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宋-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大漠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但是,地盘大了、人口多了,吃饭的嘴也就多了,想要大家发财致富,在他们看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抢,将天下其他民族的财富和女人全部抢过来,大概就是这三位仁兄现在的理想。然而,饭要一口一口地吃,对于先抢哪里后抢哪里的问题,三个人还是有些分歧的。王罕年老,只想着尽快致富,所以目标自然盯着富庶的中土,而两个年轻人志向远大,都认为应该先平定大漠,将其力量整合起来,再与中原各国开战。然而,王罕地大兵多,两人也只能俯首听命,顺便也见识一下中原军队的战斗力,为将来大举南下作好打算。

王罕的部落较为偏远,对中原地区并不怎么了解,还以为现在中原是大金国的地盘呢。这也难怪,大宋收复燕云后并没有继续北上,金国被利用成为了隔在大宋与大漠之间的屏障,再加上草原上文化落后、消息闭塞,王罕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而大宋由于大幅度改革的原因,其主要精力一直用在防内上,而即使重新开始扩张,也是先拿汉化程度较高的西南诸国开刀,这也是大漠上的豪杰不了解中土真实情况的重要原因。

既然如此,再加上燕云地区一向易守难攻,以克烈部为主的大漠兵马自然是瞄准了金国的中枢上京。而金人现在虽然实力恢复了不少,但他们防御的重点一直是南边的大宋,却对差不多有二十年没人寇边的西北面疏于防范,结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时布萨忠义已过世多年,金国已无名将,而即使纥石烈志宁未死,他那已经严重汉化的军队是否还愿意为大金国卖命也很成问题。原来,当初纥石烈志宁还在的时候,其军中就开始收容女真以外其他各族的勇士,到了后来甚至很多汉人也开始加入。因为大宋军法严峻,对那些桀骜不驯的刺头来说,反倒是这支被称为“天武军”的雇佣军更适合他们,因为在这里只看结果,没有那么多道德上的约束。而现在连他们的主帅都已经由汉人担当,所以完颜雍根本就没指望他们派出援军,然而天武军的士兵大多是辽东的农牧民,为了保卫自己的土地他们也不可能坐视王罕他们烧杀掳掠。于是,这些平常要钱不要命的家伙平生第一次发扬了风格,在钱还没拿到的情况下就主动增援上京。王罕师老军疲,再加上两个年轻人都有意保存实力,结果他的五万大军在金军和天武军的夹击下损失惨重,不得不丢弃了大部分抢掠来的财物,才侥幸逃出生天。

这次战争持续时间并不长,而且大宋连主力部队都没有被卷入其中,所以大臣们普遍不以为意,但是皇帝赵训却一直牢记当年赵抗的告诫,大漠诸藩才是真正的大敌,现在既然他们已经开始蠢蠢欲动,就绝不能让他们的气焰抬头。于是,赵训立即下令由赵奈的东北军团杀出长城,给大漠诸藩一点颜色瞧瞧,顺便也加深一下对金国的控制,不管如何这也是大宋的一个隐患啊!

虽然第一次入寇就告失败,堪称未来大漠双雄的两个年轻人却并没有心生怯意,“札木合安答,中国有百万大军,我们大漠即使能完全统一,起初恐怕也不过三四十万勇士而已,你说我们能打败他们吗?”

札木合自信地笑了笑,“百万大军又有何惧?我们今天吃掉他十万,明天再吃掉他十万,总有一天能够全吃光的”

“是啊!一个壮汉可以吃掉一头肥牛,不过不是一天吃完。”,铁木真暗自警惕,脸上却显出遇见知己的喜色来。

但是,能不能吃得下,还得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好牙口。当赵奈的十万大军(东北军团总共有三十万大军,只出动十万一是为了保障后方安全,二是为了降低后勤压力。再说以赵奈看来,对付目前还未统一的大漠诸藩,十万精兵足够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杀入草原之后,首当其冲的几个部落便成了无辜的池鱼,因为即使是赵抗掌权时开始就一直鼓吹要加强与外国的交流,都这么多年了,汉人对于草原还是缺乏了解,至少远远比不上空间距离更远的大食和天竺。

第五百七十三章  生物武器

因为在汉人看来,那两个大国至少还是文明国家,哪怕是女真、渤海甚至是吐蕃这类民族也都还可以交流,好歹也多少受过一些文明的影响,像大漠诸藩这种未开化的野蛮人他们是实在没什么兴趣。说起来要不是有情报人员兢兢业业地绘制好了大漠地区的精细地图,赵奈这一仗还真的不知该怎么打。

但即使如此,大漠上这么多部族,他也搞不清哪些是未来的威胁,所以只好一锅端了。不过赵奈毕竟是个仁慈的人,只要是主动投降的牧民,他都会予以赦免并将其安置在大河沿岸的肥美草场,可也许是由于语言不通的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宋军还是不得不一路平推过去,这令心地善良的赵奈不胜悲伤,还好有白莹钰善解人意地从旁开导。赵奈此次率领的军队是多兵种混编,战斗力极强,一路上遇到的部族无不望风披靡,杀敌过万自己却连一百个战死的都没有,还没因为水土不服而病死的多,但赵奈此次远征的作战思路才是真正的杀招

赵奈这次带有不少步兵,如果想要在茫茫大漠之中追歼敌军主力,这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他当然不会这样愚蠢。赵奈这次只准备将大漠之中的几条大河沿岸的精华地带扫平,尤其是漠南,虽然面积不算大,但在河套已经落入大宋手中的情况下,它至少养活了草原三分之一的人口,如果扣去大部分被西辽控制的漠西不算,那比例就更高了。这些地区的牧民不必逐水草而居,大都过上了令其他部族羡慕的定居生活,但当赵奈的大军杀来时,这个优点却变成了缺点,舍不得丢弃家业的部族便不得不正面迎战赵奈强大的多兵种混成部队,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在东部草原诸部被横扫之后,王罕的克烈部也成了赵奈重点打击的对象,其实赵奈沿河进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认路方便,一旦进了大漠深处,一路上渺无人烟,哪儿看上去都差不多,即使有指南针也是很容易迷路的,当年李广不就是栽在这上面了吗?赵奈可不像卫霍那样有着认路的天赋,他根本就看不见路

铁木真与札木合二人鬼精鬼精,稍一接触就发现这次出现的汉人军队与他们曾经交战过的金军大不相同,他们依靠战车与强弩的配合,在正面对战中几乎是不可战胜的。尤其是他们那种缺乏重甲防护的轻骑兵,对射时的伤亡比简直是惨不忍睹。于是两人不约而同地采取了避其锋芒的策略,反正损失再大,等他们一走便可以从别的部族那里弥补过来。在他们看来,汉人的军队不可能在草原上长期驻扎,所以战争的主动权始终在他们一边。

但是老王罕可没他们这样想得开,他现在是草原上最有实力的大汗,如果在宋军面前一仗不打就落荒而逃,自己还有脸见人吗?然而,意气之争从来就没有什么好结果,王罕的鲁莽之举使得克烈部差点遭到灭顶之灾,要不是他心疼孙子,留下了一部分兵马看守家眷,克烈部只怕就要从大漠诸藩中除名了。尽管如此,克烈部还是从此迅速衰败了下去,其实这次大败之后,两个年轻人麾下的兵力加起来就已经凌驾于他之上了,之所以谦恭的态度还维持了一年多,不过是为了台面上好看罢了。

然而,两只雏鹰也没有偷乐多久,因为他们发现赵奈的大军在扫平沿河地带的部族之后,并没有马上撤军,反而还就地筑起了堡垒。随后那些投靠他们的部族便在当地定居下来,后来更是有一些从燕云甚至中原的农牧民赶了过来

铁木真与札木合你四目相视,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出了一丝恐惧,如果任由宋军这样步步为营平推下去,大漠诸藩从此将日益衰弱下去,直到他们完全成为一个历史概念。从那些投靠宋军的牧民来看,如果他们向宋军投诚,应该也可以过上不错的日子。但是人都有尊严,他们又怎么会这么容易屈服?何况二人胸怀大志,怎么能够忍受被人圈养的日子呢?然而,宋军看上去是那么强大,仅凭他们现在单薄的兵力和粗劣的装备,怎么可能取胜?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两人的部众由于被迫迁徙到贫瘠的草场,牲畜马匹大批饿死,而瘟疫也随之蔓延开来。士兵们普遍缺乏食物,抵抗力大大下降,一下子就有很多人病倒了。但铁木真之所以与众不同,就在于他总是能在绝境之中看到希望。他突然间冒出一个念头,“他们装备再好,人数再多,遇到瘟疫不还是没辙吗?”

蒙古人由于常常遇到病畜传播瘟疫的情况,对瘟疫的传播方式反而比农耕民族更加了解,再加上赵奈的大军又是沿河布阵,这样固然可以不用担心侧翼的安全问题,但也为铁木真实施他的奇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几天之后宋军周边的牧民营地便有了出现瘟疫的传闻,而下个月初的时候这个消息所有人都知道了,因为不但有大批农牧民病倒,甚至军队里面也有人出现了上吐下泻、高烧不退等严重症状。赵奈心如明镜,在听完情况汇报之后,便发现疫情首先是从某个河边营地开始的,然后很多河边的营地几乎同时爆发。此后又过了数天,疫情才传到军中,因为现在卫生制度已经开始在宋军中间推广,尤其是在炸营期间饮水一定要烧开再喝,所以军中瘟疫的蔓延明显呈现出由点到面的情况,与居民区普遍大面积同时爆发截然不同。赵奈沉吟了一会,想通了其中缘由,问题应该出在那条河上

赵奈立即命令全体官兵和所有的农牧民马上迁离河边,并就地挖井作为新的水源。同时,赵奈派出大量斥候前往千里之外的大河上游进行侦查,后来果然发现了大量病畜被丢入河中,远远就能闻到熏天的臭气。军中的情况还好,大宋新兴的卫生学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减员,但是随军的农牧民大多没什么文化,特别是那些刚依附大宋不久的草原部族,显得尤为迷信,再加上有敌人的奸细从中造谣生事,弄得到处人心惶惶。好在赵奈亲自前往各地巡视,才将局势控制了下来,然而赵奈的身体本就不好,抵抗力自然很差,长时间逗留疫区的他终于病倒了

第五百七十四章  一命换一命

虽然这二十年里大宋的医学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于各种传染病始终缺乏好的治疗手段,赵奈的病情日益恶化,很快就已经不能理事。白莹钰见状知道不妙,一旦此事泄露出去,不但敌人可能乘隙来攻,那些归附的牧民也很可能心生异志。于是,她冒用赵奈的名义,秘密下令撤军,一是为了尽快找到名医替赵奈治病,二是因为白莹钰驾驭军队的能力有限,拖得太久必定出事。为了不让敌军察觉,白莹钰只将命令下达给宋军将士,而将那些归附的当地牧民当作弃子留了下来,以作为缓兵之计。最后,宋军是安然无损地撤退了,但是那些留下的各族牧民发现遭到抛弃之后异常愤怒,再加上他们中间又病倒了太多人,实在无力抵挡发现宋军撤退后大举杀来的大漠铁骑,所以几乎全部都向敌军投降。由于铁木真更会收买人心,投靠他麾下的部族最多,这也基本奠定了他日后一统草原的基础。白莹钰这一自私的行为,使得大宋失去了大漠诸藩本就有限的信任,因此日后大宋再次攻略大漠时不得不全凭将士用命去填。消息传到洛阳后,激起了朝野的强烈不满,然而大宋朝廷却没有对白莹钰作出相应的处罚,因为那时已经无法这么做了

回到燕云之后,赵奈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而大宋如今虽然整体上的医学水平较之二十年前有了飞跃性的进步,但要说到治疗疑难杂症的能力,却反而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天下三大神医如今一个都不在了,赵抗西行不知所踪,而江晓云自从赵抗离开后便与大宋朝廷中断了联系,而魔门解体之后已经无人知晓她到底去了什么地方,至于年纪可以当他们爷爷的“毒医”端木平则更是早在十年前就撒手人寰了。而燕京城内虽然有名太医,但却根本束手无策,就在白莹钰六神无主的时候,端木平的孙子端木玉刚好来到了燕京

“求您救救他,只要我能做到的,什么条件都没关系!”,白莹钰紧张地看着好不容易抓到的这根救命稻草。

端木平虽然也是当世的名医,但因为他在钻研医术时缺乏乃祖的疯狂,所以成就始终达不到那种程度。但是赵奈是天下有名的“贤王”,即使是他也对其十分钦佩,所以他还是绞尽脑汁为其诊治起来。到最后,他虽然好不容易从祖父当年未完成的手稿中找到一个对症的方子,但只是稍微看了一下,就无奈地叹了口气,让白莹钰准备为赵奈办后事

白莹钰自然不甘心了,在她的追问下端木玉不得不道出了实情,原来这种方法对人的身体伤害极大,即使是身体强壮的青年人都未必承受得了,何况赵奈已经年届而立,本来身体就不太好,现在又病了这么久,如果用这种方法的话,那不是九死一生,根本就是十死无生,而且比不治死得更快

“除非能想办法增强王爷的体质,但那怎么可能?再珍贵的药物,也得至少十年时间才有明显的效果,现在根本来不及”,端木玉很惋惜地叹道,果然这世界上一直都是“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的

“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明天您再过来看看就知道了”,白莹钰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什么,脸上隐隐有些喜色。

当天晚上,赵奈的居室中的闲杂人等都被赶了出去,只留下了昏迷不醒的赵奈和白莹钰主仆二人。许久之后,白莹钰才从里面走了出来,面上蒙着黑纱,脚步有些虚浮。而当端木玉被白莹钰的侍女小扣子叫来后,他却惊讶地发现赵奈简直像是换了一个人,虽然病情依旧严重,但从他的脉搏和气色来看,他现在的体质较之以前简直有天壤之别,这样一来他便可以放心地尝试一下祖父遗留的方法了。

然而,就在端木玉忙于治疗之际,白莹钰的住处却突然燃起了冲天大火,火势异常猛烈,当城防军赶来后,白莹钰已经连尸骸都找不到了。所以当后来内阁发出弹劾,要求总参谋部罢免她一切职务、并接受军法官审查的决议传来时,却发现已经根本没这个必要了

“即使你不说,我其实也能猜到”,赵奈平静地看着紧咬下唇的小扣子缓缓说道,眼中透出从未有过的悲伤。他是当年赵宋皇族子弟中最受赵抗喜爱的一个,自然清楚他会一种转移生命力的法门,这次自己本该殒命却突然身体强壮得足以承受那痛苦无比的治疗方法,而白莹钰却不明不白地因为“火灾”而死去。以赵奈的聪明,纵然小扣子信守对主人的承诺死不开口,他又岂会猜不出其中缘由?

从此以后赵奈就像换了一个人,本来他虽然身有残疾,却一直是个阳光开朗的青年,但自从白莹钰死后他就几乎再也没笑过。而他与他那皇帝大哥的关系也一落千丈,他甚至在此后几年里再也没回过洛阳,只是给赵训捎去几个字——“这下你满意了?”

赵训自然是后悔莫及,他虽然看不到赵奈现在的表情,但也体会得出赵奈在这次变故中受到了多大的伤害,看着心爱的女人为了自己而死,自己却什么也没能给她。赵训这次也算是长了见识,还是赵抗当年说得对,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恶,即使是再怎么恶贯满盈的混蛋,心中也总有善念,可惜他明白得太晚了。对兄弟万分歉疚的赵训千方百计地想要弥补自己的过失,他甚至冒着遭到内阁弹劾的风险给赵奈增加了十万户封邑。然而,赵奈的个性外柔内刚,现在他的心已经彻底死了,再没有转圜的余地,要不是想到若自己现在死去的话,白莹钰牺牲就白费了的话,赵奈现在恐怕早已从之于地下了。所以赵奈先是回绝了封地,后来又拒绝了赵训临终前托孤的请求。不过后世的史家居然以此为凭将赵奈认定为大宋改制以后臣子的典范,就不是这兄弟二人所能知道的了

不过赵奈虽然性情大变,倒也不是什么人的面子都不给,辛弃疾就是其中一个特例。无论是辛弃疾结婚,还是后来他出任西北军团统帅,赵奈都是亲自前去道贺,浑然不顾赵训那受伤的眼神。

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代天骄

说起辛弃疾的婚事,也是大宋开国以后的一大趣事,他的新婚妻子正是他长期以来的副手李堂,原来她当初是女扮男装来着。女扮男装的花木兰古已有之,但是李堂假扮的本事并不算怎么高明,而且还和大家一起生活了那么久,辛弃疾和他的那帮兄弟居然没有一个人能看得出来,这便是此事的可笑之处。

原来,因为在当时的赵国,女人是可以从军的,所以女扮男装根本没那个必要。正因为大家都以为没有哪个女人会这么做,所以即使发现李堂的一些异常之处,也不会往那上面想。直到后来李堂的大伯李宝荣升大宋海军总长,李堂主动换回了女装,大家这才明白过来。而在众人之中,辛弃疾的反应最激烈,“好哇,我说怎么每次我与女孩子搭讪,你都横挑眉毛竖挑嘴,是不是早就暗恋我了?”

辛弃疾说这种话本来是想羞一下李堂,也好报复自己多次好事不谐的怨气,他现在也猜到李堂女扮男装是为了手刃金兵报仇,毕竟女兵一般是上不了前线的。谁知人家姑娘大方得很,当场就表白了,原来李堂一开始就对辛弃疾有些好感,后来经过长期共事之后,好感升级成爱情其实也很正常。辛弃疾当场就懵了,想不到李堂的脸皮比他还厚,结果在一帮好兄弟起哄之下,以好事成双为由,当场给两人办了,也算是史上最速婚礼了

李堂假扮男人的时候就对辛弃疾沾花惹草管得很严,嫁给辛弃疾之后就更是标准的醋坛子了,但是她装成男人时辛弃疾还有所顾忌不敢乱来,免得被人以为有暴露癖。可现在李堂(现在其实应该叫李棠了)都是辛弃疾他老婆了,他反倒放浪形骸起来,结果后来他足足娶了十二个小妾,享尽齐人之福。李棠虽然心有不甘,但奈何自己确实满足不了辛弃疾那自小就被药物淬炼出来的强横身体,再加上肚子不争气,说话也没了底气。好在毕竟是患难夫妻,感情自与旁的不同,再加上随着李宝、李公佑父子先后出任海军总长,自己的娘家势力也越来越大,正妻的位子还是不必担心的

宋军北进大漠虽然功亏一篑,但毕竟占据大漠最富饶的地带差不多有一年时间,被迫离开的家园的各大部族在这段时间内不得不靠那些贫瘠的草场苟延残喘,数十万头牲畜因为食物不足而饿死,使这些部族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光饿病而死的人口就多达十余万,再加上各部族间因为争夺剩余草场和维生的食物而大打出手,使得伤亡进一步增加,总计不下三十万人。

损失虽然是普遍的,但那些英雄人物的与众不同之处,便是他们即使在面对不利环境时依然能够发现其中的有利因素并加以利用,铁木真与札木合兄弟二人都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势力不但没有衰弱下去,反而进一步强大起来。而铁木真做得更好一些,一来是他有一支完全脱产的军队,既利于征战,也减少了不必要的损耗;二来是他的胸襟更加广阔,即使是那些当初归附大宋的部族,只要对他有用,他也不计前嫌欣然接纳。而他自创的那套原始军事制度,则使得这些新的部下迅速被其完全掌控,而很少有背叛他的机会。

眼看铁木真渐渐有凌驾于自己之上的倾向,札木合可不像义父王罕那样老眼昏花,他终于无法再忍耐下去了,他出兵偷袭了铁木真的营帐,但却没能一击毙命。侥幸逃过一劫的铁木真立刻展开了反击,尽管由于实力的差距,铁木真在初期多次战败,但他所创的军事制度与其强大的个人魅力发挥出了扭转乾坤的作用。铁木真的部属即使被俘或者打散,绝大部分都会想法设法归队,而札木合的部属则有很多人被俘后便彻底倒向了铁木真,而且其后也一直死心塌地。就这样,随着战争的持续,铁木真的实力越来越强,而札木合越来越弱,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倒向了铁木真。

意识到前景不妙的札木合大肆屠杀战俘以立威,而铁木真则针锋相对地给战俘好吃好喝,甚至还发给马匹送他们回去,草原上的人心迅速开始倒向铁木真,札木合终因部下的倒戈而被铁木真彻底地击败,几乎仅以身免。在这数年之中,本来有能力改变这一切的王罕,却因为年老迟钝没有作出半点干预,眼睁睁看着札木合兵败。这样一来,铁木真终于摆脱了一切的束缚,成为翱翔于草原之上的雄鹰。

王罕再怎么迟钝,这时也终于发现自己很快就将大难临头,便在札木合与他儿子的劝说下与多个要好的部族会盟,集中一切可以利用的军力试图绞杀铁木真。然而,札木合率领他的本部精兵都不能战胜铁木真,又怎么可能带着这些杂兵取胜呢?何况王罕父子对札木合也心存猜忌,虽然任命将手中兵马交给他指挥,却又安排人手多方掣肘,札木合要能获胜,那才叫见鬼了呢!战争的结果在聪明人的意料之中,王罕父子身死,而札木合大概是早就知道会输,所以逃跑非常及时,又跑到了乃蛮部的太阳汗那里

铁木真现在已经拥有十万精兵,乃蛮部又与他有杀父之仇,他自然没有就此罢兵的理由。但是,乃蛮部实力不弱,距离又较远,如果大宋(上次赵奈退兵后铁木真意识到中土军力远比他想象的要更加强大,便加强了对中原的情报工作,现在虽然时间还不长,至少大漠以南有几个国家铁木真已经知道了)在铁木真西征时杀来那就大条了。于是,铁木真派人向大宋表示臣服,并希望开放互市。这样一来,铁木真不但可以免除远征的后顾之忧,还可以借互市的机会进一步增加战争的储备,当真是如意算盘。

但大宋那边也不是没有明白人,赵奈和辛弃疾这对叔侄便都反对接受,理由是大宋现在的国策是自力更生,以夷制夷不是不可以,但那些异族人必须交出军队的指挥权。像铁木真这样只是口头上说一声就算臣服,也太儿戏了,如果就此放任不管,等他统一了大漠,大宋帝国就算能力将其降伏,也必然要多付出大量的无谓牺牲。

第五百七十六章  成吉思汗

本来以他们二人的地位和影响,这一倡议应该很有希望得到群臣的响应,然而却是“天不遂人愿”——皇帝赵训刚好在这时驾崩了,虽然继任的赵恢能力只在其父之上,但国丧期间主动出击,怎么看都不太妥当,儒家纵然已经衰落,但它的思想影响却没办法在一两代人中清除干净

而铁木真没了后顾之后,没花太多年月就将乃蛮部彻底消灭,札木合这次终于被抓住了,铁木真假惺惺地想要宽赦他,但札木合还是选择了“不流血地死去”。此战过后,铁木真一跃成为草原上实力最强的首领,而他的威望更是与日俱增。几年之后,铁木真在斡难河的源头召开忽里台大会,即蒙古国大汗位,号称“成吉思汗”。从此大漠诸藩被蒙古人完全整合,并统一成一个强大的民族。虽然蒙古人在内部征战中伤亡过半,但是铁木真现在可以统一指挥三十万精锐骑兵,这个实力是以往任何一个游牧强族所无法比拟的。当年的匈奴、突厥等族虽然兵力更多,但完全由其单于、可汗控制的军队始终不过十数万人而已,其他的军队只能放屁添风,很多时候还得防着他们在背后捅黑刀,这也正是他们没能入主中原的根本原因。

契丹人耶律阿保机是从汉人那里学到了集权的思想,为日后大辽雄踞北方奠定了基础;女真人完颜阿骨打的情况也很类似,而铁木真则是无师自通,其军事制度虽然略显简约,但实效性与合理性还在辽金相应制度之上,足见其才过人了。不过,因为新加入的部族仍需消化,铁木真在其后的三年中并没有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大宋这时则进入了一场意外的狂欢之中。

当年郭玉等一干人犯以出海寻找新大陆为交换条件才逃脱一死,但是转眼二十来年过去了,他们却杳无音信,大家都以为他们已经因为海难葬身鱼腹。很多人还为其不值,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不去,至少还有些财产留给他们的子孙,现在倒好,人财两空了。然而,就在几乎所有人已经将其淡忘的时候,他们(准确地说,应该是他们的后代)却带着新大陆的各种稀奇的特产回来了,这下整个大宋立刻沸腾了。因为谁都没想到,在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竟然真有一片比现在的大宋还要广阔的大陆

原来他们漂洋过海到达彼岸之后,船只已经残破不堪,再也经不起一次类似的远航了。而当地虽然也有了相当的文明,但在航海能力上几乎等于零,他们只得暂时断了念想,好在虽然语言不通,但当地人还算友善,不少人干脆在那里娶妻生子了,比如这次回来的一行人中那位汉名叫做郭思华的姑娘就是郭玉与当地女子所生。

如果那些人只是普通人,大概也就会在那里安居下来,可郭玉他们几乎都当过官,而且个个能征善战,怎么能够忍受得了那种籍籍无名的日子?而且他们总共足有上百人,其中懂得造船技术的船工也有二十多人,自己动手将船修好也不是没可能的。本来郭玉他们只是想回国汇报,那样已经可以将功赎罪,而且还有重赏。但在修船期间,郭玉他们对那片新大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发现它是那样的广阔,而且物产充足,极其富饶,如果好好开发的话,将来甚至还在中土之上,尤其是有些地方还盛产金银和玛瑙等多种宝石,这实在是令那些冒险家垂涎三尺。

不过,虽然当地人没有马匹,战法和装备也极其原始,但光凭郭玉他们这两三百号人,还是不可能征服这整片大陆的。于是大家合计一下以后,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积极介入当地人的冲突,以谋求一个扎实的立脚点;另一方面则尽快派人回国报信,希望大宋朝廷派出更多的移民和军队来到这里支援他们。毕竟新大陆地广人稀,即使大宋朝廷不想发动战争,走和平路线也一样大大有利可图。然而,在工具与人手都缺乏的情况下,修好那些破船并非易事,最后还是年轻一辈成长起来以后造出了可用的新船,才终于能够回国报信。不过,也正是因为时间拖了这么久,这些年轻人带回来的惊喜才更加令人开心

骆马和羊驼之类的奇珍异兽只能吸引一下眼球,而那些甚至尚未命名的农产品则令行家欣喜万分,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在高兴的同时,也没忘记发挥一下天朝上国的优越感,将这些农作物命名为“藩薯”、“夷薯”之类的贱称。好在种地农民想的没他们这么复杂,“山芋”、“土豆”、“玉米”等好听好记的名字得到了更快的推广

有了这些新大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