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国无疆-第2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万事皆有两面性,纳粹势力的膨胀虽然一定程度上会让共和国在多个领域里或多或少遭受损失,但实际上受此影响更大的,应该是美国。

作为欧洲移民而成的一个多民族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有欧洲各国移民,而且还包括有大量的犹太人,再加上美国一直希望在经济上压倒共和国,夺回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头衔,同时也让他们世界第一经济体的帽子戴得实实在在,两大国家之间的竞争中,美国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在试图让部分英联邦国家加入其经济圈的尝试中也是碰壁多次、进展缓慢,同时他们也看到欧洲所发生的战争,对于其本国经济而言是一次多么美好的机会、。

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美国人又再三掂量了欧洲形势,他们比较乐观的认为,英法联军尤其是英国只要在有足够的物资与财力支持下,肯定能够顶住德国的进攻,确保欧洲不被纳粹所覆盖,因而他们所出台的“租借法案”则是很符合美国政客们的需求、企业家们的愿望、人民的期盼,开战至今美国以出售、租借、赠送等多种方式提供给英国的石油、工业原料等数额也是相当之大。

美国总统罗斯福自然也是深刻认识到了纳粹的危害,可法国或将倒向德国,完全不是一个可以让他们再一次出兵欧洲参加战争的理由,就像时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马歇尔给罗斯福建议中说的那样——“德国陆军虽然强大,在战争中表现突出的空军也实力不俗,可德国海军永远蹩脚,所以英吉利海峡就是确保英国永不灭亡于德国之手的天堑。”

因此,共和国与美国无一例外,再一次默契的选择了以沉默的方式对待欧洲的风云巨变,而接下来的局势变化,有些变动还真让世人们大跌眼镜。

自进入八月以来就没睡过好觉的雷诺总理,在魏刚7月初给定的建议中就已经变得十分坚定,坚定的确信应该尽早结束徒劳无益的战争,使法国免受进一步破坏和损失,可他毕竟要受到内阁的掣肘,更何况英国首相丘吉尔总是每天都能发来喋喋不休的电报,更为悲催的是他曾试图打消投降的想法,转而与丘吉尔一道,与美国总统之间来了一次电报互往的越洋会议,可即便他再三强调美国大规模援助法国是完全必要的,可罗斯福不但未作出任何肯定的承诺,而且有权约束总统权力的美国国会更是直接否决掉了武装干涉的提议。

因此,在8月27日这一天,法军总司令魏刚再次要求内阁停战,英国的糟老头丘吉尔和他唱反调,反复劝说法国总理雷诺把战争继续打下去,这个小胖子又一次提出了一个荒诞的建议,那就是直接让法国和英国合并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并成立一个高度统一的中央政府和国会,采取一切相应的行动,当然也包括继续和德国作战。

当然,丘吉尔这个荒谬的建议背后,其实是另有打算,因为在争论中他反复表示,如果法国不接受这个建议,并要求英国解除其不单独媾和的义务,那么法国应把自己的舰队交给英国,壮大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以确保英国继续对抗德国直至战争胜利的资本。

雷诺虽然暂时统一了,并且将此情况报告给了法国内阁,可这一荒谬的建议竟然赢得了内阁政府的首次全票,可这一个全票竟然是全票否决,更为悲剧的是,法国的部长们既不愿合并,也不愿交出舰队,而且他们认为英国人竟然有这样狼子野心的想法,相比于发起侵略的德国,他们更认为德国人觊觎法国的财富所采取途径,比英国暗地里下套子要更让法国人容易接受。

法国内阁成员都认为,英国首相竟然提出这样一个建议,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英国早就把他们出卖了,而深思这个突如其来的、打破国家界限进而合并为一的建议,是不是说明英国人想要涉足法国的殖民地?而法国会不会被当作战败的牺牲品,成为英国与德国媾和的垫脚石?在引申出这些想法的时候,法国的政客们更是想起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在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战争失利后,英国远征军就像一群受惊的兔子一般逃回了他们的老窝,而且在撤退中为什么要让法国的军队殿后?为什么撤回英伦本土的联军中,法军少得可怜,而英国远征军还保持着不错的总数?

总而言之,在法国政客们的眼里,他们已经认为——“与其让法国成为不列颠帝国的殖民地,不如成为纳粹德国的一个省,因为那样至少可以知道有什么在等着你”

这样一种看法,可以说已经是法国政客们对英国绝望到底的一种表现,他们不再选择信任随时随地都有狼子野心的英国人,同样认为英国不可信任的美国国会议员也不少,所以8月28日,法国总理雷诺在纠葛中选择了以最体面的方式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他以战争节节失利为借口而引咎辞职。

当天夜里,贝当元帅便组成了新政府,该政府上台的第一个政令,就是组织多部门缔结停战协定,而戴高乐将军则宣布断绝与贝当政府的关系,而且他也就按照雷诺总理之前的嘱咐,在伦敦筹备军舰用来把大批兵力和物资从法国运往北非以便继续作战,直到他感觉到已经无力改变当前法国政治形势和倾向的时候,自身都有危险的他不得不从波尔多秘密飞赴英国,抵达英国的当天便直接在机场发表演说,号召法国人民召继续作战,参加法英联盟、抗击纳粹。

8月31日,希特勒接到了法国贝当政府的正式停战请求,原本打算让法国把400年前夺取的领土和其他财富归还德国人民之后才能签订和约的他,显然没有预料到法国会如此的不堪一击,甚至有些主动,所以他首先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晤让后者谨慎、小心行动,当然在他内心深处,他是不喜欢让意大利来插手法国事务的。

9月2日,在世界舆论一片哗然之际,根本不知道面子所谓何物的法国贝当政府停战委员会一行人,已经在之前主动划出停火线和隔离区域的基础上,在贡比涅正式与德国方面接触。

贡比涅这个地方可是很名气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之际,德国就是在这么一个地方签署停战协议,而这一次希特勒显然要用“讽刺”味儿十足的行为来一雪前耻,就像凯特尔上将在希特勒和德国军政领导人在场的情况下所说的那样——“指定贡比涅森林作为接受这些条款的地点,是为了通过这一举动恢复正义,使人们永远忘却在法国历史上并非光彩的一页、而德国人民却视为有史以来最大耻辱的那些往事。”

“值得正视的一点是,法国是在许许多多流血战斗中经过英勇抵抗后被打败的。因此,德国不打算使停战条款或停战谈判,具有让这么勇敢的敌人受到污辱的性质,德国也无心侮辱为了荣誉和尊严顽强作战过的法国军队。当然,德国方面提出要求的目的是防止再次发生军事行动以及保证德国军队的安全……”

随后,双方商议了具体条款。德国要求法国在本土、也在殖民地和海外领地,即刻停止所有的军事行动,同时为了保障德国的利益,德国不得不建立约占法国领土三分之二的占领区,东南部可以留给法国人。

并且,德国允许在法国本土保留一支小型陆军,就像当年英法等国允许德国拥有一定数量的军队一样,他们同样要受到武器装备、人员编制、物资供给等方面的限制,而且法国政府也已不再需要海军来保卫自己在殖民地的利益,所以全部海军必须受拘留,德国保证不会针对舰队提出任何要求。

除此之外,德国还有一些很细节的要求,而法国人始终关心的一点就是停战条款不会玷污法国武装力量的荣誉,除此之外他们就不再关心其他条款细节,协议书很快就被贝当亲自签署生效,当然在谈判期间,德军各集团军并未停止作战,他们在西南和南方向实施突击,夺占了从瑟堡到布雷斯特军港直至波尔多的整个大西洋海岸,并占领了里昂,而在里昂作战的德军继续向南和东南推进,以协助意大利人越过阿尔卑斯山。

法国政府求和的消息打消了法军继续抵抗的愿望,他们认为抵抗已经无效,双方士兵都确信继续流血是没有意义的,而法国停战委员会也飞赴罗马,意军很快就在国境线上已夺占的地区停止前进,所以到9月7日,法国和意大利的停战条款也正式生效之际,德军灭掉荷兰、比利时、法国等三个西欧国家的战争中,只付出了4万人的微弱代价,这一数字中还包括了战死的、伤患的、失踪的,可以说希特勒以及德国人民赢得了一次伟大的胜利。

9月11日,德国政府再一次联系英国,一直认为自己目的已经达到的希特勒,相信英国人已经认识到了德国军队是不可战胜的,所以他很有必要以一个胜利者的高姿态向英国发出停战谈判的要求,不管是为了让英国佬少死一些人,还是为了实现兵不血刃达到战略目的,反正从这一天开始德国的众多宣传机构,以广播、电视、报纸、散发传单等多种方式向英国喋喋不休地声称——“英国人已输了这场战争,现在他们必须懂得这点,并做出一切必须作的结论”。

这种类似于心理攻势的宣传之下,最先坐不住的当然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不屑于亲自答复希特勒善意建议的他,委托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在广播中向全世界尤其是德国宣布,英国将寻求武力解决办法。

当然,丘吉尔心里还是没什么底的,因为英国远征军已经被欧洲大陆,而且还是丢盔弃甲般的逃离,如今法国这个唯一的盟友又倒下了,更为悲催的是法国人民也对英国丧失了信任,不可能取得新盟友的英国,能做的不再是反攻欧洲大陆,而是担心德国很可能派军队在不列颠群岛登陆,把英国也给灭了。

真要是德军大举进攻英国,很显然德国不会放弃的就是依靠自身强大的空中实力,对英国本土进行疯狂的轰炸以削弱英国的战争潜力,而假如德国陆军登陆英国,那么被德军打得丢盔弃甲、丢失巨大多数重装备的英国陆军,一时之间很难恢复战斗力,到时候拿什么来反登陆作战?或许,英国现在唯一能够依仗的就是他们的海军。

英国皇家海军的确有他们骄傲的资本,他们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强大的实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国皇家海军展现出了很好的组织能力和作战力,但他们同样面对着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防守永远是被动的,前不久德国闪电出兵法国就导致英国不得不将封锁挪威海域的海军调回,确保其本土周边海域和法国西部沿海控制权,这就已经非常现实、贴切的体现了英国海军面对广袤海洋时候的捉襟见肘。

德国海军也实力不俗,虽然他们的水面舰艇部队作战能力和舰艇规模与吨位都不如英国,但好在他们有一支强大的潜艇部队,这支部队已经在敦刻尔克的海上阻击中展现了恐怖势力,可以想象在未来一旦德国与英国交恶,谁也不敢肯定德国不会像上一次世界大战那样,利用潜艇来大做文章,比如说对四面环海、资源大多依靠进口的英国进行围困封锁,到那个时候英国还能坚持多久?恐怕这个问题,连上帝也无法回答。

常言道,“死要面子活受罪”,英国人在全世界风光了上百年,号称日不落帝国的他们又岂能是一个轻而易举就承认失败、承认落后的国家,人称——“倔强的约翰牛,浪漫高卢鸡,严谨的德国人,现实的山姆叔,红色的北极熊,精明的中国人”,从中不难看出英国人在全世界的形象是什么样子,除了“绅士”这个狗屁词汇之外,“孤傲”也不可推诿。

现如今,高卢雄鸡被德国人给宰了,而山姆大叔对于约翰牛也置若罔闻,孤傲的英国应该何去何从,似乎这已经不是一个命题,而是一个必然——必战

9月14日,在共和国、美国等国家的强烈质疑与抗议声中,德国政府正式宣布封锁不列颠群岛,在世界一片哗然声中,德国公然要求一切中立国商船远离规定的封锁区,否则遭受到的一切后果和损失,德国政府与军方都概不负责。

而这个消息一经公布,英国人就必须要为他们的坚持作战所付诸行动了,各中立国船只不能进入封锁海域,也就是说各国都无法再与英国进行货物到岸交易,英国必须也是被要迫竭尽全力来保障本国必须物资和原料的供应了。

更为严重的是,德国先前已经侵占挪威,而现在从荷兰到法国、再到西班牙边界的欧洲大陆西南岸,整个漫长而又广袤的欧洲大陆面前,不列颠群岛犹如大西洋风浪中的孤叶一般,如此之长的海岸线和港口,可以让德国海军从容安排海上破袭战,德国空军也有众多的航空机场用于对英轰炸。

而且,地中海已经没有法国舰队,意大利舰队也属敌对阵营,也就是说经地中海至苏伊士运河和中东的通路已被完全封闭,英国通往亚洲的最短航线已经被切断,要想联系上其皇冠上的明珠——印度,以及马来亚等殖民地,英国需要绕道走更远的航线,同时也增加了被德国海军破袭的概率。

欧洲局势发展到这一步,谁也不会认为英国人会改变自己的立场,与德国展开停战谈判,当然德国也有些“骑虎难下’的尴尬,因为这一个时空的希特勒,有着更为深邃的战略眼光、德国也有更强的实力,更为重要的是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无时无刻都学习着共和国的崛起模式,因而他认为凡事都应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才能笑到最后。

可以说,更加理智的希特勒已经变得十分的可怕,而他所掌控下的第三帝国当然也并不惧怕与英国作战,所以主张越早采取行动的希特勒多了一个心眼。在越早坚决实施作战行动就越有希望以最快时间夺取胜利,并且争取整个战争的决定性结局,还可以让危难中的英国没有任何喘息机会,如此之大的好处背后自然也隐藏了巨大的风险,希特勒不得不思量再三。

因为对于英国,德国不可能通过闪电战快速赢得战争,也不能利用战略突然性去战胜它。丘吉尔的卓越领导能力让英国上下一心,希特勒的任何挑唆、说教等都是徒劳的,因此希特勒多出的这个心眼,就是要静观其变,观的就是背后的苏联、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这两个国家的反应,关于轴心国或将对英发起决定性作战的反应,因为希特勒知道,有些人不可能无动于衷。

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雨欲来

第一百四十一章 山雨欲来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两人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有很多相去甚远之处,两个轴心纳粹国的最高领导人或许并不重要,因为战争考验的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大的工业、丰富的资源、雄厚的经济等才是催生军队强悍战斗力的基本保证,不过可惜的是希特勒发现,自己的队友还真是弱得非同小可。

自9月7日,意大利也和法国签订停战协议以来,纳粹对西欧大陆的战事已经基本告一段落,除了英吉利海峡对岸的大英帝国依旧顽固存在,纳粹似乎还难以寻觅到对手,可要解决英国,希特勒有很多的顾虑,他就不得不考虑到自己“猪”一样的队友现实情况如何。

开战至今,墨索里尼的意大利纳粹武装与德国之间差了不止一个档次,意大利陆军在亚平宁半岛、撒丁岛和西西里岛的62个两团制师中,几乎个个师、团都是武器装备、人员素质低下、缺乏士气,所以只有20个师达到战时编制的七成,而剩下的大多都仅有半数,更为严重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一支连后备军做到人人穿上鞋子都很困难的军队,会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和意大利都不同程度、以不同方式参战了,而且由于意军的欠佳表现,以及德国军方试图让实战检验自己的一些武器装备,所以当年支援了意大利两个德械步兵师、一个德械装甲师的所有装备,而这早已有丰富实战经验、能娴熟运用德国装备的三个师,现如今也是意大利陆军的顶梁支柱所在,可他们的数量毕竟太少,放在整个纳粹的宏图伟略面前,实在有些渺小。

而意军中还有两个摩托化步兵师,这支由共和国出口至意大利的各型军用车辆所组成的摩托化部队,算是基本做到了机动车辆化,从吉普车、卡车、重型越野军卡、火炮牵引车等等配置上都还算是不错,可致命的地方就在于大部分青年军官是只经过简单训练的预备役军官,在士官很少的意军里,他们当中的不少人不得不扮演士官的角色,再加上本身素质就不高,所以造成整个意大利陆军的指挥古板、武器装备落后、训练不足,战斗力也就不得不低下了。

希特勒知道,意大利的陆军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所寄托希望的就是意大利的海军和空军,毕竟意大利紧靠地中海和北非战区,德军未来很有可能会在北非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综合能力不强的意大利自然要担负起维护地中海海域航行安全,从空中、海面、海下。

意大利海军有8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53艘驱逐舰、68艘雷击舰和111艘潜艇,从舰艇规模来看和另一个时空的意大利海军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可他们的那111艘潜艇里,有一部分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因换装新型潜艇后,而不得不提前退役下来,进而转赠给意大利海军的,作战性能都还相当不错。

所以,希特勒认为意大利海军的这些兵力,在地中海夺取并掌握制海权应该是没有任何困难的,可难就难在意大利海军还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严重缺乏现代战争意识,避免夜战、面对英国海军还很自卑、缺乏与岸基航空兵密切配合训练等等,再加上意大利海军同样没有航空母舰,所以本应该很好完成的地中海制海任务,到了他们手里却很困难了。

最后能让希特勒不至于大失所望的,当然就是意大利的空军了,意大利的空军作为共和国珠海国际航展上的大户之一,因而他们的空军装备是清一色的中国制造,从战斗机、俯冲式到运输机、轰炸机等等,拥有各型战机3120架的意大利空军确实是地中海地区不可忽视的一支空中力量,可这支空军也有他们的弱点,那就是受制于本国的石化工业,海军缺乏油料、空军也是一样,因而空军的出勤率不高,而且战机零配件以及发动机等大件,还得受到共和国掣肘。

幸运的是,虽然地中海还有英国海军的身影,而连接亚洲与地中海之间重要的苏伊士运河也并不怎么安全,但纳粹战略中不可或缺的石油资源,可以从罗马尼亚得到之外,甚至可以通过海运结合陆地运输的方式得到波斯湾地区产出的石油,而共和国的中海油、中石化等企业,也一直源源不断的通过苏伊士运河向亚平宁半岛、以及已经被德军控制的马赛运来油料,以赚取巨额利益,因此在英国单方面切断共和国向纳粹提供贸易海运渠道之前,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是不会拒绝和共和国就贸易方面密切往来的。

总而言之,作为德国不可或缺、但却又不怎么强大的意大利,军事上的孱弱受制于本国工业的不发达、经济实力的弱小,但为了确保夺取地中海制海权并牢牢控制在手中,好让德国腾出手来解决掉英国问题,希特勒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9月16日,也就是在德国宣布对英国进行无限制封锁之后的第三天,意大利得到了来自德国的巨大援助,而这笔援助也就是之前德国能源企业们,在共和国台北原油交易所上“劫掠”一番之后所得到的成果,这些油料都将会在共和国相关企业的安排下尽管提供给意大利,确保意大利海陆空三军作战所需油料。

同时,为了解决意大利经济实力弱小以至于影响到了国防军事,德国决定与意大利密切展开经济法方面的合作,德国将继续保持并促进他们在加工制造、武器装备、电器设备、船舶与航空等等大型工业方面能力提高,在整合法国国内轻重工业的同时,将食品加工、军备服装、通用配件等劳动力集中、消耗量大的产业在意大利也发展一部分起来,在确保不断扩大的纳粹势力范围之内,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商品丰富、经济流通频繁。

当然也为纳粹军队提供强大的基础作战物资生产支持,毕竟随着军事行动的日益频繁和规模扩大,除了对大型武器装备产生巨大需求之外,基本的战斗物资需求量也将日益增长,德国很有必要继续保持在高端军工产业的蓬勃发展,纳粹人民和军队的物资增长的消耗就需要让意大利来承担生产任务,分担德国的工业生产压力,也能解决意大利国民经济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希特勒的一番苦心,墨索里尼也不是不知道,作为最先揭竿而起的意大利纳粹党魁,他也知道意大利的综合实力薄弱,要想在地中海战略、北非战略中有所建树,就必须依托德国的帮助和支持是,所以对于德国帮助他们的一揽子计划都非常热心,因而很快就与德国方面签署了不少的合作协议,而德国所希望打造的“法国——意大利”这一基础工业生产布局也就此踏上构建之路,而遗留在希特勒心间的最大、也是最急切的英国问题,也不得提上解决的日程上来。

解决英国,就必须要越过一道天堑——英吉利海峡。

这道天堑对于德国陆军来说,还真有些“难以逾越”的味道,这方面当然有希特勒一开始对英国政府抱有侥幸心理在作怪,希特勒认为英国在接受一系列惨败,尤其是三十余万英法联军差点被全歼在敦刻尔克,如果不是他的一个命令,估计那十多万英法联军是不可能都回到英伦,至少也要数目减半,因此他认为在给予英国一些优惠条件之下,英国很有可能会同意签署妥协合约,但他并没料想到丘吉尔是如此的强硬。

所以,造成如今希特勒想解决英国问题,却又感觉到一场困难的第二个原因,也就是他从未答应或者命令过德国军方研究如何征服英国,所以到了如今这个时候,德国军方只能向希特勒提供一个仓促准备而成,并且还未来得及进行任何兵器推演的“海狮作战计划”,而该计划所涉及到的陆军部队调集、物资囤积,海军方面的英吉利海峡制海权夺取、准备运输船舶、确保后勤运输航线安全,以及空军的部队调动、轰炸与掩护登陆部署等等,总之德国海陆空三军都还未做好准备,所以英吉利海峡真的有点“难以逾越”了。

“骑虎难下”、“进退维谷”,这些词汇都能描述希特勒的繁杂心境,他知道东边的斯大林是个不安分的人,而留给他解决英国的时间也并不多,并且他极力反感将对英战争演变成为一场吞金噬人魔窟的消耗战争,他更希望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损失或代价,来让丘吉尔所统帅的英国顺从。

9月16号当天,希特勒正式命令德国军方对“海狮作战计划”进行验证,并尽管向他提交一份完善的、优秀的作战计划,并且他预留了一周的时间给德军参谋部的那些高级参谋们,他希望战争最好能在十月初就开始,如果再往后拖延,那更加恶劣的英吉利海峡气候和海况都足以干扰德军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了。

9月23日,希特勒得到了德军参谋部提供的“海狮作战计划”完善版本,考虑到之前德军无任何相关准备,海军缺乏登陆艇、部队也缺乏训练,所以这项计划旨在强调战略的突然性,也就是利用英国陆军经过敦刻尔克一役的大溃逃后,不仅物资、装备缺乏,作战力和士气也是一个问题,利用好这一点,解决英国不是难题。

所以,“海狮作战计划”中首先强调的是,德国海军将尽力清除掉英吉利海峡中的障碍,比如说清除水雷、确保战役期间的海峡制海权,这就需要调集海军的相当一部分水面舰艇和潜艇用于执行该作战计划,并且海军还要负责为对英作战准备用运输的船舶,达成战争至少需要的七十万吨的运输能力。

而作为战争主体的陆军,担任此次作战主要任务的是伦斯德元帅的A集团军群,布施将军的第十六集团军在右翼,斯特劳斯将军的第九集团军在左翼,而海运部队在斯凯尔特河和塞纳河两河河口之间的各海港上船,在福克斯通和布赖顿之间的英国东南岸会合,让一个空降师占领一片悬岩的多佛尔-福克斯通地区,战役的第一阶段将以建立一个大桥头堡为主要任务,需要经过至少一周的时间休整和囤积物资弹药后,再英国内陆大举进攻,夺取泰晤士河口到朴次茅斯一线的弧形地带的高地,进而从西面切断伦敦对外联系。

赖歇瑙陆军元师的B集团军群为战役辅助力量,他们将从规定三个师从瑟堡开出,在波特兰岬以西的莱姆湾登陆,向北推进到塞文河口,待建立稳固桥头堡后,让装甲部队尽快登陆作战,并且尽量囤积作战物资。

但这份计划似乎并不让德国的军事将领们感到满意,因为他们知道登陆作战中,最需要保障的就是来自空中和海洋的安全,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士兵一枪未发,就死在了被英国皇家海军或者皇家空军击沉的运输船上,又或者是被消灭在了登陆场上,而这担忧也归纳于“制空权和制海权”的夺取并牢牢掌控上,很显然德国陆军对空军有信心,可对海军就并不抱有太多的信任。

希特勒也深知这一点,并且这份计划所要求的部队调集、物资准备、船舶征调等等都需要很多的准备时间,仓促之间德国军方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如果真要按照计划实施,那么没有至少五十天的准备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而真要是准备五十天,英国方面肯定也会有所准备,到时候缓过神来的英国陆军,恐怕会给渡海作战带来更大的困难,强调突然性的作战计划又将难以适从。

因此,这份作战计划很快便被希特勒退了回来,因为希特勒接受了雷德尔的建议,同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也向他保证,空军在第一时间里可以将英国皇家空军的飞机撵杀干净,让他们没有能力阻止德军展开登陆作战,同时空军也可以通过大规模的战略轰炸,对英国的重要城市军事目标、重工企业等进行轰炸进而削弱英国的战争潜能,说不定战略轰炸还真能够迫使遭受重大损失的英国不得不妥协投降。

上一次戈林向希特勒保证,他的空军能把英法联军消灭在海滩上,可后来事实证明空军在付出很大努力之后依旧没有取得全歼的战果,但轰炸所取得的效果也的确让希特勒找不出任何理由批评戈林和空军,那一次任务算是勉强让希特勒满意了,不过这一次希特勒答应了戈林的保证,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个月,希特勒希望能在明年年初的时候,能听到英国政府妥协的声音,或者是遭受到惨重的轰炸损失战争潜力大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