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因果大师-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下官不才,不太懂齐大人的意思。”晏良刻板道。
“你少给我打太极,那些侍卫,你剔除掉的人,为什么?”齐绅高也很聪明,话只点到,却不说全,省得落下把柄。
“据我所知,吏部有权无理由地决定候选侍卫的去留。”晏良仍旧是敷衍的回答。
齐绅高脸色慢慢变得严肃了,目光如炬的盯着晏良的眼睛,似是单纯的注视,又似是严肃的警告。
晏良在这种强行压迫的氛围下,淡定自若地等了一会儿。他沉默的目的是想让对方明白他这个回答是有为难之处的,所以才会有他之前的‘打太极’。这样不仅不会让对方太愤怒,而且还会提高更多的可能令齐绅高去相信自己接下来所说的话。
“真正的原因说起来有些难以启齿,只怕说了,齐大人也不会信。我会看相!那些人在我看来只不过是品相不正,便就顺手给剔出去了。”
齐绅高:“你会看相?以前我怎么不知道。”
“我去道观修习了两年,性子上改变很多,别的东西也学到很多。”晏良发现了,本主在道观修行的经历,很有助于帮他解释自己现在在的改变。
齐绅高冷笑一声,显然还是不相信晏良所说的话。不过那件事非要有个解释,以晏良位居吏部郎中的地位来说,他是没有能力会同时知道安王府和康王府安插细作的机密,所以恐怕还真只是有‘看相’这样玄乎的理由能解释得通了。
万一呢?
这次虽然有晏良这么个罗刹挡路,至少对方的细作也没有渗透到过来。至少大家都公平,安王和康王彼此都省心干净,对于这俩人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齐绅高便不再追究,他送走晏良后,便去回报安王。安王爷自然也是怀疑,但沉思之后,其想法和齐绅高一样,也觉得只有看相这个玄乎理由能解释得通了。
“其实王爷若不信,可以证实一下。”齐绅高建议道。
安王斜看齐绅高,“如何证实?”
齐绅高:“听说贵妃娘娘那里正闹不安生,何不叫他来看看,将那贼人揪出来?”
安王沉默想了想,忽然抬手指了指齐绅高,冷面上露出愉悦的笑容,“不愧是齐绅高,此主意极好,我这便进宫去禀明母妃。”
齐绅高含笑拱手,接着便告辞。出了安王府的大门,他脸色变冷了下来,转头交代随侍去查清楚那二十八名被晏良剔除的侍卫们的幕后真正主子。
“老爷,小的不明白,这里应该有一部分是您帮安王爷安插的细作,咱们何必二十八名都查?”
“我没安排。”齐绅高清浅地道了一句。
……
再说荣国府这边,已然处理完了贾珠的丧事,贾母才想起小女儿贾母丧子之痛。她急忙命人起草书信,送往扬州。
林如海早已经提前俩月收到了来自宁国府晏良的书信,信中其关切的语言令他为之感动,同时对方也描述了荣府二房丧子的事情。林如海闻之心情十分悲恸,也很理解贾母贾政等人这时候重度伤心,可能没工夫给自己回信。但他万没又想到,会在长达两月之后才收到来自贾母的问候。
林如海一时间有些心理不平衡了,照理说,他儿子跟宁国府贾敬的关系已经有些远了,对方尚能得到消息及时来信安慰,但孩子的亲外祖母却在漫长的两个月后才来消息,是不是有些太不经心了?自个儿儿子的孩子是孩子,女儿的孩子便就不值钱?当然,此事也不能非强说是贾母错,只是此举令林如海着实有些失望寒心。
殊不知贾母这次回消息晚是晚了点,但只是晚了一个月,奈何家里送信的小厮途中怠慢贪玩,延长了送信日期。而宁国府的小厮相较之下,训练有速,做事认真,是缩短了送信日期。一个快一个拖,两厢间隔便就差了两个月。
此事贾敏本就因为丧子而悲伤过度,卧榻养身。此刻又听说母亲如此怠慢她丧子之事,心事越加重了,犯了病。连累她女儿黛玉小小年纪,却懂事的在床前侍奉汤药,每日不辍。
贾敏见女儿这样,更觉得心酸,情绪不佳。
林如海忙劝她大可不必如此心重,“这家就我们夫妻二人,后宅里头是你的一言堂,谁也不会因此责怪你什么,何必这样思虑重。儿子没了,是命里注定的,瞧瞧这不还有懂事的女儿么!”
贾敏点点头,哭着咳嗽两声。
林如海见她似乎还有些听不进去,蹙眉默了会儿,道:“有件事不确准,我一直没跟你说。上次你宁府的敬大哥来信说,这次我吏部考核被评为上等,很可能被选调入京做官。可我看你这病情,实不适合远途劳累,我还是该去信请他趁早的帮我推脱掉!”
“去京?”贾敏轻轻拽住林如海的衣袖,她饱含泪水的双眼忽然有了光亮。
☆、第37章
“你想?”林如海反握住贾敏的手,紧紧地盯着她,“若真想回去,便养好你的身体。”
贾敏抖着带泪珠儿的睫毛,垂眸点点头。她虽已三十多岁,却保养得极好,皮肤白皙还未长过皱纹,垂泪时犹若雨中摇曳的荷花,叫人忍不住心疼。
林如海忽然想起当年初见贾敏的情景,把她的手拉得更紧。
“我没能将哥儿养大,让林家延续香火,我便是林家的罪人,对不起林家的列祖列宗!”贾敏说罢,就扑到林如海的怀里痛哭。
“命里无子莫强求,你就不要再多虑了。再说我们这年纪,虽大了些,也难保以后还有可能……”林如海拍着贾敏的后背,一边安慰她一边在心里松口气。她能把这些话说出来,痛快地哭出来,反而是件好事,不然一直憋在心里真不知会闹出什么灾病来。
黛玉被奶娘抱在外间的等候,小小年纪的她听着屋里断断续续传来的哭声和谈话声,多少懂得一些缘故。她便锤头抓着奶妈的肩头,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一定要更加孝顺父母。
林如海以前是想过进京施展抱负的,不过后来一直留在扬州就渐渐打消了念头,再无心再去京城那等是非之地。可而今他刚好得到一个进京的机会,妻子又因丧子伤心过度十分需要娘家人抚慰。
这一切或许真是天注定。
林家在扬州是独户,没什么亲戚可往来,去京城倒可以和贾家互相扶持,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林如海下定决心后,立刻追加一封回信,请晏良帮忙留意有关他升官调任的消息。林如海写着写着信,便内心彭拜起来。哪个男儿不想在朝堂上叱咤风云,一展拳脚?林如海年轻时就存着这样的心思,只不过这十几年来在扬州城呆久了,他快把自己曾经的志向给忘了。但这次若是能得机会争取,他一定争。
至于贾母的信,林如海便交给了贾敏,任她处理,不会多嘴过问了。
贾敏也知道母亲这次回信晚了些,不过到底是自个儿的母亲,她又刚死了孙子,老太太一时念不起来也在情理之中。贾敏只简略说了些这边的情况,又将林如海可能被恩典入京做官的事一并告知了贾母。
两封信凑在一块儿,被送往京城荣宁两府。
……
吏部考课基本快要结束了,晏良这两日终于清闲下来,却忽然被宋贵妃召进宫去。照理说,后宫妃子不被准许随便见外臣,不过这位宋贵妃已经得到了皇帝的特许,而且晏良觐见的时候,贵妃所生的七皇子安王爷也会陪同他一起前往。
这次算是晏良第一次正式地和安王打照面,以前在城北胡同施粥的时候他们算是见过一次面,不过安王没有自报身份,而且是莫名其妙的发一通脾就气跑了。后来本是有两次可以得见的会面,却都被齐绅高所替代。这人起初是突然出现叫始料未及,后来他做好了准备面对他,这厮又遮头掩面不敢见他,还搞得越来越神秘,所以晏良倒真好奇这位安王爷到底耍什么把戏。
今日在宫门口和安王汇合前,晏良便一路沉默,思量这位安王爷的种种怪异之处,琢磨其中的缘故。
晏良的马车刚到汇合点,就听见车外有人语气略带不满地传话。
“王爷已经等候多时了!”
晏良是提前一个时辰出门的,他非常确定自己现在比约定的时间早到。
晏良冷着脸下车,那小厮还不满晏良的态度,轻哼了一声,甩了下袖子,才引晏良去安王段高翰的马车前。
安王府能调|教出这样的小厮,也算是一件稀奇事,可见其主子很可能只是空有一个外表厉害的壳子,实际办事能力还有待考究。
晏良此刻抬眼,就见一抹杏黄闪到自己的面前。这位安王爷,的确是当初他在城北巷子里施粥时遇见的那位人物。不过相较于那一日的莽撞无力,今日的段高翰斯文高傲了许多,穿着一身贵气的蟒袍,扬着他年轻又白皙的下巴,似乎想张扬什么。
晏良施礼后,便淡然退后两步,请段高翰在前走。
段高翰紧蹙起眉头,脸色颇为恼火,好似他很不满意晏良的反应如此淡定。
无声注视了他一会儿,段高翰见晏良仍是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心里更加火大,兀自大迈步,带着一阵风儿朝宫门方向去。
晏良自然希望今天的事能快点过去,同大迈步跟着。二人到了宋贵妃的寝殿双禧宫,一前一后进殿请安。
宋贵妃仍旧把段高翰当成孩子,笑着唤他过来吃糖,转即才打量两眼晏良。她也没多说,只叫身边的总管太监负责带领晏良去看人。
双禧宫上上下下所有的宫女太监都被唤到晏良跟前,当然除了此刻还在殿内陪侍贵妃的四名大宫女。
“贵妃娘娘身边穿鹅黄裙的那位,还有她,他,以及她。”晏良接着干脆利落地指出人群中三个有问题的人。
凡事无绝对,更何况宫里的事情只要沾惹上了就是个麻烦,晏良当然要给自己留后路,所以晏良对那位大太监道:“虽看相只靠肉眼,难免有所疏漏。这只起一个辅佐的作用,病不能保证将所有恶人剔除。但我说的这四个人是绝对有问题的,就看你们怎么查了。”
总管太监李塘对于面前点名的这三命小人物,觉得还好,但对于屋里那位资历很老的大宫女,他还是很诧异的。他怎么都没想到这位从贵妃娘娘的娘家出来带来的人,会干出背叛她的勾当来。
李塘请晏良去偏房歇息,他则急急忙忙去把这个结果告知了宋贵妃。宋贵妃自是不信自己身边最得宠信的第一大宫女会背叛她,不过鉴于近来她宫里总有些机密消息传出去的事实,又叫她不得不怀疑。
宋贵妃先假装不知,只叫了外头那三个没身份的混账过来。有个胆子小的,拿刑具随意吓吓,便全都招供了。这名扫地的小宫女是被安嫔的小恩小惠打动,被授意伺机暗中监视她,传达一些小道消息。不算大问题,不过宋贵妃还是得了个警醒,知道以后对那个常拍自己马屁的安嫔防着些了。至于剩下那俩个嘴硬的,和自己身边的那个大宫女,宋贵妃决计慢慢观察处置。
此刻,宋贵妃是有些相信晏良的能耐了。她再次召见晏良,问了他一些家中情况,又聊表关心一下其子孙如何。听说晏良的女儿年幼,孙子也才刚十岁,她忙叫人备了礼品,送与他的儿孙。
晏良很合乎礼节的谢了恩。
宋贵妃实何等伶俐的人物,最是眼尖心快。这么小会儿的功夫,她见晏良宠辱不惊,就清楚他是个人物,又见他提及儿孙时,说到女儿惜春的时候有微笑之态,宋贵妃便知道他是极为喜欢这个小女儿的。再看自己儿子那边,看似毫不在意,实则就在他人不注意的时候,很专注的盯着那个晏良,八成是想拉拢他。
宋贵妃当然要儿子帮一把,笑着对晏良道:“本宫最喜欢小女孩子了,可惜这辈子就只得翰儿和他弟弟两个男孩。得空叫你媳妇儿带你女儿来宫里给本宫见见,给本宫解解闷。”
晏良看得出宋贵妃这人是个八面玲珑的,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年一直荣宠不衰。听说她去年刚刚诞下十五皇子,也便是安王爷同母的亲弟弟。在宫里,以她这样的年纪还能给皇帝生儿子,算是高龄了,十分稀有。
晏良也清楚,眼前这位得宠得势的贵妃娘娘想为她儿子笼络自己。奈何她‘玲珑’是有,却不够聪明,竟然在不了解他丧妻的情况下,随口叫他亡故妻子带着女儿进宫。可见在此人心里,根本就没打算对他尊重,所以才会急于求成,盲目开口。纵然她是贵妃,这些话对一位丧妻的臣子说也十分失礼。
不及晏良开口,段高翰赶紧低声纠正了宋贵妃的话,“母妃,他妻子已经去了三年多了。”
宋贵妃尴尬了下,忙对晏良笑道:“叫你儿媳带她来也好。”
晏良的儿媳尤氏是小门小户出身,怕只怕她进宫毛手毛脚,会惹出祸端。贵妃这样的‘恩赐’对于晏良来说,反而是个凭添麻烦的惩罚。所以对于宋贵妃这种不上心的随性笼络,晏良很难领情。
段高翰又叹一声,使眼色给母妃,让她别说了。
“行了,今天的事儿就这样吧,你先回。”段高翰打发走晏良,转头和宋贵妃叽咕一阵儿,方离开。
三日后,宋贵妃查清余下那三名被晏良点过的宫女太监。还真是个个心存邪念,受人指使,有图谋不轨之意。不过可惜的是那位她重点彻查的大宫女突然畏罪自尽,迫使线索彻底断了。而剩下的那两名小喽啰,知道的并不多,也扯不到跟皇后有联系的证据,最终顶罪的只是个位份低的美人。
宋贵妃觉得自己这次没有搬倒皇后,十分遗憾,但晏良‘眼力’的作用她可是切切实实地感觉到了厉害。宋贵妃百般高兴地和安王嘱咐,叫他一定要笼络住晏良。
双禧宫先前闹出一些风波,皇帝本就知道,这次请晏良帮忙‘看相’处置人的事儿,皇帝也清楚。最后见这样的结果,再问宋贵妃,宋贵妃也不好隐瞒,全部如实告知了皇帝。
皇帝还是觉得这事儿玄乎,不可信,不过转头康王那边也来消息。
康王笑说:“儿臣起初也不信晏良的能耐,所以故意试探了他一下。儿臣曾叫三个死刑犯衣着跟府中的随从一样,来测验他,结果他果然将这三个作恶的犯人挑了出来。”
“说起这看面相,也是怪,真不知他怎么看的。我府上有个小厮长得凶神恶煞,一瞧就是会拿刀捅人的样儿,搁一般人瞧了都该怕。偏偏竟他一看,什么事儿都没有。那三个死刑犯,我还特意挑选得面相慈善的,还是能被他给瞧准了!”康王乐得拍大腿道,表情就像孩子做游戏忽然发现了个大惊喜一样。
“真有这么厉害?”皇帝边笑边动了心思。
“就是这么厉害,儿子亲眼见证,外头那些什么半仙道士的,都不及他一半准。父皇,您把他安排到吏部,当真选贤任能,人尽其用!”康王冲皇帝竖大拇指道。
“混球,多大了,说话还这般鲁莽胡闹。”皇帝口上这样说,但表情还是忍不住高兴,他蛮喜欢这样活泼的儿子。
皇帝转即打发走儿子之后,便冷着脸手指敲着桌面,沉默良久。半晌,他才抬头。
一边待命的太监窦芮忙微笑着上前,缓声询问:“圣人可有愁事?”
“这个宁国府贾敬有些意思。朕真没想到他在道观傻住了两年,本领反而更大了。本是想先提拔他到吏部,回头寻个错再给他贬黜回去,万没想到这官儿他越做越周正,处处万全,不仅做事叫人挑不得毛病,还同时赢得了老七、老九和宋贵妃三人的同时欣赏。窦芮,你和他接触过,觉得这人如何?”
窦芮忙摇头,皱着鼻梁跟皇帝道:“可不怎么样,他那双眼瞅得人心里直发毛!”
“哈哈哈……”皇帝大笑,指了指窦芮,“数你猴精!不过听你这样说,朕反而觉得这厮可用。”
……
再说晏良回府的时候,正好碰见两名准备告退的嬷嬷,她们是刚从尤氏那边出来的。晏良瞧着眼熟,才想起这二人是他安排给尤家姐妹的教养嬷嬷,便叫住问她们教导情况如何。
俩嬷嬷据实回答,都是一致好评尤家姐妹的聪慧规矩。
“二姐儿起初的时候,受过不少罪,挨过奴婢们的训骂,也挨过打,不过好在她聪慧,心地是善良的,知错能改。这孩子本性挺好的,错就错在没人叫她辨识好坏,没人好好叫她礼节规矩。而今有我们几个婆子在,帮她教她,已经活脱脱是个闺中淑女了。
三姐儿性子厉害些,比她姐姐更有主意,好在年纪小好教导。现在学了规矩之后,认死理儿了,说是婚前死活不会再见外姓男,就是蓉哥儿此刻送她金镯子也不见,还主动督促她姐姐一起如此,是个顶好的孩子。”
“好事。”晏良打赏了这俩嬷嬷,嘱咐她们切忌不可懈怠。
至于这俩姐妹到底改没改好,只看这段时日是否有好运降临到他身上,便会知晓了。
☆、第38章 JJ
再说尤老娘前些日子被晏良说教后,心情一直不好,总觉得羞臊没脸,心底免不了恨敬老爷不开脸,怨他太无情。但日子久了,她有时候又觉得敬老爷是好意,她该感激。特别是自从教养嬷嬷来她家之后,一直很用心地帮她教导两名女儿,女儿们也越发地对自己规矩孝敬。
最近这两日,尤老娘见着举止仪态皆有大家风范的二女儿,渐渐有种养出名门闺秀的骄傲感,心里面也越发明白敬老爷当初那般对她是好意。再有外头人都说敬老爷手段狠辣嘴毒,对人从来不开面,尤老娘前段日子是切切实实信了,可到现在,她却有了别样的理解。老爷是正经的老爷,威严得很,但心地却是极好的,起码对她们娘们是‘别有用心’。
尤老娘想到这些就心里乐滋滋地,甚至冒出来他会这样帮助她们娘们,就是对她心存别的心思的想法。敬老爷大概只是碍于世俗阻碍无法表达情意,他便通过暗中扶持她,帮她管教女儿,用实际行动来表达他的情愫。
尤二姐过来陪老娘做针黹,瞧见她娘拿着针一会儿愁一会儿笑得,问她怎么了。
尤老娘红了脸,犹豫了片刻,便高兴地拉尤二姐坐到自己身边来,“你说宁府老爷咋对咱们娘们这样好,还特意找这么好的教养嬷嬷教导你们。”
“念着亲戚情分呗,想帮我们一把。”尤二姐回道。
“你啊,还小,不懂这些。咱们家和他粘得那点亲戚算什么,他族里头姓贾的人都没见这般上心管。上次我们去,碰见黄大奶奶,听他还抱怨说金荣因为老爷不得机会去贾家学堂呢。”
尤老娘觉得,敬老爷若真一点都不在意她们娘们,又何必这样费心地对她们娘们好?可见他那天对自己说的话,并非全出自真心。再说像他那样书读得多,身为地位又十分高的世家老爷,必定心气儿高傲,不善于表达儿女私情。他对人这种好,也就只有她这样善解人意一的女人能琢磨通透。
尤老娘想想,禁不住翘着嘴,又乐了。
“娘亲今儿个心情真好,给我绣个海棠样子瞧瞧。”尤二姐撒娇的把花绷子送进尤老娘的怀里。
尤老娘可没这个心情,丢下那个花绷子,心里琢磨着找个什么理由再去一趟宁国府。这男女之间的事儿,若有一个人端着架子,另一人要主动些才好,如此方能修成正果。
正巧两日后是蔷哥儿的生日。这孩子无父无母,尤老娘盘算着做一双鞋送给他,一则表现她对这个孤苦孩子的关怀之情,二则便有借口再去宁国府。
想到此,尤老娘就拿起针线,埋头急急忙忙做起来。
天气渐渐转暖了,吏部侍郎杨斐栝同工部侍郎乌敏便主张趁休沐之日,约几名要好的同僚一块去景色优美的京郊别苑小酌、畅聊。晏良也在邀请之列,当日便照着约定之处按时前往。
这处别苑建在京郊以北的一处风景秀丽的半山腰上,山下有水,山上则满满地一片桃花林,而今这时节,正式桃花含苞待放之时。近看是粉嫩的花苞,远看就是满上星星点点的粉色,的确别有春意。马车到了山脚下,便上不去了,接下来需要徒步登山。上山的石阶刚清洗过,还有未干的痕迹,每一个石阶的边缘还刻着一长条精致的蝠纹,单这一点就可彰显其非凡的富贵了。
晏良当即就生出怀疑,这种需要花巨资才能认为造就的意境之处,不像是杨斐栝所有的,也更不像是那个乌敏。晏良也查过乌敏的底细,没什么深厚的家世,他就算私下贪钱,也不敢这样明目张胆。
晏良到半山腰的时候,便见通往别苑的小路上左右两侧立了两排翠衣丫鬟,共十二名。请安后,其中两名出列,引晏良前往别苑。
晏良打量这些丫鬟的衣着,个个不俗,料子要比一般家的小姐还好。
晏良心里越加确定这次‘小聚’并不小。
到了地方后,晏良听见有人悄声提齐大人。果然不一会儿,齐绅高就带着乌敏和杨斐栝俩人现身。齐绅高乐呵呵地跟众人寒暄,还特意介绍了新上任的吏部郎中晏良给大家。
晏良转瞬间成了所有人的注视焦点,却丝毫没有表现出受宠的荣幸,只是温温的微笑,略带拱手跟众人道好,一切出于礼节,也止于礼节。
“他刚来,还有些生疏,”齐绅高像是特意帮晏良说话,便招呼大家先去赏春景,吟诗作对。
晏良看出陪伴在齐绅高身边的杨斐栝表情有些不自然,猜测他应该是和自己一样,是被有心人的可以隐瞒给骗了。晏良故意放慢脚步,走在最后。杨斐栝不多时,就找借口脱身,来到晏良身边。
杨斐栝质问:“他来的事儿你知道?”
“邀请我的人是你,你不知情,我如何知道。”晏良微微蹙眉,有些反感杨斐栝不动脑子的质问。
杨斐栝愣了下,有些无奈地叹口气,“我也是受乌敏所邀,以为就是几个聊得来的同僚凑一起放松一下,谁想到姓齐的碰巧听话所,也要来。这下大家都拘谨了。”
“杨大人是觉得这处别苑,会是乌敏所有?”
晏良的话令杨斐栝突然怔住,他恍然大悟,“咱俩都被乌敏给骗了?”
晏良看他一眼,这种显而易见的问题他已经没必要回答了 。
杨斐栝气呼呼地转身,这就去找乌敏问清楚。
待众人吃酒瞧戏,喝到午后,都觉得乏了,互相扶持,各自告辞。杨斐栝全程脸色不好,终于熬到这会儿,立马撩袍子走了。乌敏见状似乎生怕得罪他,急急忙忙去搀扶,非厚着脸皮坚持要把杨斐栝亲自送回府。杨斐栝看乌敏的脸色这才好一些,由着他搀扶去了。
晏良自然是盼着早走,却被齐绅高给硬留了下来。
“你也没怎么喝酒,晚些回去无碍的。正好留下来陪我聊聊天,解解闷。”齐绅高眯着眼睛,身在歪在罗汉榻上,有些慵懒。
晏良垂头喝着茶,完全不回应齐绅高的话,齐绅高也识趣儿的没再说话。两厢末了半晌,晏良抬眸冷冷地看他:“齐大人有什么话,直说。”
“你什么意思?我因何要有话和你说?”齐绅高不服气的反驳。
晏良笑了,忙起身作揖告辞。“既然无话可怜,请容下官告辞。”他说罢,就转身去。
齐绅高没想到晏良敢在他面前这样造次,别说他只是区区五品小官,就是朝廷一二品大员在他面前,也都跟一只温顺听话的小绵羊似得乖巧听话。
这一愣,突然地意外,令齐绅高一时没反应过来,晏良已经快步走出门,离开了。
齐绅高端着面子,没法叫人去追,可心里却给晏良狠狠地记上一笔。第二天在上朝路上,他就一直盘算着自己今天该怎么教训这厮,让他晓得得罪自己的下场。
“对于工部侍郎的人选,爱卿们可有话说?”皇帝在朝堂上发问。
“郁州知府孙谦和兰台寺大夫林海皆政绩斐然,难分伯仲。不过非要比的话,臣觉得孙谦的能力更强一些,毕竟当年郁州府大喊轰动全国,都是由他一人办理,且处置得当,可见其能成大事,有逸群才华。”吏部侍郎杨斐栝第一个发表了意见。
齐绅高听他举荐孙谦,冷冷地眨了下眼睛,在心里呵呵笑了几声。
接着工部侍郎乌敏就站出来,建议林如海。此之后,纷纷有官员表示支持选林如海。理由也充分,世禄书香,探花出身,为人耿直,且还有如此斐然的政绩,当工部侍郎一职十分合适。
皇帝觉得各有道理,很难下抉择,遂决定这件事稍后处理。
下朝后,皇帝单独留下了齐绅高,问他谁更合适一些。齐绅高却回答圆滑,说哪一个都很好。皇帝怨齐绅高不能给他意见,但心里却很高兴,至少他宠幸的大臣没有拉帮结派之嫌。皇帝想了想,,正准备开口说“孙”,齐绅高忽然又开口了。
“皇上何不试一试贾敬呢,臣可是听说他选人的眼力很准。”
这话忽然勾起皇帝对晏良“看相”能耐的好奇。
“这厮现在在朕的后宫名头很响亮,前两日他帮老太后选人,被老太后夸得天上地下。连朕自己都怀疑,给他一个区区吏部郎中的官是不是大材小用了。”
“到底是不是材,多用一用才知道。”齐绅高建议道。
皇帝当即吩咐齐绅高负责此事,让他准备五名候选官员,让晏良去挑。皇帝知道晏良在选侍卫挑宫女方面挺有能耐,倒要看看,他在大事上是否也能有作为。
齐绅高得偿所愿,告退后立刻去找晏良的麻烦。
“我可是好心在皇上面前,帮你揽下了一个挑人的活儿。不过我告诉你,皇上心里可有数,这五人之中你要是选错了人,保你吃不了兜着走。”
晏良一点没受吓,反而只提了一个要求。要这五人,都务必到京城,到他面前来。
这事很简单,齐绅高当即就叫人着手办理此时。
两天后,齐绅高叫人进京的消息,还在传达的路上。
林如海的回信已经到了。
信先送的荣国府,送信人穿了两口气儿之后,便要去宁国府,被王夫人的人给拦下了。她挑唆贾母派周瑞家的过去,直接请晏良来荣国府看信。
显然贾母等人对于林如海特意写信给晏良,十分好奇,想知道答案,她们自然就需要晏良当着她们的面儿拆信。
贾母先迫不及待的打开贾敏写给自己的信,得知林如海某可能会高升调到京城,她非常高兴。但她高兴不过片刻,就从字里行间得知贾晏良早就给扬州去信问候过。
贾母一想自己迟了一个月才去回信,除了一方面愧疚之外,更恨贾晏良多管闲事。
林女婿要升入京城做大官了,那晏良在吏部可利用职务之便早得到消息,定然存着趁早巴结讨好她乖女婿的鬼心思。
今儿个,她就好好教训晏良这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蠢材。还想沾她们家出息女婿的光?没门!妄想!
☆、第39章 JJ
晏良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