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她从末世来[50年代]-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到中午了,大岗屯的社员才知道当年出钱收他们家那些破罐子的陈教授竟然下放到他们这里来进行思想改造,自然又是一阵热议。
好在大家的心思也确实挺朴素的,知道陈教授跟他朋友严教授遭了迫害,并不在他们面前说三道四,只私底下议论外面到底都发生了些啥事儿。
对陈教授,阳臻跟韩江都是熟悉的,少不得过来探望。
二人就简单询问了一下首都的事,然后就有意说起他们在大岗屯的趣事乐事,好哄陈教授高兴。
至于严教授?
嗨,那老头子,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去哄,人自己今儿睡醒了起来吃饱喝足了,就自顾自地乐呵起来了。
阳臻回家后站在窗户前看着外面明朗的天,忍不住叹气。
已经嫁给他做了小媳妇的林晓玲一边拿个小扫帚扫炕,一边声音脆甜语气开朗地说:“快甭叹气啦,现在陈教授能来咱们大岗屯就好了,大岗屯的乡亲们都是好人,至少能让陈教授他们不再受迫害。”
林晓玲是个吃货,性子也跳脱活泼,想什么事都能脑洞大开,不过对待人跟事,又十分乐观积极。
跟她在一起,总觉得天大的坏事也能被她看出其中值得庆幸高兴的点来,阳臻就是喜欢这一点。
就感觉跟林晓玲生活在一起,就是跟轻松快乐相伴。
听妻子这么说,阳臻也觉得自己太钻牛角尖了,万事还是要往好处想嘛。
这些事对青梅的影响约等于零,在家里呆了两天就又收拾东西进了龙凤山。
说来也是奇怪,当初一力促成龙凤山赵太后古墓巡逻保护这个工作的陈教授杨先生都下台了,可这份工作的工资却还是按时按量地拨下来。
大概也是有人还在岗位上,想要尽力保护下这些与古文化息息相关的东西吧。
青梅上了山,自然不知道她走后的第二天,江红军又去公社领回来了三个知青,其中一个知青,赫然就是几年前回城接了母亲班的唐稼。
对于唐稼的回来,江红军也很意外。
唐稼反而十分淡然,只是跟江红军聊天的时候,看着周围的一切,眼里时不时泄漏出几丝怀念。
现在城里下乡已经成了硬性规定,很不幸,唐稼的弟弟就被点到了名单上。
这时候唐稼的弟弟本来应该是上大学的,可不知道怎么回事,高考就这么突兀的取消了。
没有学上,又没有工作,唐稼的弟弟下乡插队也就成了不能更改的事实。
原本唐稼父母虽然难过,却也没说什么,默默给儿子收拾行囊。
可唐稼还是忘不了大岗屯。
哪怕知道那个人没答应等她,也不可能真等这么多年,可她除了那个人的念想,还有第二故乡。
于是最后,大龄女青年唐稼偷偷找了关系,把弟弟的名字换成了自己的。
她弟弟还以为姐姐是不忍心自己受苦,感动得老大一小伙子了,愣是哭得一脸的眼泪鼻涕,还冲出去要去把名字换回来。
可惜那时候名单早就已经交上去了,唐家也不是啥有权有势的人家,不能说你想换谁就换谁吧?
最后唐稼就来了,又重新分到了大岗屯,这是唐稼用自己几年里攒下来的一大半积蓄换来的,也说不上来到底值不值得。
大岗屯里那些知青的情情爱爱,青梅完全没心思去想。
因为她发现有件更重要的事在她面前发生了,那就是裙子进入了发&情&期,且跟在裙子屁股后面转悠的,正是当年她找了好几圈都没能找到踪迹的陌生虎。
约莫是因为没有母亲的亲自教导,三年就该进入&性&成熟期的裙子愣是什么反应都没有。
到今年,裙子跟旗杆也已经四岁多了。
旗杆那个闷&骚去年也消失过一段时间,再回来就已经成熟了不少,青梅特意去探查过,发现旗杆跑到大龙山那边,跟只母老虎配&对过了,还有了一窝三只小崽子。
忽然当了奶奶的青梅心情很复杂,此后的日常生活里就多了偶尔去大龙山偷窥三个“孙子孙女”以及“儿媳妇”生活这一项安排。
而现在,原本还担心过结婚老大难的乖“女儿”裙子,竟然也不声不响的跟外面的大猫走到了一切,青梅觉得自己可能有点心理失衡。
硬要形容的话,那就是儿女都长大了,有了自己家庭的那种空巢老人的淡淡忧伤。
第146章 从1966到1977
作为忽然痛失爱女的空巢老人,青梅盯着那只同样对她警惕防备的陌生虎,默默在心里决定,给它取名为白斑病猫——谁让它斑纹毛发偏浅发白呢。
追着裙子打转的那只白斑病猫对青梅也算是久闻其味。
不过青梅对它是未见其虎,白斑病猫却对青梅见了许多次。
哪怕现在爱妻追到了,白斑病猫还是无法忘记总是对它爱答不理的裙子当初是如何在这个两脚兽面前甜腻成小甜心的。
那时的它是多羡慕嫉妒恨,现在就有多防备不安。
要不是从味道里分辨出了青梅是雌性,白斑病猫早就跳出来,对青梅发出决战邀请了。
这次再见到青梅,裙子倒也像以前那样高兴,可蹭着青梅撒了会儿娇,就又扭身回到了白斑病猫身边,一边用脑袋拱对方,一边从喉咙里发出软绵绵的咕噜声,真像是猫。
青梅也就是心酸了一下下,见裙子也终于成年了,很快就收敛心绪,在白斑病猫的虎视眈眈下,难得主动上前摸了摸裙子的脑袋。
之后青梅就离开了,巡逻了一遍古墓后,又随便照料了一番木屋前的菜园子,左右也没别的事,也就照常下山了。
此后,青梅倒不用再像以前那样三五天就上山一趟。
当初的两只小老虎都长大了当爹当娘了,家里的粮食肉也攒了不少,在这样的前提下,比起上山打猎吃自己做出来的烤肉,当然不如留在家里吃赵三明做的饭菜来得舒服。
下了山,青梅才碰见跟韩江站在村口河边傻傻望天的唐稼。
忽然看见唐稼,这也着实让青梅愣住了。
唐稼反而很快就笑开了,朝青梅挥手:“梅子,你又上山了?”
青梅回过神来,下意识看了看韩江,心里好像想了啥,又好像啥也没想完,“嗯,你怎么回来了?”难道是请假过来的?
唐稼抿唇笑得很温柔:“不是,这次我又来支援大岗屯的伟大建设啦。”
时光赋予了唐稼真正的温柔,她也不再是当初那个表面端着架子,实际上却有些幼稚天真的少女了。
青梅发现唐稼说这个话的时候,站在她身后的韩江眼神复杂,面上却透着一股温情。
哪怕是不关心感情问题的青梅,也看出来两人这是时隔多年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青梅想到的不是感动,而是琢磨几十年后这个故事能不能拍成电视剧,在她模糊的记忆里,好像有一段时间,关于知青的年代电视剧还是挺流行的。
若是真能拍成电视剧,那他们大岗屯说不定还能成为取景拍摄地。
胡乱想着这些有的没的,青梅露出个浅淡到几乎看不出来的笑:“那欢迎你回来。”
唐稼并不觉得青梅太过冷淡,反而脸上的笑容绽放得更明媚了:“谢谢。”
大岗屯没变,认识的人也没变,真好。
青梅不知道唐稼笑得这么奇怪是为什么,不过想来也就是那些个原因,也就不好奇了,只问唐稼回来后有没有住的地方,口粮是否充足。
“要是不够,我带你进山。”
这些年青梅进山也进习惯了,支书也没有严格要求她不准在山里随便弄吃的。
唐稼表示足够了。青梅也不是话多的人,说了两三句话也就分开了。
谁知道才说了这个话没几天,江红军就找来家里,跟青梅说以后上山,也不要随便带东西回来,要不然就避开别人。
青梅懵了一下,后知后觉的想起来今年已经是1966年了,好像是该注意一下这方面了,于是应了一声,也确实没再那么随便了。
今年注定是热闹的一年,先是陈教授严教授下放,然后是唐稼这批知青来了,大岗屯这么小一点儿的地方,竟然已经是窝了三批知青了。
六月份的时候,上面下发通知,家家户户不准养超过数量的鸡鸭鹅羊猪等家畜,一旦超过了,就全家老小都要被绑去挂牌游&街,接受人民群众的唾弃惩罚。
这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割资&本主&义尾巴。
赵三明舍不得自己孵出来扩养的鸡鹅,可还是只能一天之内就全部杀了。
青梅倒没啥心疼的,反而心里偷偷高兴。
不过就可持续发展来看,青梅又理智的明白自己的高兴是很不对的。
赵三明一边杀鸡一边叹气,回头就看见了坐在旁边小凳子上板着脸皱着眉的青梅,也顾不得自己心疼了,连忙笑着安慰青梅:“别难受了,反正咱们家人口也不多,剩下的那三只鸡也够了。”
说起人口少,赵三明觉得又自个儿扎自个儿的心了。
因为家里养家畜的数量是按照人头分配的,他们家人少,能养的只有三只。
要是他们家孩子多一点就好了,最好能把十二只鸡五只大白鹅全安人头保住。
想着,赵三明看青梅的眼神又偷偷摸摸的变了,可继而,又按捺住了内心这种想法,整个人都沉静了下来。
不沉静不行啊,他就喜欢青梅,孩子虽然好,可媳妇儿更好。
感受着身体随着一个想法就发生的蠢蠢欲动变化,赵三明想,下次去海哥家的时候摸去牛棚跟那两个和尚讨教一二,男人到底要如何清心寡欲色即是空的。
严教授跟陈教授是要跟着社员一起下地干活的,韩江跟阳臻本来想把自己这教书的工作给两位老人家。
一来,是他们本身学识就绝对高出自己二人好些倍,来教孩子们绝对够。
二来,也是阳臻韩江对两位教授的尊敬。
可只是私底下去跟支书提了一下,支书就连连摇头,并且让两人这几年里都别想这个了,自己好好教好屯里的娃子们。
虽说两人要下地干活,可大家都照顾着,只每日里干些轻巧的活儿,日子倒也不难熬。
也亏得江红军当初借着青梅的风,跟公社几位主要领导攀上了交情,运作一二,上面分到大岗屯的知青也都是人品不错,不爱闹事的那种。
要不然这些人随随便便写几封举报信,就够大岗屯这边受的。
八月,青梅跟赵三明一起把狗子送去了去镇初中上学,又去了江燕子家给粮给票给钱。
回到家里后,明明就是少了一个人,可家里愣是像少了十几个人一样安静空荡。对着关起来的狗子房门轻轻叹了口气,青梅就准备上山了。
这段时间裙子怀上了,白斑病猫倒也乖觉,每日里都把裙子照顾得很好。
可惜裙子一点也不领情,脾气大得很,发&情&期一过,就从小甜甜变身暴走母老虎,成天闹着要把白斑病猫赶出自己的领地。
没办法,可怜巴巴的白斑病猫只能再次发挥当初躲青梅的隐身之术,每天除了给裙子送吃的,其他时候都只闻其味不见其虎。
这小模样,看得青梅都有点可怜它了,决定把它的名字从白斑病猫改成大白。
虽然青梅也知道老虎怀孕的时候也并不脆弱,可毕竟是自己养大的闺女,青梅就忍不住时不时上山看看裙子。
见了青梅,裙子就能安静好几天,对大白送来的食物也不至于再又咬又踢十分嫌弃,一点儿都不肯吃。
青梅是很快就适应了狗子不在家的生活,赵三明却很难适应。
吃饭的时候总会多舀的一碗饭,多摆的一双筷子。
做饭的时候总会习惯性的喊一声“狗子”,结果回应的只有空气——反正不是喊她,青梅是绝不会吭声的。
眼看着赵三明心情越来越低落,连做的饭菜都没以前那样味道鲜活了,青梅才终于发现了事情的严重性。
放下筷子,青梅想了想,跟赵三明说:“要是你想狗子,就去学校看看他吧,正好也看看他在学校吃得咋样,有没有人欺负他。”
原本还想摇头的赵三明听见青梅说的后半句,顿住了摇摆的脑袋,迟疑了半晌,最后决定第二天就去镇上走一趟。
这个时候狗子也才去学校四天而已,之前带去的各种肉干肉酱肯定还没吃完,可赵三明却当天下午就开始准备各种好吃的了。
坐在院子里闻着味儿打磨匕首的青梅心里有点酸,像挤了两滴柠檬在舌头上。
哼,明天她就上山,去大龙山看孙子!
噌一声,青梅把造型古朴材质哑光,一看就是历经岁月洗礼的匕首收刃入鞘,站起身将匕首一收,就出了家门准备去屯里转转。
两个月后,赵三明终于适应了狗子外出求学的生活,而大岗屯里,也迎来了一个喜事,韩江跟唐稼要结婚了,唐稼的母亲跟弟弟一起来了大岗屯,参加了二人的婚礼。
这两个人时隔好几年终于走到了一起,屯里有感性的闺女喝喜酒的那天都红了眼眶,大婶儿老太太们也是笑着送上祝福,让两人以后好好过日子。
两口子嘛,也不要争个你强我弱的,要相互扶持才能过上好日子。
要举例说明?嗨,那还不简单!看看青梅跟赵三明,人家两口子现在过得多好?从来就没吵过架!
噢,偶尔会看见赵三明的鼻青脸肿?那不是也比前几年少多了嘛,这就是夫妻之间的磨合,青梅跟赵三明显见是即将磨好了。
青梅无意中听见几个大婶大嫂子说的这番话,禁不住都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认识的世界跟她们不一样。
甭管怎么说,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下去了,66年的初冬,罗敏跟江会计的弟弟结婚,屯里也有不少人家趁着又一年丰收谈婚论嫁。
大岗屯走了长大的闺女,又迎来了更多的小媳妇儿,孩子也一年一年的出生,跟抱窝团崽崽似的,青梅总觉得一个不注意,屯里的孩子就又下来了两批。
而当初光着脚丫子村前村后呼啦啦乱跑的许小米许小鱼那一批孩子,一个个也跟雨后春笋般噌噌地长大了。
1974年,阳臻带着林晓玲以及两个孩子离开了大岗屯,返回了首都。
离开前,阳臻去了支书家吃饭,饭桌上跟严教授陈教授说了些话,表示自己回去后会走动关系,给他们平反。
对于是否能平反,已经习惯了大岗屯生活的陈教授严教授倒不咋在乎,可阳臻说的重新发掘龙凤山赵太后墓这个话,让陈教授淡然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
1974年的年尾,韩江也带着唐稼顺利返城,是阳臻帮忙安排的工作,让小两口回了首都也不用担心带着孩子没地方住,没口粮领。
这让这些年没能顺利返城,还留在大岗屯的知青们心重新沸腾火热起来。
一颗心沸腾火热起来的不仅仅是他们,应该说是全国各地,所有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回城,对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来说,除了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更多的,则是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怀念。
可以说,哪怕其实城里生活并不真的多美好,可在日复一日辛苦劳作中,城市这个名词,也已经被他们小心打磨得如同天堂美梦了。
有些知青甚至到了疯魔的程度。
听说了别处知青闹出来的事,江红军每次回来都是心有余悸,又暗暗庆幸自己手底下这些知青虽然躁动,好歹没真闹出那些事儿来。
啥为了抢名额,挣着跟支书滚炕锁办公室门,啥喝药跳河逼着村委签字同意返城,总之是群魔乱舞似的,吓人得很。
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整个华国又掀起一片热浪。
大岗屯里,下午上工的时候又晕倒了一个知青,江红军看得无奈摇头,最后摆摆手,让想要参加高考的知青都回知青点好好看书复习,“俺们大岗屯也不缺你们这几铲子,既然下定决心要走这条路,就要怀着必胜的决心。”
江红军在知青点,跟这些个知青说话。虽然听着有点肉麻,可这都是江红军的心里话。
“吃喝方面……”
江红军皱眉想了想,继续说:“我也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不是那混吃混喝的,所以这两个月,屯里也给你们补贴点,大头还是要从你们今年的工分上扣。”
眼神专注望着江红军的知青们笑了,七嘴八舌感谢支书,还有性子皮一点,不怕支书的男知青跟江红军开玩笑:“支书,那俺们就抱着必胜的决心吃白饭嘞!”
故意带上的古怪别扭的乡音,逗江红军绷不住脸,笑了出来,隔空点着那小子不知道还能说啥话。
江红军走后,刚才还热热闹闹说笑着的一群年轻小伙子大姑娘纷纷沉默了下来。
“支书可真好。”
“屯里的乡亲们都好!”
说完这两句话的两个女知青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见了闪烁的泪花。
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总之几分钟后,知青点里就呜呜咽咽哭泣声一片。
甭说女知青了,就算是男知青也有不少偷偷抹眼睛的。
领头的一个男知青咳嗽两声清清堵着团棉花似的喉咙口,收敛情绪,郑重其事地看着大家,说到:“不管咱们以后能走到哪里,人生际遇如何,都不能忘记大岗屯是咱们第二故乡。”
或抱在一起哭泣女知青,或背过身抹泪的男知青,听闻这个话,不约而同转身正对着领头大哥,面容郑重地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
江红军可不知道自己的心软,会给大岗屯带来怎样的机遇变化。
江红军离开知青点后,也没回地头,而是转步晃悠到了青梅家。
这两年上头风声没那么紧了,家家户户又重新养起了鸡。
也不知道是不是找补心理,能养之后,赵三明一次性直接多养了二十来只鸡,大白鹅也养了五只。
江红军过来的时候,还没进院子呢,两只大白鹅就嘎嘎叫了两声,扭头对着他就虎视眈眈蠢蠢欲动的,想来叼人。
好在狗子正好坐在院子里一边看书一边剥豆子,连忙起身把几只鹅给撵了,让江红军进来坐。“支书,您怎么来了。”
70年的时候,狗子就高中毕业,那时候也没高考,只有等着每年的推荐名额。
按照青梅在领导们那里的名声,要一个工农兵大学的名额还是很容易的,可狗子想了想,不准备去读,青梅也没强求。
那时候不少人都说狗子傻,青梅跟赵三明也不管管。
到底不是亲生的,要不然咋这么不上心呢?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等到狗子在家里呆了一年,外面的人更是议论得厉害了,连说狗子要学赵三明,等着被青梅养的话都出来了。
结果等到第二年,狗子就拿了个名额,考进了公社里,当了个十六岁的文员小干事。
到这个时候,外面那些议论又变了,都说人家野心不小,早就打算好了。
所幸狗子也学到了青梅跟赵三明那样不在乎别人议论的性子,一年年下来,这小子越发沉稳内敛。
到现在,狗子已经升到了县上,不过这次却直接办了停薪留职,回家认真准备参加高考。
江红军看着已经比自己高出一个头的小伙子,不由感慨一叹。
当初来大岗屯的时候还是瘦得跟皮猴子似的,70年回屯的时候,也才是个15岁的瘦竹竿。
现在的狗子,却已经是有闺女的人家都想要的好青年好女婿了。
第147章 狗子带女友回家【完结】
江红军也没在青梅家多呆,就是过来看看狗子备考备得咋样。
今年的高考,从下放通知到举行,中间留给考生准备的时间满打满算也才不到三个月。
而大岗屯的考生要走运一点,因为通知还没下来的时候,阳臻就在给支书的信里说了这件事,并且还寄来了十套完整的书籍。
这就让大岗屯的考生多出了半个多月的备考时间。
12月份,青梅跟赵三明难得齐整地一起去送狗子上学。
当然,现在在外面,他们都称呼狗子为“致远”,至于狗子这个称呼,自从狗子长大后上了初中,青梅跟赵三明就主动没有再喊了。
倒是狗子自己表示不用太刻意,然而青梅是叫啥都无所谓。
赵三明是年纪上来了,真体会到了当老父亲的心情。
对待狗子,学习上他帮不上忙,可生活上很照顾,甚至连狗子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赵三明都抠着脑壳努力代入当年自己叛逆二流子时期的心理,给予狗子最多的尊重跟包容。
相比较之下,无论是在狗子几岁的时候,还是现在他都长成22青年小伙儿了,青梅都是那副模样。
就好像她变的只是面容外貌,内心秉性却一如既往。
这没什么不好的。
对狗子,也就是赵致远来说,无论他成长到了哪一步,一回头,梅姨还是腰背挺直如同不倒的大树一样矗立在原地,那就是他往前探索新世界的支柱。
这一届的考生可以说是多得难以想象的,饶是青梅也只能勉强带着赵三明跟狗子挤到考场外面的铁栅栏边。
赵三明在青梅撑起的保护圈里怀着一颗老父亲忐忑紧张的心,又一次检查了一下狗子的草稿纸、笔以及准考证。
确定没问题了,赵三明又给狗子扯了扯衣角,整了整衣领,最后才露出一个颇为僵硬的笑拍了拍狗子肩膀:“进去吧,我跟你梅姨在外面等你,别怕。”
至于怕啥,已经紧张到头脑空白手脚发麻的赵三明自己也不知道。
大概在他的脑补中,面前这个都已经跟他一样高的青年还是当初刚来他们家,倔着表示自己要睡地上的大脑袋小破孩儿。
那时候的狗子,哪怕再倔,眼睛里的忐忑害怕还是掩不住。
当初尚且年轻的赵三明根本没当回事,可现在每每回想起,他那一颗老父亲的心就纠得厉害,没少半夜里跟青梅絮叨些后悔当初狗子刚来家里时没好好待他的话。
因为这个,还差一年就满四十的赵三明没少被青梅踹下炕。
被踹下炕了赵三明也不去家里其他房间里睡,就扯个被子在脚踏板上蜷缩着唉声叹气地打地铺。
虽说还是长吁短叹听着烦人,可想想好歹没之前唠唠叨叨那样吵,青梅也就没再继续管他了。
狗子早熟,到现在也是要成家立业的年纪了,对待老母亲一般的明叔很是包容。
当然,对待老父亲一般不怎么理会家务事的梅姨,狗子也十分敬爱。
就像现在,狗子耐心等赵三明啰嗦完,认真点头表示自己记下了,又抬眸去看青梅。
青梅想了想,觉得自己也不能太冷漠了,毕竟是高考,在未来几十年里也堪称学生们人生中最重要时刻的一件事。
可想来想去,青梅只硬憋出一句话:“考差了回来梅姨带你去打熊,一头熊就能卖很多钱。”
绝对够你娶老婆生孩子了。
现在黑市已经越来越自由了,不说浮至表面,也没如何查了。
青梅打的猎,赵三明总能拿出去换个好价钱。
说实话,他们家现在虽说不是多有钱,但也绝对是不差钱的。
十年的时间,青梅跟赵三明就一个打猎一个出手卖东西,在加上青梅略有涨幅的两份工资,在没多少花销的基础上,已经是不声不响成了清水镇第一个万元户了。
当然,别人肯定是不知道的。
知道的青梅赵三明跟狗子一家三口,也因为钱是一天天那么攒起来的,完全没觉得积蓄有了一万块钱是多需要在意的事。
狗子憋不住笑了,原本还有点紧绷的脸上开出朵花似的,“谢谢梅姨。”
梅姨这个话,让狗子想起以前他小时候,梅姨有一次一本正经地跟他说:要是你以后长大了没出息,就回来继承我这一片原始森林。
那时候狗子还不明白,山林不是国家的嘛,现在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送走了狗子,青梅不想还挤在这里,拉着垫脚抻脖子努力往考场里面张望的赵三明要往外面走,“致远都进去了,你还能看个啥?”
青梅都怀疑这几年赵三明是不是进入更年期了,虽然没有易怒,可真的越来越啰嗦了。
赵三明依依不舍,一边顺着青梅拽他的力道往外挤一边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数数致远要考赢多少人。”
青梅彻底无语。
算了,反正也就是个糟老头了,且再忍他三四十年吧。
因为比起别的考生多了半个来月的备考时间,再加上屯里支书还在生活上多有照顾,大岗屯的考生们考试结果都不错。
最好的是狗子,考上了首都大学。
以前狗子就有机会上大学,可那时候推荐信上去的,都没办法选自己喜欢的专业。
狗子也是犹豫过几回的,最后想到梅姨的心愿,到底没随便乱选个专业就,干脆就放弃了推荐的那些大学。
现在狗子考自己考上了首都大学,还是分数线颇高的政&法,对大岗屯的乡亲们来说,那震撼的程度,丝毫不亚于蘑菇弹落到了他们面前。
毕竟在他们的认知里,狗子是个能坐得住的,当初上学的时候成绩也挺不错,可再厉害,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大岗屯人,哪能比得上大城市里来的那些娃?
不过再咋样难以置信,这就是事实,惊讶过后,大家就都为狗子高兴,走出去也自豪得胸脯都挺起来了。
按照老支书的说法,从今以后啊,他们大岗屯武有青梅,文有狗子。呸!不是狗子,应该叫赵致远。
听听,这名字多文气啊,一听就是个读书人!
最差的,也考上了省城里的技校。
现在的技校也是许多人稀罕的香饽饽,上两年学,包分配工作,等于说出来就是工人了。
工人多让人稀罕啊,那简直就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江红军也高兴,等过完年,知青们都要走了,屯里考上了的几个娃子也要去学校报道的前一天,江红军大手一挥,表示要开宴席,让青梅家的三明来掌勺!
一听是赵三明来掌勺,那家伙,真是规格忒高了。
要不是大岗屯距离其他地方有点远,有那女儿出嫁的人家都能厚着脸皮去把女儿一家子全都接来蹭饭了。
亲手掌勺,给整个屯儿的乡亲们做饭,虽然累,可赵三明很高兴,甚至十分期待。
要不是狗子跟青梅都按着,早在狗子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赵三明就要办个流水席了。
现在由支书牵头办这个庆祝宴外加送别宴,不用说赵三明也要大展拳脚,把自己十八般绝活全都好好亮一亮。
78年的二月份,还没过大年,大岗屯就送走了一批怀着期待跟梦想的知识青年。
五月份,阳臻那边一直在试探争取的平反结果下来了,严教授跟陈教授回首都接收以前被抄没的家产。
不过接收完了,陈教授又一个人垮个带布丁秀五角星的黄布包又溜回来了,说是要守着龙凤山里的赵太后墓。
反正上面的领导啥时候通过了这座古墓的发掘跟保护申请,他就啥时候回去继续教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