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发射更多的卫星,大推力火箭已经发展成功,航天飞机这个项目也将投入巨大。

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1946年的军费增幅非常之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正式通过的军费预算案,在1945年共和国全年六万亿余的国民生产总值利好之下,军费所占比例被历史性的提高到了三个百分点,即达到了1845亿元的总额,相比于1945年的1300亿元,增幅高达将近42,海军原本希望五年之内能拿到500亿元的增幅总额,却没有想到在1946年一年的时间里,共和国的军费开支总额就将高达1845亿元,相比于去年整整多出了545亿元,而如果按照1945年海军占总军费开支33的比例计算,那么海军将在1946年获得608。85亿元,相比于1945年的429亿元,将近多出了180亿元,这等同于“送给”了海军四艘核动力航母一样。

对于军队而言,幸福似乎来得太过于突然了,不过对于共和国民众而言,军费开支猛增五百亿元似乎并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真正觉得影响巨大的还是股民了,3月12日下午会议结束之后才传出的消息,在第二天就于共和国的沪市、深市、台北原油交易所、上海金属交易所、青岛期货交易所等开始发飙,国防科工委下属的所有企业上市股票全部都涨停,其中增幅最大的莫过船舶板块,业内人士不得不声称这是投资者对海军寄予了厚望,相信海军能够在多出的五百亿军费大蛋糕中成为最大赢家,而海军得利,受到利好的自然是船舶工业。

当然,北方工业、中国一航等股票的涨势也是相当吓人,而且共和国即将驻军伊拉克的消息也让陆军很受投资者青睐,因而与陆军相关的军工企业股票也是莫名的发疯,甚至还因为海外基地的建设,连建材板块的股票都喜迎上涨,至于之前国务院就不止一次传出的新产业扶持利好消息,电子板块的企业股票也跟着大涨,政府公共福利的投入也极大刺激了医疗器械板块的猛增。

因而整个大会期间,证劵市场上都是一片牛气,直到3月22日大会圆满闭幕之后,经过反复的震荡,股市才恢复了宁静,不过许多支股票的股价已经相比于大会召开之前的上涨许多,而经过统计,在大会召开期间涌入金融市场从事股票、期货等投资的资金流量就上千亿,有上万人在短短十余天的时间里,从单纯依靠银行储蓄利息而实现财富保值,变成了依靠金融投资实现财富增值的投资者。

当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往往都会在闭幕之后好几里都拥有不小的“余震”,各级政府会对大会进行研究和总结,而一些政策性企业也会着力研究,市场也会根据政治上的一些东西展开应变,总而言之,在4月份之前,共和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都处于一种莫名的亢奋时期,直到4月1日,共和国国务院连连下发了好几份国务院令,各种猜想、臆测等这才转化为了实际的行动。

4月2日的国务院令中,其中之一就是关于加大对攸关国计民生的重点国家工程监督管理力度,其中包括三峡水利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中西部地区退耕还林工程、西藏铁路建设工程等等,与这些工程的产业的企业顿时像是吃了兴奋剂一样,直接引发了交通、电力、工程、建材、环保等等企业的风生水起。

而在其他国务院令中,也大多都是针对国民经济、公共事业、科研教育等,而作为此次大会最大受益者的军队,也在4月上旬拿出了五大军种的“分赃计划”。

1845亿元的军费预算总额,看似是一个极为巨大的蛋糕,足以让海陆空三大军中巨头垂涎不已,不过“来得太过于迅猛”的幸福却转瞬之间就让各军种措手不及,很多时候都扮演重要支援力量却始终不与其他军种竞争的第二炮兵部队,在这一次竟然获得了意外之喜。

早在琉球群岛战役期间,共和国就为了验证一体化作战的可行性,而大量调集了各种先进技术设备,其中掌控着共和国天基力量的第二炮兵部队,专门为海军调动了两颗光学成像卫星、一颗雷达卫星、一颗电子侦查卫星、两颗海洋监视卫星、两颗气象卫星、一颗测绘卫星和十颗通讯卫星,这19颗卫星几乎囊括了当时第二炮兵部队所有的家底,而值得高兴的是,也正式因为如此之多各有所长的卫星充分发挥了作用,琉球群岛之战,共和国才能够以微弱的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

而在此之后,第二炮兵部队的天基力量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军情局征用,除此之外他们建设的重点,也不再是各类侦查卫星,而是将航天发展目标定在了构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和太空站之上,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已经完成构建并且也早已成熟运用,但太空站的发展较为缓慢,要想将动辄数吨乃至十几吨的太空站组件送入太空,大推力的火箭是必不可少的,而如果要在后期建设及维护太空站,往返地球和太空的运输工具就必不可少,宇宙飞船十分具有局限性,因而着力研制的是运力更大并且可以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

当然,这并不代表第二炮兵部队会放弃在传统技术领域的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目前已经进入到了比较关键的时期,苏德战场上,苏联和德国之间已经到了较量耐力的时候,美国和日本也在不断为太平洋战争不断加大筹码,而且随着美国国防实力的不断膨胀,大西洋上也将很快不太平,轴心国和同盟国之间用不了多长时间估计就能出现重大转机,所以共和国在不能安插大量情报人员直接实地侦查的情况下,通过在太空的各种侦查卫星获得情报就显得很有必要。

而在所有的太空情报侦查中,德国和美国的核物理研究进展是作为重中之重,为了能够及时了解纳粹德国的核物理研究进度,目前军情局正在征用的两颗光学成像卫星和雷达卫星,光学成像卫星时常对疑似德国核物理研究基地进行太空照相,最佳地面分辨率达到0。15米图片都会被反复分析。

而合成孔径雷达扫描成像的雷达卫星,一直被军情局用来“窥探”德军地下核物理研究基地内的情况,至于电子侦查卫星的运用,军情局并不频繁,德军的无线电通讯、雷达等电磁频谱活动规律捕获,在伊朗阿巴斯空军基地内的大型无人侦察机就经常飞赴欧洲上空进行电子侦查,很早就确定了德军大小电子设备所处的精确位置、信号特征、作用距离等等信息。

所以在第二炮兵部队未来侦查卫星的发展重点上,不再包含光学成像、雷达成像、红外遥感、天气预测等,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的它们最多会被量产一批用于囤积,未来一旦战争爆发,做好随时发射上天的准备,同时也会继续投入一些资金用于技术的不断完善可改进,真正要重点完成的是,能够对战区进行数字地图测绘的测绘卫星,以及能够覆盖很广范围、拥有可观作用距离、足够宽的通讯带宽的超高频通讯卫星,这两种都极为重要,前者完成的数字地图可供巡航导弹采用地形匹配导航技术进行“贴地”般的精湛突防飞行,而后者的使用可以让作战部队通讯更加顺通流畅。

价格不菲的卫星都是耗费巨大的项目,第二炮兵部队受命要大有所为,明显是要大笔资金来充当开路先锋,因而在这多出来的545亿元军费中,第二炮兵部队手持中央军委的命令,全然不顾其他三大军种的感想,便笑纳了120亿元用于天基力量建设,同时还拿走了20亿元用于升级改造战略核导弹以及常规弹道导弹的技术改进,转眼之间,545亿元就只剩下了405亿元,而不敢落魄的特种部队也跳了出来,他们的部队需要装备比较特殊的武器装备,研发、装备、维护等都需要费用,因而又分掉了20亿元,只剩下了385亿元供海陆空三军“瓜分”。

为了军费可以斗得脸红脖子粗的海空军自然是让陆军插不上嘴,陆军也相当大方的只要走了85亿元,剩下的300亿元这可就让海空军为难了,如果平分,双方都能够获得150亿元,这可比海军之前设想的100亿元整整多出了50个亿,可“贪婪”是人类的共同习性,更何况争强好胜的军人更加不会妥协,结果一番争斗之后,海空军300亿元都没有捞到,海军只拿走了145亿,而空军则得到了120亿,至于剩下的35亿元,被国防部“扣下”了,用于国防科研和国防工程建设,让海空军都无言以对,还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第七十章 亡灵序曲

第七十章 亡灵序曲

1946年4月7日,中航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属的商用飞机公司,在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的第二座总装厂正式投产,而在1945年的7月27日,共和国多家民航企业正式与美国航空局成功签署租借合作协议,第一批12架中航C05…2型洲际喷气式客机和8架货机,在7月29日正式投入了工作。

一次性能够运输四百多名全副武装士兵和部分装备的客机,以及单次运输近百吨货物的货机,所组成的运输机队,在不断往返与澳大利亚和美国本土之间,不断的向澳大利亚运送麦克阿瑟将军急需的作战部队及其装备,先期运输的大多都是美国空军的战斗机航空队,以及用于快速组建陆军部队的军官和士官。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租借飞机给美国航空局的民营企业也都纷纷看到了其中的利润,竞相将原本运营民航客运航线的洲际型飞机,投入到这条因为要承受战争风险而显得利润巨大的特殊航线运输中,并且从1945年的9月开始,之前花费了一个月时间对原有总装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的中航工业,在原有的两条洲际型民用大飞机总装线产能基础之上,有效提升至了月产30架的惊人产能。

与之相对的是,随着投资者的信心增强,共和国多家航空公司继续增加飞机订单,同时大力招募飞行机组并培育相关人才,因而还曾引起了1945年航空相关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取得历史性好成绩的辐射效应,而作为主要受益的中航工业两大集团,作为研发并提供重要技术组件的中航第一集团公司,自然而然与担负主要生产及其总装任务的第二集团公司,也“顺应潮流”的拿出了雄心勃勃的扩建计划。

经过将近七个月的不分昼夜建设,中航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下属的商业飞机公司,终于在西安之外,拥有了又一座总装厂,而这位于成都的总装厂由于采用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并且已经积累了丰富技术经验的该公司,在投产之前就对所有员工进行了细致的岗前培训,因而在投产当天,集团公司的总经理就豪言总共拥有四条生产线的成都总装厂,至少能够实现月产60架的产能,力争在投产的第二个月,达到70架乃至80架的巅峰产能。

一架能够跨洲际飞行的四发喷气式飞机,可不是什么小机器、小零件,1944年第七届共和国珠海国际航展之时,当时崭露头角开始进军国际市场的绝对主角是中航C04型干线飞机,这款运载旅客145人、最大商业载运15吨、最高飞行高度11200米、经济巡航速度为每小时830公里、最远航程为6000公里的喷气式双发窄体飞机,在当年的展会上就以28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了上百架,而迄今为止,这款优秀的双发喷气式窄体飞机,其客运型、货运型、公务型等,已经有将近800架在世界各地飞行。

但很明显的是,中航C05—2型这一四发重型喷气式宽体飞机肯定要比中航C04型造价更为高昂,因为前者已经能够执行跨洲际航线的飞行,客运型能够运载467人并同时装运150立方的货物,最远航程都达到了惊人的 14815 公里,航电技术、制造工艺和材料等方面的要求也都更为苛刻之下,价格自然也就更高,1944年最低时期的出厂报价也高达415万元人民币,至于改进之前的中航C05型价格也并不低太多。

数百万一架的洲际飞机如果能够做到月产90架,甚至100架,那么共和国航空工业单纯依靠这一款机型的制造销售,那将有数十亿的经济辐射效应,而它们的制造商显然是获益巨头,不过与之相关的下级企业也将得到不错的收益。

每个月能够生产制造出至少90架庞然大物,这样的产能不得不让世界惊奇,不过惊奇的同时,人们也普遍关心,如此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背后,难道就不愁卖不出去吗?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答案是否定的,随着澳大利亚的战事进入到关键时期,麦克阿瑟已经越发觉得从美国到澳大利亚的海上运输线,已经没有几天好日子过了,日本海军肯定会想方设法进行海上破交作战,而能够飞行在万米高空之上,并且中途中转的帕皮提岛机场也经过反复扩容,还驻扎了数量不少的防空部队和轰炸机部队,在被日军识破并发起攻击之前,显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在此之前,足够让麦克阿瑟不断要求美国增加空运力度。

事实证明,从1945年8月份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航空局依靠租借手段所组成的空运队伍,从美国本土向澳大利亚空运的运量正不断递增,其中主要原因就在于,多家共和国民航企业调派了更多的飞机参与运输,而且还不停的在国内购买新飞机,企图用来继续投入运营。

然而,美国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一开始的确可以因为人才匮乏并且没有足够飞机的原因,不得不花费高价租借,可是时间一长,他们也培养出了自己的飞行机组,而且共和国并未对同盟国进行经济制裁,所以美国一样可以花钱向中航订购飞机,甚至让中航专门为他们空军量身打造一款战略运输机也不成问题。

更何况在此之前,美国国内就不乏民用航空企业在运营喷气式客运航线,中航C04型在美国国内民航市场就非常活跃,他们的民航企业得到政府的扶持,再加上自身对飞行人才和地勤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强,一样具备了运营洲际航线的能耐,因而在1946年年初开始,受美国人“自力更生”思想影响之下,共和国国内的民航企业就不再疯狂下订单了。

反而是以美国空军为代表的美国人开始发疯,整个春节期间,共和国所有与制造洲际飞机有关的工厂都没有停工的疯狂加班,可1月至4月期间生产的94架,大部分都成功交付给美军使用,结果,麦克阿瑟依然觉得运力不足,要知道在1946年3月29日为止,美国空军领导之下的战略空运机群已经拥有了185架洲际型大飞机,日夜不停的往返于澳大利亚和美国本土之间,用帕皮提机场上的美国驻军士兵的话来讲,那就是无时无刻都觉得耳朵是轰鸣的,因为随时都有飞机在岛上机场中转加油起降。

将近两百架运输机,如果全部用于运输士兵,一个月之内可以将数十万的兵力转运到澳大利亚,而如果全部用来运输作战物资,也能够为澳大利亚运输十几万吨的物资了,而且令人不能忽视的一点是,从1945年8月份到1946年4月份,日本海军由于潜艇根本不具备远洋破交作战能力,而他们的水面战舰又要担负前线火力支援任务,因而根本没有去完成破交作战,也就是说在这七八个月的时间里,美国海军一直都在组织船队向澳大利亚运送兵力和武器装备,弹药物资更是不计其数的疯狂运输。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共和国先后两次对轴心国的经济制裁中,并未包含民用品,粮食、医药、医疗器械、民用飞机等都还并未包含在制裁的范畴之内,依靠武力掠夺了足够多财富的纳粹德国显然“不差钱”,而他们在共和国航空飞行器市场上,寻求军用品的想法受挫,却并未影响到他们在民用市场上大展宏图,如今的德国空军也建立了一支以进口于共和国民用货机而组成的战略运输机群,该机群目前下编24架中航C05—2型货运机,而正在排单生产中的订单数量高达120架。

战争比拼的就是综合国力的强大,美国需要庞大的机群来向澳大利亚空运物资和人员,而德国的主战场虽然是在东欧,他们却一样有旺盛的空运需求,这其中的原因就令人费解了。

苏德战争从刚一开始就以极高的节奏进行,而且完全是德军主导之下,苏军只能被动迎敌、被动挨打,德国北方、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都在1945年先后完成了世界瞩目的大型会战,其中尤以明斯克战役、基辅战役为最佳,而苏军却步步后退、国土不断沦陷,动辄数以万计的部队和大量装备被德军歼灭。

然而,风水轮流转,自从前苏军参谋长朱可夫访问共和国以后,苏联红军就仿佛吃了兴奋剂一样,不断的给德军制造麻烦,但世人都知道,苏联红军吃的不是兴奋剂,而是源源不断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工业实力雄厚的共和国向苏联敞开了军购大门,从飞机大炮到坦克机枪,共和国国内生产出来的大量物资,都在不断通过上海至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沪阿铁路、沪阿高速公路这两条大动脉,以及其他辅助的铁路和公路网,源源不断的运入哈萨克斯坦与苏联的北部边境,清点、付款、交割之后,这些动辄以万吨计算的物资,便很快由苏联红军的军列或重型卡车车队,运到叶卡捷琳堡、喀山、乌法等苏德战场的苏军后方,很快就会交给新组建的部队装备,得到装备的苏军新组建部队很快就能投入战场。

而反观德军,在1945年10月7日,德国北方集团军群都还未能从列宁格勒战役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就赶在苏联进入寒冬之前,正式向苏联首都莫斯科扑去,不久之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也不甘寂寞的向斯大林格勒发起了进攻,一时之间,列宁格勒战役、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仅从战线上绵延成片,更是成为了三个核心的苏德两军交战区域,更成为了制肘战争胜利归属的三大关键性战役。

然而,寒冬漫漫、白雪飘飘,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就响应了斯大林号召进行“坚壁清野”的苏联人民,严格执行了苏联战争国防委员会的指令,不仅将公路和铁路桥梁、隧洞等都进行了破坏,就连野外的输电电线杆都给拔除,莽莽沃野上,高度机械化的德军遭遇到了在西欧从未经历过的寒冬,一夜过后就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没人愿意去欣赏。

装备大量履带式装甲车辆的德军装甲部队日子还好过一些,他们只需要更多的油料,尤其是防冻油而已,除此之外或许机动速度会受到影响,而依靠轮式车辆进行战场机动的步兵师可就遭罪了,机械化车辆驶过之后,原本就不怎么好的苏联国内公路网早就被人为破坏得不成样子,而融化的雪水让道路更显泥泞,被坦克、步兵战车等重型车辆的履带碾压之后,已经差不多成了泥沼,双桥式军用卡车根本就是寸步难行,稍不注意便陷进了泥坑里动弹不得,严重影响部队的机动。

而境况稍好的越野重卡,却由于油耗过高而并未在德军中普遍装备,他们在泥泞道路上的表现也并不如履带式车辆那样优秀,但强劲的马力却往往能让它们从泥坑中脱困,速度虽慢,但好歹还是可以机动前进。

寒冷的天气不仅仅给军队的战场机动带来了问题,连运输车辆都无法像往常那样灵活自如的行驶,离开了铁路线进行作战的部队,要想得到物资补给就需要依靠公路车辆运输,因而在这恶劣的天气和交通条件下,不少德军部队甚至连战前补给水平的一半都难以实现,不得已之下,只能将攻势暂停,转为了战略防守状态,试图熬过着寒冷的冬天。

德军前线部队的困难当然让后方的希特勒火冒三丈,谁都知道苏联国土广袤、人口比毛都多,而且还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另外还有一个特别爱卖军火的共和国撑腰,如果不能尽快干掉老毛子,希特勒就算是用脚趾头想,也会料想到斯大林会让无数的工人、学生、农民,穿上军装拿上钢枪,成为光荣的苏联红军战士,那罪恶的红色思想总是能让苏联人民莫名的甘愿冲动,希特勒不愿意自己的军队,越往莫斯科进攻,就遭遇越多的不怕死的苏军部队。

于是乎,在希特勒的强势命令下,在无数德军后勤人员的努力下,德军动员了十万计的战俘参与到了前线的交通改善工程中来,根本不顾战俘死活的疯狂修复被苏军破坏的铁路和公路,同时德军动员了更多的列车向前线运送物资补给,同时还从国内征用了一大批重型卡车送往前线用于物资运输,另外一个举措自然就是加强空中补给,德国空军甚至从法国和英国的驻军中抽调了运输机,参与到了苏德战场前线攻击部队的物资空投中来。

至于德国空军高价从共和国购买而来的中航C05…2型货机,则被充当战略运输机使用,而在寒冷冬天中,它们的飞行任务往往都是从德国国内空运前线部队急缺的物资,在飞抵乌克兰平原上空空域之后,再与直接在前线起飞的德国空军护航战斗机汇合,一同前往前线部队所指定的空投场,将两千多吨物资全部空投下去之后,便返回德国本土待命,等待下一次向前线空运急缺物资的任务。

飞行速度快、巡航高度高、运载量大、飞行品质优秀……德国空军非常喜欢这些庞然大物般的洲际货机,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工艺再加上高品质的材料,都让德军觉得所有的货机其机体结构和耐用度都是绝对的军用品质,而前线的德国陆军部队更是喜欢这些飞行在天空中特别扎眼的超大飞行器,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奋力向莫斯科发起进攻的日子里,他就曾两次请求过紧急补给,上午呼叫的物资补给,下午便空投下来,两千多吨物资如果用卡车运输,指不定要好几百辆汽车挣扎在泥泞的道路上好些时日才能送到他的手上,这还得考虑路况较好,而且没有游击队的破坏。

然而,寒冷的冬天让东欧的气象条件非常复杂多变,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合大规模的物资空投,而德国陆军习惯的大开大合的闪电突击战,对后勤的要求极高,空中补给也绝非是全天候,更何况运力也并不庞大,自然不可能让数十万德军的进攻都依靠空中补给来满足后勤,因而在一月份这一寒冬最浓时期,最依仗后勤补给的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暂缓了对莫斯科的攻势,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也放缓了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力度。

如果说德军是在等待天气转好,还不如说他们是在积蓄力量,疯狂的进攻作战早已消耗了太多的物资储备,尽管德国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就有所准备,不过空前的消耗还是让德国人有些吃不消,三大战役都对苏德战争最终胜利归属非常重要,不用多想,德军就知道同样会受到恶劣天气影响的苏军也在等待天气转好之后发起反攻,双方都在利用寒冬舔着伤口,时不时主动出击一下骚扰一下对手,静静的等候着决战的到来。

所以,当共和国四月的春风已经吹绿了大江南北的时候,三大战场中最靠近北极的列宁格勒战场上,积压了一冬的积雪早已经开始消融,气温逐渐升高间,枪炮声也相比于以往更加密集了,在静默的城市里,偶尔响起苏联红军发起决死冲锋的“乌拉”叫喊声,那爆炒豌豆般的机枪扫射声催促着死亡的降临,莫斯科的苏联红军都已经换上了共和国卖来的一八式自动步枪,但列宁格勒的苏军苦于依靠湖面后勤补给困难,依然还在用着莫辛纳干步枪。

狂暴的爆炸如同阵阵擂鼓声一样响彻城市,总爱依靠人海战术来淹没德军,进一步扩大自己对城市掌控面积的苏联红军,在督战队黑洞洞的机枪督促下,一波又一波的人浪向着德军的防线扑来,早已等候就位的德军很快枪声大作,同样还未来得及换装半自动步枪的德军,依然用这精度很不错的毛瑟步枪稳定射击,而作为重要火力的轻重机枪却毫不客气的喷溅子弹,嗖嗖嗖的扑向鲜活的生命,收割属于胜利者的果实。

拖着尖锐的叫声,一枚枚炮弹在苏军中爆炸开来,依靠断璧残垣建立防线的德军相当稳固的防守着,凶猛的火力连续不断的收割着生命,当进攻的苏军最后一个躺在泥潭中挣扎的伤兵被德军的狙击手爆掉痛苦的脑袋,红白之物喷溅在了污垢的淤泥上,已经在这座城市里反复上演了许多次的德军反击又一次拉开帷幕了。

炮兵轰、机枪扫、坦克冲,在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与防守间,德军的进攻战术已经越来越简单,越来越直接,根本不管这城市里还有没有平民,反正他们接到命令就是射杀视线中每一个鲜活的苏联活物,最好连耗子也别放过。

隆隆开动的德军坦克不断翻转向前的履带咯吱咯吱的咬合着泥泞的道路,街道两侧的建筑早已在炮火和轰炸中化为了废墟,在装甲车队两侧警惕前进的德军士兵都小心翼翼的,加装了防护钢板和推铲的先头坦克顽强勇猛的在前面开路,丝毫不顾这一路上碾碎了多少苏联红军的尸体,嫣红的鲜血和肉体被泥土混合后颜色顿暗,而森森白骨却被坦克履带给卷起,又被碾碎,死亡的痕迹像是泼墨一般倾洒在城市里。

几乎掠过城市上空的德国空军轰炸机群,战斗机、俯冲式轰炸机等等,仿佛但凡能够飞上天的飞机都在进攻中登台亮相出来,在机腹下挂载的炸弹一颗颗被扔进昔日繁花似锦的城市,鼓噪出一阵阵猛烈的爆炸声和建筑物坍塌声,偶尔还有那些玩特技的德军飞行员,从高空之上俯冲而下,发出震慑耳膜的尖叫声,将重磅炸弹扔进疑似敌军重要地下建筑的表面上,换来的是更为气势磅礴的爆炸,偶尔传来的巨大轰隆声,也就证明这些飞行员撞大运了,指不定炸掉了一个苏军军火库。

进攻与防守,德军在气候回暖的日子里,似乎越来越喜欢进攻,而苏军的防守,似乎还将持续下去,就正如日军在澳大利亚疯狂的进攻一样,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后,已经空出了偌大一片土地,像是虚无的战果,让人只能觉得赏心悦目。

第七十一章 转折之前

第七十一章 转折之前

“破坏是为了和平存在,力量是为了生存而来,在这弱肉强食的战争时代,英勇的霸气掩盖胆怯的心态,不管先知是否存在,胜利与你同在”

1945年4月无疑是最为艰难的一个月,要“毕其功于三役”而快速解决掉苏联的德国,加大了对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三大战役的投入力度,希望通过这规模空前的三大战役彻底消耗掉苏联的战争实力和信心,达到彻底击垮苏联的终极目的。

列宁格勒是苏维埃十月**的摇篮、莫斯科是苏联的首都、斯大林格勒是以斯大林名字命名的极为重要的工业城市,可以说围绕这三座城市而兴起的战役,苏联是万万也输不起,退无可退之下只能浴血抗战,用鲜血和生命来浇筑属于苏联红军的荣耀与胜利。

从1945年8月8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