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塑国魂-第1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如今的政策,偏向于远东。可说到底**还是个欧洲国家,欧洲才是其根本。为了一个出海口而维持一场消耗不起的战争,实在是不划算。

除了日俄两国,一直躲在幕后的英国人更加难受。北海舰队突如其来的加入,让英国人仿佛突然吃了苍蝇一般难受。

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始终在印度洋。维持远东的稳定,乃至于迫使**人重新将目光放在欧洲,从而减轻自身的压力是其迫切的需求。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小小日本才在英国人的扶持下,借助一笔笔援助,展起畸形的工业体系,买了步枪,买了大炮,买了战舰。这一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打击**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日本人干的还不错。在南朝鲜,日俄大打出手,臃肿的**佬被小小日本揍了个鼻青脸肿,甚至乐观的英国绅士已经可以预见得到,只要取得海战的胜利,那么,也就到了这场战争谢幕的时候了。

为此,英国人处处刁难**佬,沿途不但不开放港口,还向德法两国施加压力,禁止向**舰队开放停泊港湾。当英国的观察船将海战最初胜利的结果传回白金汉宫的时候,政客们一片欢腾。数年的努力,持续对日本小弟的投入,总算有了回报。

一旦**人转头,英国只需要平息南非布尔人的*乱,那世界就会重新和平。再次回到英国人熟悉的那个世界体系当中。脑残的威廉二世陛下,面对重重压力,恐怕也只能胡咧咧几句,而后愤怒地挥舞一下拳头。

偏偏在这个时候,该**的中国,该**的民族主义者、复仇主义者,趁乱参与了海战。将英国唾手可得的胜利果实无耻地抢走!这叫人情何以堪?

最要命的,英国人郁闷地现自个儿居然无力起反击!部署在远东的军队实在有限,而在印度的殖民地军队,也就顶多能维持维持秩序,下土著。想要与中国人开战,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远远不行。该**的中国人在海战里,使用了成熟的潜艇技术,迄今为止,面对这种新式武器,英国人根本就是无可奈何。即便抽调分布在各地的皇家海军,大张旗鼓地杀向远东,也不足以保证胜利。

为什么?海军部长尴尬地说,面对潜艇,在没有成熟的反潜武器之前,战列舰与小渔船没有任何区别。即便是万吨以上,造价昂贵的战列舰,也很有可能在一轮潜艇鱼雷打几下,葬身海底。这还只是海战,要教训该**的中国政府,让其彻底臣服,必须要动用6军。6军大臣保守估计了一下,要远征中国,英国政府起码要抽调二十万的6军,还必须有四十万的预备队。别如今只有二十个正规师,可中国广袤的土地,巨大的人口基数,乃至于自给自足的军工体系,本土作战的情况下,战争潜力甚至不亚于日不落帝国。参谋部所拟定的远征计划,其最终目标只是拿下北京。若想征服整个中国,恐怕得需要十倍乃至于二十倍的兵力。

事到如今,英国的绅士们这才愕然现,曾经懦弱不堪的中国,居然在几年间,默默成长为一个英国根本就操纵不了的庞然大物。其势力虽然根本撼动不了英国,但完全可以改编整个远东的**局面,这令英国不得不重视。从根本上来讲,一个强大的日本再强大,那也是日本,大英帝国只需要勾勾手指,就能让日本万劫不复。可一个强大的中国……事到如今,既然不能消灭,那就只能拉拢。

白金汉宫一声令下,外交官们行动起来,一边探听虚实,一边纷纷拜访北中国举足轻重的政客们。英国正努力影响着共和国的政策,觊觎于往日的影响力,许下的诺言,可以让共和国站在英国绅士的一边。

英、日、俄三国乱成一团,这个时候与共和国关系最为密切的美国,无疑成了理所当然的皮条客。美国人一边享受着然的国际地位,一边暗自偷笑。无论结果如何,美国都不会损失什么。中国参战并且取得胜利,取得了整个朝鲜,对美国来说自然是好事儿。那意味着美国资本家又多了一处资本输出地。哪怕维持现状,这种然的国际地位,也够白宫里头的**家们享受得了。

而德国人则纯粹的搅屎棍子,唯恐天下不乱!英国人的战略目的,德国佬即便再脑残也会知道一二,威廉二世巴不得远东乱成一锅粥,充分地牵扯英国人的注意力。闷声大财的感觉,想想就舒心。

至于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这个世界什么时候轮到他们做主了?二流国家就要有二流国家的觉悟!

对马海战意外的结局,无形当中让列强将新生的共和国,摆在了同等的位置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北京,等待着共和国进一步的声明。在距离海战结束七十二小时之后的现在,所有人都知道,距离这个声明,不远了!

(恩,手欠,更新了。冲这点,大家伙是不是多多给花?不要废银子的。)

四一四风起(四)

江宁,行宫。

‘啪’。上好的景德镇盖碗摔了个粉碎,紧接着慈禧那尖锐刺耳的声音便响了起来:“稍安勿躁?都这个时候了还叫哀家怎么稍安勿躁?别以为哀家不知道你们一个个安的什么心思!你们不就是觉着大清让人家从**撵到了江宁,没几天好日子了么?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趁着来得及赶紧捞银子,等着何绍明他日一到,立马投奔新主子。你们说,哀家有没有说错?”帘子后头的慈禧勃然大怒,手指伸出帘子,一个个点着下头战列两班的大臣。手指所向,一个个大臣惶恐不安,纷纷拜倒在地:“臣等惶恐!”

“惶恐?不见得吧!克扣、贪墨、私设关卡,扪心自问你们谁没干过?最可气的就是有人竟然打起了新军的主意!上个月武备库里头足足少了两千杆洋枪,哀家下令严查,可查了半天除了查办了几个小虾米,和了半天稀泥就不了了之了。哀家还琢磨呢,莫不是洋枪长翅膀飞了?嘿,可昨儿岑春暄来了折子,哀家这才明白。感情不是洋枪会飞,而是有人把枪械卖给了**党,中饱私囊了!”

“臣等万死!”下头一众大臣个个噤若寒蝉。还有少数几个人一脑门子冷汗,浑身打颤不止。

“万死?没错,你们是该死!”慈禧腾的一下站起来,挑开帘子,干脆走了出来。老太太这会儿的脸色铁青,看起来是动了真火了。也无怪她生气,被人从**撵走,狼狈南迁。换谁谁不窝火?自打住进这江宁行宫,老太太就没有一天舒心的时候。崩看老太太跟自己那倒霉儿子光绪不对付,可对这大清江山实在紧张的很。皇家死社稷,江山都没了,那她这皇太后还能苟活于世?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对得起祖宗,慈禧是下足了功夫振奋图强。

老太太主意拿定了,可下头办事儿的人却是别样心思。大清国二百五十来年,混到现在,从根子里腐烂透顶。江南富庶之地,几经盘剥,挤出那么点儿银子,整个官僚体系这么层层过滤之后,到了下头竟然连点儿影子都没有。

真还不算什么,最可气的是历代大清皇帝引以为豪的满汉平衡政策,说白了也就是和稀泥内耗政策,到了这个时候却是一切中枢决定的绊脚石。满清的红带子、**带子们,一个个捞银子是把好手,到办正事儿的时候一个比一个窝囊废。官场上尔虞我诈,相互倾轧,斗起心眼来那叫一个能耐!大多数的官吏自己个儿没正事儿,偏偏对着会办事儿的主儿横挑鼻子竖挑眼。三天两头上折子参。

你不不搭理,就是寒了忠臣的心;可你要搭理了,这帮没正事儿的家伙立马蹬鼻子上脸,要求查办**对手。

任凭谁都看得出来,大清的整个**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完全适应不了现在的格局。

南迁到了江宁,慈禧痛定思痛,顾不得亡爱新觉罗还是亡大清这个难题,力主变法。老太太琢磨的明白,变法 真要图强了,这摇摇欲坠的大清国还能维持上几年,总好过立马消亡吧?

慈禧想的挺好,没了光绪皇帝胡闹,这变法就是自个儿主持,用的都是自己一系的人马,这总不会再出两年前的那场笑话了吧?可实行起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她到底还是忘记了,变法变法,就是重新进行利益分配。而附庸在其身边的那些大臣,哪一个不是现在的既得利益者?这变法,不是头一个就变在他们脑袋上?这实行起来的阻力就可想而知了。

更何况,却是如其所言的。大清国混到现在,上到中枢大员,下到州府衙门的小吏,任谁都没看到丝毫的希望。说白了,真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明眼人都瞧出来大清实在无力危机了,崩塌不过就这两年的光景。于是乎上下一心,加倍的盘剥克扣。

有了这两种心思,这满清的二次新政还能有好?且别说下头的地方督抚大员,心里头还存着别样的心思了。

这些日子慈禧本来就一直窝火着,直到今儿个得知,那帮子乱臣贼子居然突然出兵对马,就凭那支刚刚组建的舰队,差点儿把日本联合舰队生吞活剥了!

打鸦片战争开始,满清算是认识到了海防的重要**。经历过甲午,慈禧更加知道一支犀利、优势的海军,对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意味着什么。没了日本联合舰队的牵制,北海舰队完全可以在南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实施无扰、登6作战。江宁的地理位置在那儿呢,人家完全可以靠着优势的海军一鼓作气,绕过天堑,直捣**龙。

虽然刚刚得知前一段时间摩拳擦掌的何贼,将手中的屠刀最终举向了日本,老太太一开始还长出了一口气,安了不少心。起码短时间内,何逆不会南下,这大清还有一段时间的缓冲。可紧接着老太太琢磨明白,当即就出离了愤怒。

说白了,何绍明此举,完全已经不把大清放在眼里了。也唯有如此,才会在统一北中国之后,放着富庶的江南不管,奋而起对日之战。

“狂妄!”又想起这一茬,老太太心里咒骂一句,随即有些气馁:“莫非这大清,连今年都过不去了?”

停步,看着下头卑躬屈膝的满汉大臣,愈愤怒起来:“你说说你们,一个个除了磕头,还有什么用?当初康逆变法,你们说其居心叵测,哀家准了。结果怎么着?天下震动,直接引得何绍明南下。好好的大清愣是少了一半!现如今你们又说,不变法不成了。哀家又准了!哀家琢磨着,这会儿国家危难,也该上下一心愤图强了吧?可你们倒好,吃拿卡要,好好的新政让你们搞了个乌烟瘴气!”

“福建百姓被你们逼得三天两头个个局子光见着起了衙门,不见办真章。批下来的银子扔在里头,跟打水漂有什么区别?也亏着还有几个老成的把关,这才拉扯起来四万新军。可哀家没想到,居然有人捞银子捞到新军头上了!走门子撺掇哀家给管制,行不通就琢磨起了军械库。好啊,我大清的臣子一个个都有通天入地之能啊!什么叫无孔不入?哀家算见识了!你们也不想想,没了新军护佑,这大清还能维持得住?到时候你们一个个都得被何逆押到菜市口,枭示众!”

正这个时候,外头奔进来一个小太监,附耳在李莲英身旁说了几句。李莲英随即跟在慈禧身旁,低声道:“老佛爷,刘坤一请见。”

慈禧闻言,收了怒气,道:“让他进来吧。”

李莲英一抖拂尘,高声叫道:“宣,刘坤一进殿见架!”

“老佛爷有旨:宣,刘坤一进殿见架!”

……

一连串的喊声过后,只见大殿外昂阔步走进来一白老臣。到得中央,三拜九叩:“臣,刘坤一参见皇太后,恭祝太后老佛爷福寿安康。”

“起来吧。”慈禧总算有了点儿好脸色,甭管是真心欢喜也好,刻意拉拢也罢,慈禧姿态十足道:“苦了你了,小李子,赐座!”

刘坤一谢过,挨着锦墩子坐下。

瞧着刘坤一两鬓皆白,慈禧心里头多少有些过意不去。她也知道,若不是有刘坤一手底下几万湘军支撑着,这大清国一早就玩完了。一面是倚重,一面因为寄人篱下,多少有些忌惮。眼见刘坤一这才半个月不见,仿佛又老了许多,慈禧忍不住好一通嘘寒问暖。

问罢家事,问国事,君臣二人就仿佛闲聊一般,愣是将大殿里头跪了一地的大臣忘了个干净。奕匡就领班跪伏在前头,这会儿庆亲王一肚子火气,瞧着刘坤一的眼神能喷出火来。心里头暗道,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好半天,慈禧这才想起跪下的众人。一挥手,道:“成了,都起来吧。这正事儿还得议。”

叩谢恩,一众大臣扭捏着战列两班。一个个都是鼻观口,口观心。生怕一个不是惹怒了老佛爷。

慈禧转头,对着刘坤一温和道:“岘庄啊,今儿个叫你来是有一桩大事儿,前头大家伙都议了,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你给把把脉?”又对着奕匡道:“奕匡,这事儿还是你再说说吧!”

“喳。”抖了抖马蹄袖,奕匡老脸上挤出一抹笑容道:“刘中堂,这说起来却是一桩好事儿。昨儿个夜里,小村公使连夜来访,递了口风,算清日结盟,以抗何逆。”

“结盟?”刘坤一愕然。

“没错!小村公使说了,如今清日两国是合则两利。何逆大举陈兵朝鲜,据说起码抽调了半数以上的精锐。各地进驻的不过是一些守备军,战力颇差。日本在朝鲜牵制何逆大军,何逆腹地兵力空虚,正是我大清进兵收复失地之时啊!小村公使说了,只要咱们大清肯出兵,日本愿意资助大清……”

话还没说完,就见刘坤一勃然而起:“此事绝无可能!”

四一五风起(五)

刘坤一是谁?虽说是廪生出身,可少时便参加了湘军,到现在足足过了四十个年头。这么些年下来,虽然历有升迁,文职武职都干过,可说到底,骨子里这位主儿还是个军人。以军人的角度看待问题,纵然没有什么民族大义,起码也知道国仇家恨。

甲午过去这才不到三年,居然有人在朝堂上嚷嚷着要跟日本人结盟,这不是胡闹么?于公,受了**的影响,老百姓对小日本可谓恨之入骨。跟这么个令人咬牙切齿的对象结盟,那朝廷那么点儿本就不多的民气,不得全没了?于私,这一结盟,**铺天盖地袭来,作为军机辅,他刘坤一头一个就得背的骂名。现如今的情形,北面的共和国与南满对峙,边境冲突不断,报纸上相互打嘴仗不休。可受到**刻意引导,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兄弟兄弟阋墙,这日本人一加进来,味道立马就变了!

南满名以上还占据着整个江南,实际情形,除了两江、两广,其余各地早就形同藩镇割据。如此不得人心的举措一出来,人望此消彼长,加上实力本就不如北面的逆贼,这不是活生生将那些墙头草往对方怀抱里头推么?

刘坤一这么些年官儿当下来,国际形势尚且迷茫,可这**眼光还是有的。听了奕匡的话,二话没说站起来就反对。

打断了奕匡的话,面沉如水,起身对着慈禧拱手道:“启禀太后,现如今南北对峙,何逆虽有优势,可顷刻间也无力南下,何也?一则兵力不足,无以为继;二则南方士林,势力雄厚,大多心向朝廷。何逆仓促进兵,纵然可占据之,但必遭有力抗击。如此,我大清这才得以喘息。如依此策,与日结盟,无异于自毁长城!倭人,狼子野心!我大清与倭寇即有血海深仇,又有国仇家恨。市井房间,提及倭人,无不咬牙切齿。如若与日结盟,则大清民心尽失,大军士气尽失,无此二者,何以抵御何逆?”

老中堂的话语铿锵有力,字字在理,连连反问,问得奕匡愣是无言反驳。下头一众大臣嗡嗡声一片,赞成者有之,不屑者有之。上头端坐着的慈禧,也是拧着眉头沉思刘坤一的话。

“老臣以为,与日结盟,无异于与虎谋皮!为了些许好处,无望之许诺,而损尽民心士气,实在不值!还请太后三思。”

“这……”慈禧也犹豫了。正如同此前的分析种种,老太太实在不是个有政见的人,就更不要提什么知晓国际事务了。慈禧能走到今天,靠得全是心机手腕。此前听了对马海战的战报,心中惶恐不安,加上奕匡几句小话这么一递,觉着实在是不能坐以待毙了。否则等着何绍明掉头,就凭那几万新军,根本就挡不住洪流。在老太太心里头,与谁结盟不要紧,结盟不结盟也不要紧,重要的是怎么维系这个大清国。听了刘坤一这么一番分析,老太太一琢磨,似乎也是这个道理。

张口就要否决奕匡的提议,可打眼一瞧下头奕匡急得抓耳挠腮,满脸赤红的模样,心里一软,话锋就转了口:“恩,说得在理儿啊,这事儿是得慎重。可哀家觉着也没那么邪乎,报纸上不还是说什么‘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么’?牵扯到国家大事儿,也不能意气用事。这么着,奕匡且先跟日本人谈着,然后咱们再议?”

和稀泥的话一说出来,甭管心里头是什么心思k无论是奕匡还是刘坤一都只能道一声‘太后英明’。

重头戏一过,接下来就有些索然无味。慈禧照例问了几句朝政,关心了下刘坤一的身体,赏了不少补品,便放了一干大臣与刘坤一回去,单单留下了庆亲王奕匡。

仲夏,园子里草木茂盛。慈禧右手搭在李莲英左臂上,慢悠悠前头走着。后头隔着几步,坠着庆亲王奕匡。

这会儿的奕匡,却是一脸的委屈。“老佛爷,奴才可没旁的心思。就是琢磨着为老佛爷分忧。奴才就闹不明白了,怎么合则两利的事儿,到了刘坤一最里头,就成祸国殃民了?”

慈禧脚步不停,回头瞟了他一眼。

“哀家知道你忠心。刘坤一老成持国,反对此事自然有他的道理。况且,人家也没说错。你这事儿却是欠思量。自打咱们搬到这江宁,底下那些个督抚,哪一个不是阳奉阴违?我看呀,这一个个都是见风使舵的好手,怕是一有风吹草动,立马就会投了过去。”

奕匡急了,他可是收了小村二十万银子,拍着胸脯打保票,此事一定能促成。银子已经到手,那容出差池?当即就道:“老佛爷,这会儿何逆陈兵朝鲜,无力南顾,正是咱们收复失地之时。倘若错失良机,他日再行起兵,可就难上加难了。”

慈禧没放声,径自行到一处亭台前,这才转过身盯着奕匡。良久,直到奕匡浑身不自在,这才扑哧一笑:“**奴才,真是笨得可以。刘坤一说此事大白天下,必然引起轩然大波。然此事与我大清颇有助益,又不得不行。你就不会折中而行?”

奕匡一脸迷惑:“老佛爷,您的意思是?”

慈禧心里头哀叹一声,这奕匡比之荣禄、李鸿章,这是差太远了。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居然还没明白过来。话说回来,自打没了荣禄、李鸿章,慈禧身边连个可用之人都没有。若是奕匡有一半李鸿章的能耐,何至于至今还寄人篱下。蜗居江宁,硬生生将军政大权交给刘坤一?

瞧着慈禧面色转冷,阴晴不定,李莲英终于开口了:“庆亲王,老佛爷的意思是说。既然不能明着来,那咱们就……反正咱们大清与何逆有社稷之仇,此时就算出兵,也在情理之中。”

奕匡望向慈禧,见其不耐烦地点了下头,当即兴高采烈,连连叩。

(本来打算多更点儿的,赶上年前有点儿忙活。家里公司都不消停,今儿就少更点儿吧。过年期间应该能多写点儿~)

四一六平地惊雷(一)

时间进入1897年8月,世界因为远东上演的一场三国演义而变得扑朔迷离起来。这一场日俄战争,本来就是一场主子放**咬人的好戏码。小小日本,资源匮乏,不过弹丸之地,又赢了一场几乎没什么收益的甲午,全靠着英国人源源不断的输血,无数的低息无息贷款,加之暗地里伦敦暗地里收购日本的债券,这个小小岛国,这才在三年间重新焕出活力,并且敢于朝老大的帝国俄罗斯起战争。

英国人到底援助了多少,恐怕也只有英国人自己与援助对象日本人知道了。可是毫无疑问的是,听话的日本人将大笔的资金转化成了战舰、大炮,转化成了几十万的6军,这样疯狂穷兵黩武,完全不顾国内经济体系的极端劲头,可以说是完全贯彻了英国人的意图。

英国人这样作为,等于是暗地里消化了日本人甲午,乃至于二十年畸形展的苦果。英国人也没办法,作为这个时代的世界霸主,英国人的殖民地遍布全球。英国皇家海军的舰队,比之所有国家海军的总和还要多。明面上看日不落帝国风采一如往昔,可所有的战略家不难看出,英国人已经无力为继!

这么老多的舰队,平摊在广袤的占领地,顿时就显得薄弱了许多。一旦某地生争端,必然导致英国从各地抽调大军参与平叛。可在这个关头,还得顾及欧洲本土的安全,还要防范帝国明珠印度的稳定,一层层顾虑因素剥离下去,真正能抽调的兵力又能有多少?

刻下正是如此光景,布尔人在南非风生水起,德意志在欧洲频频叫嚣,老大的帝国一脑门子官司。几番派遣大军,却仿佛陷入了泥潭。英国人在感叹,流年不利,大英帝国的权威正受到强有力的威胁。也正是因为如此,英国人迫切需要自己的盟友**人,重新将目光以及战略中心放在欧洲,帮着自个儿减轻**面对德意志的压力。也正是因为如此,这才有了这么一场已经变了味道的日俄战争。

可当这场战争进行到紧要关头,何绍明的突然加入,顿时让本已偷笑的英国人,如同吃了苍蝇一般难受。新兴的共和国,完全没了之前老大帝国的暮气沉沉,国力蒸蒸日上,处事不卑不亢。对英国那一套拉拢分化仿佛早就看得剔透,一边虚与委蛇,另一头却扑向了美国佬的怀抱。《中美泛太平洋联盟》的签订,起初也就是让英国人吃味一二罢了。一个北美工业大国,与一个拥有四万万人口的亚洲国家的组合,顶多算是资源整合。众所周知,美国佬求财,国内孤立主义尚且是主流。这么一个联盟,更多的是为了商业往来,根本威胁不到英国人在远东的利益。

可突然的参战,猛然让英国人惊醒,新兴的共和国不但是个人口大国,更是个军事强国!有着强力的军事体系,有着无限的纵深,有着让所有列强羡慕的兵员、人力优势,再加上背后美国佬恐怖的财富支撑,这种组合,已经不止是威胁了!

几天前对马海战的结果,狠狠扇了英国人一记耳光!此前对中美不屑一顾,甚至暗地里嘲笑纷纷的政客、战略家顿时如同火烧眉毛一般忙碌起来。忙乱的白金汉宫,将一份份质询电报出,又派出观察员、外交官,奔赴亚洲、美洲。白宫需要弄清楚,中国人参战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没有缓和的余地?可不可以投入英国人的怀抱,转而形成中日联军联手对付**佬?美国人呢?究竟有没有美国人的影子在里头?白宫此举,是不是彻底摒弃了长久以来的孤立主义,打算争夺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又会不会这一切的背后,都有德国人在作祟?

事涉外交无小事!习惯了阴谋诡计的英国人,绝对不会相信什么偶然因素。欧洲的每一场战争,背后没有阴谋诡计?就是当初所谓的反法联盟,还不是靠着英国人的津贴,一次次被打散,又一次次组建起来?

四天了,足足四天,反馈回来的消息足以让白金汉宫的政客们抓狂!该**的共和国只在海战结束之后,表了一份战报,至今没有任何声明!而美国人在玩儿太极拳,一招推手,态度模棱两可,谁也琢磨不清楚白宫背后的意图。最可恨的是德国人,这个节骨眼儿上,威廉二世居然叫嚣着要组建“中日德轴心”体系。尽管威廉二世的话大多数时候可以当作放屁,可这么危险的言论一出,还是让英国人出了一身的冷汗。真要形成了这么个组合,英国人的霸权绝对荡然无存。论国力,单单是美国就能跟自己持衡,论军力,三国组合绝对要越英国。纵然在海洋上,英国人还拥有传统的优势,可这只是暂时的。且不说三国加起来恐怖的工业能力,就单单是潜艇这种危险的玩意儿,就能让英国人疲于应付。

这个时候,也不知是哪位情报官突然想起了一年前的事儿,突然翻了卷宗,愕然指出当初德国人在胶东吃瘪之后,貌似有情报说是德国人花费巨资引进了潜艇技术……这么说来,怕是德国佬已经掌握并且拥有了潜艇?,德国不是中国,一旦威廉二世真看好潜艇,估计用不了多久,英吉利海峡到处都得是德国潜艇的影子。

伦敦一番恐慌之后,惊愕的现,昨天还自认为是一个壮汉的不列颠帝国,一觉过后突然现自己已经是个虚弱入骨、疾病缠身的垂垂老朽。日不落帝国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帝国百年霸主地位,正受到强有力的挑战!

唐宁街1o号,相官邸。

在任相索尔兹伯里侯爵皱眉不展。说起来索尔兹伯里侯爵能坐在相的宝座上,与他的前任有着直接关系。前任相罗斯贝利也够倒霉的,1894年甫一上任,便赶上了甲午战争。正是因为其在远东事务的立场问题,随着日本的惨淡收场,罗斯贝利也唯有在担任相一年之后便下课。索尔兹伯里侯爵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继任的。

毫无意外的,作为继任者,索尔兹伯里延续了前任的倒霉。先是布尔人在南非不消停,紧接着预想中的日俄争端,因为中国人突然插手而变得失去了控制。现在索尔兹伯里想的不是明年大选的时候能不能继任的问题了,他在考虑距离自己下课究竟还有多久。

局势几乎完全失控,摆在面前的问题严重到了极致。世界的格局,就仿佛一张无形当中,由利益交织而成的蜘蛛网,往往是牵一而动全身。此前还算明朗的远东,这会儿变得扑朔迷离,各类事务专家吵吵了好几天也没个头绪。

泛太平洋联盟体系,已经不由得他不正视。新来的危机尚且分析不明白,德国人在一旁又瞎起哄,直搞得索尔兹伯里侯爵焦头烂额,至今也没个头绪。而另一头,日本人几乎一个小时一封措辞悲切的电报过来。就差明说,英国主子再不拿出对策,日本可要真完蛋了。

可在这多事之秋,局势没有明朗之前,谁敢胡乱下决策?南非的战争如火如荼,已经牵扯了英国绝大的精力。万一因为远东,而导致一场万劫不复的世界大战,他索尔兹伯里侯爵就是整个英国乃至世界的罪人。

“也许,该作出一个姿态?”索尔兹伯里游移着,终于拿起了桌上的电话……

1897年8月3日,对马海战五天之后,英国突然宣布,介于远东战局陷入混乱,为了维护远东的稳定,防止他国无视中立国立场,英国远东舰队将进驻对马海峡。

消息一出,世界震怖!

维护稳定?开什么玩笑,英国人从来都是这个世界**的根源。恪守中立国条约?无稽之谈!英国人还真以为自己是世界警察了。好嘛,感情英国人自己定的规则,对自己不适用,完全是给别人定的。远东舰队开赴交战海域,这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