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塑国魂-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禄当即脸色就有些不好看,咳嗽一声道:“这个,圣旨上说的清楚,本官就不累述了。本官听闻何帅一手操持关东军,整整三年,这才有小成。昨日也视察了一番,本官观之,不过尔尔。”荣禄不屑地一偏头。“营中上下,士卒倒也罢了,这军官可实在太不合格了。”

魏国涛冷笑一声:“荣大人,不知哪儿让你不满意了?”

“多了去了!”荣禄板着脸斥责道:“本官经略军旅数十年,眼里可掺不得沙子。你们那些小伎俩可瞒不住。就说……”荣禄一下卡住了,本想胡诌一番,可细想一下,貌似这关东军军官还真没什么毛病,→文·冇·人·冇·书·冇·屋←一时间让他不知从何说起。好半天,荣禄憋红了脸,猛地一拍桌子:“太多了,本官都懒得说!”

呷了一口茶,脸色缓和道:“本官知道,关东军何帅也不容易,这要枪没枪,要饷没饷,更没几个明白人扶持,能办成这样也不容易了。但是,咱们是为皇上办差,这可不能有半点儿差池。”说着,荣禄朝南拱了拱手。“万一皇上派人来抽查,将此番景象如实上报,到时候不但何帅要遭弹劾,就是本官也得跟着倒霉!”

“所以,本官昨夜思前想后,彻夜未眠,这才想出了个主意。”随即指着周遭的一众兵痞戈什哈,笑道:“这都是跟着本官多年的军官,练兵颇有心得。诶,本官也是舍不得,可为了他日不受牵连,也只好忍痛割爱了。这一共是三十七人,一个个当个营官一点儿问题没有。”

魏国涛阴沉着脸:“荣大人,您这是要来夺权?”

“夺权?从何说起,从何说起啊?”荣禄连连摆手。“本官想的是,目下朝鲜局势堪忧,眼瞅着战事一触即发。而关东军上下有战阵经验者不过寥寥数人。有了我这批军官,不正好弥补不足么?”

这话说着好听,瞧瞧那帮兵痞站没站相满脸骄慢的模样就知道了,这帮人就是奔着夺权来的。魏国涛轻蔑一笑,不卑不亢道:“还请荣大人见谅,这事儿,还是等我们何帅回来,您亲自跟他商量吧。弁下可做不了主。”

等何绍明回来?等他回来还有自个儿什么事儿。魏国涛这副冷面孔,让荣禄有些头疼。挠了额头,荣禄随即放缓语气道:“魏大人,咱们话挑明了说吧,诸位,有一个算一个,都听清楚。你们何帅,先是投了皇上那边儿,让老佛爷很是烦心。借着又被翁中堂给卖了,如今是里外不是人。朝廷里,两头可都算计着这关东军呢。跟着你们何帅,还有什么奔头?”顿了顿:“没错,荣某就是得了上头的教诲,来收军权的。诸位好好想想,小胳膊能拧得过大腿么?只要你们从了荣某,日后封官加爵,这些都不在话下。倘若军功大了,就算进军机也不过十年后的事儿。”荣禄左手捏着八字胡,笑道:“这话可说开了,众位考虑如何?”

房间内,一众关东军军官全都黑着脸,不发一言。良久,魏国涛才冷声道:“荣大人,倘若我们要是不答应呢?”

话音刚落,哗啦啦一阵枪栓响动,方才还满脸痞气的戈什哈,纷纷端起步枪,瞄准了一众关东军军官。

荣禄就那么笑吟吟地看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威胁之意溢于言表。

魏国涛不为所动,轻蔑道:“荣大人,您这是打算玩儿硬的了?”

(胜利归来。另外说几句闲话。今儿朋友请客,打算端午结婚。结果这小子喝多了,当着未婚妻面儿大放厥词,把自个儿有几个情人都交代出去了,场面闹的很是不堪。奉劝各位,结婚前一定要把感情理顺。不管之前如何,从此以后,你要面对的是与你相伴一生的妻子。人活一世,草木一春,图的就是对得起自个儿良心,而后心安理得。我哥三十三岁肺癌死了,死前很是不安,一直念叨着当初做错的事儿,直到闭眼还在念叨着。两厢比较,红爵觉得,凡事,尤其是婚姻,一定要对得起别人,对得起自己,慎重考虑再决定。列位看官您觉着呢?再说就冒了了,废话多多,各位见谅,实在是酒精上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四一檄文惊天下

“荣大人,您这是打算玩儿硬的了?”

这话一出,荣禄不住地笑着,仿佛听了什么笑话一番。摇晃着脑袋,好半天才道:“魏国涛,你还真当自个儿是人物了?荣某犯得着跟你玩儿硬的?荣某牧守盛京,专职督练各地练军,提拔贤能自然是份内之事。你一个小小的管带竟然敢抗命不从,这叫什么?这叫以下犯上,荣某就算现下就砍了你也不过分!”摆弄了下桌面上的笔架,随即沉声又道:“做人别那么死性,凡事儿得给自己留个后路。关东军是何绍明一手建立的没错,可也是朝廷的军队不是?再奉劝你一句,别那么不识抬举。”

回答荣禄的,是一众关东军军官的冷笑。混不在意中透着讥讽,连半点客套也欠奉。荣禄的戈什哈比划着步枪,满脸痞气,自认为形势已在掌控之中。随即分出个人,吊儿郎当地,上前就要下了关东军军官的配枪。

那两人刚到前头,被魏国涛阴冷的眼睛一瞪,骇得楞了半晌。随即醒悟自个儿后头可有荣禄支撑着呢,不屑地啐了一口,晃悠着上前,刚探出手还没等摸到枪套上,就见魏国涛搭过他的手腕,这么一翻,膝盖一撞,随即肩膀向前一顶,那人当即惨叫一声跌倒在地。捂着右手哀嚎不断,瞧那意思八成这胳膊是被废了。

荣禄当即色变,一拍桌子:“反了!反了!都愣着干什么,都给本官拿下!”

一众戈什哈应了一声,倒提了步枪就要砸过去。

正当此时,就听外头闹哄哄一片。门猛地被撞开,跌跌撞撞跑进来一名荣禄的亲兵,歪戴了帽子,气喘如牛,手指着外头连连叫道:“大……大人,不好了……”

荣禄皱眉,沉声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有事儿慢慢说,莫非有人造反不成?”

那戈什哈咽了口口水,颤抖着道:“大人,关东军营啸,把咱们好些个人都给打了,刻下正朝这儿汇聚,说是若不放了他们长官,他们就要造反啦。”

“啊?”荣禄大吃一惊,站起身后,透过身后的玻璃窗朝外头一瞧。但见几条涌路上,到处汇集着身穿墨绿色军服的关东军士兵,似一股大潮一般席卷而来。浪潮之前,几十名自个儿的随员,如同丧家之犬一般,正朝此间抱头鼠窜而来。

再瞧后头的关东军,黑压压一片,根本数不出个数来,少说得有万把人。一声声发喊震耳欲聋,全副武装,刺刀雪亮。荣禄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这会儿,他总算明白了,人家魏国涛是早有安排。算准了自己要夺权,这才一手操作了这么一出兵变。兵变!这么些人,就算是把自个儿踩死了,也是法不责众。荣禄是越想越害怕,搭着天儿热,这汗珠子顺着脸颊滚滚而落。这会儿,荣禄再没什么夺权的心思了,小命要紧啊。

脸色苍白,转头厉声道:“放人放人!魏国涛,这是你一手安排的吧?行,荣某今儿算认栽,且待荣某回了盛京,一纸参劾,上呈御前,咱们这官司有的打!”

魏国涛依旧冷漠着没有出声,倒是旁边儿张成良讥笑着,道:“荣大人,你这话可就不对了。这营啸早不来晚不来,偏偏您一来就赶上了,官司就算打上御前,您自个儿也摘不干净。”

这话说的没错。别看何绍明与帝党前一段时间闹的不愉快,可说到底,明面上何绍明还是帝党的人。无论如何,翁同龢等人也不会眼看着关东军落入后党之手。官司真打到御前,推诿扯皮,究竟结果如何,不得而知。只是,关东军敢公然抗命,不惜兵变,朝廷未尝没有防范之心。无论结果如何,关东军何绍明必遭忌惮。想想吧,盘踞关东军,啸众数万,又不听朝廷之令,这可就差公然举旗造反啦。张成良这话,只不过是出于义愤罢了,真要闹到御前,就算连累不到何绍明,此刻这些关东军军官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吃不了兜着走。

荣禄脸色青一阵白一阵,不住地变换,甚是难看。良久,恨声道:“结果如何,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说话间,一挥手,撤了围着关东军军官的戈什哈。“魏大人,还请您收拢手下吧?堵在门口儿,荣某怎么出去啊?荣某这一百多斤要真交代在这儿,你们何帅也得跟着倒霉。”

魏国涛朝身旁的张成良一使眼色,后者会意,点头朝外走去。就在这当口,外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随即门口闪出一名焦急的参谋。“师长,大帅来电!”参谋手指颤抖着,将电文交给魏国涛,神色说不出是焦急还是欣喜。

魏国涛展开电文仔细一瞧,神色稍稍放松,难得地挤出一抹微笑来。“荣大人,您也瞧瞧?”

荣禄正没好气儿呢,甩着袖子,正要拒绝。转念一想,恐怕这电文关乎自己,否则魏国涛也不会让自己过目。强咽下了到嘴边儿的狠话,一把抢过电文,憋着嘴打量起来。这一看不要紧,是越看越心惊。

“……弥日以来,海东丧乱至极。

东学道肇乱与南,开化党勾结日人祸乱于腹心之地。三千里河山,生灵板荡。无非相集起事,妄图割朝鲜之地儿委东邻。乱臣贼子,其心可胜天诛!

……乱起之时,倭人之公使居间联络,纷繁扰攘之态,概可见之。更有全权公使大鸟者,率众攻入景福宫。海东小国,俯仰呼吸,所仰仗者,无非上国雨露。天津条约,更载上国扶危定难之责。种种不一而足。既无上国庇佑,如何抵挡乱臣贼子?一日间,三千里河山尽变颜色,由南到北,倾尽河山!敝国上下,束手而待,尽上国三百年抚育之臣节。泣血之情,可表天日!

闭目之际,神兵天降!山国关东军提督何大人讳绍明,回返上国途中,获悉日人之阴谋,提一营之兵,遂孤军千里,十数日,会同使馆之袁大人讳世凯,已抵汉城矣。

枪声环宫而作,上国天兵先与弹交,继而以白刃战,再继之以血肉。数百东邻暴卒,纷纷溃散而去。天兵临之,如汤之沃雪!敝国上下,幸而得安。

现日人蜗居馆舍之内,汉城稍安。合当联衔禀奏,种种善后事宜,伏祈上国速派大军坐镇,以安小国之心。速退日人觊觎汉城之雄兵,则敝国可世世代代,为上国之屏藩而不替……

臣朝鲜国主李熙,臣骊兴府夫人闵氏。

臣钦命关东军练兵使、关东军提督何绍明,臣驻扎朝鲜总理通商事宜大臣、浙江温处道袁世凯。”

荣禄看罢,心中咯噔一声。且不说何绍明怎么跑到汉城的,这平定一国之功摆在这儿,这是多大的功劳?经此一事,何绍明必然扶摇直上,压不下去,朝廷自然就得借重,恐怕日后朝中再无人可撼动其地位了。

至于眼前的兵变,比较起来,不过是小事一桩。朝鲜局势纷繁扰攘,战事一触即发,朝廷哪儿还管得了这些啊。

心神电转之下,荣禄想努力笑起来,缓和一下尴尬的气氛。可现在的龌龊,剑拔弩张,还历历在目,又哪儿是那么容易变脸的?脸色几番扭矩,最终不发一言,还了电文,领着人扭头就走。

待荣禄领着一帮兵痞呼呼啦啦走了个干净,魏国涛长出一口气,随即厉声吩咐道:“大帅令,战争一触即发,全军一级戒备,关东军第一师即日起开赴海城驻防!”

“是!”一众军官齐声应诺。脸色欣喜,似乎还在对方才的痛快淋漓回味着。

只有魏国涛,脸色不见松懈,定定地看着窗外。“战争,终于要来了么?”

蓬的一声,李鸿章的签押房一下被撞开。

签押房内,只有李鸿章与杨士骧两人,彼此讨论着往来的公文。

撞进门内的,却是张佩纶。连日来,朝鲜局势愈发纷扰。北洋上下全都忙活起来,就连一向不得志的张佩纶也被分配了联络各地督抚的职责。日本大兵压进,如今已然超过清朝在朝驻军。李鸿章更是忙活了个底朝天,一时间成了各国公使馆的常客。李鸿章本人一直指望着俄国人能从中调解一二,可眼见局势愈发不利,不得已,这些日子又跑了英国公使馆,图的,就是将一场战事化在谈判桌上。眼下正值慈禧太后万寿节,举国上下都在操办着老佛爷的万寿,这个当口,能不打仗还是不打的好,哪怕对方是李鸿章一向瞧不在眼里东洋小鼻子。

两人一抬头。就见张佩纶满脸通红地站在那里,手里抓着一打电报纸,指着他们两人,喘得说不出话来。

李鸿章与杨士骧二人对视一眼,心中都略微惊讶。张佩纶文采风流,气度闲雅,当初是在京城出了名的。不然也不会在落魄之后,让老李舍得将宝贝女儿嫁给他。别人不管怎么气急败坏的,他总是不紧不慢,一副细看涛声云灭的做派。如今这番慌张,倒是破天荒头一回。

李鸿章当即皱眉道:“幼樵,可是什么了不得的事儿?我个子高,天塌下来还不是由我顶着?”

张佩纶只是摇头,神色紧张,好半晌,喘匀了气儿,这才道:“中堂,朝鲜出事儿了!”

李鸿章还没说话,那边杨士骧却笑道:“出事儿?难不成小日本敢冒天下之大不讳,攻入景福宫挟持朝王不成?嗤,幼樵,有事儿慢慢说。”

张佩纶却是不理他,深吸了一口气,苦笑道:“中堂,朝鲜袁世凯来电,今日拂晓,日人汇聚暴卒,伙同朝鲜开化党余孽,进攻景福宫……掳了大院君,囚禁李王闵妃,若非袁世凯逃得快,恐怕也遭了毒手。”

李鸿章闻言一下就跳了起来,指着张佩纶手里的电报纸脸色铁青。

中日在朝鲜甲申之后,以天津条约稳定下来的局势,自此彻底打破!若真如电报所言,那就是朝鲜沦陷!日本大军进驻朝鲜之后,北洋门户大开,等于整个海疆有警!真到了这一步,就意味着战争!日本绝不会放弃垂涎了二十年的朝鲜立足点,而大清也绝不容许最后一个藩国沦陷!

他身边的杨士骧已经说不出话来了。李鸿章手指颤抖着,意思就是赶紧将电文呈给他看。张佩纶这个时候反倒不紧不慢起来,仿佛刚才气喘吁吁的不是他。

“中堂,中堂?……我还没说完,袁慰亭来电,说他这会儿还在汉城……乱起之时,何绍明提一营兵,越数千里,潜伏十余日,直抵汉城!五百精骑,四下进击,直扑景福宫。一番血战,如今景福宫已被攻克,汉城重入手中。日本人逃往公使馆,李王闵妃还在宫中,就是日本人退去之时裹走了大院君……朝鲜屏藩,还在我大清手中!”

李鸿章与杨士骧当即就僵在那儿了。整个室内,一时间鸦雀无声。

好半天,李鸿章最先反应过来,一把抢过电报纸。瞪了一眼张佩纶,随即一目十行看将起来,而后又仔细地看了一遍,以手扶额:“总算没有闹到最坏,只要李王闵妃还在我们手中,日本就暂时闹不起来……莲府,马上请俄国公使与英国公使过来一叙。”

随即又对张佩纶道:“幼樵,赶紧传令陆路入朝各部,加快行军,务必尽早赶到汉城。只要汉城还在咱们手里,后面儿,我再跟这帮洋鬼子慢慢打交道。”

二人领命,随即转身而去。

而李鸿章就这么定定地立在签押房内,良久,这才长叹一声:“何绍明……此子真乃人杰也……”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四二檄文惊天下2

辽阳转发而来的电文,一刻不停,第一时间就到了京师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当日在总理衙门当值的正是军机大臣额勒和布,饶是老爷子多年的涵养工夫,拿着这份辽阳转发的电文,也吓得一蹦三尺高。哆哆嗦嗦半天,楞是说不出话来。

等这位老中堂缓过神来,顿时就乱窜起来,招呼达拉密章京分抄电报底稿,一份给光绪,一份给慈禧。老中堂也来不及找什么人商量了,抽了电报稿子直奔颐和园而去。朝鲜这事儿,的确是塌了天!

何绍明轻骑奔袭数千里,就算将汉城暂时稳定下来了,可这后续的震荡,善后措施,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措手的。最要命的,就是会不会引发大清与日本的战争。别看额勒和布七老八十,整天一副浑浑噩噩的样子,老头子心理面清楚着呢。眼下这大清国,处处漏风,真跟李合肥说的没区别,就是一栋破房子,这仗实在没法儿打。眼前又是老佛爷的万寿,即便对方不是西洋鬼子,而是东洋小鼻子,这仗能不打还是不打。求的,就是个安稳体面。

可事儿已经到了这个份儿上,战事一触即发,可就由不得他额勒和布老中堂了。

额勒和布前脚刚走,后脚朝鲜的消息就传了出去。京师这地面就这么邪性,没什么能藏得住的消息。慈禧得了消息,京师里其他军机,有权的王爷,各部衙门也就先后知道了。不出半天,简直就是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市井百姓,读书的士子,中下层的官吏说起来那叫一个扬眉吐气。混没将东洋小日本放在眼里。这回距离中法战争不过十年,朝廷粉饰一番,与列强打和的荣光这会儿是深入人心。所有人都知道大清是有问题,可要说大清被小日本欺负,有一个算一个,都嗤之以鼻。这会儿何绍明千里奔袭定汉城,被大家伙都认作是理所应当的事儿。

可朝廷上,真正了解形势的大官儿,各国驻清的公使,都知道这事儿没那么简单。这牵扯到东亚地缘政治版图的变化!一时间,各国领事纷纷差了人,总理衙门、北洋衙门四处奔走,探听消息。有心人更是去电汉城,询问方方面面消息。

京城当中,车马奔走入龙,人人口中,都盛赞着何绍明这次出人意料的千里奔袭,一时间将其与班定远相媲美。到了这会儿,何绍明才真正的名扬天下。

京师里沸沸扬扬,朝堂上更是吵吵的不可开交。无它,除了联名电文,何绍明还追加一封电文。电文中详述汉城局势危急,言‘……倭人驻朝大军倍于大清,其狼子野心,昭然示世。若分兵进袭汉城,关东军四百余疲兵,并无弹药补给,誓不不能挡倭之汹涌。臣肯定陛下下旨,邀李王闵妃归国。则,战事若起,我国必占据舆论之主动,他日讨伐倭人,得天下之公理,势必披荆斩棘……倭人屯兵距汉城不过一日行程,臣叩请陛下,请尽快示下……’。

这电文里说的明明白白,清日战事迫在眉睫,想躲是躲不了了。与其如此,倒不如携裹了朝鲜政府,起码大清还占据了大义名分。

翁同龢翁大中堂,身为清流领袖,一番引经据典,言道日本不过蕞尔小邦,竟敢触天朝上国之逆鳞,实在是忍无可忍,大清当发兵征讨,还天下公道,安藩属之心。翁大中堂之所以如此做派,极力主战,一来是确实瞧不起小日本。宿敌李鸿章既然不想开战,那翁大中堂就必然持反对意见。战事一起,但凡有了机会,帝党一派也好收拢军权。二来,前段时间帝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生生与何绍明闹生分了。正好借此机会,笼络一番。

那头,世铎一个眼神过去,徐用仪跳将出来,张嘴就是一通大道理。搬出老佛爷万寿做说辞,言道眼下实在不宜起战事。有什么事儿,且待万寿过后再说。并且,还参劾何绍明一个抗旨不尊。只是在如此功绩之前,这参劾就是个笑话,没人当真。正如朝廷与李鸿章之间一般,弹压不下,只能借重。

光绪特意垂电李鸿章,问他讨个主意。李鸿章随即回电,刻下正向仁川增兵。可话里话外,李鸿章反复强调,一切还请圣意天裁,摆明了不想出主意。老李算盘打的明白,此番一个处理不好引发清日战争,胜败不说,单单是搅和了老佛爷的万寿,这就得找个顶罪的。

两面吵吵成一团,从上午吵过了中午,一直到天黑也没商量出个主意。那头,额勒和布跑前跑后往返五六趟,无一不是辽阳转发而来的催电。

吵到后来,还是慈禧一言而决。“著北洋大臣李鸿章火速增兵朝鲜,令加紧与各国公使磋商调停。关东军提督何绍明暂驻汉城,静观其变。”眼下正是慈禧六十大寿,她一方面不想搅了自个儿的兴致,另一方面,小日本欺负到头上,她心里头也委实恼火。堂堂大清,几时被个蕞尔小国欺负到头上了?是以,这决策实在是模棱两可。

天色已暮,汉城表面上平静至极。

而此刻,何绍明却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坐立不安。早晨发出去的电报,如今八个小时过去了,天色已暗,依旧没收到回执。反复催电,始终每个准确的答复。要知道,此刻日本人驻军离汉城不过一日的路程,若是得了消息,大举进击汉城。自个儿这支孤军,外无援兵,内无补给,就得交代在这儿。再说了,如今可是七月二十三,若是按照历史,二十五日可就是丰岛海战爆发之时,也是整个甲午的开端。

这个时候,汉城就是个巨大的火坑,谁在这儿谁得陷进去。

正心焦得来回踱步,外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凯泰推门而入。

“大帅,朝廷回执电文。”

何绍明也不发话,一把抢过电文一目十行地看了起来。看罢,本是焦急的脸色却变得铁青,捏着电文的手指不住地颤抖。

“何帅,朝廷怎么说?”同样焦急的袁世凯站起身问道。

何绍明不发一言,将电文甩了过去。袁世凯上下一看,猛地一跺脚,恼怒道:“误国!误国啊!”气得袁世凯将电文揉做一团,随即狠狠地摔在地上。“何帅,您打算就待在这汉城?”

何绍明绷着脸,良久,反倒笑了起来:“留在汉城?等小日本给咱包了饺子?老子不当这大头鬼!凯泰!”

“弁下在!”凯泰闻言,条件反射一般绷直了身子。

“撤了对小日本的包围,集合弟兄们,咱们连夜上路!”(文*冇*人-冇…书-屋-W-R-S-H-U)

“是!”凯泰领命一声去了。

袁世凯慨叹一声道:“唯今之计,确是走为上策。只是何帅前番平定之努力,全做了泡影,朝堂诸公怎会如此糊涂?”

何绍明轻蔑一笑:“如今举国上下,大小官员都忙活着老佛爷万寿,哪儿有心思管朝鲜如何?朝廷诸公,不过是顺从上意罢了。呵!如此作为,此战不败才出了鬼呢!”何绍明朝前走了几步,定住后,脸色却是一正:“好不容易奔袭千里,老子不能白来这么一趟!朝廷不准,老子抢了李王走再说!”

这话说的杀气腾腾,也震得袁世凯一阵目眩神迷。上到皇上太后,军机大臣,下到微末小员,这会儿想的都是怎么自保,而何绍明先是孤身涉险,而后又再次逆天而行。李王闵妃,对于大清什么作用,这个自不用再说。若是说何绍明一点儿私心没有,全然为公才做出此决定,袁世凯是一点儿也不信。只是看着何绍明一脸的决绝,不由得他不信。心中暗自佩服,拱手道:“何帅,没有圣旨,擅自胁裹李王,若是朝廷怪罪下来……”

何绍明一摆手:“慰亭兄不必担心,出了事儿兄弟一人承担,定然不会拖累慰亭兄。”

袁世凯微微一笑:“何帅,下官不是这个意思……若何帅抢了李王,想来日人必以此为借口,开启战端。今后无论胜负如何,朝廷那边对您……依下官看,实在是不妥。”顿了顿。“敢问何帅可是要为大清谋个大义名份?”

“正是。”

“下官倒是有个主意……”随即,袁世凯走近,低沉着声音说了起来。

深夜,得了命令,围在日本公使馆之外的关东军士兵悄悄地朝景福宫方向撤退而去。景福宫门口,无数火把将门口照得亮入白昼,近四百号关东军警卫营士兵忙活不停。一边儿将马匹拉过来,马蹄上裹了棉布,而后勒紧了嚼子,一边儿将伤兵先行安置在马背上。

何绍明就这么立在前头,脸色紧绷着,不发一言。袁世凯自高奋勇先行进宫,去劝说李王闵妃二人,究竟结果如何,此刻还不得而知。何绍明倒是想得开,之前远袁世凯约定,一小时内若袁世凯还没说服二人,那何绍明便提兵进去抢人。眼下景福宫七拼八凑的朝兵,见了关东军的面儿腿都哆嗦,根本就没有抵抗之力。

此刻,日本公使馆内。

杉村睿急急地跑了进来,往日那副西洋绅士做派一扫而光。“川上君,清国人把外面的包围撤了。”

腾的一下,川上操六站起身来,踱了几步,出言道:“清国人是算准了帝国增援的时间,要赶在增援到达之前抢走李王!”一把抓起衣架上的衣服帽子,边走边道:“杉村君,你在此等候,我带人去监视。若是增援部队到达,立刻命令他们过来支援我。”

杉村睿应了一声,随即疑惑道:“川上君,若是清军真抢了李王,而增援又……”

川上操六闻言顿了下,侧头瞥了一眼杉村睿,深吸一口气道:“不会,如果真是这样,我会尽可能拖住清军,一直拖到增援到达。帝国已经为这场战争准备了二十年,我们不能再等下去了!”说罢,川上点了点头,而后径直走了出去。

留在原地的杉村睿有些愣神,他心知此刻川上操六已经有了成神的准备。若真被清军抢走了李王,局势就会对日本十分不利。眼下,川上所说是唯一的办法。是以,他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目送着川上离去,而后对其背影深深地鞠了一躬。

聚拢了百多名日军,川上便急吼吼地赶向景福宫。这会儿也不需要顾及什么了,双方底牌,都知道的清清楚楚。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家都是在跟时间赛跑。早一步,何绍明安然离去,顺带着带走某位朝鲜大人物,日后舆论上会占据一定优势。晚一点儿,被川上拖延住,大批增援日军到达,何绍明等人就是插翅难飞。

待到了景福宫附近,离宫门不过百米之外,川上一挥手,百多名明火执仗的日军就那么定在那儿,远远地观望着。川上深知自己的使命是拖延时间,而不是上去送死。此刻关东军还没走,此时开战对自己实在不利。索性就这么对峙着,只待关东军带了李王后撤,或是增援先一步到达,再行开战。

何绍明一早就发现了赶过来的日军。凯泰几番请战,何绍明却是不允。何绍明也清楚,万一真打起来,小日本学了牛皮糖,就这么黏着,实在是个麻烦。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何绍明也越来越不耐烦。正要叫人进去抢人,却见宫门大开,袁世凯领着一名年轻的朝服男子跑了出来。边跑边道:“何帅,办成了,咱们赶紧走吧。”随即瞥见对面远远对峙着的日军,袁世凯就是一楞。

“慰亭兄不必担心,小日本这会儿还没胆子开战,上马,咱们走。”

何绍明长出了一口气,随即一声令下,就这么缓缓地朝东门行去。

(大家伙儿端午节快乐。提醒一句,天儿热,粽子趁新鲜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一四三弄险

夜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