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本草王-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亿沉吟片刻,道:“请王爷派人寻找这样一些东西来:牛屎、鸡屎、老鹰屎各一筐,陈旧的烂席子一卷,五寸以上鲫鱼十数条,生猪肉、鹿肉、獐子肉各十数斤。另外,在找两头母猪来,要两百斤以上的老母猪!”
赵允让奇道:“太医要这些东西做什么?”
“这些都是药啊,是药王孙思邈《千金翼方》上治疗丹毒的药!”
一听是药,赵允让赶紧让管家派人连夜去寻。
好在这些牛粪、鸡屎之类的,倒也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东西,很快,便都找齐了。
林亿让人提了一桶水来,把牛粪倒进水桶和好,捞出来,便要往小王子赵宗治脖子上摸,慌得郡王妃忙叫道:“太医,你这是做什么?”
“给小王子治病啊!”
“治病?用牛粪治病?”
“正是!”林亿一边说,一边将牛粪抹在了小王子赵宗治的脖颈上和全身斑疹处,涂抹好之后,叮嘱伺候的侍女道:“留神看着,如果牛粪干了,就取下来,另外抹上湿的。”
侍女忙答应了,皱着眉看着一桶牛粪,说不得也只能硬着头皮抹来。
林亿又让人拿了那一卷从乞丐堆里找来的陈旧烂席子拿到院子里烧了,把草灰拿来,合着鸡屎,倒温水搅匀了,捞出来又往赵宗汉脖子上、身上斑疹处乱抹,这一次,郡王妃张张嘴,没再问为什么。
这已经比较怪了,可是后面林亿的治疗方法更让他瞠目结舌。林亿居然让侍从将两口两百斤的老母猪四脚捆好,绑在床头,让两个生病的皇子头枕母猪的肚皮而眠!
一众侍从侍女想笑又不敢笑,新近两位王子已经病死,这两位又是病危,这当口上谁要是笑上一声,只怕要被王爷命人活活打死。
郡王妃见这匪夷所思的医疗方法,不敢再多问,想必也是有来处的。
接着,林亿又让王爷叫来王府大厨,告诉他把那几条鲫鱼拿去,先去鳞,切成块,再把朱砂炒过,两下合在一起,捣烂了,让一个侍女给那生病的侍女患处涂抹。
接着,他又分别把老鹰屎、生猪肉、獐子肉、鹿肉也是捣烂了涂抹在病人患处。
一番忙碌下来,屋里全是屎尿味和肉的腥味,把郡王妃恶心的直反胃,赶紧退了出来。但是心中到底牵挂两个孩子,又只好硬着头皮进去陪着。
也不知道是不是小王子赵宗汉头枕的老母猪起了作用,还是他脖子上抹得鸡屎有了效果,反正他的病情开始有了好转,同时,一个侍女和一个侍从的病情也开始好转。但是其他几个,病情却还是日趋加重。
到了第三天头上,另一个头枕母猪的十七王子赵宗治还是病死了。三个侍女也死了两个。
十日不到,汝南郡王赵允让已经死了三个儿子,这让赵允让伤心欲绝,好在太医林亿救活了小王子赵宗汉,让他看到了一点希望,因为,病魔似乎一直在他们家头顶盘旋,赵家的子女,一个接着一个病倒了!还有陪护他们的侍女和侍从!加起来有十数个之多!
于是,风声传了出去,说汝南郡王府闹瘟疫了!
而此刻,仁宗皇帝也顾不上这位堂兄,因为病魔和死神,已经开始光顾皇室内廷!
第128章 不爱江山爱小命
首先患病的,就是他的大统江山未来继承人赵曙!
赵曙是从汝南郡王探望完病重的弟弟之后,返回东宫,第三日头上,便开始发病的。
那天早上,赵曙醒来,感到全身发冷,头痛欲裂,皇妃高氏被他痛苦的呻吟给惊醒了,见他用手揉着额头,全身哆嗦,嘴里不停打着干呕,顿时慌了神,撑起半个身子,搂着他道:“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赵曙艰难地吞了一下口水:“喉咙好痛!好冷!”
高氏抱紧了他摸了摸他的额头,惊呼道:“哎呀好烫,病得不轻啊,要不,还是让人叫太医吧?”
赵曙现在还不是太子,虽然仁宗皇帝早就把他接到宫里了,但是皇帝并不死心,他希望自己还能生个自己的儿子,将来承继大统,甘心就这样把江山拱手让给旁人,所以尽管宰相大臣们纷纷上书,请求策太子,但是仁宗皇帝始终没有答应,而皇宫里除了皇帝有自己专门的侍御医之外,就只有太子自己的御医,所以赵曙病了,也只能去请太医。
赵曙为人十分的谨慎小心,自从懂事开始,他就知道官家把他接到皇宫是为了什么,虽然没有皇子跟他竞争,但是他知道得很清楚,他不是官家亲生的,而且只是包养在皇宫,甚至都没有确定过继为嗣子(四年之后才正式过继的),只有拜宗祠正式过继为嗣子,才能算是皇帝自己的儿子,也才能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所以,他必须事事小心,生怕错了半点,惹皇帝不高兴,不让他过继,可就丢了可能到手的皇位。
保养跟过继那是两回事,过继需要拜宗祠之类的一套规定的正式程序,真正过继之后,才能成为嗣子,也就是承继宗祧的孩子,从法律上,属于正式的儿子,跟原先家庭再没有任何关系。而保养没有,只是放在身边抚养培养感情,同时防备着万一没有孩子,到时候再过继为嗣子。
叶知秋过继给吴王曹玘,就是经过了这种正式的程序,所以叶知秋法律上已经成为吴王曹玘的儿子,除了无法割断的血缘,跟孙家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赵曙这个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当初他老爹赵允让就曾经被宋真宗保养过。赵允让是太宗皇帝的第三个儿子,当时宋真宗的儿子死了,真宗膝下无儿,为了以防万一,便用绿车旄节把赵允让接到宫中抚养,等到真宗有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仁宗,真宗就把赵允让用箫韶部乐送回去了。
赵曙自幼体弱多病,纵然生病,也极少延请太医来诊治,生怕给皇帝一个弱不禁风的印象,认为他不堪承继江山,那可就因小失大了,所以每次生病,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请太医来看病的。
随着皇帝年岁越来越大,一直没有儿子,赵曙承继皇位的可能也就越来越大,所以他更加小心,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出半点差错。特别是生病。没有好的身体,谏官们只怕到时候过继时会上奏劝谏让皇帝另找强壮的继承人的。那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他现在虽然十分的难受,喉咙跟火烧似的,全身冷的好像斤进了冰窟,还反胃恶心,但是,他还是想挺挺过去,便摇头,对妻子道:“不用了,没事,把那青金散拿来,给我吹到喉咙里,便好了。”
赵曙因为不想请太医,免得官家知道,所以平素在寝宫里备下各种成药,以便需要的时候自己取用。宋朝非常重视医药,特别选出若干常用经方配成各种丸药散剂,治疗常见的头痛脑热什么的,供认选用购买,这青金散便是其中之一。
高氏的母亲是曹皇后的姐姐,她也是自幼就在皇宫里成长,跟赵曙可以说是青梅竹马,自然知道赵曙的心思,自从嫁给赵曙的那天起,她就打定主意要帮丈夫得到皇位,以她女性天生的敏锐时刻提醒着赵曙,避免出错。
所以,赵曙生病,只要不请太医,她从不叫侍女,这种事她从来都是自己来,免得假手别人消息走漏,她翻身起来,从赵曙较后爬过,顾不得穿衣服,光着身子快步来到梳妆柜前,蹲下身子,从台子下面柜子里取出一个小箱子,打开,里面放着各种小瓷瓶,上面贴着红纸条,写着药的名字,找出青金散,又找到吹管,攥在手里,快步回来,坐在床边,先把药小心地倒进吹管里,然后让赵曙长张开嘴,要给他吹药。
赵曙艰难地咽了一下口水,勉强道:“你还是先把衣服穿上吧。”
高氏摇摇头,微笑道:“先给你吹药,早点治好,你也少受点罪。”
赵曙知道,妻子外表柔弱,却是性格坚韧,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只好张开嘴,让高氏吹了药。
高氏把药和吹管放回去,又拿了一个小瓷瓶,到了几颗药丸在手心里,端了一杯水,把药丸送到他嘴边。
赵曙问道:“是什么?”
“神术丸,治头痛的。”
赵曙赶紧把药吃了,让她赶紧穿衣服,天寒地冻的,受凉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看着丈夫吃了药,高氏这才略微放心,叫了侍女进来,服饰自己穿衣,一边对赵曙道:“父王家连着薨了好几个王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王爷和王妃娘娘只怕都要疯了,咱们回头跟父皇说说,去看看他们,怪可怜见的。”
赵曙仰面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嗯了一声。
高氏只当他是伤风了,他本来就多病,隔三差五的就要病一回,高氏也习惯了,吃了药,慢慢就会好,见他不说话,便找话说来引她高兴,故又道:“吴王爷新过继的王子,叫知秋的,就是前次治好了永康公主,官家特旨送他去太医局学医的那个孩子,呃,应该叫他国舅。呵呵,去太医局的前一个晚上,做梦梦到了药神壶翁,这还不是奇事,最奇怪的是,这壶翁竟然的指点他说翰林院的藏书阁里有宝贝,按理说,一个半大孩子的话是没人信的,偏偏吴王妃特稀罕这个过继的孩子,事事都顺着他,竟然信了,叫了若干人,把个翰林院藏书阁陈年历代书简都翻了出来,还真是神了,愣是从哪里面找到了宝贝,你猜是啥?——却是失传了七八百年的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我听皇后娘娘说,官家高兴得什么似的,已经下旨让林太医负责整理出来,还说要论功行赏,皇后娘娘便乘机求官家,看在知秋国舅这孩子里立此大功份上,就赦免了孙家死罪,改为流刑。你猜官家怎么说?”
赵曙还是嗯了一声,没说话。
高氏道:“官家说,知秋国舅现在已经不是孙家的人,而是曹家的人,不要再管孙家的事,再说了,已经说好了,再给他一年时间,证明他们孙家说的那个什么温病不是伤寒的说法,不然还要给他孙家加上一条欺君之罪,定斩不饶,所以不要把知秋国舅的功劳跟孙家的事情扯在一起。官家到时候自然会给知秋国舅适当的奖赏……”
刚说到这,就听见赵曙哇的一声,趴在床头呕吐起来!吓得高氏花容失色,急忙跑过去,坐在床边,替她轻轻拍着后背,侍女们赶紧把地上污秽清理了,端来铜盆放在床头,赵曙又呕了几声。
高皇后心疼道:“这一次,只怕病得不轻,要不,还是叫太医吧?”
赵曙喘着气摇头,低声道:“不用,能顶得住,你把先前的药丸拿来我吃,刚才吃的都吐了。还有吹的药。”
高皇后让侍女都出去,然后取了药丸来,给赵曙吃了,又重新拿了吹药给他吹了喉咙。然后坐在床边守着他,见他这副样子,也没心情做别的,只是忧心忡忡的。
赵曙生怕她担心,强笑着,忍着喉咙剧痛,道:“知秋国舅这一次只怕得的奖赏不少呢,不过,这段时间事情忙,父皇恐怕没时间管这件事……”
高皇后忙抬手挡在他嘴上:“别说话,你喉咙痛,说话难受。”
赵曙还真的难受极了,喉咙跟塞了一块火炭,火烧针扎似的。努力张开嘴,道:“你给我看看,喉咙是不是有什么东西?”
高皇后把他的脸侧向窗户明亮处,侧着头一瞧,先前没有细看,这一看,不由大吃了一惊,只见喉咙里通红肿胀,而且已经有一些白色脓液,开始化脓了!
以往赵曙生病,也曾经喉咙肿痛过,吹了药慢慢就好了,但是这一次,吹了药不仅没好,反而更重了。道:“这次的病,当真厉害,还是叫太医吧!”
赵曙还是摇头:“看看再说,哪里就到了这步田地。”
赵曙这话说早了,到了下午,他的病进一步恶化,不禁又呕吐了好几次,而且,到下午时分,说话已经很艰难了。皇后再次给他吹药,拿着药管让他张嘴,便看见他舌头发红,而且肿大得吓人,舌苔上满是珠子一样的白点,再看喉咙,好大一块都糜烂了!
高皇后手中吹管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我让人去叫太医!”
“不用,我……,我顶得住……”
高皇后垂泪,低声哽咽道:“不行!就算不要这江山,也先顾着性命!”
第129章 束手无策
赵曙知道,不到万不得已,妻子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心中一凉,道:“拿镜子我看看!”
高氏跑去拿来了铜镜,赵曙对着光亮处仔细一瞧,顿时心头一阵冰凉,前两天去汝南郡王府探望生病的弟弟,看见的症状,跟自己现在的一模一样!而弟弟当晚就死了一个,第二天另一个也死了。急忙道:“你,你看看我的脖子和身上,有没有斑疹!”
因为已经是严冬,高氏给他围了一个狐狸围脖。挡住了脖子,一听这话,赶紧帮他解开围脖,果然,脖子上斑斑点点满是红色的丹疹,又给他解开衣服察看,在腋下、腹股沟、大腿内侧等处,也是一片片的丹疹!
脖子上的赵曙看不见,解开衣服,大腿上的他能看见了,果然跟死去的弟弟一样。他一颗心已经沉到了底,道:“去,去叫太医吧!”
江山固然重要,没有了性命,连看着别人坐江山的机会都没有了。
高氏急忙吩咐侍女赶紧去叫太医。
唯一的侍御医林亿已经派到了汝南郡王府,只能叫别的太医。
太医来了,老眼昏花看了一会,也没看喉咙,便道:“小王爷这病,乃是麻疹,麻疹一般小孩子容易得,但是大人有时也可以患上的。却也无妨,老朽开药吃下,等麻疹出透了,这病也就好开了。”
所谓久病成医,赵曙体弱多病,加上宋朝皇家本来就特别的重视医术,所以也懂一些医理,听了这话,问道:“麻疹,有没有喉咙糜烂的?”
太医一愣,道:“喉咙糜烂,那是王爷你患上麻疹的同时,又感染了风寒,入里化火,所以高热咽痛,这个也无妨,老朽会在药方里加上疏散风热,清热解毒的药,一并治了。”
说罢,起身开方,告辞走了。
高氏要拿方子给尚药局抓药,赵曙让她先把方子拿给自己看,看完后,赵曙苦笑摇头:“这方子只怕没用,给我弟弟看病的太医,用的方子跟这个差不多,但是弟弟吃了没好,反而死了。我这病跟弟弟的差不多……”
一听这话,高氏顿时慌了:“那怎么办?”
“另外找个高明的太医来吧。”
“可是,父王那边,听说先后找了好几个太医,都没有治好病啊,能成吗?”
“不能成又能怎么办?医术最高的孙老太医死了,苏太医到灾区救治瘟疫去了,林太医到父王府邸给弟弟们治病呢。”
“我禀报官家,请林太医来给你看病!”
“不用!先不用!”到这时候,赵曙还是不愿意惊动官家,“再去请太医吧,兴许下一个太医就能看好了。”
他不知道,丹毒也叫烂喉痧,属于温病,而这个时代的人,对温病的认识才处于起步阶段,远没有研究透彻,一般都是按照伤寒的思路进行医治。所以,尽管是太医,却也治不好这种病。以林亿这样的顶尖名医,将孙思邈的各种奇怪的方子都搬了出来,还是只能救活两人,其余的都死了,一般的太医就更不用说了。
于是,又请了一个太医来,开了方子,虽然也觉得不对,但还是没法子,只能吃。果然无效。
高氏衣不解带守了一夜,到了深夜,赵曙全身滚烫,不停喝水也不解渴,在床上烦躁不安,而喉咙糜烂已经到了恐怖的地步,全身丹砂更是触目惊心。高氏抱着他哭得梨花带雨,几次要去找皇帝禀报,都被赵曙拉住了,他还不死心,还希望自己能熬过去,还希望太医的药能起作用。
等到黎明时分,赵曙两手不停在床边乱摸,还冲着天上傻笑,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话,不是还用两手在空中乱抓。高氏一看,他明显已经神昏谵语,哪里还顾得什么江山,哭着问了皇帝没有去嫔妃处,自己住在坤宁宫里,便乘轿直奔坤宁宫。
值守的太监不让进,赔笑着说官家忙到深夜四更天,刚刚睡下没有一个时辰,让等等再来,高氏哭了,悲声说了赵曙病危的事情,那太监却是见多识广,很多皇亲国戚为了见皇帝,都编出各种事由,便赔笑着让他赶紧去请太医。
高氏说了已经请了两个太医,都没有用,只能禀报官家。那值守太监执意不肯通报,说官家好不容易睡下,就算叫醒了,也只能说叫太医来治,没别的办法,还是再去请太医来的好。
高氏无法,站在门口,扯着嗓子哭喊起来:“官家!赵曙病重!太医治不好啊,官家!你想想办法吧!”
这下子把那值守太监吓得够呛,慌忙阻止,可是高氏为了夫君性命,哪里还顾得这些,推开值守太监,就往里冲,便冲还便一路高声喊着。里面的太监宫女也不敢阻拦,只能跟在后面劝阻。
高氏自幼便在宫廷里长大,对皇宫了如指掌,小时候就经常跟赵曙在这坤宁宫里捉迷藏玩耍,所以一路直奔皇帝寝宫。扯着嗓子哭着喊:“官家,不得了了!我家夫君赵曙,便要病死了!赶紧救命啊!”
宋仁宗这几天连续受到噩耗,堂兄赵允让家接二连三的死儿子,他自己的三个儿子都死了,现在堂兄家也这样,当真是心惊肉跳,好不容易躺下睡着了,睡梦中忽然听得有人叫喊说赵曙也病危快死了,顿时将他从梦中惊醒,一骨碌爬了起来,撩开帷帐道:“怎么回事?”
侍女急忙把事情说了,宋仁宗一听自己保养得赵曙也病了,又听见高氏冲进自己寝宫惊驾哭喊,便知道这个病绝对不轻,不然高氏不会如此,慌得他急忙起身,宫女忙乱地服侍穿好龙袍,快步出门来。
那高氏先前已经冲到了仁宗皇帝卧室门外院子,这才被值守侍从和宫女太监们拼死拦住,便跪在院子里哭喊。见到皇帝出来,跪趴几步,先前他不顾一切闯寝宫,待到真正见到官家的面,竟然说不出话来,匍匐在地,号啕大哭。
宋仁宗已经知道了原委,立即吩咐摆驾赵曙寝宫。
仁宗皇帝没有去赵允让家,所以不知道赵允让的几个儿子死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他来到赵曙寝宫,看见赵曙这样,当真触目惊心,急忙把那两个给赵曙诊病的太医叫来一问,两人各持己见,但是谁也说不明白赵曙究竟得了什么病。
宋仁宗便想把林亿叫回来给赵曙看病,但是,他刚刚得到禀报,说赵允让家那边又有几个子女患病了,加上侍女仆从,十几口人病倒,病情都差不多。林亿一个人已经手忙脚乱,哪里还抽的开身。赵曙现在没有过继,仍然还是赵允让的儿子,两边都是儿子,总不能顾得这边丢了那边,那边毕竟病倒的人更多,而且,目前来看,林亿的治疗效果也很差,大部分病人都死了。只怕叫来也没多大用处。
所以仁宗话到嘴边又咽下了,想了想,便派人去请太医局提举许希。
许希虽然不是侍御医,但是医术跟林亿不相上下,名气比林亿还要大,他曾经三针治好了仁宗皇帝的心脏病,深得仁宗皇帝信任,任命他为太医局的提举,也就是校长。请他来诊治,应当有把握的。
许希来了,遗憾的是,以他这样国手级别的太医,由于时代限制,也没有对温病认识太深,所以,开方用药,林亿用的孙思邈《千金翼方》里的那些方子,他也知道,也用了,虽然延缓了赵曙病势的迅速恶化,但是,却没有能力挽狂澜,赵曙的病,还是越来越沉重。
仁宗皇帝得到禀报,很是惊讶,想不到赵曙的病连许希都治不好,听说林亿在赵允让府邸治好了几个病人,或许有办法,说不得只能叫他了,赶紧派人去把林亿请来。
林亿虽然在赵允让王府里治好了几个病人,但是同样的病,同样的治疗方法,不同的病人有的能治好,有的就不行,这也是个体差异。而他用的方子许希都用过,自然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仁宗皇帝彻底绝望了,林亿、许希这样的国医都治不好,世间还有谁能治得了这个病。哀叹之下,让林亿回去汝南郡王府接着治病,自己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如果赵曙死了,再抱养哪个孩子。
朝廷上下谁都知道,赵曙很可能是将来皇位的继承人,所以他病倒了,这消息立即就传到了各方面关键人物的耳朵里,于是乎,前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其中,就包括吴王曹玘。
前次在药王庙,叶知秋被丹波贞子整蛊,把范妙菡整哭了,害得他费了半天口舌,赌咒发誓说贞子是开玩笑的,范妙菡这才信了他。当天回去,范妙菡就搬到了吴王府,王妃单独给她拨了一个院子,配了若干侍女仆从。能跟叶知秋在一起,虽然五天时间他都在太医局读书不得见面,但是这已经让范妙菡很开心了。
王妃也很开心,因为有了范妙菡这个小姑娘天天陪着她说话,也很开心,老人最怕的就是孤单寂寞。
这天,官家保养的孩子赵曙病重的消息传到了吴王府,吴王曹玘跟王妃一商量,这肯定是要去看看的,而且几个孩子都带上一起去,便差人去太医局替叶知秋请了假,带着叶知秋,还有他们自己亲生的三个儿子,一家人进皇宫探望赵曙。
第130章 翻身的机会
有资格进皇宫探望的,都是皇亲国戚和宰执等朝廷权臣,其余官员只能在宫门外遥祝早日康复。
吴王曹玘的女儿是皇帝的老婆,曹玘是皇帝的岳父,当朝国丈,他们家自然是皇亲国戚中最亲的人家之一了,所以这轿子一路进宫,一直抬到赵曙的寝宫门前这才落轿。
仁宗皇帝事忙,无暇天天守着,所以曹皇后亲自在赵曙身边守候,两个太医连续几天的诊治,赵曙的病还是没有丝毫起色,反倒日趋沉重了。曹皇后把赵曙从小养大,便跟自己亲生儿子似的,见他病情沉重,不禁伤心欲绝,垂泪不止。
吴王妃见到赵曙这样,禁不住落泪,忙着劝慰高氏,说一定会好的。
几个孩子被安排挨个到床边问候赵曙,轮到叶知秋的时候,他看得很仔细,甚至拿起他的手腕诊脉,还查看了他脖颈上的斑疹,然后来到站在一旁的许希和另一个太医面前,拱手询问赵曙的四诊情况。
国舅问询,许希和另一个太医当然照实说了。叶知秋听罢,沉吟不语。
后面探视的又来了,得赶紧腾地方,于是王妃便告辞要出门回去,叶知秋突然道:“赵曙这病,只有一人能治!”
他是国舅,是赵曙的长辈,虽然年纪比赵曙小,却可以直呼其名。
他这句话,把场中众人都惊呆了。现在的叶知秋,自从治好了永康公主的病,又得到药神壶翁托梦,从翰林院藏书阁仓库里找到了失传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使得他的知名度在皇室中一下大了很多。
特别是曹皇后,因为叶知秋如今已经是她的弟弟,加上救命恩人孙老太医的缘故,所以对他格外看重,一听这话,忙起身问道:“谁?谁能治这病?”
“我……,呃,我原先的大伯,孙奇孙太医!”
叶知秋本来想说他自己的,但是立即从曹皇后眼中看到了失望,他马上反应过来,自己虽然治好了永康公主,但当时是接受林亿开方的,要是他亲自上,绝对不会准许的,也不会采用他的方子,他的医术还远不能给曹皇后他们以信任感。这一次又跟永康的不一样,永康毕竟只是公主,而赵曙,则很可能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相当于准太子,这样的人,能交给一个十五六岁半大孩子来医治吗?
所以,他立即改口,说出了孙奇的名字。现在只有假手别人,才能达到目的,就像上次给永康公主治病一样。而要假手的人,林亿虽然是个人选,但是,孙奇更合适。
赵曙病危,这给了孙家案子一个机会,如果孙奇能治好赵曙的病,那将是一件大功,或许就能让皇帝赦免了孙家。所以,他选择了假手的人不是林亿,而是孙奇。
一听说孙奇这名,曹皇后立即明白了叶知秋想做什么,当然,她不知道叶知秋想假手孙奇给赵曙治病,还以为他只是想给孙家一个机会立功。反正现在已经定了死罪,治不好也坏不到哪里去,但是要是治好了,便是奇功一件!
孙奇原来就是太医,而且医术在太医中属于上等,孙老太医常说他已经尽得自己的真传,现如今已经入狱,但是医术本身是不受这个限制的。
曹皇后问道:“你如何知道孙奇太医能治这病?”
叶知秋心念如电,立即想好了如何应答,说道:“我以前的爷爷孙用和孙老太医曾给我一本医书,是他平生治病心得,上面有这方面的医案,我看过这个医案,跟赵曙的一样!当时孙老太医已经治好了这病的。孙奇太医已经深得孙老太医的真传,他必然也知道这个方子,所以只有他能治。”
曹皇后知道,孙奇的医术比许希、林亿也差不多,他们都治不好,孙奇只怕也是不行,心中感到没有多少希望的,但是一听孙老太医以前居然曾经治好过这样的病人,但是如溺水之人抓到了一根横木似的,声音都发颤了,因为她自己的绝症就是孙老太医治好的,她对孙老太医的医术一直都是非常的信任,如果说孙奇能治这个病,她不信,但是如果说孙老太医能治,她立即就信了,可是孙老太医已经死了,但靠孙老太医留下来的方子,能否治好那就难说了,毕竟方子是似的,病则是千变万化的。
但是,事已至此,只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了。曹皇后道:“那好!那我赶紧去见官家,请孙太医来救治!”
“等等!”
“怎么了?”
“我担心孙奇太医到时候忘了是哪个方子,我想跟他见个面,把方子告诉他,提个醒,因为赵曙王子这病已经非常危重,没有更多时间斟酌耽误的了。”
“好!”
“等等!”曹皇后抬腿又要走,又被叶知秋叫住了。
曹皇后苦笑:“你不能一次把话说完吗?”
“这话很重要,必须单独说!”叶知秋道,“这种病是一种烈性传染病,特别容易传染小孩子,当然,成年人也可能会被传染,所以,必须尽快隔离病人,不要再让人来探望,另外,密切观察宫里所有的孩子,当然成人也要注意,一旦发现喉咙痛高热恶寒的,立即隔离治疗!”
“你说什么?什么烈性传染病?”曹皇后茫然问道。
疾病可以人传染给人,在这宋朝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传染途径却认识不足,特别是对阳毒(烂喉痧)之类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的烈性传染疾病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叶知秋说了,曹皇后听不懂。
叶知秋忙对旁边的许希道:“许提举,这种病传染很厉害,碰过他的,没有碰过的,都可能患病,也就是说,这屋子里所有人都可能患病,一定要立即隔离病人,对接触过病人的人进行预防性的治疗。你一定要告诉官家,这个很重要,不然,一旦在宫廷里流行,那就不得了了!”
许希所在的宋朝之前,对人的得病机理的理解,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通过肌肤侵入得病,以宋代的医学知识,还不能理解通过口鼻呼吸传染这种得病途径。所以许希他们不明白,病人躺在床上,为什么没有碰过他的人也会得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