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贵公子-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他低估了这个时代读书人对出书的热情,或者说对名声的热情,聚集到台州的读书人以惊人的速度增涨着,城里的客店住满了,民房也开始有人入住,最后连官府都惊动了。毕竟审核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很多,再加上赵永泰之前对审核委员们的威胁,大家就更得仔细审核。
赵永泰的二舅何文渊不得不找到他想办法解决。得,自己招惹的麻烦自己解决吧。首先得让这些人有点儿事儿干,要不大家都眼巴巴地望着书局,一旦时间太长,万一由怨生恨就麻烦了。
第二天,在书院门前发布了一个公告:有50人以上联名推荐的书可优先审核,每个出书人半年内有一次推荐权。这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快,茶馆、客栈等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开始有人找人推荐。但是这一个人半年才有一次推荐机会,谁能轻易给人。
慢慢的,就有人开始在各个聚集区宣传自己的书。怎么宣传,只能是把自己书里的内容或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希望引起别人的共鸣从而联名推荐自己的书。渐渐的,随着宣传的人越来越多,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这些宣传者所讲的内容。毕竟大家都是读书人,熟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发现与自己书里的内容差不多的就会站出来比比,观点完全相反的更是要争个高低了。
此后,茶馆都不用再请说书先生了,天天都有无数的文斗,偶尔还会加入一点儿武斗。
这台州出现大量读书人比斗文才的消息再次传开,结果引来了更多的读书人的加入,甚至一些颇有名气的文人也开始向台州进发。用文人的话来说:这样的文坛盛事可比得上京师三年一次的大考了,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毕竟大家在这里不用为科考准备,只要考虑怎么在文学上比过别人就行了。
听到消息的赵永泰也有点儿傻眼,没有想到这招引来了更多的人。来就来吧,总不能把人赶走不是。赵永泰紧急调动了一支刚组建的工程队在台州城西青山绿水间修建了大量的宿舍和阶梯教室。这些是为了满足台州城内越来越多的读书人的现实需要:宿舍给那些贫寒的读书人居住,阶梯教室给那些宣传和比斗的人提供场所。现在城里的茶楼和客栈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子们表现的需要。
但是让赵永泰惊恐的是宿舍和教室的需求数量居然在不断增加。现在这些教室前边的讲台已经成为文人士子们获取声望的最好地方。为此,赵永泰不断推出各种管理规章:比如不许打架。现在每间教室每天都会上演几场武斗的戏。比如演讲、辩论需申请。现在演讲的东西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当然最多的还是对经史的见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也要解决啊,这建了一个食堂还不够,现在开始建第二个。要养活这么多人也是很有压力的,所以宿舍和饭食都不是免费的,不过价格很低。不过总有一些士子家境太过贫寒,连这也负担不起。所以赵永泰又让人安排让他们做兼职:比如一些记录工作或者撰抄工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居然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把这里当做长期抗战基地的打算。在这里生活只要低廉的房租与生活费,却有很多人可以交流学习。而且这里还提供一些工钱不高但是简单的兼职,这样基本上自己就能养活自己,不用再挤占家人不多的工钱。实际上有些头脑灵活的士子已经写信让家人也一起过来,在这里做工或者进农场获得的工钱都比家里高许多。
随着建筑物的增多,各种规章制度的增多,人员的增多,赵永泰发现这个地方居然越来越有成为大型书院的趋势。自己本来计划再过几年再组建一个书院,现在居然不声不响的就已经有了基础,实在是让赵永泰既惊喜又郁闷。因为这一切太突然了,很多东西都不健全甚至没有,比如这个书院没有祭酒、教授。现在只是一群年轻士子自己在那里交流学习。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也算是一个不太糟糕的开始。随后,赵永泰开始对院区进行规划。将各个宿舍楼和教室分为不同的科目区,一个区域只接受这个科目的士子的入住和演讲。并聘请当中一些比较有名气的文人士子为客座讲师,专门为他们准备时间进行讲授,这个时间当然比申请演讲的时间长,频率也相对较高。文人士子们也把这种客座讲师的聘请当做被台州当地承认的标志,自然大家对成为客座讲师就开始热心起来。
这里的客座讲师的文坛地位逐渐被大家捧高,以至于有更高名气的文人或因为面子或因为这里的学术氛围来到这里。这里就像是一块磁石,不断将周围的铁屑、铁粒吸附过来,现在对大的铁块也有了影响。
天启六年十二月,仙台书院正式挂牌成立了。它里边又分了书经分院,文史分院,医学分院,数学分院和术理分院(也叫杂院,因为地理、物理、化学、天文、农学都在这个院)。这个书院没有什么名家、大家,但是其现在的名气却可以与国子监比肩。
这里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学术气氛浓厚,没有固定的课业。没办法,没有足够的教授和管理人员,而且之前已经形成了这种风气。它的好处是容易产生新的文明火花,坏处是不要想在这里进行系统的学习。客座讲师讲的内容还有一些连续性,自由演讲的内容那就基本上毫无章法,毫无系统可言。但是一时半会儿,这种现象又无法改变。
看到这所意料之外的大型书院成立了,赵永泰是既激动又郁闷:它实在是太不像一个正规书院了。赵永泰决定高薪挖一批牛人来镇镇场子:什么宋应星、徐光启、徐霞客、汤若望的,不管他是洋人还是中国人。这个要求被迅速传到了商行的各地分号。
天启六年八月,陕西流民发动武装暴动。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二十一章 打群架也需要技巧
在赵永泰为聚集台州的文人士子烦恼时,训练营里也开始让他烦上加烦。
天启六年九月,各家派送人员陆续到位。因为都比较重视,各家都有派比较心腹的人参加。虽然各家主都有提醒、要求,但既然是心腹,那平时肯定都是作威作福的主儿,突然被要求听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的命令,心里都有点儿无法接受。再说了,以前哪吃过这种苦啊,再加上自己带来的人也不少。一个个的就开始阳奉阴违或者背地里使坏。
这时赵永泰正被书局和聚集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子的事情困扰着,那些家伙明面上也没有太过的表示,赵永泰也就没顾得上处理这边。简单的分队后就让以前的护卫队员训练这些新人。
这些心腹们一看,更不爽了,心说:这家里说要听你的咱也就忍了,这给你脸你还蹬鼻子上脸了啊,现在随便派个下人来就想来命令我,真以为爷好欺负啊!爷以前在家里也是下命令的主儿,你现在不是打我的脸,你现在是在打我们家里的脸啊。
几家心腹一合计:把这些赵家下人打一顿出出气,也让赵家知道咱们几家也不是好欺负的。所以第二天训练营里就发生了护卫队建立后的最大规模内讧。
张铁柱和手下一百人负责陪钱家的一个500人队练习。对于少爷长官的命令,张铁柱他们是坚决执行的。因为赵永泰只是吩咐教其他家族的人练习,没有提惩罚的事,所以这些人练得不好甚至偷懒耍滑他们也没有什么激烈的表示,看起来很人畜无害的样子。
这队人领头的正是钱家来人中的心腹头领钱顺。这天训练时,钱顺对张铁柱一阵横挑鼻子竖挑眼的骂了几句之后,张铁柱气不过就回了一句。这下钱顺有理由了:你一个下人敢这么跟我说话!
“啪!”的一声就给了张铁柱一个耳光,打得极其自然、顺手,显示出其平时肯定经常练习。这一下让护卫队的人都愣住了:这人为什么打队长啊?就是少爷也没有打过人啊!他算个什么东西?
护卫队员的愣神让钱顺等人以为这些人是吓着了,毕竟他们以前打人时,很多人都是这种反应。心说:这下知道厉害了吧,下人就要有下人的样儿!互相一使眼神,就朝张铁柱扑了过去,一边扑还一边大声叫着:你这个卑贱的下人还敢向顺哥回嘴,看今天不揍死你!这其实是他们在给其队的他人发信号。随即,早就跃跃欲试的各家心腹、家丁就朝最近的护卫队员扑去。
钱顺旁边一个家伙刚扑到张铁柱面前,就被反应过来的张铁柱一拳打在了鼻子上。这人只觉得眼前一个黑影闪过,自己就朝后倒去,随即,鼻子上剧烈的疼痛传来,捂着鼻子就在地上干嚎起来。
张铁柱的一拳就像是个信号,憋了好多天的护卫队员们兴奋地嚎叫着朝各大家族的人扑了过去。一时间,整个训练场上鲜血横飞,人影乱躺,哀嚎与吼叫齐鸣,棍棒与拳头齐舞。
如果这时候从高处望去,就会发现各个战团逐渐连成一条线,这条线不断的往同一个方向推进着,这条线推进过后,地上躺满了卷曲、颤动的躯体,甚至还有个别不动的躯体。
战况的发展情况不但与各家心腹预想的完全不一样,而且其发展速度更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几千人的打斗,不到一个时辰自己一方就完全崩溃了。而且自己这方倒下的人一时半会儿都没有了战斗力,对方的人受伤了也越战越勇。
打到现在,几个家族的人都只剩下了惊恐和逃窜,几个心腹头领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作为家族心腹,肯定都是狡猾灵活之辈,所以一发现情况不对,他们就赶紧躲到人群的背后,以为这么多人压也能压过了。却没想到自己人多的一方反而被追着打。
看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几个心腹头领都开始高叫自己是家里谁谁谁的人,护卫队的人敢动他们的话那谁谁谁肯定不会放过他们。
护卫队的人打到现在也尽兴了,听到他们的话,几个队长一商量,先看起来,让少爷决定。毕竟他们也知道现在几个家族是合作关系,不要给少爷惹什么麻烦。
门房的人早就看见了这些,但是这种情况以前也见得多了,只是这次人数更多而已。所以他们很熟练地把营门关了起来,家丑不可外扬嘛。直到现在几个队长派人给少爷汇报才重新把门打开,让报信的人出去,再关上。
正在为士子的事上火的赵永泰听到这事儿,更是火上加火:你们这群玩意儿真是给脸不要脸,现在这头儿忙没工夫修理你们,你们还蹬鼻子上脸了,真以为我不敢收拾你们啊!就是惯的!
然后吩咐报信的人:“几个主事儿的人打断双腿扔给各家在台州的管事。其他人明天正常训练,一切按以前的规矩来。告诉各个队长,谁不好好练就收拾他,出了事儿我担着。”报信的人一听少爷这样吩咐,顿时眉飞色舞。这些天确实把他们憋坏了:你不好好练就算了,还经常没事儿找麻烦。现在少爷发话了,看他妈谁还敢咋呼。不让你们见识见识,你们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
得到少爷的授意,张铁柱们直接干净利落地打断了几个大呼小叫的人的双腿,然后派人送到了各家在台州的管事那里。虽然憋了很久,但是他们一直被赵永泰灌输快、狠、准的理念,所以做事的风格都是这样,毫不拖泥带水,只要完成少爷的命令就行了。少爷没说要折磨他们,他们也没有这个兴趣。
两千多人将七千多人全部放倒,这场群架带给训练营里的新人的感觉是极其震撼的,从此他们都不敢在老护卫队员面前咋刺儿。心里的怨恨更是在以后的不断磨练中被畏惧所代替,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练习也能成为一种折磨人的方式,而这种折磨方式还不会被人控诉,因为这只能表明你的训练还没有达标。
而这场群架带给各个家族的震动也不小。几个被打断腿的下人很快就被送回了各自家族。
看着眼前躺在地上哀嚎的钱顺,听完钱顺哭诉的钱世杰无比愤怒:他赵家居然敢打我的人,而且还打断了双腿。不过是一个小家族,攀着自家发了点儿小财,现在就敢不给自己这个钱家三少爷面子,以后岂不是要骑到钱家头上。
从小没受过什么挫折,一直被人捧在天上的钱家三少爷现在满脑子都是被跌了面子的愤怒。从来没有接触过家族核心产业的他,根本不知道现在家族与赵家的关系,被下人一挑唆就准备召集人手去赵家找回面子。几个没去的心腹奴才一听,高兴啊。赶紧跑出去召集人手:你赵家打架再厉害还敢打我们家少爷不成。结果刚出房门口就碰到了老爷和二少爷,直接就被踢了回来。
“爹!那赵家太”看到对自己疼爱有加的父亲,钱世杰赶紧上去告状,结果还没说完就被父亲阻止了。
“我先听他们说。说吧!”钱老爷子先点了钱顺。
看到老爷严肃的表情,钱顺心里忐忑不安:老爷和二少爷可没有三少爷那么好糊弄。但还是硬着头皮将刚才对三少爷说过的说辞再说了一遍:赵家怎么怎么刁难,怎么怎么责难,怎么怎么挑事儿。反正就是他们一直忍辱负重的委屈着,最后为了家族的面子提起正当的抗议,结果赵家不但不听还命人打断了他们的腿。赵家这么做根本不是为了打他们,就是为了扫家族的脸面,是打给老爷、少爷们看的。自己被打了无所谓,但是家族的脸面不能就这么让人折了啊。说得比刚才还情真意切、悲痛欲绝。
“拖出去,打!”现在二少爷钱世信心里满是厌恶与憎恨,看了看父亲阴沉的脸色,直接让人将钱顺拖出去打:当自己和父亲是傻瓜吗。随后扫了一眼屋里三弟的所谓心腹们,暗暗决定对自己的心腹奴才也重新了解一遍,这样的心腹只能给自己和家族招灾惹祸。
“我要听实话!”钱国昌对二儿子的处置没有什么表示,沉声对地上剩下的两个人又说了一句。
听到二哥要打自己的奴才,钱世杰脸色一变就想出口阻止,不过随即想到父亲在这里,便向父亲望去,结果钱国昌毫无表情的脸色让他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钱国昌虽然对他宠爱有加,但他同样知道父亲的威严是不容侵犯的。既然父亲对二哥的行为没有什么表示,那就表明父亲同意了这个行为。再加上钱国昌随后的一句话,让他心里也有了一点儿怀疑。
听着屋外钱顺真实的惨叫声,屋里刚才还躺地上的两个人赶紧爬了起来,一五一十的把事情讲述了一遍。这时他们才想起来,老爷的威严是不容侵犯的,何况自己等人只是个奴才,三少爷再怎么维护这时候也保不住自己等人。
“这么说,你们七千多人被两千多人全部打倒在地!前后之花了一个时辰。”听完两个奴才的话,钱国昌脸上还是没什么表情,只是再确认了一次,随后就起身出了房门。
“父亲,这几个人?”钱世信跟着父亲出了房门,走了一段后小声的问道。
“腿断了也没法工作了,送他们回老家休养吧!”钱国昌随意地吩咐了一句,他相信儿子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大儿子和二儿子都是他用心培养的接班人。
“那三弟那边?”
“给他换几个人,让他好好读书。都已经十六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贪玩儿了。”因为对大儿子和二儿子要求比较严,所以对小儿子的管束就相对较松,毕竟家族势力的传承只需要两个人就够了,太多反而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但现在看来,过松的要求也可能给家族带来麻烦,现在改变一下还来得及。
基本上,其他几个家族接到人后的处理方式大同小异,几个奴才还没放在他们心上。他们都明白,合兴泰已经逐渐成为一个整体,赵永泰的做法虽然有点儿太冲动,但维护的确是大家的利益。毕竟赵永泰才是一个十二岁的半大少年不是,冲动一些也可以理解。倒是这些仗着主家的宠信惹是生非的奴才对大家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半晚,在钱国昌的书房里,钱世信向父亲汇报着:“父亲,已经处理好了。”
“嗯~!”
“父亲,我觉得,从这件事看来,护卫队的战力还要超出我们的预估,这样的话”
“再安排几个可靠、懂事的人补上那几个人的空缺。掌控它对大家来说都没有意义,还可能引起其他家的猜疑,我们只要随时注意它的动向就行了。赵永泰之前一直忍让,原因也在于此。现在合兴泰已经将大家绑到了一起,说是荣辱与共也不夸张,你以后也要注意这一点。”
“是的,父亲。另外,赵永泰已经十二岁了,是不是可以”
“嗯~!你先出面。另外,让几个丫头都去台州转转,太文静不好。”
“是!听说他把身边的小丫鬟都放到学堂里读书去了,学堂里的男女孩子也都混编在一起上课。想来他应该喜欢有才学的。几个丫头是不是也可以试着在那学堂里就读一下?”
“也好。你安排一下。”
几天后,明智学堂里来了一批青春亮丽的女孩子和几个小男孩,他们是各家派来进学堂就读的。
听到这事儿的赵永泰一阵心烦:这开学都两个多月了,你们就不能早点儿?这语文、历史还好说,估计差不多都能强过那些一年级生,但这数学不过话说回来,这几家的小孩儿怎么男女比例差距这么大?他哪里知道,这几个男孩儿都是属于家族里隔得比较远的那种家庭的子女,只是单安排女孩子目的有点儿太明显了,加了几个男孩儿掩饰一下。不过对于这些家庭来说,进学堂,毕业后进入商行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所以这些家庭也不排斥。但是因为明智学堂一直是接受工匠、下人的子女入学,所以那些自认为有点儿身份地位的家庭,都不愿意送孩子来学堂就读,以至于这次男孩子比较少。以后,这些男孩子都在商行里获得了较高的职位,让他们和家人庆幸不已,也让这时不愿意来的各家后悔不已。当然,这是后话。
这时,正好舒雅端茶进来。看到她,赵永泰眼睛一亮:有了。“舒雅,这里有几个新进学堂的女孩子,你先给她们补补数学。免得他们进学堂什么都听不懂。”
“好的,少爷。”舒雅已经是三年级生了,空闲的时间多了一些,她就经常回来继续当她的小丫鬟。理由还挺充足:可以就近请教学习。
因为连续两期人数剧增,所以明智学堂已经搬到了城南一个新建的大院里,赵府旁边的小院也就空了下来,各家派来的插班生就被安排在这里补习。但让赵永泰再次始料未及的是,听说了这个地方的存在后,附近一些大族也不断派出家族子弟前来插班就读。他们现在无法加入合兴泰,但是合兴泰的迅速壮大却是看在大家眼里。以前的明智学堂因为身份的关系不能让家族子弟前来,现在既然有了这么一个地方,那就没有身份的问题了。现在让孩子和这几个家族的子弟在一起学习,这样可以与几大家族增进感情,说不定以后会有机会搭上合兴泰的大船。
就这样,因为不断有插班生前来,这个临时补习班最后演变成了一个专供大族核心子弟学习的学堂,它虽然也挂着明智学堂的牌子,却被人叫做明智学堂内院,原来的学堂被叫做明智学堂外院。对于出现这样明显的等级划分,赵永泰只能无奈的默认了。毕竟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也让民众内心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轻易改变的。而且就算是在现代社会,等级也依然顽强地存在着,不是吗!
天启六年十一月,这个院子再次挂上了明智学堂的牌子。明智学堂内院的出现,让各大户豪族有了可以正大光明地接近合兴泰五大家族的机会。不断出现的插班生让赵永泰不得不发出公告,说明学堂一律在八月接收新生,其余时间概不接待。
这时,赵永泰才发现,自己居然在半年的时间里建了一个学堂和一个大型书院。这种建校速度自己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他甚至都记不清这两个学校是怎么建起来的,好像突然有一天大家就说可以挂牌成立了。
好吧,既然都是核心子弟,那家里肯定都很有钱了,收费太便宜岂不是让他们也没有面子。赵永泰绞尽脑汁列出了一大堆收费项目:服装费、公寓费、伙食费还有择校费,看得各位老师瞠目结舌:这是学堂吗?这是少爷吗?为什么前后反差那么大?在以后,内院的收入甚至补贴了外院的一半开销。当然,统一的绸缎校服、豪华公寓、精美菜肴也成为内院的几大特色。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二十二章 冬天里的青菜
在忙碌两大学校的事情之外,赵永泰也没有放松对玻璃的关注。十月,平板玻璃终于制出来了。
最开始采用了压延的方法,但在成型面积和均匀性上都不理想,所以没有大量生产。后来,这个项目加入了几个三级生。他们根据玻璃较低的熔点温度,提出了热熔自匀法:他们用铁铸造了一个大型的浅池,池下有燃煤,将池内的锡加热融化。然后将融化的玻璃倒入池中,等玻璃液静止不动后,降低池内温度,玻璃凝固后将玻璃板起出。池内再次加热重新制作新的玻璃板,如此循环,即可大量生产平板玻璃。主要消耗是煤,成本也不高。
得知平板玻璃可以大量生产后,赵永泰高兴得跳了起来,兴奋大叫:“今年冬天终于可以不用啃萝卜了。然后就火急火燎地带着一批人圈了一片旱地,开始建温室。
对于现在商行的工程队来说,建温室实在是太简单了。不到半个月时间,一片占地200亩的温室群就建起来了,温室区里还有完善的滴供水系统。
一群农场的工人被调到了这里,听说要在这大冬天里种青菜,一群老实的农民只敢拿眼瞥了两眼少爷,心说:是哪个败家玩意儿给少爷出的馊主意,这大冬天里在这些小房子里种菜,不是糟蹋钱吗。
不过少爷强势要求,大家也没办法,只能干了。那少种点儿?啥?这两百亩地全种?不行,这事儿一定得跟老爷说。一定要把那个败家玩意儿找出来。
当然,对于赵永泰的行为,老爷子和他父亲都不怎么干涉,在赵永泰说让他们等着看惊喜后,更是不可能管了。他们现在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与那边的谈判上,现在的进展并不顺利。
在告状无果后,农场工人们只好一边心里骂着那个败家子,一边开始在温室里种菜。在播种完毕后,赵永泰专门给他们讲了一些注意事项,并派了四个三级生专门负责。
七天后,奇迹诞生了:地里冒出了鲜绿的幼苗。这些种了几十年地的农民们看着这一切都兴奋地大叫了起来。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但这无疑是少爷又一次的奇迹展示。现在他们一边喃喃叨念着少爷的英明神武,一边小心地伺候着地里的幼苗,比照顾他们的孙子还要上心。他们已经忘记了当初咒骂那个所谓的败家子的事。
而四个三年级生则是兴奋地按照赵永泰的吩咐记录着每一个温室每天的状况,并监督着农人们是否按照规定进行田间管理。
看过四个学生的记录后,赵永泰发现有些温室的状况明显有问题。仔细地实地观察过后,赵永泰终于搞清楚了问题出在哪儿:温度。有些农人对这些菜苗太在意,进出温室的次数太多,以至于室内温度有点儿低。啊!现在已经有了玻璃,干嘛不做温度计呢!
酒精温度计很简单:将多次蒸馏后得到的高度酒精加入染料后装入细玻璃管里,经过高温封口,加上温度标示就行了。'网罗电子书:。WRbook。'
在温室里挂上温度计进行温度管控后,大家对温室的管理更加清楚明白。
随着时间的增加,温室里的青菜们也长势良好。经过大家都不明白的授粉工序后一个星期,小小的果实也开始挂上了枝头。看得前来参观的各位董事们垂涎欲滴。没办法,有钱人冬天也只能啃萝卜。钱家这样的大族还能有一些小暖房种点儿小菜解解馋,其他家族基本上一个冬天都只能同萝卜、白菜、豆芽较劲了。但就是钱家也不能在冬天吃到瓜果啊!
结果,几大家族董事就开始想着方儿的找借口来台州。没办法啊,路上时间太长,等这些青菜瓜果送到府上都已经蔫黄了,哪有这里吃新鲜的好吃。同时暗暗决定明年自己家也要弄这么一块地建温室。现在冬天都过一大半儿了,再建也不赶趟儿了。
天启六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因为几家董事都在这里,所以赵家的小年宴办得很丰盛。这个丰盛主要是指青菜瓜果。顺便将在台州的各家理事和高级管事也请了过来,直接办成了一次商行高层的聚会。
“赵老哥,这次做得可不怎么地道,害得我几天就跑来一次,几乎就想在这儿呆着不走了。哈哈~!”钱国昌在酒桌上开着小小的玩笑。现在赵老爷子与他完全是平等的地位了,大家也可以说笑一些无伤大雅的话了。
“这也没办法,我们也是第一次试验,谁知道能不能成。钱老弟要是不想走,府里的房间随你挑,住到你满意。大不了以后我也去你府上住上十天半个月的!哈哈~!其他人也是一样啊!住这儿保证青菜瓜果管够!哈哈~!”赵老爷子也开起了玩笑。心里高兴啊!想想几年以前,眼前这些家族那都是需要自己仰望的,现在却能在一张桌子上开着小玩笑。这个时候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家族地位的提升。
“赵伯父要这么说,小侄可真要好好考虑一下了!呵呵~!”宋子辉也加入了进来。其他三家只是附和了两句,这也能从中看出几家人的家势地位,在上层社会等级划分更是森严。
“赵老哥,泰儿也有十三了吧,现在有婚配了吗?”虽然具体的早就打听清楚了,但是话却必须要这么开始。
“这孩子也没有闲得住的时候,天天跑动跑西的。再加上我们也忙,就还没有关注这件事。”赵老爷子的语气既有点儿骄傲,又有点儿无奈:孙子自主性太强,这事儿掌控不住啊。
“以泰儿的年纪这事儿确实还不用急,不过现在也可以注意一下了,也就是几年的功夫。赵老哥看我家莹莹怎么样?这丫头也是我家一块宝啊!哈哈~!”因为儿子之前与赵崇贤说及这事儿没有得到准信儿,趁着今天高兴,钱国昌也就随意地提了提,就当是酒桌上的玩笑话了。
“婉莹这孩子不错,知书达理,温婉可人。我看着很好!哈哈~!”我觉得好啊!但是这事儿我也做不了主啊!赵老爷子回答得很爽快,但谁都听出了其中的含义。
“我家佳雯也不错啊,赵叔也可以考虑一下啊!呵呵~!”反正大家都是闲聊,宋子辉也不甘人后地加了一句。
“佳雯活泼可爱,也很讨人喜欢哪!哈哈~!”
跟着其他三家也表示了一下自家的态度。老爷子也一一作了评价。
其实大家都明白明智学堂内院的批女孩子是为什么而来。在这件事上,赵永泰自身的意愿所占分量更大,但其爷爷和父亲也不是就没有影响力,所以大家才两边都作出安排。但现在内院的学生特别是女孩子越来越多,这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