开通之前,桃源村必须发展起来,以后才更好利用这运河。
  不过目前他还没法把盘弄得那么大,现在最先要解决的是怎么让常家三房的人有饱饭吃。
  挖河道是个机会,他必须牢牢抓住。
  作者有话要说:
  那个倒夜香的梗是《梦梁录·卷十三·诸色杂货》记载的,记录的是南宋时候杭州城的情况。城市里每个行业都有行会,想要入行得通过行会,每一行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23333
  
  第9章 要是发钱还不去干,这不是傻吗? 
  
  这一夜,桃源村注定无法平静,家家户户都在说这挖河道之事,常家三房也不例外。
  “小五,你今天在里正家,听到什么消息吗?”常老三问道,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投到常喜乐身上。
  常喜乐将今天和里正说的话一一告诉给大家,“李捕头说这事不归县里管,我打算过两天去县里一趟,看能不能打听到一些消息。”
  李捕头肯定没有全说实话,有些消息也不好经他之口说出。常喜乐本就想要去县里一趟,正好顺道打听消息。
  常喜旺听这话来了劲,“爹,那天我跟喜乐一起上县城吧,要是这事靠谱我想去挖河道。咱们家的活现在的活也没有多少了,要真能一个月拿三百文,咱们日子也不用过得这么紧巴。”
  老大常喜兴也道:“要真能发钱就好了,这活没个几年干不完吧?一个月三百文那一年一个人就能到手三吊多钱,还能省口粮。咱们只要农忙时候回来帮忙,平时都去挖河道,没过几年欠的债就能平了。”
  常老三却摇了摇头,“你们以为这钱这么好赚,那活可比地里的活累多了。”
  常家三房的日子之前过得还算不错,虽说常喜乐读书花了很多钱,可在常喜乐出事之前,他们家这些年没有人服过徭役,都是用钱代役的。常老三年轻时候去过,知道里头的苦,所以只要有条件就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受这苦,家里的钱也不是完全只放在常喜乐一人身上。
  常喜旺却不以为然,“我啥都没有就一把子力气,累就累点,况且不是一家必须得去一个人吗。我家里孩子少,事也没有那么多,就让我去吧。”
  丁三嫂听这话并没有发表什么意见,只是低着头抱着孩子,看不出什么表情。
  常喜兴道:“爹,还是我去吧。三弟就一个闺女,这活一时半会儿怕是回不来,会耽搁要孩子。槐子现在也长大了,也能帮衬事了,不需要我操心。”
  常喜旺听这话不乐意了,两个兄弟都争着想要去挖河道。
  一直没有说话的常喜盛这时开口道:“要真发钱,咱们可以一块去,不是说了自个也能报名的吗。咱们家里的活平时也还罢了,只要播种收割的时候回来就成。”
  曹二嫂也十分感兴趣:“不知道女人能不能去?我力气可比不少男人要大呢,不用给我三百文,只要管饭给我两百文也成啊。”
  大家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都很想赚那三百文钱。
  “可要万一就是不发钱呢?咱们找谁理论啊?”一直没开口的丁三嫂幽幽开口,大家瞬间安静下来。
  桃源村的祖上都是经历过战乱,而且都是被当地官员逼得没法才逃到这山沟沟里来,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虽然已经过去很多年,可那种对官府的不信任一直传承到现在。况且从前也确实被黑心的官员坑过,所以对官府的决定总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他们虽然也相信常喜乐的推测,可只要钱没到手都觉得悬。
  常喜乐一直没说话,看着大家的表现,又结合这几日的观察,他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这家人个人性子如何,共性就是都非常的勤快。常喜乐一直坚信天道酬勤,只要找对方向,这日子就能过得红火。
  见大家都不说话,他才开口道:“就算发钱,咱们家也不用去挣这份辛苦钱。可能刚开始需要一个人去干一段时间,等过一阵就花钱请人代替吧。”
  曹二嫂不乐意了,“五叔,咱们家现在啥情况你现在又不是不知道,要是发钱还不去干,这不是傻吗?”
  曹二嫂的嗓门大声音又有些尖锐,说这话的时候好像要吵架一样。
  常喜盛瞪了她一眼,“怎么跟五弟说话呢,五弟,你别生气,你二嫂就这急脾气,不是对你有意见。”
  曹二嫂也连忙道:“五叔,你别多心,我就是想多给家里挣点钱。”
  常喜乐并不在意,笑道:“我知道大家的心思,我也不是光觉得这活辛苦所以不让你们去,而是想到另一个法子,若是能成一样能挣钱,还不用担心不发钱。”
  “什么法子?”
  在场的人齐齐问道。
  常喜乐道:“本来我打算到县里打听清楚才说的,可今天既然提了我就跟大家通个气。挖河道肯定需要很多人,而且距离我们村还不远,那活不好干应该要费挺长时间。离咱们村近的时候,我们就在那做吃食卖。小本生意不起眼,但是还是很有赚头的。大家刚开始可能没想到这个,咱们先一步就不怕没钱赚。”
  常喜乐说完这话,大家均摇头,就连最捧常喜乐场子的孙婆子都道:“喜乐,你主意是好的,可这事难办啊。文书上不是说了,那里是管饭的,谁又会愿意花钱吃东西呢?即便是糠野菜,不要钱大家都乐意吃的。”
  曹二嫂也道:“可不是吗,要是管饭这事都是假的,工钱更不可能发了,更没人愿意买啦。”
  虽说大家都觉得常喜乐是个聪颖的,常常会盲目顺从,但是也觉得他不通经济之事。
  “爹娘,哥哥嫂嫂你们别急,先听我说。咱们卖的东西不是针对干活的民夫,而是那些小管事们。他们比民夫有钱,也更舍得花钱,嘴比普通民夫刁,又不像又没有那些官老爷们那么讲究。
  大锅饭总是不好吃的,他们要在那监工,没法离开去县里开荤,嘴里肯定馋得很,咱们这就有机会了。而且我们又不是做填饱肚子的,而是喂馋虫的,挖河道这么累,普通民夫也会有个把乐意掏钱当做犒劳自己,就更不怕没有客人了。”
  这话一落,大家眼睛一亮,孙婆子拍了拍大腿,“这么说兴许还真能成呢,那些没婆娘没孩子的小年轻最存不住钱,嘴上最是贪吃。”
  常喜兴却没有那么乐观,“可咱们该做啥吃食啊?舍得花钱的嘴也刁,能看上咱们做的东西吗?”
  其他人也纷纷附和,常喜乐笑道:“大哥,你放心我心里已经有点谱了。嫂子们都是灶上工夫顶顶好的,只要有方子有食材就能做出一大桌子美食来。我在外头知道些吃食方子,到时候和嫂子们试验几次,肯定能做出来的。过两天我到县里买到食材,咱们一起研究。”
  大家一听这话又选择盲目信任常喜乐了,觉得他虽然没干过灶上的活,可在外头时间长了,知道的东西多,肯定能想出好法子。
  曹二嫂一脸骄傲道:“小叔这话说的是,我的手艺算是媳妇里最差的了,可我做的吃食不比县里那些小摊味道差。”
  常喜盛依然摇头,“做生意要本钱,咱们家现在一文钱都没有啊。”
  这话点到题上了,常喜乐之前最愁的也是没有本钱,本来他并没有打算这么早就开始做生意,可现在机会就在眼前,要是不赶紧抓住,那实在太令人惋惜了。
  不过生意有大小,一切刚开始他要求也低,只要能有点收入就行,倒也不是太难办。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所以咱们家刚开始恐怕还是得出个人去干活,但是要不要多出几个人,就等一个月后看我这小生意能赚多少,那边是不是发钱再做决定。
  我这个月的廪米不是没有领吗,过两天我到县城里领了卖掉,也能有个几百文钱,虽是不多,可省省也能够刚开始的开销。我打算做的吃食都是咱们家里地里种的,应是花不了多少本钱。刚开始咱们也就是小打小闹,毕竟咱们没本钱不说啥状况也还不清楚,这样也不怕赔。”
  常喜乐说得那么谨慎,而不是夸夸其谈,更让大家信服了。
  要是别家突然说要做生意兴许会不那么顺利,觉得有点天方夜谭,毕竟这世的现状是典型的龙生龙凤生凤,父母做什么孩子不管乐不乐意也会跟着做什么,很难跳出固有阶级。可常老三之前是闯荡过的,所以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
  虽说常喜乐是这家里特殊的存在,可真正拍板的人还是常老三,大家都纷纷望向常老三。
  常老三沉吟,久久才开口道:“既然老五说了,咱们就试试吧,要是真能成也是一条出路。我这还有两吊钱,是老五看病剩下的,原本想存着还债,可现在老五有这主意就先拿来用吧。挖河道这事不容易,咱们家出一个人就够了,先从老大家开始,一人去三个月,轮着来大家都能歇歇。要真发钱两百文钱给你们老娘,剩下的自个拿着吧。”
  大家听这话都愣住了,从前家里产出都是存入公中由孙婆子管的,小家没有私房钱。只要没分家,基本都是这个模式。
  常喜兴有些慌了,还以为是老爹觉得他们对家里偏宠常喜乐有意见,所以才故意这么做,连忙开口道:“爹,这钱我不要,咱们又没分家,怎么能还存私产。”
  常喜旺也道:“是啊爹,您这是想干啥呢?外人听了还以为咱们家闹矛盾呢。”
  常老三不欲解释,板着脸道:“让你们拿着就拿着,嫌钱烧得慌啊?”
  常喜旺道:“我当然觉得钱好啦,可……”
  “知道有钱好就闭嘴,这钱你也不能给我乱花,到时候都给你媳妇拿着,你这小子有点钱就翘尾巴。”
  常喜旺被当面数落觉得失了面子,连忙辩解道:“爹,我咋会是那样的人……”
  常老三懒得理他,“这事就这么定了,老五那里要是能挣钱,他也留一份。他是个秀才肯定不能亲自去干这些活,但是主意是他出的,拿一份是应该,到时候谁也别嘀咕。”
  这时大家才明白常老三做这个决定到底是什么用意,这都是为常喜乐着想,又不想伤了其他兄弟的心,所以在尽可能的平衡。毕竟常喜乐虽然每个月有廪米,又给家里带来不少好处,可家里的活是不管的,且读书写字开销又大。以前常喜乐要科考大家不在意,现在却不一定了,所以各自有私房钱干自己的事也就不用嘀咕别人了。
  
  第10章 我怎么能丢下你们自个逃命 
   
  常家三房的牛给卖了,只能借大房的牛车出行。这也是为了照顾常喜乐,怕他步行吃不消。
  头天晚上,孙婆子就把常喜乐叫到自个屋里,给了他三吊钱。
  “这两吊钱是之前你生病时候还剩下的,这一吊钱是娘平时攒下的,你明天别给你两个哥哥看见。尤其防着你二哥,他对媳妇藏不住话,他那媳妇又是个心眼多的。”
  常喜乐心底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孙婆子实在太偏宠他了。虽于他一片好意,可不利于一家人团结,他们家现在啥都没有,就指着拧成一股绳使劲。
  常喜乐结果两吊钱,却把另一吊钱推了回去,“娘,这一吊钱您拿着,我有这两吊钱就够了。这么大一串,我往哪藏啊?”
  孙婆子却没有接过来,“明天你少拿些不就成了,你读书写字要花钱,跟你三个哥哥不一样,况且你每次领回来的廪米都是大家一块吃的。”
  “娘,真不用。一家人哪里有藏得住的,反而还会伤了哥哥们的心。娘你放心,我要真需要会跟你说的,这些钱你拿着吧。”
  孙婆子见常喜乐态度坚决,这才收了起来。
  家里的孩子们知道常喜乐还有常喜盛和常喜旺都要去县里,而且还赶着牛车,心底那叫个欢喜,都吵着要一起去。不过最后一个都不让去,说是那条道上现在出了吃人的老虎,孩子们只能讪讪作罢。由于平日里也不常带着孩子出门,主要怕麻烦和花钱,所以他们也就是吵吵没法去也没多失望。
  出门前孙婆子每个人塞了十文钱,又对常喜盛道:“你一会记得到城里买些点心糖果回来,咱们还你大伯牛的时候送礼用。”
  都是亲戚借东西一般是不会直接给钱的,但是礼尚往来,送还东西的时候都会添点东西。这样又不显得生分,又不会老借人东西惹人嫌,尤其是牛这种大件。
  常喜盛还没说话,曹二嫂就不乐意了,“娘,您可真偏心,给一样的钱却只让杉子爹买还礼的东西。”
  常喜盛瞪了她一眼,“就你话多!”
  话语里却没有多少谴责。
  曹二嫂撇撇嘴,一脸的不乐意。
  孙婆子也不高兴,“你一天除了会嚼舌根还会干啥不?就知道胡咧咧,我是看重老二沉稳才给他办这事的。”
  “那你也不多给几个钱……”曹二嫂虽然压低嗓子,可大家都听清楚了。
  这事说起来孙婆子确实也不占理,心底确实有些偏颇,却是不能别人说的。
  “我给钱还错了?咱们家现在啥情况,这些钱都是指缝里抠出来的,要不是为了你们兄弟出去体面,遇到事手里有钱心里不慌,我一个子儿都不会出!老二你要不乐意,你别去了,老三老五两个人去就得了,家里还一堆活要干呢!”
  常喜盛连忙道:“娘,我没这意思,是这婆娘眼皮子浅。”
  孙婆子冷哼,“你别以为我老了就眼瞎,你婆娘的意思不就是你的意思,觉得我偏心呗。现在你们大了,有自个的心思了,我干啥你们都瞧不上眼了!是不是想要闹想分家啊?!”
  常喜盛和曹二嫂见孙婆子生气,连忙上前去哄,牛车都已经准备好,却没办法出行。
  常喜乐有些头疼,没有想到出发前还因为这么点小事给耽搁了。上辈子他家境富裕,且很长一段时间是独自一个人生活,从来没有为这种鸡毛蒜皮的事纠结过。
  常喜乐不知怎么劝,只能道:“娘,天都快亮了,我们得出发了。”
  孙婆子这时的脸色才有些缓和下来,“那你们两个快些去吧,早去早回,路上当心。”
  孙婆子这话是不让常喜盛一块跟着去了,常喜乐有些哭笑不得,“娘,二哥也得去啊。我虽然一直在县里,可对外头卖的东西不熟,三哥又不常出门。”
  “那你们找大伯家的大堂哥一块去,省得有的人嫌弃我劳动他,觉得我偏心。”
  常喜盛觉得自个冤枉得很,“娘,我真没觉得您偏心,是这婆娘胡说话呢,你咋就不信呢。干脆,我一个钱都不要了,全都给五弟总行了吧?您不能因为跟我怄气,就去麻烦别人家啊,这一大早的叫人多惹人厌啊。”
  常喜乐也道:“娘,今天这事真缺不了二哥。”
  曹二嫂也自扇耳光道:“娘,您看我这张嘴就是贱,尽会招事,我当家的都因为这事跟我闹多少回了。您别生气,气坏了身子不值当。”
  孙婆子这才软了下来,却也没说让不让去,直接进屋了。
  常喜盛这才舒了一口气,兄弟三个终于能够出发。
  出了村,常喜乐就把手里的十文钱递给常喜盛,“二哥,这钱你拿着。”
  常喜旺也把自个的钱塞给常喜盛,“你一会给我家妞妞买一串糖葫芦就成。”
  常喜盛连忙推回去,“不用,我……”
  常喜乐却打断道:“二哥你拿着吧,这又没多少钱,推来推去太难看。而且你对县里熟,一会去哪都得靠你呢。”
  常喜旺也道:“就是,咱娘其实没那意思,只是看你做事靠谱。我打小就没拿过钱,现在也不爱拿。”
  常喜盛哪里不知道两个弟弟是何意,也不再推辞。其实他一直对老娘偏心有些不痛快,总觉得自家老娘对他有意见,别说跟老五比,就是跟大哥和三弟都没得比,可他们兄弟的感情却没有受到影响,只是偶尔会心里不舒坦,借着自个媳妇发泄出来而已。
  不过都是大男人,不会老把这种小事挂嘴边。路上闲扯其他来,而这时候最好的话题莫过于最近这仙童坳里出了吃人的猛虎一事。
  仙童坳本来不叫这个名字,大概是从十年前开始,路过的行人、药农或者是猎户经过此地时,会偶尔看到一个长得跟玉娃娃似的孩童骑在一头威风凛凛的老虎身上。凡人怎么可能骑在那么凶猛的虎背上?而且还是这么小的娃娃,肯定是仙童下凡。且,这头猛虎见人从不伤人,大家更是觉得那是神仙的坐骑,不是什么都不懂的野畜,这事大家传着传着就把这里叫做仙童坳了。
  可最近仙童坳出现了另一只猛虎,会主动攻击路过行人,虽没几个人见到,但是也足以让人闻风丧胆。
  “也不知道咱们今天能见到那猛虎吗?我长这么大还没见过大虫呢。”常喜旺一脸兴奋道。
  常喜盛没好气的拍了他一巴掌,“都是当爹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稳重,胡乱说什么话呢,别吓着五弟。”
  常喜旺嘿嘿傻笑挠头,“我就是随口说说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