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侯爷宠妻日常-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惨重不说,还是要灰溜溜的退回岭南去休养生息。
  沈峤为此犹豫不定,他身边副将和谋士们都倾向于退回去。而沈峤却犹豫着迟迟不能做决定。
  沈峤的骑虎难下左右为难在于,他目下与朝中驻军不分输赢,林涧带兵一来他就撤军回岭南,这像是什么话?这事若传扬出去,岂不是说他沈峤害怕林涧,听到林涧带兵增援就如同缩头乌龟一样逃回岭南了吗?
  沈峤不愿意给人这样的印象。
  可情势却由不得沈峤犹豫不决迟迟不定。
  就在林涧带兵将要到富州的当口,原本还算稳定的岭南后院起火,苗人夷人诸多部族联络在一起起兵,将沈峤留下的副将所带领的一万精兵打了个措手不及。
  这回苗人夷人的联合起兵能够这般顺利隐秘的进行,全是得益于林鸿和乔氏的暗中安排。
  他们夫妇两个在沈峤离开岭南的这段时日里,瞒着沈峤的人在私下串联,将那些不满沈峤如此折腾胡闹的部族联合在一起,伙同官衙中那些同样不屈从于沈峤的官员一同在岭南点了把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火很快烧遍了岭南,沈峤已不能再犹疑不决了,否则岭南颠覆翻盘脱离他的掌控,他便真的成了孤军深入,再无回旋之地了。
  沈峤留下数千军士阻击朝廷驻军和林涧的增援,而后带着剩下的一万多将士火速回了岭南救急。
  可这火都烧起来了,又哪有那么容易就扑灭呢?
  沈峤虽是岭南将军,可这岭南政务皆由林涼这个岭南知府处置,林涼这个岭南知府也不是摆在那里好看的。
  沈峤匆忙回来得知这些事情都是林鸿在背后搞鬼,他一面让人带人去镇压这些部族的起兵,一面想起林沅和林沅都在他的手里,便立时将人提了出来,要在林鸿跟前做个筹码,用这两个人的性命胁迫林鸿停手。
  沈峤是将消息放出去了,但他也没有坐等林鸿上门。
  林鸿在岭南点的这把火越烧越大,沈峤现在是焦头烂额,有许多的事情都需要他亲自去处置。
  可是这会儿,岭南已经在渐渐脱离沈峤的掌控了。就在沈峤以为,外头是四面楚歌但是他的身边不会出问题的时候,他手下的两个副将和谋士还是接受了朝廷的招抚背叛了他。
  当林沅和林涼带着人冲进他的营帐中来抓捕他时,沈峤还有些没有反应过来。
  当沈峤看见林沅和林涼身后站着的是他身边的副将和谋士时,沈峤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是你们背叛了本将军?”
  那副将和谋士都没吭声。
  林涼看着被人五花大绑的沈峤,淡淡道:“他们不是背叛你。他们是弃暗投明。”
  沈峤以为是他的副将和谋士将林涼和林沅放出来的。其实事实倒并不是这样的。林涼做了几年岭南知府,手底下也是有着心腹之人的,这些人散在各处,沈峤匆忙之间也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周密,这才让林涼和林沅钻了空子,于是就从沈峤的掌控中得以出来,从而拿到了主动权。
  沈峤匆匆孤军起兵,落败是迟早的事情。
  朝廷重兵弹压,对于沈峤的人便已经是极大的心理压力了,再加上被困在富州寸步不得前进,沈峤的人早就军心涣散了,之后有了林鸿在岭南放的一把火,再有林涧领兵增援,那些本就起了异心的人,又怎么可能跟着沈峤一条道走到黑呢?
  哪怕是不能回头,他们也不愿意再把自己的性命前程栓在沈峤身上了。
  沈峤一被抓,消息立刻就传开了,正所谓树倒猢狲散,他手底下的人也都不顾自己手上的差事了,全都四散奔逃。
  林鸿和乔氏带着人连同那些苗人夷人的部族清理那些浑水摸鱼的人,而林涼和林沅则分头去稳定府衙和军中的局势。
  沈峤这边虽然局势已定,只剩下一些四散奔逃的叛军需要抓捕,但在富州,却还是有一场硬仗要打的。
  这压力过大,有时候也会适得其反。沈峤虽然被抓/住了,可是沈家人这数年来还是在岭南花了大心思的,沈峤身边有起了异心的人,也有对沈家忠心耿耿的人。
  沈峤留在富州阻击朝廷驻军和林涧增援的几千军士便是对沈家忠心耿耿的人,又有在林鸿及林涼联合追击下逃出来的两三千人,这些人无处可去,又绝不愿意投降,他们一咬牙一横心,干脆誓要与朝廷拼个鱼死网破你死我活。
  这些人又破除万难赶回富州,与那几千人汇合,如此一来,却又有了将近一万的叛军。
  朝廷驻军先前与沈峤叛军交手时,也是有了不少的损伤,因为人数相当还进入了胶着状态,难分输赢。
  沈家是累世功勋,沈戍武艺平平,沈峤却比他爹要厉害得多。沈峤本人不但身手了得,要林涼和林沅两个合力才能将他拿下,他训出来的兵丁也比朝廷的驻军要厉害些。
  所以人数上不占优势,便很难攻破叛军的防线。
  林涧率军前来,便打破了这种僵局。
  将近一万的叛军,在林涧主攻朝廷驻军辅助的情形下,三五日后,便被一举击溃,约有数千叛军被缴械,另有数千人投降。
  林涧来时,萧煜早有训示,不愿岭南因此事生灵涂炭死伤太多。
  这一地兵乱,最终受伤的都是黎民百姓,苦的也是黎民百姓。
  萧煜不愿赶尽杀绝,只要真心归顺,便不会将人屠杀殆尽。但是对于叛军的处置,也绝不会轻纵。待得审理清楚后,都要押往边关之地苦寒之地流放,做苦役赎罪。
  萧煜的圣旨训示,众人都恪尽职守尽力遵从,可是这一场叛乱前后持续将近月余,最后官府统计出来,包括中原人苗人夷人在内,仍旧有数百人在这次叛乱中丧生。
  沈峤被押往都中受审前,他嚷嚷着定要见林鸿一面,林鸿自然是不会去见他的,倒是林涧去了。
  他同沈峤没有什么交集,相比沈家其他人,这个人他见得少,此时人已是穷途末路了,想也知道沈峤见林鸿会说些什么,林鸿不去,林涧倒是去了。
  即便能猜到沈峤会说些什么,但林涧还是想见见这个人。
  沈峤见来的是林涧,倒也并不意外,他有话也并不一定要对林鸿说,林涧也是一样的,对他来说,只要是林家人都是可以的。
  沈峤没说别的,只是阴鸷狰狞的对着林涧笑了笑,给他说了十二个字。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沈峤说完这十二个字,随即便是一阵扬天长笑,笑完了之后,再未发一言。


第198章 
  林涧看着沈峤笑出眼泪的模样; 听见沈峤说出的那十二个字,面色未有丝毫动容。
  “你这话若是用来说你们沈家; 那你们沈家还真是够不上这十二个字。”
  林涧淡淡道; “太/祖皇帝封赏四王八公; 是为彰显你们祖辈的功勋。第一代的郡王与国公都是不错的; 他们从没有仗着军功就藐视皇权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反而十分的洁身自好,他们的一生事迹,我想,我这个外人,当比你这个西宁郡王府的世子更加的了解。”
  “你们根上是好的,可从什么时候就开始烂了呢?枝繁叶茂的时候,枝叶开始腐烂,这慢慢的就烂到根上去了。你们自己烂了,祸害了一片肥沃土壤; 还不许人将你们清除了?你们是自己作死忘恩负义; 当真怪不得旁人。”
  沈峤听林涧这话; 只是冷笑,他脸上还有泪痕,却也懒得去擦了。
  林涧目光淡淡的:“若你这话是说与我林家听的。那倒真是大可不必了。”
  “你犯下滔天大罪; 府上满门涉及此事者要么处斩要么流放,你大约是活不成了。其实我倒希望你活得久些; 最好活个百八十岁,看看圣上到了最后是否将我林家给藏了。”
  “不过,你要真死了也无妨; 每年你的忌日,我也能打发人给你上柱香,告诉你我林家还好好的立在这世上,让你看看,这世间还是有君臣相和,互不猜忌,君能安邦定天下,臣能安守本分办差的好榜样的。”
  沈峤在见过林涧后,便被数百军士押解前往都中受审。
  似他这等谋逆大罪,杀头处斩是肯定的了。
  承圣帝不杀大皇子,不杀沈太后,是不能也不愿背负杀子杀母的名声。可是对于沈家,承圣帝是无需顾忌的。
  同样的,对于萧煜来说,他是刚刚即位的新帝,根基未稳,他就必须做到奖罚分明,似沈家这等谋逆之臣,是必须要按律处置的。
  随着沈峤的被抓,至此,沈太后的图谋才彻底被摧毁了。
  牵涉这件事的还有另外几家人。北静郡王府,南安郡王府,在这一次的事件调查中都脱不得干系。况这次这几家事情图谋败露,连带着牵扯出当初一同参与谋害林鸿的旧事来,萧煜下旨,令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一同会审,审理清楚之后都要按律处置。
  这四王八公的辉煌与荣耀,从此便成为历史了。
  那些勋爵与家产,也皆充入国库之中了。
  林涧是将他营中的事情都处理妥当了才过来的,岭南这边因着沈峤的起兵乱了数月。
  从入秋之日开始便是乱着的,等到了秋日将尽,要入初冬的时候,这兵乱才得以真正的平息下来。
  林涧也算是兑现了他给萧煜的承诺,冬日之前,他必替萧煜了结这场兵乱。
  沈峤的势力瓦解后,那些跟着浑水摸鱼的苗人夷人部族,还有些中原人也就都好收拾了。
  府衙之中的事情,都由林涼这个岭南知府料理的妥妥当当的,只是这岭南军中的事情,却不是那么好处置的了。
  沈峤谋逆,岭南军中多数兵士都跟着他谋逆了,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军士没有参与这件事,这些人有些被关押,有些被沈峤令人杀了,最后清点人数时,活下来的不足两千人。
  岭南驻军数万人,最后被沈峤作的只剩下这么一点人了。
  非但不能抵御外敌,便连岭南当地的驻防都成了很大的问题了。
  这是个棘手的问题,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若不尽早尽快的解决这个问题,西南边的那几个一直盯着大周的小国肯定是要蠢/蠢/欲/动的。
  兵丁不够自然是要先募兵的,如今正值非常时期,也不可能从别地调兵。
  林鸿这个前任大将军又曾在岭南经营多年,如今又是镇南公,才平定了沈峤兵乱,在岭南还是有一定根基的,这会儿被沈峤抓去的那些旧日副将如照闻等人也都被找回来了,有林鸿在这里,岭南是不敢再有人作乱了的。
  林涧同林鸿及乔氏见过,又同林沅林涼兄弟两个见过,叙过别情,又同父母双亲两个哥哥说过家里颜氏母子的情形,这才往富州营中去接林黛玉来岭南。
  到了营中,林涧去见林黛玉,也没避讳她,当着她的面便同身边几个副将说了接下来的安排,又同他们说了接下来拔营回原驻地需要注意的事情,将事情都交代清楚后,才让几个副将各自都下去准备了。
  等人都走了,坐在一旁一直都没言语的林黛玉才望向林涧:“夫君先前说岭南乱得很,为免有人浑水摸鱼冲撞了我,便叫我在营中等着,等夫君处置好了岭南的事情再来接我去见父亲母亲还有大哥二哥。我那时以为夫君带我去见完父亲母亲与大哥二哥便是要回都中去的,可是眼见目下夫君如此安排,又将这来增援的将士们拔营返回,不与他们一同定下归期回都中,夫君这是要在岭南待上一段时日了?”
  林涧朝她笑了笑,轻轻点了点头:“如今兵乱已平,岭南内外也都算是平静下来了,这驻军与我带来的人也都该回驻地去了,原本就是兵部临时调兵,他们回了驻地自有主将写奏章往兵部说明情况,我这里也是要写奏折去圣上那里的。按理说,带你见过爹娘大哥二哥后,确实是该回都中去的,可如今有些事情需要耽搁一下,便只好先在岭南耽搁一段时间了。”
  林黛玉忙问出了何事让林涧改变行程和决定。
  林涧怕林黛玉担心紧张,忙笑了笑宽慰她几句,告诉她不是什么坏事。
  “如今岭南要募兵,为防止岭南生乱,爹在短时间内还不能离开岭南,况且这募兵之事旁人也做不好,这差事就落到爹的身上去了。岭南将军之职如今还空着,这差事肯定是不能落在爹这个镇南公身上的,因此圣上的意思,是请爹先带着他的那些旧部将们重新整顿一下岭南军务,这任职和甄选将军的事情就靠后了。”
  “圣上的意思,是希望大哥留在岭南协助爹整顿军务,而二哥也要留在岭南继续做这个知府,必要的时候,二哥这个知府也是能够给爹和大哥一些助力的。”
  林涧缓缓道,“只是我不大赞同圣上的这个想法,与爹还有大哥二哥商议过后,特意传密信给圣上。我们父子几个都留在岭南对外的影响并不好,纵然我们问心无愧,圣上也绝无猜忌之心,可话说出去却是不好听的。此番平乱,我们父子都是有功之身,将来少不得要论功行赏的,这会儿要都留在岭南,外人难免会说我们父子几人把持岭南,是要做第二个沈家。”
  “我不愿爹娘大哥二哥担了这名声,也不想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朝局又因这污糟事情陷入混乱,便在密信中给圣上建言,请圣上将大哥二哥调回都中,我留在这里协助爹整顿岭南军务。岭南知府一职,圣上另调人来便可。”
  “圣上思虑再三,到底还是允了我的请求。我便要在岭南待上一段时日,而大哥二哥在同你见过,咱们一家团聚几日后,也要带着大嫂和两个小侄儿回都中与二嫂和小侄儿团聚了。”
  林涧是京畿大营统领,他留在岭南协助林鸿整兵,这便不会引人再说些什么了,毕竟,他是迟早要回都中去的。
  萧煜允了他的请求,将林沅和林涼调回京城。
  但在明面上,总还是要有个由头的。萧煜在朝会上明言,为了避嫌,他要将林沅和林涼调回都中,但具体会有什么封赏及职位,尚未决定。这兄弟俩在平乱中也是有功的,因此,萧煜先让人回来,待林沅与林涼往兵部吏部述职之后,再行言说封赏之事。
  但私下里,萧煜则已经打定主意了。他不准备再将林沅与林涼兄弟两个调往地方,他要将二人留在京中。
  林沅擢升为銮仪卫指挥使,而林涼则擢升为吏部侍郎。如今的吏部尚书年纪大了,待得两三年后,又得了些历练的林涼正好接任吏部尚书一职。
  乔氏同林黛玉数月未见,再见面时,乔氏觉得林黛玉瘦了些,精神却还好,林黛玉却也觉得乔氏瘦了许多。
  要不是瞧着乔氏精气神都还是挺好的样子,林黛玉都想着要替乔氏寻个大夫来瞧一瞧了。她就怕乔氏跟着林鸿这奔波数月会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毕竟前几个月,林鸿与乔氏夫妇两个确实是吃苦了。
  乔氏感念林黛玉一片贴心,笑着说不用:“我同你父亲都好得很。你很不必为我和你父亲担心。你父亲与我出来奔波一场,人虽辛苦些,倒觉得比在府里时身子更好,精神也更畅快些了。说起来,你父亲如今这样,还能上马去跑一阵儿呢,可比前些年强太多了。”
  乔氏不请大夫,但话既然说到这里了,便免不了想起齐耀一家人来。
  她怕惹得林黛玉伤心自责,也不敢说的太多,感叹两句后便止住了,又问林黛玉道:“玉儿,我如今细瞧你的神色,倒是好了许多了。听云溪说,你如今还在吃着齐耀给的药方,是么?”


第199章 
  林黛玉答说是。
  齐家的事情如今已经处理妥当了; 再提起齐家,林黛玉心中虽感叹惋惜; 但已不会过度自责。
  她还吃着齐耀给她的药方; 齐耀原本就给她预备了半年的药方子; 如今眼瞧着日期就要到了; 可齐耀人却不在了,这之后该如何,倒是有些难办了。
  原本瞧病问诊吃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病患的病情要么会在药物的作用下逐渐好转,要么因药石无效而逐渐恶化。都是需要大夫郎中及时跟进,好定期调整药方子的。
  若是病好了,痊愈之后自然不需要再吃药了。若是病在渐渐好转,便需要减少药量或者改变药方子。这其中的变化都需要医者本人亲自控制。
  先前有齐耀在身边时时把控林黛玉的身子,这药方也能控制些; 如今齐耀没了; 眼见着林黛玉的身子已好了许多了; 这药方子就不适宜再继续吃下去了。
  林黛玉既同乔氏说到这里,乔氏也虑到了这些事来,林黛玉是想着再找一个大夫来看看她的身子的。若之前的病势已经痊愈或者好转; 便可不必再吃药了,若是不好; 就得看看再如何调整药方。
  林黛玉自己倒还有个小心思不曾说出来。
  她与林涧圆房也有数月了,两个人如胶似漆情热缠/绵,虽说这有孕之事不可强求; 全凭缘分,但是成日里看着颜氏为林涼所生的小娃娃那么可爱,她这心里头还是想为林涧生个孩子的。
  她年岁到了,如今也正是适合有孕的年纪,可数月都不曾有什么消息,林黛玉便怕是因着自己身体的原因才会如此,因此便想要找个大夫问一问。
  乔氏素来都将林黛玉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般看待爱护,如今虑到了这些事情,不等林黛玉说什么,她就先提出了要为林黛玉寻一好大夫的话来。
  林黛玉心里有这个心思,却一直没有说出来,倒不是因为不好意思,是想着如今这话提出来就不方便,听见乔氏说了,林黛玉忙道:“娘,我知道娘是为我身体着想。可如今岭南事务繁多,娘还要照顾爹,也要同爹一起忙着岭南兵务的事情,本就十分辛苦,我的身子也没什么大碍了,娘也不必为此费心了。等过一段时日再说这事,也是可以的。”
  “话不是这么说的,”乔氏道,“玉儿,岭南的事情要紧,你的身子也同样要紧。”
  “虽说你如今身子强/健了不少,可这数月不曾叫大夫看过,总还是不能安心的。你不必担忧旁的,只管好好休息,安心住在这里便好。找大夫的事情,我会同云溪商议的。这岭南才乱过,这里自然是寻不到什么好大夫的,要寻好大夫还得去外头找。”
  乔氏一言既定,又安抚林黛玉,免除她的后顾之忧,说好一切事情都由乔氏去安排,林黛玉也就放下这份心思了。
  这日到了晚间,林鸿同林涧一同整顿兵务到了很晚才回来。
  夜已过半,林黛玉没等着林涧,业已睡下,林涧这边正轻手轻脚的洗漱,就怕吵醒林黛玉的时候,乔氏打发了人来请他过去说几句话。
  林涧瞧瞧外头夜色深浓,想说时辰太晚了,有什么事他明日再过去同乔氏商议,但来人说乔氏是有关于林黛玉的事情要与他商议,林涧一听便去了。
  到了乔氏这边,林鸿已洗漱去了,乔氏见林涧来了,忙含笑让他坐下。
  林涧倒还有些紧张,他还以为是林黛玉出了什么事情,才会致使乔氏到了夜半还要寻他来说话。
  “娘,是玉儿出了什么事情吗?”
  “没有没有,玉儿好得很,她没事。”
  乔氏忙笑着让林涧宽心,又同他说起今日同林黛玉一道说起的事情来,“齐老先生已不在了,你替玉儿再寻个好大夫给她瞧一瞧身子吧。我瞧她如今精神还不错,若是身子好起来了,这药总吃着也不好,还是该瞧一瞧如今怎样,再看看日后如何。”
  “这事儿原也不急,好大夫总是要慢慢寻的。只是我晓得你明日极早便要起身,又要同你父亲去营中操练,你走得早我怕寻不到你,这才在这时候将你寻来的。”
  林涧松了一口气,旋即笑道:“娘,这事儿我早就虑到了。前不久便让钱英给金陵那边的人递了消息。那些留在金陵处理齐家事情的人不是一直没有回来么?他们便是依着我的话,在江南再寻名医给玉儿瞧病的。等寻到了人,会请来这里给玉儿瞧病的,娘放心便是。这事儿已有了眉目,再过不了多久,人就会来了。”
  乔氏忙细问要寻的大夫是什么样的人,林涧都一一含笑答了,可见是早就有所准备的。
  乔氏见林涧这样将林黛玉放在心上,自然也没有什么再需要嘱咐的了,想了想后,才低声道:“玉儿调理身子期间一直用着齐老先生的药,这药服用期间玉儿难有身孕,这事儿到了新请来的大夫那里,你别忘了嘱咐他,这事儿旁人都不知道,玉儿也不知道,可别叫他说漏了。”
  林涧请乔氏放心:“娘,我知道。”
  事情是早都安排好了,可最终还是天不遂人愿。
  没过多久,便又发生了两件事情,让林涧新请来的江南名医没能顺利到岭南来。
  尽管卢院判用尽毕生所学,也只是延缓了承圣帝体内毒素的发作,却未能救回承圣帝的性命。
  在进入冬日后不久,都中迎来第一场初雪的时候,承圣帝最终还是在勤政殿中,在朝中重臣还有皇后及萧煜的陪伴下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缓缓闭上了他的眼睛。
  太上皇的逝世,令尚未完全稳定下来的朝局又再度动荡起来。但因着四王八公一系在都中彻底的失势,这些动荡也并不足以动摇新帝萧煜的地位。
  萧煜登基已有两三个月了,这两三个月里,他根基渐稳,在承圣帝驾崩之后,他即下旨,明年改元,年号启泰。
  都中的动荡还没有怎么开始就被萧煜给摁下去了,因此这消息传到岭南,岭南未乱,但是林鸿林涧等人心中却十分的不是滋味,他们在岭南整顿兵务,连承圣帝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对于林家父子而言,这是极大极大的遗憾了。
  可还没等心中的悲痛与失落蔓延开来,林涧就收到了一封密信,这密信是从林黛玉手中传来的。
  这信是从皖南来的,准确的说,信是从探春手上送来林黛玉手中的。
  当初贾家将探春嫁去皖南,将她嫁给皖南将军白毅,便是希望借此机会控制白毅,甚至是控制皖南军中。哪怕做不到这一点,按着贾家的想法,也是在与林涧交好的白毅身边安插了一个自家的人,这样也有利于自家获取消息。
  贾家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可事情并未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发展。
  贾家的心思昭然若揭,白毅又岂会不知道呢?这事儿林涧知道,但没插手。
  贾家想要这样安排,白毅又不是傻/子,怎会让贾家得逞呢?这边抱着的心思便是将计就计,况白毅也托人打听过,不说贾家私下如何,单说这位贾家的三姑娘着实不是个简单的姑娘,虽是庶出,可有些方面却比寻常女儿家要强上许多,白毅是行伍之人,也不愿娶个娇弱妻子,他知晓探春性情后对探春也是有些兴趣的,也就答应了这门婚事。
  白毅是想着,这样在家里就是有主见有主意的姑娘,未必肯听家里的意思。他不与四王八公一系的人作对,但四王八公一系的人一直都有想要禁海裁军的心思,白毅虽允了林涧去都中周旋此事,但也确实想多个渠道知晓都中的事情。
  他是决计不可能同四王八公一系的人一道的,除了心里头着实对这位贾府三姑娘有些兴趣之外,也是觉得,若是她性情真的不错,倒是可以与他相配。
  收服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白毅还是很有这个信心的。
  贾家嫁了探春,往后就出了大皇子作乱的事情,眼瞅着就衰败下来,剩下的人都在都中夹着尾巴做人。自身都难保,更别说往探春那里打听消息了。
  探春自个儿有她自个儿的打算,她的婚事她做不得主,可她婚后的日子该如何过,她自己还是有些成算的。
  令白毅和探春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成婚之后的日子,倒是比他们婚前所想的要好得多。
  一个不愿做家中探听消息的棋子,一个有意想要培养自己看中的小姑娘做个合格的将军夫人,两个人这日子慢慢的过着,倒也有滋有味起来。
  贾家落败,再不能控制探春什么,探春也无需顾虑家中事宜,白毅也没有因她家中之事看轻她,她好好的同白毅过日子,况她人又聪明,知道如何应付都中的事情,白毅信任她,夫妻两个倒是日渐情深了。
  这倒正是应了探春闺中曾有过的花签,她是真真嫁得贵婿了。
  探春是个聪明人,她有自己的成算,也没断了与旧日姐妹们的往来,只是因着白毅的缘故,与林黛玉的来往书信自然多些,有着闺中旧情在,林黛玉也就只与她一人还有着有别于表面往来的私交了。
  探春这回给林黛玉的来信,说的却不是私情,而是一件大事。


第200章 
  沈峤谋逆案的结束; 预示着四王八公一系势力的没落。
  到了目下的这个局势,明眼人都知道新帝与承圣帝一样; 是绝不愿再受四王八公一系人的掣肘了。而到了这时候; 那些侥幸还活下来或者没有被波及到的四王八公一系家族或者与之有所牵扯的家族就该安分守己; 专注自家便好; 也该与过去划清界限。
  在被清算过后,那些诸如贾家这样存活下来的家族倒确实是安分守己的,可是偏偏还是有那么一两个不愿意看清形势的家族,一定要闹出些乱子来。
  哪怕是前途尽毁没有出路,他们也还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这其中便有在皖南的那两个家族,修国公侯家和缮国公尹家。
  沈峤被押往都中不久,在得刑部判处处斩后,一直在皖南驻守的这两个国公就谋反了。
  这两个国公不同于在都中的几位郡王和国公,他们祖辈自从受封后就不曾离开过皖南; 在军中势力根基还是很深厚的。
  大皇子谋逆、太企图篡位、沈峤起兵谋反; 这些事情中他们都不曾参与进来; 即便这些人都暗中与他们联系过,但这两个家族都不为所动,皆是隔岸观火的意思。
  但等沈峤的事情将要尘埃落定的时候; 这两个家族却跳了出来,在皖南拥兵自立; 连同海外几个小国,想要颠覆大周的江山。
  侯家与尹家当然不似沈峤一般孤军深入,他们在皖南起兵; 不但朝廷皖南驻军对立,还悄悄派了人往都中去,在私底下去联络那些四王八公一系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
  他们行/事隐秘,打着的也是要让四王八公一系的人再度翻身的旗号,他们挑拨这些人因为家族倾覆而对皇家产生的怨恨心理,他们串连了许多的人,这其中便有从前宁国府的人,而宁国府的人又牵连到了贾环的身上。
  这贾环在贾政这里,总不及贾宝玉和孙儿贾兰能让贾政重视。况贾环自己也不甚争气,从前探春在的时候,她生/母赵姨娘三天两头便要闹一回,贾环也时常不让人省心,探春纵有心帮衬,奈何她自己是个未出阁的姑娘,能做的也实在是有限。
  后来她远嫁皖南,荣国府摊上事情,被夺了爵位家产,分家之后,阖府上下都比从前收敛了很多。
  贾政复职无望后,便将心思都放在了贾宝玉和贾兰的身上,赵姨娘因为探春嫁得好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