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塑国魂-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大喜啊,大喜!宣川打捷!关东军何绍明挥军渡江,于宣川设伏,痛击倭寇,一战歼敌两千多人,小日本的二十一联队被打绝种啦!”得了宣见,翁同龢少有地失了礼数,半分也没有当朝首辅的威仪,用最快地速度小跑着进了宫内。

嘡啷一声,激动中的光绪站起身,袖口带掉了一块上好的砚台。“此话当真?”年轻的皇帝甫一听之下,分外惊喜,可旋即又冷下了脸。前些日子叶志超玩儿的那手虚报战功,生生扇了他一巴掌,分外没面子。是以,真惊喜之中有些迟疑。

翁同龢已经抢到在地,一边平复着喘息,一边仰着头,满脸的兴奋道:“皇上,这回可错不了。何绍明、聂世成、马玉昆、袁世凯等联名上了电文,关东军将宣川杀了个尸山血海,小日本的联队长武田秀山都给击毙了……”

“好!好!好!”光绪连叫了三声好,没叫一声,就重重地拍了下桌子。本是苍白的脸刻下已经潮红一片,眼神如同翁同龢一般,全是兴奋。这些日子,可苦了这位年轻的皇帝了。初掌大权,本应该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政令调度电文,雪花一般飞往各处。可先是平壤失陷,而后是北洋水师大败,再无出海战斗的能力。这两遭惨败,如同一记响亮的耳光,扇了光绪一个乌眼青!到了这会儿,光绪才愕然发现,即便控制了中枢,可这战该怎么打,又是如何调度,如何筹措粮饷,如何布防,他心里头一点儿头绪也没有。战事急转直下,小小日本狠狠咬了大清一口,撕下血肉露出骨头。这几日光绪也是茶饭不思,心里头一直琢磨着当初慈禧撂下的话,若真是力有不殆,他还得乖乖地交出大权!是以,这场十成十的大捷,顿时让他有久旱逢甘霖之感。

堂下跪伏着的翁同龢也是如此心思。胜了,不管战果到底如何,这两千人有没有水分,起码可以稳住局势了。至于先前的失败,那都是北洋的失败,都是李鸿章的错,跟帝党,跟皇上一点儿关系没有!还别不服气,你北洋一路败北,人家关东军刚上战场就传来捷报,这怎么解释?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北洋李鸿章的错!而关东军何绍明,那可是皇上一手提拔起来的。

想到这儿,翁同龢扬起脸,舒展了满脸的褶子道:“关东军何绍明有此大捷,全靠圣主慧眼识人,若不是当日皇上拨冗提携,哪来的今日关东军挽狂澜于危难?说到底,圣君一出,匡扶社稷,中兴大清,四海承平的日子就不远了!”

光绪自个儿也是得意非常,骤然想起翁同龢还跪伏在那儿呢。急忙上前搀扶起,笑道:“这还不是靠了翁师傅?只要此劫过去,朕定当厚待翁师傅……北洋无能,李鸿章无能,竟然让小小日本欺负到我大清头上……翁师傅,此战之后,北洋就归你统带了……何绍明……何绍明当赏!重重的赏!升盛京将军!赐头品顶戴三眼花翎,黄马褂,紫禁城骑马!另加少保衔!再加征倭钦差,统带辽地各部。翁师傅,您看如此可好?”

“皇上英明!有此赏赐,何绍明必定对圣上感恩戴德,戳力而战!”

随即二人相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这会儿,在这君臣二人看来,日本不过如此,大清之所以败了,完全是因为用人不当!而这些过错,直接可以推到西边儿那位身上去。只要帝党用对了人,这战事立马就可以转回原来的轨道。

堂内上演着君臣相惜的一幕,只是,他们似乎忘记了,头些日子这俩人还算计着何绍明的关东军来着。算计不成,便放任后党打压。也许在他们心中,这些也全是后党、李鸿章的错。

京城的地方就这么邪性,无论多么私密的事儿,哪位王爷被老婆打了,谁家贝勒欺男霸女了,哪位大臣偷偷养外室了,这些事儿第二天一准公之于众。就算是大内禁宫,想要隐藏住,也是万分艰难。

更何况,这回传来的是好消息。所以,不出半日的光景,京城上下便风潮涌动起来。无论是提笼遛鸟的旗人,还是市井坊间的小老百姓,都在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关东军,张嘴就道一句辽南何帅。

“何绍明那是没得说,从平金丹道到千里奔袭汉城,那是这个!”说着一挑大拇指。“所以,何帅发回来的捷报,一准是真的!”

“我可听兵部的说了,关东军上下两师新军,三万多号人!了不得!只要开赴朝鲜,打上十次八次这样的胜仗,小日本就得求饶!”

“北洋不中用了,李鸿章不中用了!何绍明何帅一出,平定朝鲜指日可待!”

一番纷纷攘攘之中,也有些不合时宜的声音。

“可是何绍明没有水师啊,拿什么去敌小日本的大兵船?”

“报纸上说,小日本六个师团,十来万号人。关东军才三万,这仗啊,我看悬……”

“……听跑回来的那老六说,关东军上下都不留辫子,万一要是造反……”

只是,在一片大好之中,这些不和谐的声音都被自动过滤掉了。帝党又活跃起来了,京师沸腾了,全天下沸腾了,所有人就一个心思,小日本不过如此!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六二对手

与北京城的沸腾极其类似,隔着一个时区的日本也是欢腾一片。

日本,广岛。

大本营内到处洋溢着喜气洋洋。上到与会落座的大人物,下到端着酒品餐盘的侍应生,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掩不住的得意之色。文官、机要秘书们尚且含蓄地交谈着,而武官们则已经开始放声大笑,开始欢庆着已经到手的胜利了。

海军大胜!陆军也是大胜!

北洋水师值此一战,元气大伤。可以预料的是,以清国奴的习性,定然会回威海母港休整,再无出海再战之力。从今以后,朝鲜海域、黄海,乃至于渤海,都会对帝国彻底敞开门户。曾经压得帝国喘不过气的北洋水师,已经成了往事!

陆地之上,还没齐整的第一军,在山县有朋的亲自指挥下,汇集一万六千大军,三日下平壤,兵锋直指鸭绿江。听说,负责追击的二十一联队,追着淮军溃兵一通猛打,已经过了定州。再往前,就是鸭绿江了。由此可见,享誉二十年的淮军不过如此,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帝国的征韩之策,已经实现,朝鲜,已经落入帝国的完全掌握之中!

现在的形势,对帝国实在太有利了。陆地之上,陆军直逼东北,海军也可搭载陆军随时登陆清国腹心之地。清国海陆皆失,就算举国抵抗,也不过是负隅顽抗。现下,有了海权,进可攻退可守,帝国已经立于不败之地。如此大好的形势,如何不令人振奋雀跃?

满座的宾朋,一个个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清国奴撑不住了,已经从根子上烂透了!是时候让日本领导东亚了!”

“此一战,必然扭转日本国运!从此日本将脱离东亚病夫这个称号,而且可以狠狠地将这块牌匾摔在清国人的脸上!我们大日本,从此脱离亚洲,加入欧洲文明国家的行列!”(红爵按:东亚病夫一词,最早是美国佬给小日本的称谓。这个病态的民族,赢了甲午之后,迫不及待地将这个称谓转嫁给了国朝。由此可见其民族劣根性。)

说话的,都是有头有脸的政客。

“朝鲜北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清国东北更丰富,日本必须掌握这片土地,将其变为帝国的生命线。”

“兵锋所指,水陆齐进,清国快撑不住了。割地赔款自然少不了,到时候必然可以扭转国内的局势!”

而说这些话的,多多少少与大财团有些关联,话里话外关注着自身的利益,想着能在胜利后拿到多少的国家订单。

“清国陆军还是一只中古的军队,从编制,训练,战术,勇气,都是全面的落后!完全没有进攻意识,在我们大日本帝国精锐陆军面前,只有溃逃的份儿!李鸿章编练淮军二十年,不过如此!”

“清军没有战斗意识,没有进取心!他们的军官士兵,都是为了银子在打仗。而帝国陆军是为了天皇,为了全日本的未来在作战!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山县阁下已经拿下了平壤,下一步就是推进到鸭绿江,攻入清国腹地。海军配合陆军,登陆旅顺,登陆山东,直接打到北京,将清国皇帝抓了俘虏!”

自然,发话的都是一些陆军将领。高谈阔论,放肆地大笑,生怕别人听不到一样。听闻此话,那头的海军可就不乐意了。

“……要是没海军,陆军就得架桥去朝鲜!没我们海军,清国北洋水师拿什么消灭?历次陆军胜利,哪一次少了我们海军的配合?就算少送一天的粮食补给,陆军就得当叫花子!神气个什么?一群笨蛋!”

满室气氛正是热烈之时,就听外头的侍从武官大声宣布道:“大本营总钦命官伊藤博文阁下到!”

所有人都是刷的一声站起身,脚后跟并拢,身子挺的笔直,到处都是皮鞋碰撞地板的啪啪声。而后,就见一身礼服的伊藤博文春风满面地走了进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伊藤的身影转动着。这位日本第一政治家,笑吟吟地立在首位,而后正色道:“天皇陛下诏谕:自清国卑劣违反条约,出兵霸占朝鲜,帝国上下愤慨,诸臣同心,海陆齐进,回应清人之无理挑衅。开战以来,陆军精锐攻陷平壤,海军更是摧毁号称亚洲最强之海军。朕心甚慰,还望诸位再接再厉,彻底完成征清大计!”

“臣等惶恐,必全心报国!”

老练的的伊藤博文,知道作为一名政治家该如何调节会场的节奏。随即挥挥手,侍从官在其示意下,唰地一声拉开了伊藤身后的幕布,一块巨大的地图呈现在众人面前,上面巨大的箭头直指清国腹地。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过去。

伊藤微微一笑:“诸君,朝鲜已经落入帝国的股掌之中!征清大业,即将全面展开!”

“帝国陆军第三第五师团,将组成征清第一军。彻底扫荡朝鲜残余清军之后,跨过鸭绿江,突入清国东北腹地,由北向南直扑山海关!逼近清国首府北京!”

“帝国陆军第二第六师团,将组成征清第二军。开始编队集结,分批乘坐登陆艇,在海军配合下,务必在十一月之前登陆花园口。而后,一分为二,南北齐进,攻击清国最大的要塞旅顺,另一部攻击安东,会同第一军南下。”

“帝国陆军第一师团,作为预备兵团,在第二军攻陷旅顺之后,乘坐海船,于威海登陆,直扑清国京畿腹地!”

“帝国海军,全力配合陆军。极力争取海权,将北洋水师困在威海,而后彻底消灭。随后护送第一师团登陆威海。”

“诸君,只要帝国控制了朝鲜,登陆旅顺,登陆威海,全军突入清国腹地之后,我们就可以慢慢等着清国上门求和了。”

所谓的征清方案,大部分是出于川上操六之手。在综合了陆军、海军的意见,参考了清日兵力、国力的对比之后,最终做出的决定。事实上即便伊藤不公布,底下的头头脑脑也大多知道了这个计划的全部。日本,如今还很弱小,没有一口吞下清国这个老大帝国的实力。只有一口一口地蚕食。在座众人都坚信着,此战之后,日本必然崛起于东亚。而后,实力大涨之后,转过头来,就是清国的末日!

众人正沉浸在对未来的美好希翼之中,突然,大门不合时宜地打开了。众人愕然转头,就见川上操六一身礼服,满脸寒霜地走了进来。

伊藤脸色变了变,心头有些不悦。帝国发起的这场战争,完全是少壮派一手导演的。谨慎的伊藤不是不想打这场战争,在他的预计中,起码帝国要在三年之后,实力彻底超越清国才会发动战争。川上作为少壮派的领袖人物,几番奔波于朝鲜与日本之间,可以说,战争几乎就是出自他之手。

战事起来之后,乐观的川上在汉城吃了瘪,被清国关东军痛击。随即,川上将关东军引为大敌,执拗地留在汉城,协调着后续的战事。此次大本营会意,本就象征性地询问了川上的意见,川上也回答说不来了。可没想到,川上居然在会开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闯进来。莫非,有什么坏消息?伊藤心中隐隐有了不祥的预感。

还不待众人发问,川上操六几步走到桌子之前,厉声道:“征清方案必须修改!我不怀疑这个计划会为帝国赢得胜利,可也会带给帝国更大的损失!清国关东军战力不凡,两个师的兵力足以跟第一军相当!鸭绿江之后,还有八十多营的练军,虽说战力低下,可必然形成对帝国第一军的绝对兵力优势!”

川上的一番话,震得众人一阵愣神。

当即就有人问道:“川上参谋长,这个征清计划可是你一手制定的,现在怎么要修改?”

“帝国按照这个计划已经准备就绪,修改已经来不及了。川上阁下,你到底想干什么?”

还是伊藤博文要老练,皱着眉头,当即就想到了问题所在:“川上,莫非是帝国陆军在朝鲜遭到关东军攻击了?损失大不大?”

川上操六这会儿平复了一下喘息,望着一众询问的眼神,回答道:“平壤战后,鄙人与山县有朋阁下协商,派出第二十一联队追击溃逃清军,压迫其生存空间,以期尽可能地消灭清军。昨日傍晚得到回报,第二十一联队……”他停了半天,吊足了众人的胃口,才继续道:“第二十一联队损失超过一个大队,清军在宣川伏击设伏,火力凶猛,其战斗力堪比帝国陆军。所以……”

还没等他说完,不耐烦的一众陆军将领就将其打断了。

“一个大队,几百名士兵而已,而且敌人还是伏击,川上阁下是不是担心过头了?”

“要知道,在平壤,我们可是消灭了近万的清军,俘虏就两千多。损失区区一个大队,不算什么。”

“报仇!这是我陆军的耻辱。山县阁下即日就会率领第一军全军压上,卑鄙的关东军必然溃败!”

会议室内吵吵嚷嚷。当事人川上操六却有苦自己知。他将一整个联队的覆灭,轻描淡写地隐瞒下来,说成只是损失一个大队。所图者,一来是怕影响士气,二来帝国陆海两军不对付已经很长时间,这会儿堕了陆军的威风,只会让海军争取更多的经费。

在一片狂热之中,没有人注意到川上尴尬的表情。而作为此次战争的掌舵者,伊藤博文要老练的多,透过川上的表情,他知道,朝鲜陆军损失的绝不止一个大队,或许,损失的是整个二十一联队!

伊藤不动声色地道:“诸君,战争还没有彻底胜利,清国没有求和之前,我们必须重视对手!狂妄自大,只会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徒增帝国的损失!”一双颇有威势的眼睛环视一周,会议室内当即安静了下来。

“帝国制定的征清计划已经刻不容缓,大方向不会有变动。诸君,请全力执行吧!”

“哈!”“嗨!”

众人起身,随即又恢复方才喜气洋洋的模样,说笑着退出了会议室。

巨大的会议室里,就留下的满脸疑惑的伊藤博文,与在那儿无奈苦笑的川上操六。

伊藤沉静了下,深呼吸一下,问道:“川上君,你现在可以将实际情况告诉我了,陆军……在朝鲜到底损失了多少?”

川上操六阴沉着脸道:“二十一联队,整整一个联队,全军覆灭!若不是有几名负责押运民夫的士兵远远掉在后头,恐怕二十一联队不会有一个活人!这一切,都是何绍明的关东军干的!事实证明,关东军是帝国第一大敌!首相阁下,征清攻略必须为此进行修改。淮军不足为惧,练军不足为惧,只要帝国集中兵力消灭关东军这个大敌,一切都会回到原来的轨道之上!”

“整整一个联队啊……”伊藤虽然已经猜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可依旧被川上的话震得有些**。良久,才苦笑道:“川上君,中国有句话,叫做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帝国的国内形势一天不如一天,帝国还是太弱小了,根本无力支撑一场持久的战争。所以,我们一开始的目的,就是逼着清国求和。所有的作战部署也是围绕这点做出的。你现在要修改,要全力消灭关东军,你想过没有,帝国怎么能支撑下去?一旦陷入旷日持久的战争泥潭,内阁就会倒台。川上君,你难道没有其他办法了么?”

川上颓然,伊藤所说的他不是不知道。可作为一名军人,大日本帝国的参谋长,更多的是从纯军事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川上锁着眉头,几步抢到地图之前,指着鸭绿江道:“那么……做一下小的改动好了……第二军分出一个师团,北上,抢占安东……而后,会同第一军同时发起攻击,一定要击溃关东军!”说着,他狠狠地砸了下地图。

伊藤叹了口气:“也许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糟糕。我坚信帝国陆军的能力……关东军这个躲藏在背后的毒蛇,终于露面了……川上君,只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切就不是问题。我会尽全力配合你的行动!”

在这个时候,伊藤所想的却是,二十一联队的全军覆灭也许只是个例外,也许关东军根本就不是帝国陆军的对手。李鸿章已经是清国最有能力的人了,他一手操办二十年的精锐淮军不过如此,关东军、何绍明,最近才窜起来的毛头小子又有什么能耐?

战争,就在绝大数人的乐观,极少数的忧心中彻底地拉开帷幕了。

与此同时,被日本视为大敌的何绍明却在苦恼着。桌面上摆着一张朝廷发来的电文,里头说的清楚:全军横渡鸭绿江,力抗倭人于鸭绿江,伺机反击,彻底击溃在朝日军……

何绍明已经彻底无语了,他自个儿就够乐观了,没想到那个跟他年纪相仿的光绪皇帝,比他还乐观,简直到了异想天开的天真境界了。

“姥姥!没有海军,小日本随时可以切断鸭绿江,老子没有补给拿什么打小鬼子?这破朝廷,没救了!”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六三大军压境

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三,朝鲜宣川。

连绵几日的秋雨,到今天总算停息下来。天高云淡,太阳难得地露出了笑脸。天气放晴,何绍明阴霾了几日的心情也放晴了。

自打宣川大捷的捷报报上去,清廷上下就如同打了鸭血一般兴奋起来,完全忘记了十几天前平壤失、水师没的惨痛教训。这会儿又乐观了起来。往来电文中,莫不酸溜溜地提上一句,先前的失败,大抵都是所托非人之故,矛头直指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

坐落在上海的时文报,配合着何绍明的捷报,在第一时间将此次刊登了出去。

接连的失败,严重打击了国人的信心,江山为之变色。这个时候,迫切需要一个英雄来扭转颓势。就在这个关键口上,何绍明站出来了,而且一出手就消灭了日本一个联队两千来号小鬼子,于是朝廷沸腾,京师沸腾!举国沸腾!

光绪一日三道诏书,第一道升了何绍明的官儿;第二道命何绍明统帅鸭绿江沿线各部,谨守鸭绿江,不可放小日本入大清龙兴之地;第三道更绝,直接敦促何绍明尽快展开反击,夺回大清藩属。

接到诏书的何绍明哭笑不得,无论是记忆里,还是实际侦查反馈回来的情况,对面的日本第一军上下三万余人,而过江的关东军第三师不过一万五挂零,面对两倍兵力的日本第一军,即便是火力再强大,胜负也难说。别忘了,第三师配属的75mm野战炮、57mm直瞄步兵炮、多管榴弹发射器可都留在鸭绿江对岸呢。要是将整个炮队都拉过来,可不是一两天的功夫能运过来的。朝鲜北部多山,实在不利于炮队展开。

而同样在对岸的第二师,更不能动了。何绍明清楚的很,不用多久小日本就会在花园口登陆。若是小日本在鸭绿江受阻,直接命第二军北上,自个儿腹背受敌,这仗同样没法儿打。可恨的是,何绍明控制的地方实在太小了,花园口还在北洋手中根本就没法插手,是以虽然知道历史走向,却无法说服整个大清按照他的意见去布置防御。

退一步来讲,即便守护住关键地方,布防鸭绿江,布防花园口,布防旅顺,布防威海卫,挡住小鬼子的入侵那又如何?整个大清海疆万里,没了海军拱卫,处处都是漏洞,日本只要四下出击,早晚得逼着朝廷求和。可以这么说,若无意外,拥有优势海军的日本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而他何绍明就是意外!既然没有海军,那就放小鬼子进来,咱们来个陆上对决!日本维新三十年,当掉内裤组建的六个师团,老子一口气都给他吃掉,看他到时求饶不求饶!

按照这个既定方针,朝鲜不可守!

所以,接到光绪三道混蛋诏书的何绍明一边儿挠头,一边儿大骂光绪以降的帝党份子。不懂怎么打一场近代化战争也就罢了,还躲在北京城里头瞎指挥,这样的朝廷已经不可救药了。

“姥姥!没有海军,小日本随时可以切断鸭绿江,老子没有补给拿什么打小鬼子?这破朝廷,没救了!”何绍明这一嗓子可谓惊天动地,不但震得临时参谋部内的一众军官不敢言语,就连门口的警卫都不自觉地握紧了手中的钢枪。

何绍明这人脾气还算好,平时经常搞搞下部队活动,跟士兵一个灶台里头就食,在官兵心目中那可是形象大好。可偶尔的脾气发起来,也是疾风暴雨一般,就说何绍明连自个儿老婆凝香都敢当着大伙儿的面训斥这点,关东军上下轻易没人敢触何绍明的虎须。

亲兵头子凯泰贴着门口听了听里头的动静,随即冲着几个卫兵摆了摆手,让其放远站岗的距离。里头谈论的,大逆不道的话层出不穷,凯泰可怕个别警卫听了去没事儿嚼舌根。而至于凯泰本人,跟在何绍明身边从军四年多,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京城里头的纨绔了。从何绍明的一举一动里头,凯泰已经猜到何绍明心里的野心不小,大有取清廷而代之的意味。可凯泰想得开,这天下谁做不得?满清朝廷对他们这一支刻薄寡恩,凯泰对其实在没什么可留恋的。若是何绍明异军突起,而后定鼎天下,他这亲兵头子跟在身边起码也是个从龙之功,以后封妻萌子不在话下。

外头凯泰想得美,里头却是静悄悄的。参谋们一个个噤若寒蝉,绷直了身子,板着脸,拿眼睛瞟着魏国涛、秦俊生与袁世凯三人,希望在何大帅盛怒的时候,这三位大人物能出言劝慰几句。

魏国涛话本来就少,也不知道怎么劝慰人。袁世凯是刚刚归附的,有些话也不好说。所以,这个责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尚且笑意盈盈的秦俊生头上。

秦俊生嗤笑一声:“大帅,您这是发的哪门子脾气啊?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他叶志超损兵折将、接连失利,还谎报战功,结果朝廷不过是夺了职,训斥一番发回军中白身效力罢了。既然如此,咱们也可以来个阳奉阴违,不知道您对着这张废纸发的哪门子火儿。”

“恩?”秦俊生的一番话,有如醍醐灌顶,让何绍明一下子茅塞顿开。对啊,五年来苦心经营低调做人,如今自个儿拥兵五万,要银子有银子,要军队有军队,在这举国皆败的时候,自个儿迎难而上,赚足了名声,还有什么必要听那个所谓朝廷的?

一直以来何绍明都低调惯了,总是还把自个儿当做一个一穷二白的小人物,寄居在别人家里,偷偷摸摸地想要把来个谋财害命。潜意识里头,他始终觉着自个儿是在整个天下抗衡,是在跟一个国家抗衡,一直有一种心虚的感觉。

方才秦俊生的话明确地告诉他,现在他已经不是当初的小瘪三了,已经成为堪比李鸿章一样的大人物,借着甲午,已经可以左右天下局势了。这么一说,何绍明顿时就觉着心里头豁然开朗起来,心里头的那么点儿战战兢兢一扫而光。

何绍明被转了身子,长出了一口气,再转过身,眼睛里精光四射:“本帅不过是发发牢骚罢了,朝廷不行了,北洋也不行了,如今这场战争,就全看咱们关东军的了!……既定方针不变……国涛,第三师立即展开,在定州到义州沿线层层设防,务必退却的同时把小鬼子给打疼了……俊生,通知第二师分出一部占领安东,就地驻防。第一师也按照既定方针运动……”

何绍明又将头转向袁世凯,思索了下道:“慰亭,我会从辽阳抽调一个团给你作为骨干,收拢溃兵组建第四师,这活儿可不轻巧,有什么困难尽早提出来,本帅酌情给你解决。”对于袁世凯这位野心家的使用,何绍明考虑了很久。历史上这位大总统的名声可不怎么样,几乎等同于卖国贼。而实际上,袁世凯这人有野心的同时,还很爱国,而且很有能力,无论军政都有几手。何绍明权衡了一番,还是起了收拢的心思,先让其统带组建一个师,而后待甲午之后,再转为文职。没了军队,留在身边的袁世凯没多大作为。就算有军队在手,以振兴社渗透关东军的情形来看,大小军官大多都是振兴社成员,他袁世凯想造反可没几个人跟着。

袁世凯急忙抱拳一礼:“何帅,旁的倒没什么,可这淮军上下都是北洋带出来的,如今叶志超还在营中,咱们就这么明目张胆地过去收编,这个……不太好吧?”

何绍明冷哼一声:“眼下是国战,事关我国生死存亡,值此危难之时,还分什么派系?淮军是北洋带出来的,可首先是国家的军队,老子收编溃兵打小日本,北洋就算不满意也得憋在肚子里头。慰亭你放心,回头老子就把叶志超圈起来……哼!一枪不发丢了平壤,一路溃逃损兵折将,老子不砍了他算他走运了!”说话间,满脸的凶气,骇得众人又是噤若寒蝉。什么叫王霸之气,这可不是天生就有的,久居上位,说话间、举手投足自然而然带着一股子威势。

“成了,计划已定,都去执行吧。”何绍明一声令下,众人一哄而散,转眼间走了个干干净净。独独秦俊生还站在那儿,笑得颇为尴尬,似有难言之隐。

何绍明一皱眉头,不悦道:“说吧,又出了什么问题?”

秦俊生打了个哈哈,小意道:“大帅……你要找的小鬼子联队旗找着了……”

何绍明高兴了,急忙追问:“找着了?哪儿呢?赶紧送过来,我派人裱起来送京城去,怎么也得骗个几十万银子下来……”小鬼子联队旗啊,虽然何绍明不怎么在乎,可送给满清朝廷肯定能得到实惠。

秦俊生苦着脸打断了何绍明的白日梦:“那个……打扫战场的时候,某团长光顾着欣赏小日本的武士刀了,随手把联队旗扔……扔火堆里,烧了……”

“烧了?”

“恩,烧了。”

“哪个团长干的?”

“十八团代理团长……刘鹏飞。”

“王八蛋!”何绍明怒不可遏:“又是这王八蛋!他是不想好了,我就闹不明白关东军怎么会有这号人?你甭劝了,第三师不能留了,刘鹏飞调到第四师,自个儿拉队伍去!”

何绍明一番咆哮,就决定了替手下连长北极熊顶罪的活阎王的去向。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