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塑国魂-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史因为何绍明的出现生了一些转折,许多事儿变了,可这种大方向例如民众的心态,却依旧如同历史一般。甲午一场,曰本赔了夫人又折兵,只留了个脸面。以至于不得不甘愿做英国人的打手,提前八年向庞大的俄罗斯帝国起了战争。有识之士乃至政治家军事家都能看到这一点,可懵懂的国人只知道甲午是曰本人赢了。因此,南满朝廷在稳定了一段时间之后,开始组织大批的青年才俊留学曰本。民间也有不少的青年远赴东洋。值得一提的是,已经不可能成为国父的孙医生,这会儿正在曰本谋求曰本zf的援助……

茶馆里群情激奋,无疑,何绍明的遇刺与曰本牵扯上关系,很大程度上扭转了部分国人对曰本的印象。

“要我说,不能就这么算了。想当初何帅在辽东打得曰本人抱头鼠窜,还死了好些个将军。干脆,让何帅提兵教训教训曰以后还敢不敢!”一名汉子拍案道出了要严惩曰本的宣言。按照他的理解,这会儿大家都对曰本恨之入骨,说出这些话,绝对能得到大家伙一致的认同。

出奇的,他的话根本没人应声,一众人等只是沉默了一阵,便又数落着曰本人的不是。从曰本货到曰本婊子不一而足。汉子愣神了半天,他琢磨不明白,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效果?

医院,病房里。

何绍明靠着枕头闭目养神,凝香拉了椅子坐在一边,为其读着报纸。茶馆里愣神的汉子在思索的问题,何绍明也在思索着。他也想不明白,怎么所有人都在骂曰本,偏偏有人提出要征伐曰本之后,舆论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甚至有些报纸竟然说,遇刺一案案情负责,尚且不能简单做定论。当多方取证。还有报纸在肯定是曰本人为之的情况下,竟然呼吁zf当将此事公之于众,请求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审理此案,追究曰本之责任。

天大的一个笑话!一个主权国家,国家头号领导人遇刺了,国民想的头一个竟然不是起战争,而是要么当缩头乌龟,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吞;要么就觊觎列强对曰本实施惩罚!哭笑不得的何绍明,甚至开始怀念那些激进的爱国主义了,虽然这些人有些不切实际,可起码他们知道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而身处清末这个时代,面对着国朝形形色色的芸芸众生,何绍明甚至有些羡慕那些充斥着狭隘的岛国思想曰本。起码面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此时,何绍明只有深深的失望……

深深吸了口气,何绍明睁开眼睛,呢喃道:“任重而道远啊……”

三七六民意(下)

让何绍明觉着任重道远的还不止是代表着舆论的报纸现时的报纸,大多都有一些zf人物的影子。除了何绍明控制的几家大报纸,其余如同雨后春笋冒出来的,要么是看不惯新zf的道学先生募集资金成立的,要么是觉着有利可图的商人合资而成,但无一例外的是,其背后都有着大人物的背景。这些大人物通过自己的影响力、权利,给予一定扶持,而后通过报纸来宣扬自己的政见。

当大多数报纸都是这种一边痛骂,一边呼吁不要战争的时候,可以想见,政协里头到底是怎么个光景。民意如此,,徒呼奈何!

甲午一场战争,而后关东军顺势南下,这一切仿佛都跟老百姓没关系。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如历史上一般的改朝换代。谁当皇帝跟自己没关系,反正交一样的税,整天还得土里刨食,一样还得算计着柴米油盐。甲午当中关东军的奋勇,只让民众认识了何绍明,都知道这位武曲星能耐大,能保护老百姓不让小曰本欺负。而随着何绍明定鼎中原,民众的期望值提升了一点,开始琢磨着改朝换代是不是能免几年钱粮……而至于所谓的民心民气,半点也无变化!

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一如既往的……“小农!”何绍明有些愤恨地吐出这个字眼。几千年来,国朝整个社会的代名词,就是小农思想!老百姓为了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甚至有的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个儿的出生地。这样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是极其可笑而可怕的!

这样的小农意识,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安逸的感觉。只要天下太平,没有天灾,老百姓也就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不干活就要饿肚子的危机感。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心态更是飘然自得,不可一世。琢磨着“没有我哪来的小富”,连骂几句老婆,踹两脚自家的狗都以为比总理大臣的能耐还大。

而由于小农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自家的地、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种啥就种啥。所以,没有规章,也不懂得什么是制度,不需要约束,哪来的自律。有小农意识的人一般很随心所欲,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内外不分、轻重不分,不用说作为一个主官应肩负的责任,就连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相处的标准分寸都谈不上。这也就造成了两种病态,一个是‘官本位’,另一个更可怕里做官只为财’。

还不止如此,整个社会形态,风调雨顺的时候养尊处优,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和突事件,叫天不应,求助无门。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宗派亲族,只相信同姓同血缘的本家人。从而就出现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有些时候何绍明甚至觉着已经故去还背着骂名的李鸿章有些可怜,一场国战,参战的是北洋,而同时作为清朝一大军事力量的南洋却高挂免战牌,并且处处掣肘。如此,甲午怎能不败?

归结起来,小富即安、缺乏自律、宗派亲族,何绍明头一次觉着,这小农思想是如此的恐怖!他甚至开始认为,即便没有满清布起了滔天的黑幕,民众也会自甘堕落跳出另一个黑屋子,宁肯暗无天日,也不愿抬眼瞧世界。这样而产生的所谓民意,是多么的可笑、可怕,甚至在后世那个举国烽火八年,牺牲了几千万人的国战中,委员长让人家从南京打到了重庆,已经到了亡国灭种的最后关头,而这个时候委员长想的不是如何抗争,想的是怎么骗老美的援助,怎么削弱自己的死敌。而普通民众,只要战火没有烧到自己家门口,就仿佛战争跟自己没关系一般。偏安吧,安逸吧,如果曰本人没有愚蠢的偷袭珍珠港,抗战到底如何结果,尚且不得而知。

五十年后尚且如此,而何绍明此时要面对的这种小农思想,则更加强大。何绍明开始反思,这样的民意还要顺从么?眼前摆的两条路很清楚,一是顺从民意,百年之后被老百姓恭恭敬敬称一声国父。而后眼瞅着国朝这艘失去舵手的小船在滔天巨浪里头迷航。运气好,撑到风平浪静之后飘到了6地;运气不好,要么触礁要么被风浪打翻。二一个,自然就是逆天而为了。何绍明可以想象得到,不论最后结果如何,他能否凭着一手之力强行将这艘大船引导入正确的航道,他在国人心里头的那点民气,绝对会荡然无存。这等于是在跟民意作对,是在跟民主作对。

而要彻底改变这种小农思想,除了要普及现代教育,更加主要的是要彻底击溃小农经济体系。而无论是教育还是工业化进程,没有十几二十年根本就看不到效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何绍明所身处的时代,偏偏是个列强崛起,国朝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这是一个混乱的年代,更是一个投机的绝佳机会。依靠着对历史脉络的把握,何绍明只要把握住多次机遇当中的一次,便可以一改百年沦丧!时间太紧迫了,容不得何绍明喘息,更容不得他耐心等上二十年,而后顺应民意一展拳脚。

只是一瞬间,何绍明已经拿定了主意。机遇稍纵即逝,不容有失!“来到这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本身就是逆天而行,自个儿一直以来都是在逆天而为,无论是改写甲午还是终结满清,都是如此。穿越以来乃至于后世,自己不是一直在等着这个机会么?等着依靠自己的努力,一雪百年国耻,重塑国魂的机会!而现在机会触手可及,自己究竟在犹豫什么骂名形象,老子只要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无愧于心了!”

回神,睁开眼的瞬间,已经丢失了半年的锐气仿佛骤然间又回到了他的身上。只是当瞧着在一旁柔声读着报纸的妻子的时候,何绍明莫名地心头一堵。自己已经抉择了方向,国父的光环很可能没了,还有可能留下类似于‘独裁’‘民主之敌’的骂名。自己无所谓,可家人……对于家人,也唯有道一声‘谢谢’‘抱歉’了。

家国天下,有得必有失,难两全。

三七七造势(上)

一七年五月二十八日,持续三天的春雨过后,北京城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好天在家里头闷了好些日子的京城爷们,开始三五成群从胡同里头钻出来,聚集在茶馆里,要一壶茶水,两碟子干果,一边听着说书先生滔滔不绝讲着耳熟能详的戏文,一边跟三五好友高谈阔论着。一切都是那么平常。

头些日子闹得满城风雨的何帅遇刺事件,随着何绍明平安出院,已经逐渐平息了下来。虽然zf里头的头头脑脑还在为到底幕后黑手是谁而争执,可这并不妨碍京城百姓的生活。而让老少爷们奇怪的是,受害何大帅好像突然没了脾气,不但没有插手各部门的调查,反而玩儿了个大撒把,躲在恭王府里头一待十几天不出来了。预料当中的雷霆之怒好像根本就不存在!

按照大家伙的预想,甭管是曰本人还是南满主使的刺杀,他何绍明即便现在不开战,也得痛斥一番,或采取一些手段才是。怎么也不能如同现在,仿佛受了气的小媳妇一般躲在家里不出来不是何帅的作风啊。有好事四处打听,而后将道听途说的各种小道消息传了个满天飞,有说国防军已经重兵布防安徽、湖南一带的;有说旅顺驻扎的舰队没了影,已经开到上海的;还有说朝鲜方面军已经开始南下推进,要帮着朝鲜国王收复汉城……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消息繁多,没有一条被证实,到最后传瞎话的也没了兴致,所有人都当何绍明这回是吃了哑巴亏,而后这事儿也就被人们逐渐淡忘。报纸上依旧是零碎的趣闻,以及政协里头那帮官老爷拍桌子打架的消息,没什么新鲜的。于是众人便该做工的做工,该侃大山的侃大山,日复一日。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风和日丽之下,一场风暴正在酝酿着,而且越来越近……

西直门北大街,火车站。

一阵汽笛轰鸣,伴随着拉风箱一般的响声,一辆喷着蒸汽的火车缓缓开进站台。一身蓝呢子铁路制服的公务员一边吹着笛子,一边摇动着手中的红旗,指挥着火车停靠。在他身后,一大群手拿着铁锨洋镐或是扛着扁担的汉子呼啦啦围了上来,准备装卸货物。

话说这火车早在前清那会就有了,只是官办的而且只能官用。老百姓不能坐。而此时,随着何绍明入主京城,这铁路的性质变了,变成了zf与民间合资控股的铁路公司。只要掏银子,甭说大活人了,就是拉一车猴子铁路公司也没有异议。这列火车是打奉天开过来的,前头几节车厢运载旅客,后头的闷罐子装载的全是货物。铁道部部长詹天佑不但是个梦想家,更是个实干家。甫一入京,在关东大铁路还没完全竣工的前提下,毅然在何绍明面前拍桌子,一定要将奉天与京城用铁路连接起来。

用他的话说叫好处多多。关东如今是整个zf的工业中心、商业中心甚至在未来可能成为一大粮仓。如果北京是政治中心,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心脏,那关东绝对是一块现在最大的造血之地。铁路是什么?铁路就是一个国家的血管。也只有用铁路将两连接起来,才能保证供给。而关东三省毗邻朝鲜、俄国,随时存在战争的可能。将其与京城用铁路连接起来,也方便军队、物资运送。

詹天佑显然是下了功夫,他甚至专门找了经济专家给何绍明讲铁路通车后美好的经济前景。到最后,磨不过书呆子詹天佑的何绍明,只好从牙缝里头挤出点银子,批准其修筑京奉铁路。这一晃就是八个月,到上个月月底,京奉铁路全线通车。随着大批的关东产品涌入,京城同是也来了一大批闻风而动的商人,市面上的确繁荣了不少。新落成的火车站以及通车后带来的经济效益,还解决了不少的就业问题……

话扯远了,且说现在。

一声长音,而后是一声气门排气声,列车彻底停了下来。这一帮临时的装卸工吆喝着,说笑着围上了后头的货仓,领头的工头刚打开闷罐子车门,随即就愣住了。

黑漆漆的车厢里没有预想中的关东皮货,而是五十来号大活人。这帮人都是一身的立领学生装,有的还戴着学生帽,无一例外的胸口别着反射着铜色光芒的校徽。

怎么话说的?”

跟他的第一反应如出一辙,其他人等打开车厢头一个念头都是懵。二十几节车厢里头,挤满了席地而坐的学生。

铁路公司的职员与那些装卸工脑袋还在当机,被突然刺进来的阳光弄得很不舒适的这帮人已经动了起来。二十几节车厢的人纷纷站起来,一边眯缝着眼睛适应着光线,一边伸胳膊抻腿活动着腿脚。随即呼啦啦下了车厢,而后自觉地排起了方阵,随即零散的报数声已经响了起来。整个站台瞬间被挤满了,当中是一千多号排着队伍的学生,四周是莫名其妙窃窃私语的人丛。

“好家伙,瞧瞧!二十多节车厢全是学生,这得一千多号人啊!我说,这都是哪儿的洋学生啊?”

“没瞧见么?胸口都别着徽章呢,东北大学、国防军事大学(辽阳军事学院)、中国医科大学、关东商业学院……诶哟,关东的洋学生进京了。”

“今儿什么日子?洋学生不好好念书跑京城来干嘛?”

“管他娘的,只要不带枪造反,爷才懒得搭理呢……”

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是唱的哪一出。要不是这帮人没有带着洋枪,胆子小的估计都得咋呼着喊洋学生要造反啦。

外围众人正七嘴八舌猜测着,就见一帮子学生排好了队伍,领头的一招手,无数的横幅标语高高举了起来。走在前头的一名瘦弱学生,从包里拎出来一个铜皮喇叭,一边高举拳头,一边喊道:“内惩国贼,扬我国威!”

“内惩国贼,扬我国威!……”

“严惩幕后黑手,解散无能政协!”

“严惩幕后黑手,解散无能政协!……”

在围观目瞪口呆的神色当中,一千多号人一边喊着口号,高举着横幅标语,一边浩浩荡荡走出了火车站。

有好事不禁叹道:“诶哟我的妈呀,洋学生也要公车上书啦!”

(天儿冷啊,不开空调室内温度居然只有1来这么点,其他的争取凌晨出来……)

三七八造势(下)

颐和园路五号,北京大学。(pm)

“同学们,同胞们!”一名青年学子踩在一处箱子上,挥舞着手中的标语旗帜高声宣讲着。周遭,已经聚集了无数同是立领装的学子。

“一年前,就在这里,我们见证了**清王朝变法的失败!我们当中有部分人,包括我,都亲身经历过维新变法的失败!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不禁要问一句,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为什么行不通?光绪权利太小,慈禧权势滔天?没错,这算一个理由。维新党过于急躁?这也是一个理由。可这些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改良主义,根本救不了中国!能救中国的,也只有,唯有进行一场革命式的大变革!”

“没错!就是要革命!”

“要进行一场法国大革命式的革命!”

“革命万岁!”

下头群起响应。青年高举旗帜,待安静下来,继续说道:“维新失败了。同学们,同胞们。那段黑暗的日子里,我们彷徨无措,难道历史已经注定我们中国要沦为列强的殖民地?难道我们还要被腐朽的清朝奴役压迫?难道我们的国人还要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生活在一片混沌当中?不!我们不要做奴隶,更不要做亡国奴!只要一位英雄带领我们,如同法国的圣女贞德,美国的华盛顿,我们就可以战胜一切黑暗势力!上天可怜中国,九个月前,带领着关东军数次击败日本侵略者的何帅毅然起兵推翻清王朝以救中国。何帅没有让我们失望,他做到了!如今腐朽的南满只能龟缩在长江以南,苟延残喘,朝不保夕,一待何帅征兵结束,便会一举踏平江南。从此以后,再没有异族统治者的压迫,更没有暗无天日的生活!”

“何帅万岁!”

“国防军万岁!”

“共和政府万岁!”

青年因激动而潮红的脸逐渐凝固,沉默了良久,直到欢呼声彻底结束。他垂头片刻,再抬起,已经是一脸的愤懑。

“江山代有才人出,每逢家国危难,这片土地必然会出现一位带领我们抗击的英雄。汉有霍去病,宋有岳飞!无疑,何帅就是现时中国的英雄!可是,同胞们,同学们!这位英雄,就在两周前,遭到了我们敌人的刺杀!索性何帅无恙,可有些事却让我们不能忍受,让我今天在这里不吐不快。这些事儿我相信大家已经听说了,事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两周,可已经被前清**官僚所侵略的政府,却没有对此作出半点反应。事实早已清楚,不论幕后黑手是南满、日本亦或是其他列强,政府都应该采取强硬手段,捍卫我国的权益,捍卫我们的尊严。而不是整天躲在中南海里头,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

“政协的无作为,就仿佛前清的官僚一般。常此以往,我们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民心将荡然无存!组建新政府的努力将付诸流水!甚至,放任这帮**官僚渗透、控制政府,中国将会再次走上前清的老路。政协的无作为,堪比秦桧,不但会害了我们的英雄何帅,更会将整个华夏大地带入万劫不复之地!到那个时候,其他列强,或许就是那个贼心不死的日本,又会卷土重来,占领我们的土地,压迫我们的人民。同胞们,同学们,我们能眼睁睁看着这样的事儿生么?”

“不能!不能!”

“能眼睁睁看着又一个秦桧,害死我们的何帅么?”

“不能!不能!”

“既然不能坐视不理,那我们就应该用自己的声音,用我们团结起来的力量,打倒!打倒**官僚!打倒帝国主义!”

无论是周遭的学生,还是抱着看热闹心理聚集过来的民众,都被青年的话语煽动得热血沸腾。口号声此起彼伏,无数的标语高高举起,成千上万只拳头整齐地挥舞着。人们自地排成了长长的队伍,在青年带领下,一边喊着,一边走上街头……

两条长龙,一条从西直门,一条从颐和园路,逐渐朝着中南海汇聚。一路上卷了无数的民众协同,待到得中南海之前,已经聚集了上万人的规模。

都警察厅接到报告,当即就慌了神。这种示威游行,这在历史上是破天荒头一遭,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急得一脑门子汗的警察厅长一遍遍打电话往总理办公厅请示,是否应该镇压。到最后只得到了总理唐绍仪严厉的警告:“这是民主性质的示威游行,不是暴乱。警察厅负责维持治安,出了乱子为你是问!”

警察厅长一个头两个大,好家伙,学生闹事儿警察还得去给人家维持秩序。这话怎么说的?让警察厅长头疼的不止如此。他本以为一帮学生聚集起来,无非就是喊喊口号,喊累了,到了晚上也就该散了。可没成想,聚集在中南海之前的上万人,到了晚上,就席地而坐,就是不散。不但如此,那帮子学生还有精神头继续喊口号。声音之大,吵得周遭百姓根本无法安睡。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这帮学生明显是对政协不满。这一天到头,政协被围了个水泄不通。政协之前有武警拦着,人群还保持着理智也没有起冲击。可一旦某人从政协里出来,被人群认出来,肯定有人喊一嗓子:“那家伙是政协委员!”而后,雨点一般的石头瓦砾就招呼过去了。到现在,形成了一个死局。外头进不来,里头也出不去。政协里的大人物只能老老实实待在里面。

到了第二天,情况又恶化了。也不知是怎么搞的,几万号农民从四面八方涌入北京城,居然也聚集在了政协之前,口口声声要讨个说法。

警察厅长亲自去问了个明白事理的老农,这才闹明白。临时政府草创之初,就确立了土地法案。确定国家进行经济转型,同是进行土地改革。具体措施是由国家出资,从地主手里赎买土地,转而放给农民。由于资金不足,又出台了第二条法案,即,尚未实行赎买的地区,限制其地租最高为三成,不得过。而政协一部分明显是地主阶级代言人的委员前段时间对此法案大加指责,并对第二条提出抗议。闹腾了好些天,最后依靠着人数优势,强行通过了废除第二条法案的决议。这也就是这么多直隶地区这么多农民涌入北京城的原因。

可让人闹不明白的是,一帮子农民什么时候也懂得关心国家大事了?更奇特的是,居然也敢玩公车上书了?

三七九民主之敌?(上)

“唐总理,何帅过来了吗?这要再不来,政协可是要散架了!”满嘴水疱的一名政协委员站在跌坐在座位上,垂头丧气的唐绍仪焦急地说道

另一面政协委员在旁边,也是很焦虑地道:“是啊,这事情若再不解决,真要死了人,恐怕到时候局面难以控制…经没法控制部门都瘫痪了!”

“二位,你们以为我不着急吗?赵构让岳飞退兵也不过下了十二道金牌,我这里十万火急的电报都已经连着打了二十通电话了!可何帅的身体……”

愁眉苦脸的唐绍仪站起来背着手在屋里乱转着。

“总理,你看看下面……”政协委员黄义达说着,一把将窗帘拉开。

唐绍仪用不着探头出去,他也能想象出下面走廊上那些政协委员们现在是如何抓狂了。

下面的那些政协委员正眼巴巴看着上面,见上面窗帘拉开,总理出现在玻璃窗前,政协委员们爆出巨大的吼叫,至于喊些什么,实在太嘈杂了,唐绍仪一句也没听明白。

黄义达脖子上青筋直跳,指着下面激动地说道:“都三天了,这些人是选上来的代表,可他们现在却只能困在这里,整天以大饼充饥,连喝水都受到限制!这跟囚犯又有什么不同?!如果再不改变这种无法无天局面,整个政协只有告老还乡。”

“黄兄不要太激动,冷静点,冷静点嘛!……这事情是一定要解决的,而且是一定可以顺利解决的,现在不过暂时出现困难,相信大家只要齐心协力,没有渡不过去的难关嘛!”

唐绍仪自己都要崩溃了,可在黄义达面前,他还必须耐心劝导。

“我知道大家要吃没吃的,要睡也没个地方休息,只是现在外面局势那么乱,大家又怎么可以贸然闯出去?万一生什么意外,我想两位也不愿意看到。这里条件虽然艰苦了一点,可只要待在这里,政协委员们的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这个……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黄义达苦笑道:“总理,现在这样子参议会根本无法召开会议部门也完全瘫痪,就是安全有保障,这又有什么意义?还是应该将这些学生、贫民劝说回去才是。”

唐绍仪摇了摇头,很是沮丧道:“我自然知道这些贫民聚集在这里影响多不好。大家谁能说服那些贫民离开这里回到各自家里去?是你,还是你?我是不成的,面对那些面黄肌瘦百姓,暴怒的学生面前我无法解释为什么他们不能马上分到田地。更不能向学生们解释zf怎么会无视刺杀事件。”

政协委员们对视一眼,黯然低下头来。

唐绍仪不成,他们也没什么辙。这三天来,黄义达等人跑到外面去,嘴皮子都磨出了水疱,半点用都没有。甚至还挨了不少的石头瓦砾。

贫农们聚集在参议会大会堂外面,除了吃饭,就是冲着里面狂呼口号,要是有机会,他们还会冲进大会堂,强烈要求那些政协委员们能真正做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重新制订土改方针,没收地主老财田地。不然?不然不管你是威逼还是利诱,反正他们就是不肯走。

学生们更能耐,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政协。口号喊得震天响,就差直接说政协祸国殃民了。瞧着意思,不解散政协,这帮学生根本就不会散。

共和zf这帽子很大,既然是共和么就不能对百姓动枪动炮,可磨嘴皮子却又说服不了这些认死理的人,黄义达们真是无能为力了。

“总理,本来不是好好的嘛,怎么城里突然出来如此众多民众?还有那些学生,有的居然是大老远从奉天来的,这分明是有人在暗地里组织,鼓动他们与我为敌!依老朽看,是否让军队威吓一下?”

黄义达给这些游行民众搞的神魂颠倒,人都要炸了,理所当然的,他想起了军队。

“让军队把枪口对准老百姓?……不行!绝对不行!这些人代表了民意,民意是决不可违的!”唐绍仪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般。

“况且我们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又怎么可以将枪口对准自己人?何况那些贫民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我们暂时有困难,无法顺利解决,只要能说清楚,想必他们还是能理解的。”

唐绍仪刚才还说无法解释,现在一听黄义达建议动用军队,语气马上转变了。

“这些人分明是受人蛊惑,与我为敌,既然是敌人,又何必客气?”

“蛊惑?谁有那么大能耐蛊惑这么多人过来?”

“若是没人蛊惑,这些人又如何同时出现在政协门口?”

唐绍仪给黄义达一顶,噎了半天说不出话来。真要没人在暗中鼓动,就是有贫民过来闹事,声势也不会如此之大。

可是你要说有人鼓动百姓过来闹事,那么又是谁在鼓动?清廷?虽然清廷巴不得临时zf生内乱,可清廷却没办法渗透到北京搞什么“民运”,清廷官僚都是地主出身,他们又如何了解并且相信民众的力量?

看来唐绍仪总觉得在这些闹事民众身后,有何帅的影子在晃悠着。照唐绍仪想法,也只有何绍明才懂得,并且善于搞这种民众运动。问题是政协是何绍明和唐绍仪一手拉扯起来的,难道何绍明会将自己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搭起框架的政协再一手推倒吗?这不是自己打倒自己嘛!唐绍仪觉得何绍明还没疯到这种程度。

转念一想,唐绍仪又觉着此事大有可能。何绍明从美国拉过来的班底,军事自然推魏国涛、秦俊生,而内政方面唐琼昌绝对是当仁不让的第一人。定鼎中原之后,法律出身的唐琼昌理所应当地担任了司法部长。而受了美国政治影响的他立过程中,无疑是民主政治的推行。也正是如此,才会有现在的三权分立框架。这无形当中严重削弱了何绍明的权利,要说何绍明此时为谋取权利而动民众运动……绍仪到吸一口冷气,此事大有可能啊!

三八零妥协

甬道铺满飘落的槐花,微风一吹,无数粉嫩的花瓣打着旋飞舞起来,朝下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