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家里有皇位要继承-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裕早就受够了这帮蠹虫,一个个特别会放嘴炮,自恃出身,实际上,他们的出身又真的高贵到什么地方去呢?王谢两家,在汉朝的时候,根本算不上什么。那时候的高门贵族,是四世三公的袁家,杨家,可是如今这些人又在哪儿呢?
往上追溯个几百年,大家都是土鳖,谁笑话谁呢?偏偏如今这些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家伙如今借着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倒是成了所谓的高门了。
刘裕已经不想继续忍受了,要是他北伐的时候,这些人在背后造反折腾,岂不是要给自个添麻烦,因此,刘裕已经下定了决心,在北伐之前,直接将那些所谓的高门一扫而空。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已经不想继续妥协了,他也已经有了不需要妥协的基础,一方面,他已经通过基础教育,教育出了一批可以承担一定行政责任的官吏出来,这些人经过继续教育,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且,处置他们,是不需要费多少代价的,因为后面随时有人可以替补。
另一方面,刘裕手里的刀子也足够锋利,锋利到就算是将这些高门全干掉,都不会对自个有多少影响。
只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真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将这些人都扫除一空,刘裕的名声也要完蛋了!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刘裕那边很快就有人献出了一条毒计,无非就是借刀杀人!虽然耗费时间久一些,但是不会有任何祸患。
刘裕思来想去之后,最终答应了下来。
因此,很快,江南这边就出现了一个教派,叫做白莲教,教主是一个和尚,号称明王下界,要一扫人间妖氛云云。
这个和尚其实也算不得正经的和尚,他原本是弥勒教竺法庆的弟子,竺法庆当年也是风云人物,是恒玄等人的座上宾,他的弟子也很多,这个和尚只能说是其中一个不怎么起眼的人物,竺法庆时候,他这个弟子就直接跑了,这些年隐姓埋名,躲在一个山寨里头充当狗头军师和打手,日子过得还算滋润。
结果之前的时候,正好被刘裕的手下剿匪的时候抓了个正着。原本想要将人一杀了之,不过刘裕那时候想着,要从这个和尚口中得知当年弥勒教的一些典籍,让他默写出来,好拿给刘义瑾,因此,他算是保住了自个的性命。
如今,手下有人献计之后,刘裕就想到了这个和尚,他找了自个的情人任青媞,任青媞当年可是逍遥帝后,善于丹道,如今干脆在那和尚体内种下了丹毒,要是那个和尚回头不肯合作,丹毒发作之下,那真是要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那和尚本来就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因此,最后自然是答应了下来。最重要的是,他不合作也没办法,他身边的人都是刘裕派出来的。
刘义瑾当初给段思瑜配置了一种可以增长内力的丹药,如今也配置了一批出来,交给刘裕之后,刘裕直接拿去培养了一批高手充当秘卫,如今挑出了一些,跟着那个如今法号叫做弥安的和尚。
弥安原本就是竺法庆的弟子,江南高门中还是有人认识他的,又有刘裕的手下暗中帮忙,很快撑起了排场,因此,几番造势之后,就成了江南那边高门中的座上宾客!
一些人虽说发觉了弥安与当年的竺法庆有关系,大概也是妖僧一流,但是,他们想着要叫弥安与刘裕对着干,因此,自然也开始讲弥安捧了起来,又将弥安引荐给了皇帝。
司马家的男人许多都是那种志大才疏之辈,为了从权臣手中夺回自个的权柄,搞出来的昏招从来不少,往往前头驱狼,后头进虎。
司马德宗自然也不可能心甘情愿做刘裕的傀儡,尤其,刘裕的声望越来越高,这让司马德宗越来越慌张。那些建康高门还能够凭着自个的威望,即便是刘裕上位,总还能继续过上一段时间的好日子,可是,对于他和司马家来说,那虽说不一定是灭顶之灾,但是从皇族变成庶民,已经足够叫司马德宗日夜忧心,辗转反侧了!
因此,当有机会将刘裕拉下去的时候,司马德宗思考了一番之后,最终还是下定了决心,横竖都要死,那么,就挣扎一下吧!
因此,那位弥安得了司马德宗的册封,然后又有一帮建康高门的吹捧支持,还有刘裕的暗中支持,势力一下子膨胀了起来。
要是弥安是什么枭雄人物,那也就算了,他肯定就干脆顺水推舟,真的就如了那些建康高门的意,想办法将刘裕干掉,自个取而代之了!
问题是,他自个性命还在刘裕的掌管之中,身边得力一点的都是刘裕的人,他这边敢有异心,那边就有人敢直接干掉他,用易容术搞出另外一个他来,这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他在竺法庆手底下做弟子的时候,就亲眼看到过竺法庆派人杀死了一个高门子弟,然后叫人剥下了对方的面皮,然后制作成了一张易容面具,找了另外一个人伪装成了那个高门子弟,给当时的建康搞出了一系列的麻烦。
因此,弥安对外一副挥洒自如的模样,实际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却非常惶恐,生怕哪儿让刘裕不满意了,直接就将他干掉。
当然了,如果他将这事做成了,刘裕也许了他不小的好处,刘裕直接告诉他,如果他能够做出这事,他就会派人将他改换身份,送他前往蜀中,给他安排一份产业,他可以娶妻生子,过一辈子的太平富贵日子。
这样的诱惑对于弥安来说还是非常吸引人的,毕竟,他本来胆子也不大,野心也就那么多,他自知自个不是那个料,因此,当年即便是在竺法庆手下,也没出得了头,如今,他经历过这番经历之后,更是不敢胡乱掺和了,那真是时时刻刻都在心惊胆战啊!与其这般,还不如过点太平日子呢!
弥安在建康高门的推动之下,很是跟刘裕手下有过一番明争暗斗,看起来给刘裕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叫一帮高门还有司马德宗都是欣喜不已,更是加大了对弥安的支持。
原本按照计划,弥安会带着自个的手下暗中袭击刘裕的一处军营,结果弥安回头就反戈一击,直接带着人马回来,连夜在建康大杀特杀,血洗了各家的庄园祖宅。除此之外,弥安的一众信徒也在各地起事,纷纷喊着口号,要杀死那些高门贵族,分田分钱,然后天下大同什么的!至于弥安,已经带着人开始冲击内城!
一个高门子弟在临死前质问弥安的时候,那真是悲痛欲绝,字字泣血,结果弥安理所当然地说道:“你以为我是我师傅吗?我师傅想要祸乱天下,可是我不过是想要求一个人间富贵罢了!刘裕又不是什么软柿子,跟他对着干,我能有多少好处,反而是你们这些高门世家,有钱得很,等我有了足够的钱财,又壮大了自个的力量,直接找个地方就能占据一地,称王称霸,干什么要在这边听你们吩咐,做你们的走狗呢?”
不得那个高门子弟吐血而亡,弥安就一挥手,然后就有人纵马上前,一刀砍了下去,这下,再多的不甘也只能化作尘土了。
弥安作乱,司马德宗简直是焦头烂额,原本为了方便弥安,将刘裕还有一众刘裕手下的将领利用各种利用分散调遣了出去,还远离了建康,这下子,倒霉的却成了他们,想要急召刘裕等人回来,那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有人怀疑弥安暗中跟刘裕达成了协议,甚至怀疑原本他们就是一伙的,司马德宗听得直跳脚,一个个这个时候都在推卸责任,当初是谁将弥安那个妖僧推荐给自己的,如今好了,自个什么好处都没得到,一口黑锅倒是扣自个身上来了。
眼看着建康城内一片喊杀声,司马德宗也顾不得别的了,直接吩咐道:“快,请大将军回来平乱!”
顿时,一帮人也顾不得再说什么了,几乎是连滚带爬跑去传令了,刘裕的威胁是后来的事情,而弥安的威胁却是近在眼前。
弥安一番作乱,但是建康城内,那些高门十不存一,几乎是血流成河,便是司马家宗室,留在建康的也几乎被杀得差不多了!弥安手底下的那些所谓的“乱军”其实多半是刘裕手底下的人假扮的,他们很是发了一笔,当然其中大部分是要上交充当北伐的军费的,私藏这种事情在所难免,不过,目光长远一点的都不会这么做。
反倒是江南其他地方,起事的众人里头,只有少部分是刘裕的人,其他很多都是各个高门的佃户一流,他们本来就饱受压迫,被弥安一番忽悠,自然一个个都热血沸腾起来。没错了,自个之所以过得这么糟糕,完全是因为自己辛辛苦苦劳作出来的成果都让上头那些高门的老爷们给占据了,所以自个才过得苦巴巴的,还得给他们世世代代卖命!
这些佃户也是倒霉,如今日子还不如那些北方来的流民。那些流民被刘裕那边安排进了各个工场,每日里都有不菲的收入。可是这些佃户呢,却被主家牢牢约束在自家的土地上,主家那边要搞什么纺织作坊,他们就要派出自家的妻女去上工,每日里所得的报酬甚至还不够吃饭的,而且过长时间的劳作也导致了不少的后遗症。
如今被弥安一番蛊惑,一个个挥舞着原本应该配发给他们去冲击刘裕手下军队的武器,冲入了那些原本都不敢靠近,或者说靠近了就是去干活的庄园,将原本藏在心里的怨恨与不甘都发泄了出来。
那些高门世家终于尝到了苦果,他们高高在上惯了,自私自利,只知道维护自个的富贵荣华,本土的那些庶族原本颇有家业,都被他们压得喘不过气来,尚且非常不满,何况是那些佃户家奴,他们一直对他们百般盘剥,将他们视作猪狗牲畜一般,并不当做是人看,如今呢,当这些人有了武器,又有了被鼓舞起来的勇气,还有看得见的好处,比如说抢夺主家的钱财宝物什么的,因此,他们展现出来的杀伤力,甚至比那些正经的军人还要强得多,虽说有些不得其法,但是,一个个都杀红了眼,几乎完全失去了理智。
等到刘裕看似匆忙,实则一路拖延着赶回来的时候,江南世族已经是元气大伤,再也不可能有曾经的高高在上了。
刘裕也很是干脆,他很快派兵四处镇压,没过几个月,就差不多扫清楚了首尾。
作为罪魁祸首的弥安被擒,然后直接斩首,将首级送到了建康,而其他跟随叛乱的,自然也都被处置了。
实际上呢,死掉的弥安不过是个替身的死囚,而那些跟随叛乱的,那边却在刘裕的一番安排之下,直接变成了被裹挟的平民,见了血的直接充入军中,没见血的,却是打乱了四处安置了下来。横竖那些高门死得差不多了,他们的土地自然成了无主之地。
刘裕一番操作之后,将这些土地变成了公田,然后这些公田就被低价租赁给了那些农户,由衙门安排种植高产作物,他们每年额外缴纳一定的粮食之后,差不多十年之后,这些土地就变成他们的了!
刘裕一番操作,自然让一帮人对此感恩戴德,一时间,在整个南方,刘裕的声望说是如日中天也不为过。
携此大功,刘裕率兵返回了建康,就在司马德宗以为刘裕会趁机兴师问罪的时候,刘裕直接表示,自个打算修整一番,然后直接北伐。
司马德宗又是放心,又是惶恐,放心的是,刘裕要北伐,哪怕是为了维持后方的稳定,也是不可能对他如何了,而惶恐的是,哪怕北伐只是有了一定的成果,以有了这样的功劳,他也只能禅位了,司马家的江山就此结束了!
第96章
如今已经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阻挡刘裕北伐的脚步,包括曾经给予了刘裕许多帮助的边荒集。
边荒集的地理位置非常关键,无论是胡人想要南下,还是南人想要北上,边荒集都是绕不开的一条门槛。
边荒集中汉胡杂居,大家其实都是在其他地方无家可归之人,如今面对刘裕的兵锋,许多曾经与刘裕并肩作战之人都难以理解,为何曾经的战友一下子变成了敌人。
当年屠奉三曾经说过,边荒集迟早毁于刘裕之手,刘裕也曾经想过,但是他从未想过,这件事会来得这么快!但是,他已经等不了了!
刘裕年纪已经不小了,他不知道自己要等到什么时候。汉家天下沦落的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将汉人的心气都要打没了,大家都对北伐抱有悲观之心,毕竟,一次次的失败已经让许多人承受不起了!而南下的流民也将胡人的残忍暴虐传得到处都是,南方原本的百姓与士族对于胡人并没多少切肤之痛,又受到了南来士族的压制,以至于他们更痛恨北伐之事。
趁着如今不管是南下的士族,还是本土的士族庶族都损失惨重的时候,没有别的反对意见,刘裕打算一举功成。因此,就算是燕飞依旧还在边荒集,刘裕也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
刘裕在出兵之前,直接给边荒集下了最后通牒,表示,边荒集的荒人如果愿意,可以南下,朝廷会为他们安排生计,但是,如果边荒集这边负隅顽抗,那么别怪刘裕不顾当年曾经共同退敌的情分!
实际上,南边的情况,边荒集比北魏那边了解的多。许多流民南下,都得经过边荒集附近,边荒集为了生存,有着天下消息最灵通的风媒。
随着南方实力的增长,最后可能会阻拦刘裕的那些高门士族都损失惨重,再也不可能恢复到从前的实力,那么,刘裕的北伐已经是势不可挡。
因此,边荒集中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利用自个的威望,带着一些习惯于从前生活的人离开了,剩余的荒人其实多半也都是一些普通人,他们也向往着平和的生活,有几个人真的乐意朝不保夕呢?边荒集这边的人本来就是在夹缝里头求生存,南北两边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平衡和默契才好,要是没有,那么,他们就首当其冲。
因此,在刘裕以自个的威望与名声作保,愿意给荒人另一条路的时候,许多荒人自然都同意了,而这里也有一些为北边做事的人,倒是想要负隅顽抗,只是,几轮火炮洗地之后,边荒集彻底变成了过去,而火炮的威力也迅速被流传了出去。
刘裕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需要提升自个一方的士气,打击地方的士气。果不其然,在发现曾经给慕容氏带来了惨重损失的边荒集,在火炮的攻击下,简直是一败涂地的模样,晋军几乎是欢声雷动,原本还有些不确定,或者是持有悲观态度的人立马转换了态度,这等近似于天地之威的武器,即便是神仙,也无法抵抗吧!胡人再如何残暴,也不过是血肉之躯而已,如何能够对抗这样的武器,因此,顿时军心大振。
拓跋珪那一边压根没想到刘裕居然这么容易就解决了内部问题,要知道,北魏这边问题还没完全解决呢,被北魏灭国的几个国家如今还都在上蹿下跳,想着复国,就像是拓跋珪当年在苻坚当政的时候,一心蛰伏复仇一样。不过面对这样的局势,拓跋珪自然也只有应对的份。
拓跋珪对于探子传来的什么火雷的消息那是嗤之以鼻,他才不相信有这样的武器,无非就是以讹传讹而已。就算真的有,估计,也属于那种杀手锏,说不定日后就不能用了!
刘裕原本也是想要将火炮当做是杀手锏的,结果在看到刘义瑾安排的作坊里头,利用机床等设备,一天就能生产出几十个炮管,炮弹什么的一天几百上千个都是正常的事情,按照刘义瑾的意思,要是扩大一下生产规模,还能够生产出更多的来。
刘义瑾在其他方面倒是都弄得那种比较低端的技术,没办法,毕竟得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但是,这等军工产业,为了保密之类的缘故,刘义瑾除了搞流水线之外,还采用了半自动的操作手段,利用水力还有蒸汽机等设备,大大减少了人力,同时也降低了泄密的可能性。毕竟,大家其实都不知道自个做出来的东西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除此之外,如今刘裕带着的,其实是比较初级的产品,更加高级的还在加紧生产之中,也就是说,就算是拓跋珪获得了这一批的火炮,还知道怎么使用,怎么生产,下一次作战,面临的就是更加先进的火炮了!
除了火炮之外,还有火枪,这玩意更是没太多技术含量,这让练武什么的,性价比一下子降低了很多,不要求士兵有多好的身体素质和战斗能力,只需要对准前方敌人的方向扣动扳机就可以了,就算是对方在冲锋,也是没用的,热兵器对上冷兵器,很多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尤其这玩意要是没有子弹,扔在战场上,也只能当做烧火棍使用。
按照刘义瑾的说法,那就是,技术差距越大,那么模仿的可能性就越小,就像是只会使用石器的原始人,你就算是带上一把精钢长剑过去,他们也只会认为这是什么神器,压根搞不清楚这长剑到底是什么构成的,又怎么去锻造呢?
而这种成熟的后膛填装火枪,跟冷兵器时代的技术差距,比起钢铁与石器的差距更大,就算是十年八年的时间,对方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何况,有了这样的武器,以刘裕的本事,压根就不可能耗费十年八年的时间解决问题。
刘义瑾跟刘义符都没有留在后方,而是跟随刘裕大军一起向着北方进发。
对于刘义瑾来说,他该交代的东西已经交代了,他跟着出来,完全是想要第一时间得到北方这边残存的各种书籍什么的,免得那些士兵不慎之下,将一些东西损毁了。
而刘义符呢,完全是刘裕想要培养这个儿子了,虽说刘义符年纪还小,但是,刘裕自觉自个早点征战多年,身体里头留下的暗伤很多,按照任青媞的说法,刘裕能活到六十,那已经是他天赋异禀,老天保佑了!
其实之前的时候,刘义瑾已经帮着刘裕将体内的暗伤都治好了,刘裕再多活个二三十年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当然了,这也只是理想情况,因为刘裕的武功对身体并没有任何滋养作用,完全是战场上的武功,属于那种透支身体,提升力量的类型。要不是因为刘裕自个先天根基不错,任青媞好歹当年乃是逍遥帝后,对于医理药理非常擅长,一直小心为刘裕调养的缘故,刘裕就该和他曾经一起从军的那些人一般,如今差不多只能苟延残喘了。
刘裕即便如今已经是一方主帅了,很多时候依旧习惯于冲锋在前,以身犯险,虽说这样的主帅在军中很受拥戴,这也导致了他一直承受着比较大的身体压力和精神压力,而且,他这样的习惯敌人也都知道,常常会针对他发出袭击。
因此,刘裕只希望自个有生之年能够一统天下,然后将这个天下留给刘义符。只是刘义符一直留在后方,难免会叫他身边那些老伙计瞧不起,在那些老伙计眼里,还是刘义瑾更靠谱一些。
只是,刘裕却是明白,刘义瑾这样的人,与燕飞有些相似,他们天生有着一颗自由的灵魂,不会被任何权势所束缚,对于什么皇权富贵,压根都是瞧不上的。相反,刘义符与刘义瑾从小一起长大,存在着一定的感情,就算是刘义符将来出了什么岔子,刘义瑾也会拉他一把。
再者说了,刘义符是长子嫡子,他要是不能继承自个的位置,也对不起多年来跟他出生入死的江文清啊!因此,刘裕直接将刘义符带在了身边,悉心教导,准备回头有机会,也叫刘义符见见血,锻炼一下,弄点军功,也叫人心服口服。
刘裕一路上推进非常快,虽说自从出了一个冉闵之后,北方的胡人对于汉人也从屠杀变成了有限度的合作,但是也仅仅限于对汉人中的精英阶层,而对于那些普通的汉人百姓,胡人可是从无怜悯之心的,就听他们将汉人称呼为“两脚羊”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因此,这里的汉人饱受压迫,他们被胡人当做奴隶一般使唤,百般折辱迫害,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都有,一些胡人还存在着吃人的习惯,甚至还编排出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人的味道如何。刘裕看到之后,都觉得怒火冲天,直接下达了绝杀令。
而刘义符第一次看到那些被关在一起的汉人惨状的时候,脸色惨白,直接吐了!刘义符不敢跟刘裕说,找到了正在清点书籍还有许多残存竹简的刘义瑾,将事情一说,然后惶惑地问道:“四弟,这些胡人为什么会这个样子?”
刘义瑾想了想,说道:“在他们看来,他们是草原上的狮子或者是狼,而汉人不过就是羊群而已,对他们来说,狼吃羊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压根不会考虑什么仁义礼智信!这个世界的规则是由强者制定的,如果你不够强,那么久只能遵从强者的规则!而爹之所以一心北伐,为的就是成为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服从者!”
刘义符一时间听得有些懵懂,不过他还是咬了咬牙,说道:“四弟,我以后,定然不会叫别人决定我的命运!”
刘义瑾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说道:“好!”
第97章
对于刘义瑾来说,他不会去嘲笑刘义符的梦想,对于刘义符来说,有了这样的觉悟,实际上,他已经挣脱了曾经的命运,如果不出什么差错的话,他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而不会像是另外一条时间线上一般,因为懦弱无能,被刘裕留下来的那些老臣架空甚至直接被废黜。
而刘义瑾自己,也正是走在真正把握住自己命运的道路上,只是,他想要得更多,所以,他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加充实自己。
刘义瑾这些日子以来,在整理所得到的各项书籍的时候发现,这个世界的武功乃至其他方面的文明究其根本,竟然像是有一个共同的源头,按照刘义瑾的猜测,这个世界的文明似乎是什么人刻意传播的,似乎一切都按部就班好了一般,这让刘义瑾觉得有些惊讶的同时,又非常兴奋,还有疑惑。
刘义瑾不知道,传播文明的人是什么身份,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他们到底有什么目的?还有就是他们有这样的能力,是不是触及了什么根源?
有了这样的猜测,刘义瑾恨不得催促刘裕赶紧一统中原,好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典籍都收集起来,他好追根溯源,看看这一切的真相究竟是什么!
当然了,一统天下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刘裕如今的进度已经非常快了,快到已经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
就在刘裕接连胜利的时候,已经有人坐不住了,开始派人跟刘裕接触,其中一个势力就是魔门。
魔门在当年刘裕与桓玄的争斗中选择的是桓玄。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某种意义上来说,刘裕的缺憾是非常明显的。
自从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已经深入人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高士,刘裕标准寒门出身,当初就算是进入北府军也不过就是因为欠了人一笔钱,这才不得已不投军!没办法,到了晋朝的时候,武人的地位实在是比较糟糕,当年桓温那等威风,到头来还不是被人瞧不起!
桓玄无论如何,有桓温的遗泽,手里头有兵马有钱粮,还有一大堆文武官员相随,有着这样的优势,一开始的时候,谁能相信最后获胜的会是刘裕呢!
真要说起来,刘裕的每一次胜利,似乎都带着近乎天命所归的味道。
但是魔门相信的是实力,其实真要说起来,当时魔门的打算也没错,错就错在,一方面低看了刘裕,另一方面,实在是高看了自己!魔门能人异士很多,问题是,桓玄只将魔门当做是打手用,他信任的是自己,还有自己手底下的那些谋士,如何会相信魔门的谋划,因此,任慕清流如何才智过人,桓玄不相信,那也是白搭!
魔门的失败也导致了之后的分崩离析,原本魔门就不是什么团结的门派,说白了,就是一帮丧家之犬抱团取暖而已!他们传承的是当年的诸子百家,只是从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诸子百家就开始走上了末路。法家还好,实际上哪怕是到如今位置,朝堂治国,都是用儒家的皮包着法家的骨,黄老也从显学变成了如今的道家,兵家嘛,也还算可以,但是其他那些百家门派,就日渐凋零了。
尤其,魔门实际上也是一代不如一代,原本算起来都是一个个学派,如今却变成了武林门派,武功上头或许有些进步,实际上在思想上头,已经落后了很多,很多门派甚至走上了真正的邪道,搞什么类似于斩俗缘之类的一套。这样的门派,被称之为魔,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另外就是,魔门内部也不团结,作为邪帝一派,墨夷明就不是什么喜欢管事的人,到了向雨田这一代,向雨田只想着练成道心种魔大法,吸取邪帝舍利里头的元精,好延长寿命,破碎虚空,对于魔门的事情,乃至邪极宗的传承都不上心。
其他门派也都是勾心斗角,要不是圣君慕清流横空出世,以绝强的武力还有智慧勉强收拢了魔门,一手主导了之前支持桓玄取代晋室的行动,魔门还是一团散沙的状态。
结果问题是,他们失败了,补天阁鬼影被燕飞与向雨田联手干掉了,天莲宗李淑庄干脆利索地留下了传承,直接归隐了,至于其他门派的人,要么死伤惨重,要么不得不隐入暗中,面对这样的损失,对慕清流,一个个心里头能没有什么想法?
如今刘裕居然已经有了席卷天下的迹象,魔门那边自然是坐不住了!当初将刘裕得罪得狠了,如今他们能走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赶紧投靠刘裕,另一条就是干脆投靠北魏,跟刘裕对抗到底,当然,也有想要继续隐藏在暗中的,只不过,万一日后刘裕一统天下之后,秋后算账,魔门日子可就难过了!
投靠北魏,他们自然也想,问题是,佛门似乎倒向了北魏,这也是难免的事情,相比较于一直崇尚道门,喜好神仙之术的江南而言,北方这时候才是传播佛法的好机会。拓跋珪为了稳固统治,不管是担心汉人里头再出个类似于冉闵这样的人物,还是担心其他的鲜卑部族冒出什么野心勃勃的家伙出来,自然也需要用佛法驯化下面的百姓,让他们安于现状,追求来世的幸福。
而佛门跟魔门虽说也有过合作的时候,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对立的!佛门在北方得势,那么势必会压制魔门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投靠北魏完全是一件傻缺的行为。至于投靠那些还在跟北魏纠缠的那些胡人的小政权,那就更不用说了,一方面,魔门里头绝大多数都是汉人,还真是迈不过那个坎,北魏那边起码还表现出了对汉人的合作态度呢,其他胡人政权那真是没怎么将汉人当人过!魔门再灭绝人性,有的底线还是要有的。
因此,如今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指望刘裕既往不咎了!出于谨慎的心理,魔门这边一开始不过是丢出了几个自个扶持的小势力试探一番,看看刘裕的心胸如何,要是刘裕真的要赶紧杀绝,也别怪他们回头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