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穷书生考中状元,皇帝当殿招为驸马的情节也没少看。
  他记得他娘当时还在吐槽:这编的真假,皇帝哪会不问青红皂白就赐婚,这些东西都是私下里商议好了,才会再行赐婚,不然真出现人家有妻室或是压根不愿意的,就不是喜结连理,而是结仇了。
  哪朝皇帝要真这么不讲究,要么就是君威极重,手握兵权不容反驳。
  要么就是个真不懂的傻子,那样的肯定早就被干翻了,这种事都明白不过来,还指望能逗得过满朝文武不成?
  因此在皇帝一言不合就要赐婚的时候,贾瑚第一件事考虑的不是别的,而且干掉皇帝的可能性。
  他就算明面上被教的再有君子之风,可到底是在林绪之跟顾妩身边长大的,就是耳濡目染,也不是什么皇权至上的官家子,肯定不能容忍别人操纵自己的人生。
  等皇帝说完赐婚顾家顾泽嫡长女与状元为妻时,他这才不着痕迹的狠狠出了口气……这他妈的也太刺激了。
  

    
第97章 红楼50
  虽难得在心里爆了一次脏口; 可他的心还是安定了下来; 整个人也恢复了冷静。
  别人大概已经忘了声名显赫的顾阁老; 有个教书的儿子——正叫顾泽; 可他却清楚的很,因为这正是他亲舅舅的名讳。
  虽不知道圣上怎么会心血来潮给自己赐了婚; 可现在结果不差; 也算是阴差阳错了,就忙跪地谢恩了。
  其他大臣一片茫然; 不知道圣上这是来哪一招?这赐婚就算了,可什么叫顾泽嫡长女?这位是什么人?他的官职爵位呢?总不会把一届白身之女赐婚于新科状元了吧!这又是从哪里新出的套路吗?
  其余学子也一样,本来还有些嫉妒他年纪轻轻就独占鳌头,可现在莫名其妙就被赐了这么一门婚事; 还真是飞来横祸。
  皇帝看着面容冷静的状元郎心里也有些打鼓,明。慧不是说这小子心悦那姑娘吗?看着架势不像啊,莫不是明。慧弄错了?
  这么一想他心里也有些慌,他才跟儿子暖了没多久,想着义忠既然没有把那女孩子带回王府,她年龄也差不多了,既然儿子不好替孙女谈婚论嫁,那他这个当爷爷的代代劳也挺好; 而且当殿赐婚也算给足了她体面; 这么一来夫家就绝不敢慢待了她,也算了却了义忠一番心事。
  而且他想着明。慧之子必然不错,还特地让人查过了; 这孩子人品才学都甚是出众,若是过了会试,那前程也差不了,又心悦那姑娘,等赐了婚怎么着也过不差。
  可若是贾瑚不愿意,碍于圣旨迎娶回家,风娶回去不好好待她,那自己不是好心办坏事了吗?以义忠那个拗人性子,就是嘴上不说,心里也会自责一生。
  因此要不是顾着君无戏言,他当下就想收回旨意。
  贾瑚还不知道自己装的太好,差点把媳妇装没了,等接了旨后,他随着学子们一起出了宫。
  等回家后,阖府的人都坐在荣禧堂等消息,连几个姑娘也特地过来等着。
  等贾瑚贾珠一进门,就见一发帮子人眼巴巴的盯着他两。
  两人虽被盯的头皮发麻,可还是先问了各位好,才齐声道:“孩儿不负所托。”
  然后绘声绘色的讲了殿试的过程与所得的名次。
  旁人还不曾出声,迎春抱着亲哥大腿高兴的问:“哥哥们好厉害,我就说没问题,偏偏大姐姐紧张的不得了,大清早就拉我我们顾庙里上香。”
  元春正星星眼的看着两个哥哥,可猝不及防的被迎春在这么多人面前供了出来,脸上也染上了红霞。
  贾瑚听了笑着行了个礼,道:“多谢妹妹诚心,怪不得哥哥今日总觉得文思泉涌,如有神助。”
  元春知道大哥是在调侃她,一跺脚嚷嚷道:
  “大哥怎么能得了好消息就欺负妹妹?”
  贾珠见妹妹这般小女儿状,也稀罕了一阵,不过他是亲哥,自然要给妹妹解围。
  便笑着说:“这还真说对了,今日大哥可不止得了这一件好消息。”
  “噢!还有什么好消息?”元春好奇的问。
  “今日圣上殿上赐婚,将顾表妹许配给大哥为妻了。”说完四处张望,想看看大家惊诧的表情。
  没想到大伙一听这话可疑的沉默了一阵,只有迎春拍着手笑闹:“噢噢噢!大哥要娶媳妇喽,我大哥要娶媳妇喽!”
  贾瑚本来红着耳根傻笑,可猛觉得现场气氛不对,他何等聪明,看一看众人的表现,再想一想皇帝无故赐婚,心里马上就浮现了一个猜想。
  可在场的除了几个小丫头就都是长辈,因此他按捺下想问的冲动,又跟大家说起了日后的打算。
  等众人都泡了,他才犹犹豫豫的留在了荣禧堂。
  顾妩看他这样子好笑,却故意不理他。
  贾瑚茶都喝了四五盏,这才期期艾艾的问:“娘……娘是不是知道了?”
  顾妩手底下打着算盘对着账,脸上却不动声色,只淡淡的说:“知道什么?是你偷偷摸摸给可卿送东西,还是偷偷跑顾府里唱大戏,这一出牡丹亭演的真是精彩,不愧是你爹教出来的好儿子!”
  贾瑚一听就觉得头皮发麻,壮着胆子道:“您都知道了?”
  顾妩啪的一声放下算盘,才抬头说:“我要是不知道,紧赶慢赶的去宫里求了婚,你舅母早就把你这个登徒子打出来了,哪里还容得你去调。戏表妹。”
  贾瑚一听这话一愣,脸瞬间全红透了,那……那自己做的那些事不是全被人看在眼里了?
  接着顾不上害羞,心里就是一阵狂喜,既然母亲敢去宫里求赐婚,那可卿是不是也对自己有意?这些天他虽总送东西,也制造了不少机会相见,可可卿自始至终就没松过口。
  现在却……比起这事来,丢人……就丢人吧!大不了自己脸皮厚些,装没发生过就好。
  可……
  “娘,是儿子的错,儿子一心思慕可卿,又怕您因我们表兄妹的关系不同意,这才出比下策,想着先问问可卿的意思,再在金榜题名后好好商议一二。”
  他小时候无意中听父母闲聊时听他们谈及镇国公府大房出了一位痴呆儿时,母亲便言到这是数代近亲成婚造成的,因此他知道,就算旁人喜好亲上加亲,父母亲定是不喜的,这才瞒了家里这么长时间。
  顾妩听了这话一愣,对啊!她知道可卿与瑚儿没有血缘关系,可在他眼里还真是铁打铁的表兄妹。
  怪不得他明知道自己连青楼女子都能接受,也还紧紧的瞒着喜欢可卿的事,原来应在这上头了!
  可既然他要娶可卿,她的身世还真的是个问题,等问过她那傲娇义兄再决定要不要告诉他吧。
  因此她定了定神,这才说:
  “可卿是我看着长大的,她自然是个好孩子,还用得着你说?
  只她是你自己求的,以后便一心过日子,不许学外头乱七八糟的人做些混账事,尽伤她的心,不然我可不向着你,可卿若是有心,我便再给她找个婆家。”早是她不想再嫁,自己也可以帮她找个容身地。
  贾瑚听了松了口气,等消化完她说的话却有些囧囧有神,这是亲娘吗?哪有还没成婚就想着给媳妇找第二春的?
  可他深知他娘说到做到,忙表态:“这是自然,我既娶了她,必然会对她好,绝不会给她伤心的机会。”
  母子两人谈完心,贾瑚心满意得的回了院,叫下人收拾收拾自己的小私库,以便下聘的时候往里头添一些好东西。
  别看他还没有多少私房,这些年他爹他娘生意做的好,没少搜罗来奇珍异宝,他一个没入学的书生,也没甚人情往来,便都存下了,现在正好拿出来用上。
  顾妩不知道蠢儿子正在像个急于讨好另一半的傻鸟一样撅着屁股翻宝贝,她正在应付某个在大混蛋。
  林绪之正午回府后先去吃了饭,这才在里面眯一会,下午再去上差,谁知道就在里面听了一场大戏,还有自家亲爱的道侣污蔑自己的话。
  等儿子走了他才悄无声息的利窜出来,轻声道:“阿妩?什么叫不愧是你爹教出来的好儿子?”
  顾妩刚送走儿子,正想着怎么去找义忠亲王好好说说自家与皇帝直接绕开他赐婚的事,就听耳边悠悠响起这么一句话。
  猛的被吓了一跳,缓了一下才捂着小心脏嗔他:“你走路没声的,吓死我了。”
  林绪之看被吓这么严重,忙摸了摸她头,嘴里还念叨:“摸摸毛,吓不着。”
  顾妩被他弄的很无语,这都是哄小孩子的,自己可用不着。
  可林绪之却认真极了,按着自己从乡村越来的被惊着的人所采取的手段全数使了一遍,才一把搂住她,把她环抱到自己腿上问:
  “我什么时候教瑚儿不学好了?”
  顾妩平常心里给他栽锅栽习惯了,这才在今天吓贾瑚的时候习惯性带了一句,没想到点子就这么背,真好被正主抓住了,心里有些不自在。
  可她死鸭子嘴硬,一边挣扎一边说:“就是随你,不然他小小年纪怎么就知道撩妹了?”还撩的挺顺。
  林绪之被她说的哭笑不得,亲了她一口才说:“呦,合着所有好的都是跟你,不好的全是随我,你还讲不讲道理了?”
  ……
  辩了一会心里却有些奇异,他们两居然也跟其他普通夫妻一样,关注起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连孩子哪里好随谁,哪里不好肯定是跟谁学的都要吵个好长时间。
  不过……感觉还不错?
  可是既然好不容易抓到了把柄,不趁机捞点好处,完全不符合自己的处事原则嘛!
  于是虽然答应了解决义忠亲王的事,小黄人还是逼着理亏的某人答应了很多不平等条约,才心满意足的走了。
  

    
第98章 红楼51
  与贾家这边整体基调都乐呵呵不同; 顾家那边气氛却有些尴尬; 虽然原本就知道圣上赐婚之事; 可真到了这一天; 一家人也有些傻眼。
  顾家向来宠女儿,这一辈又只有可卿可君两个女孩儿; 可卿又是东宫所出; 那更是宠的没边了。
  而可卿也十分周到,对家中每个人都十分贴心; 她又是个文采斐然的女孩儿,便是顾老爷子教起来也只叹她怎为女儿身。
  可她与一心想与大哥他们做锦绣文章的元春不同,虽有些一目十行之能,却于仕途经济一途毫无兴趣; 反而更偏爱一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
  这样一来,顾老爷子既可惜又松了口气,他虽博学,也无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荒谬思想,但也明白,读书可明理,可在这种男尊女卑; 不容女子出头的环境中; 知道的越多反而越痛苦。
  就如……以前的女儿。
  阿妩自小多病,甚都不爱,就爱往书楼钻; 自己可怜她不能与寻常闺秀一般玩闹,便多有放纵,让她看了不少女子不该看的东西。
  后来老天庇佑,女儿的身体总算好了,面上也康健起来,可她到底太聪慧了,府里主母们斗法她能看透,丈夫变心她能看透……可只要为人,哪能事事都周全了,他当时就怕这么下去怕要不好。
  他都准备筹划一番,把她从那地方弄出来,便是后半辈子青灯古佛,也比折在里头强。
  可意外发生了,女儿有孕在身,女婿回心转意,打断了他的计划,他怕女儿怀着身子不好操作,便想着等孩子生下后再让夫人与她谈谈。
  谁知天不从人愿,朝中形势严峻起来,别说自己,当时的情况,便是整个顾家都难逃一劫。
  等外孙落水,女儿难产的消息传过来时,他当时就想着,若妩儿跟瑚儿走了,跟贾家这门姻亲就算断了,且顾家若再有一人,那就绝不饶了害了女儿的人。
  后来……不谈也罢,只这一段惨痛的教训让他知道,真的是难得糊涂。
  他原应学着其他人家,不教孙女们读书明智,只以针凿女工为要,以烈女传为本,识的几个字就好。
  可想了好久,他还是决定,教还是要教,她们便是女孩子,也是顾家的骨血,万万没有为了一个不确定的前程杞人忧天的道理。
  现在女儿不就是如此?可见懂得多并不是原罪,只要能守得本心,让她们知道的多些又何妨,便是孙女以后会怨自己,他也不想她们如同物件一般,万事只按旁人的意思来,完全没有自己的思想,做自己都不知道对与不对的,争自己原本不屑的,那这与行尸走肉有甚分别?
  孙女们渐渐长大,也如女儿当初一般,能出阁了!可卿的婚事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做主,毕竟便是没在殿下身旁长大,她也是龙子凤孙,肯定由不得自家做主。
  因此女儿谈及赐婚一事时,他恼怒过后,思前想后还是同意了,毕竟瑚儿是自己看着长大的,人品家世甚至是容貌,都无可挑剔。
  这适龄的男子,还真没一个能别的上他,最重要的还是贾府的条件。
  因为荣国公府女儿当家,她对这世间的女子向来怜惜,可卿又是她看着长大的,虽不比亲女,但也是打心眼里疼爱。
  便是人心易变,贾瑚辜负了可卿,她也能在他们走后保她一身无忧,要不是她甚是反对亲上加亲,自己都想把可君一块儿嫁过去,毕竟满朝上下,除了边疆,能对女子如此宽和优渥的地方,也只有明。慧郡主当家的荣国府了。
  可知道是一件事,接到旨意又是另外一件事。
  好不容易带大的孙女还没多待几年,就要被处心积虑的大尾巴狼叼走了。
  论谁都高兴不起来,因此等天使走了,除了满脸春色的可卿与面带调侃的可君,众人脸色都不甚好看。
  连老持持重的遇哥儿都有些惊慌的抱着可卿的胳膊不撒手,有些期艾的问:“姐姐这是要去别人家了吗?”
  顾夫人虽有些惆怅,可见儿子一副要哭不哭的可怜样,不忍心他这样,便拉过他道:
  “这只是赐婚圣旨,你姐姐要嫁过去怕还有很长时间呢!况且你没听圣旨上说吗?去的就是姑姑家,一点也不远,遇儿想了就带个信过去,姐姐就会回来看你。”
  遇儿并没有被安慰到,他又不是小孩子,哪有女子嫁人还能时常回来的?除非能跟姑姑一样厉害,打的姑父不敢说话,可就这样她一月也才能过来一次呢!
  于是他眨着眼睛问:“那为什么不让瑚哥哥入赘过来?反正他特别喜欢往家里来。”
  顾夫人一听挺无语,这混小子办的这都是什么事?看连小儿子都知道了。
  可看着脸红的像滴血的可卿,她还是装作没听出来道:“遇儿看了许多书,又听爹爹讲了许多故事,当知道圣旨如山,下了就不送更改,现在你瑚哥哥得了状元,圣上才让他多占些便宜,等你以后中了状元,就能让他入赘过来了。”
  遇儿虽读书不错,可他到底没出去经历过人情世故,而顾家又人口简单,自顾氏出嫁,便没有办过喜事了,一时竟叫顾夫人蒙混过去了,直到顾遇入学,这才知道了这是母亲的缓兵之计。
  可眼下的他却真的信了,只暗暗下决心,日后定要更加用心读书,只为了有朝一日能得中状元,让姐夫入赘过来,以便日日都能见到姐姐。
  ……
  因为是圣上的旨意,义忠亲王又特地下了话,钦天监的合八字的速度极快,不出半日就得出了百年好事的批语——这也是应份的,别说这两人的批语中有苦尽甘来,重获新生之意,便是真正的相克,有皇帝当殿赐婚之事,也照样是这种美满吉祥的批语。
  至于婚期,在心里不爽的义忠亲王插手,皇帝装聋作哑,而贾府乐见其成的情况下,竟被定到了三年后。
  得了消息的贾瑚有些失落,但他娘医术高超,他耳濡目染也懂些浅显的常识,女子成婚过早,的确容易伤身。
  因此虽不情愿,但还是无奈接受了,况且早早嫁过来也不能……不能……圆房,那迟一点嫁过来也好,反正他们的婚事是圣上赐婚,钦天监又换过八字了。
  这么一来婚事已经算是板上钉钉了,日后她再被接过来玩,只要长辈允许,他们就是单独相处,也不会有人说三道四。
  这样算算,他也算不亏!
  可三年时间听着挺长,可这时候女孩子的嫁妆,还真是紧紧张张的。
  顾夫人立马托各个好友从各处打听些适用的东西回来。
  原本这种事找小姑子最好,京城里谁不知道安远候门路广,找这些东西最为拿手。
  可现在一家正与贾家论亲,自己要是开口了,未免有些伸手要东西的嫌疑。
  小姑子虽不是这种人,但贾家却不是如此,她要嫁女儿,宁肯多想一些,也不能在未嫁前给她留下这种话柄,日后难以立足。
  顾妩知道这事时正在同林绪之吃饭,待听完后她默了一会才吩咐道:“南面不是运来不少的木料珍玩,顾家不是要打拔不床吗?不准声色的送过去。”
  林绪之却有些不高兴,可到底忍着掌柜的走了,才一放筷子,沉着脸说:“你为了可卿的婚事早早就吩咐人从南面找回来不少好东西,顾夫人却这么多心。”
  顾妩拿筷子的手顿了顿,心里有些好笑,手上却给他夹了一筷子鸡丁,等看他又吃起来了,才低声道:“她是对的,世人向来不吝于将最大的恶意对准女子,况且可卿敏感多思,要真听了什么风言风语,怕又是事端!”
  她虽喜欢这些女子,但却也知道每个性格都是把双刃剑,周全体贴也能是敏感多思,活泼开朗也能是闹腾莽直……
  要真是从挑媳妇的角度来说,可卿的姑娘,不注意尺度还真是容易出问题。
  而且就算她没有性格问题,那些个流言蜚语就能让好好的人钻牛角尖。
  而这事还未过,不仅新封官员要入翰林院当差,户部升迁也在这时开始了。
  按往来规矩,四品以下官员,若无皇帝特意叮嘱,就全按着吏部考核和在任业绩决定升降;而三品及以上官员就要由皇帝亲点了。
  等新一批认命下来,旁的不论,与府里密切相关的几人都有升迁。
  林如海因治盐有功,被封江淮巡盐督院署内巡盐御史,为正二品大员,阖家迁往了江淮巡盐督院所在地——扬州。
  贾政也因修书有功被提至翰林院侍讲学士,为从三品官员,日后便主修各类书籍。
  而林绪之果然被升为从一品京营节度使,掌环京城内外军事政务。
  

    
第99章 红楼52
  等调令一下来; 各人先顾不上别的; 先去吏部换取敕牒; 再拿着这东西跟自己保管的鱼符一起去新地方点卯。
  而林如海则需进京一趟; 他是外放官员,在新委任状下来之前需得先回京述职。
  他本应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进京; 但林家祖籍姑苏; 离新任巡盐御史所在衙门江淮巡盐都院所在扬州顺路,便直接带人布置好了那里; 这样回京述职之后就能直接去扬州待着。
  而要说身处金陵的林如海为何会回老家,这就要从贾家一行人离开金陵说起了。
  贾府两公子回京考试,特意跟来照顾的安远候与明。慧郡主自然也得一道回了。
  在安远候在金陵的这段时间,这两个心眼比筛子都多的人联合设了套; 来了招釜底抽薪,把金陵一地官商勾结,贩卖私盐、截流盐税的账本明细给偷偷弄出来了,还策反了少数官员作为人证。
  而这些官员也不是吃素的,不然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做这些勾当,一察觉账本失踪,便开始详查,而作为圣上心腹; 又有直奏之权的林如海则被盯上了。
  并为了保证账本初出不了金陵; 还想方设法封了他直奏的渠道,此时贾家正好早上京了,林如海思来想去; 就把证据代给了大舅哥。
  因为这些东西就是他们两一起弄回来的,交给他也不怕出问题,而且安远候贾恩候的身手了得,以一当百的事迹在有点道道的官员里里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又与金陵一干官员没有瓜葛,旁人就是怀疑也不敢对他家的船下手。
  并在送贾家回京时直接把什么也没带,出来送人且身怀有孕的贾敏连同睡的人事不知的黛玉一同走水路连夜送回了姑苏老家。
  林如海和林绪之做的小心,应该没有留下把柄,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万一有任何苗头指向他就是那个拿了证据的人,那他们的报复他可承担不起。
  妻子身体不好,又好不容易怀了的孩子,现在可不容出任何差错,而玉儿的身子才刚好些,更不容出任何问题。
  而且就算有十足的把握,别人抓不住自己把柄,她们母女也绝对不能留下了。
  他弄过来的东西只要承到御前,金陵参与这些事的官员绝对一个都跑不了。
  对于关系自身性命前程的事,这些人恐怕打了宁肯错杀,不可放过的主意。
  从能连亡数任委任官员,还连其亲眷也不会放过的处事方式来看,这伙人为了口袋里的银子,早就丧心病狂了。
  他可不信他们会因为没有证据就不敢对自家下手,自己同安远候不一样,他在外人看来是置身事外的,而自己却已经趟进了这场洪水了,只要他们再找不回那些证据,那狗急跳墙,乱咬乱撞才是最可能的状况。
  既然这样,妻子跟女儿就绝对不能再留下,等她们回了姑苏,那里可是自家的大本营,这些人手再长也伸不过去。
  况且旁人只会以为自家夫人跟女儿直接跟着大舅哥他们回京了,哪会想到自己会悄悄的把她们送回姑苏?
  林府一夜间忽然没了两个大活人,各处的探子自然在第一时间就得了消息,等他第二天去衙门的时候,果然就有人状似无意的试探与他。
  林如海当时就一脸为难的回道:“哎,你是不知道,内子身体不好,又恰逢有孕,身子更是每况愈下,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药,请了多少明医,可全都没用,眼见着就要……
  说着口气一转,有些高兴道:“谁知柳暗花明,真遇到了贵人,这才算勉强保住了。”
  见那人被挑起了好奇心,才有些神秘的低声说:
  “你知那人是谁?说来也巧,内子出身贾家,而那位明。慧郡主正是她亲嫂子,这次她随子回原籍科考,正好撞上了,这才救了她一命。
  可他们是来陪子科考的,瑚哥儿直接得了解元,就得回京参加会试,这么一来,内子的身体就没人照看了。
  你也知道我膝下荒凉,这次好不容易才有了点希望,哪能不上心?这才咬咬牙让她跟着贾家的船一起回京了。”
  这人一听倒信了几分,他们盯着林家不是一天两天了,数月钱林家大肆寻找名医的事当然自然也瞒不住。
  而明。慧郡主医术精湛也是众所周知的事,他小儿子也是种了牛痘才好好的熬了过来。
  而且自己虽然替他们办事,但从不掺和到私盐中去,就是账本上也没有自己,况且他与林如海关系甚好,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看,他对自己说的事可信度都挺高的
  便放心的跟指使的官员回了话,这些日子账本遍寻不到,各个有嫌疑的人也查不出什么不对来。
  这让心急如焚的众人更加焦躁。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林如海极其小心,可还是不小心中了招,要不是及时服用了明。慧郡主留下的保命丹药,他怕是要跟那几个倒霉鬼一样一命归西了。
  越想越后怕的林如海将计就计,决定直接诈死,让管家派人送自己的“尸身”回了家,这才算彻底脱出来了,坐看他们狗咬狗。
  金陵众官见可能出问题的人暴毙的暴毙,身亡的身亡,这才放下心来,而账本肯定也没了用处。
  可该到的终究还是到了,账本被送到了御前,摘出葫芦带出瓜,但凡参与的人,还真没一个逃了的,尽数被以罪论处。
  而本该入土为安的林如海,却被封为二品大员,即刻回京述职并换取敕牒。
  可林如海待在姑苏老家里乐不思蜀,因为妻子贾敏她生了……还是个嫡子,他盼了几十年,林家总算后继有人了,他的玉儿也有了撑腰的人。
  但这孩子身体有些不好,因此急于找明慧郡主看诊的他紧赶慢赶的带着一家人进了京。
  顾妩却还不知这事,她正在围观王夫人花式作死。
  这事要说起来,跟还在路上的林家人有些关系。
  因为金陵私盐事件,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里的萝卜,居然是一位皇子。
  而这位皇子能插手江南盐场,并不是他手眼通天,能千里之外控制官员截取朝廷盐税,贩卖私盐。
  他参与其中,并且每年都能从自己亲爹腿上刮掉一层肉来,靠的是他的外家——金陵甄家。
  同以战功军需起家的四大家族的贾史王薛不同,这金陵甄家是有名的裙带家族。
  并不是说这家连出皇后皇妃,他家出的,是一位奶妈,这位老封君不是旁人,正是当今圣上的奶母。
  圣上是由她一手奶大的,且受了她不少恩情,等当年备受欺辱的皇子成了皇帝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一心为自己,甚至忽略了家中,致使丈夫离心,七八岁的孩子还不认识自己的母亲的亲奶妈。
  这位上位第一件事就是册封生母,第二件就是封奶母为奉圣夫人,甚至在三下江南时,都去了甄家,走时特命当时身无功名的甄应嘉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还带走了后来宠贯后宫的甄贵妃。
  而这在甄家被戏称为裙带世家,也是因为他家发迹一不靠开国之功,二不靠子孙贤德,三不靠朝中有人,全靠着一入宫为奴的夫人超然世外,在圣上的扶持下,甚至有力压金陵四大家族的趋势。
  可能是盛宠太过的缘故,甄家。开始不满足于外甥的身份,三皇子也不满意自己的地位处境,双方一拍即合,想搞出点大事来,但事情哪有那么简单,万事都靠一个字——钱。
  一个光头皇子(指没有实差,并不是辫子头),一个代管行宫的“总裁”,一年的俸禄顶多够用,哪有钱打点官员,拉拢人才?
  思虑再三,这甥舅两打起了盐课的主意。
  也不怪他们眼馋,如今朝廷赋税,大头都在盐课,而盐税,基本都在江南。
  而甄家恰巧就在金陵,这么好的地理条件,原本的金陵四大家又纷纷进了京,只剩下权势全无的薛家一家,这样一来,甄家简直就是一家独大。
  前有皇子撑腰,皇帝还时不时给赐下奖赏来,这么一来二去,甄家便彻底成了江南土霸王,别看甄家无一高官,但只要在江南,还没有谁敢不给甄家几分面子?
  可大概是他们这些年过得太顺了,居然轻易的被林如海跟林绪之两人联手坑了,不过他家消息到底灵通,旁人还在做着酒醉金迷的的白日梦时,甄家就已经得了消息。
  深知不好的甄家当机立断,将财务一份好多份,赶紧派人送到各处亲眷世交家中,以便留下条退路来。
  而作为甄家老亲的贾家自然也在名单上,等甄家送财上京时,金陵早就被查了个底朝天,而甄家也被一道抄了家。
  这要是往常,就是甄家犯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