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情满潇湘-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淑妃忙轻斥着下人:“你们没看见来了客人吗,一点眼力劲也没有。”

接着又让人赐座奉茶,连雪雁也照顾到了,忙让人带下去好生招呼着。

黛玉心里始终有些不安。

淑妃倒看了出来,笑道:“妹妹别怕,我们咸宁宫最是热情好客。姐妹们也喜欢上我这里来,这里人人都赞林姑娘才貌无双,我认姑娘做妹妹如何?”

林黛玉先是一怔,刚才她口中的几句“妹妹”难道不是假的?听得她又如此说,赶紧起身来推辞,淑妃过来拉着黛玉的手,一并坐在自己的榻上与她说话:“妹妹别怕,我还在家的时候也盼望有个姐姐妹妹的,可惜我爹就养了我这么一个女儿,其余的全是儿子。我很欣赏妹妹的才识,知道认林姑娘做姐妹实在是委屈了林姑娘。”

黛玉忙道:“民女粗陋哪里敢和娘娘姐妹相称。”

淑妃笑道:“不管你乐不乐意,反正这个妹妹我是认定了。今后有什么难事直接来找姐姐说,只要妹妹一开口,当姐姐的二话不说立马给办。”

淑妃又对宫女太监们说:“你们都听好了,以后见了林姑娘也要像见了本宫一样规规矩矩的,若林姑娘上门来不许怠慢。”

众人连忙允诺。

淑妃挥挥手:“你们都下去吧。”

这里又和林黛玉细谈:“妹妹平时在凤仪宫做些什么?”

黛玉答道:“不过与公主写字看书,陪在公主身边解闷。”

“这个差事倒也清闲,就是做久了也就疲了。妹妹以后一有空就上我这里来吧。不瞒你说,我是真心想和妹妹交好。别的嫔妃来接近我,真心假意的也让人看不透,有的是顺着水就浮上来了。妹妹就不同了,没有那么多的利害关系。”

黛玉听了进去,心想这位娘娘也是可怜,在深宫里竟没一个可以交心的人,不免有些怜悯。

淑妃接着又说:“我见林姑娘也是个灵透的人,想来也明白。以你这等条件只做得公主驾前的陪读,说得好听点是个伴读,说得难听点也是个被人使唤的。我听闻妹妹出身不错,父亲曾是探花出身,又做了巡盐御史,不是委屈了妹妹么?”

黛玉忙道:“娘娘这话不通,能入宫来伴得公主已是民女的福分了,哪里敢妄想什么。”

淑妃拍拍黛玉的肩膀道:“我的傻妹子,这里可是个富贵的地方。你们贾家送你进来肯定也是指望着你飞黄腾达呢。要不怎么元妃妹妹一走,你就后脚进来了。妹妹请耐些时日,姐姐绝不会让你在这里受委屈,只要有手段什么都能拥有。”

黛玉身子微微一颤,倒不知说什么好了,又见淑妃满脸的热情到不好弗了她的好意。

淑妃又怕自己的话吓着了黛玉,一连说道:“妹妹别怕,一切都有姐姐。以后想要什么直接和姐姐说就是。姐姐有的,就不能少了妹妹那份。”

黛玉忙要起身,淑妃又将她按回了位置上。笑吟吟的招呼着茶点,又让人拿出一对羊脂玉镯来送与黛玉,还十分谦逊的说:“东西小,不成敬意。妹妹且收下,聊表当姐姐的一番心意。”

淑妃对黛玉又是嘘寒问暖,又是送东西,接着又留了饭。直到未时黛玉才离开。

淑妃心里正得意,听荷却有些看不明白,便问她:“奴才跟了娘娘这么久了,还从没见娘娘对哪个没名没分的姑娘这样好过。”

淑妃有些不悦:“放肆,难道我也跟着风头,也去凑热闹不成?这个林黛玉身上的价值可比那些有名分的没名分的人强多了。要是有人推她一把,以后什么前程都有了,我自有打算,你们少问,以后给我好好服侍。”

淑妃心里自有打算,身在宫里的这些年,也早已深谙生存之道。


第22章:琐事烦恼

展眼已到年底,冬至这一日皇帝与重臣祭天告祖。后宫也开始忙乱起来,第一繁忙的人首先就是孙贵妃,但因她手腕多,眼力好,调理起后宫之事来也是稳稳妥妥。底下的人只有敬服的份。

对待太后也是恭敬有礼,无人不叹,什么好处都占全了。好些人背后说起看来孙贵妃要入主中宫已经不远了,就只等太后点头,皇帝册封。

孙贵妃自是得意,心想一切都等水到渠成。

到了年底,宫学已经散了学,皇子皇孙们个个高兴。不用被父皇成天考问,真个是天下第一爽快。皇子们得到了解脱,公主们的课业不多。平时都是宫里的女官们传授例如:礼仪、识字、女四书、针黹等。并比不得皇子管教得那么严厉,皇帝有时想着了不过问两句,不受待见的公主,嬷嬷每月讲解几天的课业,其余的也就不管了。

而北静王妃这些日子也时常往宫里跑,与太后请安,嫔妃处问好,闲了时也到凤仪宫坐坐。

王妃与永嘉公主说:“公主,明儿起我们家郡主就不能来宫里呢,我还有事要她帮我呢。”

永嘉笑道:“嫂子快带了她去,她走了我们这里也乐得几天清静。”

王妃忙笑说:“郡主还真给公主添麻烦了,来年又长一岁,希望她能懂事成熟些。”又见黛玉不在屋里便问:“林姑娘怎么不见?”

公主忙说:“她在房里替太后抄经书,那屋里也暖和。”

“我倒要和她说几句话。”王妃便起身去黛玉的房里,敦慧也跟了去。

案上的铜胎掐丝珐琅的一个小香炉里正炷檀香。屋子香气袅袅,黛玉正伏于案前仔仔细细的抄写着。可能是被香气熏着的缘故,又咳嗽了几声。

雪雁上前说:“熏着姑娘了,不如将它拿开吧。”

黛玉摆手说:“抄经书就要这样恭恭敬敬的。”

直到莲心通传着:“林姑娘,北静王妃和郡主来了。”

黛玉听说忙起身整整衣裙,赶着行礼。王妃上前扶住了她,又去看案上的字稿,一色的蝇头小楷,秀丽整洁。王妃先说:“林姑娘这字写得真让人叫好,郡主跟着林姑娘大半年了可学着了几分?”

敦慧忙道:“嫂子一来就接我的短,也不怕林姐姐取笑。”

黛玉赶紧请王妃坐,将一张搭有弹墨椅袱的椅子让人搬来了,又在脚踏下放着暖炉。接着又请郡主坐,郡主却大大方方的自己拾了张绣墩在王妃跟前坐下。

王妃道:“这屋子里倒还暖和,这天气说变就变了,听得刮了一夜的北风,看来是要下雪了。”

敦慧拍手笑道:“下雪好,下雪好。”

王妃拧着她的脸说:“莫非你还要像小的时候嚷着人去和人玩雪球吗?这不是你干的事了。”

敦慧撇了撇嘴道:“那下雪还有什么意思呢。”

王妃指着敦慧和黛玉道:“你看看我这个小姑子可是不是磨人呢,我倒是服了她。偏偏生得是个女孩子,若是个男儿怕要将王府给翻过来,再无人敢管。”

敦慧见嫂子一个劲的揭自己的短很不高兴,冷不丁的说了句:“我问嫂子,昨儿为何又和我哥闹起来呢?”

王妃脸上的笑意迅速消失殆尽,眼睛看向了别处,冷漠的说道:“这些事郡主不该管。”

“你们两口子的事我是管不了,但我听说你们昨天闹得厉害。大过年的还不让人消停。”敦慧忙站了起来,小脸憋得通红,脸上似有怒意。

王妃见她如此忙和她说:“郡主不用生这么大的气。反正这是我和你哥哥的事。你不用操那么多心,管好自己就行了。”

敦慧赌气的走了出去。王妃亦奈何不得,只好与黛玉道:“我这小姑就是这样的脾气,姑娘看了不要笑话。”

黛玉却道:“一家子生活难免不如此,磕着碰着的事多着去呢。”此时她的脑中浮现出她去王府见到王爷,肯亲手为妹妹拂去衣服上的尘土,一个细致到如此的男人,却处理不好夫妻关系,两人还时常吵架?

黛玉又见这位王妃今天的装束与在家的时候大相径庭。大红穿花的金线满绣的短袄,外面罩了件银鼠缂丝褂子,脖子上戴着赤金璎珞项圈,系着银红的撒花皮裙。脂光粉艳。头上那些富丽堂皇的发饰一丝不似在家时的那般冷清。

听得王妃又说:“天气冷,就是不知林姑娘愿不愿意出门,正月里我们家很热闹,天天有酒席戏文。来往好些诰命。姑娘要是嫌闷了就出来走走。上次去我们家,我还没好好的与姑娘说说话,就这样说定了,瞅着好天气风不大的时候我就让人来接。太后和贵妃那里我已经打了招呼,反正正月里又没什么事做。”

黛玉倒想起她无意间看见的那幅(洛神赋)的画来,不等自己表明,王妃就已经替她做了决定。黛玉倒不好说什么呢。

过了一会儿敦慧进来道:“顾嬷嬷来了请嫂子回去,说是南嫂子身子不好。”

王妃听说连忙与黛玉告辞:“真该回去了。”又看了看郡主:“你是准备和我一道走,还是晚些时候走?”

郡主道:“这些又不关我的事,晚些时候再回去吧。”

王妃便不理会径直去了,黛玉又忙雪雁和莲心去相送。

才坐下,郡主见案上的字好又拿来看:“我就喜欢看林姐姐写的字。”

黛玉过来又要提笔写,郡主在一旁替黛玉研墨。慌得黛玉忙道:“哪里敢劳烦郡主做这个。”

雪雁赶紧上前替了。

郡主觉得无聊就坐在刚才王妃坐过的椅子上,和黛玉道:“林姐姐,你那么聪明。有没有什么法子让两个人不吵架好好的过日子呢?”

黛玉一怔,突然明白郡主还在为自己嫂子的事烦恼了,于是笑说着:“我又不是神仙怎么有那样的法子。或许郡主要做的该是去弄明白他们为什么吵架,知道了原因所在,想要平息也就容易了。”

敦慧想了想又道:“说句实话,自从我嫂子嫁给我哥以后。我还真没见过他们言和意顺的时候,要是在外面两人倒还能勉强维持着。说来我哥哥倒是个热心肠的人,对家里的人很上心。不知怎么的就是遇见我嫂子一点法子也没有。其实我可能还是我嫂子的关系,我在旁边看着,想想帮他们却一点主意也没有。”

黛玉反而劝慰着她:“依民女之见,或许你哥哥嫂嫂是这样想的。只要郡主好好的照顾自己,不让他们操心,他们就很高兴了。”

敦慧道:“你和我哥嫂一样的口气。我将这些烦恼和姐姐说,姐姐也不替我想法子。”

黛玉笑道:“我一个外人怎么管你们家里的事,道理也不通。快别多想了,你哥嫂他们会处理自己的事。”

“哦。”敦慧摇晃着双腿,觉得烦恼丛生。到了来年,大家都长了一岁。他们俩会不会要好些呢?


第23章:解衣慰玉

除夕这一日,一早黛玉就随永嘉公主向太后处请安。照例的有许多嫔妃、公主等来此问早安。黛玉一眼就看见了跪在人群中的淑妃,昨儿又特意让人送了几盒东西来,黛玉正想与她道谢。

太后扶着孙贵妃出来了,端端正正的坐在榻上,对下面的众人道:“素日里你们都孝敬哀家,难为一年到头大家辛苦,通通有赏。东西已经让人都给你们各自送去了。不用再到跟前来谢恩。”

众人又谢过了礼,太后还要去佛堂上香礼佛。其余的嫔妃便就退下了,黛玉忙到淑妃跟前特意与她道谢:“多谢娘娘赏赐的东西。”

淑妃也没当回事,笑道:“不值当什么,妹妹要什么东西只管和我说,我有办法替妹妹弄了来,和我去咸宁宫坐坐吧。”

黛玉忙道:“一会儿公主还有吩咐呢,改日再来吧。”

淑妃道:“妹妹总是这样,好在正月里大家都空闲。我先去了。”

永嘉走了出来,见黛玉站在阶下。永嘉笑道:“倒把林姑娘忘了给落了单,一会儿我还得陪皇祖母去上香呢。林姑娘是怎么打算的?”

黛玉想了想便回道:“那民女回凤仪宫去。”

“好,你先回去。和姑姑应该还在宫里,去吧,一会儿就来。”便又让身边的小宫女,名唤迎儿的送黛玉回去。

黛玉便告了退,出了长春宫,走不多远却看见迎面走来了花花绿绿的一群人,后面跟着些太监宫女。黛玉定睛看去,原来是北静王和王妃还有敦慧郡主一并过来了。想要回避已经来不及,只得退到了一旁,待他们走得近些了,行了礼。

不等水溶开口,郡主先迎了上去,拉着黛玉的手笑说:“原来是林姐姐。姐姐上哪去?”

黛玉答道:“家去。”

敦慧道:“那好,我与林姐姐一同回凤仪宫。”

水溶却开口了:“歆儿又胡闹。”

敦慧看了看哥哥只得作罢。

王妃微微向黛玉示意,黛玉含笑着回了。水溶道:“歆儿给姑娘添麻烦了。”一面又冷着脸说:“歆儿还不快过来。”

敦慧只得乖乖的过去,这里正说着话。却见太后乘着步辇,前后簇拥着些公主、后妃出来了。

水溶和王妃连忙上前与太后行礼请安,太后道:“哀家以为是谁在外面说话呢,原来是你们。倒好些日子没见着溶儿了,你媳妇倒好,这几天时常来看望哀家。”

水溶忙道:“微臣不周到的地方还请太后恕罪。”

太后笑道:“什么恕罪不恕罪的。正好要去礼佛。都是些女眷,溶儿不用跟来了。你媳妇和歆儿陪哀家一起吧。”

王妃和敦慧连忙答应跟了上去。这里等太后领了众人渐渐的走远了,黛玉才转身要回凤仪宫,完全没有注意到身后还有人。

走了几步,却见水溶跟了上来。黛玉慌忙退了两步让他先行:“王爷先请。”

水溶一笑:“本王要去极元殿正好与姑娘同行。”

黛玉扶着迎儿,与水溶保持着距离又道:“请王爷先请吧,民女怕误了王爷的时辰。”

水溶也没当回事,与黛玉慢慢走着,一面又说:“我那书房里好东西多的是,难为林姑娘慧眼识才,一眼就看见了幅最有价值的一幅。眼力果然不错。”

黛玉十分谦逊:“民女愚钝眼拙。只是幼时多次听家父提起过,可惜未能一饱眼福,只是上次民女的冒然造访,还请王爷海涵。”

水溶淡淡一笑,显得从容不迫。黛玉走在靠后的位置,一抬眼便看见水溶的背影。见他罩着青狐披风,颀身玉立,步伐矫健。黛玉是明显跟不上他的脚步,两人的距离越拉越远了。

皇宫的地砖踩在上面原来和别处一样,不过就平整了些。只是寒风凛冽,黛玉毕竟经不住风吹,猛然间咳嗽了好几声。

水溶听见了忙回头来看,原来两人已经落下这么远的距离了。

黛玉见水溶突然又折了回来,有些微微的惊讶,摆摆手道:“王爷请吧,民女没什么事。”

“冻着了吧。”水溶二话没说将自己的披风解了下来,递给了黛玉身边的迎儿,让她给黛玉披上。

黛玉忙推辞道:“王爷,这行不得。”她仰着脸正面迎上了他的目光,这一刻没有躲闪。水溶却眉眼含笑,神情看似温和平静,又听得他说:“有什么行不得,小心别冻着呢。”说完就大步走开了。

迎儿连忙替黛玉将披风加上,顿时暖了不少。黛玉嗅着披风上有一股隐隐的暗香,觉得好闻,又说不出名字来。

迎儿又说:“这个北王爷倒真真的对人好,实在是个有心人。姑娘,我们回去吧。”

黛玉见水溶已经走远了,想要上前还给他已经不能。接着又向左转往凤仪宫走去。

廊下立着好些宫女太监正围着风炉取暖说话,雪雁见黛玉回来了忙迎了上去:“姑娘回来了,怎么不见公主?”

黛玉道:“公主正陪太后呢。你们在弄什么东西,闻着好闻。”

莲心笑道:“正烤着香芋呢。”

黛玉也无心管他们,自己回屋了。雪雁赶着上来服侍,又替黛玉解下了披风,觉得有些奇怪:“姑娘出去并没围这个,怎么回来就多了一件?”

黛玉忙道:“你快去极元殿将这个送还给北静王,替我说道谢。要紧,快去。”

“好,原来是这么回事。”雪雁将披风一卷,便就出去了。

莲心赶着端了一盅燕窝梨汁上来:“姑娘今天出门出得早,倒忘了喝这个了。”

黛玉道:“放那吧。”屋子里暖和,黛玉顺手从书架上取了一本书来看,翻了没几页总觉得自己看不下去。又想起披风一事,真的没有一丝王爷的架子。能在寒风的天气主动将身下的衣服解下来替自己御寒,这份细致入微的关怀实在难得。黛玉自然感激在心,又想以后遇着了再好好的道谢。

见窗下的玉石条盘里的水仙攒三聚五的正静静的吐着芳姿,这天气愈冷,花就开得越好。不经意间想起了郡主的话,她冷眼看去这两人性子都还好,怎么遇到一起偏不能安静的过日子。莫非症结就在王妃的身体上,因为不能生育便就嫌弃她。果真如此这样,也是和琏二哥哥一样的人物,也没什么好可取的地方。

没过多久雪雁回来了,见她两手空空便知已经将披风送了回去。

“天真冷,似乎要下雪了。”

“说道谢的话没有,王爷还有什么话不曾?”

雪雁笑道:“并没见着王爷,是给王爷身边的随从的,替姑娘致谢了。”

“那就好。”黛玉也不再去多想。


第24章:守岁

到了下午时天空就飘起雪来,寒风刮着窗户纸呼啦啦的作响。公主一直没有下来,这是今年的最后一天。也是黛玉第一次在自家和贾家以外的地方过年,但凤仪宫往日的热闹此时突然变得冷清起来。

黛玉因为怕冷一直躲在屋里不肯出来,服侍的小宫女和小太监们还在廊上烤火玩笑。屋里却是静静的一片。

和姑姑揭了帘子走了进来,手里提着一个食盒,对黛玉道:“林姑娘,这是公主让给林姑娘送的饭菜。”黛玉隔着窗户纸看了一眼,雪似乎还没停,天色渐晚了。

黛玉觉得手冷,搓了搓手对和姑姑笑道:“不如请姑姑和我一道用饭吧。”

雪雁和莲心赶着将角落的那张小条案摆了出来,和姑姑将食盒里的东西取了出来。盒子地下放着火炭,所以食物也都还没凉。

布好了饭菜,黛玉对莲心说:“快去盛姑姑的饭来。”

雪雁拿了乌木镶金的饭箸,又命给和姑姑先盛了一碗火肉白菜虾米汤。和姑姑坐在下首,与黛玉一同用饭。

黛玉见菜色不少,又命雪雁将软兜长鱼和一碟蟹黄翡翠水晶饺给下面的人吃。还有一盘枣泥桂花糕送与雪雁和莲心吃了。剩下了四个菜,一碗西湖牛肉羹、一碟卤水鹅片,一碟鸳鸯雪花卷,一碗酸笋冬瓜脯。

黛玉胃口向来浅,陪着和姑姑吃了一阵,拣了点鹅片,吃了两个卷子,就着羹汤吃了半碗饭也就不吃了。

和姑姑见她吃得少,不免担心道:“林姑娘就吃这些,怪不得这样清瘦。”

黛玉含笑着说:“姑姑别怪。我素日在家也惯了的,从小便是自会吃饭就开始吃药。于这些方面倒不十分讲究。姑姑慢用,我不能相陪了。”

雪雁捧了漱口的茶来,黛玉就着漱了口。和姑姑也用了饭,剩下的饭菜让人收了赏给下面人吃。

和姑姑与黛玉说话解闷。黛玉见天渐渐的黑了公主还没回来便问和姑姑:“公主每年都如此么?”

姑姑笑道:“可不是,以前就我们几个人守着凤仪宫,今年倒添了你们二位。太后又疼我们公主,公主要陪在长春宫守岁。其实正月里大过年的,我们公主是最忙的一个人。”

黛玉笑道:“姑姑不说我还真不知道呢。”

和姑姑又道:“不过我听人说驸马要回京了,可能就是在来年,这门亲事已经订了好几年,公主已经大了。看来明年公主就要出嫁了,公主府已经开始修建。公主还说要么放我回去,要么让我跟着帮忙打理公主府。”

黛玉听说又问:“姑姑是怎么打算的,想来姑姑肯定也想念家里人了吧。出来这么多年……”说到后面黛玉突然想起自己还能不能出去,心里一时感慨。

和姑姑叹道:“家里倒隔得远,不过今年却让人捎了点东西进来。回去也没什么意思,家里的姐妹们也都嫁了,兄弟们也都各自有了家。父亲没了,母亲如今像个老封君。回去也没多大的意思,像我这个年纪回去也怕人嫌话说自己占着地儿。”

黛玉忙道:“都是骨肉亲情也不至于如此吧。”

和姑姑苦笑道:“谁知道呢。如今都有各自的打算,要是外面有相好的等着我,我也乐意回去。可又没人等我,还不如呆在公主身边现在做姑姑,以后做嬷嬷。这些我也想明白了。林姑娘呢?公主出嫁后林姑娘怕是要回贾家吧?”

和姑姑的话早已经触动了黛玉的心事,如今见问又回答不上来。猛然发现自己和离家了十几年的和姑姑一样,竟没个去处。

和姑姑见她默不作声便笑道:“林姑娘年轻,又是这般才貌,家里出身也不错。没准太后一开恩就将你许给什么王公贵族也不错。姑娘放心吧,上次病的那么厉害都没事,没听说过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么,姑娘的好日子还有很多。”

黛玉却一脸的愕然,试探的问着:“以前那些公主郡主的伴读也有太后做主许人的吗?”

和姑姑笑道:“也得看是哪个公主身边的人,要是不受待见的公主太后可不愿过问。不过我们这里和别处不一样。姑娘能在里面呆多久,说不定半年都不会有。”和姑姑与黛玉说了一会子话觉得有些乏了,便对黛玉道:“林姑娘早些休息吧。我先回房去,渐渐的有了岁数不能熬了。”

和姑姑走后,黛玉心里却久久不能平息。她以为总能在宫里过一两年安静日子,原来也是不能的。出了这个宫门自己又能上哪里去,贾家是回不去了。宝姐姐已经成了宝二奶奶,姐妹们也相继都散了,自己回去再有何意。又想起那个梦来,自己不过借居在他们家,更没有住一辈子的道理。

黛玉临窗而立,伸手开了窗屉子,灌进了不少的冷风。黛玉也不觉得冷,呆呆的站在那里。寒风送来了阵阵的雪片。就在此处不知哪里轰隆隆的响着,接着幽暗的夜空突然绽放出绚丽的烟火来,黛玉仰望着夜空,见那些绚丽的光速从眼前一划而过。心想焰火虽然好看,无奈生命太过于短暂。不过虽短暂但曾这样绚丽过,似乎也是不错的。

借着火光,黛玉看清了外面的飞舞的雪花,她伸手来想接住一片。可刚到掌心就已经化成了水。

雪雁进来替黛玉熏被褥,哪知见黛玉正站在窗户边,窗户大开。雪雁赶紧上前阻止道:“姑娘这是做什么,看又受了凉。”

黛玉却不让雪雁关窗户,说道:“他们的热闹,我仿佛也感受到了。”

她自是想,公主有太后、有皇上有兄弟姐妹自是融合快乐的,郡主没有父母却还有哥哥嫂子,还有弟弟呢,自然也是一家团聚的。贾家的姐妹们自然也有人庇护,为何自己偏偏却是孤独一个呢。

雪雁见黛玉杵在那里不动,连忙取了一领披风给她披上。望着那些一一在眼前闪过的火花,黛玉只觉得泪水已经蓄满了眼底。心中惟觉得酸楚苦涩,心想自己竟连和姑姑也不如,姑姑还有母亲可想,自己呢,竟无处可想。

可能是看得久了,黛玉才歪在椅子上。雪雁赶着上来将窗户关了,对黛玉道:“被褥都好了,姑娘困乏了就请歇息吧。”

“好,你下去吧。”黛玉双眼望着烛火发呆。


第25章:梅园

昨儿一夜卧在床上只听得外面鞭炮声隆隆,此起彼伏的快到四更天时才稍稍的止住。黛玉也就只睡了一个更次,才勉强起来。

和姑姑让人送了一套颜色艳丽的衣裳,还和黛玉道:“姑娘穿好了,一并去给太后请安去。”

黛玉答应了。莲心替黛玉梳了新巧的发式,换上了银红起花窄褙子袄,银鼠缂丝褂子,缃色皮裙,穿上了香羊皮小靴。雪雁又给多加了一件大红的白狐狸面里子的鹤氅,接着塞给了一个掐丝珐琅的雕花手炉。

和姑姑见黛玉今天这身穿扮倒比往日艳丽了不少,又见她蛾眉淡扫,薄施脂粉,风流婉转,顾盼多情。

和姑姑协同黛玉便去长春宫了。殿里殿外照例已经聚了不少前来致贺新年的人。黛玉赫然看见柱子上已经新换了对联,大红的字端端正正的写在白纸上。黛玉一时觉得奇怪,怎么还有用白纸写对联的?后来见柱子漆成了大红,若再用红纸就看不出来了。

黛玉知道以前贾家的正月初一要预备元妃的生日,事也多。晚辈们到贾母跟前磕头行礼,然后就干各自的事去了。

黛玉和和姑姑都不是那牌子上有名有份的人,与众服侍的人一并行了礼。接着分发了东西便纷纷散去。

又有人过来约和姑姑去说话玩笑,倒把黛玉落下了。站了一会儿正准备回去时,只见北静王妃携了敦慧郡主走了来。

黛玉笑着行了礼。

敦慧扶着黛玉笑说:“真巧林姐姐也在此处,是不是呀嫂子?”又去看王妃。

王妃淡淡一笑,又见她一身衣物比往日不同,十分的艳丽,王妃忙道:“年轻女子还是穿这些颜色才好,平日里林姑娘的衣服都太冷清了。走吧,一起去给太后请安。”

黛玉跟随两人后面进了正殿。地上铺着新进贡的波斯毯子,屋里的陈设也焕然一新。

太后让人在榻前放了个小几,几上放着三个莲叶大盘,盛放着新出的钱币,用红绳子串了。还有各色宫制荷包香囊,小物件等等,满满的装了好大一盘。凡是前来行礼的都有赏。

太后端坐在榻上,面色喜气,坐榻几个喜欢的孙女围绕着。

行了礼便退到了一边,瞥见永嘉公主正坐在太后榻前的矮凳上。也换了新式的华丽衣裳。

太后见了北静王妃和敦慧郡主,算是看见娘家人了,自然高兴。王妃说着吉祥话:“请太后金安,愿太后吉祥纳福,四体康健。”

太后笑道:“怎么就年你们姑嫂,水溶上哪里去呢?”

王妃笑回道:“他也进宫了,被皇上叫去说话了。”

太后道:“也好,哀家见皇上很喜欢他。你就说哀家说的,让他好好的孝敬朝廷,别的事也不用想。”

王妃应诺着。

太后又让人看赏,赏了王妃一端宫绸,一端彩缎,一对青玉酒杯,一对金项圈。王妃谢了礼。又给了郡主两个荷包,荷包里装的是新式的各色金银锞子,一串红香腕珠。

太后见了娘家人心里自然是感慨的,又和王妃说起了王府的事:“哀家听人说起你们那个侧妃的孩子没了,怎么就没了。好不容易盼着有了一个,怎么说没就没呢?”

王妃自是遗憾惋惜回禀道:“说来这事的确不好,我和王爷也都是高兴的,哪知却没有这个福气。”

太后叹道:“我这溶儿看来子嗣也太单薄了些,等过阵日子,哀家再赏他几个好姑娘。水家的香火得传续下去。”

王妃自是没有别的话。

太后又道:“哀家原本想的是那个侧妃生了,不管是男是女,想认到你的名下。也讨个吉利,哪知却不行。”

敦慧见这里说着长篇的家务话,自己也插不了嘴,坐了一会儿见案上的一个青花的梅瓶里空空的,敦慧想起了一计忙和太后道:“听说园子里梅花开了,臣女带了人去摘几枝梅花来装在案上的那瓶里可好?”

太后听说忙笑道:“好啊,难得郡主又这样的孝心。”

敦慧忙让宫女将梅瓶取了下来,又让人贮了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