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2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赞同哈里弗斯少校的意见”

西弗林斯少校打断了哈里弗斯少校的解释,是未来德国海军航母战斗群航空作战参谋的他,是一支航母战斗群中让航母舰载机扬长避短,发挥出其应有的巨大攻防效能的重要军官,甚至可以说是承担将航母舰队指挥官命令转化为实际作战行动的关键所在,他的能力甚至关乎着一支航母舰队的作战能力,因此他虽然挂着少校军衔,他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从尼尔斯略显尴尬的神色中就可以看出,尼尔斯没有料想到西弗林斯竟然不同意自己的做法。

“我会慎重考虑各位的意见,但就已经发生的此事,我可以向诸位道歉,是我太急于求成了”

尼尔斯主动的向同僚们致以了歉意,大伙也都明白,现如今德国海军期盼已久的两艘航母总算是服役了,也正在波罗的海展开秘密的、大规模的海试训练,可在航母战斗群具备强大战斗力之前,美英两国竟然勾搭上了,光是英国皇家海军,德国海军还自认为能够收拾,可就在要彻底解决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这个大毒瘤的关键时期,美利坚这个*子养的大西洋舰队竟然要插手进来,一旦美英两国海军联手,那么对于德国海军而言,不战也得战,一旦开战,战胜的概率又很小,唯一的可能就是快速解决掉英国皇家海军后全力应对来自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挑战。

如何快速解决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这可不是已经到了共和国的尼尔斯等人所应该考虑的问题,要为之头疼的是德国海军作战舰队司令吕特晏斯和参谋长海因斯曼,哈里弗斯、西弗林斯等人在共和国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给装备了航母以后的德国海军作战舰队拼搏出一个快速成长的“灵丹妙药”出来,共和国海军则是他们讨药的对象。

很明显,身为七个人中核心的尼尔斯上校,急于求成的心态让他有些着急了,“求医问药”的急切几乎都快让他有些“不择手段”了,而其余六人也很快表示了理解,对于尼尔斯这个有些莽撞的举动也原谅了,这方面也是因为无论此行他们能否“讨药”成功,只要是在航母战斗群上服役,那么尼尔斯上校就会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上司都主动承认错误了,下属哪儿还有不原谅的道理,更何况是在军队这种阶级深严的体系里。

“那好,我们也不要太过于着急,虽说我们七名军官都不懂如何谈判,但我相信,共和国海军在知道参与两国海军交流的是七名军官,而并没有一名谈判专家,他们也不会安排出能够为难我们的角色出来,再有就是,如果双方都是纯军事人员参与谈判,那无论谈判成败与否,大家都不会拖拖拉拉,谈判时间越短,至少对我们也更有利一些”

尼尔斯上校这话说得不假,七名军官中谁都不是谈判高手,在军队服役中谁又会去潜心研究如何谈判,要知道如果不是因为德国海军急于让航母具备战斗力,他们这辈子能否到中国来一趟都是问题,而就在他们考虑着第二天如何与共和国海军交流的时候,在共和国海军部里,围绕着如何与德国海军展开交流,也有着一场讨论,并且此次会议的级别还不低,共和国海军司令陈绍宽上将也在会议现场,不过他还尚未吐露一言一句。

“德国海军七名军官代表,此行访华目的已经通过军情局的报告了解清楚,从他们与其国内往来的密电来看,他们此行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学习经验而非购买技术。”

发言的是共和国海军部的一名名叫袁志国的少校参谋,在他的周围还有数名高级军官,都是海军部里军官,没有一名是来自于共和国海军三大舰队的,换而言之,德国海军要与共和国海军交流的事情,对于共和国海军而言,消息传播的范围仅限制于海军部,任何一支舰队都尚未得到德国海军此行过来要讨取航母战斗群相关经验之事。

担负与德国海军方面交涉的袁志国少校在会议开始之时,就向所有列席会议成员分发了一份材料,精心准备过的他在把这份材料可谓做得相当的内容丰盛,不仅有由共和国军事情报局欧洲科提供的有关德国第三批访华交流团的所有资料,成员名单、履历、目的等,甚至还包括了部分军官的人事关系,像德国海军尼尔斯上校,就成了重点关注的目标,因为他很有可能会成为德国海军作战舰队现任参谋长海因斯曼的继承人,前提条件是德国海军作战舰队能真正建设成为一支以大型航母为主的现代化海军,而不是一支潜艇和水面舰队分开作战的跛脚海军。

另外,袁志国还在材料中加入了一些对德国海军目前战争形势的分析,包括德国海军作战舰队当前最新取得的一些战绩以及其动向、德国潜艇部队的动向,以及从共和国购进的特殊装备在德国海军使用状况等,当然德国海军此次到华是交流而来,并不是共和国的敌人,因此袁志国丰厚的材料中,并未分析德国海军未来动向,只是在装备需求、经验交流等方面,对德国海军的交流要求做了一个较为具体的分析。

“第一次中德军事技术贸易,由于贸易技术重点在于提升其国内工业水平和陆空军装备水平,因此85亿美元中真正让德国海军得益的技术并不多。第二次技术贸易,德国用于购买我国军事技术及其部分成套装备和生产线,花费了134亿元人民币,这一次德国海军是获益大头,尤其是以AIP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海洋军工技术,快速提升了其船舶工业实力。”

“现如今,他们想与我国来第三次技术贸易,很明显这一次他们渴求的技术将不再是低端的,已经具备一定工业与科研实力的他们渴求的是更为高端的,从他们陆军渴求的新型大口径火箭炮技术、直升机技术到陆地战场通讯技术,到空军需要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到新型航空材料与以机载雷达为代表的电子技术,再到德国海军需要的高性能潜艇耐压钢、大型切割和锻造设备与航母战斗群使用和战斗经验,他们的技术贸易需求,量并不大,但全部都是他们目前缺乏的并且认为经引入后,会大大提升其自身能力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都是已经在我国身上体现出了成熟特点的。”

“另外,我还从军情局打听到了一个消息”

袁志国见自己说了半天,包括海军司令陈绍宽在内没有一个人发言表达意见,便抛出了一个话题,效果很不错,因为此话一出,包括陈绍宽在内所有人都给他行“注目礼”了,都把他盯着,听听是什么消息。

“据军情局称,一直被德国空军视为重要机密的‘黑骷髅’战斗机中队,这支清一色的装备我国成飞公司所生产外贸型的CF03战斗机,也就是外界所称的全球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喷气式高亚音速战斗机的部队已经公然亮相了。由我国国航的一架包机所临时充当的美国外交专机在赴德撤离外交人员的返程过程中,两架该中队的战斗机扮演了护航角色,而此事美德双方皆知,但美国方面虽然愤慨,但并未作出任何反应,德国空军方面倒是传出了要建设一支以喷气式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为主要武器的新型部队,从空军装备上全面领先盟国空军……”

“美国佬还真能忍得住?”

“不知道,至少到现在为止,美国方面还没有派出访华交流团的意思,大概是他们已经能自主研究出包括喷气式发动机在内的一系列先进军事技术”

袁志国并不是做情报这份工作的,他能得知德国喷气式战斗机与美国外交专机对弈之事,也是因为需要做中德两国海军交流报告而要得到军情局资料上的帮助,所以才听说到了这么一个美德两国之间的外交博弈,德国空军在此次事件中表现出来的高调也的确让人有些难以置信,原本很多人还以为美国加入了同盟国以后,作为协约国重要成员的德国会有所忌惮,可德国空军的示威之举,倒还真是让军情局的那帮人才大失所望。

此次外交事件,看似对共和国海军而言毫无任何关系,不过袁志国之所以要在此次会议上提出来,其意思自然是很明显,作为共和国海军一员的他显然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在级别虽高、但讨论内容并不太重要的会议上,身为少校的他还是有那个分量提出自己的意见,将德美两国外交博弈之事以“讲解趣闻”的方式说出来,其实就是在表达他自己的小意见。

什么意见?袁志国相信在座的所有人都已经很清楚,尤其是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上将,袁志国相信他已经从刚才的“趣闻”中读出那么一丝信息,那就是如今的纳粹德国已经不再是当年被迫签署凡尔赛合约的德国了,狡猾的希特勒率领着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党经过多年的拼搏与侵略,已经把德国俨然建设成为了欧洲第一经济强国、工业强国、军事强国,德国空军能与美国外交专机叫板,正是因为实力强大的缘故,换而言之,如今的德国根本不惧怕美利坚。

美利坚合众国的实力如何,世人自然再清楚不过了。华尔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隐藏在柯立芝泡沫繁荣之下的美利坚,彻底向世人暴露了它那脆弱的繁荣是多么的可笑,以亚美集团为代表的共和国跨国企业助推世界进入了电气化工业时代,汽车、轮船、飞机、电话、家电等成为电气化工业时代的主要产品,但在这些个行业里,由于任凭市场经济发展的美利坚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以至于电气化工业的主要龙头行业,都让共和国把全球市场份额给抢光了。

亚美集团、吉安集团、建设集团、中航工业、中船重工、海尔集团、康佳集团等等,一个个共和国的全球经营大企业牢牢的霸占住了全球电气化市场主要领域,柯立芝繁荣是美国房地产经济繁荣,依靠土地转让、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出售等所建立起来的繁荣经济不断膨胀,让金融市场也为之疯狂,结果华尔街金融危机一爆发,美利坚在电气化工业时代里止步不前的状况立马暴露了出来,情急之下的美国政府不得不高筑贸易壁垒,新上任的罗斯福总统更是从教育改革、市场调控、资助科研等等方面来支持美国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但是,罗斯福的新政取得效果的速度很明显没有共和国发展的速度快,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美利坚空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也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头衔被共和国笑嘻嘻的夺去,自己却沦为了一个工业二流的国家,在工业制造领域里,甚至不如和共和国有了两次技术贸易的德国,在这个已经不是要依靠人多力量大、以刀枪棍棒来作战的时代里,试问纳粹德国何须惧怕美利坚?德国空军敢挑衅般的向美国外交专机示威而美国方面只能沉默,也恰好验证了一句话——“弱国无外交”

虽然美利坚并不弱,但德国空军的举动也的确昭示着他们的强大,这一点不光是以前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被他们欺负得只有被迫准备本土防御就体现完全的,共和国军情局已经获悉了德国政府和军方准备研究核武器方面的事情,虽然已经在核物理方面取得一系列成功的共和国清楚,德国要把核武器从理论研究变成实战武器,至少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德国,还能成为共和国的贸易伙伴吗?共和国好需要不断出售先进技术来助涨这个国家的侵略能力吗?

一旦英国沦陷,德国会对非洲甚至苏联下手,不断扩张的德国将很有可能成为不可撼动的世界第一强国,共和国好不容易发展起来,有了竞争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建立以共和国为核心的新世界秩序的可能,其国家战略目的实现的关键就在于要让以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苏联、意大利等传统西方大国也就是资本主义列强,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削弱后,再让第二次世界大战折腾一番,潜心发展的共和国真正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将成为必然,建立以共和国为主导的“联合国体系”都不是困难。

所以,共和国就需要通过军事贸易来维持交战双方的平衡,就像去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起第一年,实力强大的德意志不可抑制的快速将势力范围扩大,与苏联瓜分波兰、侵入挪威、横扫西欧,德国强大的实力和西欧国家的弱小实力的确出乎了共和国的意料,像荷兰这个国家,在第八届中国珠海国际航展上,荷兰还为了加强国防订购了很多的武器,并且在中国防务出口公司的安排下,还特别允许他们订购了一些先进设备,但谁也没想到荷兰竟然在德国的铁蹄之下如此不禁打,亡国的速度甚至比共和国交付军事装备的速度还要快。

更为严峻的是,咄咄逼人的德国竟然要准备一举覆灭英国,德国海军作战舰队也不负德国人民、政府和陆空军的希望,几乎把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打得半残,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只要德国海军再进一步,彻底消灭掉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让德国精心准备的渡海作战顺利实施开来,共和国有理由相信,一旦德国陆军顺利登陆英伦三岛,那么曾今的日不落帝国肯定扛不住德国陆军的打击,大英帝国灭亡的可能性大增。

关键之时,并不笨的英国领导人早就看到了这些令人担忧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共和国自然也就不惜成本的准备帮助英国了,从快速调集物资到筹备运输船只,从调集海军护航舰队到快速组织物资运输,中英贸易中共和国政府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生怕晚了一步,英国人就亡国了。

现在好了,欺负英国根本不成问题的德国,遭遇到了美利坚这么一个新敌人,自知困难的德国又找上门来,让共和国再帮助他们一次,帮助他们增长实力战胜美英两国,这样一种情况之下,共和国还会像以往两次一样吗?

陈绍宽不知道共和国会不会与德国展开盛况空前的第三次技术贸易,他只知道德国人想要观摩共和国海军航母战斗群是不绝对可能的,而他能够给袁志国少校的建议就是——“不要拿德国海军自己的冒险,来挑战共和国的底线”

第二一零章 下马威

第二一零章 下马威

第二天一大早,早早就洗漱完毕的德国海军七名军官用完早饭后,就聚集在了一起。

安静的会议休息室里,尼尔斯上校翻阅着手中的资料,说道:“由共和国海军与我方沟通的袁志国少校所提供的中方代表资料,他们此次例会的人员数量与我方相同,七名军官中主谈判员是由共和国海军后勤装备部的罗时丰上校担任,其余六名军官皆是海军部其他部门代表,届时会为罗时丰上校提供谈判建议亦可直接与我方交流”

“中方没有安排翻译人员?”

哈里弗斯有些疑惑,他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德国海军七名军官都是各司其职、各有谈判任务的,或许是考虑不周的缘故,他们并没有为自己配翻译人员,原本以为共和国方面会安排翻译,可从袁志国少校提供的资料来看,他们似乎也“忘记”了。

“这……我想中方会考虑到这个问题”尼尔斯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纯正的军人还真不是谈判的材料,但愿中方能考虑到这个问题而及时弥补吧

尼尔斯不再说话,其他六名军官也一致的保持了沉默,就等着谈判时间的到来,时间就在漫长的等待中缓缓流过,离谈判时间开始还有两分钟,尼尔斯等人都站起身来开始整理着装,这次谈判他们不仅要代表德国海军,更是代表着第三帝国,德国人特有的严谨认真思维不仅让他们对遵守时间特别看重,对自己的仪态仪表也相当重视,彼此间相互打量、纠正了仪态后,便一一走出了酒店为德方提供的会议休息室。

刚一出门,走在最前面的尼尔斯上校就看到了正对面走来的中方代表,为首的是罗时丰上校,紧跟在后的是尼尔斯已经见过几次的袁志国少校,礼貌的致以微笑间,尼尔斯快速扫过了一下中方的七名身着蓝色军装的海军军官,大踏步走上前去,和同样挂着笑意的罗时丰上校握了握手,两人谁都没有主动开口说话,谈判的会议室就在他们一侧,两人都做出“请”的手势。

中德第三次技术贸易谈判中的两国海军谈判会议,于1月3日上午9时正式在美森斯顿国际大酒店17层商务会议室里闭门召开,两国海军各派七名高级军官为代表参与此次会谈,令人有些意外的是,此次会议除了两方的七名军官之外,竟然连会议记录员、翻译等都没有,互敬军礼后,落座的双方似乎发现了这一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儿?就算不要会议记录,翻译人员也该准备吧?难道中国人没有认识到这一点?”

刚一落座,尼尔斯上校就有些腹议,看了看长条会议桌对面那一张张黄色面孔,中国海军高级军官们普遍年龄都不大,这是与共和国海军发展时间短有关,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尼尔斯发现中方的七名军官都特别精神,年轻而不失仪态、严整而不落大方,尼尔斯心里不禁谨慎了起来,他认为没有翻译这件事,很有可能并不简单。

对面而坐的罗时丰等人似乎也认识到了会议没有翻译的尴尬,直到昨夜才被海军司令陈绍宽上将赶鸭子上架般弄成谈判代表的罗时丰上校,正准备向坐在一旁的袁志国少校询问一下,还没有开口,后者已经主动开口说话了,而且还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对面的德国人能听懂华语?本来就没做好前来谈判准备的罗时丰上校不禁有些茫然,难道这是要给德国人下马威?

身为此次谈判双方中方联络员的袁志国,在和德国海军主代表尼尔斯上校的几次沟通中,他知道尼尔斯虽说对华语不算精通,但至少听懂普通华语对话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其余六名德国军官,他就没再考虑到他们是否能听懂华语了,所以他站起身来,很直接的将手中的一份资料递给尼尔斯上校,同时说道:“此次双方谈判会议准备仓促,我方连夜调集了一批人员来参与此次会谈,仓促之间难免准备不周,贵方也没有准备会议翻译和记录?”

袁志国这番话全部落进了所有人耳朵里,除却说话者袁志国之外的中方六名军官自然会意,而德方的七名军官中,却只有尼尔斯上校听懂了袁志国这番华语是什么意思,至于其他六名军官,他们则压根不知道袁志国在说些什么。

听得懂袁志国这番话,而且要想领悟到话中的另一层意思,这就更需要水平了,都说中国人说出来的话会因为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谈话对象等拥有不同的真实意味,如果单纯从字面上来领悟,那就会造车彼此误会,好在尼尔斯上校早就知道中国人说话一套,其真实意思又是另一套,或许这就是暗语的作用,尼尔斯上校只能这么认为。

代表共和国海军的袁志国一上来就说此次谈判来得仓促、共和国海军更是仓促应对,没有做好周全准备也是理所应当,因此袁志国少校言语间已经把会议准备不周的责任全部推卸干净,而且“仓促”一词的运用,尼尔斯上校也是深明其意,他知道德国海军七名代表乃至整个德国第三批访华交流团的到华,都是一次极其仓促的行为,共和国虽说没有反对、也没有为难甚至还大大方方很是礼貌的迎接了他们,但谁都看得出来,共和国对这一批访华交流团很是感冒。

来华之前,尼尔斯上校等海军军官自然并不了解中德两国的渊源,尤其是自1944年下半年也就是德国正式掀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两国关系发展,身为军人的他们也根本没那个机会接触到太多的政治,偶尔听闻一下共和国的故事那也是闲谈之中或者是从报刊杂志之类的得知,直到他们的两艘航母连续开始下水海试,有心向共和国海军学习的他们,才陆陆续续的在海军司令部的帮助下,了解一下共和国及其海军。

尼尔斯上校作为七名军官中军衔最高的也是主谈判员,他自然有权力接触到更为机密的资料,在临行之前就曾对中德两国关系做了一下研究以增强自己灵活应对能力,在他看来,中德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就不冷不热,对于严格保持战争中立的共和国而言,对德国方面的不冷不热的态度也的确无可厚非,共和国方面对英美等国也是一贯如此。

而在战争中始终处于攻势状态并且还紧握战争优势的德国,很快就促使共和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双方外交关系最为紧张的一次莫过于去年10月份的中英两国贸易,尼尔斯上校虽然不是政治家,但他也相当清楚共和国之所以要不惜成本的和英国人贸易,看上的并不是那七十多亿元的贸易额,而是以此举来向英国表示支持,似乎要维持交战双方的实力平衡,而不愿意某一方打破这个平衡,而且此举还有变相向德国示威的意思。

尼尔斯上下还通过资料知道了在中英两国贸易之前,共和国外交部曾多次向德国驻华大使馆发去外交照会,从希望、建议到谴责、要求,再到敦促、警告,共和国外交部连续发出了四次措辞越加强烈的照会,但都没有得到应有的答复,因而在共和国海军护航舰队护送中英贸易物资承运船队进入地中海之际,共和国空军的12架战略轰炸机就在德国重要盟友意大利的眼皮子之下飞越了地中海,到直布罗陀海峡外的亚速尔群岛溜达了一番。

共和国空军出动战略轰炸机可不是要为自己的船队和舰队保驾护航,但共和国空军的这一举动无不在告诉协约国尤其是德国,“中国人不是好惹的,如果惹毛了,这些轰炸机将不是去亚速尔群岛溜达,而是要到柏林的天空游玩”。而此次事件,也是中德两国建交以来最为紧张的一次事件,虽然最终此次事件并未酿成一艘共和国军舰和船舶的损失,但共和国不满德国入侵英国已经是昭然若揭的事实。

而如今,还手握着战争主动权的德国人主动找上门来,又要和共和国来一次技术贸易,如果说单次上百亿的技术贸易从金额上来看,的确是很大,要是在英法强大、德国弱小时期,共和国会很愿意让德国人花费重金、引进技术进而快速成长起来,毕竟共和国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是一个平衡或者是和平的欧洲,既然和平已经成为奢望,那么实力平衡就是必需的,协约国不能太强、同盟国也不能太弱。

脑子高速运转的尼尔斯上校眨眼之间就已经想到了这些问题,他也明白,中德第三次技术贸易合作是两国外交部门很早就通气过的一个问题,共和国并未表示反对但一直不给于明确答复,就是持观望态度,他们需要时间来考量德国是不是有能力战胜英国,而英国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沿,美利坚是否还会无动于衷。

假如美利坚能坐视英国灭亡,那么共和国就没有道理不帮助英国,争取在让英国人垂死挣扎更长时间,也好削弱德国,以免德国快速成为一个欧洲超级强国,影响到共和国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地位、威胁到共和国向世界第一强国发展,因而共和国就绝不会答应和德国再有第三次的技术贸易,因为这样一来就是“养虎为患”的举动,傻子才会这么做。

尼尔斯不得不说一个幸运,因为在看似德国紧握战争主动权并且隐隐有灭掉英国能力之时,美国人按耐不住了,他们无法继续容忍德国人向英国进攻,在美国爱尔兰后裔、英格兰后裔等人口所占国民基数比例可不低,他们是无法容忍德国灭掉他们的“祖国”,美利坚正式参战,虽说德美双方目前还尚无任何大规模交战,但有了美国加入的同盟国实力猛涨,一举超越了协约国的战争潜力和军事实力,为了继续维持欧洲地区的战争平衡,共和国只有答应与德国展开第三次技术贸易,因为他们并不愿意同盟国很快就反攻欧洲大陆。

尼尔斯相信,身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共和国,有足够的能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出一个高效的情报网络,美国的参战在法律意义上成为必然之前,尼尔斯相信共和国的情报部门已经通过有效手段得知了这一必然的结果,因而才会让共和国的外交部火速同意与德国外交部拖拉已久的第三次技术贸易事宜,甚至还让共和国的民航总局精心安排,不惜开辟德国柏林与波斯湾地区的特殊航线,让德国第三批访华交流团能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从欧洲飞抵中国,相比于以前两批的交流团,节约下了很多的时间。

可是现在,身为东道主的共和国,竟然在谈判刚一开始的情况下,反而诘问德国方面为什么没有准备会议翻译和记录人员,难道这是德国人自己分内的事?可尼尔斯得知的情况是,在以往的两批交流团与共和国相关部门的交涉与谈判中,都是共和国方面准备翻译人员,这一次共和国海军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很明显有特殊的意味在其中。

“我方贸然来华,此次会议的确也来得有些突然,贵方没有准备妥当也是情理之中,至于此次会议缺少翻译人员和记录人员,我认为也是我方的过失”

尼尔斯上校很是大方的承认了“错误”,他顺手就接过了袁志国递来的正式谈判材料,而他也经自己准备好的材料递给了袁志国,双方的尴尬顿时被尼尔斯的“主动认错”而悄然化解,德国方面的其余军官自然有些吃不懂,但在袁志国这一边的共和国海军军官们则已经看出来,德国海军已经受领了“下马威”。

十四个人也都默不作声了,袁志国和尼尔斯分别把刚刚到手的资料分发下去,其实这些资料并不是与此次会议攸关的东西,按照之前两次的友好合作经验,每每都是德国人主动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德国人自认为国内哪些方面需要引进什么样的技术,自己能够承受什么样的价码,共和国方面则考虑自己是否能转让、能够接受德方实地考察等考虑便是,双方的谈判也大多围绕着这些问题讨价还价。

双方交换的是两国海军的一些现状报告,让彼此都对对方有所了解,像袁志国少校交给尼尔斯的一式七份资料就是对共和国海军基本情况的一个介绍,着重介绍了共和国海军三大舰队的一些情况,而尼尔斯上校提供给共和国方面的同样是一式七份的德国海军资料,这些资料并没有多少机密价值,但对于从未如此正式接触过的双方而言,还是有莫大好处的。

资料不多,双方都如同扫盲般的介绍本国海军的一些概略性情况,并没有详细披露装备、编制等,等双方都看完了手里资料之时,首先感觉到尴尬的又是德国人了,作为主动上门交流的他们,自然而然是要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来,无论是否让共和国方面满意,但至少也要让双方有一个谈判的论点,就像菜市场里买菜一样,买白菜还是买青菜,他们得说说才是,可令他们感到尴尬的是,这提问应该用德语,还是要用华语?

用华语,这可好比让一个除了母语之外从未接触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