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草王-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知秋纵马上前,拱手道:“颜知府,你好啊!”

这颜知府自然不认识叶知秋,不过,他认识林忆他们,既然是林忆引见的,自然错不了。忙拱手道:“国舅爷!卑职久闻国舅的大名,十分仰慕,只可惜在这样的环境下相见,当真遗憾,不能款待国舅爷,十分惶恐啊!可是现在瘟疫情况危急,只能得罪国舅了,等瘟疫过后,卑职一定登门请罪!”

叶知秋笑了笑,道:“没事,你这样做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同时,对隔离瘟疫,也有一定的作用,我不怪你!”

颜知府又是高兴又是惶恐,连连作揖道:“多谢国舅爷!”

叶知秋道:“这样吧,我们要北上返回京城,但是沿路很多粮食都已经被瘟疫污染了,能否给我们一些粮食。我们从南面来,一些州县发生暴乱,抢劫杀害行商路人等等,很不安全,大人能否再派一队人马,保护我们北上?”

颜知府急忙拱手道:“这个没有问题!卑职这就安排!请国舅爷和诸位大人稍等!”说罢,把军校叫来吩咐了几句,那军校领命下楼去了。颜知府又问了一些南面沿途的事情。

很快,城门开了,然后一队百余人的兵士出来,押解着十几辆大车的粮草。当先一个领兵军校,纵马上前拱手参见叶知秋。

叶知秋对城楼上颜知府道:“多谢知府大人,就此告辞!”

颜知府躬身送别。

有了官兵护送,自然可以走大道了。叶知秋跟丁大叔他们说了,自己一行要快马加鞭赶往京城,马匹不够,不能带他们走,请他们从山路返回。

丁大叔等人失声痛哭,跪倒磕头,目送叶知秋他们飞驰而去。

后面事情就比较顺利了,虽然路上遇到了一些趁火打劫的暴民甚至有当地驻军,但是看见他们是正规军,人数也不少,便不敢拦劫,一路平安过去了。

他们有粮草,不需要进城找吃的,骑马速度也快,不一日,终于进入了衡州府地界。

从朝下发的紧急秘密公文他们知道,朝廷在这一线,设立的隔离封锁线,想堵住南面来的瘟疫。他们必须小心,别冲撞了封锁线,发生冲突。

那护送的军校派出探子,很快得到消息,衡州府一线,所有官道、小道包括山上的羊肠小道,全部都有官兵和当地皂隶、民壮封锁了。路口都有不准通过的告示牌。对靠近的,一律射杀。

叶知秋他们走大道,这条大道是通向衡州府的。到了城楼下,城门是紧闭的。路边立着牌子,写着不能通过的告示。

当时,林忆他们路过这里的时候,曾经停留了,也得到知府的款待。所以认识知府。

林忆他们亮明身份,也告诉了队伍里有国舅爷。守城的官兵赶紧去禀报了知府。知府来了,先是一通告罪,但是,却说不能放他们进城。

叶知秋怒道:“为什么?”

知府苦着脸道:“这是圣旨啊!除非有官家的放行圣旨,不管是谁,一律不准放行,否则,诛杀全家!”

叶知秋道:“我已经找到了防治天花的流感瘟疫的办法!我要立即赶往京城禀报官家,马上采取措施,扑灭瘟疫,耽误不得啊!”

那知府只是拱手摇头,道:“国舅爷请恕罪,卑职只能把国舅爷的话用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禀报官家,如果官家下旨放行,卑职才敢放行啊!”

叶知秋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一来一回,不知又要多少天。可是不管怎么软磨硬泡,那知府就是不肯放行,只拿圣旨来搪塞。

叶知秋低声跟孙永虎他们商量。事到如今,只能翻山越岭,突破封锁线,强行过关了。只是,要翻山越岭,就不可能携带大量的粮食,也不可能带马。而在宋朝,马匹非常紧俏,基本上都是军队和官府才有。市场上几乎找不到马匹。毛驴又太慢了。而过去之后,总不能找衡州府知府要赞助。必须想个办法弄到马才行。

想到这,叶知秋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人,他穿越过来之后孙家的那个姐姐孙永珍。她当时为了逃脱孙家的灭顶之灾,远嫁到了这衡州府。何不找他帮忙?

叶知秋立即纵马上前,高声说了,自己的姐姐孙永珍嫁到了衡州府推官张大人家,好久没有见到,请来一见。

那知府只要叶知秋不为难他们强行要求进城,别的都好说。人家姐弟相见,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赶紧让人去请。

趁这工夫,叶知秋匆匆写了一封短信。绑在一支折了箭头的箭上。

过了没多久,孙永珍和丈夫来到城楼之上。孙永珍见到弟弟,还没说话,就已经泣不成声。

叶知秋简单问了孙永珍在张家的情况,都很不错,他丈夫看样子对她也很体贴,不停讨好叶知秋。

范妙菡也上前与孙永珍相见,也都流泪了。

叶知说了他们不能进城的事情,只能返回南面去。又高声道:“我有些家事,不方便在这里说,写在信上了,你拿回去看。”

说罢,让孙永虎把那封信射上城楼。

衡州府知府心想,圣旨只是不让人经过,没有说不准传递信件。所以也没有阻拦。

孙永珍拿到信,也不马上看,却让叶知秋稍等,叫守城官拿来纸笔,提笔写了几个字。她丈夫见他们姐弟写信,也不方便观看,便走几步。

孙永珍写好,依旧用那折断箭头的箭射回给了叶知秋。

叶知秋拆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西边七十里鹰嘴岭”几个字。

叶知秋见这没头没脑的话,不由一愣,随即便猜到了,姐姐的公公是衙门推官,参与布防,所以知道整个布防情况。姐姐或许从她公公那里知道的布防的重点和弱点。那她这封信上的地点,应该就是布防薄弱之处。孙永珍在告诉他们该从哪里过封锁线。

叶知秋欣喜地朝姐姐挥挥手,道:“我知道了!你多保重!”

他们拨转马头,离开了衡州府。然后让理山府的兵士回去,把所有的马和粮食都带回去,只留下了一些干粮。他们则找了一个当地向导,步行前往鹰嘴岭。

这鹰嘴岭果然险峻,而且非常偏僻,他们花了一整天的工夫,这才爬到山顶。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只有山腰处有一个官兵的检查哨。山颠则没有。于是放心大胆地翻越山岭,通过了封锁线。

随后,他们找了一个当地的向导,带着他们来到了衡阳城外的十里长亭。

这里,孙永珍已经等了他们两天了。

原来,叶知秋给她的那封信,就是她在这里等候自己,并且,把他们需要的马匹准备好。当然,给他们准备的马匹不是军马或者官马,而是出租的马车。孙永珍出嫁的时候,孙家为了避免家财被抄没,给了孙永珍丰厚的陪嫁,所以自己掏腰包,雇了十几辆大车,把叶知秋他们送到京城汴梁。并准备了充足的干粮。

叶知秋说服了姐姐和姐夫种痘预防天花,并给他们留下了治疗流感瘟疫的处方。

后来,孙永珍夫妻靠着种痘和这个处方,不仅躲过了瘟疫,还给不少瘟疫病人治病,活命无数。成为当地有名的女神医。

叶知秋他们日夜兼程赶往东京汴梁。

这天,叶知秋他们来到贺州的一个小镇,人和马都已经到了极度困乏的地步,只能在这里修整一晚。

当晚,他们住在一个已经逃得空无一人的客栈里。整个集镇都看不到什么人。所以他们没有安排值班,只是把房门锁上了。让大家都好好睡一觉。

他们都睡得很沉,甚至没有听到杂乱的脚步声的叫喊声。包括雪奈。不过,她还是最先醒来的。发现的危险的临近。立即叫醒了叶知秋他们。

叶知秋他们立即冲出各自的房门,来到走廊上,就听到楼下传来砸门的声音。没等他们反应过来,客栈的大门已经被撞开了,从外面冲进来无数的人,一个个脸上长满的天花的疱疹,手里拿着菜刀等各式各样的凶器,见东西就乱砸!

其中一部分顺着楼梯往他们楼上冲了上来!孙永虎带着兵士迎上去把他们堵住,双方开始拼死厮杀。

对于对方,更适合使用“拼死”这个词。因为他们压根不管孙永虎他们砍过去的刀剑,只是红着眼睛把他们的凶器望对方身上招呼。所以一上来,好几个都是拼了个同归于尽。

叶知秋脸色变了,耳边又听到院子外面传来潮水般的声音,急忙冲回房间,一把推开了窗户往下一看,不由是目瞪口呆!

※※※

京城。

可馨正在小院子一棵桃树下弹琴。

叶知秋走后已经好几个月了,只知道他去了大理,然后官家派出使团出使大理,去迎接他,随后就一直没有消息。

可馨只能每天坐在桃树下,或者弹琴,或者漫舞,聊以自慰。而她的观众,除了丫鬟听琴,就只有那棵同样孤单的桃树。

春天来了,桃树发芽,开出了粉红的桃花,桃花落在她的古琴上,随着拨动的琴弦而跳动。

她不忍心把那柔嫩的花瓣真的震碎,便把琴声停了,把花瓣拈起来,轻轻放在琴桌上。

可是落下来的花瓣一朵接着一朵,她的琴声便一次接着一次停歇。终于,筝的一声,一根琴弦断了。

静立旁边的可馨,笑道:“姑娘,你今儿个好像有些走神呢,嘻嘻,是不是想他了?”

可馨行轻轻叹了一口气,站了起来。

听琴以为她要去找琴弦换,便道:“我去拿琴弦!”

可馨摇摇头,道:“闷得很,咱们出去走走。顺便买一根新的琴弦回来。”

听琴知道,可馨不是要买琴弦,而是想出去散心。的确,这样老闷在家里,会闷出病来的。便拿了一件大氅给她披了,吩咐备轿,坐着小轿离开了院子来到街上。

第253章 瘟疫来了

大街上,人流穿梭,还是一排热闹景象。

可馨撩开轿帘,神情淡淡地往外看。大街上,偶尔能看见情侣或者带着孩子的小夫妻,在街上漫步。

可馨看得心头发酸,想起以前,自己和叶知秋漫步街头的情景。

知秋,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在想你?

可馨默默在心里呼唤着。

就在这时,远处行人突然一阵大乱。争前恐后往这边跑。

抬轿子的轿夫赶紧把轿子往路边抬。

这时,可馨她们突然看见,纷乱的人群后面,冲出一个大汉,面目狰狞,手中挥舞着一把菜刀,追着人群乱砍。

一个老人跑得慢,被这大汉追上,砍得头破血流,倒在了血泊之中。往远处看,已经被他砍伤砍死到在地上的,有十来个了。

有胆大的路人,抄起路边店铺的棍子乱打着要去阻止,但是那大汉全然不顾别人的棍子,只是不要命地一通乱砍。把前去阻止的路人砍翻。这样一来,更没有人敢于上前。

那大汉砍得手上、身上都是血,一路竟然朝着她小轿冲了过来!

轿夫吓得转身就跑,听琴吓得面如土色,也不知道是吓傻了不知道跑,还是不愿意抛下主人自己逃命。站在轿子旁边只是尖叫。

可馨撩开轿帘,钻出轿子,一把扯下脖子上的一串珍珠项链,叭的一声用力扯断,将珍珠倒在自己手心里,望着那挥舞着菜刀口吐白沫朝她冲过来的大汉,蹲下身,把手中一把珍珠往他脚下一撒。

哗!珍珠撒了一地。

哎呀!

那大汉一脚踩在珍珠上,脚下一滑,摔了个四脚朝天。手中菜刀甩出老远,后脑咚的一声,重重撞在青石板的路面上,顿时昏死了过去。

跟在后面的人一阵欢呼。

便在这时,不知从哪里钻出两个捕快,手里提着腰刀,大声吆喝着冲过来,一个捡起菜刀,一个把那大汉按在地上,拿出铁链把让锁了,拉着就走,仿佛没有压根不知道是可馨制住的这个凶徒似的。

那些围拢过来瞧热闹的人,不知道是谁叫了一嗓子:“哎呀,地上好多珍珠!”弯腰下去捡了。

有一个人开头,就有其他人跟随。于是乎,场面顿时大乱,围观的人一个个你挤我,我挤你,抢着捡拾地上的珍珠,拣到的转身就跑。

听琴急了,嘴里叫着:“住手!把珍珠给我!这些是我家小姐的!刚才扯下来撒了阻挡那疯子的,你们这些没有良心的!我家小姐制服了那疯子,你们却抢我们的东西,要脸不要脸!”说着,用力推攘着哪些人。

可是,这些人浑然没有听见一般。转眼之间,便把地上的珍珠抢光,然后跑的没影了。

听琴只抢回来两颗,急得站在那里哭。

可馨走过去,拍了拍她的肩膀,道:“算了,回去吧!”

“这是四少爷买给你的!怎么能……,呜呜呜呜。”

“没事,”可馨勉强一笑,“多亏有这串珍珠,保住了我们的性命,也算功德圆满了。回去吧!”

出了这件事,可馨已经没有心情逛街了。听琴便把躲在小胡同的轿夫叫了出来一通臭骂,说他们也没有良心,平素姑娘待他们不薄,关键的时候撒丫子,还对得起姑娘嘛。说的那两个轿夫满脸羞愧,连声赔罪。

路上,听琴问可馨:“姑娘,你怎么想到用珍珠撒在地上摔倒他这主意的?”

“我看见他两眼发直,别人拿棍棒打他,他都不知道躲闪,所以,撒珍珠在地上,他也应该不知道绕开。那时候也顾不得多想,就这么做了。想不到还真有效。”

听琴道:“那是姑娘沉着冷静,观察仔细,而且反应迅速,要换成别人,哪想得到这好主意。我当时就已经吓傻住了呢!”

可馨笑了笑,她从来没有见过疯子发疯原来这么可怕,此刻才觉得一阵的后怕。

傍晚,可馨正在桃花树下傻坐着,手里拿着那只剩下两颗珍珠的项链,黯然神伤。这是叶知秋买给他的,平素当宝贝一样珍惜,这次为了救命,撒出去制服那疯子。没有想到却被人抢走了。

她的柔荑轻轻抚弄着珍珠,眼前浮现出叶知秋的音容笑貌,心中升起一股柔情。

便在这时,门房跑来禀报,说晏殊来访。

自从可馨从良跟了叶知秋之后,晏殊就很少来见可馨了。想不到他这时候突然造访,却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情。难道是听说了自己遇险,特意来探望吗?

可馨急忙把珍珠收了起来。迎出内宅门,来到前厅,便看见晏殊在花厅门口站着,低头想着什么。

可馨忙欠身福礼道:“妾拜见晏老爷。”

晏殊仿佛中梦中惊醒,愣了一下,才微笑道:“不必多礼,可馨,多日不见,一向可好?”

“托福,都还无恙!”

晏殊走到可馨面前,左右看了看,低声道:“咱们里面说话!”

可馨看见他神情郑重,不由心中咯噔一下,难道是叶知秋有什么不好的消息?她赶紧把晏殊往内宅书房让。吩咐听琴上茶,望着一言不发的晏殊,心中忐忑。

听琴十分乖巧,看见晏殊的样子,便知道有十分重大而隐秘的事情要说,上茶之后,便赶紧退到了门外,把门拉上,在内宅院子门口守着。

“出大事!”晏殊神色郑重道:“今天有个疯汉,沿街砍伤砍死了十几个人!最后才让捕快冒死抓获!”

原来是这件事,可馨笑了,她对捕快把功劳全部抢了并不在意,心中的石头也放了下来,只要不是知秋出事就好。

晏殊又道:“今天当街杀人的那个疯子,死了!”

“死了?”可馨吃惊道,先前那个疯子被捕快带走的时候,已经苏醒了,还在反抗呢?怎么才半天就死了?

晏殊接着说道:“死的时候,都是全身抽搐,七窍流血!脸上,还有可怕的疱疹!”

“疱疹?”可馨不懂医术,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过,她立即回想到,今天的那个疯子,脸上的确是长着好多脓包!看来,那就是什么疱疹了。

晏殊压低是声音道:“宫里的太医看过了,说这种疱疹,只有一种可怕的病才会出现!”

可馨的心一下子就悬起来了,也低声道:“什么病呀?”

“天花!”

可馨脸色微变:“今天那个疯汉,因为得了天花,发疯杀人?”

“不知道啊。”晏殊道。

“听说,天花是一种瘟疫啊!”可馨紧张地说道。

“正是!”晏殊把声音压得更低了,“这就是我今天来找你的原因!——昨天,刚刚接到南边临近大理国的环州府的紧急密报,说大理国出现天花和另一种不知名字的瘟疫。死了很多人,而且大理国已经发生的叛乱,大理皇帝已经被迫让位了。现在权相高智升掌握了大权!”

可馨啊的一声站了起来,脸色苍白,急声道:“那知秋呢?他没事吧?”

“不知道啊!”晏殊叹了一口气,“这一时半会跟他们也联系不上。不过,你也别太着急,他们是大宋的使臣,叛军不敢对他们怎么样。应该不会有什么危险。等事态平息了,他们就会回来。”

可馨轻咬嘴唇,一张俏脸已经没有一丝血色,道:“又是瘟疫,又是叛乱的。这可怎么办!”

晏殊道:“这次前往,有林忆和张老太医他们老成之人,一旦势头不对,他们会立即离开大理的北上回来的。说不定,现在已经再回来的路上了。”

可馨点点头,心中期盼这个推论是对的。心上人正在回来的路上。

晏殊看了看门口,低低的声音对可馨道:“还有一件事!——不仅大理出现瘟疫,在靠近大理的我大宋的一些州县,也出现的天花等瘟疫!今天这个杀人的疯子死在了衙门大牢里,而且脸上长满了疱疹,他临死之前,牢头见他病得很重的样子,便叫来了郎中诊治。结果,这个郎中看出来个疯子得的是天花!并跟老头说了这个严重后果。牢头赶紧往上报。一路禀报到了官家那里。官家派苏颂等太医复查,发现果然是天花!一路追查,得知这人刚刚从南边回来的。紧接着,就收到了在临近大理的环州府等地发现了瘟疫的紧急密报!”

可馨惊讶得瞠目结舌,道:“怎么紧急密报反而不如人家南方回来的人?”

“这个很简单,”晏殊道:“听太医说,天花这种病,是一种伏发病,就是说,染病之后要一段时间才会发病。所以这人从南方回来,发病了,南方的那些病人也才发病。所以,州县的官员这才得知,让后才上报。所以上报的紧急密报,跟这边染病的人差不多同时出现。”

可馨沉声道:“这们说来,京城有可能已经有很多人染病了,以后会大量的发病?”

晏殊缓缓点头:“是的,咱们京城南面来的人很多,只怕京城此刻已经有很多人染病,只是还没有发作而已。老夫得知之后,便来告诉于你,要及早做好准备!老夫走了,官家晚上要召集重臣商议应对之策。”

说罢,他起身拱手,准备告辞。想了想,上前一步,道:“还有一件事,老夫告诉你,你和不要跟任何人说!”

可馨郑重地点点头。

晏殊走到门后,拉开门,探头看了看,门外没有人,这才把门关上,回到可馨面前,把声音压得极低,缓缓道:“官家……,有可能……,出城避难!”

可馨犹如头顶响了一个炸雷一般。呆在了当场。她冰雪聪明,如何不知道这将意味着什么!

晏殊告辞离开。可馨魂不守舍地一直把晏殊送到大门外。目送晏殊上轿而去。

听琴见她脸色很差,忙问怎么了。可馨没有回答,她只呆了片刻,就想好了自己该作什么。

可馨把听琴叫到屋里,取出一包金银,让她去兵部找关系购买足量的干粮回来。在去米行采购足量的面粉回来,要求在不同的米行购买,而且要今天必须送到家里来。而且只能一个人做出租马车去。

听琴不知道可馨让她去买这些作什么。见她神情郑重而带着焦急,不敢多问。多带着一包金银匆匆走了。

等听琴走了之后,可馨把家中所有的人都叫来,每人给了一笔丰厚的盘缠,告诉他们,王爷已经让派人来说了,今晚王府就来人接自己进王府去住,但是不能带他们去王府,所以只能让他们离开。

那些仆从早就知道可馨是国舅未来的妾室,迟早会进王府的。王府当然不能让外人随便进去。所以,可馨遣散他们也是自然的。

等他们都离开之后。可馨便在家里四处张望观察,沉思着。

听琴办事很麻利,不久,米行的送粮食的粮车陆续来了,送来了几麻袋的面粉。接着听琴又买回来了一大袋的军用干粮。这些是部队用得的。只要在干燥的环境下,可以保持半年不坏。

听琴发现家里仆从都不见了,很是奇怪,问可馨,可馨也不回答。反而让马上去找十几个农村进城打工的短工来,在自己指点的地方开挖一个地窖,作了一个很隐蔽的通风口和出口。

这些短工干活很迅速,天黑之前,便把这的地窖挖好了。领了钱,欢天喜地地走了。

当晚,可馨让听琴帮忙,把粮食和金银首饰换洗衣服等都搬运到了这个地窖里。

听琴奇怪地问她:“姑娘,我们把这么些东西放在地窖里,这是要防备什么战乱之类的吗?”

可馨只说了一句话:“有备无患!”

第二天,城里各处都是纷乱的人,听琴出去一打听,这才知道,城里人风传南面出现了瘟疫,而且京城也出现了,已经死了几十个人了。所以,米行已经关门停止卖粮食,所有的饭庄都关门了。全城百姓人心皇皇。到处买粮食却买不到。

听琴回来一说,赞叹可馨有先见之明。可是可馨半点欢喜都没有。她不让听琴再出去,两人自己做饭。因为没有菜,只能作馒头吃。好在可馨和听琴二女的厨艺都不错,虽然只是素馒头,吃起来也很香。

第254章 血腥京城

二女把大门从外面锁上了,然后就躲在楼上,看外面的情况。

大街上,人流如潮,拖儿带女的,赶着马车的,背着大包小包的行囊,往城外跑。一队队的身穿铠甲,手持兵刃官兵开始在街上巡逻。

听琴问可馨,为什么她们不逃出城外去。可馨一句话就把听琴问住了:“咱们两个女人,能到哪里去?”

是啊!两个弱女子,瘟疫纷乱的时候,跟着别人出去逃难是最危险的,不如守在家里,相对还安全一些。

可馨这个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叶知秋走的时候,不可能想到会有这样一场瘟疫,在可馨的要求下也没有把她的身份给王爷王妃说,所以王府还不知道他们俩的具体关系,也就无从照顾她。

而可馨的这个无奈的想法,反倒暗合了瘟疫隔离的要求。也是歪打正着。

刚开始的几天,她们在楼上,还能看见街上纷乱的人流往成外跑,几天之后,便安静了下来。街上便只剩下巡逻的官兵。也曾有几次有人来敲门,可能是晏殊的人,但看见门上上锁,也就走了。可馨和听琴都没有作声,可馨只想静静地在这里等叶知秋回来。

二女晚上不敢睡在屋子里,都是睡在地窖里。这天一大早,可馨和听琴早起,观察外面宅院里没有什么动静之后,便出了地道,上了阁楼,从半掩的窗户窗户往外看。这一看之下,差点惊叫出声!——只见门前大街上,吱呀地推着几辆平板马车。马车上,硬梆梆直挺挺放着几具尸体!

二女吓得手捂着心口,背靠着墙壁,相互看了一眼,看见对方都是面如土色。

好不容易估计那几辆运尸体过去了,二女这才又把头凑在一起,从半掩的窗户缝往外看。

街上静悄悄的。

可是,过不了多久,又过来了几辆平板车,还是运送尸体的。二女胆子大了一点,好生看了一下,总共有十多具!有的尸体脸上坑坑洼洼的长满的天花疱疹,有的则没有。

这一天,从她们门前经过的运送尸体的平板车,就有好几趟!其中有几具尸体,身上还血淋淋的。

次日,运送尸体的车辆有增无减!而且,上面还有几个是身穿军服的兵士!

军队里也开始流行瘟疫了?

这让二女心头更是沉重。

这天中午,可馨坐在阁楼凳子上发呆。听琴正在半掩的窗户缝往外看。突然,她紧张地捂着心口,招手叫可馨过去看。

可馨到了窗户边,往外一瞧,只见过来几个人从远处跌跌撞撞跑了过来。后面几个兵士追着,高声叫喊站住!那几个逃跑的人背上背着布包行囊,好像是逃难的人,不知道因为惊恐还是害怕,脸都扭曲了。

几个快到门口时,后面几个兵士终于追上了他们,一阵乱刀子,将哪几个人砍死在地。

可馨已经发现听琴不对,在他们尖声惊叫之前,一把捂住了她的嘴巴,将她扯到了一边。

虽然两人上次已经看见过那个疯子当街杀人,但是,还是没有这个几个兵士乱刀砍死几个百姓吓人,吓得芳心乱跳。

可馨想起来了,这几个被杀死的百姓,好像脸上跟那个当街杀人的疯子一样长满了疱疹!听晏殊说,这种疱疹就天花病人特有的。

官兵在屠杀瘟疫病人?!

发现了这件事,她们两躲在地窖里好几天没敢出来。

可是,她们还是不得不出来了,因为这天晚上,她们闻到了呛人的烟雾味道!

可馨知道,真要是失火了,她们这个地窖,是没有办法藏身的,一定会跟烤猪一样被烤熟的。必须出去逃难。

她们两爬出了地窖,呛人的浓烟更浓烈了,听琴抬头看天,本来煞白的俏脸,已经变得红扑扑的,不是害羞,而是被火光映红了。

火光就在不远处的街道上,她们甚至都能感觉到那火焰的炙热!

不仅那一处,远处,还有另一侧的远处,都燃起了大火,把黑夜都照亮了。

街上有杂乱的声音,哭喊声,奔跑声。但是,声音并不大,似乎人数不多。

可馨她们两马上返回地窖,包了一些金银,打了个包裹背在背上,如果火烧到这里,只能出逃了。

就在距离她们的宅院还有几栋房子的时候,衙门的水龙队终于来了。拆房子的拆房子,喷水灭火的灭火。终于,肆虐了大半夜的大火,被扑灭了。

而远处的火焰,却一直烧到了第二天中午,才停息。

不知道是有人放火,还是逃难的人没有把家里的火种管好造成的失火。

可馨她们也松了一口气。

但是,松气没有能持续多久,连续几天,城里都出现了火情,几乎天天都能闻到空气中飘飘浮的烟灰味。

并且,更让她们心惊的事情紧接着发生了!

她们门前的街上,开始出现抢劫。

那天,她们在阁楼上,看见一伙人,把马路对面的一家首饰铺砸开了。那家首饰铺留有人,想跑出去,就在商铺门口,被这些强盗乱刀捅死了。

商铺里还有女人凄惨的哭声,哀求声,还有禽兽般的淫笑声。过不久女人凄厉的长声尖叫后,便没有了声音。

然后,那些强盗就扛着抢来的东西跑了。

一直到晚上,也没有人来管。

可馨和听琴两人吓得躲在地窖里,各自紧紧攥着一把剪刀,一夜都没敢睡。

接下来的几天,街上又有几家被抢。还有人被杀,有女子被强暴。她们很担心,会抢到她们宅院里来。

好在,几天后,大量的兵士进入了京城。整天都有兵士在街上巡逻。

没有抢劫强奸了。但是,运送尸体的平板车也多了起来,车上,大多是死去的兵士,一个个面目狰狞。

这天早上,他们听到外面有敲锣的声音,好像还有大声喊着什么。便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