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综]主神想谈个恋爱-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读者“翎余”;灌溉营养液52018…08…2917:40:15
读者“KMYHRS”;灌溉营养液52018…08…2915:52:57
读者“浮生若梦”;灌溉营养液12018…08…2913:34:47
读者“一砾沙”;灌溉营养液102018…08…2913:09:32
读者“ztt1148104”;灌溉营养液202018…08…2823:53:33
读者“琴”;灌溉营养液102018…08…2823:26:07
读者“言午”;灌溉营养液12018…08…2820:03:09
读者“碧玉妆”;灌溉营养液12018…08…2814:15:20
读者“雪”;灌溉营养液12018…08…2813:43:43
读者“廊叶秋声”;灌溉营养液32018…08…2812:11:59
读者“浮羽”;灌溉营养液52018…08…2811:52:25
读者“yuaibingqilin”;灌溉营养液12018…08…2811:36:12
读者“一砾沙”;灌溉营养液102018…08…2810:50:18
读者“yuaibingqilin”;灌溉营养液12018…08…2723:54:05
读者“赠嘉音。”;灌溉营养液52018…08…2722:11:19
读者“性向成谜”;灌溉营养液102018…08…2721:51:25
读者“yuaibingqilin”;灌溉营养液12018…08…2623:57:18
读者“碧玉妆”;灌溉营养液12018…08…2613:20:50
读者“言午”;灌溉营养液12018…08…2613:09:26
读者“似水若晴天”;灌溉营养液12018…08…2613:01:55
读者“yuaibingqilin”;灌溉营养液12018…08…2612:08:02
读者“yuaibingqilin”;灌溉营养液12018…08…2612:07:03
读者“霜染”;灌溉营养液102018…08…2605:00:08
读者“镜月”;灌溉营养液12018…08…2602:06:18
读者“赠嘉音。”;灌溉营养液52018…08…2514:33:46
读者“言午”;灌溉营养液12018…08…2513:53:19
读者“浮羽”;灌溉营养液52018…08…2512:48:13
读者“爪儿”;灌溉营养液102018…08…2512:16:44
读者“碧玉妆”;灌溉营养液12018…08…2512:07:19
☆、06…07
第127章: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三年后,贸阝城; 太守府。
“少爷的房间打扫干净了吗?文才喜洁; 务必要打扫得一尘不染!”
“夫人放心; 少爷的房间是日日清扫的; 今天已经派了小丫鬟又打扫了三遍,保证纤尘不染!”
“你快去前院问问老爷,文才何时到家?”
“是,夫人!”
马夫人焦急的等待着,她刚吩咐去前院打听消息的贴身丫鬟才出去没多久,便急匆匆的返回:“夫人!少爷回来啦!”
马夫人一扫贵妇从容姿态匆忙的来到前院与马太守一同接马文才归家。
没一会儿,守在太守府大门口等着的人就能看到穿着轻皮甲手拿长剑的马文才就骑着马飞奔而来; 身后还跟着几骑护卫亲兵。
英姿勃勃的马文才翻身下马; 容貌俊朗气质不凡; 身后跟着几位全副武装的亲兵,他大步踏入太守府,拜见马太守与马夫人后,还不忘吩咐管家安置好他的几个亲兵。
这三年时间; 马文才在拜师山长之后并未傻乎乎的待在学院里学习; 而是跟着山长学了一段时间后,便离开书院踏入官场。
不过马文才没有进入文官系统,而是做了武官,弃文从武。
实乃如今朝廷动荡不安,各地天灾人祸,大大小小的起义不少; 需要不少军队镇压起义,大肆招兵,武官身份也水涨船高。
马文才心里觉得文官在太平时代固然比武官地位高,可在乱世还是武贵文轻,手里掌握着军队才有说话权。
而且文官读书人多为世家中人,如今京都更是王谢两家势大,他若是想做官,要么在外做一方封疆大吏,要么入京做高官,但都不可避免的要卷入世家争斗中。
马家虽也为世家,但马家投入官场中的资源并没有太多,马文才想做官,更多还只能靠自己,否则他也不必费劲吧啦的拜师万松山长了。
再说万松山长支持朝堂北上收回失地,而这一立场天然与武官集团利益相合,对武官来说只有发生战争才是他们升官发财的最好时机。所以身为万松山长的关门弟子,马文才在武官系统中天然有好感度加持。
最后马文才选择了为武官,借助家族资源和山长的人脉,再加上他武艺高强,熟读兵书,参与几次镇压起义,解决盗匪,功劳不小,如今已经爬到了四品中郎将的位置,品阶比他父亲马太守还要高一品。
思及如今应该是祝英台被其父要求归家,与梁山伯分别的时间点,最近又无战事,马文才就请了假回来。
马文才在马夫人的关怀下前去洗漱换衣,脱下皮甲重新变回曾经那个风度翩翩的大少爷。除了皮肤没那么白了,倒是看不出他在外面吃了什么苦。不过在马夫人眼中,自家儿子那是吃了大苦头了,瘦了也黑了。
<<<<<<<<<<<<<<<
一家人热闹的吃过饭后,马文才被马太守叫去书房私底下谈话。
马太守看着如今英姿勃发的儿子,叹了口气,问道:“文才,你让为父暗地里培养私军,可是有心……”
马文才丝毫不奇怪马太守看出自己的意图,不过父亲能拖到现在才说出来,也是让他有点意外。
“父亲,司马家当初是怎么得了天下,您应该知晓。本来就立身不正,又信重世家,朝堂让世家把持,如今天下动荡,外有胡人虎视眈眈,内有世家顽疾百姓不定,司马失其鹿也,天下共逐之。我只是提前早做准备罢了。”
马文才有前世记忆,当然不会傻了吧唧的只惦记着那些情情爱爱,哪怕前世执念深重他也能压下去。他前世活得不长,英年早逝,但他也记得前世他死时所追随的那个将军已经打算自立了,朝廷风雨飘摇,世家蠢蠢欲动,就仿佛回到了汉末。
如今他可没想过以一己之力挽回大厦将倾的朝廷,他只是提前暗中默默蓄力,为日后逐鹿天下做准备。即使马家最后没能成功,起码也能靠着军队在乱世中立足。
马太守犹豫了一下,似乎意动了,问道:“那我们何时动手?”
马文才安抚道:“父亲莫急,如今暗流涌动,虽然各地乱起,但还不到时机。”
如今各地起义不过是小规模叛乱,对朝廷来说不算什么,派兵镇压即可。真正伤筋动骨的还得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历来最先成气候的起义大军多是底层百姓,不堪忍受欺压,身家性命没有保障,被人挑拨怒而反抗。但这种农民起义大军大多为王先驱。例如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的黄巾起义,皆是如此。
这只是初步的动摇朝廷统治根基,真正让朝廷风雨飘摇的还是乡绅地主世家等社会中上层在农民起义后对朝廷失去了信心,也产生了野心。
尤其是如今世家掌控的东晋,各家心怀鬼胎,心思不齐。就连军队中也有出身世家的旁支庶子,他们的明争暗斗同时也是朝廷上世家争斗的缩影。
马文才心里很清楚,马家势力不算世家中最庞大的,但应该是最先把握住时机的。在这乱世暗中蓄养私兵,以盗匪的名义养在城外,倒也不惧什么。等战乱席卷整个南方,马家就可顺势而起,一举暗中将整个宁波府纳入掌控之中。
随即以此为根基,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坐山观虎斗,默默积蓄力量,扩大势力范围,最后一举攻下南方,最后率军北上,定鼎中原。
当然这其中如今拉拢世家望族,又如何获得底层寒门和普通百姓的支持,就是另外需要慢慢根据形势考虑的事情了。
而现在,马文才从书房离开后,就暗中派人去查上虞县祝家九女是否归家,而梁山伯又是否上祝家提亲。
马文才自认为自己没改变什么,梁山伯与祝英台除了在书院第一年结交了他马文才之外,一切都该是按照前世一样发展。
没有了马家的提亲,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不知能否成功在一起。
<<<<<<<<<<<<<<<
梁山伯与祝英台分别之际,祝英台说家有九妹与自己酷似,愿意为他做媒,兄弟两人结为亲家,约定好提亲时间。
于是梁山伯归家后与自己母亲说了此事,梁母固然高兴,却也发愁,家中无余财,聘礼从何而来?
梁家虽然败落,但毕竟祖上阔过,余泽甚多。即使如今因梁山伯读书耗资不少,依旧是吃喝不愁,家有薄田。但顶多是个乡下小地主,娶个普通人家女子倒还无妨,但那祝家九小姐乃是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聘礼如何能薄了?
因而梁母极为发愁,可要让自己儿子错过这门好亲事,她也不愿。
梁母不是目光短浅的,自然知晓以如今梁家的状况想在梁山伯仕途上有所助益是不可能的,只能指望着梁山伯娶个家世好的妻子。
祝家虽然表面上看只是上虞县的一个大地主,当家祝老爷只是个员外,可祝家是个大家族,枝繁叶茂,人脉极广,上虞县祝家只是其中一支。
祝员外儿子众多,但仅有一个嫡女,视若珍宝。若梁山伯能娶得祝员外的掌上明珠,日后光复梁家祖上荣光也是指日可待!
因此梁母踌躇几日,咬牙将自己嫁入梁家时婆婆送她的祖传珍贵首饰添入了聘礼当中,又卖了近半的田地,凑了凑才准备了一份看着不错的聘礼。
作者有话要说: 还有三章……
☆、06…08
第128章: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梁山伯就这样带着梁母凑起来的聘礼单子上了祝家的大门。
上门提亲自然不可能第一次上门就带着聘礼去,梁山伯又不忍让母亲车马劳顿; 于是只好自己孤身去上虞县祝家提亲。
他请了当地一位官媒上门; 然而梁山伯甚至都没机会将自己母亲费心准备的聘礼单子给祝员外看看。
祝员外看向他的目光并没有嘲讽与轻蔑; 只是平淡的看着他; 语气也很平淡的问道:“你说你与我儿英台是同窗?你来自会稽?”
梁山伯有点紧张的道:“是,伯父,学生会稽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同窗,昔日分别时,英台说为我与九小姐做媒,学生便斗胆上门提亲……”
祝员外心里哪还不明白是自家女儿喜欢上这个梁山伯,什么九妹; 不就是祝英台本人吗?
只是祝员外怎么想也想不到会稽有哪个梁氏家族比较有名; 再看看梁山伯身上穿着也表现; 显然不是世家子弟,只是个穷书生罢了。
祝员外心里对梁山伯看不上,但面上依旧保持着和蔼的微笑和一家之主的风度:“贤侄与英台既是同窗,那就留下吃顿便饭罢。至于英台说的做媒一事; 我这个做父亲也不知晓; 已经与她母亲为小女选定了婚事,只能让贤侄失望了。”
梁山伯心中遗憾,但也并不如何难过,对这桩婚事他本就是看在好兄弟祝英台的面子上答应的,实际上对那位素未谋面的祝家九小姐并无什么感觉。
于是听祝员外说九小姐已经定了婚事,也不纠缠; 顺着祝员外的话答应了下来。
招待梁山伯吃顿便饭的事自然不是由祝员外亲自来,而是被他交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
祝英台上头有八个哥哥,此次被祝员外派来招待梁山伯的是她的六哥与七哥。
<<<<<<<<<<<<<<<
因为祝员外的八子中前五子各有事业忙碌不已,唯有六子七子和八子在家,偏偏祝英台去书院求学是冒充祝家八公子的身份,因此在梁山伯面前祝英台的八哥自然不好出现。
剩下祝英台六哥七哥来招待梁山伯,但只想着一顿饭打发走梁山伯的祝员外却是没想到自己这两个儿子早已被祝英台哀求撒娇着收买了。
祝员外刚一离开,梁山伯就被引着去了祝家一楼台,而身穿红妆美丽动人的祝英台正等在那儿。
此时风气较为开放,对男女之别并没有严重到男女不得私下相见的地步。
所以梁山伯看到楼台有女子等候,也没避开,还问道:“这位姑娘,在下是来寻同窗好友祝英台的,不知这位姑娘……”
梁山伯走近后便看到了楼台中姑娘的面容,顿时一惊:“你,你是九……”
祝英台微微一笑,脸颊泛红:“山伯,多日不见,别来无恙。”
梁山伯本以为这位女子是祝英台的同胞九妹,思及之前离别时祝英台曾说家中九妹与自己酷似,他以为这个“酷似”是指长相性情有些相似,不曾想竟是长得一模一样,以为这位九小姐是祝英台的龙凤胎妹妹。
结果梁山伯还没喊出“九小姐”时,这位姑娘就说话了,而且那说话的内容与说话声音都让梁山伯震惊不已:“英台?”
祝英台缓缓走到梁山伯的面前,笑颜熟悉:“是我,山伯,我是祝英台!”
梁山伯还有些怔怔的,祝英台看他这傻样,解释道:“我当初女扮男装去书院求学,只能冒充我八哥的身份。与山伯你的结识,也令我很欢喜。当日分别之际,英台多番暗示,你却是个榆木疙瘩,我只好谎称家中有九妹……”
梁山伯震惊归震惊,但祝英台都表明了心意,他缓过神来后,心情复杂难言的道:“英台,可是我今日上门提亲,你爹告诉我,你已经定了亲。”
祝英台大惊:“什么?定亲?不可能!我娘没跟我说过,怎么可能这么快就给我定亲?”
完全对自己身上莫名其妙出现的婚约毫不知情的祝英台不甘心就这样与心上人错过,拎起裙角就跑出去找祝员外。
“爹,我什么时候定了亲?”
祝员外看到宝贝闺女来了,脸上刚笑开了花,结果就听到这句诘问,有点不满的道:“英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的婚事难道爹做不了主吗?”
祝英台急道:“可是爹,山伯他……”
祝员外表情严肃的打断了她的话:“英台,你少把外男的名字挂在嘴边!梁山伯再怎么有才华,也只是个寒门子弟,你难道要嫁给他做寒门妇吗?”
祝英台毫不在意的道:“我不在意这些,我不怕吃苦!”
祝员外冷下了脸:“可是我们祝家丢不起这个脸!”他重重的将茶杯放在桌子上,“当初就不该允许你女扮男装去求学的!好了,英台,你还是乖乖在家里待着,等你娘为你选好佳婿,你就知道一个梁山伯不算什么才俊!”
祝员外的一大段话,祝英台最后只听进去了最后那句“等你娘为你选好佳婿”,也就是说她还没有定亲?
欣喜若狂的祝英台恳求道:“爹,我还没有定亲是不是?求您成全我跟山伯吧!我们是真心相爱的!”
然而任凭祝英台怎么哀求,祝员外始终不肯答应,甚至怒而将她禁足,就连面子功夫也不愿做了,直接吩咐人赶走了梁山伯。
可怜满心期盼的梁母在家中等待着好消息,最终等来的却是梁山伯屈辱的被赶出祝家。
梁母看着自从上虞县回来后就十分颓丧的儿子,压下心中对祝家的怒火,对梁山伯安慰道:“山伯,你现在只是白身,我们梁家又是这样的家境,祝员外不肯嫁女也是情理之中。待你得以被举荐做官,再上门提亲,祝员外定能安心的将那位祝小姐嫁给你。”
梁山伯听了母亲的安慰后,振作了起来:“娘,你放心,我这就想办法出仕做官,不能一直让人这么瞧不起我们梁家!”
梁母心中稍安,欣慰笑道:“好,好,我儿定能光宗耀祖!”
<<<<<<<<<<<<<<<
梁山伯也不知自己是不能娶到祝英台的不甘多些,还是对祝员外看不起梁家不肯嫁女的怨气多些,或者还有对自己无能的唾弃?
所以从祝家回来后确实颓丧了很长一段时间,曾经在万松书院里被世家子弟欺负的回忆也重新涌回脑海,若非有祝英台时刻帮护着,只怕他早已被那些看不起寒门子弟的世家子们逼迫得低头俯首了。可这些回忆更提醒了他与世家之间的差距,而祝家,也是一个世家!
虽然听母亲的话后稍稍振作了,但梁山伯心里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有信心:“光凭我一人真的能打破世家对寒门的偏见吗?”
不过梁山伯即使自己心底都有疑虑,他也没有放弃举荐出仕做官的打算,不管如何总要努力一把才能不愧自己。
梁山伯开始频繁的参与会稽文会,给自己刷名声,哪怕遇到某些倨傲的世家旁支子弟,他也学会了容忍。
可惜世事就是这么残酷,即使他四处奔波,再怎么努力,那些在他看来才学一般的世家子轻易能得到的官位,对他而言却是犹如天阙。
梁山伯想动用他父亲生前留下的人脉关系,可惜这份人脉关系比不上利益,祝员外暗中打了招呼,梁山伯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此孤立无援。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晚上晋江抽了,后台看不见第128章,我就没注意,修改内容时把第127章当成第128章修改了,导致两章重复了。早上起来才发现QAQ
然而两章字数不一样,所以最后我把第128章的前面五百字剪切到第127章的后面,而第128章差的五百字补了新内容,这两章都看过的亲只需要重看了一遍第128章后面即可。
待开新文《反快穿之攻略目标逆袭》简介:当那些被快穿者攻略后无情抛下的被攻略目标都重生了,重生后的他们能够听到快穿者和快穿系统的对话,会发生什么?
求大家支持一下,点个预收,等旧文完结休息几天就开这篇新文。
☆、06…09
第129章: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梁山伯并不知背后下绊子的是祝员外,只以为是他父亲死后; 人走茶凉; 关系淡了; 人家不想理会他了。
所以他虽然失落; 但也没有多想,而是赶往杭州万松书院求山长帮忙。凭当初在书院受山长指点的那点情分,梁山伯出言恳求,山长自然不好不管,便写了封推荐信。
山长名望大,人脉广,有他做举荐人; 梁山伯顺利的成为了鄞县的县令。
马文才回到贸阝城太守府时; 刚好是梁山伯上任为鄞县县令不久的时候。
这时的梁山伯还忙着在鄞县站稳脚跟; 毕竟他手底下的县丞可是娶了当地豪强家女儿,算是地头蛇,他想在鄞县掌控实权还有得磨呢!
而苦苦等候梁山伯出人头地来风光提亲的祝英台,至今还被禁足在家。
马文才冷眼旁观着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的纠缠; 即使心中对祝英台的执念一直叫嚣着要他上祝家提亲; 可是他却强行压了下来,绝不肯屈服于前世的执念,想必等那两人终成眷属了这份执念就该消失了。
不过他没想往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中横插一杠,但耐不住他父母觉得祝家女值得娶啊!
当马文才从自己母亲口中得知,她已经让人去打探祝家的口风时,整个人就是一个激灵:“娘; 我不娶祝家女!”
哪怕心中忽然绞痛,马文才依旧面不改色的说完自己的话:“据我所知,那祝家九小姐可是让自己心上人上门提亲了,只不过祝员外不认可她那出身不行的心上人,还将她禁足了。”
马夫人一听,也觉得这样心有所属的女子不能娶进门,但随即她又好奇问道:“文才你是怎么知道那祝家小姐有心上人的?还有被禁足这种祝家内院隐私你怎么知道的?”莫非是文才对那祝家九小姐心怀爱慕特意去查的?
祝员外为了家风,当然要把祝英台和梁山伯的事遮掩得严严实实的,否则哪怕如今风气再开放,祝英台也要坏了名声。虽然祝英台身为祝家唯一嫡小姐,不愁嫁不出去,但嫁到门当户对人家和勉强嫁到低门小户差别可大了去了。
马夫人虽然身为太守夫人,但也不可能随意打听到祝家内宅发生的隐私。
所以她对马文才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感到好奇不已。若非对祝英台特别关注,又岂会特别去调查?
马文才淡定的答道:“因为那位祝家小姐的心上人与我是同窗,老师也对他另眼相看,所以我听说他上祝家提亲却被赶出来,就顺手查了查。”
他说的这话全是事实,唯一区别只是隐瞒了祝英台也是他同窗而已。
马夫人丝毫没有怀疑,倒是隐隐有点遗憾,不过好在是打消了为马文才上祝家提亲的念头。毕竟那祝家女再怎么好也不能让自家儿子娶个心放在儿子同窗身上的女子回家,否则不光儿子帽子可能变绿,同窗情谊也要坏了,还容易在老师那里留下横刀夺爱的坏印象。
<<<<<<<<<<<<<<<
马文才将马夫人应付走后,自己回到房间里,额头上沁出冷汗来,心绞痛得越发明显了,但却又不是普通的心绞痛,而是那种冥冥之中仿佛有个声音在催促自己一定要得到祝英台……
马文才不用想也知道这是和前世记忆一起留下的执念,这份执念之深,这些年他早已领教过,同时也与这份执念斗争了这么多年。
他素来自傲,哪怕前世的马文才也是马文才,但他依旧坚持前世今生不能混为一谈,谁也不能逼他做什么,哪怕是前世的自己!
所以马文才在太守府停留了一段时间,就打算重新回军队里去了。
在他动身前两日,忽然管家来告诉他,有个自称是他同窗名为梁山伯的人来拜访他!
这让他很意外,但他还是同意见了梁山伯。
马文才看到面容憔悴身形消瘦的梁山伯时,都有点不太敢信这是曾经书院里那个在憨厚阳光笑容下一身傲骨的梁山伯。
看来离开万松书院的这些日子里,梁山伯过得很不好。不过马文才也没有戳人伤疤的意思,于是什么也没问。
但梁山伯见了马文才后顿时大礼一拜:“文才兄,在下恳求文才兄帮我一把!”
马文才惊道:“这是何意?处仁你有话直说,何必行此大礼?”他连忙将梁山伯扶起来。
梁山伯苦笑着道:“不瞒你说,我请求山长举荐我为官,朝廷命我为鄞县县令。但我麾下县丞与当地豪强勾结,衙役又都为当地人,我在鄞县县衙里就是座泥塑木雕,想要为百姓做点实事都做不了……”
马文才听了,对梁山伯的遭遇毫不为奇。
像鄞县这种情况各地都是如此,即使有县丞县令不愿与当地豪强勾结的也没用,当地的豪强家族会把官府给架空的。
这也是马文才为何认为马家应该暗中尽快积蓄力量了,因为朝廷官府的威望早已下降至皇命不下县的地步,这就很可怕了。
若是世家子弟还有背后家族作为依靠,当地豪强不敢太放肆,但梁山伯只是个搭上关系被举荐的寒门子弟,那些豪强家族肯定是暗中拉拢不成就选择架空了。
若是等形势更严峻些,就不是架空县令了,而是暗杀县令推自己人上位了。
只不过这些话,马文才没好与梁山伯直说,毕竟朝廷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也是世家把持朝政又自身堕落腐朽导致的,他同样身为世家子,倒是不好说出口。
想来梁山伯也是明白这一点的,否则也不会来贸阝城太守府求他了。
马文才想了想,自己内心那份执念与梁山伯和祝英台有关,虽然执念是要得到祝英台,但他发现这份执念没什么判定能力,所以他只要接近梁山伯或祝英台中的一人,就能缓解那份心绞痛。如此倒也不妨试试……
马文才对梁山伯道:“处仁,你我交情匪浅,我自然不好袖手旁观,只是插手一县内部政事实乃军中大忌,倒不如处仁你来我军中做个军师如何?”
他想把祝英台带在身边肯定不行,那么不如把梁山伯带在身边,不仅能缓解执念带来的心绞痛,还能让梁山伯与祝英台分隔两地。
或许也是执念影响,马文才虽然不肯遂执念所愿去娶祝英台,但对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感情也是充满了烧烧烧的冲动。
梁山伯面露踌躇之色,他好不容易才得了鄞县县令的官职,若是这么快就辞官去做什么军师,岂不是辜负山长的一片心意?而且他内心也觉得混迹军中还不如做个无实权的县令呢!
马文才看梁山伯这脸色,见他迟迟不肯表态,便道:“你若是不愿也无妨,待你何时想要来军中了,只管往太守府递个信。”
梁山伯有点尴尬的道:“文才兄,我,我只是……”
马文才笑眯眯的道:“不必介怀,也是我如今为武官,有各种忌讳,不方便帮你插手政事,倒是劳你白跑一趟。”
梁山伯内心未尝没有觉得马文才是不愿帮他,但听了马文才这话,也不好意思再要求马文才帮他打压鄞县豪强。毕竟马家如今可以说是靠向武官体系,确实不好插手文官政事,容易引起忌惮。
梁山伯对马文才告辞道:“今日多谢文才兄了,鄞县中还有事要我处理,就不多留了,告辞!”
作者有话要说: 梁山伯,字处仁。
倒数第二章,还剩最后一章完结。
☆、06…10
第130章:晋…江文学城独家发表
世家腐朽堕落,导致天下大乱; 各地起义军层出不穷。终于在司马氏皇室形同虚设后; 马文才率领着自己名下的军队以及马家私军揭竿而起; 正式打起了起义大军的旗帜。
马文才虽然深知世家对天下的毒害; 但如今这个时候他还是继续拉拢世家,因为在这个底层百姓毫无晋升通道,寒门子弟依附于世家的时代,若是不拉拢世家,他所谓的起义大军纯属笑话。
所以马文才目前对世家的态度是拉一批打一批,因为他也是出身世家,所以支持他的世家还是不少的。
东晋皇室会沦为吉祥物; 就是因为皇权不集中; 对各地掌控弱; 导致当地世家把持权力,后面甚至到了皇权不下郡的地步。
因此马文才在打天下的时候就有意识的想办法将世家从他们世代扎根的地区举家搬迁到其他地区。这种方法实施得并不是很顺利,因为一个世家占据一块地盘,他们搬迁就等于放弃自己地盘上的根基去其他地方重新开始; 受到的阻碍自然很大。于是他改而想办法取代世家抱团的情况。
马文才想到了万松书院; 若是让师生同窗情谊取代家族抱团这种狭隘的关系如何?
万松书院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世家子弟,便是曾经马文才也希望能去万松书院扩展人脉,不就是因为师生同窗这种人脉关系远比族人关系要广泛得多?
同窗遍天下,即使他远在外地为官,也能就近寻求同窗的帮助,而家族却是长鞭莫及。这种情况下; 该选择师生同窗关系还是选择家族关系,明白人自然清楚。
越发觉得这个想法可行的马文才开始大力扶持万松书院,以回报老师和学院的名义,让万松书院成为他的官方认定书院,甚至还时不时的亲自去书院提拔几个能力不错的学子加以重用。
而在他马文才面前,师生同窗之间互相提拔帮助远比同族之间提拔互助更容易,渐渐的潜移默化,他麾下世家子弟就朝万松书院蜂拥而去。
而山长也在马文才这个弟子的暗示下,不光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