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七月是神的时间-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邦华一家丢弃了所有的财物,仓皇的向东门而去。
  “糟糕!城门关了!”探路的家丁大惊。
  远处,城门紧闭,兵丁刀出鞘,箭上弦,杀气腾腾。
  马蹄声响,一支骑兵飞快的靠近。
  “东厂出城缉拿要犯!”领头的骑兵出事东厂的腰牌,带着人马疾驰而去。
  城门又被严密的关上。
  “出不去了!”李邦华当机立断,“找个民屋,我们躲进去!”
  北京城虽小,也有几十万户,就不信锦衣卫能立刻搜到这里。
  ……
  是日,大明皇帝胡一一下令屠杀东林党人,锦衣卫和西厂倾巢而出,至当日晚间,北京城内东林党人及其家人尽数被杀,漏网者寥寥无几,死亡总人数超过万人。
  朝中百官震恐,北京百姓震恐。
  作者有话要说:  PS:注0。 解释一下“水太凉”的来由。满清攻入北京时,钱谦益已经逃到了南京,任命为礼部尚书。不久,清军继续南下,钱谦益的小妾柳如是劝钱谦益自尽殉国。钱谦益伸手感受了一下湖水,说:“水太凉。”柳如是打算一个人自尽殉国,被钱谦益拼命抱住阻止。
  钱谦益另有一个名句,“这不也很舒服”。
  某日,钱谦益出门而归,已经剃发留辫,柳如是大惊,钱谦益摸着头皮道:“这不也很舒服吗?”遂入清朝为礼部侍郎。
  注1。 历史上,真的有发动国子监的监生闹事,然后自己获得大名,不断升官的,而且这家伙还这么干了不止一次。忘记这家伙是谁,是那个年代了。以后记起来了,再补上备注。
  注2。 这是国子监监生钱嘉征上的奏折,这里时间线提前。
  注3。 崇祯年的国库收入,没去图书馆查。网络上众说纷纭,有的说只有400W两,这显然是扣除了“三饷”的数字,我随意取了万历年间的1100W两的数字,这个数字应该是错误的,但是,崇祯没钱,那是一定的。


第79章 崇祯没敢走的道路
  北京城内; 人人惊恐不安; 普通百姓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一日之间,城门紧闭; 杀声震天。
  眼看着锦衣卫和西厂如狼似虎的冲入隔壁人家,然后惨呼不断; 血流遍地,百姓们只能躲在桌子底下,小声的祈求观音菩萨保佑。
  造反?作乱?杀逆贼?谁知道!
  北京城外; 却是歌舞升平。
  “驾!”又是几百骑在大道上飞奔而去; 偶尔有些田地间的农民; 会微微抬头看上一眼,又事不关己的继续忙碌。
  今天在这条路上飞奔的骑兵,已经见识的太多; 回家可以好好吹嘘一会。
  北京附近的几处兵营中; 兵丁甚至依然在懒懒散散的晒太阳。
  “圣旨到!”几百个锦衣卫进入了某处军营。
  几个和东林党关系密切的将领; 被当即拿下。
  “放开张将军!”十几个亲兵握着刀,大声的阻止着。
  附近千余兵丁默默的注视。
  “你敢抗旨造反?”锦衣卫头目冷冷的道; “别以为你们人多,在朝廷面前; 你们只是一小撮人!”
  亲兵们的勇气立刻就泄了; 附近围观的兵丁们立刻往后退了几步。
  “噗!”放下武器的亲兵们被当即格杀。
  “噗!”想着面圣陈情的东林党的将领被当即格杀。
  千余兵丁只敢躲在一角,或胆颤或兴奋的偷偷的瞅着。
  “你们几个留下掌控此军!”领头的锦衣卫厉声下令。
  几个锦衣卫大声的应着,毫不在意的看着四周的兵丁。
  为皇帝做事; 有什么可怕的?难道这些人敢造反?那还是要诛九族的!
  同样的事情,在北京城外的几个军营中不断地发生,军营中的东林党人很快就被清理干净。
  胡一一顺利控制住了附近的军队。
  ……
  简陋的道路上,几百骑依然在不断地疾驰,每到一处岔路,就会有几骑呼啸着奔去。
  骑兵的队伍越来越短。
  ……
  天津。
  “圣上有旨!立即诛杀东林党人!”报信的骑兵在天津布政司监督太监处厉声道。
  监督太监看了圣旨,哆嗦了一下。
  圣旨上,只写了杀了东林党满门,连理由都没有。
  反倒是报信的东厂番子,又小心的透露,九千岁说了,这次事情万万不能办砸,更不能有一丝的贪墨,否则谁都救不了作死的人。
  监督太监听懂了魏忠贤的意思,越想越是震惊,急急忙忙的喊着:“跟我走!”
  百余人到了天津府衙,直闯而入。
  “放肆!”天津知府怒斥,就算是宫里的太监,也不能如此无礼。
  “你是东林党人?”监督太监微笑。
  天津知府傲然一笑,谁不知道他是东林党人?
  “来人,拿下了!”监督太监陡然翻脸。
  “大胆!你敢对朝廷命官……”天津知府还在愤怒,监督太监亮出了圣旨。
  “皇上有旨,诛杀乱党东林党人!”这乱党二字,却是监督太监自行添加的。
  附近原本想要动手的府衙兵丁,立刻被圣旨吓住了。
  乱党?东林党竟然造反作乱?这是要株连九族的!万万不能掺和进去!
  “你这是假传圣旨!”天津知府厉声道。
  监督太监微笑着收起了圣旨。
  “杀了!”
  “噗!”天津知府挂。
  府衙的人越发的恐惧了,看监督太监有恃无恐的样子,圣旨定然是真的。
  “不要担心,圣上一定明察秋毫,不会冤枉一个好人。”监督太监微笑着。
  众位天津府官员一起赔笑。
  “圣上圣明,定然是不会错的。”
  “某早就觉得东林党有所诡异,想不到竟然是如此大事,唉,果然是圣上英明神武啊。”
  ……
  天色还黑黑的,已经有一些人家点亮了灯火。
  “老爷,你真的要去上朝?”夫人一万分的不理解,皇帝随便杀人,门口的石板路上还是红色的呢,上朝说不定就被皇帝杀了,怎么能去呢,称病在家不好吗?
  老爷苦笑:“妇人之见。”
  皇帝软弱,别说称病在家,就是没病想不去也就不去了。
  可皇帝凶残,就算真有病,就算躺在床上只剩下一口气,也非得抬到皇帝面前,让皇帝亲眼见一见才行。
  “我家不是东林党,皇帝不会为难爹爹的。”已经考上了秀才,正在发奋读书,打算明年考举人的儿子,很有自信的宽慰这家人。
  老爷伸出手,抚摸着儿子的头顶,二十来岁的人,竟然只有这点政治智慧。
  “若是我死了,你考到举人,就回家种田吧,万万不能当官。”
  儿子热泪盈眶,这是老父亲对当官几十年的体验,对儿子最后的教诲?
  老爷一眼就看出,儿子误会了自己的意思,但是,他只能什么都不说。
  “李大人。”
  “王大人。”
  “赵大人。”
  相熟的官员,互相打着招呼,虽然人人都笑着,但谁都清楚的感到了对方内心的惊恐。
  “陈大人,你怎么也来了?身体好点了吗?”有人惊讶却又不是真的惊讶的看到了一直重病卧床的陈大人。
  陈大人努力的喘息着:“老夫……老夫……”
  “陈大人,你歇着,我们懂。”其他人急忙道。
  几百官员,人人都知道为什么今天人到的这么齐整,为什么人人脸上都是微笑,人人心里都是乌云。
  胡一一这个皇帝,太不按照规矩做事了!
  胡一一不干架空,要收拾朝政,掌握权力,这大家谁都理解。
  大明朝所有新皇帝当政,都是这么过来的,提拔一些自己的人手,掌握一些自己的权利,大明朝的文武百官各个党派有这个准备,甚至已经计划了抛出哪些不那么重要,又看上去很光鲜的部门,安慰新皇帝的掌权欲望。
  比如翰林院,比如西北的几个州府。
  皇帝要铲除东林党,也同样不是不可以接受,先帝朱由校还不是一心想要铲除东林党?那个皇帝愿意看见东林党掌控朝政?
  齐党楚党浙党阉党都可以配合的嘛!
  但是,这个过程,必须是如春风化雨,不疾不徐的,哪有这么乱来!
  才当上皇帝第二天,胡一一就血洗了东林党!
  这已经不是春风化雨或者横扫落叶了,这根本已经是彗星袭月了!
  这种毫不掩饰,毫不考虑后果,毫不在乎别人感受的粗暴方式,与习惯了慢腾腾串联,慢腾腾商议,慢腾腾渗透的朝廷大臣大明百姓,完全无法理解胡一一的高速高效,和凶残。
  大明最凶残的朱88?和眼前的胡一一比,差得太远了!
  大明朝胡一一当皇帝第三天,所有在北京城内,并且有资格参与朝议的所有官员,即使已经是真的重病在身,也怀着高昂的工作热情,打着灯笼,举着火把,义无反顾的加入了为大明贡献光和热的队伍之中。
  龙椅上,胡一一使劲的打哈欠。
  忒么的当个皇帝竟然不能睡觉睡到自然醒!
  这才5点啊5点!
  必须改革上朝时间!
  大殿上,没人说话。
  诸位大臣打定了主意,在暴君面前,玩什么冒死进谏,然后功成名就,那是不可能的,那是必然死全家的!
  老老实实装木偶,不好吗?
  用沉默表示反抗,不好吗?
  大明诸位臣子,认真的坚定的用不发一言不出一声,表示对暴君昏君胡一一的反抗。
  “都没话说?”胡一一大喜,时间还早,还能回去再睡一会。
  “陛下,臣妾有本启奏!”周皇后走进了大殿。
  皇帝倒行逆施,杀害忠良,必须有人死谏,就算说完了之后,立刻被拖出去五马分尸,她也对得起大明的列祖列宗。
  “东林党都是正人君子,朝廷肱骨,为什么杀了,还满门抄斩!”
  胡一一叹了口气,作为一个皇后,周皇后真是够称职的。
  “朕杀东林党,是因为朕要让在这里站着的所有人,以及大明的千千万万读过几本书会喊道德口号会装模作样会道德压人会道德绑架骄傲到无边的脑袋意识到,他们的人头,也是可以被斩下来的!”
  “朕不是君子,朕脾气暴躁,朕没有耐心,朕君临天下!
  在朕的面前,谁敢空话套话废话官话,朕就杀了谁全家!
  谁敢懒政惰政贪污受贿假公济私,朕就杀了谁全家!
  谁敢以自己的利益以党派的利益以老家的利益为重,朕就杀了谁全家!
  朕不懂四书五经,朕不懂仁义道德,朕不懂天意民意,朕只懂得朕的刀剑锋利!
  有谁不服,拿全家的人头,来和朕说话!”
  胡一一拂袖而去。
  满殿群臣面无人色。
  “快来人,周皇后晕过去了。”
  “陈大人断气了!”
  “李大人失禁了!”
  ……
  大学士府邸。
  “万万不能让圣上为所欲为!”
  上朝的官员们,几乎全部都聚集在了这里,事情紧急万分,大明朝开天辟地打下江山以来,从来没有遇到过如此严峻的情况,所有齐党楚党浙党酱油党豆浆党都必须放弃成见,万众一心,共渡难关。
  “圣上手里有东厂西厂锦衣卫……”真是莫名其妙,为什么其他皇帝手上的也有东厂西厂锦衣卫,为什么就从来没有这么觉得恐怖过。
  “能让锦衣卫拨乱反正吗?”锦衣卫中,未必都是田尔耕之类的混账,也有忠良之辈。
  “田尔耕可不是什么忠贞之士。”有人也道,只要说动田尔耕,掌控了锦衣卫,釜底抽薪,皇帝没了爪牙,北京城中的局势就会大变,一个没有军队的皇帝,谁在乎他,命令能不能出紫禁城,都是个疑问。
  “你们可曾想过,田尔耕为什么会听圣上的命令?”有人冷笑。
  “锦衣卫是皇帝亲军,我们使唤不动的。”有人也想到了这点,苦笑解释。
  锦衣卫历来是皇帝的亲卫军,只听皇帝的,又多有世代继承,忠心度高的很。田尔耕只是皇帝任命的指挥使,皇帝一句话,田尔耕就得下台,田尔耕根本不具备对抗皇帝的可能。
  而且,朝廷官员与皇帝直属力量的敌对,从大明朝建立开始,就没有停止过,现在怎么可能拉拢一直被朝廷官员鄙视打压的锦衣卫呢?
  “圣上不懂得政治的本质,以为靠蛮力就能掌握朝廷,太天真了。”有个尚书胸有成竹的微笑着,当官哪有这么容易,只需要办事的时候拖一拖,或者多做几次向皇帝直接请示,甚至甩给皇帝自己处理,朝廷上下政令不通,诸事废弃,皇帝也只有老老实实的投降,回到做个明君圣军的道路上。
  你丫的是官二代吧!那种知道自己到什么年纪会是什么官,做什么都有老子罩着,底气爆棚,敢指着上级的鼻子痛骂,看着在基层干过,其实基层的想法毛都不知道的基层镀金官二代!
  皇帝可是说了懒政惰政会杀全家的,就算你不信,有的是底层的官员愿意赌一把,分分钟就把你懒政惰政故意敷衍欺瞒圣上的行为打了小报告,然后你全家人头落地,他顺顺利利欢欢喜喜升职加薪,从此成为皇帝一党。
  该尚书面无人色。
  “请皇室宗老,请出祖宗家法!”有人提议,只要捧着大明列祖列宗的牌位,在皇帝面前一站,看嚣张跋扈的胡一一跪不跪。
  “此计甚好!”一群大臣用力点头,谁敢对抗祖宗家法?就连乡下的小宗祠,祖宗家法一出,当了大官的也得跪下!大明朝就没有人能对抗祖宗的人。
  ……
  在一群大臣用心的商讨祖宗家法,以及那些皇室宗亲有资格捧哪一块祖宗牌位的时候,魏忠贤已经到了山东和江苏的边境。
  “九千岁,歇一会吧。”手下看着魏忠贤苍白的脸,有些不忍和担心。
  魏忠贤摇头:“再赶一程!”
  这一路行来,换马不换人,魏忠贤撇下万余内操军,只带了东厂的千余人,毫不停歇的向江南前进。
  在马背上浑浑噩噩的时候,魏忠贤想清楚了胡一一的命令。
  胡一一看中了东林党的钱,胡一一对东林党恨之入骨!
  速度,速度,速度!
  胡一一要的就是速度!
  必须在东林党收到京城巨变的消息前,在东林党人散入乡野之前,在东林党人转移财产之前,彻底的杀光东林党,席卷东林党所有的钱财。
  所以,胡一一会用将近六千人,对付区区一千多的国子监监生,会杀完国子监监生后,立即斩杀东林党人,会封闭城门,不许人出入。
  一切,只是为了赶时间,只是为了防止消息走漏。
  魏忠贤想到胡一一的心狠手辣斩尽杀绝,浑身又是一抖。
  “再快点!”魏忠贤大声的下令。
  马队再次加速。
  ……
  北京城内的一个角落,一个小小的宅院,这几天静悄悄的。
  有几双眼睛小心的向外张望着。
  “似乎没什么异常。”有人低声的道。
  李邦华微笑着点头,北京城这么大,哪里去找他们区区十几个人,天子脚下,总要顾虑影响,总不能老是锦衣卫提着刀乱窜吧,再躲个几天,估计风声就会停了,为东林翻案的呼声就会大起,他就可以堂而皇之的回到朝廷,继续做兵部右侍郎。
  要是运气好,皇帝还必须安抚剩余的东林党人,他说不定还能升级成为一部尚书。
  “再坚持几天,我们就能出去了。”李邦华的笑容,鼓舞了其他人,在这小小的民居间躲藏,竟然也似乎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你放心,等我们出去,一定重重的谢你。”李邦华对着屋子的原主人张老三道。
  张老三有些紧张,但老婆孩子还在对方的手里,只能勉强挤出笑脸,点着头。
  “张老三,张老三!”
  屋外有人大声的叫。
  “是里正。”张老三在窗缝里看了,对李邦华道。
  大明的规矩,110户为一里,设里正,掌管户籍和徭役的管理。
  “问他什么事。”李邦华道。
  几人掏出刀剑,比在张老三的老婆孩子脖颈上。
  里正找张老三只有一件事。
  锦衣卫挨家挨户逐一搜查,里正负责核对户籍人口。
  李邦华大惊,这狗屎的锦衣卫,这么无耻的招数都想的出来!
  挟持张老三的家人?躲在家里不出来?
  锦衣卫不在乎P民家人的性命,更不会老老实实的站在门外。
  东林党君子李邦华落网,李邦华挂。
  ……
  胡一一又涂掉了一个人的姓名。
  周皇后看着名单,上面已经是漆黑一片,东林党在北京已经全军覆没。
  自从大殿上被气晕后,周皇后没有像其他人以为的那样,以死相谏。
  周皇后甚至没有如同她身边的宫女担心的,被胡一一打入冷宫。
  一切待遇依旧,她还是大明的皇后。
  有些宫女大喜,这是说明,在胡一一的心里,周皇后还是很有地位的。
  周皇后苦笑,从来只闻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
  她不自杀,是因为她认为,贪恋水美纪美色,杀人如麻的胡一一,绝不可能因为周皇后自杀,从此改邪归正。
  周皇后决定保全有用之身,在日常中处处的提醒和劝告胡一一。
  哪怕因为说多了说烦了,被胡一一砍死,也比毫无意义的以死相谏要好。
  “东林党内就没有真正的君子?圣上就没有误杀一个好人?”周皇后忍不住道,她不认为钱谦益是坏人,不认为东林党有坏人,但是,她愿意顺着执拗的胡一一的思路讲道理。
  “是啊,朕知道东林党中,必然是有正人君子的。”胡一一认真的道。
  “朕知道杀光东林党不对,但是朕找不到其他的答案。”
  东林党都是伪君子,杀光东林党就能救大明?
  胡一一从来没有这么简单的想过。
  但胡一一没有甄别谁是真君子谁是伪君子的能力,更没有时间去甄别。
  再有17年,千疮百孔的大明就要灭亡了,30W满清辫子统治亿万汉人的末日就要来了。
  谁有那个火星时间,从一群烂苹果中,找出一颗烂的较小的苹果?
  崇祯试过了,但是崇祯失败了。
  还有比崇祯这个勤勉的土著,更知道朝政,更懂得妥协,更懂得儒学的?
  凭什么连八股文都看不懂的穿越者,会以为能比崇祯做得更好的,能让大明发挥更大的经济发展和战斗力量?
  胡一一不是历史大能,她甚至连哪几个大臣是忠臣都不知道。
  胡一一不是□□高官,从来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有魅力,能收服大明的官员和百姓。
  按照大明的标准,胡一一甚至是标准的文盲,连大明官员的奏折都看不懂!
  谁忒么的知道奏折里翻来覆去的举例,翻来覆去的子曰,都是什么意思!
  一个文盲能和那些大儒们推心置腹,然后像那些某点的穿越者一样,随随便便就收拢了朝中大臣的心,从此大臣们忠心的像孙子一样,屁颠屁颠的送人送钱送命送孙女?
  胡一一丝毫不认为她能获得大明朝廷大臣的支持,她也不需要这些只会党争的废物大臣的支持。
  大明的大臣文人敢和讲道理的崇祯闹腾,然后用自己的道理和人数,扭曲崇祯的意志,坚决的反对各种商税,坚决的反对官绅一体纳粮,可是,遇到了满清的时候,这些认为收税就是与民争利,核查土地就是祸国殃民,官绅纳粮就是天下毁灭的大明文人,又做了什么?
  只有跪下,只有“水太凉”,只有“其实也很舒服”,只有“谢主隆恩”,只有“老子祖上是包衣!”
  崇祯以为仁义可以得天下,以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所以明朝灭亡了。
  胡一一既然知道崇祯的拉拢文臣一套行不通,为什么还要继续走相同的失败道路?
  胡一一绝不走同样的道路,她坚定的走上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为一个暴君。
  胡一一不但要杀光东林党,还要杀光所有敢挡在她前面的朝廷官员甚至大明百姓。
  毁灭一切,获得新生。
  胡一一不知道成功性有多大,至少,这是崇祯没有试过的道路。
  ……
  苏州。
  魏忠贤被抬到了府衙。
  连日的骑马,魏忠贤双腿间早已满是鲜血。
  “不要管咱家!”他用力的推开手下,厉声喝道:“抓东林党!”
  一日之间,整个江南的东林党被尽数杀戮。
  “我不是东林党啊!”一个地主惊恐的看着闯进门的东厂番子,吓得站都站不稳了。
  “杀了!”带头的东厂番子根本懒得和他说话。
  谁是东林党,谁和东林党关系密切,谁家有个东林党的女婿,谁家赞助东林党,谁家的儿子把加入东林党当做最高目标,这种毫无遮掩并引以为荣的事情,各地的监督太监东厂密探锦衣卫密探,早有备案。
  有个番子看见一地的钱银,心中大动,就想伸手。
  “你要是不想要全家的脑袋,尽管伸手。”头目冷冷的道。
  那番子吓了一跳。
  “这是看在你我多年的交情份上,再有下次,我的人头,可比你全家的性命还要值钱。”头目道。
  其他番子也冷冷的盯着那人。
  九千岁早已下了严令,谁敢在抄家的时候贪污一文钱,全家人头落地!直属上级人头落地!同行者出首检举有功,包庇则全家人头落地!
  ……
  关闭了整整十天的北京的城门,终于又打开了。
  一大群人争先恐后的涌了出去。
  田尔耕忧心忡忡,这些出城的人当中,必然是有朝中官员的耳目,有不在东林党名单上的余孽,甚至还有女真辫子的奸细。
  “你不用管这些,你只要办好了朕交代给你的几件事,朕就记你大功。”胡一一道。
  田尔耕还是担忧,胡一一交代了几件事情,没有一件是容易办理的,只怕这五千锦衣卫要尽数出动。
  “圣上无人护卫,只怕不妥。”田尔耕道。
  “朕有水美人在,慌什么。”胡一一道。
  田尔耕瞅瞅艳丽的水美纪,急忙点头:“是,有水提督在,圣上必然稳如泰山。”
  水美纪的剑法武功,足以以一当千了吧!
  “有我西厂在,圣上不用担心安危。”水美纪说的毫无诚意。
  田尔耕擦冷汗。
  ……
  “我冤枉啊!”
  “万岁,我冤枉啊!”
  被拉出去的大臣,凄厉惨叫着。
  大殿上的官员们浑身发抖。
  那个官员真的很冤枉。
  河南灾荒的消息,他只是延误了5天,只是5天,真的不是故意捣乱,区区延误5天,在大明朝根本不算什么事!
  随便哪个衙门,没有放了一个月,还在考虑中的事情?
  灾荒就必须加速报?幼稚!
  不核查清楚下面有没有谎报,不想好怎么解决问题,怎么向上头汇报?
  可惜胡一一不听这些道理。
  百官不做声,杀了官员,也就是泄愤而已,灾荒还是要拿出办法来。
  “水提督,你去处理,要钱要粮,只管找户部要,要是户部拖延不给,不用问朕,直接杀了。”
  水美纪笑。
  户部噤若寒蝉,打定主意要什么给什么。
  “万岁,这么做,恐怕不符祖宗家法啊。”有个大臣忍不住道,这西厂女提督插手地方政务,太不符合朝廷规矩了,太打朝廷大臣的脸了,他不得不提前搬出祖宗家法的杀手锏。
  一群大臣商量了几天,还没有想好那个宗室来呵斥胡一一,哪个宗室捧朱88的牌位。
  这是小事?
  无知!
  这是决定那个党派的势力上位的关键时刻!
  比如福王潞王桂王,都是老牌子王爷了,都和各个党派有牵扯不断地关系,谁呵斥胡一一,就决定了谁是大明的第一亲王,与他有关系的党派就会势力大涨!【注1】
  “朕没空废话,朕的话就是规矩,谁反对,谁赞成!”胡一一厉声问道。
  百官默然装狗。
  麻痹!身为皇帝,祖宗规矩都不讲!
  到底是文盲皇帝!没学过儒学没有文化就是可怕!
  在惊愕的下巴掉地的同时,朝中诸位大臣决定秉持秀才不和兵斗,文明人不和蛮夷斗的原则,暂且按照胡一一的规则办事。
  不是他们屈从了胡一一,而是他们坚信,只要天下知道了胡一一的暴行,群情汹涌,胡一一必然只有死路一条。
  “快点!把所有的公文都拿出来!”一个尚书飞快的跑回部衙,心急火燎的下令。
  “今天必须把所有的公文都处理好,不然本官把你们统统发配边疆!”尚书已经口不择言了。
  手下们看着那高高的一叠公文,愕然。
  ……
  “只怕天下流言纷纷。”水美纪微笑道,用暴力统治朝廷,在晚明的腐朽土地上,必然是被万民唾弃。
  王承恩用力的点头,担忧的看着胡一一。
  胡一一笑了:“朕不在乎流言。”
  流言?屠刀之下,哪有流言。
  “只恐天下不静。”王承恩说的委婉,皇帝胡乱杀人,这天下的官员,必然是要上书怒斥的,群情汹涌,还是说得轻了,肯定有人以为自己天高皇帝远,找借口少送税款,少送漕粮。
  胡一一站在紫禁城上,俯视大地,张开双手,仰天长笑。
  “不杀个血流成河,这天下,又怎么会是朕的天下?
  士大夫只是朕的狗!
  朕为什么要担心狗在叫?
  谁敢和朕作对,朕就杀了谁,杀到天下没人敢反抗,杀到天下没有第二种声音。”
  王承恩吓得趴在地上,太疯狂了!
  水美纪大惊,伸手摸胡一一的额头:“没发烧啊,怎么变成某点的SB了?”
  水美纪被暴打。
  作者有话要说:  PS: 注1。 明末官员的节操,真是一点都不能指望,为了一个牌位谁捧,折腾半天,绝对不是冤枉他们。
  1645年,崇祯吊死,北京沦陷,福王朱由崧运气好,终于逃到南京,官员们绝对按照血缘,皇帝就是他了,偏偏史可法等东林党坚决反对,史可法甚至写了封信给马士英,说福王有七不可立,酗酒好色等等,还是立血缘更远的潞王好。结果马士英仗着兵多乱来,史可法又急忙同意了。马士英后来发现史可法其实之前已经在操作潞王登基,官位也没他的份,一怒之下,不厚道的把七不可立捅了出来,从此史可法屡遭排挤,扬州城被围,竟然没人去救,扬州被屠。


第80章 向前!
  从灾情来说; 因为延误了河南灾害而被砍死的官员; 实在是太冤枉了。
  不过是几个县的旱灾而已,殃及的灾民也不过是几万人而已,就这点人数; 随便县里自己就处理了。
  当然,处理的方式无外乎发点米粮; 打发灾民外出讨饭等等几种。
  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地震和干旱的陕西比,河南这些年还是风调雨顺的,偶尔几个小县城的灾难; 完全在可以控制的范围; 朝廷发些赈灾粮食; 多半就挺过去了。
  坚持这点的,有很多很多的地方官。
  “厂公,吾等到地方以来; 勤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