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歌-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放下费力写的欧洲近闻,小朱不由得对这群臣发出感慨!
“回皇上,他们红毛番夷,施行的以战养战之策,于占领区强行征税,这有违天和,实不足取!”
老钱首先劝解皇上,小朱也没太当回事儿。连忙又埋头处理大旱的事务上来。
由于捕蝗八法的施行,现在蝗灾倒是没怎么折腾小朱他们了,但是,老这么大旱的确不是个法子,如今大明北方,已经不仅是推广红白薯了,连土豆也加入进来,只是现在的土豆个头还是太小,比鹌鹑蛋也大不了多少,虽说产量比红白薯还大,但是个头决定了暂时还不能成为主要渡荒口粮。
更多的粮食还是依赖进口,占到了整整四成还多。大量的进口,可以切实平抑国内的通胀,但如果这钱始终从国家和皇商那里出,也不是办法,因此,温体仁提出一个计划,希望适当抬高一下进口米麦的市场销售价格,以补贴亏损。
这种通过政府指导价格,来控制货币流通方向的做法,按说是比较良性的计划,但现在这个社会,这样的方法很容易造成混乱,于是小朱便给拦了下来。
针对国家库银流失的问题,小朱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法,那就是加大易货贸易的规模,不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鼓励易货贸易。
小曹的兵工厂如今也正式开始了,刚好可以让他们生产一些已经淘汰的火枪火炮出来,然后贩卖到朝鲜、东瀛等地,用来兑换主粮。至于安南等地的南亚一带,因为田家的势力触角,已经正式搭建完毕,因此,利用各种药品、瓷器、丝绸甚至书籍,所换取的大米,其兑换价格已经变换多次了。原先是一匹丝绸可以兑换10石大米,现在不同了,已经可以兑换15石大米了,提高了百分之五十。
同时,田家还把苏绣、湘绣等地的绣娘找了不少到南洋,利用当地比国民还要更廉价的人工,进行大规模生产,绣出的绣品质量虽说不敢恭维,但骗骗老外是足矣了。加上法国、荷兰同大明在南洋诸岛的进一步合作,使得经济联合体已经超越以往。
南洋香料的生意,也飞速发展起来,原本小朱以为所谓香料是香水之类的东东,却不成想,其实是调料。
法国大餐号称除中餐外,最好的世界美食,想来法国人的味觉比其他的欧洲人要来的丰富。因此,法国人对胡椒、芸香等佐餐调味品更加情有独钟,加上近几年,法国的势力正在迅速膨胀,带动了整个欧洲对香料的需求,于是,田家的金鸡纳霜生意,只能说不错,而香料生意却异常的好。
瓦伦斯坦的那个长孙,小朱也同意分他一杯羹,一切出于平衡嘛,小朱对英法荷他们还是不怎么放心的。
之所以小朱对英法荷意等国的信用不是很放心,也主要就是这个小瓦伦斯坦带过来的消息。
他爷爷把瑞典国王阿道夫。古斯塔夫给阵斩了,这可是天大的功劳,但因为范西礼和长孙的缘故,瓦伦斯坦元帅重新审视了欧洲局势,他认为,既然英法等国获得了东方中国的经济援助,那么哈布斯堡王朝如果继续一味战斗的话,将注定失败。
所以他便开始同新教联盟做谈判,希望达成和解协议。
然而,欧洲的政治家们的阴险与龌龊再次体现,英法等国认为:瑞典国王虽然死了,但瑞典的国力并没有死,如果现在达成和解协议,对英法在欧洲的利益没有好处,于是他们故意将和解协议透露给哈布斯堡王朝。
就这样,瓦伦斯坦元帅,欧洲战史中一颗熠熠闪光的将星,就这样陨落。去年1月下野,2月就被暗杀。靠,这事儿闹得。
从瓦伦斯坦元帅的陨落过程来看,英法两国的手段是非常毒辣的,到现在为止,他们并没有付出太多,钱是大明给的,仗是别人打的,回头他们还算计人家。目的就是将瑞典王国的实力,彻底变成零。
所以,小朱的对他们这些流氓国家,只有一点对策,那就是坚决玩强势。你们不是害过万伦斯坦元帅嘛!好,我们中国这边,就扶植他的长孙上位。毕竟瓦伦斯坦是被暗杀的,所以他们家族的封号和封地还在,甚至连财富也准许继承。那么阿尔弗雷多。冯。瓦伦斯坦伯爵阁下,就成为我大明南洋香料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了。董事长是田怀彝。
这位小贵族年龄也不小了,32岁,而且也是一位植物学家。只两年左右的时间,就把非洲的乳木果树、地中海的橄榄树和马鞭草、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和杏仁等等一系列的香料植物,进行改良和移植,竟然获得了成功。
以至于现在大明上下有经济条件的贵妇们,都亲切的称呼他为冯香子。靠,他居然对这个中国名字很满意,因为他竟然听信了半瓶子醋范西礼的如下解答:
“子这个词汇,在中国有着无与伦比的荣耀。孔子是文学大家,孙子是军事大家,老子是宗教大家,您现在既然是香子,就证明,您已经是香料大家了。”
呵呵,够狠吧?
不过总体来看,法国人的确值得自豪,西班牙人是最早寻到金矿的,但是现在却已经蜕变成欧洲转运工的角色。而法国人则不同,他们的理念是,黄金好,所以我要用黄金买到更多的金矿。这点上,英国人与法国人是惊人一致,也许是因为同宗同族吧?
先不说他们了,因为东西方的世界里,几乎同时陨落了一位璀璨的军事明星。应对天灾,现在大家颇有些心得了,但为了继续考验小朱他们一众的君臣,一个噩耗传来了。
“皇上,宁夏八百里加急!”
小朱正在胡思乱想呢,方正化的一声断喝,吓了他一跳。
这山陕刚刚消停会儿,怎么甘宁那边又出事儿了?
先介绍一下(内)蒙古各部的来源吧。
明弘治年间统一蒙古的达延汗,把漠南(内蒙古)作为已故长子图鲁的儿子博迪、第三子巴尔苏、第五子阿尔楚、第六子鄂尔齐的游牧地。
博迪是漠南蒙古的可汗,因其地近长城,故称为察哈尔(插汉儿的音译),敖汉、奈曼、苏尼特、乌珠穆沁、浩齐特诸部,都是图鲁其他儿子的后裔繁衍出来的。
鄂尔多斯、土默特是巴尔苏的后裔,阿尔楚则是巴林部、扎鲁特部的始祖,鄂尔齐的后裔则繁衍成克什克腾部。以上各部均奉察哈尔为盟长。但是。
但是许多年来,这些原本同宗的部落群,相互之间积累了很多的矛盾。敖汉、奈曼、土默特等部已经被林丹汗征伐收归到自己的帐下了,鄂尔多斯部对察哈尔部的忠诚度也下降了许多。虽然林丹汗对大明的态度比较亲近,但并不能完全代表鄂尔多斯的立场。
六年五月,河套鄂尔多斯部五万兵马,假借察哈尔部的名义,自清水、横城分道入侵作乱。守备姚之夔等不能御,沙井驿副将史开先、临河堡参将张问政、岳家楼守备赵访皆溃逃。
寇遂进薄灵州,虎臣急领千骑入守。旋尽勒城中兵出击,次大沙井。寇从汉伯堡突至,虎臣军未及布陈,且众寡不敌,遂战死。子赞挟五十骑突重围出。
看着这份鲜血淋漓的战报,小朱一着急,险些有昏厥过去。也不知道怎么了,一遇到急事,小朱不是昏厥就是吐血的,这似乎成为了规律。并且可气的是,练了这么长时间的太极拳了,他的身体仍然需要出些状况,才能神清气爽,靠!
然而,小朱自我感觉良好,不代表其他所有人的心思。
“太医,太医!”
“皇上,皇上!”
“主子,主子!”
“绯儿姑娘,快取些冰镇蜜水来。”
“曹化淳,你离皇上远点,让皇上缓缓气儿!”
一片嘈杂的声音中,小朱如同木偶一般,被一群手脚团团围着。小朱眼见这些忙活着的人们,心中悲愤交加,竟然流下了眼泪。
这一哭,立刻崩溃了更多的人。
“皇上,国事沉疴,责在臣等,皇上万勿要保重龙体。”
“万岁爷,小的情愿折损己寿,来换得主子的身子啊!”
“行了,行了,朕没事儿,朕没事儿,只是虎臣死的惨烈啊!”
小朱的话音才落,底下很多人都哭了。因为贺虎臣大家都了解,勇武过人,如今年龄也不大,正当壮年,历任历天津、登莱、?州、延绥的各级军政职务,从师讨贼,百战成材。可以说是一步一步打拼到督师甘宁的这个位置。如今,竟然战殁,的确令人伤怀。
“方正化,拟旨,褒嘉虎臣。”
方正化拟的旨意是:
赠虎臣都督佥事,赐祭葬,世?指挥佥事。子赞,勇敢有父风。既承?,又举武进士。移官至京营副将。虎臣之职,诏起宁夏总兵马世龙代之。
当天晚上小朱问方正化,为什么要把贺赞调回京三营?方正化的解释很简单,马、贺两家都是世袭军户,现在马世龙代理,如果贺赞一意为父报仇,恐怕马世龙也不好干涉,以至贻误战机。不如将贺赞调回北京,一方面提拔重用,安抚当地的军心,一方面也是给马世龙最大的空间来剿匪。
“可是,现在战事吃紧,这么大规模的换防,会不会影响战局?”小朱故作聪明的问。
“贺赞入京,不过就是那突围的五十人而已,于整个西北军势没有大碍。再说,蒙古此次入寇,无非是劫掠财物,贺督师战殁对于插寇来说,已经是天大的运气,他们一定知道大明会尽全力追剿,势必会退回去的。此战其实不日可解。”
方正化严肃认真的跟皇上这边解释着。却让小朱忽然想到一点:
“正化,以你所见,蒙古是否也同样饱受天灾所扰?”
“回皇上,理当如此。”
“嗯,那你来看,明年我大明先发战端的话,可有胜算?”
明年就要全面开打了,总是要寻求些心理安慰才是。
“回皇上,于今国事确有起色,但积重难返,明年之战,虽为必须,但还是要谨慎为上。”
“你的意思是,还是要控制战事规模,不可大仗,小仗为上?”
“吾皇圣明。”
明白了,就是现在不是大干一架的时候,还是要隐忍待发,这几年净打腻腻歪歪的烂仗了,小朱是真想一战定乾坤,但既然方正化这么说了,他只好再考虑考虑,或者找内阁商量商量再说吧。
第二天,孙承宗又上报了贺虎臣历年来的战功,小朱一看之下,更加惋惜一位良将之才的陨落。连忙修改昨日的旨意:
“录先后剿寇之功,再赠都督同知,世?锦衣副千户。”
随后,大家伙便探讨了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西北防御体系该如何打造的问题。马世龙世代兵卫宁夏,熟悉地形,资历民望也都很高。让他来安抚局面当然是最佳人选,现在的形势只有一个,大修战备。
城墙的构筑与坚固,各地兵马将官的安排,民众的疏散与安置,都要花钱。还不能少了,但为了表现国家的重视。户部特意下拨了40万两银饷下去。
“唉”小朱不仅哀叹,“为何现在的大明,凡开战,必要严谨收成,为何不能一战而定啊?”
这句话属于忍不住的询问,人吗,说白了就这么回事儿,总是自我安慰,自我否定的过程中,饱尝磨难!当然,小朱在这么问的目的,也包含着,跟内阁取得高度一致,明年战事的规模是大是小的问题,大家现在定了之后,将来谁也不需反悔!现在这他妈烂仗打的,根本没什么技术可言嘛!如果现在不通过反复的交代,来保持基调,保不齐到明年,言官不闹事。
“皇上,战事,乃国之大计,万不可凭意气而动国本。国家羸弱,一战能胜则罢,不能胜,则国之危矣,臣敢请皇上,切勿轻敌冒进!”
老孙的观点也没什么太新鲜的,但最终,他倒是很高兴的看到,大家对现在形势的认识,那就是‘相持相持再相持,看谁熬的过谁。急吃不了热豆腐,哥几个慢慢熬吧。’
这就如同破茧重生的蛹蝶,虽说艰难,但大家到底还是看到了曙光。因为大明天军,主动出击的时刻到来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晚吗?呵呵!
像如今这般,龟缩在城市中,依托着长城来防御游牧民族的骚扰,虽说憋屈,但只要我们能整理好国内的经济形式,改善民生,改良军队。我们将早晚会寻来,刺破茧壁,拥抱阳光的那一刻。那一刻,我们将向着太阳呐喊:
“阳光普照之下,都是我大明的国土与臣民。月光挥洒的夜晚,上演的每一幕都将成为传奇。”
到来吧,破茧化蝶的那一刻光辉,将始终照耀在世界东方。
到来吧,丰功伟绩,让世人传颂崇拜我大明子民的丰功伟业。
到来吧,光荣诗篇,让历史成为我中华儿女书写的光荣篇章。
第五卷完
第一章:钱谦益的觉悟
转眼间,又是一年新来到。崇祯七年了,整整七年的光景,回首往事,似乎没干什么实事,似乎也没干什么坏事。世间的一切就这样模糊又清晰的走过来,再走过去。快的,让你很是郁闷,因为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更多的是无穷无尽的磨难。
刚刚过完上元节,明灿灿的太阳,虔诚的照耀在人间,紫禁城头上,是明黄色的琉璃瓦,反衬着阳光,倒显得白花花的耀眼。跟地上的雪一个色,朱红漆色的大门上,是九九八十一颗大门钉,两边一开,人就走进去,门内的青石上没存雪,刚走到上面,立刻会打一个出溜,没有长期的适应与经验,一准能滑你一跟头。
老钱慢慢的走着,走进门洞,走出门洞,脚下重新踩在了雪地上,厚厚的,像踩棉花,咯吱咯吱的响。
进了门,要向右拐,正前方是前三殿,再往前,那是皇上他们一家子住的地儿,老钱进去过,但不是经常,除非有大事儿,比如皇长子过百天,比如大年初一请皇上去祭天。
右边才是他的办公室,文华殿的值班朝房。一进院子,早来的,早起的,昨天留宿的,一堆的人冲他点头哈腰的打招呼,没法子,谁叫他是首辅大臣呢!
老钱心里头这叫一个腻歪:你们这些人都有事儿没事儿啊?有事儿说,没事儿滚。别总这样冲我点头,好像我就必须跟你们点头回礼似的。咱们谁欠谁啊?我切!
今天老钱决定不搭理这些人,他都已经绷七年了,也该露露本心了,老钱特拔份,特牛X的昂头挺胸,目不斜视,自命清高的向前走着。一直到了文华殿正殿门口。
从怀里掏出自己的名牌,递给一个当值的小太监,他要单独求见崇祯皇上。今天天气冷,又是开年后的第一天,皇上把早朝给免了,为的是照顾一下大家的身体。但皇上今天一早就到文华殿办公了,这点让老钱感觉特自豪!千百年了,有五千多年了吧?没一位皇上像眼前殿里坐着的这主儿这么勤奋,这么勤勉的。
能给这样的皇上当七年的阁臣,四年的首辅,老钱感觉挺满足了。所以今天,他是来辞职的。
也该退下去了,原本这个位置就不是自己的,当初皇上要廷臣推选内阁,自己虽说排在顺位第二的位置,但是,因为当年那场科举舞弊的案子,竟然险些灰溜溜的回南京。多亏了现如今这位圣上,还是留下了自己,这么多年来,君臣之间的关系又相敬如宾,君臣之间最好的关系,老钱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判断。
不能是师生,张居正就是自命帝王师,结果怎样?皇上一个想不开,就把坟给掘了。
不能是朋友,嘉靖爷跟严嵩的关系,那可是在论的!好的跟一个人似的!结果怎么样?明明没敢贪一分银子,却叫你成为古今第一大奸臣。
也不能太低了,黄立极他们就是,圣上干什么都不管,圣上想什么、学什么、交什么人,他们都不敢管,结果怎么样?不但自己名声毁了,也没落下多少好处,新皇登基头一件事儿,就是把他们全给劝退了。
按老钱的心思,王猛和苻坚,才是古今君相第一搭伙。而且最妙的,就是王猛去世的早,叫当君主的心中,始终是个念想。趁着现在自己年轻,干脆退了吧,这样,自己就是千古名相。千古之下,再无人有这番激流勇退、知进退、识时务的名臣名相。
嘿嘿嘿,想到此,老钱绷了一早上的脸,忽然浮现出一丝笑意。
……
正月十五是年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六是新开年的第一个办公日,老钱第一个来找小朱,但他来是向皇上辞行的。
“钱先生,你这是何出此言?”
小朱非常惊讶,老钱这些年,可以说非常圆满的完成了交办给他的各项工作。他绝对是一名合格的首辅大学士。
“回皇上,”老钱长身给皇上揖了一礼。“老臣忝为大明首辅四年,皇上对臣的倚重与信任,臣时感皇恩浩荡。但臣深感自己才疏学浅,不胜此任,是故,请辞首辅一职,以让位贤良,好致国事奋进。”
“不,不,不,钱先生,最近,也没什么人弹劾你啊?”
“呵呵,皇上,并非是因有言官弹劾,臣才请致仕滴。”
“那是为何?”
也不为什么,老钱知道,小朱隐忍韬晦了整整六年了,六年之中,国家各方面发展良好,现在,不论是民间,还是朝间,力求一战定乾坤的呼声越来越高。辽东,这块大明全体臣民的心病,已经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钱谦益知道,现在希冀一战定辽东,远远没到时机,但为了平息上下的舆论与心气儿,崇祯六年的夏天,大明君臣决定在崇祯七年,打上一仗。想想也是,都装孙子装了六年了,也是应该打一仗了。既然打仗,就只需要两方面人才,打仗的,理财的。像他这样的儒生,在国家战争机器全面开动之时,确实不适合担任首辅了。
况且,钱谦益也有一种急流勇退的名士觉悟。他当了四年多的首辅,国家财政、外交、军事、建设,各方面都发展的不错,此刻退下,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历史定位定下来,一代名相。
这样的评价,是每一位人臣的最高理想。既然现在退下,能获得这个称号,那他便无论如何也要辞职了。如果现在不退,将来在处理战事时一旦出现失误,岂不是心血白费?
并且他也摸透了小朱的脾气,既然开战,一定会更多的听取孙承宗、温体仁的意见,这个时候提出辞职,等于是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也替皇上解决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钱先生,无论如何,都多虑了,今年是要开战,但战事规模,朕是要控制的,朕不可能肆意扩大战事,钱先生之才,朕还是要倚靠啊!”
说心里话,小朱现在不太愿意让老钱退休,因为这几年的配合,很是默契,很多事情,他都用惯了现在的班子,再调换,都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呢。
“呵呵,臣知道,但臣不知兵,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此其一;臣涉猎庞杂,反不能镇抚国家,亲附百姓,此其二;臣又一介书生不善理财,不能通结粮饷,不绝财路,此其三。有此三,臣安敢再占相位。”
眼见老钱去意已绝,忽然有些不舍得。
“钱先生,春闱将至,义师考绩,选荐良才,朕还要先生把关啊!不如过了春闱再说吧!”
“如此,春闱之后,臣便致休,多谢皇上成全。”
“什么?”
老钱跟小朱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小朱说的是拖到春闱大考之后再讨论这件事情,他却偷换概念,造成皇上已经答应他春闱后退休的既成事实。
“唉,既然先生意已绝,朕就不为难你了。这样,明日朕便下旨,册先生太子太师,列东宫供职,专责慈?修习之责。另进皇极殿大学士、赐质洁镇尺。”
“呵呵,臣多谢圣眷之隆,但臣一不谢皇上册臣三公之位,二不谢皇上进臣皇极殿之名。臣单谢皇上另外有二:质洁镇尺乃惟今大明士子心中最高殊荣,臣为第一受此殊荣,倍感圣眷。另大明太子已定,臣恭贺吾皇。”
“唉,先生过谦了,那依先生之见,谁可为下任首辅?”
小朱也不用酸文假醋的了,况且,问离任丞相,谁可继任,这其实也是君臣佳话之一嘛!
“杨、成二相年事已高,实在不可,周相年纪太轻,机心过重,亦为不可。孙相知兵理政,堪为大才,只是处理党争,手段未免怀柔,因此为次辅可,为首辅不可。”
那就是温体仁喽?老钱说的倒也对,可是小朱对温体仁当首辅,还是比较犹豫。见皇上有些踌躇,老钱连忙继续补充。
“温相,运筹、理财、相机、权变,皆为人中翘楚。如今战事即开,有温相协调各方,实在是最佳人选。再则,如若皇上有惜才之心,可于战事平定之后,令启孙相为首辅即可!”
“呵呵,先生所言,也算周全。只是任意调换首辅,未免显得朕这个皇上,太重机巧了。”
“臣口不择言,请皇上恕罪。”
“那里,先生不必如此,朕倒是想,孙、杨、成三位先生的年纪都不小了,如果有青壮补阁,倒也能体现朕体恤下情。”
“皇上,如今内阁,怎样也要保持到战事结束滴。”
“好吧,就依先生吧。只是,先生致仕,不知可有什么打算,朕于南京给先生安排一下如何?”
“多谢皇上恩典,臣只想寄情山水,修文论道。”
“恐怕还有红袖添香吧?”
眼见大事都谈差不多了,小朱也就开了他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据曹化淳的八卦消息,那个希亚娜竟然怀孕了。这老钱,要是生个混血出来,该如何面对世人?
老钱果然有些脸红,不论现在大明的社会开放程度有多高,同番邦女子生孩子,都是骇人听闻的一件事情。为此,小朱专门严令曹化淳,将这个消息立刻处理掉。免得老钱不好意思。
“回皇上,前日,在下与田大人说项过,将来还要有事相托于南洋诸岛。”
“哦!也罢,也罢。那朕再要田怀彝于南洋岛给先生寻一处小岛如何?”
这样的好事儿,虽说是上面的意思,但答应不答应,却有很大的区别。你答应了,上面会认为你不知进退,跟你客气客气,你还能当真吗?所以,这样的话,老钱是不会应的,他很客气的谢绝了皇上的好意。而小朱则很‘真诚’的坚决把一个小岛划给钱谦益作为希亚娜及其子女的世袭封地。
接下来的几天,满朝的人都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之中。春闱之后,内阁首辅钱谦益就辞职了,回家去抱那个番邦女子游冶去了。呵呵,首辅人选既然要变更了,大家当然要仔细斟酌一番。于是,内阁的其他阁员,都被各自的学生、乡故、亲朋给烦的不胜其烦。
除了讨论由谁出任下届首辅之外,就是八卦老钱的待遇问题,因为皇上和老钱对话之后,便发了一道中旨出去,三公、大学士的奖励,还有“质洁镇尺”的赏赐,都要大家艳羡不已。
这把白玉镇尺,自从小朱天启七年公布之后,就一直被大家记在心里。原本刘鸿训有机会获得,但老先生一招不慎,全盘皆输。还险些被发配到边地去当长生兵去。
现在大家伙终于等到第一个高举“质洁镇尺”回家的首辅大臣了,想不讨论都难。更何况老钱的学生太多,故旧亲朋也是无数,这些人眼见座主高调退休,还是在皇帝真心挽留的情况下退休的,于是各种文章、书表就出现在小朱的眼中,不是吹捧老钱堪为名相的,就是夸皇上是个难得的明君的,文人要想忽悠人,那手段可太多了。以至于带动的其他势力的人,也开始附和起来。
要知道,钱谦益是被皇上恭送回乡的,此刻如果说老钱好,不也是增加这些人政治资本的机会嘛。
“方正化,今日起,再有类似的奏本,一律替朕批红就是。朕就不看了。”
“回皇上,臣不敢僭越行事。”
这死老方,让你批红的,不过是一些垃圾奏章,这也叫僭越?可是方正化的态度是不会变的,最后他们达成一个默契,方正化先把这些垃圾条件出来,然后统一给小朱过下目,等过目之后,再由他一边唱名,一边批红。和最初的那晚集中批红类似。
在这种亢奋的状态中,小朱和老钱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来观察,可以说,遇事方显本色,这次也算一次小小的人性考核。
总体来讲,温体仁和孙承宗相对轻松一些,孙承宗是淡泊名利,当不当都无所谓。温体仁是太聪明,他隐隐猜到了结果。所以最近显得很老实。连春闱的题目问题,他也没发表意见,而在以往的两次科举中,温体仁都要纠缠一下的。
义师的考绩也报上来了,整体上看,这次的义师当中,人才不是很多,这也跟考绩的内容有关系,教授百姓识字,要说的确没什么太多的考校。又不像前几年,判寇四起,很多义师在乱世中脱颖而出,这些都是机遇。
其中最好的有三个人:
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祖濂,钱谦益推荐。
刘理顺,字复礼,河南杞县人,
赵辉,字黄如,河津人,
这三个人,都是兢兢业业的完成了义师的本职工作,同时还以举子的身份,在当地参知政事,辅助当地的县令将一县之地给处理的井井有条,县业大治。
像这样既有爱心,又有水平的人才,不用是不合乎规矩的。
刘理顺和赵辉都来参加今年会试了,偏偏那个马世奇,竟然放弃了这次大考。
按照规矩,义师(举子)三年一期,到了春闱时,他们便把义师的信符上交当地,然后一同赴京等待考绩结果。参加考试的人也顺道在北京住下准备考试。
马世奇,因为误了去家乡领取堪合,今年不能参加大考。他也不着急,索性伙着同乡好友周胤一起,在西学院里混呢。
“呵呵,钱先生,你的这位学生,倒很有你的风采,于名利上很是淡泊嘛!”
老钱很尴尬,也很恼怒。他原本想借着这次机会,将自己的高徒推荐给皇上,他非常希望马世奇能成为状元郎。但谁成想,马世奇竟然故意躲过这次考试。其中微妙,大家都知道,老钱更是洞若观火,面对小朱的戏谑之词,他也只有苦笑一声。
“皇上,此子过于迂腐,还请皇上宽恕其大不敬之罪。”
“那里?马世奇能这么干,也是在保全你这个老师啊!如此顾全大局的人才,朕是不会错过的。”
“如此,便多谢皇上了。”
……
注:呵呵,我要靠工资来养家糊口的,更新太快,脑子和精力都吃不消了。所以,本章之后,更新速度将再次放缓,多谢大家!也请大家多多理解!');
第二章:择员监军
从开年到春闱结束的这段日子里,老钱和小朱之间的关系很是平等友爱,由于马世奇的退出,使得他在春闱上,也完全抛弃了弄机取巧的心理,一门心思帮国家挑选起人才来。并且,因为春闱秋举是历来文武盛世,为了避免因为战事延迟秋举的遗憾,老钱还提议,将武举的时间稍稍提前。
现在的阁臣、九卿、百官,很有一种相互配合的默契。对于将武举提前举办的提议,基本是全票通过。这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老钱‘举贤不避仇怨’的精神,叫大家很是佩服。说实话,老钱能当着小朱的面推荐温体仁出任下届首辅,这点连小朱都没想到,你说做秀也好,你说邀名也罢,其实,只有真正的智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