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之因果大师-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参本这件事的人正是徐冲。
    晏良对此并不意外,以一副旁观者的表情倾听。
    刘怀邨表现得果然跟晏良所预料得一样,他反咬徐冲,奈何没有证据,根本没有人信。徐冲当然也没有给他机会,罗列许多证据,更有刘怀邨亲笔书写的考题为证,接着便是那十四名考生的证词,他们都承认从刘怀邨的贴身侍从那里得到过考题消息。而刘怀邨的侍从的证词,则全指向了刘怀邨,彻底坐实了他是主谋的事实。
    而对于刘怀邨的反咬,徐冲镇静自若,一派正义凌然的样子。他主动跪地,恳请皇帝剥夺他儿子徐文的科举资格,以自证清白。皇帝当然不会因为一位忠臣的纳谏,反而去惩罚他的家人。自是十分相信徐冲提供的证据,命人即刻将刘怀邨拖入大牢,仔细审问。
    这时候康王段高宇站了出来,主动请命要审理此案。
    “既然事关考题泄露,理该由本次科举的主考贾侍郎负责。”齐绅高出声道。
    “正是因为他是本次科举的主考,有——”
    不及段高宇说完,晏良直接拱手对皇帝道:“臣愿意避嫌。”
    齐绅高惊讶看晏良。这事儿明显是他们要拉晏良下水,此事晏良若再不插手,只怕真的会摊上污名。齐绅高的确没料到康王爷和徐冲这次为了扳倒晏良,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当然了,兵家对峙上讲究出其不意,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此举的确符合段高宇的个性。齐绅高这时候也的确被段高宇他们的行径惊到了。
    他一个在朝廷身经百战的人都有些慌了,何况是才入朝没多久的晏良。考虑到他们构陷刘怀邨的时候,肯定是做了万全的准备。齐绅高此时此刻,是真的为晏良将来的安危担心。
    皇帝很满意晏良的表现,“好,那此案便全权交由康王处理。”
    ……
    下了朝,齐绅高就叫住晏良理论。
    “这件事若查证坐实,你便有监管不力,玩忽职守之嫌,同样要领罚。你为何要把机会让给别人?你到底怎么想到得?”
    “看他们恶事做尽。”晏良冷言道。
    “做尽恶事又如何?你若没证据,照样吃瘪。”齐绅高默默盯他半晌,见他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又气又替他着急。
    “御史台参了徐冲多日,折子却被康王爷硬压了下来。”晏良陈述道。
    “你还知道这件事儿啊!那你不急?”齐绅高指了指晏良,无奈叹道,“我怎么会认识你这样的人!”
    “齐大人应该感到幸运才是。”晏良冲齐绅高行了浅礼,作别告辞。
    齐绅高愣了愣,望着晏良远去的背影,被无奈地气笑了。他当初眼睛一定有病,才会看上这么个怪人。罢了,管不了就不管了,随他去!
    最终,刘怀邨在审问中屈打成招,一切全照着徐冲所言供认画押。
    皇帝见了供状之后,大怒,连夜召见晏良进宫,叱责其失职之处,欲拟旨贬黜晏良,并赐刘怀邨等人死罪。
    “臣有不服。”晏良突然道。
    皇帝早前在朝堂上见晏良不慌不忙地让康王主审案子,便觉得他留有后手,便立刻问他何意。
    “既然刘怀邨的侍从早前透露了考题与苏瑜等十四名考生,那想必这十四人的答卷必定精彩绝伦,如此也不枉他们貌似舞弊一场。圣上何不先将它们的卷子调来一阅,毫无纰漏的坐实了这件事,再行处罚臣等。”晏良建议道。
    皇帝点点头,招手叫人将这十四人的考卷呈上来。皇帝先打开第一份儿,瞧两眼,便丢弃;接着第二份,第三份……不到一盏茶的功夫,皇帝便把这十四人的考卷全部丢弃。
    “文不对题,不知所谓。”皇帝嫌弃道,“这就怪了,既然刘怀邨提前透露了考题给他们,他们如何会答成这副样子?”
    “很简单,刘怀邨透露的考题是假的。”晏良回道。
    皇帝一惊,张大眼盯着晏良,“贾爱卿,你的意思是刘爱卿是被冤枉的?”
    “不是。”晏良拱手请罪,“臣在当初准备考题的时候,未免出现而今这样的意外,便备了两份截然不同的考题。刘怀邨只知其中一份,殊不知在开考前一日,臣已经将所有考题替换成了第二份。之后审阅判卷之事,未免他泄露,一直未让他参与。”
    “你早就怀疑刘怀邨?为什么?”皇帝越听越惊讶。
    晏良跪下了。
    皇帝见状,站起身,“贾晏良,你这是什么意思?”
    晏良垂首,接着接着说道:“接下来的话臣若说出来,恐有大罪,先行认领。”
    “有什么话站起来说,朕赦你无罪。”皇帝有些急迫的指着晏良,命他快说。
    晏良遂把康王爷和徐冲在试前登门宁府的经过讲与了皇帝。至于康王等人是怎么诓骗、构陷刘怀邨和那十四名考生的,晏良不关心,也没必要查。他相信这件事只要皇帝对此事生了怀疑,有心彻查,一切皆可清明。
    敕封的王爷竟然在背地里到皇帝的宠臣家中拉帮结派,试图骗取考题,这是何等严重的罪过!
    康王毕竟是自己的儿子,皇帝听到这话除了震惊,更多的是心痛,他有时候真不想去信。故而又问一遍晏良,可确认是如此。
    晏良对上皇帝的眼,便垂下头道,“圣上若不想此事为真,便不是真的。”
    皇帝很清楚,晏良的话是在暗示提醒他,如果他想放过自己儿子一马,那他这个做臣子的自然会顺从自己的安排。
    皇帝觉得可笑,“朕该觉得欣慰,还是心痛?贾晏良你可知道你的指证若为假,便是构陷亲王的大罪,当诛九族!”
    “臣活了四十余载,岂会不懂这样简单地道理。君要臣死,臣便死,毫无怨言。”晏良难得如此表忠心,到叫皇帝突然感觉到一丝丝欣慰了。虽然又有一个儿子背叛了他,但至少他眼跟前还有个不顾性命的忠臣。
    “此事朕会细查。”
    “皇上还可调出徐冲之子徐文的考卷一阅。”至于御史台被压的折子,晏良故意没提。既然皇帝已经决定要去彻查康王和徐冲,那点事情定然会被发掘。皇帝自己查出来的,总要比别人告知更加可信。
    “徐文?你是说一切都为了徐文?”皇帝真有点不信。他的九儿子,堂堂王爷会为一个二品侍郎的儿子涉险?他徐文何德何能。
    “此事的确非常不合常理,以至于臣亲身经历此事,都还有些自我怀疑。许是王爷和这个叫徐文的合得来,又或者徐冲过于疼爱他这名在五台山出生的小儿子。”
    “你说徐文在五台山出生?”皇帝眯起眼,面色倒没有多大变化,“他今年多大?”
    “刚好十七。”晏良道。
    “你下去吧。”皇帝语调带着疲倦。打发走晏良,他立刻精神,起身,负手在金殿上徘徊许久……
    齐绅高在广源楼等候多时。
    齐绅高一直立在窗前,垂头看着接到。见晏良的马车终于来了,他下车步伐轻快,心料事情顺利。不过从他昨天知道那件事儿开始,他还真替晏良捏一把汗。
    二人在雅间坐定忽,齐绅高忍不住问:“你都说了?”
    “没有,只提了五台山。”
    “这件事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没查到实证,你确定是真得?”
    太后寿诞那天,从看到李淑妃开始他就确定。只是这件事不好跟齐绅高全部交代,故只以沉默应对。
    齐绅高被晏良这种性子磨得快没脾气了,哼哼两声,警告他下次切不可这般去赌,便不再说什么了。
    作者有话要说:  11月5号了,说好的暖气呢!!!!!!这两天冷啊,连带着腰疼严重。新文那边先偷懒一天,明天再说,反正今天这么晚了就不更了2333333

  ☆、第73章 55。57。56。60

事关皇家秘事,自然不会公然处理。皇帝暗派密探追根溯源,将所有可疑之处查了个底儿掉,彻底坐实了徐冲、徐文父子舞弊之嫌。考题一事,南安太妃也难逃其嫌,被夺了诰命之位,连带着她儿子南安郡王的爵位也被削了一级,由世袭罔替变成了只传三代。
    康王竭力求情,反触圣怒,被禁足于府中。
    又过半月,圣上突然下旨,以西南边境蛮夷作乱为由,远调康王去边戍镇守。据说康王爷去得那地方,是偏远中的偏远,贫瘠中的贫瘠。说是镇守,实则真正的权力都不如这边的侍卫队长大。
    所有人都知道这位王爷是犯了皇帝忌讳而被驱逐。多数人都以为是科举舞弊一案,圣上过于敏感,因此惩戒很重。
    又过了没多久,宫中传出李淑妃害了难症的消息,熬了七八日,人突然就去了。
    本来众官们还以为康王爷只是一时惹了圣怒,不过蛟龙搁浅,尚有翻身的机会。谁料才几天的功夫,他的母妃就病死在宫中。其中的蹊跷,明眼人稍作琢磨便可知晓。于是至此开始,康王的名讳便犹如先前那位被废的王爷一般,成了朝堂上的忌讳。
    齐绅高对于徐冲的身份到底为何,其生父是谁,终究不知道。他每次问晏良,皆无功而返,也只好捏死自己的好奇心,就此作罢。
    时隔一月,齐绅高再此想起这件事。他敲着桌子,实在想不明白。
    “真不懂康王爷怎么会这么傻,就因为念着那点骨血情,就把自己陷进去?换做别人,这等丑事唯恐避不及,只怕要杀人灭口才安心。”
    “听几名曾与他共赴战场的将士们说,他是极为重义气之人,何况是……亲兄弟。”晏良口气淡淡陈述道。
    “我也有所耳闻,他当年在泗水剿匪,为了救副将,差点把自己的命搭上。也就是因为他这重情义的性情,激得军中将士对他马首是瞻,但凡他领军打仗,必定势不可挡。圣人也因此极为赞赏他。可是这讲义气也要分场合啊,就是六岁的孩儿,都未必会有他这么……”齐绅高没有将“蠢”字说出口,叹气摇摇头。
    晏良不以为然,转头眼色镇静地盯着齐绅高,以至于齐绅高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也冷静了下来。
    “凡事有因必有果,李淑妃的养育成就了他今日的性情,而他的性情又导致他有现在的果。”
    “行,还是你说得有理。”齐绅高点点头,“恐怕李淑妃之所以那样教他重视兄弟情,就是怕他有朝一日知道那事,不顾亲情灭口。而今好,一个不死,全遭殃,连她自己也搭进去了。”
    晏良不懂齐绅高为什么要分析这些。李淑妃与人通奸在前,段高宇仗势欺人、玩弄权术在后,他们得报理所应当。
    正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晏良想想也快过年了,没工夫和齐绅高闲扯,挥挥衣袖,带着随从去街上办年货了。
    齐绅高气得不行,“下人干的活儿,你去做什么!你是宁愿闲得放屁,也不爱和我说话是吧?”
    岂料他如何有意见也没用,此刻人已经下了楼,走远了。
    齐绅高发现,自己为官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威严,在贾晏良跟前就从来没有好用过。
    ……
    这一日,晏良看着府上下为过年忙碌的身影们,忽然觉得自己太闲得慌,便检查起孩子们的功课来,遂将贾蓉、薛蟠和宝玉三人唤到跟前来。
    三人之中,贾蓉最镇定,虽然他一脸敬畏之态,但丝毫不害怕与他的对答。宝玉则蔫一些,有点站战战兢兢地。薛蟠最怕,闷着头站着,一眼都不敢看晏良。
    “先查你的。”晏良点名薛蟠道。
    薛蟠吓得一哆嗦,软着腿上前两步,颤着嗓音把他这两月的学习成果讲述一遍。
    晏良记得薛蟠的《礼记》在头一月没完成,还旷课了三日,后来他就罚他两月之内抄四书二十遍。算算这日子该到了,晏良便问他:“我吩咐你的课业可完成了?”
    “字……字太多了,还、还差五遍。”薛蟠伸出五个手指头。
    晏良端着茶杯吹了吹,他看都没看薛蟠一眼,便道:“滚吧。”
    薛蟠一愣。
    “竖子尚知富贵必从勤苦得,教你倒不如教那些五六岁的童仆。”晏良道。
    敬老爷在讽刺他连个仆人之子都不如。最丢脸的是,敬老爷还只拿五六岁的小孩子跟他比较。
    薛蟠的心被重击了一下,脸也火辣辣的。那些大字不识的粗人养出的小娃娃都知道的浅显道理,他已经十五岁了,说不懂,说不过去。说懂吧,他偏偏不做,更该害臊。
    这次他可在兄弟们跟前丢大脸了,本以为自己最多不过被骂几句,挨些手板,倒没觉得怎样。现在想想,就是他抱着这样的想法,才会有今日被羞辱的结果。
    薛蟠跪下辩解道:“老爷,晚辈没做完课业,是不对,但字数真的太多了,我累得手都肿了还是没写完,实在是时间不够……”
    晏良看眼吴秋茂。
    吴秋茂当即从袖子里拿出一个小本子,朗诵起来,“九月初七,酉时,薛大爷入百春楼,次日巳时方归。九月十二,午时,薛大爷入南风馆,隔日辰时方归;九月十六日,薛大爷……”
    “老爷啊,”薛蟠哭嚎跪地。
    宝玉插话问:“敬大伯,百春楼和南风馆是什么?”
    薛蟠更慌了,忙给晏良磕头,“晚辈知错了,晚辈给您磕头,您怎么罚晚辈都成,求求您留点面子给晚辈,不要让他再读了。”
    晏良:“回答我一个问题,整日只知道吃喝等死的,是什么?”
    薛蟠愣住,暗观敬老爷神色威严,十分可怕。他定在骂自己,薛蟠便干脆认了,“是我!”
    “错,你还嫖。快走吧!”晏良斜睨一眼薛蟠,转而看向宝玉,问他的课业如何。
    宝玉抛给薛蟠一个同情的眼神儿,便连忙正经回答敬老爷的话,生怕下一个遭罪被辱的就是自己。
    薛蟠跪在原地尴尬了会儿,观察敬老爷根本没有理会自己的打算。想想自己何必遭这份儿罪,遂起身退了出去。薛蟠在门外见到了吴秋茂,面色难堪的和他吱吾两句,却一句都没有说清。
    “薛大爷还是快回去吧,您不适合这里。”吴秋茂神色略带鄙夷地扫视薛蟠,口气里带着三分嘲讽。
    薛蟠立刻想到刚才敬老爷对自己说的话,说他连个童仆都赶不上!眼跟前,他就真被个下人给看扁了。薛蟠气得不行,指着吴秋茂的鼻尖道:“别以为你跟着敬老爷两天,就真当自己也是爷了。什么东西,还想笑话我!告诉你,别真把爷当傻子,惹急了我,捏死你很容易!”
    吴秋茂丝毫没有被薛蟠的话激怒,微微笑着对他道,“是是是,薛大爷不傻,那敢问薛大爷可明白我们老爷问话的意思?”
    吴秋茂等了会儿,见薛蟠只顾着瞪自己,便笑着自问自答了,“猪虽然混吃等死,可好歹有肉能卖钱。有些人呢,除了花钱败家,好色纨绔,除了只能给家人添麻烦了,还能留下什么?”
    薛蟠脸白了,扭头便气呼呼地迈着大步跑了。
    他当然明白敬老爷的意思,他讽刺自己不如猪。可这些大实话若真从一个下人口里轻蔑地说出来,他是真的生气。堂堂薛家大爷,竟然被个下人看扁讥讽,他就是脸皮再厚也觉得害臊、气愤、难受,感觉自己整个人都被侮辱了。
    薛蟠回去的路上,眼泪便不争气的往下流。照理说,他这么大年纪的男孩,是不该哭的。可活了这么大他就没受过这样的委屈,从来都是被人捧在手心里哄着、骗着。就是家里那些下人,虽然可能暗地里骂他是个混账,可在明面上都是做足了功夫,可劲儿拍他马屁的。
    薛蟠越想越委屈,回家就躲在房里不出来。薛姨妈听说薛蟠的异常,亲自来看他。薛蟠见薛姨妈一脸关切的表情问候自己,鼻子不禁发酸,哇得哭出来。
    “好儿子,有什么不痛快就跟我说,娘帮你出气。”薛姨妈说着,便跟着抹起眼泪来。
    薛蟠就说起刚才自己的遭遇,求薛姨妈为自己做主。
    薛姨妈也气,“吴秋茂一个下人,怎能如此侮辱我儿。你等着,我这就叫你姨妈过来,让她帮我们评理去。”
    薛蟠点点头。
    王夫人得知经过之后,少不得安慰薛姨妈。但她可没胆量去处理宁府的小厮,只是为难地说这件事难办,但能不能办还要和贾政商量才好。
    第二日,薛姨妈母子等不及来催。见王夫人红着一双眼,面色十分疲惫,心料这件事不好解决,便不敢多问了。
    王夫人看眼薛蟠,要她先去外间候着,随即拉着而薛姨妈说起悄悄话来。
    不多时,薛蟠就看见薛姨妈阴着脸出来。
    回去的路上,薛蟠就等不及了,问母亲:“姨妈到底怎么说,不对,是姨父怎么说?”
    薛姨妈一脸难色,看着薛蟠欲言又止,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说。
    薛蟠拽着母亲的衣袖,央求她别再卖关子了。
    “你姨父说这是经过他了解过了,是你的错。人家敬老爷身居要位,难得费心管教你,你却偷懒在先,不思进取、毫无悔过在后,说你……活该被个下人瞧不上!”
    薛蟠鼓着腮帮子,负气半天,握拳头握得指节发白。半晌,他终于咬牙道:“娘,我们搬回老宅去住吧。”
    “搬是可以,但这时候不行。若是此刻咱们走了,只怕关系会闹僵。而且东府那位老爷,权势滔天,且十分记仇。这件事咱们若不能跟他和解,咱们娘们就算搬了出去,只怕以后日子也不会好过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说供暖,却没暖气,太冷,
    本鱼宝宝决定少说话,集中力量自发热。O(∩_∩)O

  ☆、第74章 55。57。56。60

“和解?为什么要和解?”薛蟠不可思议的望着薛姨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薛姨妈瞪眼,“你还有脸说,人家要你去学习,你答应了就应该做到。你说你课业没有完成,是太累没时间所致,可你却有空去……你告诉我,百春楼和南风馆是什么地方?”
    薛蟠立刻无敌紫铜,避开薛姨妈的眼睛,转身要逃。薛姨妈厉声叫住,要他一定交代清楚。
    “什么百春楼,我不知道,谁跟你说得这些?定是他们见不得我好,才故意瞎编,挑唆您呢。”薛蟠打诨道。
    “是你宝兄弟在宁府听你亲口认得,那种腌臜地方,你宝兄弟哪里会清楚!他好奇,回来问你姨妈,叫你姨妈好一顿为难。你啊,丢人丢到亲戚门前,可真给我长脸!”
    百春楼薛姨妈知道是什么地方,南风馆还真没听过,王夫人也是。姐俩特意叫人去打听,方知道是个小倌馆。
    薛姨妈想起当时自己那份儿尴尬,便哭起来,拿着帕子一边抹眼泪一边感慨自己命苦。
    薛蟠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急得原地干跺脚。最后见宝钗来了,他才急急地逃了。
    ……
    二十八这日,晏良才叫人把贾珍接回来。
    贾珍穿着一身朴素旧衣,面色恬淡。前来拜见晏良时,行止有度,目不斜视,看起来他在寺院的清修的确有效果。
    贾珍拜过之后,便主动和晏良说起他在庙里这三个月以来的善行,也说了自己的感悟,似看破红尘之意,对如何为人有颇深的领会。
    晏良打量两眼贾珍,没多说什么,“这几月你受苦了,一天的车马颠簸,也该乏累,早些回去歇息吧。”
    贾珍乖乖的谢了恩,方退下。
    吴秋茂欢喜不已,高兴的对晏良道:“老爷,看样子您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小的瞧珍大爷好像变了很多。”
    “你还是太年轻了,”晏良斜睨一眼吴秋茂,“人是会伪装的。”
    吴秋茂惊讶,望着真大爷离去的方向,试探着问晏良:“老爷,您的意思是大爷刚刚在骗您?不会吧,小的瞅着不像呀。”
    “你自然是不懂他一个过惯了富贵生活的人,被迫清修后如何艰难。头几个月,他除了想逃,便只剩下恨、怨了。这会子他表现的如此乖顺,实不合常理。”晏良食指轻轻的敲击着桌面,沉吟片刻之后,嘱咐吴秋茂,“过年这两天你也别闲着,看紧了他,早晚露破绽。”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一家子人看戏,守岁,拜年,十分热闹。熬到后半夜,便都困了,互相告别之后,各自回房安寝。
    吴秋茂也觉得乏累,聊聊打哈欠,就等着目送珍大爷回去,他好滚回他的暖被窝里安眠。怎料刚从老爷那里出来不久,夫他就看见珍大爷半路和大奶奶分开了,尤氏看似是回房,珍大爷则朝前院方向走。
    吴秋茂就跟着贾珍去,却见他一个人挑着灯笼,边走边谨慎的往后看。最后快到前院的时候,他忽然折返。吴秋茂幸好机灵,躲得及时,都则定然会被发现。
    因是三十的后半夜,家家户户热闹劲儿都过了,正是该歇息的时候。再说,也没有三十晚上串门儿的道理。
    吴秋茂意料到贾珍有异常,整个人精神起来。他跟着贾珍一路走出宁荣街,然后眼看着他穿入小巷,最终钻进了在一户普通人家。
    吴秋茂记住这户人家的位置,在外面等了等,见里面的灯灭了,晓得贾珍一时半会儿出不来,才转身回去。
    次日一早,吴秋茂便把昨夜的事儿禀告了晏良。
    晏良不予置评,穿戴好,安坐在桌边用了早饭。刚漱口、净手后,那厢就有婆子来传话,贾珍夫妻并着惜春、贾蓉、贾蔷来请安。
    晏良这才去了前堂,坐于上首位。昨儿个孩子们拜年,什么珍珠玛瑙翡翠玉佩之类没少赏赐。今天一早,又是拜年,晏良便只封了些金子给他们,数量也很可观。
    尤氏拿得手软,都有些不好意思了,钱到底是个好东西,即便是在富贵人家,主子有钱和没钱的,在下人跟前的威风都不一样,更别说出门应酬、攀比之类。反正尤氏心里面对自家公公是感恩不尽地,再三谢过。
    贾珍也十分高兴,这大概是他入寺庙以来,称得上真心笑一回的时候。他也是见钱眼开,转头却瞧不起尤氏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儿,“瞧你那样儿,咱们老爷福禄权财滚滚,我们做小的自然跟着借光。这才哪到哪儿,来年老爷……不对,是今年!老爷定然比去年还要仕途亨通,福寿安康,财运源源不断 。”
    “行了!书读得少也罢了,连贺词也不会说。家中便是个小仆,喜庆话说得也比你顺溜。”晏良口气偏冷。
    不过他经常这副不咸不淡的态度,以至于贾珍和尤氏等人都没有发现老爷今天的异常。
    贾珍又被父亲抹了面子,脸色不佳地干笑,讪讪赔错。
    尤氏不掺和他们父子的争吵,只在一旁冷眼看着。
    接着惜春、贾蓉、贾蔷三个孩子,依次请安,惜春最小,说话奶声奶气,但也有一套自个儿的祝词,虽然简单,但也朗朗上口。
    “女儿祝父亲,事如意,身体好,福寿满,欢乐绕……”
    贾蓉、贾蔷俩孩子年纪大些,又都读书了,说些“福如蘡茀至,愿祖父悦兮”之类的话。
    贾珍本来不觉得什么,这一比,才发现自己还真是最差的那个。忽然又庆幸父亲慈祥了,刚刚至少没把他骂个狗血喷头。
    晏良打发走孩子们,留贾珍尤氏。
    贾珍开始紧张起来,垂着脑袋就刚才的贺词先认了错。
    “你哪是笨得,再笨会连你四岁的妹妹都不如?便是求人学几句,也很容易。”晏良冷冷瞟他,“青条巷子里有一家姓赵的,家里的男人刚死,你可认识?”
    贾珍心里咯噔一下,他瞄一眼晏良的脸色,料知自己昨天晚上私会寡妇事儿被父亲知道了。他熬到大年三十才出门,为得就是避人耳目,还是失算了。
    真见鬼!
    贾珍耷拉着脑袋,禁不住懊恼悔恨的闭上眼。他千算万算,还是没逃得过父亲的法眼。
    “光嘴上认有什么用,听腻了。”晏良转头看向尤氏,“早就叫你管着些你丈夫,当耳旁风?”
    “父亲,我……”尤氏一脸难色,有苦说不出的样子。
    “怎么,还指望着靠他?你以前百般讨好于他,他可曾见敬重过你,真心对待你!人要是犯蠢,当真是天王老子也帮不上忙。”晏良冷笑两声,拍了桌子,让他们夫妻都滚。
    尤氏不肯走,给晏良磕了三个响头,认认真真的赔罪。尤氏晓得大过年的图吉利不能落泪,故而一直忍着。其言隐忍之态,十分叫人心疼。
    晏良见她诚挚,叹口气,“罢了,你爹娘都死了,娘家没有靠山,的确腰板子硬不起来。我是盼着你聪明机灵些,能有降住珍儿,我便可放心的把管家权交给你。罢了,你心性所致,实难强求,我另寻他法吧。”
    初二、初三两天,晏良让贾珍走完亲戚,便打发他回庙里继续清修。贾珍自然是百般不情愿,奈何父命难为,只得依从。本想着到了正月十五过节,父亲还会邀他再回。岂料一直过了正月,都没动静。贾珍失望之余便是怨愤,每日在那些和尚碎碎念经的嘈杂声中,越发地焦躁。
    二月初,寺庙住持接到一封信后,便开始叫贾珍每日挑水劈柴,活做不完,便没有饭吃。贾珍饿了几顿,就身体不适,开始发病了。奈何这回庙里人都当他是装病,没有人理他,便是身体发热,嘴干口渴,他也得自己摇摇晃晃的去打水。
    贾珍怎么都没想到,他一个宁国府堂堂大爷会落得个这般凄苦的光景。
    正当他满腔悲愤,暗暗在心中咒骂自己父亲之时。忽有一穿着百姓衣服的女人闯进了他的房间,贾珍一看,竟然是尤氏。尤氏对着贾珍哭了一通,便服侍他吃喝,为他擦身,给他熬药,亲自煮粥给她喝。她虽然是小户人家出身,但也没吃过苦,这些粗活她干不惯,煮的粥也糊了。但贾珍对于尤氏的患难相救感激不尽,利落地把粥喝完了。
    “你还没有跟我说你到底是怎么过来得?”
    “送你的那个车夫,跟宝珠关系好,我让她套得话,才知道你在这。相公,老爷这回是铁了心的不让你回去了。他说宁府有蓉哥儿继承就够了,多个混帐只会惹事儿。老爷是打算要你在庙里呆一辈子了。”尤氏哭道。
    “怪不得,怪不得庙里的僧人都对我变了态度,原来是父亲他……”
    “我是偷听到老爷跟吴秋茂说这些话的,便收拾要眼前能带的东西,来找大爷了。”尤氏呜呜地抽泣不已。
    患难见真情,贾珍没想到他素日忽略嫌弃的尤氏会对自己这般好,十分感动,泪水不禁从眼角滑落。
    “大爷!”尤氏握住贾珍的手,夫妻二人相拥而泣了会让,尤氏便赶忙拉着贾珍穿衣服,“既然爷情况好了些,咱们就尽早走。我当初离开妇人时候,跟老爷说我回娘家住两天,在继母那里逃出来的。这事儿瞒不了多久,很快就会被发现,咱们还是快点动身离开这里。我身上带了些银票,只要我们俭省些度日,能混得过去。”
    贾珍有点懵,不明白地看尤氏,“你这是什么意思?”
    “自然是逃啊,难道大爷想在这庙里住一辈子?”尤氏盯着贾珍的眼睛追问。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去单位溜一圈,回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