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塑国魂-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仗怎么可能会打输?唯一要考虑的,就是趁着这股风潮,里子面子都赚足了,把好处都尽快揣自个儿兜儿里。

而此时,包括慈禧在内,后党一派却集体失声。

平心而论,慈禧目下表面上荣养,实际上还是玩儿的垂帘听政那一套。在大清最高的位置浮沉几十年,若是国内的事儿,慈禧谈笑间就能平息。

可这到了外事儿上,慈禧以降,有一个算一个,这些后党人物就是一句话,没法子。慈禧幽居深宫几十年,压根儿就不知道什么叫国际形势。后党一派,不是勋贵就是王爷,谁也没办过洋务,更别提跟洋鬼子打交道了。此时,后党真可谓两眼一抹黑,有些茫然失措。

慈禧既不想给小日本陪笑脸,又恼怒小日本搅和了自个儿的寿辰。可真要打起来,输赢如何谁也没有谱儿。日本究竟如何打算,做了多少准备,实力如何,谁也不知道。到底如何应对,是软还是硬,谁都拿不准主意。一时间只好观望着,对于帝党人物上蹿下跳,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那头奕劻递了折子,将英国公使的一番话转述给了慈禧。慈禧当即便如救命稻草一般抓在手里。随后传话给帝党领袖翁同龢,暂时约束手下。日本人是够可恨的,可眼下最要紧的事儿还是寿辰,等过了寿辰,把小日本是揉圆了还是搓扁了,都有得帝党去闹。

慈禧的话,还是有几分威力的。毕竟这方今天下,还是这位老佛爷的。翁同龢心里琢磨着,慈禧过了寿辰移居三海,也就可以安心荣养,到时候,自然归权光绪,当即便应了下来。第二天,朝廷内风气一变,后党跳出来要主和,帝党则全部失声。

慈禧为了安心过寿辰,一面儿遣了奕劻紧跟着各国公使,催促调停;一面儿又想起了圈禁在家的鬼子六,连番下旨意,请鬼子六进宫拿主意。方今天下,熟悉洋务的除了北洋李鸿章,也就这位鬼子六了。此时,慈禧只有放下忌惮之心,找这位六王爷商议了。

京城风潮涌动,北洋上下也是一片扰攘。

“中堂回来了!”

一嗓子喊出来,签押房内一众幕僚呼啦啦都站起身来,朝门口迎了过去。一瞬间,便将刚刚从英国领事馆归来的李鸿章围了个严严实实。

“中堂,英国领事怎么说?这调停到底行不行啊?”

“小日本欺人太甚,中堂,咱们还是打吧!”

“方伯谦见死不救,临战逃脱,中堂,必须严惩!”

“朝鲜牙山还有咱们四千兵马,如今孤悬海外,中堂,还请您尽快拿个章程出来!”

“中堂,上面可盯着呢,日本气势汹汹,咱们这会儿要是怂了,可不好跟上面交代。”

“打什么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银子呢?饷呢?一旦开战,募兵要钱,军火、粮饷、筹防……哪样不要钱?北洋今年的进项一早就花光了,还从各处预支了不少,战事一起,这银子从哪儿出?朝廷不给银子北洋怎么打?”

“小日本到底想干嘛?难不成真想把咱们打趴下?中堂,可从驻日领事馆那儿得了消息?”

签押房内,幕僚们一阵乱哄哄的声音。自打牙山噩耗传来,各处电文请示,雪花一般扑向这块几间大的房子,直奔年过古稀的李鸿章而来。

没有战事的时候,一切都好说。一旦战事起了,才发现诺大的北洋上下千疮百孔,到处都是窟窿。这会儿朝鲜驻扎了将近四千名淮军,全靠着海路补给。如今丰岛一战,彻底断绝了海上补给线。北洋水师,更是龟缩黄海北部,只能看护住渤海门户而已。最要紧的是,事到如今大清上下没人知道小日本究竟打的什么主意,又为此做了什么样的部署。只知道日本舰队已经开赴朝鲜,陆军一个混成旅团驻扎龙山,时刻威胁着北洋四千兵丁驻扎的牙山口。日本人断绝了几个领事馆与大清的通信,现在连封电报都发布出来。

李鸿章面色阴沉,一言不发地走向首席,坐了下来,就任由着下面人吵闹。这会儿,李大中堂也是头疼的紧。方才走访英国领事,又得到了模棱两可的回话。‘各国均对日本开启战端一事表示谴责’‘五国将联合调停,这是眼前将事态控制住的最好机会’‘我国政府对于日本袭击英国商船致使多名英国人遇难一事表示愤慨,如日本不克制,继续挑衅,则一切后果由日本承担’这些话表面上说的漂亮之极,初一听闻,老李自个儿也以为调停就在眼前了。剩下的,上了谈判桌,就是他的拿手好戏。可李鸿章万万没有想到,几天过去了,收到的却是日本拒绝调停的消息。难道,这战事真的不可避免了?

李鸿章心理面清楚的很,如今的大清和他的北洋一样,承平的时候还能勉强维持个架子,大家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强撑着最后的体面。一旦狂风袭来,才愕然发现这房子原来是纸糊的!如今的大清,从方方面面来看,都没有进行一场国战的准备!

最要命的,现在所有的责任都压在他老李一个人的身上。后头,牵扯着朝廷里各种势力的纷争,一个处置不好,他老李就得当替罪羊,苦心几十年建立的北洋也得灰飞烟灭,画作泡影!

下面吵闹声越来越大,听得李鸿章青筋暴起,骤然喝道:“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李鸿章身居上位几十年,这涵养工夫早就修炼得炉火纯青。此时骤然发难,吓得所有人都是一愣,而后便是噤若寒蝉。一众幕僚都是跟了李鸿章多年了,太熟悉他了。上次发这么大脾气,还是在攻发匪老巢的时候,算算已经几十年没见了。

满屋子一时间可闻针落。李鸿章喊出那么一嗓子,似将多日的憋闷之气全都发泄了出来,随即整个人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瘫坐在那儿,良久,这才强打着精神道:“记录:第一,严催朝鲜北路进兵,先进平壤以遏敌谋。让马玉崑和卫汝贵先后进兵,以资进剿。剩余盛军分批轮渡牛庄,加紧行军,驰援平壤。”

“第二,倭人狡谲,各口有人改装侦探,用洋人密码通电,大碍军情。若专禁倭电,仍可托名他国人传递。自应照公例禁止一切密报。”

“第三,给总理衙门拍电报,就说自五月初至今,日派奸细二三十分赴各营各处侦探,并有改装薙发者。狡诈可恶!拟令出境,以杜诡谋。如再有影射奸探,即行查捕。是否,乞速核示。”

“第四,虑威海南太敞,日多诡计,设黑夜以雷艇入袭,恐自扰乱。勘电拟令定、镇、致、靖、经、来六船暂赴旅泊,丁汝昌在威照料布置水雷及制挡雷链、木桩、鱼网等件,所筹甚是,应即照办。但嘱其六船到旅后,晓夜仍须防备。德税司条陈南口宜添制挡雷铁链、木桩,中系大船,令罗道电商,可参酌妥办。大铁链旅坞尚多,可借用。余需费若干,核实开报。”

一口气将所能想到的对应最坏结果的对策说完,李鸿章似乎瞬间苍老了许多一般,颓然地坐在那儿,端起茶碗的手哆嗦个不停,杯盖与杯子不停地发出撞击声。他品了一口茶,抬头瞧着一众望向自己的幕僚,勉力一笑道:“都记下了?尽快布置下去吧。大家伙儿放心,这天还没塌下来,英国领事与我说了,刻下五国正在联手调停。还有可为。话说回来,就算开战,咱们北洋还能怕了小日本?”

这话一出口,一众幕僚如同吃了定心丸一般,七嘴八舌奉承几句,便急急地忙活方才的吩咐去了。一瞬间,众人走了个干干净净,签押房内只余下杨士骧与张佩纶二人。

杨士骧上前一步,小意道:“中堂,唯今之计,不如将何绍明的关东军顶上去,等他跟小日本拼个差不多了,咱们再出场,那时候无论胜败,都能保住北洋……”杨士骧这话可谓诛心,尚未宣战便言战败。可杨士骧实在太了解北洋了,正如李鸿章所担心的,北洋上下就是一个空架子,没事儿的时候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有事儿,对内北洋还有点儿余勇,对外……一无所恃!他是北洋的营务官,实在太清楚了。北洋上下,负有拱卫直隶,甚至拱卫整个北中国的重任。号称练军二十年,水陆师齐备。承平的时候,可以不可一世,被世人看做是庞然大物。事到临头,只有局内人,才知道北洋的虚弱。

且不说淮军日益腐败堕落,单单就是一个钱字,就能要了北洋的命。从太平天国开始,大清的中央财政就彻底崩溃了。各地督抚,以厘金为主要收入来源,这才挺过了太平天国之乱。天平天国之后,大清的财政就成了一盘散沙,再也整治不起来了。战事一起,这银子从哪儿出?举国借债?当初与法国人那场战事,北洋拿出上好的矿山做抵押,满世界借也借不到钱!

光是一个钱字就这么多问题,就更别提军队组织、招募,民心动员还有各种体系协调的问题了。

杨士骧话没说完,便被张佩纶打断:“莲府,如今是咱们北洋顶在前面,不是他何绍明。朝廷里打算看咱们笑话,而后落井下石的有的是。现在北洋是退无可退啊。一旦战败……就得解体啊!”

座位上的李鸿章摆了摆手,冲着二人道:“天塌下来,我个儿高,我顶着。你们还是赶紧忙活正事儿去吧,各处调备,正是缺人手的时候。……老夫再出去一趟,看看俄国公使喀希尼怎么个章程。”说着,李鸿章缓缓站起身,猛然身子一摇晃,随即又摔落在椅子上。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此刻几乎被耗光了心血。

“中堂!”“中堂!”

二人呼喊一声,急忙抢上前扶住李鸿章。

好半天,脸色苍白的李鸿章这才睁开眼睛,微笑道:“人老了,起得猛了就容易昏厥,不碍事,且扶我起来。”

二人扶着李鸿章,看着那双衰老得形同枯槁的手,心中均在暗叹:中堂老了,也不知这次能不能挨过去。

(儿童节快乐,特送900余字,以告慰早已失去却偶尔会回想起的童年~)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四八捷报?

“万岁!”“万岁!”

东月峰上,漫山遍野的日军,挥舞着武器欢呼着。山脚处,无数一身云褂的淮军士兵正在亡命而逃。站在峰顶,大岛旅团的最高指挥官大岛义昌手拄着战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大岛旅团是以广岛第五师团第九旅团为基干组建起来的先遣支队,四千余人马,野炮十余门。早在二十三日,也就是日本密谋夺取汉城的时候,大岛旅团就接到了大本营的密令,从龙山出发,直扑牙山口。大岛旅团的是第一要务,就是要配合海军,整肃朝鲜西海岸。尽早封闭仁川,彻底断绝淮军海上的补给,而后彻底控制大同江以南。待第一军余部抵达之后,再与之会和整军北上,彻底将清军赶出朝鲜!只是大岛旅团此番行程实在不顺利。

先是要封锁消息,征发物资。可棒子们似乎天生与日本人有仇一般,白天抓了壮丁,晚上一个看护不住,就能跑个精光。耽搁了两日,才征发足够的民夫。

而后是突然接到急电夺取汉城失败,全权公使大鸟圭介成神,日军三百余士兵阵亡。而始作俑者正是那支让大本营捉摸不透的关东军。大岛义昌接到川上操六的电令,要求他尽快增援汉城。

大岛义昌清楚的很,刻下中日两国还未宣战,这时候夺取汉城失败,帝国无疑会在舆论上处于不利的局面。倘若清国与列强借此发难,势必会动摇日本与清国决战的决心。是以,大岛义昌不敢怠慢,急忙分出二十一联队赶赴汉城驰援。

一直到二十八日,这才赶到成欢驿。二十九日四时发起攻击,激战三个半小时,夺取了左右两翼四处营垒,将淮军聂世成部夹在中间,成合围之势。聂世成遂率众突围而去。

此前,大岛义昌一直有些担心。清国武备松懈,唯一可战之军当属淮军。淮军专门请了洋人操练,操习西洋战法,大清第一军之名享誉几十年。加上之前突袭汉城失败,大岛义昌心理面对淮军的战力是一点儿底儿也没有。碍于大本营的命令,这才仓促发起攻击。甫一交战,大岛义昌就发现,淮军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排枪打得散乱,士卒临战惶恐,各部缺乏联系,几乎没有配合,日本士兵往往一个白刃冲锋下来,就能攻下营垒。攻下了成欢,大岛义昌这才放下心来,淮军不过如此!今日一战而下,只阵亡了三十七人,伤了五十人,却留下了清军将近二百具尸体,无疑让大岛信心大增。他坚信,大日本帝国制霸东亚的日子不远了!唯一可虑的,倒是那支闻名不见面的关东军。关东军到底战力如何,又是怎么歼灭了三百余日军精锐,这些疑惑始终萦绕在大岛义昌心头,久久挥散不去。

“旅团长阁下!”

后头一声发喊,将大岛从冥思中拉了出来。转头一看,却是二十一联队联队长武田秀山。

“旅团长阁下,我们已经彻底攻下成欢了,是否立即展开对牙山的攻击?”武田秀山脸色带着兴奋,甫一到得近前便急急发问道。

“武田君,辛苦了。”大岛点头低声安抚了一句,随即转身,面向着仍在欢呼胜利的日军,举起右手,待安静下来,高声道:“天皇的勇士们,前方十五里就是牙山!为了天皇的荣耀,为了帝国的大业,前进!”

朝鲜,平壤。

这会儿,整个朝鲜局势紧张,先是东学道作乱,而后是中日两国对峙,一时间剑拔弩张,稍不留神就有走火的危险。虽然远离第一线,但平壤似乎也受到了这股紧张气氛的影响,街道上行人零落,不见了往日的繁华。

骤然,城门口,一队人马鱼贯而入。这队骑兵,人人骑着高头大马,墨绿色的军服,大檐帽,锃亮的皮靴,脸上掩不住的风尘之色。队伍一路向东,直奔府衙而去。躲避在路旁的朝鲜民众一眼就认出了,这支队伍就是几月前驻扎在平壤城北的关东军。这会儿通信不发达,汉城到平壤一路八百多里,何绍明等人又是一路急行,是以汉城生变的消息只有少数人知道。

队伍中间,何绍明就端坐在马上,面沉如水,皱着眉头凝思着。四天前就得了消息,果然如历史上一般,丰岛海战,广乙沉没,高升沉没,操江被掳,济远遁逃。没有一丝一毫改变。可以预见的是,几日后的牙山之战,也会接连败退。李鸿章经营北洋二十年,将北洋养成了个外强中干的怪物。对内,还可以时常亮亮爪牙,对外,就是一头纸老虎,就如同这大清江山一般,一推就倒。

甲午之势,断没有指望北洋与满清的道理,只有自个儿一力改天!可这天,是那么好改的么?何绍明不知道,他只知道眼下已经势成水火,不由得他不顶在前面。穿越以来,他就一直打着推翻满清的主意。谋的,就是这锦绣河山。甲午到来,小日本发难,若是他不站出来,那么等过后,即便很容易就推翻了满清,得到的,不过是个支离破碎的江山。而且,割地赔款,丧了百年国运。国际上蔑视,国人自卑。得了这么个江山,少五十年根本就别想重整河山!

形势逼人,何绍明已然下定了决心,即便是自个儿顶在前面,反而让北洋躲在后头,也要咬牙顶着。此前,何绍明几番电令,关东军第一师开赴海城,建立防御体系;第二师掉头直奔鸭绿江,若是得了朝廷的命令,即刻奔赴朝鲜战场;第三师整饬营盘,时刻整装待发。除此之外,还大量征集了民夫,将辽阳储备的军械粮饷运往各处藏匿起来,算是为他日反攻做准备。

何绍明很清楚,自个儿没有海军,北洋水师即不可能听自己的命令,又被日本联合舰队压制到了黄海海域,根本指望不上。各处岸防码头,除了牛庄(营口)在他手,其他都在北洋之手,根本容不得他插手。况且,指望岸防抵挡日本海陆两军,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所以,只能攥成个拳头,痛击日军,寻机歼灭,进行陆上对决!将这场战事拖延下去,直到日本人打不起为止。而陆上对决,隔着一条鸭绿江的朝鲜显然不是好地方,那么决胜之地就在奉天!

想到这儿,何绍明皱着眉头沉思着,努力回忆已经模糊的甲午记忆。他毕竟只是个军史爱好者,根本就不是研究历史的,只知道日本的兵力以及战争大概的走向。要具体到具体哪一天日本做了什么布置,就不是他能知道的了。

正思索着,身旁,落后半个马身的袁世凯却笑道:“何帅,六天八百里,虽说是有马代步,可这身子也快散架子了,总算到了平壤,这回可得好好休息一番。下官在平壤还有些故旧,回头下官制备酒席,好好犒劳一些一众军士。”袁世凯这会儿神色轻松。汉城虽然丢了,可他随着何绍明反攻景福宫,不但歼灭了日军三百来人,还抢出了朝鲜世子。这功劳,足以让他封官加爵,而不至于被一众清流弹劾了。

“慰亭若是劳乏,自可留在此地歇息盘横,本帅尚有军务,况且还带着朝鲜世子,要尽快赶回辽阳向朝廷复命。”何绍明这话不软不硬,让袁世凯吃了个不小的钉子。

袁世凯面色一变,收敛了笑意,肃容小意道:“何帅可是担心日本人追过来?虽说前几日丰岛海战,我军小败,可还有主力未曾出战,海面之上还有可为。牙山口又增兵几营,现在驻扎了四千人,又有宿将叶志超等人坚守,就算日本人玩儿了命,也不可能旦夕间攻下。只要增援的四军尽快赶到,朝鲜局势必会稳定。”

何绍明回头,嗤笑一声:“慰亭,我担心的就是叶志超!”

“此话怎讲?”袁世凯满脸迷惑。

而何绍明只是笑笑没有作答。只是朝前喊道:“凯泰!去府衙找棒子官儿‘协商’下,找个好地儿安置。而后就地休整一日,明日继续北行!”

“是!您就请好吧!”几十步外,凯泰应了一声,点了几名士兵跟从,策马疾驰,直奔府衙而去。

何绍明随即回望东南,心中暗想,算算日子,‘牙山大捷’也该上演了吧?话说叶志超这人若是托生现代,绝对是个‘大制骗家’。没准儿还能拿个小人什么的。可惜,是在甲午年间玩儿这手。这回,恐怕叶某人就没那么好运了。因为,如今有我何绍明!

天津,北洋大臣衙门。

短短几天的时间,愈发老态明显的李鸿章就再也支持不住了。

往日间,这位大清重臣,天下督抚之首,身板挺直,声音洪亮。谈笑间气度阔达。游刃有余地周旋在列国与大清朝廷之间,有西方人送了他个‘东方俾斯麦’的名头。可自从日本递交第二次绝交书,使馆领事夹着皮包走人,一个接一个不利的消息纷纷向这位东方俾斯麦袭来。丰岛海战失利,列国调停失败,种种。这让还在竭力维持的李鸿章一下就苍老了许多。

谁都知道,山东、直隶、旅大、朝鲜、乃至整个北中国的筹防,二十年来都是李鸿章一力维持着。一旦与日本交战,主战场就在朝鲜与北中国,就在他李鸿章的地盘上。一下子,整个战事的担子,都落在他李鸿章头山了。

时势如此,不交战已经是不可能了。可一旦交战有什么闪失,他李鸿章一生功业,就要付诸流水!当初中法战事,李鸿章就背上了全天下的骂名。那次好歹是面对着法国这么一个西欧强国,谈和之后,他李鸿章反倒享誉海外。可这回面对的是东洋小日本,他绝对不能失败。

筹防筹饷,调集军队,极力增援朝鲜,就算拼了北洋的老底,也要保住朝鲜。他已经电饬叶志超,只许胜不许败,倘若败了,自个儿提着脑袋来见!

“中堂,奉军左宝贵部已于今日抵达义州,给中堂传话,定然会尽快赶赴平壤。另外……朝廷那头传话过来,五国调停失败,御史清流群情激奋,朝野风潮,都要要应战……中堂,这战事,咱们是躲不过去了。幼樵与何绍明交好,要不要让幼樵走一趟辽阳?”

李鸿章抬头,却见同样黑着眼圈的杨士骧,正抱着一叠电文,垂立一旁。脸上日间消瘦,仿佛风一吹就能倒下一般。心中一热,只是笑笑摇了摇头:“莲府,如今是赶鸭子上架,退不得啊。”杨士骧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借助何绍明的关东军。从上次剿灭金丹道,关东军战力颇为强悍便被风传了出来。陆陆续续也落入了老李的耳朵里。朝鲜局势危急,关东军就驻扎在辽阳,按说,绝对是一大臂助。可李鸿章不能去求何绍明。头一个,李鸿章与何绍明往来不多,顶多算是认识罢了,没什么深交。让李鸿章放下脸面去求,门儿都没有!第二个,朝鲜就是他李鸿章的势力范围,如今已经赶鸭子上架了,就不能退下来,更不能倒下。求助何绍明,那就等于他李鸿章示弱了。之后弹劾的折子能像雪花一般将他淹没。

他李鸿章不但是在和日本交战,更是在跟国内交战啊。而如今,李鸿章所指望的,就是他养育数十年的北洋子弟,能够激发天良血诚,为他好好卖命。

顿了顿,李鸿章叹道:“别想别的了,事到临头,何绍明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牙山有叶志超盯着,多年恩情在那儿,我相信……”

正说着,就见一幕僚急匆匆地走了进来,满脸喜色。看见李鸿章,甚至忘了行礼,扬起手中的电报,大声道:“中堂!叶军门急电,牙山大捷,牙山大捷啊!”

啪啦一声,茶碗摔落地面。再看李鸿章,本是佝偻的身子瞬间挺直,苍白的脸色瞬间涨红,眼睛里面竟晃动着泪光,右手虚指着幕僚拿着的电报稿,微张着嘴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四九宣战

“中堂,中堂!北洋急电,牙山大捷!叶军门、聂军门率军击退来犯倭寇,杀敌千余,自损不过百,真真是大捷啊!”一名小章京一边儿挥舞着手中的电文,一边跑进了总理衙门。看见堂上的几位军机大臣就嚷嚷开了。

这间不大的屋子里,翁同龢、世铎、额勒和布、徐用仪、奕劻等满汉军机大臣齐聚,这会儿正为是战是和争执的不可开交。冷不丁这么一嗓子,大家伙都有些愣神。

大清国洋务办了几十年,多少有一些家底儿。此前,在所有人的心理面,小小日本不值一提。论块头论财力,大清都是日本的好几倍,更别提人口基数了。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念头,全国上下四百多营练军,就是那人填也能把小日本六个师团拼个精光。之所有有人主战有人主和,不过是为了利益分配。战事一起,光绪趁机夺权,显然帝党会夺得更多的利益。而此前的既得利益团体后党,显然不甘心。大家伙在朝廷上叫着劲,吵得面红耳赤,说到底还是为了利益到底如何分配,而不是怕了小日本。可牙山口一声炮响,生生扇了众人一个巴掌。

什么时候小小日本,弹丸之地,竟然敢狠狠地咬了大清一口,而且咬得十分之疼。帝党这头,翁同龢身为帝党领袖,又是户部尚书,最了解大清如今的形式了。旁的不说,中央财政体系崩溃,几十年一盘散沙,若是对方战力强劲,大清实在打不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而且,即便是光绪亲政,万一战事失败,少不得西边那位还得出来收拾残局。凭着老佛爷几十年的手腕,到那时候,帝党定然成了替罪羊。该贬的贬,该饬的饬,光绪要想再出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是以,考虑到这一点,几天来翁同龢反倒是来了个闭口不言,静观局势发展。

小章京那一嗓子,便如同天籁一般悦耳,翁大中堂楞了一下,随即猛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几步走过去,一把抢过电报稿,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一遍不放心,又仔细看了一遍,脸上渐渐显出喜色。放下电报稿,翁同龢朗声笑道:“哈哈,老夫就说,日本蕞尔小邦,怎会是我大清的敌手?”说着扬了扬手中的电报稿,递给众人传阅。

趁着众人传阅的工夫,翁同龢志得意满道:“诸位,惶惶大清几时怕过小日本?先是让日本夺了汉城,又被日本趁我不备偷袭护航舰队。若不是碍着老佛爷的寿辰将近,咱们能忍到现在?如今五国联合调停失败,诸位也别想其他心思了,咱们还是奏请皇上,一心应战吧!老夫这就进宫递折子面圣,列位大人,先走一步了。”说着拱拱手,昂首迈步就走。

总理衙门内,几名后党要员一个个面面相觑。老翁打的什么主意,他们再清楚不过了。之前,还可以用胜负不可测之言反驳一二,借此拖延些时日,指望着列强调停能奏效。结果,调停失败,又有牙山这场大捷,这应战之事势不可挡。

这个关键口上,谁要是还敢站出来唱反调,再用老佛爷的寿辰说事儿,那天下汹汹之势,亿万黎民悠悠之口,就能将他淹死。堂内一时间安静之极,几名后党人物,碍于有旁人在场,彼此交换着眼神。交换来交换去,最后就得了一个意见,这事儿,还是请老佛爷拿主意吧。

光绪二十年七月三十日,牙山大捷的消息传回国内,叶志超声称,在其运筹帷幄之下,指挥聂世成四营淮军,于成欢、牙山痛击来犯之过万日军。日军大岛旅团溃不成军,击毙敌酋十余名,杀伤千余日军。此役,聂世成部也伤亡百余人,因弹药耗尽,且需安置伤员,且日军南退,牙山无忧,是以先行退往仁川整军。

北洋所上之电文,除了叶志超的原稿,还旁引了往来汉城的英国商人的证言。道:“经此一役,日军破胆矣!”

电文一到,举国欢腾。翁同龢当即匆匆进宫面见光绪,呈上报捷电文原稿。光绪看罢,乐得连连拍桌子。本来苍白的脸色当即涨红了,连连嚷嚷着‘军心士气可用’。此前,光绪心里也在犯着嘀咕,究竟开战与否,始终拿不定主意。国朝十余年未经军旅之事,日本人又来势汹汹,胜负如何实在不得而知。前又有丰岛海战之败,虽说日人胜在偷袭,可也委实扇了大清一个响亮的耳光。一时间踌躇不定,这心思七上八下没有底。

眼下捷报一到,这心总算可以放回肚子里了。聂世成不过四营兵马,就能击退过万日军。就算打一折扣,也是场大胜。眼下四大军正在开赴朝鲜,到时兵力猛增,守住朝鲜那是绰绰有余。

能守住朝鲜,本土自然无忧,到时候无论打成什么样,都只会对帝党有利。光绪兴奋之下,连夜赶往西苑见了慈禧,无外乎一个意思,开战!

“亲爸爸,过万日军进犯牙山,叶志超叶军门指挥军队,奋力抗击,不但击退日军,还杀伤过千。如今几番调停,日本人都拒绝了,这是找上门来要跟咱们大清过不去啊,咱们现在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宣战!”

光绪一身朝服,身子笔直,对着榻子上的慈禧慷慨陈词。年轻的皇帝这会儿一扫过往的阴霾,脸色涨红,垂在股间的双手不住地颤抖着,激动得不成样子。对于光绪而言,这一天实在是扬眉吐气。一直以来,都是对面榻子上老佛爷一手把持朝局,光绪要想插插手,可谓势比登天还难。而今朝鲜局势不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