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塑国魂-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皆丁

而最终,还是杨紫英让了一步,就这么空着手面对面与好日黛一番交涉。而佩顿,也被杨紫英派人给救了。

消息最终传到何绍明的耳朵里,他除了长出一口气,剩下的,就是生出一种只有在前世才有的感觉:这个世界真小啊!

现如今,凯泰已经护着佩顿回了义州,而得了消息的何绍明却在考虑着,该如何处置这位女当家杨紫英。这一番意外的遭遇,尤其是杨紫英偷偷透露日本人正在四处收买土匪的消息,已然让他警醒。土匪,不可忽视!自个儿用好了,那就是日本人的噩梦;反过来那就是自个儿的噩梦。

正思索着,没有头绪的时候,外头一声报告,也不待何绍明应声,吊着左臂的秦俊生已经闯了进来。

“大帅,您找我有事儿?您得赶紧,我正在前头找山县有朋那个老混蛋报仇呢。”秦俊生笑嘻嘻地说道。随即也不见外,搬了把凳子,就坐在了何绍明的对面。

何绍明反复审视着手下爱将,心里头又长出了口气。幸好,刘鹏飞那小子领着名存实亡的第四师一部,趁机偷袭了日军后方;幸好,日本第三师团实在没有更多的兵力;也幸好,第二师黄镛果断拒绝梁某人的胁迫,发起渡江作战。正是这么一系列的幸好,他今天才能好好地活在这儿。也正因为如此,第二师的救援及时到达。

何绍明能想到,也许只要晚上一天,不,哪怕半天时间,负责阻击日本第一军的秦俊生等人,就得全部葬送在定州之外。那场战斗,怎地一个惨字可以诉说?

全军上下五千来号官兵,活下来的,只有寥寥三千余人。这些人里头,还大部分带着伤,就连主帅秦俊生都中了枪子儿。

何绍明暗自侥幸一番,随即宽心下来,平静地说道:“俊生,今儿叫你来是有个消息要告诉你。”

“消息?”秦俊生一愣,随即嬉笑着追问:“大帅,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说话间自顾自地斟了茶,慢慢送到嘴边。

何绍明没有回答,而是轻轻地吐出了几个字眼儿:“杨紫英……还活着。”

话音刚落,‘啪啦’一声,茶杯掉落,摔了个粉碎。

(第一更送到,晚上还有一更。求订阅,求支持~)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九七何去何从?

天塌地陷依旧一副戏谑笑脸的秦俊生,就被何绍明牙缝里挤出的短短六个字给震得变了颜色。

何绍明对此很是满意。他手下的头号智囊秦俊生,懒散的不像一个军人,即便是局势最危急的时候,整个防御阵地上,士兵阵亡了三分之一的情况下,这位身上中了两颗子弹的参谋长依旧我行我素,居然能大大咧咧地在前沿指挥所安寝,而且是一睡不起。跟在何绍明身边这么些年,何绍明是第二次见到秦俊生变色。第一次是因为杨紫英,第二次同样是因为她。这会儿何绍明暗地里一阵埋怨,似乎自己的权威都赶不上一个邪教教主女儿。

对面,站起身的秦俊生脸上神色复杂,半张着嘴,愣在那儿半晌。仿佛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一般,须臾间,脸色又回复了戏谑,嗤笑道:“还活着……嗤,大帅是诚心要看属下笑话?”

“老子在说正经事儿,没工夫跟你闹腾。”何绍明翻了个白眼,指着面前的凳子,示意秦俊生坐下,而后继续道:“你那位心上人不但没死,而且还活的不错……早些年跑到了凤凰山,拉杆子当起了土匪。几年下来,混得也是风生水起,现如今手里头攥着三百多号人马,百十条枪。要不是她救了我那老婆,就算再过几年咱们也不知道她就藏在凤凰山……”何绍明一直注意打量着秦俊生的神色,可让他失望的是,秦俊生的情绪这会儿一点儿波澜也没有。

“大帅,就咱们俩,您就别绕弯子了,有什么事儿要交代,您就直说吧。”秦俊生绝对是个聪明人,何绍明的话还没说完,他已经隐隐猜到了内里隐含的意思。可有时候,聪明得已经让何绍明有些嫉妒了。

瞧着秦俊生那一副吊儿郎当的德行,何绍明琢磨半天也没琢磨明白,到底是秦俊生故意的,还是人家天性真是如此。有的时候,领导可并不欣赏比自己聪明的属下。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顿了顿,朗声道:“关外土匪胡子横行,粗略一算有点儿名号的土匪就上百股。全加起来上万号人马,日本人已经在打这股力量的主意了,我的意思是让你先行一步,先回返国内。张成良这小子实在太毛躁了,有你坐镇,我也能安心在朝鲜把小鬼子第一军彻底灭了。再顺道去趟凤凰山,会会老情人……”

话说到这儿,秦俊生已经笑开了:“大帅,您就别扣大帽子了。得,我这就收拾东西,立马去凤凰山,保证就算不能收了这些个土匪,也不能让小日本利用了给咱们拖后腿。”说着,已经站起了身:“您还有旁的嘱咐没?”

“没了,赶紧滚蛋!”何绍明已经着恼了。今儿邪性,秦俊生这小子仿佛拿定了主意要跟自己作对一般。

对面,秦俊生仿佛压根儿就没看到何绍明那恼怒的神色,散漫地敬了一礼,笑嘻嘻地拔脚就走:“大帅,您就等着好消息吧。”声音,伴着自信的步伐渐渐远去。而后,逐渐加快的步伐,到底还是出卖了秦俊生内心的激动。到底还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内里总有一些会让自己激动的事物。无疑,杨紫英这三个字,绝对是秦俊生的命门。

这一刻,关东军上下,从士兵到军官,都年轻得晃人眼。年轻就意味着有朝气,也许会伴随着犯许多的错误,可何绍明丝毫不怀疑,正是凭着这股朝气,一群年轻人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全歼第五师团,如同赶鸭子一般屡次击溃第一军,朝鲜战局彻底掌握在手,一切都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着……

何绍明望着已经奔跑起来的秦俊生,嘴角不禁向上挑了,而后自言自语道:“下一步,该是全军回国了吧……”

朝鲜,元山。

第三师团,就是从位于朝鲜东海岸的元山登陆的。而后,除了留下一个大队的士兵守护港口,整个师团便在桂太郎、川上操六等人的带领下,一头扎进了狼林山脉,侧袭义州。

自从关东军攻陷义州,全歼了第三师团的消息传来,前一天还在为此振奋欢呼的日军,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整个元山便一片哀鸿。这已经不仅仅是耻辱的问题了,第三师团整个上层建筑被一网打尽,师团长以降,少佐以上的军官几乎全部阵亡。天皇陛下亲自授予的联队旗,被关东军缴获了无数,这也就意味着,第三师团重建已经不可能了。

远远不止这些,甚至有悲观一点儿的论调认为,大日本帝国,很可能会输掉整个战争。这一切,都只是因为清国那支关东军。到了这会儿,日本兵总算认识到,清国并不像军官们所说的那般不堪一击。起码,清国还有一支强大的可战之军关东军。无处发泄又提心吊胆担心关东军会打过来的日本兵,加倍地祸害着朝鲜民众,醉生梦死之间,已经有人开始说道川上操六的不是了。

在他们看来,正是由于川上那个疯狂而愚蠢的计划,彻底葬送了第三师团。然而这种势头只是微微抬头,便又沉寂了下去。毕竟,到现在为止,参谋长阁下依旧生死不知,在很多人看来,怕是已经成神了。这个时候再去追讨死者的过失,没有任何意义。

然而,让这个大队所有人感到震惊于愤怒的是,川上操六没有死,如今就好好地坐在指挥部里。除了面容憔悴,愈发清癯,有点儿营养不良之外,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儿毛病。跟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小队衣衫破烂,如同叫花子一般的日本兵。

整个元山的日本兵,终于找到了发泄口。

“懦夫,帝国的耻辱!你们应该战死在义州,而不是如同乞丐一样继续浪费帝国有限的资源!”

“桂太郎阁下已经成神了,山县阁下和野津阁下同样做好了成神的准备。你们必须自裁,用鲜血洗刷帝国陆军的耻辱!”

一小队衣衫破烂的日本兵,狼吞虎咽地吃着米饭团子,包围他们的,是几百名出离了愤怒的日本兵。这队日本兵,只是继续填补着空虚的肠胃,而后将眼神飘向指挥部里的川上操六,指望着参谋长阁下能为他们辩驳。

他们很想站起身,高声喊:“我们不是懦夫,而且在最后的战斗打响之前,已经做好了殉国的准备。只是师团长阁下命令我们保护着参谋长以及一些关东军的武器,退往元山。师团长阁下甚至说,我们活着比战死更有价值。”然而十几天地狱一般非人的生活,连续赶了上千里路,穿过雪峰山脉,忍受着饥饿与各种死亡的威胁之后,这些士兵只剩下了木然。一路上,他们损失了七八名同伴,就算是如此,依旧将各种沉重的关东军武器携带回了元山。眼下一切辩驳都是苍白的,唯一能指望的,就是参谋长阁下。

而此刻,川上操六的境遇,一点儿也不比他们好到哪儿去。一名大尉军官,正威胁着他这位中将,让他自裁。

“阁下,这是我为您准备的肋差,请您安心上路,我会上报军部与大本营,您是战死在了义州。”大尉的脸色决绝,根本就不容川上有任何异议。

“佐藤君,你是在威胁我么?”川上厉声质问道:“我是帝国的中将参谋长,而你只是一名大尉军官。我的死活,你无权决定!我要求你立刻给大本营发电报,并安排渡船,我有重要的情报,要在一天内赶到广岛……”

“您可以把情报写在遗书里,我会替您转交……请您上路,为了帝国陆军的荣耀,您必须死!”大尉直起了腰,狠狠地道:“如果阁下下不去手,鄙人可以代劳。”

望着大尉桀骜的神色,川上操六心里头痛苦地呻吟了一声。他终于明白,山县有朋一手缔造的帝国陆军,在各种力量纠结下,终于变成了一只不受控制的洪水猛兽。而川上本人,以前正是他们中的一员。正是他本人以及他的志同之士们,一手导演了整个清日战争的开端。讽刺的是,他现在必须要面对这只猛兽的反噬。

川上沉思半晌,痛苦地睁开了眼睛,叹息道:“请给我纸笔。”

大尉点点头,一个眼色过去,一名士兵须臾之后便拿来了纸笔。在川上接过之前,大尉警告道:“请阁下为了自己的声誉,不要写一些让大家难堪的文字。”

川上点点头,一把夺过纸笔,就当着大尉的面,书写了起来。而后略一停顿,便开始了奋笔疾书,整整两个小时,字迹写满了一张又一张纸。整个过程,除了必要的思索停顿,没有过多的停滞。

他有太多的话,太多的思绪要写了。参与了整个义州战役,川上自信已经摸清了关东军门道。这是什么样一支军队啊,官兵上下都有着必死的信念,这在以往的清军身上是根本就看不到的,哪怕是淮军中最最敢战的聂世成部,也比不上。而且,更加让人惊奇的不是他们的作战勇气,而是强大到变态的火力。机枪、战壕、铁丝网、曲射炮、手持炸弹,就在默默无闻之中,关东军进行了一场军事变革,无论是战术还是武器,已经完全脱离了川上的认知。而且毫无疑问,关东军武器,正是为了适应新的战术体系而专门设计的。

川上曾经亲眼看到,义州城门靠着一挺马克沁,硬是整整挡住了第三师团四个小时。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日军不迎头赶上,就算投入再多的兵力,也根本不可能战胜这个对手。

又过了两个小时,直到天色已暮,川上终于停下了手中的笔。抬头看了眼一直对他怒目而视的日本士兵,川上操六只剩下了苦笑,看来,他的时间不多了。

“请把这些书信,务必转交给大本营,转交给军部……而后,请给我准备一些酒食,我不希望临死之前有人打扰,拜托了。”说着,川上深深地鞠了一躬:“另外,请务必善待陪同我撤退的那些士兵,他们都是帝国忠勇之士。”

大尉冷着一张脸道:“书信我会转交,酒食也会为您准备,我们就等在门口……至于那些士兵,鄙人并不认同川上阁下的观点。即便他们真的是忠勇的,为了您的清誉,也必须……总之,还请您安心上路吧。”说着,一挥手,已经带着人走出了房间。

整个房间,只剩下了川上操六一个人。直到此刻,他才幡然悔悟。难怪帝国最具智慧的伊藤博文首相阁下战前并不支持这场战争,难怪内阁会反对在这个时候进行征清计划,正如同他们所担忧的,帝国远远没有做好准备。无论从兵力到财力,甚至是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情报搜集工作,完全没有做好。

如果他知道关东军这么强大,如果早些知道关东军的战法,如果头山满送来的情报能引起他的重视,何至于到得今日这步田地?悔不当初啊!只希望,这份书信,能尽早的送到大本营,能引起大本营足够的重视,否则,等待帝国的,只有一种可能,失败!

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十日,日本陆军参谋长川上操六,连同保护他回到元山的二十一名日本兵,被守卫在此的日军大队长以下克上,勒令自裁。而后足足耽搁了半个月的时间,才把川上临死前的书信以及冒死带回来的新式武器转交给了大本营。后世日本的历史学家无不叹息,若是那名大尉早一点转交,日本很有可能会重新掌握这场决斗国运战争的主动权!毕竟,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日本占据了海面以及兵力优势。

(第二更送上,弥补了周四只更一章的损失~下周继续双更,大家多多订阅支持~)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九八何去何从?(中)

公元一八九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朝鲜,平壤。

城门楼子之上,一面面关东军红旗迎风招展,下头每隔几米,便会站着一名荷枪实弹的关东军士兵。一个个抱紧了钢枪,挺拔着身子,绷着脸,沉默地目视着前方。往两侧延伸,每隔一段距离,便会同样有这样一名关东军士兵,放眼望远,几里长的城墙之上,站满了威武的关东军士兵。

下头,城门打开,一队队关东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浑身带着硝烟的味道,缓缓地开进了平壤城。城里头,大街两侧,到处挤满了欢呼的朝鲜民众。时隔四个月,关东军再一次踏进平壤,收到的待遇绝对是不一样的。此前,无论关东军纪律如何严明,对于朝鲜民众来说,始终是天朝上国来的军队,骨子里就天然有一种隔阂在那儿。对于关东军,他们只是好奇。

而这一次不同了,人群的欢呼,绝对是发自肺腑。在这一刻,平壤的民众,前所未有地欢迎一支外来的军队入城。

这四个月,对于生活在平壤的朝鲜人来说,就是一场噩梦。清军来了,日本兵来了,无论是哪一路神仙,都不是小国民众可以抵抗的。尤为称道的是,日本人实在太可恶了。攻下平壤之后,一连数日劫掠。搜刮财物,**掳掠无恶不作。稍有抵抗,准备一刺刀就招呼过来。

且不说朝日世仇,毕竟那是几百年的恩怨了。单凭小日本这穷凶极恶的劲头,朝鲜人就没有不痛恨的。打那时候起,朝鲜人就开始怀念清军。上国大军,甭管怎么说,起码作为还收敛些。况且朝鲜隶属中国上千年,世世代代都是如此,骨子里,朝鲜人更亲近天朝。在他们想来,天朝上国,岂是小小日本可欺的?大家伙都翘首以盼,等着天朝发大军,好好教训教训小日本。

不想,等来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利的消息。北洋水陆两军接连惨败,日本兵眼瞅着就要打过鸭绿江了。噩耗接踵而至,直接让所有人的盼头生生地给掐断了。天朝怎么了?怎么就被小小的日本打败了?几万陆军,还有世界第七的舰队,怎么就打不过日本人?他们想破了头也想不明白。而后一点儿淡淡的苗头逐渐滋生,也许,朝鲜跟着日本也不错……朝鲜小国,要想存在这乱世,就得依附强者。

而让朝鲜人更看不懂的是,天朝上国的大军,突然就开到了平壤城下。而且咬着日本兵的尾巴不放。曾经,站在面前让他们连反抗心思都不敢有的日军,就这么被上国大军击溃,而后不停地追击,一路追过了清川江,一路追过了平壤。

昨日小日本的惨象还历历在目,一个个日本兵,无论官佐兵弁,衣衫不整,面容枯槁,双眼里除了茫然更多的是恐惧。躲在平壤强征了粮食,还没等用餐,一声‘关东军来了’,吓得六七千日本兵丢了武器丢了饭盒,头也不回朝东就跑。那速度,让一众朝鲜人看得目瞪口呆。

来来走走,一个轮回,这平壤,总算是又回到了天朝上国的一边。这个时候,前一段时间还念叨丧气话的人,态度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小小日本,就算再强横,也不过是蚂蚁撼象,上国到底还是上国啊。”

于是乎,不论出于什么心理,两侧夹道欢迎的朝鲜人,都是热情无比。甚至让人想起了一个词儿,掸浆以迎王师。

端坐在马上的何绍明,实在懒得搭理街道两侧的弱国小民。此刻的何大帅,一副懒洋洋没精打采的神情,在一众官佐簇拥之下,缓缓开入城中。只是偶尔朝两侧瞧上那么几眼,总会挂上一点儿戏谑的笑容。在他身边,左右两边,落后一个马首,分别是袁世凯与聂世成。

可这二位如今身份可不一样了。这一路,打得日军哭爹喊娘,狠狠地刺激了这二位。他们俩都知道关东军绝对是强兵,北洋淮军跟人家一比纯粹就是个笑话。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前一刻还在穷凶极恶追着清军打的日本兵,在关东军面前是那么不堪一击。八千多小鬼子偷袭义州,截断了后路,结果关东军一个合击,只用了两天时间,不但夺回了城,还顺带着歼灭了整整一个师团的小鬼子,连带着小鬼子师团长都给击毙了。而后大军挥师东进,一路高奏凯歌,小鬼子连抵抗的心思都没有,就这么被一路追着打。

北洋已经不行了,不论二人出于什么目的,对何绍明这位新主子那是绝对的满意。有兵有权,而且对手下颇宽厚,最最重要的,是能让二人施展抱负。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可考虑的?一通劝说,老将军聂世成二话不说,就投了过来。

现如今,袁世凯就是现在还没影儿的关东军第四师师长,而瞧着何绍明对聂世成那股热乎劲,其待遇绝对不会比袁世凯差多少。

刻下,这二位一早就换了大清的官服,换上了关东军军服。偏偏脖子后头依旧留着齐腰的辫子。这打扮,让何绍明怎么瞧怎么觉着别扭。可这二位,丝毫没有这觉悟,满脸的理所当然。

两侧是掸浆而迎的百姓,前后是赳赳威武之师,空气里充斥着振聋发聩的欢呼,身上背着一个又一个胜绩……作为军人,让两人仿佛有一种如坠梦中之感。

端坐在马上的老将军聂世成,一扫先前的阴霾,脸色因为兴奋而涨红:“大帅,这一路高奏凯歌,当面日军闻风丧胆,一击即溃,眼下已经打下了平壤。接下来……就是一路打到汉城了吧?”老将军眼里头透着无限的希翼。

旁边儿,同样兴奋的袁世凯,却要理性得多,闻言,笑了笑道:“功亭兄此言差矣……这打仗可不单单拼的兵力,军心士气,后勤均需,样样都在比拼。咱们直击千里,纵然是士气高昂,这后勤也跟不上了。要我看,要想打到汉城,没个把月的休整,那是别想了。”他这话只说了个半截。作为一代枭雄,袁世凯的眼光可比聂世成强了不止一点。现在什么形势?整个朝鲜已经完全落入何绍明的手里,当面那么点儿日军,只要何绍明一发狠,旦夕可破。关东军何绍明,无论是实力还是名声,都已经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而袁世凯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深悉何绍明绝对不是什么善茬。他何绍明,既可以迅速挥军归国,横扫辽东,而后功成名就成为第二个李鸿章;又可以就蜗居在这朝鲜,坐观涛声云灭,待日本跟大清拼个干净,这个时候再获取最大的利益。要知道日本人,是跟大清国开的战,绝对不是跟何绍明。日本人现在绝对不会继续往朝鲜这个火坑里头继续填兵,而会兵分两路,从辽西、山东两地直奔北京。只要朝廷服软了,他们目的就达到了。如果按照袁世凯的心思,绝对选择后者。因为,这是撬动大清的最好时机。

聂世成闻言有些诧异,他是个纯粹的军人,心里头没那么多弯弯绕,当即问道:“个把月?那可不成……不尽早平定朝鲜,如何回师?日本人已经攻陷了旅顺,要不了多久……京城……”他说不下去了,没有弯弯绕不代表想不明白这里头的事儿。一瞬间,聂世成脸色惨白,急促地询问道:“大帅,您真打算就这么眼睁睁看着国土沦丧?可不能啊!”

何绍明侧目瞧了急躁的聂世成,眼睛里透着欣赏。这位老将军,无论前世还是后世,何绍明对他都只是真心的尊敬。这么一点儿赤诚的爱国之心,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在举国颓丧中,显得那么难能可贵。

“功亭且安心,本帅断不会坐看国土沦丧。眼下朝鲜战事也就这个德行了,我瞧着差不多也该收尾了。我琢磨着,整顿个十来日,从国内拉过来的补充兵一到,第四第五师起码有点儿架子,本帅就带着大军回国。功亭,你就是第五师的师长,到时候配合着慰亭,就替本帅守好这朝鲜。”何绍明说着,转头对袁世凯道:“慰亭,你多受累,除了要编练第四师,还得替我管着朝鲜。路我都替你铺好了,北京不是还有个朝鲜世子么?咱们扯虎皮做大旗,就在这平壤整出个班子,跟汉城打擂台。”

这番话甫一说出来,俩人先是愕然,而后聂世成是满脸的惊喜,而袁世凯则是不解。他闹不明白,何绍明怎么会想起来做这大清的忠臣。前面的李鸿章,就是前车之鉴。现在老李日子可不好过,能不能善终都是两说。何绍明怎么明知走不通,还往这条绝路上走?

清季这飘摇之势,有心人谁不明白?只是一片黑暗当中苦无出路。谁都知道国家这样下去不行,却无力改变。甲午战事起后,大清最后一条遮羞的内裤都已经被扒了下来。恃为长城地北洋陆海军给打得稀里哗啦,旅顺一日而克,两万兵守如此要塞都守不住,推而广之,又有什么地方能可一战,能可一守?

大清已经衰微到了极处!

这个时候,何绍明已经是一支举足轻重,再不能被满清朝廷限制的力量了。他要是坐守朝鲜,完全交代得过去,海路断绝,量一量从朝鲜到辽南的陆路就知道了,就算奉命回师,按照这个时候的道路条件,走个几个月也没人挑眼。按照满清现在的力量打下去,只有一场接着一场的惨败,接着屈辱求和。

如果何绍明真有如他猜测的野心的话,就应该看着满清败得越惨越好,一片废墟当中,风云际会的英雄人物,才更有机会崛起!

到了那个时候,何绍明就可以恃强硬来,大兵南下,席卷天下。什么阻力在数万精兵面前都是虚的。

待要劝说,却被何绍明挥手制止,而后自顾自地说道:“我是巴不得让那些个满洲亲贵败得更惨一些,而后来个火上浇油,让他们就此走绝了路。可我不能,不能眼瞅着朝廷继续丧权辱国,不能眼看着巍巍中华就此沦丧。……不冲着朝廷,也不冲着紫禁城里那些头头脑脑,就冲着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气运,咱们也得回师!”

队伍已经转入了小巷,热闹的呼喊声也逐渐远去,何绍明等人直奔着魏国涛已经设置好的参谋部而去。何绍明这会儿似乎陷入了沉思,身边的几人都眼巴巴地等着,不敢出声儿。

良久,何绍明这才醒悟过来,而后继续说道:“这场仗,要是没有我们,单靠朝廷……没准儿就输了,而后割地赔款,金州旅顺,朝鲜台湾,这些对他爱新觉罗家来说,不过是化外之地。还有两万万银子,反正在他们看来,大清不缺这么点儿银子。有了这笔银子,对面那个岛国就可以完成工业化,而后掉过头来继续欺压咱们五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瞧见咱们的子孙后代,依旧一副趾高气扬的德行……咱们得对得起祖宗,还得为后代谋点儿福祉,有些事儿,即便是看着恶心,你也得做。”

这会儿,何绍明是真情流露,无论是袁世凯还是聂世成,都是头一回瞧见。何绍明的不臣之心已经昭然,可二人心里头却一点儿也没有生出其是乱臣贼子的心思。整个语气里,除了真诚,还是真诚。

北洋已经完了,大清没了这么最后一块遮羞布,还能维持多久?

几乎不约而同地,二人对着何绍明来了个很不正规的举手礼:“职部袁世凯(聂世成),愿为大人效死!”

这一番话,也彻底阐明了何绍明的选择,整个关东军的选择!

(第一更到,晚上还有,求各类支持~)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九九何去何从?(下)

乾清宫,南书房。

说起这南书房,还有一段众所周知的典故。据载,年少的康熙皇帝就在这里去除了鳌拜。当时康熙皇帝召见鳌拜,命赐茶。内侍用开水煮过的碗盛茶水,以盘端至鳌拜面前,鳌拜接茶时,因碗极热烫手,茶碗砰然坠地。鳌拜身后的内侍乘势一推原本做了手脚的椅子,鳌拜扑摔于地。康熙皇帝呼曰:〃鳌拜大不敬〃。一群健壮的少年立即涌出来将鳌拜擒获。除了鳌拜之后,康熙这才真正地执掌大权,而后开创了所谓的‘康乾盛世’。

如今,南书房里头摆好了香案烛台,圣祖康熙的牌位也供在了中间。两侧焚香燃烛,一时间烟气缭绕。太监宫女拾掇好了南书房,便悄没声地退了出去,门口只留了两名看护的太监。

年轻的皇帝光绪,就这么怔怔地站在那儿,瞧着祖先的牌位发呆。只是,皇帝的脸上却没了往日的惆怅,始终挑着嘴角,掩不住地笑意。这会儿,也不知他的思绪飘哪儿去了,也许正憧憬着‘光绪中兴’之类的没事儿。

良久,光绪回过了神,取了香,借着烛火引燃,而后轻轻扇灭明火,对着牌位一拜再拜,随即恭恭敬敬地上了香。

“不孝子孙爱新觉罗。载湉,印笄逯鞫嘣兀晃匏桑矣惺У滦小杖死垂ィ菩谛冢俟偻虮。刮抟恢矣轮俊K遥薷σ徽迫ǎ阌兄页己紊苊髡撸鍪Τ剩耪铰攀ぁ痹臼悄剡豆咀牛档胶罄矗孀庞锼僭隹欤粢仓枞惶岣吡思阜郑骸啊暌貊惨簧ǘ眨〔恍⒆铀镌诖肆⑹模纱苏剑囟ǚ⒎芡记浚卣旃模慈眨刂乜⑹溃行舜笄澹 

说到最后一句,光绪狠狠地挥舞了下拳头。他整个的抱负理想,仿佛都集中在了右拳一般。

真是一扫胸中郁气!开战之前,他混没有把小小日本当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