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慢穿之还是社会主义好-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孩子就更不用说了,备收推崇的女德就是“德、言、容、功”四字,可见连世人都多有看重女子的容貌。
  她当然不推崇这个东西,甚至也不打算强压着女孩子们照做。
  这种东西学会了可以唬一唬外面的人就好了,真要拿着这个教出来一个完美无缺的教版来,那才是真有病。
  她家的女孩子,最重要的还是自保,生存智慧必不可少,什么基本的强身术,药物,管家……才是最重要的,其余要学什么都随她们。
  只要嫁出去不吃亏,还能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别的让它见鬼去吧,能糊弄过外人就行。
  什么?男方?他如果不想要个鲜活会生活的妻子,而苛求一个框框里养出来的物件。
  那她不介意把闺女们再接回来,反正有她跟林绪之在一天,这里就永远都是她们的避风港,待一辈子也没什么,要是想换人也未尝不可。
  反正等他们老了,也得立下家规来,永远不许轻贱自家的女孩子。
  扯远了,元春向来乖巧,刷牙什么的可听妈妈的话了。
  迎春虽然不听话,可这丫头爱美,只要牵扯到“美美的”上面去,她就能比谁都乖。
  两个姑娘一个身边有两个妈妈,她们都是顾妩千挑万选过的。
  可以懂得多,但绝对不能把孩子往各种规矩上教,那些东西会了就好,不需要照着来,能糊弄外表的人就够了。
  反正在她的调。教下,下人们的嘴比什么都严实,保准外边的人连一个字都问不出去。
  而且元春已经大了,刚开始还不懂大伯母为什么这么教,而且王夫人念得多了,也不免有所疑惑。
  可贾母跟顾妩都是豁达的,在外面应对起来绝对是滴水不漏,不论哪一个,别人说起来也都是女中楷模。
  就是她饱受争议的学医跟善妒也没人说。
  毕竟顾妩是通过学医才有的一举得封异性郡主的事,而且不少人家就是因着这个受了她的恩惠,要是没有这一辙,她们说不定都魂赴地府了,哪有脸拿着这个说事。
  而且现在哪家没出阁的姑娘不请个女医回来教一点东西?就算没有明。慧郡主这么厉害。
  以后出了阁也能防着着内宅手段,毕竟别人懂你不懂,这不是擎等着让人下手吗?
  丫头婆子们懂到底不如自己懂,毕竟这世上最靠得住的还是自己。
  至于明。慧郡主善妒,快别说笑了,没看安远候后宅里多少妾室,那可是连一个暴病而亡的都没有,一个个的身体好着呢。
  而且越是讲规矩的人家越是注意这些,多少簪缨世家的公子们可是连妾室都没有的,最多也就几个教人事的身边人。
  拿这种东西去说嘴,也不嫌跌份。
  回到家里老太太就不说了,光她大伯母就向来不讲规矩,现在大了她但是知道避讳些了。
  小一点的时候她没少混在大房里看大伯父跟大伯母相处,发现他们压根就和妈妈跟她讲的夫妻相处不一样。
  大伯母随性的不得了,从来不伺候大伯父吃饭,从来都是一家人一起吃。
  而且妈妈讲过按书里说,女子是应该贤惠不嫉妒,主动劝丈夫去其他妾室那里。
  母亲就算咬牙切齿的,也会这么做,可她就从来没见过大伯母这么贤惠过哪怕一次。
  可真正看起来,他们的感情就比父亲母亲好的多。
  还有比如不该问丈夫的行踪……大伯母都不用问,大伯父都能交代个底朝天。
  这样的事多了去了,他们样样相处都与自己所知的“按理”不一样,可比“按理”的父母亲恩爱和谐的多。
  这才有点懂得妈妈跟大伯母说的“懂是一件事,做又是另一件事,端看哪个适合自己,毕竟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的意思。
  自此,她在外面就还是“贤孝才德”,规矩出类拔萃,人人都夸的荣国府长孙女,可实际上在家里却更随性着,每日练练琴,写写字。
  看看本不该女孩子看的四书五经,跟哥哥们辩一辩书中的道理,偶尔看一看杂书话本。
  反正大伯母说了,只要爱看就看,但懂得辨别其中的真假道理,不要被迷了心智就好。
  正所谓哥哥们说的“尽信书不如不读书”,大伯母念叨“拿话本子塑造三观,那就一辈子就基本告别自行车了”的怪话。
  反而没有以前那么累的慌了,怎么高兴怎么来。
  就这样的教导,小孩子还没有思考能力的时候,一律都是不准教的。
  毕竟小孩子太小时别人说什么信什么,信什么学什么,大一点了反而纠正不过来了。
  只教着自己穿衣吃饭,多一点就是认人认字。
  反正从小在妈妈们身边长大,也不用担心举止不妥当,毕竟就算是不古板的妈妈,也是顾妩从宫里弄出来的,举止规矩绝对出不了错。
  耳濡目染下来,就算不刻意学,外人也只有夸的,就是去哪里也挑不出一点错来,既然这样,在家里松快松快自然没问题。
  元春喜欢学琴,顾妩看的也心痒痒,打着看管的幌子,顾妩也观摩过一段时间。
  她的身体素质不错,精神力也高,原主又有底子,学得实在快,没几天就学的有模有样了。
  她得意的不得了,晚上来了隔音罩给林绪之演示了一番,然后咳咳咳,又被某个在军营学了一肚子荤段子的大芒果欺负的眼泪汪汪才罢休了,第二天再也不提弹琴了,火速收起来以免某人借景生情再咳咳咳。
  日子就这么过着,顾妩每天都浪的飞起,不是鼓捣这吃各种好吃的,就是偶尔被林绪之花样吃,再教一教孩子,她都要忘了这是红楼剧情了。
  那天是四月二十八药王圣诞,顾妩正带着孩子们祭药王,毕竟她学了医术,虽然不是师从药王,但样子还是要做一做的。
  就听二房周瑞家的慌慌张张的来了,言道老太太来请大太太直接移步二房,因为自家太太王夫人她要生了。
  顾妩这才意识到,恐怕大名鼎鼎的宝贝蛋,“神瑛侍者”贾宝玉小同志要生了。
  想起原著中那段形容贾宝玉的话——“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就取名叫作宝玉。你道是新奇异事不是。”
  就头皮一阵发麻,现在府里有一文一武两个出息人,还有超品的国公跟国公夫人,更有自己这个“明。慧”郡主,每隔几天都要被皇帝召见,已经够招人眼了。
  现在都恨不得低调到土里去,要是忽然冒出来一个口衔五彩宝玉的小公子来,那可就大发了。
  就算是真仙人,皇帝也得跳起来打他膝盖,何况只是个“凡心偶炙,下凡造历幻缘”的神瑛侍者。
  就不用周瑞家的多说,赶紧让两个孩子先待着,她去了二房,免得去的迟了,被人当什么自豪事宣扬出去。
  等她到时,院里乱糟糟的,老太太并不在,看来上次生元春时留下的阴影还没散,周瑞家的怕出事,先去的老太太那里,这才得了指示找来了自己。
  顾妩皱了皱眉,喝了一声:
  “都乱跑什么,该做甚就做甚,没个章法了吗?”
  下人们见大太太过来了,这才放下心来,一个个跟没头苍蝇乱跑的人这才各自有了去处。
  这次孩子倒生的快,不过未时就生了。
  顾妩赶紧进了产房,见王夫人累的也不知是晕过去了,还是睡过去了。
  不等接生婆倒着打一巴掌,就让她们退下了,在接生婆诧异的眼神里一把抱过孩子。
  接生婆知道不妥,可这位到底最大,且懂医术,肯定不会出什么事,教了她手法就出去了。
  然后照例倒着打了小婴儿一下,他果然吐出来一个雀卵大小的五彩石来,这才哇哇大哭起来。
  顾妩捡起石头,这才让众人进来收拾,这才拿着石头直接去了梨香院,把这事告知了老太爷,说了自己的行为,请他定夺。
  

    
第68章 红楼21
  贾代善听了大儿媳的禀报; 不由有些惊异; 接过那五彩宝玉看了看。
  这物入手温凉; 大如雀卵; 灿若明霞,莹润如酥; 五色花纹缠护。
  正面篆文:通灵宝玉;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背面篆文:一除邪祟,二疗冤疾,三知祸福。
  若今日来的不是大儿媳,而是王氏; 他都要怀疑这是那个蠢妇去哪个古董店做的假,就是为了提提二房的身份。
  这般奇事,他只在圣人与皇家身上听到过,什么“斩白蛇起义的汉高祖”,“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的宋太祖。”“生而白发的老子”……
  可真早落到自己亲孙子身上就是不是惊喜而是惊骇了,普通的吉兆如元春在大年初一出生,他倒能乐一乐; 多疼上几分。
  可衔玉而生的造化却不一样; 这孩子不管是个圣人还是个什么,这个府里可都供不起,还是悄悄的藏起来是个正经。
  不然这几代人的努力都得因为这位有出息的孙子搭进去。
  可……他惊疑不定的看了看顾妩; 惊疑不定的问道:
  “你待如何处理这物?”
  顾妩知道他是担心自己私心重,想拿着这个东西放到瑚儿或琏儿身上。
  这才状做乖巧的回:
  “我只是隐约觉得这事有些不好宣扬出去。
  既然这物是侄儿出生带来的,那自然是做个挂件放在他身上,免得有什么瓜葛,再妨碍他的康健。
  只……这事还是不要让弟媳妇晓得,不然……”
  说着顿了下,贾代善自然知道她的未尽之意,点了点头,同意了这提议。
  他也是杞人忧天,若是大儿媳有这种想法,今日悄悄的昧下就好,谁也不能知道,何必巴巴的再送过来。
  只是这是不告诉二儿媳就算了,可大儿子跟二儿子还是要只会一声的,毕竟孩子们大了。
  他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而现在还要看他们的,因此留下了这玉,待他们看过后,有些赦儿待会去做个饰品就好。
  顾妩自然没有意见,麻利的回了荣禧堂,等回了卧室,这才松了口气,要是今儿这事一个处理不好,被传了出去,光是要避免皇家猜疑都得花大功夫。
  而且没了这一折,也可以少出多少事来。
  贾代善自然不会瞒着史氏,因此阖府的主子,只除了王夫人,其实还是都知道了。
  只是除了这些人外,连奴才们一个都没有知道的,所谓少一个人知道就少一份风险,也算有所收获。
  不知是因为贾宝玉肖似的对象贾代善还活着,还是因为已经有了三个万分疼爱的孙子的缘故。
  就算这个孙子来历奇特,贾母灵惊奇了一阵,发现他也不能生来就言的圣人,就跟其他几个孙子孙女也没什么两样了。 
  因为其他几个都是难得的人中龙凤,自小都挺机灵,贾链跟迎春又是自小由着灵泉水调养大的,比一般的婴儿自然要机灵多了,衬得贾宝玉也没什么不同。
  就只当这是个没什么奇异的孙子,只应他是唯一像代善的孙子而多疼几分,却没有原著中那么似眼珠子一样的稀罕。
  等其他几位都稀罕过了这“通灵宝玉”,就交给顾妩,让她料理一番,让孩子能带着。
  顾妩照着电视剧里的花样做了几副项饰,小孩子戴起来也不重,就给他带上了,只跟王夫人说这是老太爷特意打的。
  王夫人自认为生了个得老太太青眼的元春,又生了个得老太爷青眼的儿子,心里自得不已。
  可这几年里她但凡敢算计大房,不是吃了大亏有苦说不出,就是没没干之前就各种意外夭折了,因此对这个长嫂怕的不得了,比婆母还要甚个几分。
  因此只敢在背后偷偷抱怨几声,可再怎样也不敢在她面前放肆,好不容易等她走了,才在几个心腹这里炫耀了一番,听她们吹捧几句,简直都能美上天去。
  等贾宝玉满月时,贾代善便给他起字“珏”,上了族谱,倒也算应了他天生的神通。
  贾母爱他越长越像贾代善,就只让人叫他宝玉的乳名,就成了府里的四爷贾宝玉。
  因为府里这几年已经添了几个孩子,大的几个倒也不惊奇,只每日过来逗逗,反而是迎春小家伙,每天都要去看一看宝玉,毕竟这府里有比她小的孩子,难免好奇。
  弄得贾链吃醋不已,只觉得小弟弟抢了心爱妹妹的关注,酸了好些日子。
  弄得顾妩哭笑不得,这小子真是出息,都快十岁的大孩子了,还跟个说不出话来的婴儿计较,哄了好几天,又带他去看了好多次宝玉。
  这才让他勉强承认这小家伙还的确挺可爱的,别别扭扭的每天跟着元春迎春一起去逗孩子。
  可贾瑚和贾珠就没这个功夫了,贾瑚已经十三了,顾老爷子提过,想让这孩子来年就去下场试一试,要是不出意外,过了童生试,就送他去国子监进学。
  贾珠小贾瑚一岁,下场还缺点火候,且他身体不好,在念一年书,养一养身体,免得一进考场就被抬出来。
  因此贾瑚忙着做顾老爷子准备好的功课,还要早起跟着林绪之练会武,忙的团团转,连睡觉的时间都得计算着来,哪有闲逛的功夫。
  其实他是荣国府嫡长孙,安远候的嫡长子,按规矩是可以免试直接进国子监读书的,就是太学,按着顾妩明。慧郡主的身份,也绝对是想进就能进的。
  可顾老爷子不许他走捷径,非要亲自下场试一试,他试一试,而他自己也是这种想法。
  身为父母的,孩子上进自然是好事,哪有反而拦着的,因此也就同意了。
  因着贾珠的身体,顾老爷子倒是顾虑重重,他是一步步走过来的,当然知道对于科举而言,身体有多重要。
  因此下了通牒,若这一年还不能放下心思好好养养身体,干脆来年的童生试也不要去考了。
  免得一次次的透支身体,早早的耗尽了心血。
  干脆借着贾政的关系直接去国子监好了,反正他现在是正五品翰林侍讲,也能有个入学的名额。
  他小儿子还小着,不给大儿子用也是浪费。
  贾珠本来还想着跟打大哥一起去考试,谁知道冷不丁被老师来了这么一招。
  因此第一次顶着母亲咒骂老师偏心的话找了祖父,求大伯母为自己好好调养,他还想跟着大伯每日学学武,不求多大的长进,能强身健体就好。
  贾代善看着眼含期待的孙子跟虽然板着脸数落儿子,可眼睛时不时往自己跟大儿子身上乱瞄的二儿子,还是无奈的同意了。
  这个政儿,自小就是这种口是心非的坏毛病,要不是自己跟赦儿惯着他,也不知道他谁肯理他,年长了反而越发的利害。
  顾妩要是在,绝对要总结一句,这哪是口是心非,这分明就是傲娇小达人,嘴上不要身体却很诚实2333。
  林绪之在别人面前没这个毛病,在她跟前也会时不时的犯个病,贾政这样多半是被传染了。
  治起来也不难,没什么是打一顿不能解决,要是还不行,那就打两顿,都是惯出来的毛病。
  在贾瑚忙乱的备考,贾珠调理身体的时候,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
  府里正忙着给贾宝玉小同学准备周岁宴,因为其他几个孩子都没有大办,他也不能越过前面的。
  最重要的是府里的主子们对他出生时来的那一茬念念不忘,生怕再出个相似的神迹来,就镇压了想大办一场的王夫人,只请了亲戚跟相熟的友人来参加。
  等人都到齐了后,就是传统项目——抓周宴。
  现在这荣国府是由顾妩掌着家,要是真出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他那年周岁时,政老爹便要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的事。
  不仅宝玉的名声不好听,连带着整个府里都要被人说嘴。
  抓周这一风俗,在古礼中为“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之意。
  其实就是人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预测孩子的未来。
  抓周时,要在婴儿面前摆上各种各样的玩意儿——有文房四宝、儿童玩具、胭粉、彩缎花朵、戒指、金银财宝、小弓、点心、官印等各种东西。
  据说人们可根据婴儿抓到的东西,判断出婴儿长大后的性情志向。
  最忌讳先取女红,认为这是混迹女流、沉迷女色之兆,日后无大出息;忌先取玩具,以为胸无大志;最喜他取文房四宝,以为日后必定学业有成、功业有成。
  因此宝玉抓了“脂粉钗环”,才会有原文中“政老爹便大怒了,说:〃‘将来酒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悦。”的表现。
  其实每个孩子抓周钱,父母绝对都会紧急训练一下,给小孩子一个条件反射,免得在众亲人前出了丑。
  而且其实不难理解,婴儿的视力在这时候还没有长好,看什么都是模模糊糊的,因此尤其比花花绿绿的东西,抓出来脂粉钗环也没什么稀奇的。
  不过宝玉天生比较神异,他是不是以物喻前程,她也不敢肯定。
  只为了以防万一,她压根就没有放什么胭脂水粉,金钗银环的,免得出了岔子。
  可到了当天还是出了篓子,这小破孩压根没按她们仨训练的来,放着满桌子的笔墨纸砚、金银财宝、官印、小弓不取。
  然后他就……冲着顾妩就爬过去了,大概是因为元春跟迎春都不在。
  在场的也就顾妩长得最好看,他死死的抓着就是不撒手,林绪之在一旁看的脸都黑了。
  他还真是个极度颜控,哪个好看就往哪个怀里扑。
  最后以从顾妩头上扯下来一个饰品给这场抓周划上了句号。
  幸亏顾妩不爱这些东西,这一带着的还是皇帝亲赏的御赐之物。
  吉利妈妈见多识广,反应也是够快,见状不妙喊出了一番“仰慕圣恩,自小聪慧,将来必有大出息”的吉利话来,也算是圆了说法,过了这一关。
  

    
第69章 红楼22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这小家伙想抓的到底是啥; 肯定没人不知道。
  等送走亲朋好友后; 林绪之贾政哥俩黑着脸互相对视一眼; 看着还是抱着顾妩不撒手的小胖子。
  贾政当时被儿子的胆大吓住了,目瞪口呆的光顾着围观了; 都忘了生气。 
  毕竟他也没少参加亲朋好友家孩子的抓周宴; 别家的孩子都是乖乖的抓个官印,文房四宝什么的; 再不济也能抓个小弓,吃食什么的讨个彩头。
  可自家这个宝贝疙瘩直接就冲着人去了,看样子到现在还不肯下来,看着平日里从不变脸的大哥脸色跟自己都有一比; 当下就有些不好意思。
  想上前把这孩子撕下来,可他抱的是自己长嫂,他自然不好动手,就看向王氏,让她赶紧把这个小祖宗抱过来带回去,没看大哥都要生气了吗?
  王夫人还委屈呢,平日里宝玉就爱往顾氏那钻,可有元春迎春贾琏趁着倒也不显; 毕竟家里的孩子都长得好看。
  本来她们三人都训好的; 谁知道今日就又出了这种岔子。
  刚送过女客她就想抱回来,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今日来了太多生人,孩子被吓着了; 抱着顾氏的脖子,手还紧紧攥着她身后的颈链不撒手。
  试了几次就拉倒了,小孩子身子骨还没长好,她可不敢硬掰。
  顾妩笑了安抚林绪之贾政:
  “这是要干什么?你们爷们不知道,这都是有门道的,天下的孩子抓周有几个是提前没准备过的?就是为了讨个吉利,可真按着小时候抓周来的有几个?
  我看今日不过是来了生人,孩子被吓着了,何况难道这桌上的东西还没我值钱不成,看你们兄弟两脸拉的这么长。”
  贾母也跟着训儿子:“多大人了还不稳重,跟个小孩子一般见识,你小时候还抓了小弓呢,也没见你练过一天武,到现在还是个文弱书生。”
  贾政本来心里还有些不舒坦,疑心这小子长大了必然是个沉迷女色的,毕竟任谁看了都知道他要抓的是长嫂,而不是她头上御赐的钗子。
  可听她们这么一说心里的疙瘩才彻底没了。
  母亲跟长嫂说的是,他就说母亲他们这几日怎么神神秘秘的,肯定是忙着训他呢!
  而且今日长嫂离着孩子最近,他又被围着看的众人吓着了,这才一头钻进她怀里不出来。  
  林绪之看小家伙这么灵性,就伸手,想抱一抱。
  宝玉可是个有原则的男孩子,看了看伸手抱自己的大伯,又转头看了看顾妩,比较了一下,立马嫌弃的吐了口口水,又快速地把头缩了回去。
  林绪之脸又黑了一层,他又不是蠢弟弟,阿妩这说辞,骗骗他就好了,自己可没他那么傻。
  这小家伙分明阿妩说的单纯“颜控”,跟阿妩的严重程度不相上下,他可没忘自己还没长成当初那副盛世美颜时她还花痴过那个神经病呢!
  这一世他虽然长得没以前那么好看,但也是数一数二的,他这幅嫌弃的小模样是要怎样?嘿,这小东西。
  顾妩见状不妙赶紧让人去把几个孩子叫过来,这小家伙这才乖乖的下来了,乖乖跟着哥哥姐姐们去玩了。
  林绪之见状挑了挑眉,又恢复了平日里笑眯眯的模样,暗搓搓的使坏,当着老太太的面给侄子挖坑。 
  “虽说如此,不过这孩子好像真喜欢长的好的丫头,为了以防万一,以后他大一点能单独开院了,院子里的丫头们还是长相平凡些才好,免得好好的孩子学歪了去。”
  贾政向来听这个兄长的话,何况这是为了孩子好,自然没有不应的。
  可这种事还是要看母亲跟大嫂,毕竟府里是大嫂管着,而母亲最喜欢时不时的给孙子们院子里塞长得好看的小丫头,因此都朝着贾母看去,连王夫人也是一样的心思。  
  贾母被大家看的灿灿的,不由没好气地道:
  “你们要管教儿子,我自然不会拖后腿,都看我干甚”
  不知是不是因为年龄大了,她现在就喜欢聪明漂亮的小丫头们,觉得她们有股子鲜活气,送丫头过去也是好意,现在倒弄的自己多老不羞一样。
  顾妩当然乐见其成,宝玉天生爱俏,现代的颜狗多不胜数,也没见那个就真的要去做什么。
  而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宝玉后来除了被养的没担当些,还真算是个难得的好男子,至少懂得尊重女性,比不少现代人都甩了不止一条街。
  至于滥情这一点,那也未必没有警幻搞得鬼,那么小一孩子,不教点正经东西,教什么“人事”?这是人干事?
  而且他身边又有无数善解人意,不知拒绝的“好”丫头,过早的学坏了也不难理解。
  而且古代的公子哥儿多的都是这种毛病,这是大环境决定的事,也不能光怪一个被惯坏的熊孩子。
  而且孩子都是教出来的,谁能指望一个青春期的孩子真有什么自控能力,恐怕他自己也还都懵懵懂懂着呢,哪有多少辨识力。
  她可不想宝玉再被惯成那样,这些毛病好好掰一掰,绝对是能掰过来的。
  至于不爱仕途经济,那也没什么,反正府里有瑚儿跟珠儿撑着,贾琏要是爱做什么都行。
  宝玉也一样,她记得这孩子不想往仕途经济走,可是在别的东西上造诣都挺不错。
  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都挺精通。
  以后也可以专往这上头发展,做一方大家也不错,不过现在说这些还早,以后他的前程也全看他自己的志向。
  小宝玉还不知道今日这一扑,一下子蝴蝶没了他院子里大大小小的漂亮丫头,这会儿正美滋滋的抱着玩具跟姐姐玩呢!
  周岁抓周宴一完,转眼间就要到贾瑚考童生试的时候了,贾珠这一年身体调理的不错,因此也被获准了一起去考。
  而这次考试,按照朝廷规矩,他们得去原籍考试,而荣国府是在金陵发的家,自然要回那里去考。
  按理说其实就该早早准备了,然后送他回金陵去备考,免得水土不服,再耽搁了事。
  可这两孩子现在身体还不错,而且他们要去那边的话,就得林绪之或者贾政哪一个带着去。
  因为顾妩来了这里就没有出去过,她想趁着这次的事也跟着出去一趟好好看看传说中的江南风光,免得再抓不住这么好的机会。
  她知道要是没有充分的理由,光贾母就不会让她出去浪。
  因此偷偷去求了皇帝,撒痴卖萌好半天,又有义忠亲王跟林绪之帮着敲边鼓,这才让又好气又好笑的皇帝帮着背了书,给了一道似是而非的手谕,这才让贾代善贾母同意了这次的行程。
  等得了批准,顾妩就立马安置好了府里的事情,无视数次欲言又止的王夫人,直接小手一挥,绕过她把家务交给了元春。
  不说她就是不出去玩,也不会让王氏有任何一点沾手权利的可能,就是贾母心里也有数,这是对于上次的事心照不宣的默契。
  元春从小就在她身边长大,对于管家也早有涉及,何况家里的各处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不需要管家的人事事操心,只要按条办事就好。
  而且在这里她这个年龄已经算大了,也该慢慢亲自沾沾手了,让身边的老妈妈看着,肯定出不了什么岔子,何况家里还有贾母在呢,要是有什么不妥的,她肯定不会坐视不理。
  元春忽然得了这么个差事兴奋的不得了,她自然知道这是大伯母为了她好,她只要把这次的家事能顺顺利利的理下来,这些经验以后倒那里都是能用上的。
  被外人知道了,也是一项资本,毕竟能在国公府里理家的嫡长孙女跟不能理家的嫡长孙女自然是不一样的。
  而且她最钦佩的大伯母能信任自己,这便是对她能力最大的认了。
  因此滚来滚去一晚上,等天快亮了才迷迷糊糊的睡过去了,差点错过了送别大伯他们。
  慌慌张张的收拾好了,才勉强赶上了送别的队伍。
  这次去金陵,林绪之顾妩明面上都是挂了差事的,而贾瑚跟贾珠是正主,自然也是必然去的。
  可府里有王夫人,贾琏跟迎春放在府里她也不放心,而且就算放心的下,她也舍不得这两被留下,可大方要是举家都走了也不成样子。
  贾琏是个机灵鬼,看娘亲犹犹豫豫的,就煽动迎春在父亲那哭闹了几场。
  反正迎春在父亲那面子最大,那可是要星星不给月亮,有父亲站在他们一边,那母亲必然会同意。
  林绪之自然舍不得宝贝闺女伤心,干脆先斩后奏地去找了代善,等顾妩知道的时候已经备好案了。
  因此每个人不疼不痒的罚了和遍,还是同意了。
  一家人就这么悠悠闲闲的上了船,一路往金陵去了。
  

    
第70章 红楼23
  几人先坐了马车; 坐了几个时辰才到了码头; 就上了早已等着的船。
  这船不像顾妩想像中的小船; 居然看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