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万历十八年-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辐条等等,即便现下这官道有些不平,但是以方从哲麾下现下的速度行进,还是没有觉出多少颠簸的。但即便如此,他仍旧是觉着乏累。
“方大,我说,现下咱们是走到哪里了,这么个走法,什么时候能到山海关啊。这个天也是,都入了秋了,怎么还这么热。哎,本官可真是倒霉啊,这样的事情,却还要本官亲自去验看。”
“回老爷,咱们现下刚过蓟镇。要说起来,离着山海关也不算远了。怎么,老爷,可是要加快行程?”
“快什么快,你要颠颠死我啊。这修什么铁路,又不是咱们着急,那是他郑国舅着急。这要不是皇上那边发了旨意催,咱们这边哪用这般着急。哼,这次去辽镇,本官可是要把以往吃的亏给扳回来。他们当初不声不响的就吃了本官的好处,然后以为靠着郑国舅就可以像没事人一般。哼,天下哪里有那样的好事。等着,本官这次去辽东,没事也要给他整出点事出来。本官就不信,那几个丘八,能有什么本事,还不是靠着那郑国舅。”
对于自己的管家,方从哲自然是没什么可隐瞒的了。内阁诸事,朝中大事,都是会和这管家说的。这管家方大要说起来也是他们方家的老人了,所以被送到方从哲跟前。更多的时候,这方大还要算是他方从哲的一个参谋了。
“老爷,既然如此,那咱们还真就应该快一点了。早点去那边,早点摸清那些丘八们的路数,然后咱们好有个应对法子。”
“嗯,你这一说,还真是应该快一点,行,那就快一点吧,不过可别太快。好歹现下坐的是这四轮马车,这要是还坐轿子,本官却是没有这么舒服了。哎,这沈阁老也是,做什么事情,还要看着那郑国舅的脸色。若是我,干脆撇开他不管。一个国舅,难道还真把自己当何大将军了。哎,这都是没有办法啊。”方从哲此时似自言自语,又似和那管家方大在发牢骚。
“老爷,若小的看,沈阁老怕是也在给自己留后路啊。小的多一句嘴,现下这郑国舅虽然不似三国那何大将军,但是背后也是掌握很大权势的。看看现下这朝中官员吧,新提拔上来的,可是有很多都是这郑国舅提名的。虽然之前这些人就是自己考进来的,但是这提拔之恩,那可是会被这些士子记住的。除了这些,郑家的买卖,现下可是做到各处的。老爷该是知道,那泰和号钱庄,可是早几年前就做到咱们浙江那边了。这京师左近,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怕是早就在那郑国舅的控制之下了。小的说句不好听的,怕是先帝活着的时候,这控制力度也没法跟现下的郑国舅比的吧。沈阁老如此给这郑国舅面子,那还不是为了以后能留一条后路。这天下不管怎么说,也是他朱家的,只要不耽搁咱们自己做买卖,老爷又何苦得罪那么多人。沈阁老能有这般做派,除了当初他是那郑国舅牵头做的帝师之外,还不是私下里跟郑家有些买卖。当然,那郑国舅在小的看来,也是知道进退,愣是先把那些收税的太监给废了,就这能耐,就说明小皇帝还是听他的。咱们虽然把这些辽镇的兵丁调走了,但是郑国舅已然开始在城外训练起这新京营来。虽说打的还是皇上的旗子,但是谁敢保不是郑国舅自己的一招暗手。皇上现下懂个什么,还不是都听他舅舅的。”
“嗯,你说的也是这个理,不过本官总觉着这外戚干政,这就是有违祖制。若是现下不管,怕是以后要被人指着脊梁骨子骂的。再说了,皇上也不是一点主意没有,你看他重新重用锦衣卫的人,那不就是个信号吗。那魏和尚,要说起来,算是他郑国舅的人。但是这年头,若是皇上给他许了好处,怕是也会让他转投到皇上下边的。要知道,当初封他当那辽镇总兵的,可是先帝。你也说了,这郑国舅就是个外戚,你看看咱们大明的历史,什么时候,他就没有外戚当过政,他就没有外戚掌握过权柄。所以啊,我觉着还是不要跟这郑国舅走的太近。最起码,现下咱们和他保持一定距离是应该的。”
“小的也就是跟老爷分析一番,拿主意的话,那还是要老爷自己定的。对了,老爷,小的听那些去过辽镇的商贩们说,这过了山海关,就不用再坐这马车了,说是那铁路已然修到那山海关底下了,到了那里,您直接坐上那火车便能去辽阳府。”
“哦,却是没想到你这家伙还有这个心思,你这是从谁那里听说的,该不是郑家下边的人吧。”
“呵呵,老爷猜对了。小的既然知道老爷要出来,自然是要好好打探一番的。”
“嗯,若是如你说的那样,那感情好了。哎,这要是那样的话,咱们可是不用在那些驿站停留了,这可是便宜辽镇那些王八丘八了。”
方大还真是这方从哲的好参谋,也因为如此,他才能和方从哲说那些。若是换了别人,能说出这么多机密的事情来,已然是不可思议了。方从哲也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了,对这方大的分析,还真是听了进去。原本还打算要狠狠的敲诈一番这些先前白吃了他好处的辽镇军将,被自家这方大一说,他这想法却是又有了些改变。所谓千里做官只为财,方从哲可以不顾他自己的想法,但是他家族的想法他总是要照顾的。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有几个像那海刚峰一般身后什么也没有。大家辛辛苦苦考上来,又有几个是为了那什么四书五经研究透彻的,还不是为了自家能成为那免去税负的一份子。家业怎么才能兴旺起来,还不是靠着不用上税,然后做买卖的时候各处都方便。既然如此,方从哲就必须要考虑他的家族的意见了。而这方大,跟他说了这么多,自然是说明白了家族里的意思了。
既然如此,方从哲当然是要考虑他自家管家的话了。毕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江南各大家族,对于这样的道理,早就研究透彻了。
等方从哲一行人过了山海关后,还真像方大之前打听到的那样,驿站的管事直接领着他们来到了火车站。这一下子,方家自方从哲以降,都是瞪大了眼睛来看这些新鲜事物了。
长长的月台,样式美观的防雨棚,以及附近喧闹的货站,正在卸货的火车,都让方从哲不知该说什么好。等到那火车鸣叫着开进站后,他更是惊奇了。他之前可是从来没有看过这样大的大家伙,给他感官上的震撼实在是太过强烈,特别是那大家伙鸣叫起来,当时还真是吓了他一大跳,若不是方大在一旁扶持着他,还真是有可能把他吓的坐在地上。
第320章 辽东行(三)
“呜!窟气窟气。”
月台远处,一列机车徐徐进站。只见那车头后边是长长的车厢,一节一节的,仔细看过后,却是完全不一样。方从哲带着一堆仆从,站在这月台,一开始还对这月台的雨棚子以及周围的建筑颇为稀奇,等到这列车进站后,却是把注意力都放到这列车身了。他虽然已经知道了这就是那所谓的火车,但是这大家伙冷不丁的出现在他的视野里,仍旧是给他很大的冲击。
待到列车停下后,从停在方从哲眼前的这一列车厢里下来了一队人马。一看那装束,方从哲就知道这是辽镇兵马。这些带着圆顶钢盔,背着火铳的士兵,方从哲那是再熟悉不过了。之前在京师里,可不就是这些人一天到晚在京师里巡逻吗。
这个时候,从那一队士兵当中走出一个人,一看便是个将官一级的,已然不是带着钢盔,而是那种辽镇兵马特有的帽子,边绣着星星,前边有这很长的帽檐。他身的衣服也是和其他士卒不一样,看来应该是个官了。
一看这架势,那肯定是要过来和方从哲见礼了,方从哲是什么人,在京师这些年也是早就混的明白了,这个时候自然是要摆出受人朝拜的架势。他身边的仆从也自然是散了开来,把方从哲拱在中间。
“报告,山海关驿站站长候勇山奉命接待方大人。”还没等那将官来下跪见礼,跟在方从哲身边的那驿站管事倒是先前给那将官行了一礼。那驿站的站长并没有跪下行礼,也没有半跪着行大明通用的那种军礼,而是站的很直,然后右手握拳,平举在胸前。这俨然便是那行利了。
“知道了。”那将官竟然也回了一个同样的军礼,然后并没有在跟这驿站的站长说什么。
“辽镇参将邓忠见过方大人,方大人,郑大人此前已然通知在下,说方大人将会来到辽镇考察这铁路修建一事。下官特奉郑大人命令。护送方大人一行从此车,直达辽阳府。哦,大人。这便是那铁路要跑的火车了,这次咱们就是坐这铁家伙一直到辽阳府。大人的扈从倒是可以选出几个跟着大人进为大人准备好的车厢,至于其他下人,则是用不着了。!。可以在别的车厢呆着。郑大人此前已然安排好了,这车厢里早就做了很多的准备,应该不至于让方大人感觉不舒服。”
没有什么跪拜,竟然和刚才那驿站的站长和他见礼的时候一般模样,就那么直愣愣的站着行李。行的也是那种军礼,这让方从哲很是不舒服。他原本还以为辽镇这些丘八这次来接待他的能是那几个黑了他银钱的家伙中的一个。现下看来,那些人也是精明,都是不露头,派了这么一个人过来。方从哲心里边虽然觉着别扭,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还不是计较的时候,一切都要等到去了辽阳府再说。之前他的管家和他说的事情,他也是听进去了很多。所以原本寻思来这辽镇找茬的心思。现下也是没有多少了。
“哦。本官奉皇旨意,来这辽镇考察,却是没想到,还没到这辽阳府,就能看到这铁路和火车了。既然邓大人都安排好了,那本官便按照邓大人说的办。方大。跟本官车,其他人等。你安排一下。”
“是,老爷。”
方从哲心里边虽然不高兴。但是他也知道现下不是耍脾气的时候,便让自己的管家随着邓忠派过来的人的安排,有条不紊的都了这火车。
等到他自己了这火车,他才明白这不用他再带人伺候他是什么意思。这车厢很是大,比马车是大多了,里边可以走人,两边都是那种玻璃窗户。进去后,一个侍女模样的姑娘领着他介绍起来。那姑娘穿的实在是太过特别,和大明别处人家的侍女真是不一样。若是让方从哲用言语来形容,那就是这些姑娘一个个都是大高个,穿着统一的制服,那衣服把那些姑娘的身段绷得很是明显,屁股都是崩出来了,裙子也是很短,刚刚及膝,露出膝盖下边的一段小腿。头发梳的也是和大明其他有钱人家的侍女不太一样,总之他是越看越觉着喜欢。虽然这些侍女说话不似他们江浙地方的女子吴言软语的,但是却都是用的京师当中通用的官话。
方从哲哪里知道,这完全是魏刚个人的一点恶趣味,把个列车服务员搞成了未来空姐那种样子了。这节花车,那就是魏刚所谓的商务套车。现下是为这方从哲服务,以后还会为更多的江南大豪服务。
方从哲打从了这火车起,就觉着他以前在自己家里过的那些日子和现下这车厢里比起来有些差劲了。那些侍女,虽然他看着有些蠢蠢欲动,想半夜拉过去侍寝,但是他终归是保持了一定的克制,他知道这次去这辽镇,他身还是有重任的。但是那些侍女伺候人伺候的也真就是太好了,好的他都想等到回京师要把这几个人一块带回去。当然这个车厢里此时不单是这些侍女在伺候他,还有几个男下人的,但是从那些侍女对待那些男下人的样子来看,明显的那些侍女还要听这些男下人的话,大概那男的便是如同自家的管事了。
原本坐着马车一路颠簸,他都做好了继续被颠簸的准备了。哪里知道这一了这火车,便没有了那种感觉了。待到这列车一开起来,他也是很惊奇的把脑袋顺着车窗伸到了外边,看着这列车徐徐开动。
“哎,邓大人,你说咱们现下坐这火车,该是什么时候能到那辽阳府啊。我看这车也是不慢,但也没有之前听说过的那样快啊。”方从哲这个时候也顾不得那些什么繁文缛节了,直接就问起了在他身边的邓忠。
“回方大人,这是因为现下这列车才开始启动,等到他开起来的时候,那就快了。哦,从这山海关到那辽阳府,一共七百五十多里地,咱们若是像以往坐那马车的话,一天就算快一点走,带着这么些人,能走个七八十里那就算快的了,而且晚还要找地方搭建营地。这样算了来,那就是要十来天的功夫。若是牲口不听话,或是出了什么事,那还要耽搁一两天。但是坐这火车,也就是半天功夫,咱们就能从这山海关到辽阳府了。现下是早九点钟,等到下午四点钟左右,咱们便能到沈阳卫了。郑大人在沈阳卫那边早就摆好了酒宴,就等着方大人过去了。这还是因为这列火车不是专列,而是夹杂这货车。若是专列,那就更快了,三点来钟就能到。哦,方大人,等过一会儿到了中午,还要请方大人到前边那节车厢去用餐。那节车厢便是餐车了,到时候自然是有下人领着大人过去的。大人其他的扈从下官也是安排妥善了,这一点倒是请大人放心。”
“哦,竟然有这样快,看来这火车还真是不一般啊。本官倒是要看看,这火车是不是真的跑的这般快。”方从哲自然是觉着不可思议,因为这说法实在是超出他理解太多。
邓忠也是不再和他解释,他知道解释也是没有用,很多人第一次坐这火车的时候都是不信,便是那赵士祯最开始也是不信的,后来才相信。
方从哲自己看着窗外徐徐倒退的景物,也是看的入神起来。等到车窗户打开后,他才感觉到那呼呼刮进来的大风。毫无疑问,这就是快速运动才能有的结果了。方从哲虽然读的是圣贤文章,但是这点浅显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就像一个刚看见好玩东西的小孩子,这方从哲这个时候便是这个心态了。他看了一会儿那列车运行的速度后,知道这下午四点左右到沈阳卫是不能假的了,于是便又开始在这车厢里转悠起来,那些伺候他的服务侍女便跟着他屁股后边,很是耐心的给他作解释。就连那抽水马桶都是给他做了好几次演示。
方从哲看完之后登时得出一个结论,辽镇这些军将,竟然在这享受丝毫不比他们那些江南士大夫差。这让方从哲很是不舒服,什么时候这赶时髦的事情让这些丘八跑到自己前边了。这些辽镇丘八,既然还会用那些奇技淫巧的东西来为自己服务,真是匪夷所思。这一点倒是从那厕所里能看出来。那厕所可是要比一般家里都干净,那哪里还是厕所啊。
方从哲当然不知道,打从他被任命为这考察辽镇的大员后,魏刚那头就开始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来应对他了。用这商务车厢来接他,这一路好生伺候他,那都是为了看他能否跟魏刚他们尿到一个壶里。便是那些车厢里的侍女,魏刚都是打算让他拉回去当如夫人的。
第321章 辽东行(四)
一转眼到了中午,列车有规律的响声很是容易让人想睡一觉。!。不过此时的方从哲因为看着什么都新鲜,反倒是精神头十足。何况到了这中午,也该是吃饭的时候了,折腾了这一午,他也是有些饿了。待到那侍女跟他说该用餐的时候,他便跟这那侍女出了他这节车厢,往前边那节车厢过去了。
原本他以为从京师走到辽镇,总是要个把月的,所以他路之前,也是买了很多吃食,家里边做饭的厨子虽然没有带出来,但是他总要带几个贴心人。虽然大明沿着驿道两边每隔一段距离都有驿站,但是对于驿站的吃食,他还是不怎么待见的。他是江浙那边出来的,虽然在京师当中待了这么长时日,但是这饮食习惯还是没那么容易改过来的。这次出门,他还特意带了一个老家那边跟过来的厨子。这厨子平素也就是给他做做早膳,至于中午和晚,那就是别人家里的大厨子来做了。
可是现下一坐这火车,他原来的计划便全被取消了。顶多再能吃一顿饭,他就到沈阳卫了,他带了那么多食材,竟然用不了。他还得意带了很多冬衣,因为等他走到辽镇的时候,那边肯定已然冷了。现下一看,也是用不着了。从京师出来,仅仅七八天的功夫,他就快到辽镇沈阳卫了。
现下这火车之,他就能看出来,这些辽镇丘八,那是要讨好他了,这给他准备的东西,都是样样新鲜。便是那引领他往餐车去的侍女,走起路来,屁股都是一扭一扭的,让他暗自吞口水。关键是他以往看过的女人,真是没有敢穿成这样的。大明传统的衣服,那都是下边很长的裙摆的,且也是很宽松。他当年也是逛过南京城的秦淮河还有扬州城里的窑子的。什么扬州瘦马,秦淮粉黛,他也都是见过的。但是看完了前边领着他前行的侍女,便总觉着这滋味不一样。
好在很快便到了餐车里边。邓忠早就等在那边了,跟着他的管家方大也是跟了来。不过他却是不能在这个时候座吃饭的,总是要等到自家老爷用完了。才能吃的。
“方大人,请。郑大人也不知道方大人到底喜欢吃什么,这边便按照方大人老家口味,预备了些吃食,方大人先尝尝。若是觉着不好,咱们在换一换。哦,这边还有咱们北边一些常见的吃食,京师当中的一些馆子里的招牌菜,咱们这边也是能做出来的,大人尝尝便知。”
“哦,呵呵,邓大人倒是客气了。行。那本官便尝一尝。”方从哲也是不客气。自顾自的大马金刀的坐下来,他此时倒是也不注意什么士子风范了。
不过等到他挨个尝过这桌子的菜肴后,他便惊讶起来了。要说吃食,他个一品大员,按说京师当中很多有名的吃食他都是见识过的。但是这个时代的餐饮,若想和后世比较。那简直是差的太多。除了京师中的豪门里边有自己家的厨子,那就是皇宫里了。这个时代没有味素或是鸡精。但是皇宫里做菜用的调料却是用那老汤、料酒以及各种作料调配出的,味道自然是要好一些。而其他大臣家里,怕是就没有宫里头那么多讲究了。便是万历朝的张阁老,家里虽然比皇宫中用度还大,但是却不是偏重于这吃食,反倒是女人要比万历皇帝多一些。
方从哲原本就没有打算能在这火车吃到什么好东西,但是一尝之后,这观念立马颠倒了。这桌子的吃食,随便一样拿到京师当中的馆子里,怕是也要成为头牌菜品的。而且人家这桌子的餐具也是各式各样,并非只是大明传统样式中的盘子和碗,且也不都是瓷器,有的是玻璃,诸如装那鲜虾的,便是一个玻璃罐子,方从哲可以看到那虾还在那罐子里跳着呢。然后还有钢制的、银制的各色餐具,真真是让人打开眼界。吃东西的时候,旁边跟着来的侍女,那也是时刻在伺候着他。吃出来的虾壳什么的,还没等堆满,马就有人来给撤了下去。很多吃食也是要那些伺候他的侍女告诉他如何吃的,弄得他自己暗中反倒觉着不好意思。他们这些文人,要说起这吃和玩来,若是有人比他们明白,他们都是会觉着自己没面子的。现下人家虽然不说这些,但是他还是觉着自己没见识了。这一顿饭下来,倒是让方从哲大长见识。感情自己以往在京师当中经历那些,和现下比起来,那都是没法比了。
吃完饭后,方从哲这才感到乏累起来。喝了点饭后茶,清了清口,他便在侍女的安排下睡了起来。当然,这车厢里也是有卧室的,且也是非常讲究,单人大床,躺下去也很是舒服。这要是还坐着马车,又哪里会有这般情形出现。方从哲这一睡下,再睁开眼睛的时候,门口的侍女告诉他,沈阳卫已然快到了。
此时在另外一个车厢中,邓忠身边的一个年轻将官,却正在和邓忠抱怨着。
“大人,咱们这是何苦,这让这方某人一看,咱们这不是明摆着要巴结他吗。一个舞文弄墨的穷酸,哼,当初要不是俺们辽镇兵马过去,说不定早就让那些反贼给屠戮了,还在这里把自己当盘菜了。”
“闭嘴,你懂什么,这是老爷安排的,你说老爷什么时候干过吃亏的买卖。再说,很多事情,你我都是不知道,莫要想那么多。记住老爷曾经跟俺们说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莫要管别的。总之老爷这般做法,自然是有老爷的道理。想当初,那番人文森特不也是被老爷封为宾吗,最后还不是老老实实的给老爷干活。他给老爷开的那些钱庄,赚回来的钱,可是比他当初消费那些多了多的。你呀,以后看事,可是要往深处去看,莫要看的那般简单。也就是你爹非让我带着你,要不是,我早就把你赶到大连港那边了,让你去参加那海军陆战队,到时候看你跟谁发牢骚去。”
“大人,小的也就是一时气不过,您就别说了。我保证以后不再瞎问,不再瞎说。”
“知道就好。”
邓忠在说着他的那侄子,但是他自己心里头也是觉着别扭。当初在京师驻扎的时候,这些文官们可是想着法的在背后要坏他们辽镇兵马的,又是送礼又是拉拢,想的都是把这辽镇兵马分崩离析,然后他们好来掌控。这要不是自家老爷早就有准备,说不准还真就着了他们的道。但是现下反过来他们却还要巴结这姓方的,他也是实在想不明白。而且郑奎还偏要他来接待,说是当初只有他没有黑这方从哲的银钱。邓忠心说那还不是因为那些文官们不知道他这火枪队队长有多厉害,都把眼睛盯到那些骑兵身了。若是他们知道他自己这一个火枪团能顶若干个骑兵团,那估计他邓忠早就发大财了。其实这次这方某人的吃穿用度,大半到都是出自当初他自己贿赂郑奎姜辉他们的银钱里的。
“呜、呜呜呜!”
几声汽笛的长响,表明火车即将进站。沈阳站到了,邓忠一看时间,四点一刻,于是他马整理一番衣装,然后领着他那侄子,出了车厢。
此时透过车窗,便可以看到月台已然站好了一列列的士卒,都是擎着火枪,边刺刀也是去了,好像要临阵杀敌,又好像在示警。不用问,这些东西,都是郑奎搞出来的了,目的,自然是要给这方大人一个下马威,当然,这下马威并非很直面那种,而是暗喻在其中。
第322章 辽东行(五)
“奏乐!欢迎方大人来辽镇考察!”
一个声音想起来,然后紧接着月台附近就有音乐声响起,且并非大明传统那种音乐,没有什么大鼓,也没有锣声,而是那些西洋人用的乐器,有小号,大号,奏出的自然是欢快的曲子。然后就有人把一条红地毯拿上来,扑到了那方从哲下车的那节车厢的车门眼前。
第一个下来的自然不是方从哲,而是邓忠。然后在他的引领下,方从哲才很是吃惊的下了车。这阵仗他还真是没有看过,要知道此时这红地毯两边可是没有什么老百姓的,却全是一些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侍女,穿的竟然和他在火车上伺候他那些侍女一样。方从哲原先也是看过大官回城后城里人的欢迎仪式的,但是此刻他品味起来,这些辽镇丘八整出的东西,竟然和大明传统样式丝毫不一样。他有时候很是有种错乱的感觉,这种感觉自打他坐上这开往辽镇的火车后就有了。那便是仿佛他才是那乡下来的小丑,而这些关外苦寒之地的辽镇丘八,反倒是那些见过世面的人。这种感觉让他感到很是不舒服,同时也让他感到很是自卑。自卑之后,便是有些想学着人家的样子来做了,仿佛只有那样了,他才重新显得高贵起来。他时刻觉着自己是一个士子,在这见识方面,一定是要强过这些辽镇丘八的。
“辽镇总兵郑奎,参见方大人。”这个时候,郑奎上场了,毕竟,他现下算是辽镇明面上最大的官了,朝廷派了一个一品大员过来辽镇考察,他肯定是要过来搭话的。当然,同时上来的还有新任的辽镇巡抚徐光启。
按说像徐光启这样的举人身份的士子,想要直接担任一镇首辅,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大明京师当中原有的官员,虽说在那次民变中死了很多,但是怎么样也轮不到一个没有丝毫官场经历的举人来做这辽镇巡抚。要说徐光启没有官场经历,倒是有点冤枉他了。来到辽镇之前,他可是在广西广东那边当过县学教喻的。但是这样一个芝麻粒一般大小的官位,实在是不够资格拿到朝中众人面前。一切还都是魏刚在后边运作的结果。
徐光启来到辽镇后,在官场上魏刚自然是把他的关系转到这边了,然后职位自然也是提到了当时的辽镇巡抚赵士祯之下。当然打从赵士祯当上这辽镇巡抚起,魏刚就已经把自己培养出来的一些干吏充塞到辽镇巡抚衙门里,目的自然是培养自己的人了。徐光启从来到辽镇那天起,身上便已然盖上了魏刚的印记,所以他自然是尽心的帮着魏刚办事了。再说,魏刚也是没让他做什么别的,主要是让他担任那新成立的大学校长,然后让他着手培养更多的人才。徐光启在辽镇那可是当官教学两不误,还有就是不耽搁他跟着那马克学习各种现代科学知识,这样的好事,又上哪里找。魏刚的这一系列行为直接导致原本应该引领徐光启入教的利玛窦还一直在南京艰苦的做着传教工作。
“下官徐光启见过方大人。”郑奎说完,徐光启也跟着上去搭话。当然,他是没有什么文贵武贱的觉悟的,在辽镇呆着这段时日,他可是早就习惯了这辽镇的规矩了。没什么贵贱之分,就是各自干的活不一样。前任总兵魏刚把各种规矩都是定的死死地,一般人可是不敢改的。辽镇这边也并非一味轻视文人,只不过他们并不怎么重视那些传统的文人,反倒是很看重那些和匠人们一样钻研他们所谓的科学知识的文人。在他们看来,这些人好像要比那些只会吟诗弄画的文人来的实在。徐光启本身在求学的时候,就反对把诗文和四书五经作为大道,他倒是觉着,这治国的本事,反倒是应该多学学这些被文人们轻视的杂学。当时他第一次见到那西洋传教士郭居静的时候,就被那家伙拿出的那一张万国全图所震撼。后来对那家伙提出的各种西方学问很是感兴趣。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被林昌吉给诳到辽镇来。事后他也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他却丝毫不觉得后悔。因为他来到辽镇后,果然见识到了更多他想学习的东西。
方从哲却是没有这样的经历,他从骨子里还是一个大名传统的文人,所以他对于这下属官员上来说话的顺序很是看重,这徐光启在郑奎之后才上来搭话,让他不由得有些看清他。但是这个时候却不是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牢骚的时候,因为他一看到郑奎,他就觉着自己当初送出去那些银子该是拿回来了。按说这个时候这郑奎应该看到他心里有些发虚才对,所谓拿人的手短,吃人的嘴短,这便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了。然而他并没有在这郑奎的脸上看到丝毫歉意,有的只是例行公事一般的应答。
“方大人,此次方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