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本草王-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庞安时又惊又喜,道:“原来如此,那可真是太好了,我也在上舍呢!正好我们宿舍空了一张床,你就住我们宿舍得了!”

“好啊!”叶知秋望向提举许希。

许希望向王妃,王妃笑道:“全凭提举做主,在这就遵从这的规矩,不必多虑。”

许希捻着胡须点点头:“行啊。”

庞安时见此情景,猜到了几分,望着王妃道:“这位是……?”

叶知秋忙道:“这是我母亲!”

叶知秋过继王府的事情庞安时已经听说了,这才知道眼前这位贵妇原来是王妃,惊骇之下,赶紧撩衣袍跪倒磕头:“草民庞安时,叩见王妃娘娘!”

王妃微笑说了声免礼,温言道:“你跟知秋是好友,现在又成了室友,须得相互关照,相互勉励啊,知秋年纪小,你这位大哥得多帮帮他。”

庞安时忙恭恭敬敬说了声“是!”

当下,又庞安时领路,一行人到了上舍宿舍区。这是一个四合院的小院子,四面都是平房,中间一个天井,有长凳,种着花草。还有仆从专门打扫院落。

太医局实行住宿制,学生都要住校,学五天休息一天,休息日可以回家。

庞安时领他到了宿舍门口,抢先推开门进去,嚷嚷道:“咱们来了新室友!曹永泽曹知秋!都来见见吧!”

屋里有两个人,一个正蹲在地上,在一个木盆里洗衣服,听这话忙站起来,甩甩手,笑嘻嘻走过来。另一个大胖子,则歪在床上看书,听这话,放下了,也不动,躺在床上打量叶知秋:“新室友?这还没到新学年啊!”

庞安时故作神秘状,低声道:“猜猜,人家是怎么进来的?”

“怎么进来的?”歪在床上那胖子嗤的一声笑,“难不成还是奉旨来的?”

“答对了!还真是奉旨来插班读书的!人家是堂堂国舅爷,他母亲就是皇后娘娘的母亲,是吴王王妃!——快起来!王妃就在外面呢!许提举也来了!还不起来,你这死胖子!”

一听这话,那胖子赶紧以咕噜爬了起来,震得木床咯吱乱响,忙不迭在床下面找鞋子,嘴里埋怨道:“你这死小子,怎么不早说!”

旁边那洗衣服的男子一听王妃来了,立即紧张得涨红了脸,原地转了个圈,两手不停在屁股上乱擦着,然后又赶紧侧身站在门边,本是垂首而立的,忽然又觉不妥,赶紧又跪在地上。

那胖子的一只鞋子却不知道哪里去了,急得满头大汗,眼见门口款款走进一个贵妇,想必就是王妃,赶紧耷拉着一只鞋子在床边跪倒。

王妃迈步进来,让两人平身,然后端详屋里。见这屋子并不大,两边各摆着两场床,靠门的一张还空着。屋子正中有个窗户,窗扇开着,能瞧见院子后面的树木山石。屋中间有一张大桌子,两侧两张床中间靠墙的地方,是两个大立柜。

王妃微笑打量了一下垂首而立的两人,道:“你们都叫什么名字呀?”

那胖子瓮声瓮气道:“草民朱肱。”洗衣服的也道:“草民唐慎微。”

叶知秋又惊又喜,抢步上前道:“你们,你们果真是朱肱和唐慎微?”

朱肱,北宋名医,伤寒大家,著作《南阳活》,第一个用足三阴三阳经络分析解释张仲景六经辨证者,同时,和庞安时一样,也是北宋温病学的开拓者之一,对温病有开拓性的见解。

唐慎微,北宋名医,以一己之力著成本草巨著《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对后世中药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这两位北宋名医,叶知秋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想不到穿越过来,竟然能见到,而且还成了室友,真是冥冥中自有造化。

第110章 爱书如命

叶知秋赶紧把两人都拉了起来,喜不自胜道:“太好了,能跟两位,啊不,你们三个一室为友,真是太好了!”

朱、唐二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新来的室友,当朝国舅,怎么第一次见面就对自己如此亲热,不过,两人也很感动,这国舅爷一点架子都没有,十分的平易近人,而且似乎发自内心的高兴,两人也很欣慰,忙道:“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说。嘿嘿”

叶知秋高兴地点点头。

王妃见他们三人的床上乱七八糟的,桌上胡乱堆着书,还有碗筷。不禁皱了皱眉,道:“你们也该打扫打扫才好,这样怎么住人啊!”

朱弘等人很不好意思,挠挠头,道:“我们这就收拾!”

叶知秋却笑了,穿越前他们男生宿舍,比这还乱还脏,这已经算不错的了。

王妃道:“要不,把文砚留在这,帮你们收拾屋子吧?”

提举许希很是为难,在太医局学习的学生中,不乏公子王孙,达官显贵的子弟,但是学校规矩,一律不准带仆从住校,而且只能住四人一间的集体宿舍,这是为了培养一个医者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上舍四人一间还算不错了,内舍是六人一间,而下舍则是十人一间。那里面才热闹呢。

叶知秋刚才走过校园,见不少锦衣玉袍的公子哥模样的都是没有仆从跟随,已经猜到了规矩,忙对王妃道:“母亲不要因为我怀了学校的规矩,大家一样的才好。”

曹皇后自从当了皇后之后,就特别注意影响,经常告诫家人不要仗势欺人,不要与众不同,用现代词汇就是不要搞特殊化,所以王妃其实也是不希望儿子成为学院的另类的,只是看着住处有些乱,心疼孩子而已。听了这话,也觉有理,便点点头。

文砚带着仆从们开始给叶知秋铺床,只是,叶知秋带来的东西太多了,把床下面塞得满满的不说,还在床头空地上也叠了两大箱。叶知秋都不知道里面究竟装了些什么这么多。把床边空地都占了,还有好几口箱子的东西没地方放。

叶知秋苦笑道:“这么多东西用不着的,五天就回家一次,需要什么再拿呗。”

“这些都是需要的!”王妃嗔道,“你年纪小,又是第一次出门在外的,什么东西都要趁手才行。——若菊,你告诉他,哪些东西装哪里,他才知道,免得用的时候找不着。”

若菊忙福礼答应,上前打开箱子,一一给叶知秋说了,什么衣服、鞋帽、中衣、床罩、漱口的、洗脸的、洁面的、梳头的就不用说了,光是吃的就有两个大捧盒,四个人抬着来的,里面装满了各种糕点瓜果,甚至还有烧好的能放的菜肴!另有一锅煲好的参汤还有一小盅精品美酒!听若菊说,也是皇后娘娘赏赐的贡酒,吴王特意给的。每日一小盅,舒筋活血。

另外,还有一大箱的书,据说都是皇后娘娘从皇家藏书阁里借出来的皇室医学典籍。

看到这些书,唐慎微他们三个眼睛都亮了,呼吸心跳都加速几倍。心里琢磨着怎么讨好他,好借来看了。

若菊跟他说了之后,末了,微笑道:“这些菜肴参汤都是一天的,吃不完别留着,倒了就是,二日就会给你送新的来。王妃娘娘怕你不喜欢太医局饭堂的饭菜,所以已经吩咐了,每日给你送。”

叶知秋苦笑,对王妃:“母亲,我这是读书,不是坐牢,还送饭啊?”

“呸呸!别混说!”王妃马着脸嗔道,“家里饭菜好些,你看你瘦得这样!不得好生补补!”

“太医局的饭菜应该不错的,就在这吃好了,天天送,多麻烦啊,给人看见了也不好!”

“这个……”王妃望向许希。

许希微笑,捻着胡须道:“学校里也有小灶,若是口味不合适,可以小灶另炒,小灶大厨也还不错的。”

“那也比不得我们的好!”

“那是那是!”许希忙躬身赔笑道。

叶知秋道:“要不这样吧,三天送一次!到五天上我就回家吃了,那时候再好好补行吗?就这样吧娘!”

王妃叹了口气:“罢了,依着你!就三天送一次。你可得好生吃,都吃了才好!”

叶知秋看着大捧盒里琳琅满目的吃的,苦笑道:“这么些东西,母亲,你想撑死我啊?”

王妃笑了:“那就拣喜欢的吃好了。反正不能饿着!”

“这么一大堆东西,我想饿着都难!”

王妃笑的更欢了:“你们一宿舍的,大家一起吃嘛,但你一人吃,那怎么成!”

叶知秋笑着答应了。

又叮嘱了好好些话,王妃这才带着仆从们与提举离开了宿舍。

王妃一走,朱肱等人这才长舒了一口气。目光都落到了那一箱皇室医学典籍上。

叶知秋笑了,他是个书呆子,最喜欢的就是看书,自然知道这些人的目光意味着什么,微笑道:“要是想借书看,请便,只要爱惜,别弄丢就行,这是从皇宫借的,要还的。”

朱肱三人心花怒放,鸡琢米一般乱点头,连连拱手称谢,拍胸脯赌咒发誓绝对爱惜,绝不弄坏一点点。

叶知秋也知道,爱读书的人是最爱惜书的,更何况他们也知道这些都是皇室藏书,自然是毁损不得的。便都蹲在书箱旁边,小心翼翼翻看起来。

这不看还不要紧,蹲下来一看,三个人的眼珠就再也没调开过,拿起这本又想看那本,放下又拿起来,好不容易选定一本,翻开看几页,或者连声赞叹,或者用心苦记,或者凝神思索。

叶知秋把瓜果菜肴都放在桌上,把碗盏也拿出来,道:“差不多中午了,该吃饭了,今天中午咱们就不去食堂吃了,就这打牙祭吧。这菜肴都还热的,应该是家里上午做好的,一起吃吧!”

这三人有了宝书,哪里还顾得吃饭,一头扎在书里,蹲在那看着,都没听见他说话一般。

叶知秋拿着筷子在一锅黄焖栗子鸡的白瓷边上当当敲了几下,大声道:“谁要不来吃,就把书给收了!”

三人跟中箭的兔子似的跳起来,忙不迭答应说吃!然后小心翼翼把书放下,坐了过来。

他们三人中,唐慎微和庞安时都是医学世家,只有朱肱不是,三人的家道都还算比较殷实的,属于小康之家,每日饮食也少不了鱼肉,只是,见到王府这些精美菜肴,才知道他们以往吃的,可以算得上猪食了。

看着他们瞪大的眼睛,叶知秋笑道:“小心,别把口水滴答进菜肴里!来!咱们先饮一杯,算是见面酒!”

各人这才发现自己面前都搁着一个精美的白玉杯,斟满了一杯金黄色的贡酒,酒香扑鼻。

那朱肱很响地咕咚咽了一声口水,没等叶知秋端杯子,自己先把这杯酒拿起来,一仰脖,甚至都没有经过舌头,就直接倒进喉咙里了。

这眨巴眨巴嘴,涎着脸举着空杯子对叶知秋道:“我说国舅爷,再给我一杯成不?我还没咂摸个滋味,就没了。”

【文、】叶知秋笑道:“你整个一猪八戒吃人生果!”

【人、】“猪八姐?”朱肱奇道,“是谁家的闺女啊?”

【书、】“哈哈,”叶知秋忍俊不禁道,“是你们老朱家的,跟你一样胖的大仙女!”笑着给他又斟了一杯酒。

【屋、】这一次,朱肱不好意思先喝了,可是酒味太过诱人,咕咚咽着口水,催促唐慎微和庞安时道:“哎呀快点端酒啊!这是皇宫贡酒!赶紧的呀!”

两人忙端起酒杯,唐慎微道:“国舅爷,多谢你好酒好菜,咱们有了你这个室友,以后口福不浅啊!”

叶知秋笑道:“行了,别国舅爷国舅爷的好不好,都是一室之友,叫我名字好了。看样子我年纪最小。”

庞安时笑道:“你才不到十六岁,我们几个都二十多岁了,自然你最小,唐慎微年纪最大,都快三十了,然后是酒鬼朱肱,小他三岁,再下来就是我,然后就是你。”

叶知秋道:“那小弟见过三位大哥!”

三人忙赔笑连说“不敢当”,朱肱眨着小眯缝眼瞧了一眼叶知秋床下那一箱书,涎着脸道:“你是国舅爷,我们又吃又喝又看你的书,应该你当老大才对。”

庞安时和唐慎微立即会意,都忙点头。

叶知秋笑了,他知道,他们三个之所以甘当小弟,却不是因为趋炎附势怕了自己这国舅爷的名头,而是那一箱书起作用。北宋的印刷术和造纸术还很不发达,而医者大都把自己的医术秘而不宣,愿意刻印成书的少之又少,所以市面上能见到的医书不多,更何况皇家典藏医术,都是精品,他们三个又都是痴迷医道者,若能让他们借阅,别说当小弟了,就是当徒子徒孙,那也是心甘情愿的事情。

叶知秋道:“罢了,我最小还当老大?笑死人了。咱们还是各叫名字好了。”

四人边吃边聊,那朱肱酒量当真不是一般的,一盅酒一大半都让他一个人喝了,庞安时笑骂他真是一头牛。他也不以为意。

唐慎微酒量一般,两杯酒下肚,脸就红了,心中又惦记着那些皇家医学经典,催着他们快吃快喝。

朱肱和庞安时也想赶紧吃完了好看书,所以很快便把酒喝光了,饭菜也吃过,眼巴巴望着叶知秋,他不发话,也不好这就去拿书看。

第111章 失传宝典

叶知秋叹了口气,道:“跟你们三个喝酒真没意思,罢了,你们看书去吧!”

三人如蒙大赦,屁股安了弹簧似的蹦了起来,争先恐后跑到了书箱旁又拿起书来看。朱肱有些歉意地抬头看了看他:“赶明儿我陪你好好喝啊!”说着就把头埋进书里了。

叶知秋把书箱锁了,道:“我要出去转转!”

三个人谁也没理他,都埋头看书。

叶知秋本来是指望他们能领自己校园里逛逛去的,见状苦笑摇头,自己迈步出来。

这一天是休息日,院子里三三两两的都是学生,大多在看书。他把整个校园转了一遍,不知不觉到了院门口,信步出去,就到了主街之上。

这主街却很熟悉,想了想,发现离范妙菡家不远。左右无事,去看看她,自从离开孙家,还没有见过这丫头,眼前不禁浮现出她俏丽可爱的模样,心头甜甜的。

走不多远,就到了范妙菡家院门口,房门紧闭,叶知秋上去拍门,片刻,角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老头上下打量着他,忽然惊喜地道:“哎呀,这不是孙四少爷吗!啊不,应该称呼你一声国舅爷,瞧我这老糊涂。”说着话,连连躬身作揖。

叶知秋笑道:“老人家,妙菡在家吗?”

“在!在书房看书呢。老奴带你去!”说着把门掩上,带着叶知秋来到了书房。

刚到门前,就听到轻轻的咳嗽声,和呼哧呼哧的哮喘声,又听得丫鬟怡香低声道:“姑娘,要不,再吃一丸药吧?”

“这都吃了三丸了!药可不能混吃,要出事的。呼哧……”刚说到这,突然打住了,好像在侧耳倾听外面的脚步声,突然太高了声音,惊喜交加道:“是……,是四师哥吗?”

叶知秋笑道:“是我,你能听出我的脚步声啊?”

便看见门哗的一声被拉开了,一个娇小俏丽的身影闪出来,正是范妙菡,瞧着他,顿了顿,纵身入怀,抓着他的衣襟,小粉拳在他胸脯上乱打乱砸:“你还知道来看我啊?当我死了得了!看我做什么!呜呜呜”

叶知秋扶住她的小蛮腰,憨憨笑道:“我这不是一得空就来看你了吗?你好吗?”

“好什么好,都要死了!呼哧呼哧,呜呜呜”范妙菡一边哮喘着一边哭着。

叶知秋歪着脑袋一看,她已经哭得梨花带雨一般,忙掏出手绢替她拭泪。范妙菡有些不好意思,一把抢过手绢,自己擦了眼泪,又破涕为笑:“四师哥!你来看我,我真高兴!快进屋吧!”

拉着他的手,进了屋,把他往椅子上一推,自己则歪着靠在书桌上,欣喜地目光不停上下瞧着他,好像一件宝贝物件借给了人,还回来看看少了什么零件没有似的。

叶知秋还是第一次到她这里的书房来,见这书房不大,整齐地放着不少书,随便拿了一本翻开要看,却被范妙菡一把抢了过去,拍在桌上,噘着嘴道:“你是来看我的还是来看书的?呼哧呼哧……”

“自然是来看你的!”叶知秋笑道,“听你哮喘好像比以前厉害了呀!”

“当然了!你爷爷病逝了,没人给我看病开药,我的病自然加重了。”

“爷爷给你开的药吃完了吗?”

“早吃完了,我现在吃的是别的郎中开的,一点效果都没有,偏偏你爷爷又没有来得及留下药方,只怕我到头来便死在这病上!”

叶知秋道:“怎么会呢?好生看看,总能治好的。——要不,我回去好好翻翻。”

范妙菡道:“那你给我看!听说你都治好了小公主的病,太医都没治好的呢!”

“这事你也知道了?”

旁边怡香笑嘻嘻道:“我们姑娘打听到的!你到了王府做了什么,我们姑娘都知道!”

“打听我这么些事做什么?这么关心我,想做什么呀?”叶知秋贼眉嘻嘻笑道。

范妙菡粉嫩的脸蛋变成了火烧云,小贝齿轻咬红唇,道:“谁打听你了,自作多情!赶紧给我看病!我是你们家的病人,你爷爷不在了,你给看!反正得负责到底!”

“哎哟,你还赖上了?”叶知秋笑道,“好好,我给你看,不过,我可是个半吊子郎中,治好治不好我可不敢保证。”

“让你治死了也比这半死不活的强!”范妙菡声音有些凄凉,她生下来就患哮喘,这十多年被这哮喘病折磨够了。这话虽是赌气,却也是无奈的心里话。

哮喘是古往今来世界级的难题,就算是医学已经高度发达的现代,纯西医或者中西结合,无论哪一种医疗方法,对哮喘都常常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至今没有特效的根治方法。当然,在缓解病症方面,却有不少好方。

叶知秋知道这一点,所以也没有想过自己能根治这种病,只能想办法在她病情发作的时候,用药控制减轻症状,最终消除症状。

叶知秋道:“你坐下,我好好给你摸摸脉。”

怡香赶紧端了一根圆凳过来,放在书桌旁边,范妙菡坐下,把手放在书桌上。叶知秋老气横秋地将三根手指头轻轻放在她娇小纤细的手腕上,范妙菡肌肤雪白跟透明一般,下面的血管都历历在目。叶知秋忙收敛心神,仔细体察脉息。脉细弱。又望舌,见舌胖苔白滑。

叶知秋又打量她片刻,见她此刻羞涩红晕褪去后,面色苍白,喘息抬肩,想起她一着急或者活动量大一点就气喘吁吁,气不得续,问道:“你这气喘,一年四季有什么变化吗?”

“春夏秋冬都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咳嗽吗?”

“不咳。”

“有没有痰。”

“没有。”

叶知秋点点头,她这病应当是哮喘无疑。又问道:“你除了哮喘之外,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一旁的丫鬟怡香道:“姑娘后心有巴掌大的一片发冷!老让我给她捂,捂了还是冷!”

范妙菡点点头:“就是。”

叶知秋心头一动,想起《金匮要略》里一段话:“夫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掌大。”这段话自己烂熟于胸,却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病案,当然这也与自己临床经验很少有关。今日听范妙菡说她竟然有这样的症状,莫非就是《金匮要略》上说的这种情况吗?

叶知秋问道:“你把这病症告诉我爷爷过吗?”

“说了,他也没说什么。爷爷的药,吃了不哮喘,但是后心冷这毛病却一直没见好。”

叶知秋满腹疑窦,心想宋朝《金匮要略》就出现在北宋啊,怎么身为太医的爷爷孙用和,却没有用金匮要略上的方子给范妙菡把这个毛病治好呢?

难道,这时候《金匮要略》竟然还没有露面吗?

一想到这,他急声问范妙菡道:“你读过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吗?啊不,《金匮玉函要略方》吗?”

张仲景写成传世名著《伤寒杂病论》之后,是写在竹简上的,因为战乱失散,魏晋时期的名医王叔和收集到了其中散落的伤寒论部分,编著成为《伤寒论》。而剩下的杂病论部分一直散落民间没有现世。

北宋仁宗年间,翰林学士王洙在翰林院的一堆残旧书简中发现一部《金匮玉函要略方》,这是《伤寒论杂病论》的节略本。后来经过校正医书局校勘,取其中杂病部分和妇人病部分,并进行了适当调整编排,编成了一本新书,叫做《金匮要略方论》,后世简称《金匮要略》。

范妙菡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书啊?没听说过。”

叶知秋拍着脑门一思索,先前在自己书房的藏书里似乎也没有见过这本书,只是家里一直出事,没空留心这些问题,这才忽视了,上次听审见到了王洙,只是没机会结识,也没空问他。现在看来,《金匮要略》很可能到现在还没有问世!

他被这个发现一下子激动起来,如果这部盖世奇书是被自己发现的,那可真是太让人兴奋了。

叶知秋蹦了起来就往外跑,范妙菡吓了一跳:“喂!干什么去啊你?还没给我看完呢!”

叶知秋已经跑到了门口,急忙站住,转身回来,道:“我有件急事要去办,我先给你写个方子,你照方拣药吃,下次休息日我再来给你复诊!”

“那你可得来啊,别说话不算话!”

“一定来!”叶知秋提笔写了个治疗饮留心下的苓桂术甘汤的方子,毛笔一扔,招呼都来不及打,一溜烟跑出了范家。

他先一口气跑回宿舍,屋里庞安时他们三个已经在那里提笔誊抄起来了,见到叶知秋突然闯进来,有些尴尬,庞安时忙起身赔笑道:“我们,我们见这书太好了,想抄下来,也没经过你的同意,真是抱歉……”

“你们尽管抄好了!”叶知秋道,“医书本来就是大家学的,一个人藏着有什么意思,大家都会了,才能治更多人的病,才能救更多人的命。”

三人想不到他如此大肚,都是非常的高兴,连声称谢。

叶知秋道:“我问你们,你们读过一本书,名叫《金匮玉函要略方》或者叫《金匮要略方论》的书吗?”

三人面面相觑,都一起摇头。

第112章 翰林院藏书阁

“真的没有?”叶知秋心里狂跳,这三人都是饱读医书者,而这本书又是医学经典,后世医者没有不读的。连他们都没有读过,那就是说这本书还没有面世!

三人又一起摇头。朱肱道:“这是什么书?治国方略吗?”

“哈哈,”叶知秋大笑,“你们看书吧,我有急事要出去!”说着,转身出了门,一口气跑出校园,在大门口招手要了一辆停在太医局附近等客的出租马车。上车之后叫道:“翰林院!”

“好嘞!”马上嘚嘚往前奔去。

叶知秋突然想到,自己这么冒然跑去翰林院,有谁认识自己啊?恐怕门都不让进去的,得找个领路的才行。这最合适的,自然便是王妃了。赶紧又叫道:“不去翰林院了,去吴王府!快点!”

车把式忙又答应了,拨转马头,又朝吴王府奔去。

来到吴王府,叶知秋摸出一定碎银扔给车把式,跳下车就往里面跑,车把式叫道:“哎,这位少爷,我还没找你钱呢!”

眼望着那少爷头也不回地冲进了院子,车把式掂了掂手里的这块碎银,怕不有二三两重,我的娘,一个月也未必能赚到这么多,这下发了笔小财!车把式乐得嘴都合不拢,这少爷不会又跑出来找钱吧,车把式也是老实人,等了好半天没动静,这才赶紧给了马几鞭子,驾着车嘚嘚跑远了。

叶知秋冲进吴王府,正遇到个侍女过来,见到他忙迎上来笑道:“四少爷回来了,你不是太医局上学去了吗?”

“我有事,王妃呢?”

“在屋里跟王爷说话呢。”

叶知秋一口气跑到了吴王寝宫,王妃正跟吴王曹玘抹眼泪,心头儿子一个人在太医局也没人照料。

虽说刚刚过继没多久,但王妃一来感恩孙老太医救活了自己皇后女儿,一家荣华富贵才得以保留,二来疼惜他们孙家可怜,一家人都被打入死狱,就剩这个孩子跟着自己,三来叶知秋年岁小,又懂事,天天陪着她说话,还给她治好了病,勾起了王妃一番尘封的母爱,所以叶知秋去太医局读书之后,王妃身边觉得一下子空了好多似的。

王妃正伤心呢,突然听到门口侍女急急的声音道:“四少爷来了!”

声音未落,叶知秋就冲进了屋里,王妃见他跑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吓得一哆嗦,脸色都变了,急忙起身拉着他道:“我的儿,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母亲,我,我要去,去翰林院!”叶知秋喘着气道,心想这王府也忒他奶奶的大了,这从门口一口气跑进来,比当年大学体育达标一千五百米还累。

王妃这才把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笑道:“别着急,看把你累得,快先别说话,把气喘匀了!——若菊呢?快去把若菊叫来,让他拿身衣服来给少爷换了,看你累得这一身汗,这都立冬了,还不得着凉啊?”

旁边侍女答应了跑去叫若菊。

王妃拉着叶知秋的手让他在身边坐下,笑着对曹玘道:“这孩子也真是,什么大事跑这么急,我还当怎么了呢!”

曹玘等他气喘得差不多了,问道:“你去翰林院做什么?”

“今天没事,我想去逛逛,我听说翰林院有个藏书馆,我想去看看。”

王妃道:“那里面的藏书都是些四书五经之类的,也没有多少医书,我让皇后娘娘给你借的皇宫医学典籍,不必那些藏书强啊,何必要去哪里看?”

“我就是想看看哪里的藏书嘛,我从来没有去过,听说翰林都是学问最高的,他们的藏书一定错不了,今日无事,就让我去看看嘛!”叶知秋学着孩子撒娇样,拉着王妃的手摇着,自己倒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王妃却很吃这一套,孩子撒娇更能唤起她的母爱,忙道:“好好好,咱们去!娘带你去就是!”

曹玘笑道:“也不用你跑一趟,让泽儿拿我的帖子进去就是了,翰林院哪里都去得。”

王妃道:“不用了,左右我也无事,就陪泽儿去一趟就是了。”

曹玘点点头:“也行。让孩子长长见识也好。”

说话间,若菊拿着一身衣服匆匆来了,见他一头毛汗,赶紧的拉他去了内室,替他脱了衣服,用干帕子擦了,又帮他穿衣服。

叶知秋想着那天自己喝醉了,她帮自己脱光了洗澡,该看的都看到了,每天也都脱光了睡在自己身边,哪里还有什么可以隐晦的,便也任由她服侍。

衣服换好了出来,王妃又让他喝了一盏滚烫的热茶,去去寒气,见他一身上下都妥当了,这才微笑点头,吩咐备马。

马车很快备好,这一次却是正常的鸣锣开道侍卫前呼后拥去的。

马车来到翰林院,王妃的车队就是招牌,自然是不需要检查的,径直进了翰林院,只见里面郁郁葱葱都是松柏榆杨等树木,大多数的树木已经落光了叶子,光秃秃的很是难看。

院子里清一色的平房,马车一直来到了藏书阁前停住。

叶知秋抢先跳下马车,搀扶王妃下了车,因为没有事先告知,见到王妃的马车进来了,门房这才飞奔跑去通报。今日正逢休息日,没有正常上班,所以翰林院里没有多少人,在家的翰林大学士得了讯,赶紧换了官袍,慌慌张张跑出来,一问之下,得知去了藏书阁,又气喘吁吁跑了过去。

这翰林院占地很大,这几个老学究平素又缺乏锻炼,这着急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