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异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怎么回事?”,江晓云惊骇地发现,随着自己不断催运内力,江晨星体内的魔气竟然迅速增强起来。而此时的江晨星则是双眼紧闭,嘴角的鲜血汩汩流出,看来伤势着实不轻。
两倍、三倍、四倍、五倍江晨星体内的魔气以难以想象的速度迫升增强,很快便反过来凌驾到江晓云之上。而这时江晓云“玄女功”的时效已过,只听见她惨叫一声,轻盈曼妙的身体已经拖着一道长长的血箭被震飞了出去。只见挣扎着站起身来的江晓云已经面如金纸,神情也失去了往日的镇定。
而江晨星则似乎已经完全被杀意笼罩,一步步向江晓云紧逼了过来。但是她虽然杀气冲天,却没有急于动手,似乎正在欣赏着姐姐那难得一见的惊恐表情。
“她已经完全失控了,看来她姐姐说的是对的”,一直冷眼旁观的赵抗终于行动了,他突然拦在了江晓云身前,似乎想要保护她的样子。
赵抗此举当然不是为了英雄救美,而是他看到江晨星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只知道杀戮和战斗的怪物,如果唯一能够与她对抗的江晓云也死掉的话,他肯定也别想有活路。
江晨星现在好像已经不认识赵抗了,她只是不屑地轻笑,很有耐心地看着眼前这个没啥实力的“少女”能玩出什么花样来,这便令赵抗获得了最宝贵的时间。他立即用命令似的口气对身后的江晓云喝道,“赶快将内力传给我!”
江晓云毕竟是一宫之主,行事一向果断,虽然看不出赵抗有什么实力,但反正已经无路可走,不如冒险一试。于是她便将双掌按在赵抗背上,将那似乎永远都不会枯竭的先天真气源源不断地输入到赵抗的体内。
死亡的压力使得赵抗的神志始终保持清明,赵抗开始以“太极劲”的方式运转起借来的内力。但借来的内力毕竟不如自己的那样得心应手,赵抗只能利用不到五成而已,能不能挡住江晨星的进攻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知道是不是感觉到了威胁,江晨星终于动了,只见她的右腿划出一道美妙的弧线狠狠地踢向半蹲着的赵抗。光看激起的劲风便足以掀起石板,就知道江晨星这一腿的力量有多么可怕了。不过赵抗自信还可以接得住,便立即运起“太极劲”试图将其卸去。赵抗只是想卸力,而没有选择令其反伤自身,这是有原因的。刚才观战时赵抗已经注意到了,江晨星的魔气遇到更强的力量时,会迅速迫升超越对手,这并不是他所乐见的,所以他要先造成一种均势,然后再想办法让江晨星恢复正常,达到休战的目的。
但是,当赵抗抬起的双肘迎上江晨星的右脚时,他才发现自己对于“太极劲”的信心有些盲目了。魔气早与江晨星融为一体,根本无法向身侧卸开,此刻的情形就好像两个刚体对撞一样,而唯一可行的卸力方式向后飞退,又被身后的江晓云给挡住了
第二十七章 道魔新解
一击之下,赵抗身后的江晓云全身经脉都受到重创,鲜血喷得赵抗满身都是,本就白皙的脸上已经看不到半点血色。而赵抗的情况则是另外一个极端,原气对于内伤的抵抗能力是极强的,但是那一腿的力道实在太大,他的双臂齐齐骨折
这时只要江晨星再踢一脚,两人绝无幸理,但就在这时,江晨星踢出的左腿就好像陷入了泥淖之中,根本抽不回来
原来,刚才赵抗发现自己不能简单就将江晨星的强劲力量卸开后,他马上就作出了一个极为冒险的决定,让出中路,用两人的身体承受那记重击,而两人的劲力则迂回到侧面不与其正面交锋。由于江晨星现在已经失去了理智,肆虐的魔气并没有向两人已经脆弱不堪的身体发起致命一击,反而紧盯着它自认为威胁最大的先天真气不放。可是江晓云的先天真气在赵抗的控制下比泥鳅还滑溜,哪有那么容易被它逮到?于是,两股强大的真气就开始了捉迷藏
魔气虽然可怕,但时间一长就显得后继乏力,而先天真气则似乎永远不会枯竭,此消彼长之下,江晨星失控的魔气终于被控制住了,她也渐渐清醒了过来,从脸上的表情来看她也是一阵后怕。
姐妹俩就算原来有再大的仇怨,此战过后,两人也不愿再骨肉相残了。再加上她们都伤得不轻,彼此眼神交汇了一下,算是化干戈为玉帛了,至少暂时是这样。而赵抗此时则因为太过疲惫,已经昏睡了过去。江晨星对姐姐解释说赵抗是被她抓来的,想不到却意外地救了姐妹俩的命。江晓云因此对赵抗好感大增,而这正是江晨星希望看到的。
赵抗醒来后发现体内的原气已经几乎消耗殆尽,毕竟要操控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力量,实在是很累人的一件事。好在似乎不是永久性的,休息上几个月就能完全恢复了。虽然江晓云对他很客气,但留在玄武宫养伤的赵抗很快便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极其尴尬的麻烦
虽然现在江晓云待赵抗相当客气,但是如果她发现赵抗是男人的话,那就难说了,毕竟她憎恶男人可是和她妹妹一样出名。而赵抗现在双臂骨折,虽然被精通医术的江晓云复位固定,但是怎么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痊愈的,于是赵抗立刻头大起来。这段时间里,赵抗根本没法独自方便和洗浴擦身,但如果找宫女帮忙的话,立刻就露馅了
江晓云也确实派出了宫女服侍赵抗,可他哪敢接受啊?好在江晨星也不想赵抗的身份暴露,她还要赵抗为她办事呢,于是她便平生第一次干起了服侍人的工作,令玄武宫上下无不惊奇。江晓云理解成妹妹对赵抗有着特别的企图,便也对两人神神秘秘的举动没有过多的在意,毕竟在全是女人的玄武宫,这种事情早就见怪不怪了。再说她难得和妹妹和解了,也不想再为这点小事与其翻脸,除非是赵抗主动向她求助。
由于每天都要江晨星帮他洗澡擦身,赵抗逐渐从最初的不好意思变得习惯起来,总算能够坦然相对了。而江晨星则更是见怪不怪,从刚开始的羞红满面,到现在的视若无睹,不得不承认人类的适应能力真的很强
但为男人洗浴擦身,对江晨星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好在赵抗身体的恢复速度远超常人,手臂的骨折只花了半个月时间就基本痊愈了。这令江晨星总算获得了解脱,要是持续两个月的话,她十有**会忍不住剁了赵抗泄愤
既然暂时不能做事,赵抗便利用江晓云对自己颇有好感这一点,获得了阅览玄武宫藏书的机会,这令求知欲极强的他非常快活。玄武宫由于位置偏僻,藏书中有很多都是赵抗闻所未闻的,尤其是其中的医书更是令赵抗沉醉其中。赵抗一直对医术有着相当的兴趣,这下有了机会,他一下子便完全忘记了伤痛,废寝忘食地学习起来。就算遇到不懂的,他也可以去询问那对不逊当世名医的姐妹,再加上赵抗学习能力极强,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他在医学理论上便不逊于当世的任何一人了。但是对中华传统医学来说,实践经验显然更加重要得多,而这方面赵抗显然是严重不足的
这时姐妹俩的内伤也差不多痊愈了,而赵抗对未知事物总是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段时间他对两人的真气进行了仔细研究,并与她们进行了深入探讨,有了很大的收获。
在赵抗看来,所谓“道”,便是人类承认自身的渺小,以卑微的姿态向自然借力;而“魔”则恰恰相反,它是以高傲的姿态藐视一切,相信自己无所不能,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自身的潜力。就这个见解来看,修魔其实并不怎么邪恶,可现实中的魔道中人却没有几个是善类。赵抗对此的解释是:那是因为修魔之人必然自私,而其中损人利己的也不在少数,所以带给大家魔功都很邪恶的假象。再加上修魔之人往往急于求成,走火入魔的可能性便大大增加。而走火入魔并不一定都是急性的,在一段时间内逐渐改变心性也是一种走火入魔,只不过大家一般注意不到罢了。
理论上,考虑到人力有时而穷,而自然之力无限,“道”是要胜过“魔”一筹的。但赵抗却并不这么认为,他的想法是:修道之路,虽然可以假借外力,似乎有着无限的潜力,但是借用外力是需要本身的力量作为基础的,所以并不是真正的无限。而自认渺小,必然无法充分激发自身的潜力,这一点来说,“道”是远不及“魔”的,所以二者实际上相差无几。再加上修道往往以静坐冥想的方式为主,造成了修道之人的身体素质较之修魔者要差上一截,关于这一点,赵抗还自创了另外一个理论与之对应。
赵抗经过长期以来(习武接近十年也不算短了,而且这个规律也只有他这种在发育前就开始习武而又喜欢思考的人才能发现。)的实践发现,一个人的功力强弱与内力和肉体力量这两个因素都是正相关,因此他认为身体素质在某种程度上比内力更重要,这也正是男性高手数量一直大大多于女性的主要原因。
由此赵抗还得出了一个推论。那便是内力的主要作用只是传导和转化力量,即改变力的方向和性质而已,所以说内力其实是有上限的,当内力强大到能够将肉体全部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之后,再多都没用了。当然,那个极限值可能极高,所以才从未有人达到过。
第二十八章 兵锋再起
不过赵抗很快又提出一个江晓云非常关心的问题,那便是既然魔功未必邪恶,江晨星当时为什么会失控呢?赵抗给出的解释令姐妹俩非常吃惊,“因为你们的‘道胎’和‘魔种’并不是自己结成的,而是你们的父母传给你们的,所以便无法与自身完全契合,甚至在极端的情况下会跟你们的自我意识抢夺身体的主导权。”
“那为什么我却没事呢?”,江晓云还没发现,眼前这个比自己小十多岁的“少女”,已经掌握了这次谈论的主导权,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那是因为‘道胎’比‘魔种’要温和得多,比起‘魔种’强大的爆发力,‘道胎’的优势在于近乎永不衰竭的持续力,‘道胎’对宫主姐姐你的影响,是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你的心性,使其变得日益冷漠,危害并没有‘魔种’那么大。”
“竟然是这样我一直以为我天生就是这样”,江晓云的神色不觉有些黯然。
而江晨星的反应则更为激烈,她想要的强大,可不是完全失控的强大,“柔服,你有解决的办法吗?”。由于赵抗怎么听都不像女孩名字,所以江晨星便用赵抗的表字柔服来称呼他,应该不会引起怀疑。
赵抗显然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沉思
冰封谷远离中原,而这一带早已伊斯兰化,可谷中及附近为数不多的汉人仍然固守着汉文化最核心的那些传统,与草原等地被迅速同化的情况全然不同,这激起了赵抗浓厚的兴趣。经过一番调查研究,赵抗找出了几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穆斯林内部极其团结,而又不像中土汉人那样习惯忍让,一旦发生纠纷必然一拥而上,仅凭个人的力量难以应付。所以当地汉人为防意外,都不得不选择了聚居的方式,这样一来文化传统便很难被同化了。因为在聚居的情况下,即使当地人口比例中本族只占很小一部分,日常生活中却还是更容易见到本族人,民族认同自然不容易动摇。
由此赵抗发现了“入乡随俗”这一习惯的莫大弊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了向外移民离开中国本部的汉人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当地人同化(可能后来的汉人移民也不自觉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才会有唐人街的出现。)。移居外地后,生活方式被同化是必然的,但是只要采取聚居的方式,同时固守原有的文化传统,即使人数居于劣势,也完全可以凭借汉文明的先进性,将人数更多的当地人同化。说到底,“入乡随俗”这一说法,其实是为了个体(含家庭)的便利,而损害了全民族的利益,这个认知令赵抗的心情颇为沉重,可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该怎么办呢?
还有个原因也很重要,十几年前耶律大石的大军征服了这里,并一直向西开拓疆土,在遥远的异域重建辽国。尤其是两年前耶律大石以寡击众,打败了十余万穆斯林诸国联军,又趁势西进,使强大的花剌子模成为附庸,从而完全确立了自己对整个西域的统治。由于契丹人早已高度汉化,由他们来做统治者,对移居当地的汉人来说,至少比让本地人统治要好得多了,而被同化的可能自然也小了很多。
耶律大石本是辽国贵族,在辽国灭亡前夕,率军以少胜多,大败趁火打劫的北宋军队而一举成名。随后因辽国皇帝一意孤行,耶律大石便在部下的拥立下称帝,向北退至草原,在获得一些部落的支持后,手中有了万余精兵。但是当时辽国大势已去,耶律大石便向西发展,就靠着这点兵力起家,在不到十五年的时间里,降伏了实力不弱的西域诸国,建立了一个版图不在南宋之下的新辽国,由于位置极西,在中原多称其为西辽国。而耶律大石并未因眼前的安定便放弃恢复故国的打算,期间曾多次派出大军试图伐金,虽然都因路途遥远而夭折,但是比起偏安的南宋小朝廷来说,可要强得多了。可笑的是,南宋朝廷对于耶律大石重建辽国之事,只有粗略的了解,皇帝和官吏们只关注与南宋接壤的几个国家,其自闭的程度可见一斑。
就在赵抗努力地练功学习的时候,组织的其他成员也没闲着。对于如今治下人口三十多万,军队超过六万人的组织来说,是时候杀出去了。于是,离台湾岛较近的岛国麻逸,便成了首选的攻击目标。
按陆仁当初定下的发展规划,先立足台湾,等站稳脚跟之后便向南洋发展。南洋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中南半岛,分布着有大小十数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都不低。如果光论水稻种植技术,甚至还在南宋之上,要不当初也不会从那里引进“占城稻”了。中南半岛诸国中以越南国力最强,另外真腊、占婆、蒲甘、罗斛、暹国和满剌加等等也都是实力颇强的国家。这些国家之间形成了微妙的均势,谁也吃不了谁,不管谁破坏这种均势,都会成为众矢之的。再加上中南半岛人口众多,总数恐怕不下二千万,以组织目前的实力,是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征服他们的,因此这个攻击方向很快就被放弃了。
于是组织便只能拿那些散布在南海周边的岛屿开刀。由于南洋造船业落后,岛屿间的交通很不方便,因此稍大的岛屿往往就自成一国。据说在南洋这种小小的岛国有上千个之多,当然,只是据说,汉人对外面的世界实在是太缺乏了解了。也正因为交通不便,当地的耕作水平相当低下,这点其实看当初台湾土著的情况就能推断出来。由于粮食不足,那些国家普遍人口有限,即使是其中较强的麻逸国,据说也只有一千多户而已。国土广大而实力不足,这不是肥羊是什么?于是麻逸国便成了组织的第一个攻击目标。
不过因为陆仁对麻逸人口不足万人这一点存有怀疑,再加上首战必胜的要求,此次居鹏足足带了三万人出征,其中水手和陆军各占一半。之所以选择快过年的时候发动战争,是为了避开台风季节。实际上,组织在原始积累阶段没少吃台风的苦,即使停泊在港内避风,台风的破坏力依然可怕。要不是有刘明他们在,“先驱”号每次受损都能迅速得到修理,它恐怕早就像历史上所有的先驱一样完蛋了
由于有俘虏来的老海员指路,这支对南洋当地居民来说空前庞大的舰队一路向南航行,终于逼近了麻逸国。抓来几个当地人一问才知道,麻逸国是这一带岛国中最大的一个,周围的几十个小国都臣服于它。而麻逸的人口远比大家原先以为的要多得多,因为它本国的军队就超过一万了。
第二十九章 挺进南洋
“多亏听了那家伙的话,要不这趟就真是白来了”,居鹏暗叹。自从加入组织以来,他接触到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终于开始正视汉人对外部世界的无知。
“我当初以为金军满打满算也就二十万人,现在看来只怕远远不止啊!”,居鹏不自觉地就想到了他当初的大敌。他和金人打了那么多年,但其实了解的情况也只限沦陷区而已,不然也不会闹出将燕京当成黄龙府的笑话。后来陆仁进行过简单的分析,当初辽国的军队就有上百万之多,而金国如今的疆域远大于当初的辽国,它才二十万军队,可能吗?对北方的劲敌如此缺乏了解,还整天喊着还我河山,岂不可笑?
现在亲眼看到传言的惊人谬误后,居鹏终于完全认同了陆仁的观点,“如果继续自高自大下去,而不能正视外部世界的话,我们汉文明是必定会灭亡的。”
麻逸如果将其臣属国家的军队都征集过来,实力并不弱,居鹏自然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他的军队迅速抢占了一块滩头阵地开始登陆。由于麻逸已经有较长时间没卷入过大规模的战争,再加上居鹏用兵神速,等到他们反应过来时,那一万五千陆军已经如同下山的猛虎一样,杀入了麻逸的都城。
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行军速度如此之快,攻势如此之猛,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但是居鹏很清楚,如果拖的时间一长,等敌人的援军一到,到时候遭到两面夹击,是必败无疑的。而如今看到居鹏的军队这么快就攻进了王城,那些小国的国王们自然就会开始打起他们的小算盘,那时便可以用计策分化瓦解了。
结果如同居鹏预料的那样,在藩属们的犹豫和观望中,麻逸都城被攻陷了。而此时居鹏也获得了更详细的情报,陆续来源的麻逸国藩属的军队总计已经超过了两万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而此时城内的抵抗仍未结束,为了避免夜长梦多,居鹏下达了屠城令,只要有一人反抗,便杀光屋内所有的人。几天后,这个并不算大的城市已经是遍地死尸,而那些援军则全被吓坏了,立场更加摇摆不定起来。
居鹏虽然不擅长政治斗争,但战争中的分化瓦解他可是熟门熟路,他一方面派出三千精兵追击突围而出的部分麻逸王室成员,一方面向其他的小国伸出了橄榄枝。那些小国本就不愿与这样可怕的敌人交战,见他们主动示好,自然是求之不得了。
不过,不知好歹的人总是有的,居鹏也绝不会手软。在他的命令下,居云率领八千精兵七战七捷,将那些不愿臣服的小国打得落花流水。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居鹏却下达了一个令大家非常意外的命令:他将灭掉最后那些反抗者以及搜刮战利品的机会让给了那些臣服的小国,而汉军则暂时修整。
这下连居云也觉得奇怪了,这凭什么啊?大家辛辛苦苦才将敌人打败,却让那些毫无贡献的家伙白得好处?但出于对父亲的敬畏,他没敢多问。
居鹏对战争的判断力极强,他已经敏锐地观察到,虽然本方连战连捷,但是士卒已经极为疲惫。目前还没显现出来,是因为在连胜的刺激下,士气极度高昂将其掩盖住了。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的军队再继续打下去,万一遭遇挫败,那时即使已经投诚的敌军也可能反水,全军覆没是毫无疑问的。
而现在本方可以得到很好的修整,那些家伙则为了获得战利品而争斗不休。等到修整完毕,他们也该疲惫不堪了,那时收拾起来就要容易得多。而这些国家因为文明程度较低,举措失当的情况会很常见,要找到打他们的借口,其实是很容易的。并且居鹏也能利用这段难得的闲暇获取更多情报,在敌情不明的状态下想打胜仗,实在是很辛苦。
事实上,这大概是居鹏第一次率军进攻语言不通的国家,与以往的情况大不相同。虽然也有少数翻译,但当地土语众多,沟通起来实在是很不方便。有鉴于此,离岛之前居鹏也特地找来陆仁商议此战的打法,毕竟陆仁虽然能力低下,但见识上是连他也自愧不如的。
陆仁经过简短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以组织目前的实力,几乎没有可能令当地人彻底臣服。在语言不通的情况下,想稳固统治那是不可能的,想让那些文明程度极其原始的当地人学习汉语汉字,难度实在太大,而让汉民去学习当地土语,就更不现实,因为当地的土语足有几十种
所以陆仁认为,只有将心怀不满的当地人全部除去,只留下少数绝对服从的顺民,组织才能在南海诸岛站稳脚跟。主要原因是目前组织治下的汉人实在太少了,不这么做的话反而会是自己被同化。居鹏虽然有些不忍,但他也知道,组织的使命是一定要达成的,无论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所以最后他还是决定按陆仁的方法来办。
由于他手中的兵力算不上充足,所以陆仁建议使用“以夷制夷”之计,即始终团结大多数的小国对付反抗最激烈的少数国家。这样,由于一直是以多打少,胜利会变得很容易,而组织在当地的声势也会愈来愈大。而在这一过程中,当地的人口被大幅消减,而财富则源源不断地流入组织囊中。
其实陆仁的方法与当初班超平定西域类似,但更加可怕。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的力量一直在增长,当实力对比达到临界点后,便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建立起稳固的统治。而当年的班超因为自身力量不足,只能纯粹依靠胡人的力量打胡人,效果就差了很多。如果当时汉朝向西域大规模移民,那么西域就能完全占据下来了。不是班超不知道这点,而在于他的权力不够,而现在组织可没这个问题,居鹏将以自己的实践,证明“以夷制夷”的真正可怕之处。
果然,连十天都没到,就有小国因为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居鹏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声张正义”的机会,联合那些吃了亏的小国,迅速平掉了那几个“邪恶国家”,而那些战利品也因此又重新回到了组织手中
并且,在此次战斗中,居鹏处斩了一名不听号令的小国国王以立威,把其他的国王们全都震住了。自此以后,居鹏指挥起各国联军来便顺畅得多了。这时被派出追击麻逸王室的三千精锐回来了,原来麻逸王室的最后一点军队躲进了森林之中,他们怕中埋伏,就没敢追。于是居鹏便以当地人熟悉地形为由,派出五千联军前去征剿,反正哪边死人对组织都是有利的。
第三十章 以夷制夷
这五千人都是选自那些不太友好的小国,有几个部将相当不解,“万一他们勾结起来,那不是又多出一个大敌吗?”
居鹏笑而不答,只是命令大家做好打大仗的战斗准备。在他的计划里,如果那五千人真的把残敌剿灭了,这固然好。如果兵败撤回那也不错,不但消减了他们的力量,而且还可以从中挑出一些逃跑最快的进行惩处。而如果他们与敌人合流,那就更好了,一来居鹏便有了清除他们母国的借口;二来他们合流后实力大增,一定会出动出击,希望收复失地,这在平原地区的野战,可比到山沟里去找人容易多了
下面局势的发展并没出乎居鹏的意料,那五千人中有二千多临阵倒戈,导致局面崩溃,最后只有三百多人成功逃回。这次胜利极大地激励了当地人的士气,自发的抵抗与袭击事件也迅速增多起来。
看到情势已经变得相当危急,一不小心就可能前功尽弃。居鹏终于下达了命令,早就准备好的一万多军队迅速出击,将有士兵倒戈的十三个小国全部夷平。随着主力出城,原麻逸都城内的守军数量大减,只剩下三四千人。麻逸王子见有机可乘,便带着他七拼八凑起来的万余人杀了回来,一路不断有百姓和见风使舵的小国投靠,当他们来到城下时,已经差不多有二万人了。
就在麻逸王子踌躇满志的时候,居鹏竟然亲率八百勇士杀出城来。麻逸军队猝不及防,一下子就被冲得七零八落,再加上这支军队本就没什么纪律性可言,混乱很快就变成了溃败,士气一落千丈。最后当居鹏带着几乎没什么损失的部下回城时,麻逸军中居然没人敢追。
惊魂未定的麻逸王子派人清点了一下伤亡人数,发现光战死的就有二千多,他开始有些害怕了。麻逸王子终于意识到,失去山林的掩护后,自己的军队看似数量很多,但遇到真正的精锐,却是不堪一击。可是要他现在撤军,他又很不甘心,数量是对方的五倍居然还要撤退,这消息如果传出,军心恐怕也要散了。
但是麻逸军队的士气已经被打没了,又缺乏大型的攻城器械,打了四五天连城头都没登上过,白白丢下了上千具尸体。再加上由于战局不利,原来答应投效的那些小国又开始蛇鼠两端起来,在这种情况下麻逸王子终于萌生了退意。俗话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愁上心来瞌睡多”,决定次日撤军的麻逸王子由于心力交瘁,很快就睡着了
“殿下,敌军杀进来了!”,睡梦中的麻逸王子睁开朦胧的双眼后,看到的是冲天的火光和士兵们恐慌的表情。不得不说,王子的亲兵还是挺忠诚的,试图杀出一条血路护送他出去,可此时四面八方都是敌军,想逃出去,简直在做梦!
其实数量上双方是差不多的,居鹏那边也就是城里杀出三千人,外加完成任务后得胜归来的万把人。但是一方训练有素,一方是乌合之众;一方是有备而来,一方疏于防范,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再加上恐慌这东西是会传染的,而谣言也会被放大,慌乱中的麻逸士兵只觉得敌人来了不知多少,连抵抗的意识都失去了。到第二天拂晓时,战斗已经结束,麻逸军队全部覆没,王子自尽,麻逸王国终告灭亡。
随后,居鹏的军队在这一带不断征战,始终团结大多数国家,消灭少数反抗之敌。渐渐的,当地的国家越来越少了,而战利品则源源不断地运回了本岛。而随着男女比例失衡这个问题的彻底解决,组织进一步加大了吸收大陆移民的力度,正好今年福建路一带遇到饥荒,灾民无奈之下,只得离开家乡前往台湾岛,因为听说在那里可以提供口粮和耕地。就这样,组织的实力进一步增强了,不久之后居鹏的大军又攻占了面积更大却只是一盘散沙的吕宋一带,组织的实力继续突飞猛进。
而此时的玄武宫中,却传来了一阵叹息,江晨星又好气又好笑地看着赵抗摇了摇头。自从来到玄武宫后,赵抗对医道的兴趣更胜从前,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医术,他开始找玄武宫的宫女们试药。虽说赵抗请教江晨星后控制了药量,不至于吃死人,但是恶心呕吐之类的不良反应那是常有的事。赵抗并没有命令宫女的权力,但是只要他使出杀手锏——可怜兮兮的眼神,宫女姐姐们就说不出拒绝的话了。于是很快玄武宫的宫女们便对其是又爱又怕,即爱赵抗的美貌与可爱,却又怕被盯上成为试验品,完全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可爱事物对于女人真是有着无比的杀伤力,大概只有江晨星因为比较了解赵抗的恶劣本质,才能无视这一点,而即使是她的姐姐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