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她从末世来[50年代]-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见身后灶洞里的柴火头染完掉地上了,赵三明懒洋洋起身把柴火头捡起来,迅速扔回灶洞里,又想到个主意:“那你进去了,能争取留在地面上嘛?山里野兽多,可不得留人在面上接应么?全下坑里了,万一出来就发现出口被狼群给包围了,那不得危险啦!”
  看赵三明这么坐立不安,青梅只能随口敷衍一句,先把赵三明的心给安抚住,争取让他甭在她吃饭的时候唠唠叨叨了。
  要唠叨,好歹也唠叨些好吃的给她开胃健脾啊。
  虽然对此还是有所担心,可好歹不是要下死人坑,赵三明双手叉腰在屋里转了几圈,忍了又忍,好不容易才闭嘴憋着没继续说这个事儿了。
  狗子疑惑地眼神跟着赵三明身影晃来挪去,虽然他也有点担心,可更多的是舍不得跟梅姨分开。
  在他心里,梅姨就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人,下个死人坑又有啥,死人都不会动,能比老虎毒蛇更吓人?
  且不说晚上赵三明太紧张翻来覆去睡不着,结果被青梅不耐烦地一脚踹下去这事儿,第二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青梅就在赵三明依依不舍万般担忧的目送下头也不回的走了。
  集合的地方自然是老支书家,大食堂早上不管饭,他们这些要上山的人都到老支书家吃了一顿热乎面条当早饭。
  一开始看见唐稼阳臻韩江三个小年轻也在,青梅没在意,毕竟三个人本来就是住在老支书家,家里开饭,三个知青总不能被排除在外不让人家吃饭。
  可等吃完饭收拾收拾,由江六伯带路,江红军带林队长等人在前,青梅带十名民兵队队员殿后,陈教授等人走在中间。
  这时候青梅忽然看见韩江跟阳臻一左一右跟在陈教授身边,一个殷勤小意又是挡风又是送水,一个面露对知识的渴望认真向陈教授问问题时,青梅终于发现不对劲了。
  陈教授喝了一口尚且温热的水,韩江重新拧好军用水壶的盖子回头张望,刚好跟青梅视线相对。
  看见青梅,韩江笑容灿烂地朝青梅挥舞胳膊。
  一个陈教授的学生好奇地问韩江:“韩江同志,你跟青队长很熟吗?”
  关系特别好才会有这样热情洋溢的打招呼方式吧。
  学生忍不住回头瞅了一眼青梅,在察觉青梅要转眼看过来的同时连忙扭头收回视线。
  不知道咋回事,他有点怕这位青队长。明明就只是个面容清秀身材娇小的女同志,为啥眼神儿那么冷嗖嗖的呢,跟他家那位看死人看多了的法医小叔有点儿像。
  韩江完全没感觉到青梅有啥可怕的,一听这位同学这么问,还以为对方是羡慕自己跟梅姐感情铁,登时忍不住嘚瑟起来,巴拉巴拉说了许多梅姐贼牛的话。
  同学们在学校的时候都是成天埋头认真学习的主儿,稍微有闲暇时间,也不是去跑图书馆就是去拜访请教老师们。
  这还是他们第一次跑现场,说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这会儿听一听韩江吹牛,说些青梅的传奇故事,同学们惊叹连连之下也减轻了紧张感。陈教授见了,也就没打断,反而看着韩江暗暗点头。
  这小伙子,别的不说,心理素质是足够好的。
  又看身边还在认真思考,且很擅长举一反三的阳臻,陈教授还真动了要收学生的念头。
  原来阳臻这心眼儿忒多的年轻知青明白直接说要跟着进山,无论是支书还是青梅,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所以阳臻就想到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从陈教授这里入手。
  为何不选杨先生?嗨,那不是因为纯粹搞文化研究的人更单纯么。
  就像陈教授,阳臻跟韩江演了一出,就让陈教授相信了他们俩虽然因为支援祖国农村建设下了乡,却一直没有放弃自我提升与学习。
  这次阴差阳错来到大岗屯,发现老支书家以及其他社员家多多少少都有古董。
  阳臻跟韩江觉得奇怪,这么一番多方的追问,才知道了龙凤山里有个太后墓,于是有了劝说支书上报国家。
  陈教授听了这番话,又知道了古墓的事是面前这两个知青劝说之下才让他们知道的。
  从这一点上,陈教授就很是夸奖了二人一番。又看这两个年轻人一片赤诚爱国之心,到了这里也时刻不忘为国做贡献。
  如此这般下,一听阳臻腼腆又期待地说起想要跟着进墓学习更多的新知识,说不定他们以后有机会上大学的时候也不至于选专业没个方向,陈教授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最后,阳臻跟韩江就成功混了进来,还是跟在陈教授身边,受到公安跟民兵们保护的那种。
  此时青梅不知道这些个弯弯绕绕,只暗叹一声麻烦,埋头认真听周堂叔说起山里可能会出现的状况。
  虽然有公安同志做主力军,可同样民兵队的肩膀上也担子很重,大家都有些担心陈教授等人出个啥意外。
  这次进山,为的是寻找古墓,所以走得比较慢。
  一开始,陈教授等人是顺着河流走,一路往上追溯,时不时还要民兵队的人下河捞片瓷器上来。村口无名河的上游,是一条从北往南贯穿整个小兴安岭原始森林区域的河流,是黑龙江的一条分支。
  中途又汇聚了不少原始森林里的地下暗河以及泉水形成的山溪。这就给陈教授他们辨别方向产生了不少干扰。
  好在大概是年头太久远了,古墓里冲出来的大家伙也不少,在上游某一处暗河出口处的河滩上顺利发现了一座残缺石雕,陈教授等人拉着龙凤山地形地势图纸后,初步大概圈定了赵太后古墓位置。
  “应该就在这座山的山体里,以山为陵是在唐朝的时候兴起的,那时候国力强盛……”
  陈教授时时刻刻都不忘给自己的学生们讲课,发展延伸了一番后,陈教授又说起赵太后在银国的非凡身份以及为何以银国的国力,会愿意大兴土木为赵太后在这里修建陵墓,甚至为此还改了个龙凤山的名字。
  “龙凤山东南为落凰岭,西南是龙眼泉,这个在风水学上……”
  陈教授知识面确实很广,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说到兴起时,还能就玄学风水来扯两句。
  然而陈教授刚说到这里,走在旁边原本在自习观望周围山岭走势的杨先生却及时扯了扯陈教授的胳膊,打断了他的话,抬手指向不远处,说:“老陈,你看那边悬崖断层,应该是海西期花岗岩,这边的地下结构层……”
  两人就岩石层讨论了一番古墓在具体哪一片开凿更有可能,陈教授当即就被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
  等到两人讨论完,有个学生好奇地希望陈教授继续刚才被打断的那个话题,陈教授却一时没想起来,于是这个话题就暂且不了了之了。
  在山林里花了三天的时间,他们才确定了古墓具体方向。山体下有一条地下暗河从溶洞中流出来,查看之后,否定了从暗河直接深入古墓的便捷想法。
  这样一来,自然智能从地面上老老实实寻找办法进古墓。
  走走停停,路上又见识了一番青梅百发百中的弓箭,几个学生少不得好奇围观,就连杨先生跟陈教授也赞叹不已,对青梅这位女英雄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明白了清河镇公社跟大岗屯支书对他们的人身安全做了多尽心的考虑与安排。
  路面上可不好走,根据暗河在地下有可能辗转的流向走走停停,遇到悬崖峭壁也要想办法绕路。
  这么一耽搁,一行人又花费了四天时间才终于走到青梅熟悉的那片树林。
  发现树林里居然有明显人工搭建的营帐以及残留的篝火痕迹时,陈教授跟杨先生脸色俱是陡然一变。
  等走进了看见明晃晃的盗洞时,陈教授更是气得身子一晃,差点没直接当场厥过去——盗洞上挡着的巨石已经在昨晚被青梅连夜赶过来搬开了。
  其他人还有些不明所以,有人就皱着眉嘀咕山里有啥动物能打出这么大的洞,该不会有啥奇奇怪怪的危险野兽吧。
  林队长倒是看明白了,脸色也不大好看,咬牙切齿地说:“这里被盗墓贼祸害过了!”


第75章 下盗洞
  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古墓所在地,结果却发现了明晃晃摆在那里没有半点掩盖的盗洞,一行人除了青梅,便是跟着的周堂叔等人也很是气愤。
  气过以后,还是要继续动作。
  陈教授被人扶着坐在旁边石头上缓了片刻,又硬撑着站了起来,跟杨先生一起对盗洞进行分析,确定这帮子盗墓贼很专业,应该是长期团伙作案。
  而挖掘盗洞的时间,应该就是半年内。
  青梅听了,心说陈教授跟杨先生还真挺厉害的,丛大年三十晚上到现在五月中旬,可不是还没超过半年么。
  “陈教授,现在我们是顺着这个盗洞下去还是怎么着?”
  林队长询问接下来该怎么做。
  按照他的想法,当然是顺着盗洞下去更省时省力,可又不确定陈教授他们是否介意走了盗墓贼的路。
  好在陈教授也没那么迂腐,铁青着脸还是点了头。
  杨先生处事更全面周到,先提议大家就在这里扎营,“大家风餐露宿这么多天,既然目的地已经到了,应该先安营扎寨生火做饭,这古墓就在脚下,也不急于一时。”
  之前为了尽快找到古墓,大家伙儿都是咬牙硬撑着,现在终于找到了,却发现早就有盗墓贼提前祸害了古墓,一口气就这么泄了,杨先生就怕有人身体承受不住。
  公安跟民兵们都是身强力壮的人,可他们这几个人却是缺乏锻炼的。
  七天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陈教授那边已经有两个学生脸上发红,隐隐有生病的征兆,另外几个人也都是没精打采面色憔悴。
  经他这么一提醒,陈教授恍然回神,看了看自己的几个学生,陈教授颓然摆手,“确实该好好休息一下了,特别是林队长青队长你们,这么多天白天要保护我们,晚上还要守夜,干脆今晚就早点休息,明天起来再商量怎么下去。”
  盗洞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里面要被祸害,也早就祸害光了,硬要抓这十来个小时,根本没什么必要。
  阳臻跟韩江唏嘘不已,没说啥,跟着大家一起忙活起扎营的事。
  五月里,正是夏初水草丰茂的时候,虽说干旱了几个月,可森林里草木繁荣,除了干死的树木,并没有干草这类东西。
  好在他们出发的时候就准备充分,知道在这里肯定要停留好一段时间,所以江红军带着青梅他们砍来粗壮的树枝挖坑埋下几根承重的主要桩子。
  又用韧性十足的藤蔓编好框架,最后再掰断叶片光滑茂密没有刺毛的枝桠铺在上面固定扎好,十来个大岗屯里上来的社员前后不过忙活半个多小时,一座一米多高的屋子就拔地而起。
  不过这屋子也有缺点,没窗户,只有个门,地面也都是杂草跟湿润的泥土,屋子里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水汽,一看就知道睡在里面肯定湿漉漉的。
  青梅看了,对江红军说到:“支书,不如我去附近看看有没有平整的自然山石,有的话就搬过来铺在地上,好歹晚上睡觉的时候不用直接躺在地上。”
  躺在地上,哪怕有皮毛做的简易睡袋,人身上的热量照样会源源不断的被泥土吸收带走。
  那样的话,睡一晚上都暖和不了。
  体质好的还好说,可像陈教授这样的,恐怕一晚上下去,第二天就起来不了了。
  要是换了平时上山打猎的时候,江红军他们也就凑合了。
  可这次来的有陈教授等人,再加上刚才陈教授情绪激动差点晕过去,明显身体不太好,江红军可就半点也不敢马虎了。
  想到青梅的本事,江红军也不担心,让她带上三四个人一起有个照应,这就放青梅去找石板去了。
  此时已经是傍晚,森林里比外面天黑得更早,有茂密的树木遮挡,早就看不见太阳了。
  青梅也不敢带着人走太远,在附近找到个碎石群,寻摸到平整不硌人的石板。
  其他四个人抬一块,青梅一个人扛一块,跑了七八趟,其他四个人换了几个来回轮流搬运,就连跟着林队长来的公安都跑了两趟,总算在吃晚饭前把石板给搬运完了。
  这也是因为青梅一个抵四个,承担了一大半的搬运工作。
  用石板扑完整个树枝屋肯定是不现实的,所以退而求其次,每个人能有一块石头躺着睡觉。
  晚饭吃的是江红军带着周堂叔胡子叔江六伯他们拿猎炝去附近打的狍子野兔野鸡,掌勺的自然是胡子叔。
  主菜是红烧野味儿,主粮则是烘烤过后越发香脆的烙饼,另外还有吊在篝火上边喝边炖的蘑菇鸡汤。
  吃了一顿热乎乎的饭,大家身心都放松了不少,心情也随之好转。
  不管怎么说,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努力抢救有可能遭受严重破坏的古墓,其他的,只能交由林队长他们去追查了。
  杨先生也在旁边低声宽慰老友:“现在国内古董市场不景气,那些人挖到了东西也肯定没那么容易卖出去,咱们还是有希望把东西追回来的。”
  陈教授也就刚开始一时无法接受,怎么说在来的时候他们也都是抱着极大期待的,等缓过那阵,陈教授也没那么生气了,更多的还是惋惜。
  是他们来晚了一步。
  而全国各地,这样的事恐怕同样在发生,他们却什么也做不到。
  晚上要安排守夜的,看来看去,也就青梅跟韩江最精神,最后再加了一个自告奋勇的阳臻,三个人就负责守上半夜。
  在森林里钻来爬去转了七天,饶是江红军他们这些山林老手也守不住,裹着睡袋钻进树叶屋里很快就呼呼大睡。
  他们一共有二十九个人,肯定不可能都睡一个树叶屋,江红军带人一共搭建了五个屋,陈教授跟杨先生带着两位助理睡一个屋,其他人就随便挤一挤凑合着。
  反正无论宽窄,进了屋都是一人一块石头各睡各的,要挤也挤不到别人石头上去。
  营地里渐渐安静下来,只有此起彼伏的呼噜声。
  青梅三人身上都披着皮毛披风坐在篝火边,半晌,韩江站起来,去另外三个篝火边上添了柴火,然后溜达着去看盗洞。
  看完了,又溜达回来,低声跟青梅阳臻说话。
  “梅姐,你说这盗洞,是啥时候挖的?”
  青梅抬起眼皮子看了他一眼,伸手捡起一根木棍当烧火棍,撬了撬篝火里燃烧的柴。
  阳臻朝韩江白了一眼,缩着脖子揣着手眼睛盯着火,声音懒洋洋的:“你这不是废话嘛,这事儿谁能知道?陈教授他们都看不出来的事。”
  韩江嘿嘿一笑,“我这不是没话找话,试图拉开咱们聊天的序幕嘛。这叫啥,这叫抛砖引玉,我说的话那就是石头,废话点儿不是挺正常的嘛。”
  阳臻习惯性怼他:“呵呵,是啊,人家狗嘴里吐象牙,你是胖爷嘴里吐石头,厉害厉害,佩服佩服。”
  估计是啥武侠小说看多了,韩江动不动就自称爷,韩爷江爷。
  阳臻听不惯,每次听见了都会喊他胖爷,现在这么称呼他,也是在拿他逗趣儿。
  韩江也不在乎了,坦坦荡荡受了这声爷。
  两人就那么唠起了嗑,中间也有试图带青梅进去的,可青梅顶多就是“嗯”一声或者沉默不语。
  嗯就是“知道”,且表示“你说得对”,沉默不语就是“我不知道别问我”,三个人这么着,也唠了小半晌。
  等到下半夜的时候,江红军跟胡子叔、周堂叔起来接替,青梅就捂着披风钻进屋里睡了周堂叔之前睡的那块石板,韩江跟阳臻也同样打着哈欠睡了江红军跟胡子叔原本的石板。
  第二天早上,胡子叔煮了早饭后才回去补觉,江红军没睡,满眼血丝地喝着水提神。
  青梅见了,想了想,上前让江红军去睡:“支书,一会儿要有什么需要安排的,我顶上,有不懂的我也会问江六伯。”
  江红军一想也成,于是跟林队长陈教授他们打了个招呼,又不放心的跟青梅江六伯叮嘱一番,这才受不住地打着哈欠抹着眼泪睡钻回树叶屋睡觉去了。
  今天肯定是要下洞的,陈教授想要亲自下去,不过被杨先生以及他的学生们给劝住。
  最后林队长跟杨先生商议一番拿定主意,先派几个人打头阵,看看下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青梅跟林队长两人,肯定是不能少的。
  之后按照青梅的建议,民兵队暂且没有再选人。
  毕竟他们都只是普通山民,在山里还有些办法跟经验,可谈及下古墓,那就全都是两眼一抹黑,说不定还会因为粗心大意坏了事。
  所以除了青梅,其他的就都选了受过训练,有一定办案经验的公安同志。首次下去,也不适合太多人,就五个人,万一遇到什么意外,进退都能灵活变通。
  放下绳子,青梅首先滑下去。
  盗洞打得是先直后横,中间拐弯的地方有一定坡度。刚下去,就算是青梅,视线上也需要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
  林队长他们直接趴在地上往下张望,确定青梅已经安全落地双脚踩到地面上,这才松了口气。
  林队长朝下喊:“青队长,下面情况如何?”
  是否可以让其他人跟着下去。
  青梅眨巴眼,适应昏暗的光线后,这才打开下来时杨先生给的铁皮手电筒。
  一条往前延伸的下斜坡小道出现在眼前。
  青梅蹲下探头往里面照了照,没吭声,先查看了一番周围的泥面,发现曾经有人在下面试图往周围扩挖洞口,心里明白这些应该是大掌柜等人发现洞口被堵,于是尝试挖开一条斜斜的通道出来。
  可挖了也就一指长的距离,凌乱的挖痕忽然就没了。
  那时候大概是他们身后发生了什么意外,让他们不得不被迫放弃从这里逃生。
  盯着歪着延伸出去的一段泥巴通道,青梅忽然想明白,应该是大掌柜等人担心放石头在洞口堵了他们生路的人还在外面等着。
  换位思考一下,挖着挖着发现洞口堵着的石头是块一两个人根本挪不动的巨石,那青梅自己肯定也要想,外面的人肯定是一伙不少于十来个人的团伙。
  发现了盗洞,这伙人却不吭声,反而直接对他们下死手,很可能是跟他们一样盯上了这个古墓的同行。
  想明白这一点,青梅不由心里暗暗感慨,也略略放心。
  之前青梅总担心这群人会不会在古墓里留下遗言之类的文字。
  要知道大掌柜等人不知道这世上有青梅这等力能扛鼎的人,可林队长等人却都知道。
  但凡大掌柜他们在古墓里留下类似“巨石堵洞口”的文字,难免会让林队长这样办案经验丰富的公安精英心生怀疑。


第76章 耳室中的尸体
  确定应该不会有跟自己有关的线索留下,青梅这才朝上面晃了晃电筒。
  林队长松了口气,一挥手,自己当先攀着绳子滑下盗洞。
  大掌柜等人是团伙作案,挖掘寻墓的时候来了个铲平式往下推。
  这就导致盗洞竖直往下这一段只有两米多,青梅踩着的地方还是泥巴的,等倾斜往下挖掘的时候,很快就遇到了用□□直接炸开的石道。
  过了石道,里面就是半人高的墓道,可见大掌柜寻墓点穴的能耐已经十分厉害了。
  林队长也想到这一点,蹲在青梅身边探头往下看了看,叹了口气嘀咕到:“也不知道这伙人挖了多少墓了。”
  要不然哪能经验这么丰富。
  青梅一如既往的安静如木桩,平时还不觉得,这会儿特希望有个跟自己同仇敌忾一起吐槽,遇见青梅这样的,林队长就觉得有点郁闷了。
  林队长侧头无语地瞅青梅,青梅感受到了,回以一个带着询问的平淡眼神。
  虽然歌里唱的华夏人是黑头发黑眼睛,可事实上大多数华夏人的瞳孔都是茶褐色的。
  然而青梅的瞳孔却是纯黑,白日里瞧着黑白分明,可到了昏暗的地方再瞧,搭配上青梅独一无二的日常棺材脸,还真别说,林队长瞅了两秒忽然觉得背脊骨有点儿冷。
  默默收回视线,身后又有人相继落地的声音,林队长悄悄松了口气,暗哂自己这是被环境气氛给影响了。
  这可不是身为一名人民公安应有的心理素质。
  此间种种且不多说,清点好人数,确定要下来的人都齐了,林队长跟青梅说了句小心,这就由青梅打头阵,没人相距一臂远。
  这个距离既可以及时给予前方支援,也不会妨碍匆忙间紧急撤退。
  五个人保持蹲行的姿势鱼贯而入,在逼仄的墓道中通行。
  比起影视化小说作品中的机关重重,显然现实中的古墓并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一路上青梅他们只看见了几处水银渠跟陷坑,都被已经下来过的那伙盗墓贼全趟过了,青梅他们倒也捡了个便宜。
  一路直到进入墓室都顺风顺水,可到了墓室,却在角落里发现了几具半腐的死尸。
  原本已经因为墓道里的顺风顺水而有些松懈的林队长等人立马神经绷了起来,林队长神色凝重地让人查看尸体,自己则去周围转了几圈。
  青梅安静地站在角落里戒备。
  “金玉古董部分装在包袱里落在地上,基本可以排除因分赃不均起内讧……”
  “这几人身上没有致命外伤,具体死亡原因,还待进一步调查……”
  其他三名公安相继报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
  林队长摇头,指了指墓室另一边的墓道,“应该是被困死的,那边有被触发的千斤闸。”
  千斤闸也是古墓里比较常见的防盗机关,一旦触发,厚重的石门就会落下,人力轻易抬不起来,就连用□□也不容易炸开。
  这里应该只是一间耳室,棺椁被撬开,里面是早已腐朽的普通棺木。
  棺木中只散落着几块骨头,明显已经被盗墓贼翻过了。
  耳室面积不大,摆设也很简陋,一眼就能看清每个角落。除了盗墓贼的尸体,这里面也没有什么观察价值,所以青梅他们停留片刻,就原路返回了。
  上地面后,陈教授迫不及待地上前询问里面的情况。
  林队长简单说了一下,听闻里面居然还有四具尸体,那几个学生脸色就是一白。
  倒是陈教授,也不知是不是死人骨头看多了,对于盗墓贼的尸体并不如何在乎,更多的注意力还是放在了被破坏过的耳室本身上。
  “看来那伙盗墓贼也没多顺利,说不定墓里的东西都还在。”陈教授喃喃自语,眼神里重新有了光彩。
  杨先生眉头皱了皱,视线不动声色掠过在场所有人。
  其他人都被描述着地下情况的林队长吸引了去,只有青梅察觉到了杨先生的这一眼打量。
  既然初步确定了安全,接下来就是进一步发掘。
  不过,因为种种原因,现在并不适合大规模全面挖掘,所以陈教授等人只是顺着盗洞下了耳室,先对耳室里的墓穴结构、棺椁、陪葬石雕瓷器、棺椁上铭刻的文字图案等进行拓印记录,还有个学生专门负责拍照。
  阳臻跟韩江也终于亲眼看见了古墓的一角到底啥样,可因为不宽敞的耳室角落里躺着四具半腐的死尸,显然这个初体验并不怎么美好。
  毕竟本身耳室就逼仄,空气更谈不上新鲜,半腐的尸体简直充满了存在感。前方有千斤闸拦路,这个就需要从长计议了。
  为何要从长计议?
  主要还是看目前陈教授他们是否具备全面发掘这个赵太后古墓的条件。
  如果在技术,在政策上都不具备,那贸贸然对其进行发掘,就不是保护研究文物,而是不负责任的破坏。
  之后的十来天里,陈教授带着学生对古墓进行研究,每一寸墙砖都被他研究了个透彻,那态度,真是恨不得把砖缝里用来粘合的糯米石灰都扣出来用放大镜好好看看。
  而杨先生,则带着助理匆忙离开大岗屯,回清水镇,回省城,向上面有关部门提交对清水镇大岗屯龙凤山银国赵太后古墓发掘的申请报告。
  跟了两天,韩江跟阳臻就受不住考古的沉闷了,趁着陈教授沉迷下墓道无心他顾的时候,转头就跟着青梅跑去打猎去了。
  这么多人在山里停留,对食物的消耗绝对不少,更别说有陈教授他们在,江红军少不得要想办法把伙食质量给尽量提上去。
  夜晚,青梅把晒得半干的驱虫草丢进三个篝火里,旁边江六伯也在撒驱逐蛇虫鼠蚁的粉末。
  胡子叔拿长柄木勺搅了搅吊锅里的蘑菇野菜肉丝粥,又舀一勺起来看了看,抬头就拔高了嗓子吆喝一声:“开饭咯!”
  学生公安们都拿上各自随身携带的铝饭盒,大岗屯的社员们拿出碗钵,纷纷上前排队打饭。
  看见社员们都用北宋瓷碗当普通粗瓷碗用来吃饭,陈教授眼角抽了抽,干脆扭头当作眼不见为净。
  没办法,这些社员们带碗上来之前也不知道这些是啥古董啊,问他们,他们都理直气壮的说自己一家子都用惯了。
  就算是陈教授,也不能强行夺了人家现在唯一的吃饭家伙什,让人家没碗可吃饭吧?
  周堂叔端着香喷喷的粥,急着想吃,可奈何太烫,一双筷子就在碗里搅得撞上碗沿叮叮作响。
  坐在不远处一双眼睛骨碌碌转来转去的陈教授第一时间发现了,憋了又憋,最后还是忍不住出声,“哎哎,铁牛老弟,你小心点,别把碗给敲破了。”
  周堂叔瞅了他一眼,“哦”了一声,倒是不搅了,鼓着腮帮子吹,却眉头皱了起来,显见也有些郁闷。
  想来也是,他们祖祖辈辈都把这些当普通碗用了好几辈儿人了,忽然有一天冒出来一伙人,让他们吃个饭都要小心别碰了碗,可不得郁闷么。
  韩江小声跟阳臻嘀咕:“没想到咱们屯儿里的父老乡亲才是真正的奢侈啊,想想看,连平时撒尿的夜壶都是北宋的古董,啧啧啧,早知道我就在老支书家多往夜壶里撒几泡尿。”
  阳臻嗤他,其实心里何尝不是这么遗憾的呢。
  这次回去以后,屯里的这些古董很可能就会全部被收上去。
  想想在此之前他跟胖子还因为尿壶放在房间里味儿太重,半夜起床放水都是能往茅房去就往茅房去,少用了多少次古董夜壶啊。
  这么一想,亏啊,忒亏了!所以老话都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也难怪韩江跟阳臻做了好哥们儿,原来根源还是在这里的。
  心里偷偷遗憾了一番,阳臻眼角余光忍不住就去找青梅。
  对古墓的兴趣已经因为死尸给臭得差不多了,经过这几天的森林打猎,阳臻跟韩江如今又成了青梅的铁杆跟班。
  之前想要跟青梅拜师的只有屯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最热衷的就是周大住,可现在对此最热情最直白的,却变成了韩江。
  阳臻视线一挪,韩江也下意识跟着飘了,刚好在对面一个角落看见了安静吃饭的青梅。
  处于这几天迅速养成的习惯,韩江第一时间忍不住吹起了青梅的彩虹屁:“老阳,你看师父,像不像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