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贵公子-第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大明的土地兼并状况已经非常严重了,而天灾与永和又进一步加快了这个速度。还是那句话,大明国内的土地面积是一定的,但是人口又是在不断增加的。就算是永和的亩产已经大幅提高,但在未来也无法养活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获取新的可耕作土地。
这次台湾土地的出售,就是为了让中原的世家大户们看到除了中原以外,其他地方的土地一样是财富,而且有可能比中原的土地出产更高。以此让华夏民族再次燃起开拓的激情。
此时外人对台湾岛上的土地还暂时存有疑虑,不过合兴泰十大家族以及与他们关系较近的家族因为赵永泰的引诱,已经对这些土地动心了。当然了,虽然他们对赵永泰的信心很足,不过谨慎一直都是国人的优点,所以一开始他们也只是各自购买了几十万亩,打算先看看实际产量再说。
土地总是需要人耕作的,再加上合兴泰及收到合兴泰订单的各大商行都在扩大工坊的生产规模,所以这一波的招工潮不但规模大,而且持续时间长。此前晋商派系官员再次弹劾合兴泰大量招募流民,有意图不轨之嫌。除了合兴泰系的官员出来反驳外,其他的官员都躲在一旁看好戏。此时这些官员也蹦出来大谈招募流民的好处。
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减少了农民军的附从者。也因此,崇祯帝对于招募流民的事保持了沉默。虽然他也怀疑这些人招这么多人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不过对他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解决眼前的危局,农民军的发展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如果不能加以剿灭,将会危及他现在的统治。至于那些可能的阴谋,等处理完这边再说吧。至少现在还没有收到合兴泰有谋反举动的举报不是。
这段时间其实崇祯帝心里还是很赞同合兴泰等商行大量招募流民的,这样这些流民就不会再加入农民军了。事实上由于合兴泰这些年来长年大量招募流民,河南、山东等地的流民数量比历史上要少不少。因此农民军入河南产生的影响也没有历史上那么大。同时也是因为他们在河南得到的支持力度不大。所以他们比历史上要早近半个月的时间回陕西。
只是合兴泰的招募数量毕竟有限,对于几百上千万的受灾百姓规模来说还只是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对农民军的发展产生太大的影响。毕竟合兴泰以前一来要顾忌朝廷的反应,二来生产规模受到市场的限制,所以这十几年来也只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招募。
不过这次由于合兴泰开启了前往南洋的航路,所以开始了长年的大规模招募行动。这次的大规模招募一直持续了近十年的时间,从而对农民军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当然了,这个影响还不止如此。
第一批前往台湾的商行及农场人员在十一月二十四日启程,搭乘郑家的十八艘大船。不过整个船队还不止是他们,还有南下南洋的海贸船队,他们在十一月十日回到了台州。这支船队全部是千料(70吨)以上的大船,数量超过一百艘,是自郑和下西洋一来从大明开出的最大规模的船队。它标志着大明人再次走上了世界海洋的舞台。
此前郑之豹到达台州后,再次求见了赵永泰。他们知道合兴泰对郑家现在保持友好的态度,主要还是因为赵永泰的缘故。以合兴泰的实力,不管是路上还是海上,就算是不想与他们为敌,撇开他们还是很容易的。只需要几年的时间,他们可能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不过就算是现在这样,他们以后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毕竟他们没什么工坊产业,经济实力也很弱,就连船队都受到了重创,一年半载恢复不过来。而且就算是他们恢复过来了,也不可能再去海上打劫,也不可能收保护费。让他们保护不会直接投kao合兴泰啊,还保险一些。因此,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找到一条出路。他们现在也很想融入合兴泰,不过又害怕被这个庞然大物一口给吞了,连渣都不剩。所以才先找到赵永泰,希望能探探他的口风。
事实上以郑芝龙他们现在这点儿家财来说,还真没入得了合兴泰的眼。就那么破船烂板一百多艘,现在合兴泰一年所造船只的载重量就超过这些船的总和。而且其中大部分还都是中小型舰船,根本不适合用来进行远洋运输。所以现在合兴泰高层都想着怎么扩大生产规模去了,差不多都已经忘记了郑家这支海上舰队的存在,没有人想过要吞掉他们。
唯一对他们恋恋不忘的可能就是赵永泰了。不过赵永泰对他们的兴趣在于他们手中那些船工和水手,对那些船还真没什么兴趣。最多就是还有点儿人才收集癖,他对于郑成功一直都挺好奇的。不过也仅仅是有点儿好奇罢了,毕竟他已经见过不少历史名人了。
按照赵永泰的提议,合兴泰的海贸部与郑家一起成立四海海运商行。合兴泰占其中九成半的股份,郑家只占半成。虽然只占了半成,但是在了解了四海的规划后,郑之豹就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他甚至都没有请示郑芝龙就一口答应了,他相信如果郑芝龙在现场,肯定也会一口答应的,因为这已经超过了他们的预期许多。因此这次帮着合兴泰运人就更积极了。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一百一十三章
四海商行将专职负责海运。四海成立后,就将对所有大明的商行开放海贸。堵不如疏,无法限制其他商行,那不如将他们纳入自己的体系。乘着现在大明还处于海禁,会造船的港口不多,以四海的能力,完全可以抢占大部分的海运份额。
现在除了台州以外,也就是福建和广东还有一些港口可以造船,而且大多不能建造大型海船。而福建的船工又大部分集中在厦门港。因此,这次将郑家纳入合兴泰的联盟体系,基本上可以保证十年内垄断大型舰船的建造业务。这样也就变相控制了大明对外的海贸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无序、恶性竞争。
对外的海运费用暂定为40,合兴泰当然要享受内部价15。也许看起来这样的费用很高,但是要知道现在海贸的利润都是以倍数论的,十倍以上的利润都不算多。因此,只要在海上没有遇到危险,基本上就是铁定大赚的买卖。
海贸最主要的危险就是天灾和劫掠。天灾没办法,属于人力不可抗拒的。但是劫掠是可以避免的,前提是要有强大的武力护持。现在海上的海盗多如牛毛,西洋人的战舰时不时的也客串一下。因此,相对来说。现在做海贸最怕的还是遇到海上劫掠。
四海不但可以自建大型海船,出海都有海卫的战舰护航。这样的船队别说是海盗,就是西洋人的舰队也轻易不敢触碰。因此,四海商行的海船也就必然成为了首选。
赵永泰劝说董事会向其他商行开放海贸,一来还是那句老话,拉拢大明的世家。合兴泰再强大,也只有十个家族。财富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当其拥有的财富量超过了自身的能力时,必然会引来别人的窥视甚至是抢夺。所以在积累财富的同时,还需要加强自身的能力。
就好比是用桶装水,想要装下更多的水,只能是把桶做得更大,更坚固。一斤的水,可能只需要不到一斤重的木桶就可以装下,但是百斤的水却需要超过百斤重的木桶才能装下,万斤的水可能就需要两万斤甚至更重的木桶才能装下。越到后来,其代价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后可能增加的财富还不够维持新增的护力。
所以想要不断积累大量的财富,最好的办法就是建立阵营。形象的说就是建一个大水池,把木桶放到水池里,这样木桶里的水只是水池中的一部分,只要这个水池不坏、不干,那木桶不需要做得很坚固也一样能够装下很多的水。
当然了,为了保证水池里有足够多的水能够养活水里越来越多的鱼,就需要向水池里不断注入新水,同时还要不断加大加固水池。此时就不再是合兴泰一家来做这件事,而是拥有这个水池的所有人一起来做。如果有人想要破坏这个水池。就将面临所有水池拥有者的围攻。
现在向其他家族开放海贸,就是在邀请他们一起来修建这个水池。人越多,力量越强,水池建得也就越快越坚固。
二来是因为海外市场太庞大,单是合兴泰是独占不了的。与其让西洋人同合兴泰分利,还不如让其他中国人也分享一下这块庞大的蛋糕。当然,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把国人的眼光引向海洋。奇﹕书﹕网利益的追求就是最好的指引。
赵永泰相信,海贸高额的利润和庞大的市场必然能将相当一部分国人的眼光引向海洋,最终认识世界。而海外土地的售卖,也将能够吸引不少对土地迷恋的人走出去。到那时,国人将不用再在这个狭小的地域为了争夺一点点儿的财富而互相厮杀、仇视。
不过由于四海现在的运力还不足,所以暂时还不对外开放海运业务。不过以台州船厂的建造速度,四海对外营业的时间将不会很远。要知道现在台州船厂有十四个船坞在建造江运级商船。而这次又再次增加了十个。同时还开始试造有巡海级修改而成的海运级商船,设计载重将达到一百五十吨以上。
不过现在只有郑家的船队在负责台湾到台州、厦门之间的运输,四海其他的船现在都在忙着给合兴泰运送货物下南洋。
这次达到台湾的还有一批陆卫队员及装备,他们将负责安平港的路上秩序及安全。虽然普特斯曼等人投降后,安平附近的荷兰人大部分都投降了,但是几个要塞城堡里的守军却拒不投降。海卫的舰炮是不能卸下来的,而安平港内荷兰人的路上可移动火炮不多,而且不但口径偏小,移动起来还麻烦。所以护卫队暂时没有攻击那几个要塞堡垒。赵永泰也要求他们暂时以稳定安平港为主。等待后续陆卫的到达。
这批人员到达安平的时候,对荷兰人的第一次审判已经完成,单是死刑就有五十多人。这些人都是犯了杀人、强jian等重罪的。不过按照大明官府的习惯,一般都是秋后问斩,所以临时审判庭暂时以此为借口安抚住了那些群情激奋的百姓,并没有立即执行。当然了,经济赔偿之类的已经完成了,这也是大家愿意相信临时审判庭的原因。实际原因是他们需要等待总部的指示。
这次陆卫带来了董事会的指示,嗯,其实主要还是赵永泰的意思。因为董事们从小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又想来个以礼服四方。这当然受到了赵永泰的坚决反对,并且威胁说如果这样做,他将辞去合兴泰的职务,去云游四方、逍遥快活。最后大家无奈只好接受了赵永泰的建议:加重处罚。
其实他们对西洋人也没什么好感,或者说应该叫根本没什么感觉,最多就是有点儿发自内心鄙夷。他们只是看史书上都是这么写的,大儒们也都是这么说的,所以才会下意识的这么决定。这么做对他们除了可能会得到一些儒士空口白话的称赞,并没有任何好处。
面对赵永泰的抵死不从,他们当然也就只有让步了。名声?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还不是kao人说的。一群人都说好,也就没人说他坏了。史书?那本史书不是当权者写的?没听说那个失败者写的史书能流传下去的。至于说是那些儒士,都不用大棒加胡萝卜,一个眼神过去,他们就会乐不汁儿地贴上来讨好了。
按照大明律判处,那是国民待遇,这些人又不是大明子民,为什么能享受国民待遇?对“国民待遇”一词极度敏感才是赵永泰要求加重处罚荷兰人的真正原因。一等洋人二等官,三等少民四等汉。这在大明,在赵永泰这里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这里只有国民待遇和非国民待遇!
因此,安平临时审判庭在十二月十五日第二次重新审理相关案件,理由是有人不服判决。至于说是谁不服判决,那就无关紧要了。事实上,除了荷兰人,没有人对相关案件的判决有异议。被关押的荷兰人一开始心里还高兴来着,以为合兴泰受到了来自东印度公司的压力,现在要轻判他们。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次审判庭连对他们保持基本礼仪的意思都没有。不跪?揍他!不服?揍他!一通胖揍之后,所有人都老实了,就算是判死罪的也没敢再咋呼。这次的判决结果因为都是加重判罚,所以死刑还多了十几个。其余地也都是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的劳役。
这里要说明一下,赵永泰特别做出了要求,除死刑以外的判决全部是劳役。多么好的免费劳力,关在牢房里实在是太浪费了,一个人怎么的也能用个十年八年的。中国人多是没错,但是招募来的工人可是要付钱的。能省则省,才是过日子的态度!而且这几千人干个十几年也能省下几十万两的工钱,也不算少了。
想逃跑,直接就地枪决。而且这在岛上他们能跑到哪儿去。相对来说,护卫队给劳役犯的待遇比荷兰人给犯人的待遇已经好多了。至少他们还是能吃饱穿暖的。当然了,其实这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多干两年。在连续击毙了五个意图逃跑的家伙后,这些人总算是老实了。
合兴泰的船队,呃,现在应该说叫四海的船队,前往南洋的第一个目的地是马尼拉。经过了六十多年的建设,马尼拉已经成为了西班牙人在南洋地区最主要也是最大的基地。当合兴泰这支规模庞大的船队抵达马尼拉港时,顿时引起了全城人的争相观望。
一百多艘大型舰船组成的船队,这在欧洲几个大型港口也不是很常见。更何况这支船队悬挂的是大明的龙旗,这就更让人惊奇了。在人们的记忆中,自永乐年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后。大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么大规模的船队了。平时在海上看到三艘大明福船组成的船队,规模都算是比较大的了。
不过相比于普通人的好奇,西班牙舰队及总督看到这支舰队心里却是极度的恐慌。之前从台湾南下的那支西班牙船队把他们看到的情况已经向西班牙驻马尼拉总督汇报过了。当时合兴泰所造的新式战舰的密闭式炮窗结构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那些舰船的船身上突然出现几百个炮窗,这种震撼性的画面,是很难让人忘记的。
合兴泰的江运级运输船跟巡江级战舰从外形上看几乎没有区别,所以不了解的人通常都会把这两种舰船当成是一种。当然了,看到过巡江级的人都不会把这种外形的舰船当做江运级。而现在这支船队里超过一半儿的舰船是这种外形的舰船,所以西班牙总督和他的手下们看到这支舰队时才会无比的惊恐。他们以为这支舰队是来攻击他们的。
此时他们虽然不知道荷兰人的安平港已经被海卫舰队攻下来了,但是他们以前有听过荷兰人在与大明的一支新式舰队的较量中吃了一点儿小亏的消息。而且那支西班牙船队之前还看到有七艘荷兰战舰同这种舰船在一起,因此他们怀疑是不是大明同荷兰人进行了合作,而这支舰队就是来驱赶他们的。
马尼拉虽然是西班牙人在南洋地区的主基地,但这里的常驻战舰数量也从来没有超过四十艘。而且经常有商船队需要护航,所以真正常驻马尼拉的战舰数量一直都没有超过二十艘。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舰队,没有人有派舰队出港迎战的想法,那绝对比肉包子打狗还惨。正经是呆在港口里配合岸防炮台用处还大一些。
当然了,虽然大家都知道舰队与炮台对射会比较吃亏,不过这支船队的数量如此庞大,在他们看来那点儿差距已经不足以产生什么太大的影响了。因此虽然西班牙人在发现这支庞大的舰队后,第一时间发布了警报,各个炮台也做好了战斗准备。但是他们之中没有人有抵住攻击的信心,甚至有些人已经在小心议论着是不是可以考虑投降?
相对来说西班牙人对马尼拉的经营还是很用心的,单是岸防火炮的数量就超过了一百门。不过跟此时所有西方国家的海外基地一样,它们都缺乏大口径火炮。这里最大口径的火炮是32磅炮,相比于24磅炮来说已经强了不少,不过其威力还不足以对战舰造成致命威胁。而且其数量也很少,才六门。其中数量最多的还是十六、十八磅炮。
为了以防万一,海卫舰队这次只留了十艘巡江级在安平,加上十艘荷兰战舰,防御港口已经绰绰有余。其余包括六艘(第六艘在十月建成下水)巡海级在内的所有战舰都全部拉了出来,战舰数量超过三十艘。以对战安平港炮台的经验来看,以此时海卫舰队的实力,想要攻下这个港口也并不是不可能,只是损伤可能会比较大。
不过这次他们下南洋的任务主要是护航,同时侦查一下这些港口的防御情况。要打也要等准备好再动手。因此船队在港口外五公里的地方就停了下来,派出少量人员上岸进行交涉。经过了长达一个小时的交涉,西班牙人才最终同意允许十艘舰船进港。
反正船队也不是想在这一个港口就把货物出售完,因此船队高层稍微商量了一下。也就同意了这个做法。听说西班牙人被己方这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吓着了,船队上下差点儿没笑死。为了不再刺激西班牙人紧张的神经,他们这次只是派出了十艘普通的大型福船。上面没有搭载任何火炮,只是在秘舱里藏了少量的火枪和瓜雷等武器。
看到对方只是派出了这种福船进港,西班牙人才稍微松了半口气。他们这才有点儿相信对方真是来交易的。等到他们派出的人在十艘船上检查确认确实都是大明商品后,他们悬了半天的心才真正落回了原处。其实他们之前并不想放这支舰队中的任何船只进港,不过他们又害怕因为拒绝让对方有了动手的理由。
现在西班牙人既然相信了合兴泰是来做贸易的,因此他们大部分心思就放到了堪比黄金的大明商品上了。要知道他们以前一年都不一定能够收购到十艘船的货物。现在合兴泰的船队里至少也有几十艘船的货物量,看得他们大部分人特别是商人们直流口水。不过为了防止中了合兴泰的木马计,他们还是没有松口接受更多的船只进港。同时炮台上的警备也没有撤销。
马尼拉所在的吕宋岛离大明广东和福建两省的距离并不是很远,因此居住在马尼拉的华人并不少。像是在码头上观望的人群中,大部分就都是华人。他们中有些人的祖辈甚至是宋朝人。看着十艘慢慢kao岸的大船上挂着的龙旗,不少人神情激动起来,甚至有人已经开始放声大哭起来。
大明海禁一百多年,在南洋的华人们就像是被抛弃的孤儿一样没有了依kao。不管是当地的土人还是后来侵占了土人王国的西洋人,他们对待这些没有依kao,又很富有的华人只有一个态度:抢掠。因为从土人王国开始,就一直禁止当地华人持有、携带武器,所以抢掠他们从来都是一项高回报低风险的活儿。
当然了,这种情况也并不是一直都是如此。像永乐年间郑和舰队七次巡游南洋、西洋时,当地的土人王国对待华人们的态度就要好许多。要知道以当时郑和舰队的实力,把南洋地区所有的土人王国都灭了,也是小菜一碟。只是中原王朝向来喜欢对外族表现自已的礼仪,所以他们不但没有灭掉这些土人王国,反而还大肆地封赏当地的土人国王。只不过这些封赏并没能让这些土人感受到中原王朝的博大胸怀,只是让他们知道了中原人的钱多人傻。因此大明开始海禁后,土人们对待华人的态度也就慢慢开始变化。
当然了,毕竟中原王朝积威日久,所以土人们还不敢对华人做得太过分。谁知道那个强大的中原王朝什么时候又会开始巡海。不过等到西洋人开始东侵后,华人们的境遇也就越来越差。一方面华人拥有占当地大部分的财富,另一方面华人又是最没有防卫能力的一群人。这种情况下,怎么能不引起贪婪的西洋人的眼馋。
第二卷 蛟龙入海 第一百一十四章
合兴泰的商队受到了当地华人的热情接待。他们等待这一天已经等得太久了。特别是现在他们还带来了这么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如果没有遭受过西洋人的血腥残杀和抢掠,可能他们对于中原王朝还没有这么强烈的眷恋之情。
公元1603年,西班牙殖民军在马尼拉等地大规模屠杀、抢掠当地华人。一些年龄比较大的人至今都还记得那些血腥恐怖的场景。这种事情在之前也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当地华人本来就受到压制,不能持有武器,突然遭到这种袭击,更是不知道怎么反应。大概有两三万人惨死在西班牙人的屠刀下。
商行人员们得到这个消息,第一时间派人回报了停在港口外的船队高层。船队高层人员都很愤怒,不过在如何解决这件事上却产生了分歧。一方主张像安平港一样直接攻占马尼拉,然后组建临时审判庭对这些侩子手进行审判。另一方主张要求西班牙人对此事件负责,交出当初的侩子手以及进行相应的赔偿。
双方争执不下,只好kao投票表决来决定。最终后一种主张以微弱优势获得通过。主要是因为商行高层,以及赵永泰给他们这次南下的任务做出了安排:经商和侦查。而且先不说能不能打下来,就算是现在不顾损伤强行把马尼拉打下来,也无法追究当时那些侩子手的责任,毕竟那场大屠杀已经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现在都已经不在这里了。
相对来说,保证现在活着的人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更有意义一些。而且现在合兴泰已经同荷兰人事实上开战,按照赵永泰的规划,暂时还没有同时对战两个西方强国的计划。现在岛上的华人并没有面临这种危境,所以船队高层最终决定暂时不予诉诸武力,先看看西班牙人的反应再说。
实际上现在拖时间对合兴泰和华人是有利的。因为时间拖得越长,海卫舰队的实力也就越强,西班牙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而那些幸存的华人能得到的赔偿也会越多。
也许有许多人觉得为死难者报仇才是最重要的。报仇重要是没错的,但是报仇的方式并不一定就是简单的杀死对方。特别是这种陈年旧账,当事人都很难找到的情况。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追究其官方的责任,并要求赔偿。为死难者的后人创造良好的生活、学些条件,这样比简单的杀戮更有意义。
死者为大,但是活着的人同样重要。对先人们的崇敬应该是发自内心,而不是流于表象。中国的父母都希望子孙后代能够有好生活,相信他们这种期待不会随着他们生命的消亡而消失。这也是赵永泰一直对身边的人灌输的思想。
因此安平港内的荷兰人投降后,海卫们并没有因为他们以前对当地华人们做出的暴行而屠杀他们,而是组建了临时审判庭来审理这些案件。这也是这次后一种主张最终能够获得通过的重要原因。其实如果不是这场大屠杀被害者人数太多,支持后一种主张的人会更多。
当然了,如果是正在发生的惨剧,那海卫都不需要商议就可以做出决定:干他丫的!该出手时就出手,这也是赵永泰一直强调的。其实这与之前的主张是不矛盾的,因为赵永泰要求在出完手后,还要再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就算是当事人都被干没了,也要找到主使之类的相关责任人。该杀该赔,那就要看审判的结果了。
船队派出人员向西班牙总督府非常强硬地表达了己方的要求:1。全面追查当年的事件当事人,这些人必须受到审判庭的审判。2。西班牙总督府必须对当年的受害人给予赔偿,而且还要加上这些年来的利息。3。船队要在马尼拉设立临时审判庭,审查所有华人受到的不公正待遇。
听到这些要求,西班牙人都非常愤怒,不过又没有人敢直接拒绝,因为此时港口外的大型舰队都已经起锚在港口外巡游。而合兴泰的人员在提出要求前又向西班牙人免费提供了一个消息:荷兰人的大员(安平)港已经被正式收回了!同时正式提醒西班牙人,大明不允许他国在台湾岛上建立军事基地。也不允许他国战舰出现在大明所属海域。希望西班牙人能够尽快撤离在台湾的舰船及人员。
这个消息就像是一个重磅炸弹,炸得西班牙人好半天都没反应过来:荷兰人的大员港已经被明国收回了?荷兰人被击败了?现在荷兰人在各大海洋上可都是占据着不小的优势。就这样被明国的舰队给击败了?不过以港口外的那支舰队来说,也确实是有这个实力。
此时在海卫舰队的威胁下,西班牙人不敢再像以前对付当地华人一样那么嚣张了。不过他们在口头上还是很硬实,表示可以追查当年的大屠杀事件,但是对于赔偿和设立临时审判庭的事儿坚决不松口。因为当年的大屠杀现在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基本上都没有参与。
因此他们不怕查。说是追查,也就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这么多年前的事儿了,别说他们根本不想查,就是真用心查,也查不出个什么结果。因为这件事儿是西班牙整个王国的集体诉求,并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单独行动。这件事儿最后很可能就是查到西班牙国王头上去了。这种犯傻的事儿他们怎么可能去做。
至于说赔偿和临时法庭,那就是涉及到他们这些人的利益了。如果他们同意赔偿,那只能是他们自己掏腰包,西班牙国内肯定是不会同意的。说不定他们还会因此丢掉现在油水颇丰的位置。
而临时法庭那就是对他们这些人的直接威胁了。只从那次大屠杀以后,西班牙人对待当地华人就跟对待奴隶没什么区别。这种情况下他们对当地华人别说是做出不公正待遇了,基本上就没有不犯法的行为。只是他们自己对这些事儿不管,甚至还以此互相攀比。这要是让合兴泰在这里设立临时审判庭,那他们不是把自己的小命儿送到对方手里去嘛,他们当然不会干。
事实上,由于有了先例,所以西班牙人对待当地华人的态度比荷兰人对待台湾岛上的华人还要恶劣得多。毕竟台湾岛离大陆很近。而且荷兰人又一直在同郑芝龙及明军水师作战,所以荷兰人对大明还是存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不敢把事情做得太绝。
既然是交涉,那也就不会很快出结果。面对海卫舰队的强势威胁,西班牙人最终选择了拖字诀。三天后他们同意对大屠杀事件的被害人进行赔偿,但是要求要等到整件事查清楚后再进行赔偿。这也基本上符合合兴泰的要求,所以合兴泰的谈判人员最后是一脸不情愿地接受了这个说法。
当然了,其实双方都知道这就是在拖时间而已。对于合兴泰来说,这个结果暂时可以给当地华人一个交代。等到他们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之后,才能够用拳头来得到真正的结果。而西班牙人则可以暂时免除眼前的危机,等待援军的到来。至于说打不打,那就需要西班牙国内的人来决定了。要不然要是打输了,这个责任他们可担不起。
五天后,迫于无奈,西班牙人同意审查当地华人起诉的案件,不过他们坚持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