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本草王-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玉堂郑重地点点头,手中寒光森森的长剑一挥,砍下一根树桠。挥剑削下一截,脚尖一踢,那截木头飞向河面。
与此同时,他跟着飞身而去,在那根木头落水的瞬间,他也正好落下,脚尖在那木头上一借力,再次飞身而起。手中长剑一挥,又从手中树桠上削断一根木头,空中脚尖踢出,木头落入前面水中,跟着落下,再次一借力,又飞跃而起。如此反复,到了最近的一棵树上。又砍下一根树桠,如法砲制,一棵树到另一棵树,很快,就到了岸边。
岸上的人显然已经发现了他,被他的绝世武功所镇住了,有的已经开始转身就跑,有的则站起身来,朝他放箭。
白玉堂恨极了这些人,他本来就是心狠手辣的,此刻更不容情,那些稀稀落落射来的箭如何能伤到他,只见他有如一阵疾风,卷入对方人丛之中,好似猛虎闯入羊群。血光飞溅,惨叫声此起彼伏。
这是一片开阔地带,没有可以躲藏的地方,那些逃走的,被他抓起的刀剑飞射而去杀掉。没有一个能逃掉的。朝他进攻的,一个个都惨死在他的剑下,不是人头分离,就是一剑穿心。
这些人吓得是魂飞魄散,哪里还敢抵抗,一个个跪倒在地,举着双手求饶。
若不是为了逼问叶知秋的下落,以白玉堂的个性,会将他们全部诛杀!
绕是如此,在白玉堂硬生生逼着自己住手的时候,还是已经杀掉了一大半了。
白玉堂逼这些人砍下树修了一个木筏,自己手持长弓监督着,把可馨主仆,还有树上的兵士们都一个个接了下来。送到了岸边。
兵士们将这些人都绑了。
白玉堂扯了一个大汉到远处,长剑抵着他的咽喉,低声逼问道:“你们谁是头?”
“我们的头,刚才已经被英雄您杀死了。”
“除了他,还有谁?”
那人转头望了一眼,道:“跪在右边的那个,穿褐色短衫的,是我们头的副手。这些都是他们的主意。”
“你们是什么人?”
那人已经吓得面无人色,哆嗦着说:“我们是附近的村民。”
“是不是你掘开河堤,放洪水淹我们?”
“是……,不过不是小人的主意,都是他们定的,我们只是跟着,——也是活不下去了,实在没有办法啊!求求你,饶了我吧,我家里还有八十岁的……”
白玉堂长剑送出,刺入这人咽喉。顿时倒地而死。
白玉堂提着血淋淋的长剑,一步步走到那些俘虏面前,道:“他不说实话,所以被我杀了。有谁愿意说实话的?”
好几个人都大声道:“我!我说实话!求英雄开恩饶命!”
白玉堂斜眼看了看那个副手,见他低着头不说话,身子却在簌簌发抖。
白玉堂顺手将一个表示要说实话大汉提起来,走到刚才那个被他刺死的大汉尸体旁,扔下。长剑指着他的咽喉,刚才的问话又重复了一遍。果然跟刚才那人说的一样。接着问道:“你们为什么要造反?”
那汉子哭丧着脸道:“没有办法,村里的人好多都得了瘟疫,一家一家的死绝了,东山村的洪铁匠就说了,与其病死,不如起兵造反,把官府这些年欺压我们的仇报了,死了也值得。——这都是他说的反话,我也是没有办法,他们强行逼着我们参加,谁要是不参加,就把谁家吃光拿光,把谁赶去跟那些瘟疫病人一起……”
“你们都做了什么坏事?”
“没有,没有做什么啊……”
白玉堂长剑一挺,刺入了他的咽喉。
第257章 避暑山庄
白玉堂手提血淋淋的长剑,走会俘虏们面前。那些俘虏看见他轻描淡写连杀两人,面不改色,当真吓得魂飞魄散,看他过来,都不由自主缩成一团。
白玉堂冷声道:“刚才我问跟着你们的头作过什么坏事,他竟然说没有。显然是谎话,所以我把他杀了。”
随手又抓了一个,提着回到那两具尸体旁边扔下。那汉子吓得尿裤子。哀求道:“爷爷!求你不要杀我啊!我家中还有八十岁的老母,下面还有……”
“闭嘴!”白玉堂长剑指着他的咽喉,“刚才那人也这么说,被我杀了,——既然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还参与谋反,做这些株连九族的事,岂不是该杀,杀了之后,免得将来被缉捕,株连他人!”
那汉子赶紧磕头道:“我错了,我误入歧途,我知道错了,再不敢了,求英雄饶了我,放我回家,我一定好好侍奉父母,教养孩子……”
白玉堂道:“那得看你是不是说实话。”
“我一定说实话!我向苍天发誓!”
白玉堂把先前问那两人的话又问了他一遍。回答果然跟先前的相同。
当问到是否做过坏事时,那人哪里还敢抵赖,道:“做过,做过!”说着,把他们杀了当地官员,分了官府粮仓的事情说了,又检举了一些人在暴乱中乘机乱奸污民女,杀人越货的事情,还说自己也帮着做了。
白玉堂不是来查案的,当然没有时间听他说这些。很快打断了他的话,让他说杀官和抓朝廷官员的事情。那人一件件说了,终于,他说道:“差不多一个月前,我们还抓了一些准备去京城的官员。说是什么太医。还有一个是国舅。”
白玉堂心头一喜,脸上却不动声色,道:“怎么回事?从头详细说!”
“是,”那汉子道:“我们的探子报告说,有数十个行踪可疑的人住在集镇客栈里,他们虽然穿的是粗布短衫,但是,骑的却是官马,而且每人一匹,有好几十匹。其中还有两个女人。我们头说现在缺的就是马,就决定动他们。我们全部出动,把那客栈团团包围。准备放火烧客栈。但是对方说了身份,我们这才知道,他们是朝廷官员,是太医,其中那少年还是国舅,就是去年京城闹瘟疫时免费传授仙方的那个曹国舅。其中一个女人还是以前的宰相范仲淹的孙女。于是我们头就说请他们留下,给我们感染瘟疫的病人治病。他们说要赶往京城。一番讨价还价。最后说好,曹国舅留下来一个月,给我们治病,我们就不杀他们。为了保险起见,我们把其他人都软禁在霍湖中心的小岛上。只留下曹国舅很几个太医在霍湖镇里帮我们的人治病。”
“他们现在在哪里?”
“还在霍湖镇。就是当时我们抓住他们的那里。”
白玉堂问了那地方的具体方位。随后长剑一送,又将这人刺死!
返回过来,白玉堂瞧着那副手,道:“你们抓了曹国舅和太医,有谁知道在哪里?带我们去,我就饶他不死!”
可馨惊喜交加,望着白玉堂。但是没有说话。
差不多所有的俘虏都嚷嚷说知道在哪里,愿意带他去。那个副手也哆哆嗦嗦道:“我,我带你们去,不要杀我!”
白玉堂提着他到一旁,问了他们把叶知秋他们关押的那具体位置。然后一摆手,给手下使了个抹脖子的动作。这些兵士对这些差点要他们命的人早就恨之入骨,手起刀落,一个个都杀死了。
可馨想阻止,但是来不及了,对白玉堂道:“他们都投降了,你怎么还杀他们?”
白玉堂淡淡道:“他们杀官造反,那是株连九族的死罪,我不杀他们,他们将来死得更惨!而且还会株连他们家人。再说了,我们现在去救人,可没有工夫来管他们。”
可馨无语。
白玉堂他们的马已经被洪水淹死了,没有马,只能步行。
好在那个霍湖镇距离这里不远。没两个时辰,他们便赶到了。
白玉堂已经问了集镇上的兵力部署,将这副手击毙。然后作出安排。下令突袭。
他这次带来的都是精英,虽然人数少,但是都是以一当十的,加上突然袭击,对方的首领又已经被击毙。所以很快就将集镇上的敌人击溃。找到了叶知秋。
叶知秋正在一间屋子里给病人治病。突然杀入不少官军,当先的竟然是白玉堂,当真又惊又喜。
紧接着,可馨在几个兵士护卫下,也跑了进来。四目相望,呆了呆,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也顾不得旁边有白玉堂。
白玉堂告诉叶知秋,他已经安排人解救霍湖岛上的孙永虎他们,稍等片刻,人救回来之后,便撤退。然后带着兵士,还有病人,都退出屋外。叶知秋和可馨两人好好亲热,互述衷肠。
两人一番亲热,说了别后的一些重要的事情。叶知秋听说京城已经发生瘟疫,而且皇帝都已经逃出城了,当真有些傻眼。
白玉堂的兵士当真训练有素,很快把湖心岛的林忆、范妙菡等人救出来。
范妙菡见到叶知秋,也不顾可馨在旁边,抱着呜呜地哭了起来。好在这些乱民为了笼络叶知秋,让他安心治病,同时也敬重范仲淹,所以没有对范妙菡和雪奈她们两个女的很是客气。没有让她们受什么委屈。
原来,当时他们在客栈被包围,叶知秋看见楼下都是火把,而且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是手持刀剑的村民,知道他们无法全身而退,便亮明身份,说了自己能医治瘟疫,从而与他们达成协定。给他们治疗一个月,同时把马全部给他们。雪奈看叶知秋没有危险,同时没有办法救这么多人,所以没有动手。后来又被软禁在湖心小岛上。她不会水,而这的湖面非常辽阔,所以没有办法渡过湖。
好在大家一切都好,也算是有惊无险。
兵士们还找到了叶知秋他们的马,另外还找到一些马,是这些暴乱的民从官府抢来的。叶知秋他们担心村民会组织力量重新杀回来,便立即乘马离开。
而这时,那瘀泥河已经退到了原来的位置,他们能骑马过河了。不过白玉堂还是派了一小队兵士过河探路,后面也留下断后的,这才过河。
这一次,没有再遇到任何危险。平安度过。
一路无事,数日后,他们回到了京城。
※※※
京城郊外,避暑山庄。
叶知秋他们没有进城,而是在白玉堂的带领下,径直来到了一百多里之外的避暑山庄。因为仁宗皇帝就在这里。
仁宗听说叶知秋找到了,等候在门外,当真是喜出望外,立即传见。
叶知秋看见仁宗明显衰老了,也觉得他挺不容易的。
仁宗第一句话问的,就是:“知秋,你有办法医治这场瘟疫吗?”
叶知秋瞧着他,没有说话。
仁宗反而被他瞧得发毛,道:“怎么了?”
叶知秋道:“是官家下令杀死所有瘟疫病患吗?”
仁宗感到脸上发烫,迟疑片刻,才放底了声音道:“朕也是没有办法。如果但凡有一点办法,朕也不会出此下策。”
叶知秋道:“我希望官家能下旨,立即停止所有屠杀瘟疫病人的行为。然后我们在讨论如何扑灭这场瘟疫的事情。”
仁宗喜道:“这么说,你找到了治疗瘟疫的方子了?那朕就马上下旨停止杀死瘟疫病人。”
“这是两回事,就算我没有找到办法,官家也不该下这样的圣旨!不要说杀死病人根本不能防止瘟疫,就算能,也不该用这样不人道的办法。杀死病人无非是想隔离,能用隔离的手段,为什么不用?一定要杀死呢!”
仁宗被叶知秋说的脸上红白一阵的。其实这些话也早就有大臣给他说过,只是,说的人身份不同,效果就完全不同。好比相对论,一个中学生讲跟爱因斯坦讲,即使内容一模一样,效果也会完全不同。现在,这番话是在曾经扑灭了京城瘟疫的神仙的弟子叶知秋嘴里说出来,句句都能深入到他的心中。
叶知秋道:“现在,请官家先下一道紧急圣旨立即停止这种屠杀。然后我们在讨论如何对付瘟疫。”
仁宗涨红着脸道:“这个……,能不能先说瘟疫的问题……”
“对不起,官家,每耽误一刻,就会有多少瘟疫病人会死于屠刀之下。一想到这,我就坐立不安,那里还有心思说别的。”
仁宗感到脸上更烫了,忙点头,唤来传旨太监,传旨立即停止杀死瘟疫病人的行为,违者以谋反论!也是人人得而诛之!并用八百里加急传送到全国各地。
看着皇帝当着自己的面传了圣旨,叶知秋这才把脸色放缓和,道:“这次的瘟疫,非常的麻烦。因为里面包含了两种瘟疫。一种是天花,一种叫做流感。这两种瘟疫的防治办法完全不同。其中天花,可以用种痘的方法防止,只要种痘了的防治率可以达到十成,也就是说,但凡种痘的,就不会在感染天花。可以绝对放心。”
仁宗一听,兴奋得直搓手:“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早知道有这个办法,朕也不会下那样的圣旨。”
叶知秋道:“等我们商量完了之后,就请官家像上次那样,组织全部太医和医官,还有京城医者,我教他们种痘,这项技术并不复杂。很快就能学会。然后,我们分别给官家、娘娘、重臣和其他人种痘,可以预防天花的。”
“好好!朕先让传旨,召集他们等候,咱们这说完了,就能传授他们种痘技术了。然后立即给大家种痘!”
仁宗现在对叶知秋的医术已经深信不疑。虽然对这什么种痘还是一头雾水,但是却还是立即就答应了下来。
仁宗立即传旨,召集太医等人等待国舅传授防治天花的仙方。同时,按照叶知秋的要求,传旨准备种牛痘的若干头奶牛。
叶知秋等他传旨完了之后,道:“这次瘟疫的另一种,是流感。跟天花不同,天花容易防,但是很难治。而流感,很难防,而且很难治疗。就算是我,用我最新研究出来的方子,现在,治愈率也只能达到八成左右。治好流感,跟上次的丹毒不一样,不能只传授几个方子就行了,而是需要医者对温病的深厚理解。象林忆这样的国手级别的太医,拜我为师,跟我这一路学习,治愈率也不过四成。”
仁宗奇道:“林忆拜你为师?”
“是啊!不仅是他,包括张老太医等等,这次活着回来的太医,都拜我为师了。”
仁宗乐了:“你还真有本事,才不过十六岁,竟然收了他们这几个六十多岁以上的太医作徒弟,厉害!”
叶知秋道:“不仅是他们,我还收了一个大理的太医作徒弟,叫段云逸,这次,他也跟了我来了。不知道官家能否让他当个太医,他医术很不错的,甚至不在林忆他们之下!”
“没问题!既然他医术这么高明,你都很看重,那朕就让他当侍御医好了!”
这个时候,叶知秋别说只是推荐一个太医,便是推荐一个宰相,仁宗也毫不犹豫会答应下来。——能扑灭这场全国性的大瘟疫,在他看来,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不仅答应了他的要求,甚至直接提升他当了自己身边的侍御医。作为医者,这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叶知秋笑了:“那我就替我这个徒弟多谢官家了。”
仁宗道:“这个流感瘟疫,你打算怎么医治?”
来之前,叶知秋已经想好了,道:“流感也是一种温病,要治疗这种温病,只学会方子,基本上没有什么用处。必须完整地学习我的温病理论,并且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林忆他们医术如此之高,跟随我学习温病时间不久,所以,治愈率还达不到一半,换成其他人,就更低了。”
第258章 本草之王
仁宗想了想,道:“那好,你既然把林忆他们都收作徒弟了,那这次跟你学如何种痘的还有如何治疗瘟疫的,让他们也都拜你为师好了!”
叶知秋愣了一下,道:“拜,拜我为师?”
“是啊,”仁宗道:“他们跟你学,理应拜你为师的,谁要是不肯拜师,谁就不要学!将来你到各地巡医。也是这个规矩!这样一来,你的弟子遍天下,你要把你的温病学说推广,不是就很方便了吗?”
叶知秋心念一动,对啊,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有皇帝帮着推广,恐怕就不用一两百年,而在自己有生之年,恐怕就能确定其温病的独立地位来。
想到这,叶知秋忙躬身一礼,道:“知秋领旨!”
仁宗一愣,随即醒悟,哈哈大笑,马上便把传旨太监叫来。吩咐传旨时,加上拜师一条。
那传旨太监从来没有传过这样的圣旨,暗自吐了吐舌头。
刚说到这,仁宗又略一沉吟。道:“朕再封你一个官,方便你收徒弟传授医术!”
上次仁宗册封叶知秋为侍御医,叶知秋不领旨,把仁宗气了个半死,这次不知道又要册封什么官儿,叶知秋决定先听听再说。他撩衣袍跪倒。
只听仁宗朗声道:“你收了一众太医为徒,那是太医的师父,也就是天下医者的师父了,这次惊天大瘟疫,又全指望你扑灭,所以,朕就封你为太保,爵本草王!”
本草王?!
成王爷了?
王爷,那可是九千岁!还有太保,本来的职责是保护皇上,不过,可不是御前带刀侍卫那些低等职务,那是一品最高级别!这也说明仁宗对叶知秋医术的期待。叶知秋虽然淡泊名利,但是以十六岁的小小年纪,就达到了这般高位,也充分证明了对自己医术的肯定。
叶知秋磕头谢道:“臣领旨谢恩!”
仁宗见叶知秋这一次没有在推脱,这才轻舒了一口气。道:“曹卿平身!”
“谢官家!”
叶知秋站起身,觉得脑袋有点昏,也不知道是因为刚才磕头的缘故,还是头上多了一顶王爷的帽子。
仁宗道:“现在召集太医、医者听你讲课,还需要一些时间,你去看看你爹娘吧?”
叶知秋道:“我爹娘还有我乳母都没事吗?”
“没事,他们一直跟着朕在这里。朕这避暑山庄,方圆十里,不准有一户人家,所有来奏事的,也都是书面上奏,而且,你说过,病邪可以通过东西传播,所以,就算是奏折,朕也不让他们随便上奏。更是极少看。这避暑山庄,到目前,还没有发生瘟疫!朕的隔离方法,还不错吧?嘿嘿。”
上次京城瘟疫,仁宗学会的如何隔离传染病人,现在照猫画虎,用在了预防这次瘟疫上颇有几分得意。
叶知秋心中苦笑,你是安全了,可是天下呢?当下皱眉道:“这么说,官家对下面发生的一些事情恐怕还不知道吧?”
“什么事?”仁宗有些紧张。
“臣这次从南疆大理一路北上,看见了很多悲惨景象,经历了许多惊险事情,也看到了很多危机。既然官家把臣提升到了这样的高位,臣不着急探望父母,先把臣沿途看见的听见的和感受到了,说给官家听,以便官家抉择。”
仁宗听他说的郑重,不由一呆,道:“那好,你说,说详细一点。”
叶知秋便把他一路之上所见所闻一一说给了仁宗听,包括自己的几次遇险,官府图财肆意屠杀没有患病的百姓,以及百姓暴动,杀官造反等等,都说了。
有些事情仁宗得到过禀报,但是大多数事情他是闻所未闻。当下听得是目瞪口呆,半晌做声不得。
叶知秋说完,道:“先前官家下旨,停止一切屠杀行为,这是好事,但是,臣担心,这样好的圣旨,得不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成为一纸空文。”
仁宗皱眉道:“不会吧?他们敢抗旨不遵?”
“那有什么不敢的,官家仁义,对士大夫之好,举国皆知。反正不会掉脑袋,有什么不敢的!”
“那好,朕立即派钦差各地巡视,有胆敢抗旨的,杀人他两个,就知道厉害了!所谓乱世用重典,事到如今,不能心慈面软了。”
“另外,现在全国都是瘟疫,百姓是死的死,逃的逃。沿途看见,农田荒芜,河道溃堤,今年粮食绝收,已成定局,而开春到现在,雨水很少,要么大旱,要么大涝,那时候,可是雪上加霜!用天下大乱来说也不为过!现在再不采取断然措施,只怕危险马上就要来临了!”
仁宗频频点头,站起身,背着手,转了好几圈。道:“你说的朕也考虑到了,只是,朝廷存粮,大多是军粮,用以应对契丹和西夏的。若是大量启用赈灾,一旦战事迭起,如何应对?”
叶知秋道:“以微臣之见,契丹、西夏不会这时候挑起战事的。”
“哦?何以见得?”
“瘟疫是不会考虑国界的,不只在咱们大宋肆虐,我相信,现在西夏和契丹,也处于瘟疫之中。他们自顾不暇,更无力进攻我们。”
“但是他们主要是放牧,受瘟疫的影响很小,一旦我们把大量的军粮投入救灾,他们知道我们军粮紧缺,恐怕就会大举进攻,那时候就危险了。”
叶知秋对军事是一窍不通,说到这,他也不但随便支招。道:“但是如果不及时赈灾,百姓活不下去,内乱可不比外患轻松啊!”
仁宗点点头,道:“这个朕会好好考虑,你先替朕把瘟疫扑灭了。”
叶知秋道:“对于天花,只要把种痘技术推广,很快就能控制,但是对于流感,就很麻烦,需要学会温病知识,这个可不是三两天就能完成的。有很多人不愿意接受我的温病观点,就算是拜师了,学了我的温病学知识,他们也会依旧按照他们以前的思维来看病。”
“嗯!”仁宗对叶知秋的看法很是赞同,“这种医术上的问题,的确没有更好的办法,除非他们自己打心地接受。”
叶知秋道:“微臣倒是有个主意。”
“你说!”
“所谓事实胜于雄辩,要说服天下医者相信我的温病理论,就必须用事实说话。”
“你的意思是——?”
“等微臣在京城传授完毕之后,微臣想到各地巡医,用事实来证明我的观点。同时,我也想实实在在给百姓做点事情。”
“这个主意很好,你能替朕分忧,朕很高兴啊!——好了,你赶紧回去看看吧,后面一忙起来,只怕就没有这么多空闲了。”
叶知秋答应了,告辞出来,把范妙菡、可馨和雪奈叫上,跟着传旨太监一起,来到了养父母和生母岳氏他们住的地方。
进京之前,叶知秋就已经说了,要跟父母说婚事的事情。三女立即明白,叶知秋带着她们去,应该就是这件事,不由得芳心砰砰乱跳。
王妃看见叶知秋,只叫了一声“我的儿!”眼泪簌簌而下,哪里还能说出半的字来。把叶知秋进怀里,只是哭。吴王拍着叶知秋的肩膀,也是有些哽咽了。
岳氏、碧巧和若菊得到消息,高兴得热泪盈眶。都赶了过来,看着叶知秋掉眼泪。
叶知秋被王妃抱着,不能分身,只能看着她们笑。
在吴王的劝慰下,王妃好不容易止住了哭泣,这时,才看见叶知秋身后除了传旨太监,还有三个女子。除了范妙菡和雪奈,还多了一个绝色美女。立即猜到了几分,上下打量了一下,一边给传旨太监打招呼,一边微笑着望着叶知秋。
传旨太监躬身一礼,道:“恭喜王爷、王妃,知秋国舅刚刚晋见官家,官家已经册封知秋国舅为本草王,兼太保!同时,太医林忆他们已经拜了知秋王爷为师父,官家听说了,很高兴,又下了一道圣旨,让所太医、医者都拜本草王爷为师父呢!一门二王爷,当真万千之喜!”
一屋子人当又惊又喜,吴王和王妃急忙起身,面向皇帝所在方位遥拜皇恩。
范妙菡等女更是心花怒放,相视微笑。现在,只等着叶知秋跟吴王和王妃,开口说亲事了。
吴王吩咐赏赐了传旨太监,传旨太监告辞而去之后。一家人这才坐下。
叶知秋望了范妙菡等女一眼,在吴王、王妃和岳氏三面前撩衣袍跪倒,道:“父母亲在上,全国瘟疫情况紧急,儿子蒙皇恩肩负扑灭全国瘟疫重任,不日便将离京赴全国各地巡医。一去又不知多少时日才能回来。”
说到这,又望了一眼范妙菡等女,对吴王等三人道:“儿子与她们五人情投意合,患难与共,想请父母亲恩准,娶范妙菡为妻,同时纳可馨、雪奈、碧巧和若菊为妾!”
吴王、王妃和岳氏都笑了,一起缓缓点头。王妃起身把叶知秋搀扶起来,又挨个把五个女子一一看了一遍,特别问了可馨。
可馨恭恭敬敬回答了。宋朝对卖艺不卖身的歌姬并不歧视,相当于现在的文工团的演员,所以都满意地点头。
王妃拉着叶知秋的手,道:“现如今,你已经是王爷了,又是一众太医们的师父,我们做父母的也不能太专横,不准你这,不准你那的,传出去,你这王爷师父面子也不好看不是!”
一屋子人都笑了。
王妃又道:“再说了,她们五个,个个都让我们满意,这样的儿媳妇,打着灯笼都不好找啊!你一口气都找全了,我们当然就省事了!”
大家更是笑过不停。
五女一听王妃这话,五女芳心都才踏实了,都不好意思,一个个羞答答低下了头。
※※※
尾声
太医们不管愿不愿意,都遵从了圣旨,拜叶知秋为师。开始是这样,但是到了后来,当他们发现叶知秋教授的医术不仅对付瘟疫很有用,而且,能治疗很多他们以前根本医治不了的疾病之后,都心悦诚服,庆幸自己拜在这样一个神医的门下。
有了太医开头,其他医者自然是趋之若鹜。
叶知秋在京城授课之后,巡医天下,同时广收门徒。等到瘟疫扑灭的时候,叶知秋门下弟子已经超过了孔圣人!
在经过探查之后,仁宗得知西夏和契丹也遭到了严重的瘟疫,根本无力进攻大宋。
仁宗到底是仁义之君,在下旨开仓放粮赈灾的同时,立即派出两支由叶知秋的徒弟太医们组成的医疗队,前往西夏和契丹,教授当地医者防治瘟疫,同时治病求人,活命无数。西夏和契丹感激涕零,不仅没有趁机出兵攻击大宋,反而跟大宋缔结的永不侵犯的盟约。
这对仁宗来说当真是意外之喜,这份功劳,当然归于叶知秋。
一年之后,当叶知秋一个的孩子呱呱坠地的时候,全国瘟疫基本扑灭。
仁宗大喜之下,给叶知秋补办了一个浩大的婚礼庆典。并亲笔题写了一个贺匾,曰:
“雄霸医林本草王!”
(全书完)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