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歌-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周相所言,臣附议。另,臣想,弹丸补给,应控制在三月之定量。”这是孙承宗的的建议。
准了,准了。这些政治家、阴谋家、战略家的多条建议,小朱怎么看,怎么喜欢。全准了。并且,这次的圣旨,是以内旨形式发放,亦即是说,不对外公布,直接发舒烨稷那里。让他参考行事。同时,除了皇上的行宝之外,全体内阁也都联名签署。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舒烨稷的这个任务,多少上不了台面,一旦将来有言官弹劾,由全体内阁出面摆平。
只有将内阁绑在一起,将来才不会出现什么麻烦。杨鹤、成基命二人,对这条计策倒是举双手赞成,在他们看来:
“君子行为,那是对于大明子民的,对于异族,不需要考虑太多,怎么卑鄙都成,只要能符合大明利益最大化原则就成。”
呵呵,和蒙古、后金纠缠这么老些年,他们早被磨出火来了,不找机会修理修理就不错了。还顾的上君子正道?那就太迂腐了。
呵呵,这时候的二老,根本和迂腐毫无瓜葛。
杨鹤、成基命在蒙古问题上的开通,令国家的计划进展很是顺利。但当小朱看到徐光启上报的火器明细表时,头又疼了起来。
首先就是这些火器的名字,乱七八糟,语意不清,光弄明白这些事情,就废了他三天时间。然后就是火器的自身价值,这些火器虽说是军中淘汰的,但其价值是无限的,里面包含了十几代人的智慧和心血,平白送出去,还真心疼。虽说是对方用皮毛和良马来兑换的。
再有,就是这些火器的易货贸易,意味着大明改良武器的生产,必须拿到日程了,否则,朝鲜、蒙古的火器如果和大明军队相近持平,对于国家的安危,是绝对不妙的一个消息。
这样就牵扯出来军工生产的问题了。
……
第十三章:军工标准化
武器标准化,有利于日常训练,也有利于战斗时军种互通。
拿破仑
注:标准化的意思是:尺寸、重量、性能、使用方法。
原本大明军队,火铳、火炮形制,多达三四十种。长短不一,口径不一。这对于处于武器转型期的国家来说,有利有弊,弊大于利。因为武器的形制如果太过单一,会限制人们的思维,从而阻碍人们向着更高的台阶迈进。但反过来,如果武器的形制太多,则会造成军队训练的不系统,今天练练神火乌鸦,明天练练火龙出水,今年练习十斤的火铳,明年开打了,又换30斤的小钢炮了,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那便是奇迹了。
于是,皇上曾经很严肃的说过一句话,
“用新火器代替原来火器,并且将火器的形制规定在固定几类。省的朕看着心烦!”
好家伙!皇上心烦了!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儿,还不赶紧的!转起来啊!于是,整个大明的军队,好一阵的鸡飞狗跳。嘿嘿!
小朱说完之后,转脸儿就忘了个干净,但底下一堆人都没敢忘记。尤其老徐,这五年来,连轴的忙活,他将军中的火器,通过整整五年多的时间,进行了统一配置。
就在这几天,在小朱头疼将火器送给林丹汗的时候,徐光启带给了皇上一份成绩单。嘿嘿!老徐不说,小朱还真就忘了个干净,要不怎么说上位者才有偷懒的权力呢?
但老徐专门提了一个建议:
“火器虽繁,但不可轻易废止淘汰,当有专司之人,大明众多火器,除现已定制之外,
可交由兵部武库清吏司、工部军器局、西学院、申甫的忠武军这四衙门分司职管。西学院责设计,军器局责生产,忠武军责试验,兵部责验收和调配。不知吾皇意下如何?”
这是个完美的方案,小朱除了连连点头,还能有什么不同意的?同意之后,小朱会同孙承宗、钱谦益、温体仁,一同讨论了老徐上报火器定制:
一、长火铳三种:改良飞鸟铳、改良鹰嘴铳、改良迅雷铳。
1。所谓‘改良’就是所有的飞鸟铳、鹰嘴铳、迅雷铳的点火装置,全部改装成转轮燧石点火。区别就是飞鸟铳和迅雷铳是独立弹丸,鹰嘴铳是霰弹。飞鸟铳广泛应用于各个兵种包括步军、骑军以及海军等军队之中。鹰嘴铳则主要应用于炮兵,少量应用在海军。弹丸都是圆球体,只是大小不一而已。
2。改良迅雷铳,就是两三年前,鲁密进贡的膛线枪之改良版。在一张长方形的铁板上,对角方向平行刻画出六条凹槽(阴线),然后卷曲成筒状枪管,这样做出来的火枪,已经初步具备了螺旋线膛枪的雏形。弹丸是半椭圆的长锥体。
这样的枪,只应用在忠勇双卫、锦衣卫、京三营、孙诚的忠觉军、唐栋的前锋营、申甫的忠武军等嫡系部队中。
这是小朱的主意,现在由他亲手提拔的将领中,孙诚是小朱最放心的,还是他的准连襟儿。周遇吉一介行伍,志存高远,如今贵为忠卫营都指挥使。唐栋是最能打的,申甫的机械化是小朱最重视的新军,没有小朱,便没有他们今天。至于为什么?很简单,帝王的揣测心理作怪。
唐栋的驻防杨嗣昌那边,为了给杨嗣昌、左良玉二人创造压力,‘京师五军营前锋军’正式成为他的部队番号,只是暂时由杨嗣昌指挥罢了。申甫则主要是车炮军,这也是申甫拱卫河北,而驻扎位置却在唐山和遵化两地的原因。孙诚的忠觉军则是步兵守蓟州。
二、短火铳三种:单眼左轮手枪、三眼万胜佛郎机铳、改良鹰嘴短铳。
1。单眼左轮手枪,其实应该叫单眼转轮火枪,全是因为小朱的无知,才被固定下来这么一个傻名字。尽管小朱非常想扭转这个错误,但皇上金口玉言的,哪能说变就变?
由于这把枪射程长,击发准确,弹药稳定,因此,军官千总之上,文官三品以上,均可作为佩枪配发。
2。三眼万胜佛郎机铳,简称三眼铳。这也是加装转轮火门的改良火枪,三眼铳的射速是最快的。每名骑兵配九个金属外壳后膛,三个为一套。射击的时候插进火铳的后端,然后钩动三次扳机,三眼轮番发射。注意,这时候,三根铳管是可以转动的,只有一个点火装置。钩动扳机一次,击发一次点火,然后转动三眼铳管,持续发射。三次之后,迅速更换下一套后膛。因为是定量装药,所以不会炸膛。这是骑兵的专用配置。
3。改良鹰嘴短铳,配发给毛文龙和郑芝龙的水师。海军陆战队嘛,鹰嘴铳射程短,但霰弹威力大,破坏力也惊人,用于海军近战是非常合适的。
三种短火铳的子弹,都是圆球体。
三、火炮四种:光启炮、偏厢车炮、守城佛郎机炮、船舷双海炮。
1。光启炮被广泛应用在各支部队中,大炮是战争之王。如果用好了,其威力要超过步兵和骑兵。炮兵的火铳配置,以改良鹰嘴长铳为主。因为不论长、短鹰嘴铳,它们的特点就是射程短,而威力大。炮兵被突袭,自然是已经近战的局面,鹰嘴铳的功能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2。偏厢车炮,目前主要就是申甫的忠武军,这是一个特殊的兵种,小朱最初的意思是想将他们建设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机械化部队。但基础实在太差,申甫的军队,只好配上又有骑兵,又有步兵的锦衣卫六营来归他管辖。
偏厢车炮的射程和威力都还中等,但在申甫最近这几年的努力下,行军速度提高很快,已经达到了中下级别骑兵部队的速度了。反正有锦衣卫六营来配合作战,也不用太担心。每车六炮。
3。守城佛郎机炮,是相对光启炮来说的,光启炮造价太高,小朱四处筹措,也无法大量生产,只好退而求其次,将守城炮提上日程。专门用于防卫城市之用。守城炮的材料是红铜,造价便宜。
本来是为了省钱,但事态的进展,却以花更多的钱结束。都是因为那个钱谦益,老钱因为整顿军制而变得事儿事儿的。
明明是个门外汉,却非要在军事问题上发言,他找到白起写的一本旧兵书,说按规制,城墙上,每150步应配备一个箭楼及一门火炮。城门上的旗楼,则安装两门火炮。一下子,将小朱的军费开支,无限扩大。
不过孙承宗的态度倒还超然,他同意了老钱的提议。只是做了一个区分。凡城,分都、大、中、小四类。北京、南京、中都(凤阳)的守城炮,都是光启炮。并且城门旗楼上要装四门光启炮或者六门守城炮。
各地首府如西安等地的重大城市,城门处是四门守城炮。
中小城市,城门处两门守城炮,但不再150步配一门守城炮,而是分别按200步、300步来配备守城炮,并且小城不配箭楼。
4。船舷炮,顾名思义,就是给两支海军配置的。重量小,体积小,每船都可以配置N多门。甲板上,大船要配一到两门光启炮。现在海军的家底是最厚的,光启炮再贵,他们也买得起。
四种火炮的炮弹,都是圆球体。
***
看着老徐的成绩单,小朱又是欣慰,又是肉疼。武器换代的代价和意义,就是一大笔开销,整整6000万两白银啊!大明今年农业税、乐嬉税、海事银、孝敬银这几项税入总和是3800万两,加上前几年剩余的1200万两,不过才5000万左右,这笔开销,将成为今后四年的主要开支。一下子,小朱又过上了赤字生涯。
但小朱还是寻找到了弥补赤字的一个办法,徐光启定下火器标准后,也意味着,军工工业化进程的到来。连续五年的逐步换代和统一,使得大明各兵种的武器,达到了规模上的统一,这样,零配件的生产,尤其是弹药后膛、转轮点火装置、以及瞄准装置等等这些关键部件,完全可以施行标准化量化生产了。而标准化就意味着成本上的缩减。
没过两天,充分理解小朱的心思的工部,很快上了一份折子,请求将火器生产,以包买的方式出包给皇商―…舒烨稷。
包买方式现在已经不是新鲜事,很多南方的袜帽商,都这么干。将订单往下发放,提供原料,工人自己回家制作,完活后,按件拿工钱。应该说这是一种比较节省时间和金钱的生产方式。
但军火可不同,一旦出事儿,那可是崩盘的危险,舒烨稷虽说值得信任,但工部这么玩似乎有些过火。
“皇上,徐老先生惟想能替国家省些银子罢了。”
方正化连忙替老徐开脱,他们察言观色的本事都很高,见皇上这边拿着徐光启的折子,面色有些难看,就立刻猜测出小朱的心思。
“呵呵,正化啊,朕也知道,徐光启是一门心思为国家分忧的大忠臣,但是,这包买火器一事,事关重大,舒烨稷一介布衣,如今身家富可敌国,又贵为伯爵,手中握有汰选火器的单子。朕再让他制造火器,久之,颇为不妥啊!”
“皇上思忖的是,皇上这么想,也是为老舒着想。只是,这火器制造,耗费过于巨大,如由工部承担,不就等同于由朝廷承担吗?”
“是啊,不过虽说国库无钱,这包买也断断不合适。难办喽!”
“皇上保重龙体。”
方正化见小朱没有怪罪徐光启的意思也就不再多言。军国大事,方正化比曹化淳他们谨慎的多。
“正化啊,你去把曹化淳找来。”
“遵旨。”
等曹化淳一来,方正化立刻退出了乾清宫的东暖阁。
曹化淳感觉挺良好的挺了挺肚子,他很高兴,皇上一有啥烦心事,就一定找他曹大伴,他感觉不良好才怪。
等听完小朱的顾虑,胖曹的小眼睛立刻亮了起来。
“皇。。。皇上,”听听,胖曹的声音都抖了:“火器督造,事关国本,老奴有一个法子,不知可行不可行?”
“说,说吧。”
“嘿嘿,皇上元年,便立了6家皇商,现在过来五、六年了,田妃家已将产业移于南洋,国内止余宅基祖坟。说起来呢,两京十三省,亦只剩下五家皇商了。是该再增加一家喽。”
“哼,增加皇商?那跟舒烨稷有什么区别?”
“嘿嘿,皇上圣明,这新立皇商,单只负责督造,原料采买,可另让其余六家老皇商轮年负责,这样,新立皇商再怎么折腾,也至多就是钦命的住坐匠户,而六家老商,至多不过多赚一份银子而已。”
“?,这么一来,督造火器的人,就是为国家制造的工匠,六家皇商,负责提供原料。两不相干。确实不错!”
抬眼看看眼前奸诈的胖子,小朱噗哧一笑。
“大伴,你可有推荐人选啊?”
曹化淳的眼睛,正式的被挤进了肉里,小朱似乎能听到他心里的狂笑声。
“皇上,小人有一亲侄儿,是小的家兄幼子,兄长早亡,托付我来照应,原本早就净了身子的,但因为圣上裁撤宫中,便一直没有福分伺候万岁。前些年,一直跟着张公打理皇庄的生意,都已经有四年多了,不但历练增加了很多,也积蓄了一些家资,如今,正想着如何为皇上分忧呢!”
靠,这老曹,竟然把侄子都给净了,真是,怎么说他好呢?不过,倒也多亏有这么一位。
“噢?那你这个侄子可有后啊?”
“回皇上,小的前阵子听说,他过继了一个远方的侄子当儿子,我们曹家虽说不旺,但子嗣,还算可以。”
“嗯,好吧,不过,朕兴这个的心思,你可明白里面的究竟?”
“明白,明白,小的现在就给万岁爷打个包票,不用朝廷花费一分银子。”
“仔细说说。”
仔细一说,小朱才知道,现在的大明万民,个个都是生意精。
先由小曹出钱,会同工部建立火器生产工厂,置办设备。然后由皇帝下旨,命令六家皇商,每人轮番负责一年的材料供应,同样免费,国家不给一文钱。然后小曹再出钱找工匠负责生产。生产出来后,国家这时才出钱购买,分发到各级军队之中。
第二个循环之后,也就是从第七年开始,小曹工厂的原料,才开始从皇商手中付费购买。这样,资金循环才算正式建立。
这里就出来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家的军费开支,小曹可以积累六年,只进不出。这可绝对是大笔的银钱,高额的利润。
如果国家不想出钱购买,小曹她们也有办法,皇商供应的原料,肯定有富裕,那么,小曹她们用这些富裕原料,按之前被淘汰的样式,仿造生产旧式火铳、火炮,由毛文龙、舒烨稷二人,卖与朝鲜和蒙古两地,赚的利润,三个流氓平均分配。他们算过,单靠生产旧式武器,至少也可以收回本钱。
“准了,准了!”小朱一听,能白拿六年的火器,那还能不同意?
转过头一想,小朱猜测了个大概,那舒烨稷也有避嫌的意思,这单看起来红火,实际上遭灾的生意。他是不敢接下的。但又不敢明说,因为这属于抗旨之罪。精心盘算后,老舒就找到了曹化淳,出了这么一个皆大欢喜的主意。
于曹化淳,是为君分忧。于小曹,是暴富之机。于他舒烨稷,是不赔稳赚的生意。因为旧式武器的销路,他舒烨稷早从毛文龙那里打听明白了。
要说这个计划中唯独不好的一点,就是其余五家皇商了,平白无故的,白掏了用于整一年军火生产的原料银子。
他妈的,这帮家伙,算计起皇上来了。但谁让咱大明现在破屋遭逢连夜雨呢?君臣子民,上上下下都为如何赚钱、省钱、打胜仗烦愁,全体烦愁的前提下,便出现了很多不伦不类的事情。这姑且,姑且就算改革的伤痛吧。
在接见曹德辛的时候,小朱特意叮嘱他一番,枪、炮的生产,一定要按标准化生产。因为以前大明的服役火器,一共有四十多种,这么繁多的武器,首先就不可能都装备全军,其次就是不利于士兵的训练和熟悉。
第三,大明现在的工艺水平,也只能承受有限的兵器数量的生产。因此,固定下形制,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草民定当尽心竭力,为吾皇分担!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曹德辛是成年后净身的,所以声音很是粗重,也听不出来怪异。这点也让小朱的内心中,感到略略的安慰一些。
大明帝国武器生产的第一承包商,竟然一个没机会入宫的太监!!!这样的政治风险,小朱还真有些承受不起。但承受不起也得承受,没得法子撒!
第十四章:火药新法
等曹德辛,就是曹化淳的太监侄子,把怀柔的兵器厂建立起来的时候,已经是夏天快秋天的时候了,猛回头,一年又即将过去。时日迅速的向前飞着,难以把握的时间啊,不知道你这么快的飞逝,究竟是让小朱尽快升天?还是在提醒小朱要尽情享乐?
在皇上的影响下,每到夏天,大家都会吃斋念佛的,祈雨问蘸。你说做秀也好,迷信也罢,反正现在已经带动的整个国家都在讨论,这持续不断的天灾,究竟是因为皇帝昏庸?还是什么其他的原因?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不好回答。如果说不是,那么请问,既然‘天子’的言行,同神迹扯不上关系,那这天子还是天子吗?
如果说是因为昏君当道,那小朱不是自己骂自己?底下也没人敢这么说啊!即便有人敢这么说了,也没人相信。最起码是大多数人都不相信,这点自信心小朱还是有的,他当政这几年,虽说毛病不少,也没少惹祸,但是,大家对皇上的评价,是怎么也跟昏君挂不上钩滴。
赋闲在家的刘鸿训,有一次在跟自己的学生、亲朋聚餐时,就说了一句话:
“今主,才属中上之质,又兼年幼,而致国事于斯,诚明主也。”
另一个年龄不大的老学究,就是那日给小朱经筵廷讲的陈子壮,他到处跟别人说,
“当今圣上,日躬国事,勤俭吝于安享。那日,本官亲眼所见,今上所穿内衣的袖子已破损,留在外面很不雅观,不时的把它塞进去遮掩。一国之君节朴若此,国何愁不兴?”
除了对皇上勤劳、节俭赞扬之外,大家还对皇上增加诸子后裔,翰林院五经博士名额的做法也表达了感激。(诸子后裔:先儒程颢裔孙接道。邵氏一人、先儒邵雍裔孙继祖。还有王守仁…)
再有,就是古往今来独一份的认债诏书。一国之君,能亲拟圣旨,对国家历来积欠表示认可,并承诺一定归还,这份大度和慨然绝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并且到了今年,认债诏书上面认可的数字,小朱已经还清了,前后用了五年2000万两银子。很多家庭,都是三代或三代以上的工资,被一次性补发完毕,就这一下子,所有补发工钱的军人、官吏、匠户,都对皇上感恩戴德。
同时小朱还创造并完善了不少新名词:金饭碗、海关、员外、投选、玻璃、银圆、一品豆腐、穆刀、圆周率、金(红)薯、陈(白)薯等等等等。有的时候小朱就在想,人有的时候如果自私一些,也许过的会非常快乐。就拿这些新名词来说吧,即便他最后依然难以挽狂澜于即倒,逃到南京去混吃等死,就凭自己创造的这些新名词,怎样也算古今名人了。
但这样一来,小朱反而来不得历史上的崇祯伟大了,‘国君死社稷’这句话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说出并且履行的,如此壮烈千古的慷慨绝唱,崇祯做到了就永远的与伟人等同。所以,小朱只好继续的走下去,迁都南京,想都不用想了。
有时候,小朱也拥有着小小的得意,那便是前一段时间,他利用‘石子和铜钱投票’的方法,救下的那名农妇,如今更是开了一个小茶馆,老姐姐每日不用干别的,就是把自己的事情说上一说,客人就络绎不绝。这增长了小朱的仁厚之名。
对了,对了,还有义师,两届义师了,明年又要开始春闱了。这第二届义师的大考也要开始了,这些义师无论是为了顺利当官,还是为了每月有10两银子的工资,作为正统文人,对于小朱致力开蒙的举措,都赞誉有加。前几天,国子监祭酒,还特意立起了一块石碑,“我辈读书之人,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生平全此四事,虽死无憾!”
碑文很地道,之前也没请示下皇上,但大家居然把这几句话当成皇上的心思给转载了,呵呵,平白无故的又得到一个好名声。
但小朱的名声这么好,却未必是好事儿,因为这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既然皇帝是勤勉节俭宽仁文睿的好皇帝,那么就是说天灾与皇帝无关喽?既然皇帝好坏都和天气无关,那么!!!
皇帝真的就是天之子吗?
要知道,皇权天授,这可是横亘古今的一个天理。一旦皇帝和上苍失去了联系,必然导致皇帝权威的下降。这可是一干文人士子们所不敢想像的一层窗户纸。第一挑头捅破它的人,必然要被传统势力所碾杀。于是,一群脑筋有些单调的士人们,开始选择了另辟蹊径。
这些不良文人们,竟然根据《水浒传》中的情节,充分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义不容辞并且毫不脸红地开始了造谣生事儿。
夏商三兴三落,无非是天道对皇族的考验,现在上天用迁延数十年的天灾降临在大明,无非是要将大明复兴的重任落在了当今君臣的肩上,连绵天灾是考验华夏民族的方式之一,呵呵。
同时,因为蒙古人曾盗掘过汉家的陵墓,致使汉、唐、宋等皇族的龙脉外泄,这些外泄的龙气,被一些宵小之徒所利用。就如同《水浒传》开篇中提到的那块石碑,石碑一偈,108颗天罡地煞全然涌出,早就了108条梁山好汉。
呵呵,如今的大明形势,与《水浒传》中何其相似,正因为汉、唐、宋的历代王陵,被蒙古人掘开,以至于现在的天罡地煞,来的更为凶悍!比如后金的皇太极,比如陕西的李自成。还比如那个自称八大王的张献忠,和自称闯王的高迎祥。李自成是现在流寇中上升极快的煞星了。
后金那边自古就是相对汉家的邪门外道,屡次入犯中土,这回也依然是跳梁小丑。
这些牛鬼蛇神闹腾完之后,自然会回归正朔的。所以,大家不用担心,咱们大家可说好了,一旦平定辽东,一定相约过去大挖那里的祖坟,将那边的恶龙之脉,尽根除去。
这都那儿跟那儿?但却是现实。其实,知道21世纪,人们也宁愿去庙里烧香拜佛,也不愿意多背一个单词,希翼借用鬼神的力量,来帮助自己通过雅思,嘿嘿,更何况17世纪的现在呢?于是小朱,只好捏着鼻子认可了这些奇谈怪论。
随后小朱便惊喜的发现,认可这些自欺欺人的论调,对现在的大明政权是非常必要且及时的。如果这个时候搞个百家争鸣,让大家坐下来共同探讨皇权与人权的问题,就中国这一亿多人,还不谈出花来?
能谈明白也好,但小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正所谓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如今大明这么个烂摊子,皇商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远远没有发展成熟。奢谈什么皇权天授还是民授的观点,无疑于自己给自己埋地雷。
“皇上,臣妾有要事禀告!”
阿萝娇娇柔柔的声音响起,打断了小朱的思路,不过反正这思路也是乱的,索性不想了。
“阿萝,你怎么来啦。”
不光阿萝来了,炯儿也来了,小家伙如今四岁多了,远远没有慈?稳重,蹦蹦跳跳的就跑到小朱的书案前,嘿呦嘿呀的往案子上爬。胖胖的两只小爪,拍的书案砰砰的响。
“炯儿,你快下来,怎么这么顽劣!”
阿萝连声的呵止着。
“不妨,不妨,小孩子嘛!淘点好,淘点好啊!来让爸爸亲亲。”
“哎呀,父皇,你的胡子好扎人啊!”
炯儿奶声奶气的嚷嚷着,逗得一边的绯儿、筱筠、曹化淳等人哈哈笑出声来。
等忙活完这小煞星,小朱才想起来,阿萝这个时辰来找小朱,一定有事情。
“阿萝,你找朕什么事情啊?”
“回皇上,臣妾想请皇上移步西学院,我们将火药进行了一项改良呢!”
有了田家南洋的实力,阿萝的身子如今算是好差不多了,中气虽有不足,但气色、精神都比前两年可好太多了。
“哦!”小朱没当一回事儿,转身又逗了逗炯儿,才站起身。
“也罢,今日没什么事情,绯儿,大伴,还有筱筠,你们都随朕一起去趟西学院吧。”
去的路上,小朱和阿萝共坐在御辇上,炯儿被绯儿抱在后面的车架上。炯儿谁都不怕,唯独怕绯儿。
“炯儿太顽皮了,你看慈?,如今被皇太嫂她们调教的,俨然一个小大人的模样,筱筠的性子太柔,看来还是应该让绯儿多调教调教他才好!”
小朱搂着阿萝轻声的说着。
“咦?皇上,您刚刚不是还说小男孩淘点好吗?”
阿萝一边和小朱温存,一边有些奇怪的问。
“傻丫头,那是在宫里,我这么说其实是说给杂人听的,免得他们又去苓芷那里嚼舌头。”
“哼!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炯儿年纪最小,将来又只是王爷的身份,喜欢玩,如今也成那些嚼舌根子的话柄了!”
“嘿!你瞧你!怎么说着说着,倒嫉恨起人了?炯儿再小,他也是男孩子,怎样也应该学一些东西的,你说呢?”
“啊,那就多谢皇上了。对了,皇上,听说慈?现在已经可以背诵诗经了,是吗?”
“当然,你以为都跟你的炯儿似的,整天跟个小胡子似的,到处捣蛋!你看看苓芷的慈?,跟炯儿同岁,现在整天跟哥哥一起耳濡目染的,将来也一定是小学究。还有清蔚为了她的慈?,也早早找了费力,准备再过个一两年,就开始教习数学和拉丁文了。你可要小心咱们的炯儿啊。”
“炯儿才两岁多,再说那个费力,明明是我的手下,竟然帮衬起外人了,回头看我不收拾他。”
呵呵,小朱听到这里,不禁哑然失笑,抬手替她整理一下发髻,将几缕发丝拢到她的耳后。
“你个傻丫头,什么外人里人的,都是我的儿子,我那个都不能不管。至于炯儿,我是最喜欢的,你切记,炯儿一定要文武全才。文不单要四书五经,还要把几何、天文、格物都要精通。明白吗?”
“我知道了,回头我就让周胤给拟个章程出来,看看我的炯儿比他们强是不强!”
周胤是徐光启的学生,因为金声、刘之纶等人被小朱外放做官去了,于是西学院的人就换成了周胤等人,也就自然算是阿萝的手下了。
望着阿萝紧紧的抿者嘴唇,一付少有的认真模样,小朱轻轻笑了笑。
“教育是教育,你可别给我搞出什么争执出来,知道吗?”
“知道了。臣妾的好万岁!”
说话间,他们也就来到了西学院了,原本以为这次就是陪阿萝出来玩,并且顺手交代她好好教育炯儿的事儿。不成想,阿萝给了小朱一个大惊喜。
“皇上,臣等将黑火药调和清水、油脂后,搅拌均匀,按民间晾煤饼的方法晒干,然后再用湿润的厚麻布包裹,用巨木碾压,得到粉末成品火药。点燃时,其爆炸威力竟然五倍于之前。”
周胤头一次直接跟皇上禀告事情,还略略紧张,声音颤颤的,不过口齿倒也清楚,小朱听的很明白,就是提高了火药的爆炸威力。而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