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本草王-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位老者,正是叶知秋和范妙菡上次在四里飘香吃饭时,遇到的那位十分仰慕叶知秋的老郎中邱子章。
邱子章一见范妙菡,喜上眉梢,急忙过来,拱手道:“范姑娘!”
“你找我师哥有事吗?”
“是啊!”邱子章招手把跟着他来的那对夫妻叫了过来,赔笑道:“这时老朽的儿子和儿媳妇,前几天,儿媳刚才生了孩子,身体不舒服,所以来请知秋国舅看病。”
范妙菡笑道:“你自己不就是郎中吗?”
邱子章道:“所谓医不自治,事关自己的儿媳,还是请人诊治好一些。再说了,这病老朽大致看了,觉得有些棘手,知秋国舅乃是神仙弟子,请他医治,方才妥当。”
范妙菡点点头,忙让伙计去告诉叶知秋。
伙计进去很快又出来了,说叶知秋已经和那位苏公子两人从后门出去喝酒去了。
范妙菡歉意笑道:“我师哥跟朋友正好出去了,要不,你明儿个再来吧?”
邱子章为难道:“这个,儿媳她刚刚生了孩子,身体很虚,这病就怕耽搁啊!”
“到底什么病?要不,让我们医馆其他几个大夫给看看,他们三个都是我师哥的结拜兄弟,都是太医局毕业的佼佼者,或许不需要我师哥出马,就能把病给治好了!”
邱子章连连点头,道:“好啊!国舅的结拜兄弟,这医术也绝对高明!”
范妙菡听他答应了,正好看见庞安时那边看完了一个病人,便道道:“庞大夫,你先给这位邱郎中的儿媳妇看看病吧,她是产妇,不能久等的。”然后又给后面排队的病患解释了一下,那些病患要也表示理解。让她先看。
庞安时让她坐下,问道:“你哪里不好?”
那儿媳妇孱弱的声音道:“小肚子胀得很,全身发烫,好像在发烧。”
庞安时借诊脉之机,摸了摸她的手,果然着手很烫,烧还不低。提腕诊脉,发现脉有些怪,浮按的时候滑疾,沉按则结涩。问了得知恶露已经有一天没有来了。对邱子章道:“病人这是体内有瘀,通瘀就可以了。”说罢,提笔写了一个方子,递给邱子章。
邱子章听他说通瘀,心里就咯噔一下,接过方子一看,果然都是生地、牛膝、益母、红花、桃仁泥、当归尾之类行血化瘀的药,便赔笑道:“庞大夫,我儿媳前几天刚刚生了孩子,这孩子、胎衣都已经产下了,没有什么瘀啊。要不,你再给看看?”
庞安时哦了一声,又拿过手腕诊脉望舌,沉吟半晌,道:“脉象便是有瘀啊!而且,你儿媳妇产子数日,恶露就停止了,这就是瘀滞的表现啊。——若不是有瘀,那你觉得是什么?”
邱子章讪讪地笑着没有再说什么,既然请人看病,就应该相信人家的判断。邱子章作为郎中,当然知道这一点,可是,他自己的医术也不差,对庞安时的判断总觉得不对,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荒谬。但是人家毕竟是知秋国舅的结拜兄弟,又是自己主动找上门来求医的,不好多说,忙陪着笑起身让开了位子,拿着方子给了范妙菡抓药。
刚才他们说话,范妙菡已经听见了,看他神情,知道不怎么相信庞安时的话,便低声道:“庞大夫的医术还是挺高的,我师哥都常夸赞他呢。不过,要是你觉得不稳当,明儿个,你再来,请我师哥给看看。”
“这到不必了,嘿嘿,我信,抓药吧!”邱子章作为郎中,自然知道请郎中看病最忌讳的就是不相信人。现在已经请庞安时看了,又不相信,明天又来找知秋国舅看,那等于是打庞安时的脸了。这种事他可做不出来。
范妙菡点点头,照方抓药,包好,递给邱子章。
邱子章拿着药,谢过之后,带儿子儿媳出来回家。回到家里,儿媳依旧躺在床上去了,儿子拿着药到厨房煎药。邱子章则跟老驴拉磨似的在屋子转着圈,还在想这件事。
他儿子把汤药煎好,端出来,正要给媳妇吃,邱子章突然一跺脚,叫道:“这药不能吃!”
“为什么?”儿子诧异地问道。
“你媳妇这病,不是血瘀!她的胎衣已经下来了,哪里还有什么瘀可化?再说了,她生下孩子才几天,生孩子本来就耗损了大量的血液,再服用这些行血化瘀的药,她的身体会垮的!”
儿子一听就傻眼了,父亲是郎中,而且是个很不错的郎中,至少在他看来是这样的,听父亲说得也很有道理,赶紧把一碗药放下,问父亲道:“那怎么办?”
邱子章沉吟半天,道:“还是不能按照他这个来,不然,你媳妇有危险。还是我自己亲自开个方子好了。”
说罢,邱子章又重新儿媳诊脉望舌,道:“媳妇这是第一胎,她年纪已经过了三十了,身体不如年轻人健壮,所以这气血两伤是必然的,应该是虚症,还是补虚才行。”
说罢,亲自到自己的医馆里抓药,给儿子煎药,好了之后,给媳妇服用。
看着儿媳把汤药服下去了,邱子章长舒了一口气。
第197章 小媳妇病了
可是,他的轻松没有能持续多久,到了半夜,他正睡得迷糊的时候,有人敲自己的房门,忙问道:“谁呀?”
“爹,是我!”门外传来儿子的声音。
“怎么了?”邱子章下意识觉得儿媳的病有关,不禁心一下子揪紧了。
果然,儿子的声音充满了焦急,道:“好像我媳妇她的病有些不对劲啊。”
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是邱子章还是大吃一惊,一骨碌爬了起来,匆匆把衣服穿好,拉开门,看见儿子一脸焦急,忙道:“别紧张,待为父看看再说。”
两人急忙来到儿子的屋子里。只见儿媳躺在床上,焦躁不安地翻滚着,丫鬟坐在床沿,焦急地低声安慰着。小孙子倒是安静地躺在屋角的小床上睡得正香。
丫鬟见他进来,忙起身相让。邱子章坐在床沿,拿过儿媳的手腕诊脉,着手处很是灼热。
邱子章仔细诊脉之后,感觉有些不对,不过,汤药才吃了一剂,应该不会这么快就生效的。有些病,本来晚上就要烧得厉害一些。他心中给自己打气,等是也是宽慰自己,不用太紧张。
回头过来,邱子章对儿子道:“没有事,再给吃一回药。”
儿子答应了,忙亲自去厨房煎药。
邱子章故作镇静,走到屋角小孙子小床边,捋着胡须端详着小孙子,心中却在盘算着儿媳的病。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自己的方子没有问题。这才心中稍宽。
儿子把汤药熬好,端出来亲自给儿媳妇喂下。
看着把汤药吃了,邱子章这才放心,又安慰了几句,背着手踱着方步慢慢回到了自己的屋子。
这一次,邱子章却辗转反侧不能入眠,虽然心里想得好好的了。可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不踏实。
迷迷糊糊到了天明,刚眯了一下眼睛,就听到儿子急切的声音叫喊着:“爹,不得了了,快!快!不行了!”
邱子章恍若梦中,以为自己是在做梦,那声音越来越大!这才惊醒,爬起来问道:“怎么了?又出什么事情了?”
“我媳妇她,她在说胡话呢!”
这可把邱子章吓得够呛,爬起来,传好衣服出来,天已经蒙蒙亮了,急忙来到儿子屋子里,只听见小孙子的哭声从屋里传了出来,却原来是小孙子醒了,闹着要吃奶,他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奶娘,开始就是儿媳喂奶,但是,儿媳病倒了,现在开始说胡话,哪里还知道喂奶。此时也顾不上孩子,先管大人要紧了。
邱子章自然也顾不上去哄哄小孙子,来到床头,只见儿媳躺在床上,脸上烧得绯红,一双眼睛微微上翻,呼吸急促,胸脯不停起伏,嘴里嘟哝着谁也听不懂的话。
邱子章大声呼叫她的名字,她也不搭理。
邱子章还想拿手诊脉,这一次,他儿子终于拦住了,急声道:“爹,医不自治!还是另外找个郎中吧!”
邱子章把手停在了半空,终于,长叹一声,点点头。
他儿子急忙吩咐丫鬟出去让车把式准备驴车,行医在宋朝是个挣钱的行当,邱子章虽然医术只能算是二流,却已经能让家里过上小康日子了,不过,宋朝的马太贵,他们还买不起,所以只有驴车。还有自己的车把式。
驴车很快准备好了。他儿子在丫鬟的帮助下,把媳妇背上了驴车,留下丫鬟在家照管小孩。邱子章和儿子乘车来到离家不远的一家医馆。
这医馆掌柜的叫贺逸峰,自己是掌柜,同时兼坐堂大夫,他的妻子也是大夫,专门看女科和产科的。平素两家关系还不错。
这医馆还没有开门,邱子章着急了,也不管这些,上前拍门。口中叫着贺逸峰的名字。
片刻,医馆供急症的小门开了,一个伙计睡眼蒙眬探头出来,看他们一眼,这邱子章平素跟贺逸峰经常往来,所以店里伙计都认识,一见是他们,急忙打开门,赔笑道:“哎呀,是邱老爷啊!怎么今儿个这么早就来了?”
“你们老爷呢?”邱子章急声问道。
“在后院呢!”
“赶紧去叫,我儿媳病重,特来请他诊治!”
这伙计也知道医者有“医不自治”之说。赶紧答应了,把他们让进来,然后飞奔进去通报去了。
贺逸峰其是早已经起床了,正在廊下逗鸟玩,听了之后,赶紧快步出来,跟邱子章打了招呼,听邱子章简单说了经过,又忙叫人去把自己夫人叫来。贺夫人再一次详细询问的发病经过的病人当时的表现,这才给病人诊脉望舌。
完了之后,贺夫人道:“此乃气血两伤,乃是虚症。”提笔写了一个方子。
邱子章接过来一看,跟自己原先开的方子差不多,都是些当归、芍药、茯神、枣仁之类的。
邱子章本来想说这些方子自己已经用过了,儿媳烧得更厉害,已经开始说胡话了。但是,转念又一想,若是自己一个人错了,那可以说是“医不自治”的原因,可是,现在贺夫人诊断和开方都和自己一样,她最擅长产科,不可能两个人同时都错了吧。说不定还是药力没到的问题。自己太心急了。
想到这,邱子章便把自己的话咽了下去。抓了药,谢过之后,带着儿子儿媳回来了。
汤药熬好,给儿媳灌下,静等着。
这一次,邱子章没有心思再干别的,他一直守儿媳屋里。可是,老天爷似乎没有给他什么面子,儿媳的病看样子是越来越重,到后来,整个人开始癫狂起来,两手乱抓,嘴里大声嚷嚷着谁也听懂的话。
这下邱子章一家人真的慌了。他儿子急得直哭。邱子章跺脚道:“这会子哭什么?不是还没有死吗?”
“不死也只有半条命了!”孩子呜咽着说,“再这样下去,只怕没几天活头了!”
邱子章跟个没头的苍蝇似的,原地乱转,嘴里嘀咕着,难道,知秋医馆的那的年轻的庞大夫说的是对的吗?儿媳体内真的瘀吗?可是,孩子、胎衣都已经生下来了,哪里还有什么瘀可言?
但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和贺夫人的诊断,开方用药,吃了就是不好,而且反而加重了,这又如何理解?
而便听着儿媳癫狂的谵语,儿子的哭声,小孙子也被吓哭了,孩子的哭声简直揪人心肝。要是儿媳死了,这孩子可怎么办啊!
自己的和贺夫人的方子都不能再用,看来,只有用那庞大夫的方子试试看了,管她有没有瘀,所谓医不自治,自己还是装着什么都不懂更好。
于是,邱子章把庞安时的方子重新找了出去,好在当时没有扔掉。立即按照方子煎药送服。
汤药服下,他儿子也抹掉了眼泪,瞧着,看看这次的效果,如果这个方子也没有效果,那就只能准备后事了。
服药下去之后,渐渐的,媳妇的吵闹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了,到了傍晚,又服了一次药之后,竟然还躺下睡了。
一家人终于稍稍放心一些了。
到了晚上,媳妇的恶露重新又来了。半夜,下身流出一团黝黑东西。邱子章仔细观瞧了半天,才发现是胎衣!
胎衣不是前面已经下了吗?接生婆说的,难道接生婆说谎?!
不可能!邱子章立即否定了这个判断。自己请的接生婆很有经验,接生过无数的孩子,不可能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
他扭头看了一眼屋角小床上的两个婴儿,儿媳生得是双胞胎,他猛然心中一动,接生婆当时只收了一个胎衣,说是两胎同衣,现在看来,接生婆说错了,两个胎儿是各自一付胎衣!
分娩时,接生婆只收了一件胎衣,另一件,留在子宫里没有下来!
这就是知秋医馆那庞大夫所说的瘀!
这庞大夫当真厉害,竟然准确地判断儿媳体内还有一件胎衣未下!
产下这个遗留体内的胎衣之后,到了天亮,媳妇神志已经恢复正常,身上的高烧也慢慢退了。这让邱子章心中充满了对庞安时的敬佩。当即带了礼物,让儿子捧着,来到知秋医馆,磕头感谢。
叶知秋听了邱子章述说了事情经过之后,对庞安时笑道:“想不到你还有这个本事。能预测人家没有产下一个胎衣。”
庞安时很是不好意思,低声道:“其实,我也只判断出是瘀,并不知道他儿媳生了一对双胞胎,自然不知道他儿媳还有一个胎衣没有下来。我当时也就是根据脉象这么说的。”
朱肱在旁边听了,很是惊讶,过来拍了庞安时肩膀一巴掌,道:“这么厉害,我这正好有个疑难病案,帮我预测预测。”
“去去!一边去!”庞安时以为他调侃自己,一把推开了他,这时,有个庞安时负责的病人还复诊,他又开始忙了起来,朱肱只好回到自己的位子,继续给那病人看病。
朱肱诊治的是一个妇人,咳嗽多痰,一咳咳一晚上,整夜都不能安睡。一张脸肿得跟盘子似的。朱肱已经用了好几个方子,可是就是不好。他这人虽然平时大大咧咧的,但是这种时候,总是不服输,总想自己把病人治好。可能他越是着急,就越没主意,看着病人的脸,他沮丧得都想哭。暗自打算,如果这一次,还不能把病治好,就请教大哥叶知秋。
于是,他琢磨半天,又开了一个方子给这妇人。
第198章 治咳嗽的方子
妇人看见他难过,反倒宽慰他说没事,反正一时半会又不会死人。笑着拿着方子照方抓药,谢过走了。
过了几天,朱肱正在看病,看完一个,下一个是个妇人。笑嘻嘻坐在那里瞧着朱肱。
朱肱觉得她有些面熟,只是想不起在哪见过。
妇人笑道:“朱大夫,你忘了,我就是前几天找你看咳嗽的那个人啊!”
“是你?”朱肱惊喜交加,“你的病好了吗?”
“好了,全好了。一点都不咳了。”
朱肱舒了一口气,很是得意,笑得一张肥脸乱抖,不过,后面妇人的话,让他立即就笑不出来了。妇人说道:“不过不是吃了大夫你的方子才好的,而是吃了一个走方铃医的偏方给治好的。”
朱肱很是有些尴尬,道:“既然都好了,那你来找我做什么?”
妇人道:“我来找你,是因为前几天看你帮我治病,很辛苦,可是总也治不好,我看你很着急,都没有的笑模样,我也挺不好意思的,所以,我得了这个偏方之后,就想告诉你,以后你要是再遇到像我这样的病人,就可以给他们治好病了。就不用着急了。”
朱肱很是感动,原来人家是来把方子告诉自己来了,赶紧站起身,长揖一礼:“多谢大嫂!”说罢,一脸期待地望着她,等着她把方子告诉自己。
不料妇人却笑道:“这个方子我也不知道。”
朱肱苦笑,心想你这不是拿我开涮吗?
妇人道:“那个铃医只是给了我一种药粉,我吃了就不咳嗽了。具体什么药粉我不知道,不过,我知道那个铃医住在哪里。因为那铃医那天正好药粉用完了,所以让我跟着他去了他住的地方拿药,我就知道他住在哪里了。我可以带你去找他,但凡是这种方子,恐怕是要给钱的,不能平白就能得到。”
朱肱点点头:“你说的也对。这样的好方,哪能平白给人的道理。那就麻烦你带我去吧。”
朱肱跟着妇人来到一家客栈,这是个很普通的客栈,而且,是在一个大通铺里,此刻已经是黄昏,那铃医刚刚回来。看见妇人,有些惊讶,道:“这位大嫂,莫非你的病又犯了?”
“不是,”妇人微笑着介绍了朱肱,“这位大夫听说我吃你的方子,把咳嗽给治好了,所以让我带着他来找你,看看能否把你的那个治咳嗽的药方卖给他。”
朱肱上前拱手道:“是啊,今日朱某来找先生,便是特意来将求购先生的治咳嗽的方子的,还请先生割爱啊!”
那铃医扫了朱肱一眼,淡淡道:“抱歉,这方子不卖!”
朱肱忙赔笑道:“我出高价,五两银子如何?”
“五两?”铃医冷笑,“你就是出五十两,我也不卖!”
“五百两呢”旁边妇人帮腔道。
“五百两?行啊!”铃医嗤的一声笑,“不过,不是我瞧不起他,他能掏出五百两买一个方子吗?”
“不能。”朱肱苦笑着说,五百两银子,那可是相当于人民币五十万元!他家庭也就是个小康,一家人的收入也就够维持温饱,要想一下子拿出价值人民币五十万元的银子买一个方子,他不仅舍不得,也拿不出。
铃医道:“这就是了,常言道:家有万贯,不如一技在身。我还指望这个方子给我养老呢,卖给你,银子花光了,我后半辈子怎么办?”
妇人帮腔道:“你不是铃医嘛,四海为家的,今儿这,明儿那。朱大夫可是坐堂大夫,也影响不到你去。”
“那不成,”铃医道:“我虽然是铃医,但年纪渐渐大了,也不想四处漂流了,京城挺好的,我就指望这个方子,在京城这扎根住下了,整天走街串巷卖卖药丸,也就够我这老头吃饭的了。我要是把方子卖给了他,我靠什么吃去?”
朱肱点头,道:“这样吧,凡事都有个价,你也别说五百两,我也不说五两,你老就开个价,不亏你,我也能买得起的就成。我也给你保证,我知道这方子,也就在我们医馆用,方子绝不外传。这样也影响不了您老的生意,如何?”
老铃医抽了他半晌,道:“既然这么着,那好,我开个价,成不成的,就这样,你同意,就掏钱,不同意,就拍屁股走人!”
“您说!”
“二百两!一文不少!”
朱肱苦笑,别说二百两,就是二十两,此刻一时之间他也那不出来,而且也得斟酌斟酌。两下差距太大了,根本没办法谈,朱肱也懒得多说,拱拱手,转身出门。
妇人跟上来,有些愧疚,道:“朱大夫,实在是抱歉,我不知道他竟然开这么高的价,啧啧,二百两,老天爷,这也太狠了,我买他的这药,也就十文钱。原以为不会要价这么高的,看来真的是人心不足蛇吞象。”
朱肱回到医馆,垂头丧气的样子,引起了叶知秋的注意,笑道:“怎么了?相亲没成还是怎么着?愁眉苦脸的。”
朱肱便把这件事情简单说了。
叶知秋一听,想了想,道:“二百两,当真贵了点,而且,只是一个治咳嗽的方子,不买也罢!咱们又不是没有治咳嗽的方子。”
朱肱没有办法,只能苦笑。
再说那个妇人,眼见朱肱走了,她站在客栈门口,总觉得心里不是滋味。本来一件好事,结果成了这样,有些对不起朱肱,到底转身回来,又去找那个铃医。
铃医见她回来,颇有几分意外,随即马上换了一个笑脸,道:“这位大嫂,还有事情吗?”
“我说这位大叔,你这也太黑了点,二百两,这也太贵了,你就行行好,让一让,他拿去,还不是治病救人嘛!”
“不让,我说了,一文都不让!”铃医很坚决,眼珠一转,又道:“要不这么着,这位大嫂,你去劝劝他,若是说成了二百两成交,我谢你十两,如何?”
那妇人把脸一沉,道:“我这劝说你让价,你怎么反倒劝说我给你当说客呀?我也不稀罕你谢我十两银子,这银子我拿着也烫手,要说嘛,这医方本来就是治病救人的,人家知秋国舅,治疗丹毒的方子,救了那么多人的性命,那是多好的方子,人家可是一文不要,免费教给了全城郎中,人家那才叫一个仁义,你呢!”
铃医愣了一下,讪讪笑道:“我哪能跟国舅相比,国舅吃穿不愁,自然不会计较这么多,当然,我这些是上不得台面的话。也就私下里说说。我是要讨生活的人,学不得国舅,市侩也就市侩一点了”
妇人起身道:“你这人,整个钻进了钱眼里!算了,我走了!”
铃医忙起身道:“我说这位嫂子,你就不好好想想,帮我给那大夫说说,要是说通了,卖了二百两,我谢你十两呦!你要是嫌少,十二两也成!要不,十三两!我可加到十三两了!”铃医见到妇人要走,急忙加价。
妇人道:“他大叔,我不是看不起你这十三两银子,要是换了旁人,我也就答应了,可是,他们不一样,不可以拿别人的银子,却不能拿他们的银子,要不然,会天打雷劈的!”
铃医笑了笑,道:“哪就这么着了,谁的银子不是银子!”
“偏他们的不是!”夫人道:“他是知秋医馆的坐堂大夫,是那位把价值千金的方子无偿教给大家的那位知秋国舅的结拜兄弟!他治不好病人的病会伤心难过,你说,这样的人,我能帮着你谋他们的钱吗?”
说着,妇人一边摆着手,一边出门要走。
铃医一听,呆在了当场。等那妇人都出门了,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追上去,赔着笑脸道:“原来是这样,哎呀!大嫂你也不早说!”
“早说又能怎么样?”
“你先别管怎么样,你马上带我去知秋医馆,若你说的是真的,我自有我一番道理!”
妇人一听有门,赶紧答应了,带着他来到了知秋医馆。
这时天已经快黑了,但是还是有不少病患等着看病,所以医馆还开着。朱肱正在给人看病,感觉旁边有人站着,抬头一看,却是那个妇人和那个铃医,惊讶问道:“有事吗?”
没等妇人说话,铃医已经看见了正在看病的叶知秋,喜上眉梢,忙应了上去,拱手道:“小人拜见国舅爷!”
叶知秋抬头一看,不认识,奇道:“你是……?”
朱肱忙过来道:“他就是刚才我说到了那位铃医,用偏方治好了这位大嫂的病。”
叶知秋马上明白了,拱手道:“原来是这样。幸会!”
铃医道:“国舅不认识我,我可见过国舅爷您,年前,我听过你的课,就是那次在太医局,您教授如何治疗丹毒,我站在边上听的,我们铃医本来是没有资格进太医局听课的,也是国舅爷这次讲课,说了行医的都可以去,我才有幸去了,还听了国舅的课,学会了好些个很好的方子,就好像进了宝山,背了一袋的宝贝回来似的。心中对国舅爷的感激和崇敬,当真是无以复加!”
叶知秋笑了笑,道:“客气了。”
第199章 女鬼哭
铃医回头看了朱肱一眼,赔笑道:“如果早知道朱大夫是国舅爷医馆的坐堂大夫,也就不用费这么大劲了。我这就把这个方子告诉国舅,其实,这个方子说出来也就没有什么了,就是用蚌粉……”
“等等!”叶知秋忙打断了他的话,道:“你这方子卖多少钱?太贵了我们可不买。”
铃医讪讪地笑了,道:“实话说了吧,这个方子,说起来还是托国舅爷您的福,才得到的,所以,说给国舅,一文不要!”
“因为我?”叶知秋很有些意外。
“是,”铃医道:“事情是这样的,那次全京城闹丹毒瘟疫,国舅爷教授了仙方之后,我学会了,也给好几个人治好了丹毒,其中有一个,在城外乡下,是当地的一个土郎中,当时他不知道国舅爷要在太医局讲授仙方,所以不知道这治疗丹毒的方子。他的小孙子得了丹毒,病得很厉害,快死了,我用国舅爷你教的仙方治好了他小孙子,这个,嘿嘿,当时我说这是我自己的祖传秘方,很珍贵的,很惭愧,我这么说,无非是想多要一点钱。那土郎中说,他也有个治咳嗽的祖传秘方,只要我治好他的小孙子,就把这个方子告诉我。我当时也没有想到这方子这么管用,见他家也没有什么钱,也就答应了。治好了他的小孙子,他很高兴,便把这个方子要告诉了我。这样看来,不是托国舅爷的福气,才能得到这个方子吗?所以,现在免费告诉国舅,也是应当的。”
叶知秋笑了,道:“虽是如此,我也不能白得了你的方子,毕竟你们铃医走方,全靠这些偏方秘方糊口,这样吧!等会我也告诉你一个秘方,名叫清胃散,是治疗胃火牙痛的,凡是牙痛牵引头疼,牙宣出血,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腮颊肿痛,口气热臭,吃了很快都能见效。”
铃医大喜,心想国舅当真了解铃医,铃医的方子最关键一点,那就是必须见效要快,而且要针对常见病痛,这牙痛、头痛、口臭是很常见的病,可以说比自己那治疗咳嗽的药用途更加广泛。当真是喜不自胜,躬身一礼,道:“多谢国舅赐方!”
当下,铃医俯身过去,在叶知秋耳边说了这个偏方,其实很简单,就是用蚌粉放在新瓦上炒至通红,再拌上少许青黛就得了。
叶知秋也把自己的方子告诉了他。铃医用心记住,感激不尽。这才告辞走了。这铃医靠叶知秋这个方子,走街串巷治好了不少人的病,自己也赚了个丰衣足食,得以颐养天年。
叶知秋把铃医的方子告诉了朱肱他们三个兄弟,朱肱等人听罢都笑了,朱肱道:“想不到,就这么简单,看来,偏方治大病,还真是不假。”
※※※
时间过得很快,看看便立秋了。
这天晚上,叶知秋从医馆回到王府,先去探望了王爷王妃,还有生母岳氏,分别说了一会话,这才返回自己院子。又把碧巧叫到一边,好生温存了一番。看着夜深了,这才梳洗安歇。
躺在床上,他迷迷胡胡的听见有个女人在轻声抽泣,那声音十分的幽怨,让他立即想起了鬼片里的情节,一个长发遮挡在面前的白衣女鬼,在月夜古庙的老槐树下,呜呜咽咽地哭泣着。不由得毛骨悚然,睡意全消。一骨碌爬了起来,侧耳细听。
可能,那哭声立即就停止了。
这反倒让叶知秋更加紧张,如果是死人,他是不会害怕的,学医的人,怎么会害怕死人呢?不过,学医的未必都是无神论者,就算是,在难以解释的怪现象面前,也难免紧张恐怖。
叶知秋便是这样,他感到头皮发麻,后背冷飕飕的。扭头看了看旁边睡着的若菊,她依旧是赤裸着身子,一条雪白的胳膊袒露在被子外面,蜷缩着身子,侧身朝外睡着。
他们两同床共枕已经半年了,每天若菊都是这样脱光了睡在叶知秋身边,却从不主动勾引他,叶知秋也当她不存在,虽然洗澡更衣全部都是若菊服侍,两人早已经坦诚相待,但是,却一直相敬如宾。
叶知秋本来想推醒她,说有鬼哭的事情,可是看她一动不动的,想必睡得正香。不好打扰,便重新又躺下来,瞪着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