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英美娱]真爱之路-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13岁,而那时候的他,也不像现在这样瘦,脸颊上还有点肉肉的,笑起来很可爱。”
  汤姆在一旁有些害羞的笑出了声,而阿格莱亚还在继续讲述:“我们的认识真的很像是电影情节,我骑自行车撞到了他,然后带着他到玛丽莎的店里上药,后来他也常来店里买甜点,然后就慢慢熟识了”
  亚历山德拉笑着说:“Wow,听起来真浪漫,那阿格莱亚你难道从那时候就爱上了他吗?”阿格莱亚点点头,说道:“是啊,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对吧?但那确实是真的,在遇到汤姆之前,我从没有被谁打动过,而遇到他之后,我也就再也无法被谁打动了。”
  亚历山德拉有些惊讶地说:“哦,那也就是说,直到你们在一起,你一直爱了他七年吗?太不可置信了!阿格莱亚,你是怎么让自己坚持过这漫长的七年来的啊?”
  身旁的汤姆握紧了她的手,阿格莱亚也笑着回握他,并对亚历山德拉说道:“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我有一个中国助理,她叫艾莉丝,她曾经跟我说过一句中国的古话,我觉得这句话,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正好,这句话是:情到深处,无怨尤。”
  女主编显然有些被女孩的话所震撼了,她沉默下来,似乎花了些时间消化女孩这句话中深藏的深情厚谊,然后,她重新开口,问汤姆道:“那么汤姆,你又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也爱上了阿格莱亚的。”
  汤姆微微皱了眉,有些苦恼地说:“哦,God,这个问题可真不好回答,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什么时候爱上莱亚的,我的朋友,就是本尼迪克特,他说我其实早就对莱亚与众不同了,只是我一直没有意识到。Anyway,我真的要谢谢本尼迪克特,如果不是他点醒了我,我和莱亚也许到现在还在绕圈子呢。”
  “那么本尼迪克特是怎样点醒你的呢?”亚历山德拉又问道,而汤姆说:“他问了我一个问题:如果我错过了莱亚,我会不会遗憾。我问了自己的心,它给予了我肯定的答案,于是我知道,我会遗憾,所以我不能错过她。后来,我知道了莱亚其实也是爱我的,就更加庆幸自己没有错过她,因为我可能再也遇不到一个像莱亚这样爱我的人了。我很高兴我最终没有失去她,我亏欠了她七年,我会用余下的时间,来补偿给她。”
  采访继续进行,汤姆和阿格莱亚继续坦诚地回答着女主编的问题,而女主编也在与他们的对话中,慢慢被两人之间那种动人的感情所打动。
  面前的这对情侣,相差11岁,但他们的心,却近若比邻。他们知晓对方的心,懂得对方的理想,理解对方的立场,支持对方的决定,他们并不像外界所猜测的那样,是莱亚单方面地依靠着汤姆,相反的,他们是在彼此依靠,彼此扶持。
  采访进行到最后,亚历山德拉请汤姆和阿格莱亚用一句话,来说一说他们心中完美的爱情,同是莎翁迷的两人,不约而同地引用了莎士比亚的名言。
  汤姆说:“若是真爱,矢志不渝。”而阿格莱亚则说:“爱情不是花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不是轻绵的眼泪,更不是死硬的强迫,爱情是建立在共同语言的基础上的。”【注4】
  新一期的《Vogue》一经发行,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期的时尚大片,是由现在正受热议的情侣汤姆和阿格莱亚拍摄的,更因为在这一期里,主编亚历山德拉亲自执笔,写了一篇关于其采访汤姆和阿格莱亚的文章。
  也许是为了配合两人莎翁迷的身份,亚历山德拉应景地把名字定为了“真爱之路,永无坦途”,并在这篇文章里,为大家真实再现了当时采访时的情景。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亚历山德拉这样写道:
  “在采访结束后,我们互相笑着道别,汤姆和阿格莱亚先行起身,准备离开,而我则低下头整理我的物品。
  等我整理完抬头的时候,正巧看到走到门口的阿格莱亚,抬起手准备为汤姆整理他领带上歪掉了的别针,汤姆则笑着低下头,将领带凑近阿格莱亚的手里,让她能轻松触到。
  这个场景很简单,但我却从这里面体会到了一种安然的幸福,我于是想起了备受阿格莱亚和汤姆推崇的莎士比亚,曾说过的话——真爱之路,永无坦途。
  在抵达真爱之前,他和她,都曾走了一段不短的路程。这条路并无路牌,也无指引,这条路有崎岖,也有分岔,但幸运的是,上帝最终让他们到达了目的地,握住了彼此的手。”
  亚历山德拉不仅是一个优秀的主编,她同样是一个一个优秀的记者,通过她的文字,汤姆和阿格莱亚的这段恋情,跃然纸上,不仅打动了全英国,还触动了全世界,就连原先对这段恋情存有微词的人,都纷纷沉默了下来。
  也是在这时候,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再次拜访了他们的青年大使汤姆,提出了想请他的女友阿格莱亚,为基金会写一首歌,配合汤姆这一次的去几内亚时拍下的一些镜头,制成一个宣传短片,呼吁大家关爱第三世界国家的那些孩子。
  阿格莱亚一听汤姆提起,毫不犹豫就答应了,汤姆回来之后,就跟阿格莱亚多次说起过那里的生活,令阿格莱亚也备受打动。
  小时候的她,虽比几内亚的孩子好很多,但比起衣食无忧的汤姆来说,她也算是苦孩子出身了,那些孩子的经历,她更加能够体会,她更懂得贫穷意味着什么。
  而现在,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需要为衣食担忧的女孩了,她已经有能力养活自己,也有能力帮助别人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阿格莱亚很乐意帮忙。
  她把自己闷在家里整整三天,写出了这首《Every Child》,然后马不停蹄就开始录制,为了不让公司为难,她自己掏腰包,包揽了这首单曲的制作和发行,并将所有销售所得,都捐给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而这一首《Every Child》,也因为其动人的曲调和感人的歌词,上市以后,就迅速流传开来,当即登顶各大音乐排行榜榜首,其后更在英国单曲销量排行榜上占据冠军宝座长达13周,成为了继迈克尔·杰克逊的公益歌曲三部曲【注5】后,最成功的公益歌曲。
  阿格莱亚的这首歌如此受欢迎,对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他们立即配合着阿格莱亚的公司,将汤姆在几内亚拍下的那些影像与Syco Music拍下的阿格莱亚在录音室里录音的影像巧妙地剪辑到一起,制作成了《Every Child》的MV。
  他们还在MV的最后,让汤姆和阿格莱亚一起,穿着印着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标志【注6】的T恤,一起在屏幕上写下一行字,这行字正是歌里面的一句歌词,也是这首歌的核心思想:Every child deserves a clean break。【注7】
  MV播出后,其宣传效果超乎了汤姆和阿格莱亚的预料,短短一周之内,就有无数来自社会各界,世界各地的善心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支持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工作,有的是捐款,有的是捐物资,有的人则是干脆带着亲友一起来当志愿者。
  在阿格莱亚的这首公益歌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广大影响的时候,远在德国的巴伐利亚州,在某个古老的小镇旁的古堡里【注8】,一件与她有关的事情,也正在徐徐上演。
  身着黑色西装的管家曲起中指,轻轻叩击着一扇棕红色的雕花木门,在听到门内传来“进来”的声音后,管家才打开门走进去。
  门内是一个相当宽敞的书房,前些年翻修过的城堡,已不再是古老阴沉的代名词,里面的设施已经非常现代化了,当然,在细节处,也刻意地保留下了一些古老的元素,比如墙角站立的那副古老的盔甲,以及天花板上的穹顶画。
  管家恭敬地走过去,将手中的文件袋递给了端坐在一张黑色办公桌后的中年绅士,说道:“老爷,您要的调查结果,已经送来了,请您过目。”
  绅士手中正在书写的笔停了下来,他随手将笔放下,接过了管家手中的文件袋,略有些急切地打开了来,拿出里面的文件,仔细看起来。
  在看到其中一页时,他的眼睛猛地瞪大,他愤怒地将手里的资料一掷,大声对管家说:“快,去帮我订明天到伦敦的机票,我明天就要去伦敦!”
  管家也不问缘由,应下了绅士的命令后,便去办自家老爷吩咐下来的事情了。管家离开后,中年绅士又在书房呆了一会儿后,发现自己根本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工作,他索性起身,回卧室去了。
  一进与卧室相连的起居室,绅士就看到自己的妻子正在同厨房里的主厨说着什么,看到他进来,妻子出声唤了他一声。他应了,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却又忍了回去。
  他的妻子感觉到了他的欲言又止,便先让主厨离开了,等起居室只剩下夫妻二人的时候,她问:“老爷,你想说什么?”
  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慢慢走到她身边坐下,然后说:“夫人,我明天要去英国一趟,有一些急事要处理。”她问:“什么事那么急呢?”他忽然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只能说:“哎,说来话长,等我回来再详细告诉你吧!”
  作者有话要说:我真的服了我们学校的办事效率了,我就是想要在成绩单上盖个章,我都跑回学校四五次了,今天终于盖到了,这是什么破烂效率啊掀桌!!!
  身为学校重要部门的相关老师,肯定应该经常在学校里啊,肿么老是玩失踪,你丫逗比呢么!真是,每次回学校,来回就要快3小时,弄得我跑上跑下的很有意思么!真是叔叔可以忍婶婶都不能忍!想着自己这几天跑了多少趟,就深感累觉不爱……
  跑得汗流浃背的某北虚弱地码完了这章,姑娘们且看着,我受不了了,要去睡觉了,评论我睡醒了回。我今早六点半就起床了啊,生怕去学校时那个教务处的老师又消失了,拿到资料后又迅速赶往中介把资料交给他们,等忙完回家都一点多了。本来想睡个午觉,又怕自己一觉睡到晚上七点多(我真有过这种记录……)耽误更新,还是先更了吧。
  PS:下次更新,老规矩,周六晚上9点前。
  附图,让抖森先森的美颜来治愈我伤痕累累的小心灵吧……:
  【注1】:曾看过一个帖子,盘点欧美娱乐圈的老夫少妻的组合,其中年龄差最大的那一对,相差34岁。这一对夫妻中的那个男的,和抖森先森还有那么点小联系,他就是《午夜巴黎》的导演伍迪·艾伦。而且,他的那个年轻的妻子,曾是他前妻与其前夫的养女。是不是赶脚信息量有点大啊╮(╯▽╰)╭……为感兴趣的孩子附上这个盘点老夫少妻的贴,顺便说一句,伍迪·艾伦那一对,在最后一页。揭秘欧美娱乐圈的老夫少妻
  【注2】:亚历山德拉·舒尔曼(Alexandra Shulman)是英国版《Vogue》的历任主编中相当成功的一位。自从她1992年上任以来,《Vogue》英国版的发行量从170000本稳定攀升到了220000本。2005年,她获得了英国女王颁发的OBE勋章。她是知名记者Drusilla Beyfus和Milton Shulman的女儿,同时她自己本身也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她从不认为自己是时尚圈的人,也不喜欢追逐所谓的时尚,她还曾透露,自己喜欢的外套都是些不起眼的小品牌,还说她早在决定要在Vogue做编辑时,就决定不让自己的工作影响自己的穿衣风格,因为她不想把自己弄成自己无法驾驭的样子。附上她的图片一张
  【注3】:OBE勋章,即“官佐勋章”,其实是“最优秀不列颠帝国勋章”的其中一个等级。这个“最优秀不列颠帝国勋章”总共分为五级,按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依次是:爵级大十字勋章(GBE)、爵级司令勋章(KBE/DBE)、司令勋章(CBE)、官佐勋章(OBE)和员佐勋章(MBE)。
  【注4】:抖森在现实生活中接受采访时,在被问到他心中的完美爱情时,他就曾引用过这句话,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第116首,原文是:Love is not love which alters when it alteration finds。而阿格莱亚引用的那句话,出自莎翁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原文是:The sentiment is not the flowered cloudy under sweet talk; is not in Arcadia's sweet talk; is not light wadding tear is not the stubborn force; love is the establishment in together on foundation。
  【注5】:MJ的公益歌曲三部曲,其实就是:《We Are The World》、《Heal The World》和《Earth Song》。
  【注6】:附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标志图一张:
  【注7】:这句话,其实是引用自抖森先森,这是他在Nerd HQ中谈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时,说到过的原话。
  【注8】:由于德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封建采邑制,每块封地上都有贵族住宅,这样的历史给它留下了5000多座城堡,而每年都有20到40座城堡上市交易。这些让人憧憬的童话般的古堡,多建在山丘上,并不适合胆小的人居住,保养成本也很高,建一栋新楼的成本可能都远远低于一座古堡的供热成本。查资料时查到,通常保养、供暖、供电和其他与城堡相关的费用,一年大约需要花费13。1万美元左右,所以古堡不是你想住,想住就能住啊╮(╯▽╰)╭。而之所以写这座城堡位于乡镇,是因为德国私有城堡往往处于乡村地区,德国主要城市市区内的大部分城堡都是公有的。附上找资料时顺手寻找的一张古堡图,大家可以这个为蓝本,想象文中古堡的样子:

  ☆、第四十章 尘封的往事

  “老爷,我们到了。”司机停下车后;扭过头;对坐在后座的闭目不语的中年绅士说道;这位绅士应声张开眼睛;眼里却丝毫没有迷蒙的睡意;满满都是锐利。
  绅士“嗯”了一声,副驾驶座上的黑衣保镖很快下车;为他打开车门,小心地服侍男子下车。等下了车后,中年绅士很快站定;他一手拄着自己的手杖;一手将帽子戴好;并环视四周,打量着这个地方。
  这里是伦敦东南部的格林威治【注1】,在泰晤士河的南岸。这里有本初子午线【注2】,这里也是世界计算时间和地理经度的起点,也是在这里,整个世界本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这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张海图【注3】,这里见证了英国整个17到18世纪的天文航海史。
  此刻,中年绅士一行人,正在格林威治的一栋独栋的二层小楼外,小楼整体呈砖红色,前院的小花园明显是用心收拾过的,修剪整齐的草坪和茂盛的矮丛灌木,一切都显得如此生机勃勃。
  中年绅士不着痕迹地呼出一口气,一步步朝着那栋小楼走去,黑衣保镖也很快跟上。小楼的门是双层的,外层是一扇纱门,内层是铁灰色的大门,绅士按过门铃后,房内传来一个女声请他们稍等。
  过了一会儿后,铁灰色的大门打开,一个女子的身影出现在纱门后,她穿着碎花的家居服,系着围裙,一边用围裙下摆擦着手,一边说:“请问你找……”
  话还没有说完,她看清了门外的人,她的动作整个僵住,愣在原地不知该如何反应。中年绅士脱下呢帽,低声说道:“凯伊,很久不见了,不请我进去坐坐吗?”
  女子被唤作凯伊的女子有些拘束地笑了笑,打开了纱门,请中年绅士和他身后的黑衣男子进来坐,中年绅士在客厅坐下,黑衣男子站在他身后一步远的地方,留意着周围的一切。
  凯伊为中年绅士倒上了一杯热腾腾的红茶,男子优雅地执起杯子,饮了一口,轻轻放下杯子,环视了一下房内的陈设,说:“很温馨的房子。”
  凯伊有些干巴巴地说道:“谢谢你,伊莱亚斯。”中年绅士,也就是凯伊口中的伊莱亚斯,从容地看了明显带点坐立不安的凯伊,淡淡道:“你好像不是很欢迎我。”
  凯伊放于膝头的手猛地收紧,她稳了稳情绪,才开口说道:“并不是不欢迎你,我只是有点意外,因为当时我们分开的时候,说好了以后再也不要打扰对方的生活的。”
  伊莱亚斯皱了皱眉,说:“的确,但那是因为你坚持这样。还有,凯伊,你不觉得你还有一些事情,应该告诉我吗?”
  凯伊脸色微白,脸上满是拒绝的神色,声音微微拉高地反驳道:“No,我们并没有什么好说的!”伊莱亚斯那双锐利的眼睛微微眯起。
  他拍了拍面前的茶几,力道并不大,但食指上戴着的祖母绿指环在玻璃茶几的表面相触时发出了脆响,凯伊的神经也为之一跳。
  伊莱亚斯的声音里渐染上了怒气,说道:“是吗?那不妨由我来提醒你吧!1992年6月26日那天,你还记得吗?”
  凯伊终于抵挡不住压力,整个人崩溃般地捂住脸,浑身颤抖,哀声道:“伊莱亚斯,别说了,求你别说了……”
  她怎么会不记得?她怎么可能不记得?那是她心头永远不可能痊愈的痛,是她此生最大的罪孽,是她一辈子的煎熬!她有罪,她是个罪人!
  凯伊和伊莱亚斯初遇的时候,他们都正值青春年少,那一年,凯伊才18岁,伊莱亚斯也不过刚满22岁,他们相遇在新天鹅堡,那时的凯伊正在假期的旅行中,而那时的伊莱亚斯是作为东道主,带着两位客人来这里游玩。
  因为自小在巴伐利亚长大,新天鹅堡对于伊莱亚斯来说,早已经是后花园一般的存在了,连导游的讲解词他都快能背出来了,所以在为这两位客人找好了导游,并派一个保镖跟随后,他就干脆都到了天鹅堡中间的露天花园里,准备在这里等候两位客人游览完毕。
  正是在这里,伊莱亚斯遇见了一个女孩,她穿着白衬衣和牛仔短裤,坐在长长的石阶下方,低头揉着自己脚踝,嘴里嘀嘀咕咕地说着什么,似乎是在抱怨着自己的运气。
  听着她那愤愤不平的口气,伊莱亚斯便不知为何有了些笑意。自小严谨的他,竟走到了女孩身边,也坐到了石阶上,问她怎么了。
  女孩抬起头来,有些讶异和好奇地看向伊莱亚斯,然后他便被她那双漂亮的蓝眼睛所吸引,而女孩也被伊莱亚斯那头漂亮的金发吸引了。
  两个同样年轻的人,又同样无什么事可做,就干脆坐在一起交谈起来,虽然女孩只会简单几句德语,有时候语法还错的一塌糊涂,虽然伊莱亚斯的英语,怎么说也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德国口音,但这两人还是交谈地很是愉快,于是她知道他叫伊莱亚斯,而他也知道了她叫凯伊。
  凯伊身上有一种活力,那是伊莱亚斯正好缺少的那种活力,这种活力令伊莱亚斯向往而羡慕,以至于那天,在客人游览完后,伊莱亚斯还坚持要送扭了脚的凯伊回她入住的酒店,并且与她约好第二天带她在巴伐利亚游玩。
  接下来的日子里,伊莱亚斯便带着凯伊,将巴伐利亚好玩的地方玩了个遍,跟凯伊一起相处的时候,他总是很开心,脸上的笑容也比平日里多了很多。
  跟凯伊在一起时,没有人会要他食勿言寝勿语,他可以放声大笑,可以大口喝酒,可以做鬼脸也可以骂人。
  在这样肆意而欢乐互动中,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这天,凯伊告诉他,她要离开巴伐利亚,离开德国了。
  伊莱亚斯当时整个人都懵了,心里的惶急和不舍几乎压垮他,于是他此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自己冲动了一次。
  他在她面前单膝跪下,对她说:“凯伊,我爱你,请你留下来,请你跟我结婚。”凯伊喜极而泣,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整个人哭得止都止不住,然后擦着眼泪猛点头。
  他狂喜地从地上跃起,拉着凯伊到最近的首饰店买了婚戒,当即为她戴上,握住她的手怎么也不愿意松开。
  如果这是一个童话故事,那么到这里,就是最最完美的结局了,可惜的是,这不是童话,又或者,这其实是每个童话隐藏的那个结局,谁也不会告诉你,在灰姑娘和王子结婚后,他们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你也永远不会知道,也许这个故事的结局,并不是快乐的。
  被爱情冲昏头脑,冲动成婚后的两人,在婚后,慢慢发现婚后的生活,跟自己想象的其实并不一样。
  凯伊家只是英国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而伊莱亚斯,却跟凯伊身份大不相同。他们相识的这一个多月里,凯伊只知道他叫伊莱亚斯,从没问过他姓什么。
  直到去公证结婚的时候,凯伊才知道他的全名是:伊莱亚斯·冯·里希特霍芬【注4】,其祖上与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红男爵”是同宗的【注5】,也就是说,伊莱亚斯是名副其实的贵族之后。
  跟进入近代社会后,日益势弱的英法等国的贵族阶层不同,即使德国在一战后就废除了贵族的特权,但基于种种原因,德国的贵族阶层仍然长期把持着国家政权,占据着行政、外交和军事领域的关键职位。【注6】
  伊莱亚斯家虽已不再是具有头衔的贵族了,但是他们家依然显赫,那些家族传承并没有因此丢掉,那种源于骨子里的风骨,仍然镌刻在家族的血脉里。
  婚后,夫妻俩一同回了伦敦,跟凯伊的父母住了几天,然后凯伊就跟着伊莱亚斯返回了巴伐利亚,住进了伊莱亚斯从小到大住的地方,那个古堡。
  那时候的古堡,还没有进行过翻修,里面大部分都保留着上个世纪的风格,换言之,对于习惯了现代都市生活的凯伊来说,她就仿佛一夕之间回到了几十年前。
  婚后,伊莱亚斯在父亲的指示下开始慢慢接手家族事业,整日里陪着凯伊的时间也少了,凯伊更多的时候是和伊莱亚斯的母亲爱德拉呆在一起。
  爱德拉是一个端庄的女子,并不会肆意出言侮辱凯伊,即使她心里对这个来自英国的儿媳妇并不满意,还是一直和声和气地与凯伊相处。
  虽然爱德拉并不苛刻,但是凯伊跟她呆在一起时依然很不自在很有压力,比如婆媳俩一起喝茶的时候,每次看到爱德拉优雅的动作,凯伊就会觉得自己连怎么端茶杯都要忘了。
  终于,在他们结婚不到一年的时候,凯伊终于再也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她开始越来越多地和伊莱亚斯抱怨,他们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执不休。
  伊莱亚斯不知道为什么婚前那么活力四射,笑得那么灿烂的凯伊为何变得如此锋利而不安,而凯伊也弄不明白为何原本对自己温柔而包容的伊莱亚斯为什么越来越忙碌而陌生。
  一次激烈的争吵后,他们陷入了冷战,因为德国婚姻法规定,夫妻分居不足一年,是不能申请离婚的【注7】,所以凯伊提出自己要回英国,一年后他们再去离婚。
  因为凯伊的态度实在是太过坚决,所以伊莱亚斯只有同意,并每个月打一些足够凯伊生活的钱到凯伊的银行账户上,让她即使不工作也能衣食无忧,且他也觉得也许分开后,大家冷静一下,会让他们重拾往日的情谊,弥合婚姻的裂痕。
  可惜的是,他终究是低估了凯伊对于他们婚后生活的抗拒和恐惧,一年后,凯伊仍然坚持离婚,伊莱亚斯无奈地与她办理了离婚手续,离婚时,凯伊没有要伊莱亚斯一分钱,唯一的要求是希望大家以后不要再打扰彼此的生活。
  跟凯伊离婚后两年,伊莱亚斯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一个世家之女弗莉达,他们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彼此也算熟悉,故而伊莱亚斯并没有过多的抗拒,又或者说,凯伊的离去,已经带走了伊莱亚斯的爱情,所以跟谁结婚,现在对他来说,也并不重要了。
  弗莉达是一个很好的妻子人选,伊莱亚斯能够放心地把家里的事情交给她,他们也曾有一个孩子,是个可爱的金发男孩。
  可惜这个孩子终究与夫妻俩无缘,他还没有过完自己的两岁生日,就被一场疾病带走了,此后,伊莱亚斯和弗莉达也一直没有孩子。
  在伊莱亚斯心底,凯伊依然没有离去,所以每年到了他们相识的那天时,伊莱亚斯都会去一次新天鹅堡,在那里呆大半天。
  如果不是那次在新天鹅堡,伊莱亚斯被一个女孩的一句话打动,动了心思去调查一下凯伊,他直至今日都不会知道,他曾有一个女儿,而那时候,他们甚至还没有离婚,可是凯伊,却狠心地将那个孩子抛弃了。
  一转眼,都快21年过去了,他的女儿,如今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吧,她会是什么样子呢?会不会也像自己一样,有一头金发?会不会继承了凯伊的酒窝?她好吗?
  自从看过那份调查资料后,每次这样想的时候,伊莱亚斯就觉得自己的心被揪得生疼,他看着此刻,在自己面前哭的狼狈的凯伊,哑着嗓子说:“为什么?凯伊?就算是恨我,你也不需要牵连孩子啊!孩子是无辜的!”
  凯伊哭着说:“我没有办法,我真的受不了,我那时真的受不了了……”她终于在伊莱亚斯面前,断断续续地讲起了那段尘封的往事。
  那时他们刚刚分居,凯伊返回英国后,并没有回到父母家里,她租了间公寓,住了进去,那一段时间,她都过得浑浑噩噩,过得日月颠倒,有时候哭着睡着,又在睡梦中哭醒。
  两个多月后,她开始常常作呕,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生理期似乎已经推迟很久了,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去了医院检查,医生确定了她的猜测,她的确怀孕了。
  她神思不属的回到公寓里,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捂着小腹大哭,这个孩子,来得太突然了,也太不是时候了。
  凯伊是个基督徒,她不可能流产,她只有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她为自己请了个专门照顾孕妇的护工,在租的公寓里心情复杂地等待肚里的孩子降生。
  终于,在经历过漫长的妊娠和痛苦的生产后,她的孩子降临到了这个世界上来,那是个女孩子,小小的手甚至握不住她的拇指,她在医院的婴儿室里看到自己的女儿时,心里实在是百味杂陈,恰逢此时,她和伊莱亚斯分居已经满了一年了。
  凯伊一看到女儿,脑子里就转悠着一个念头:她不能让伊莱亚斯知道这个孩子的存在。以凯伊对伊莱亚斯的了解,她非常确定,如果伊莱亚斯知道了,他一定不会同意离婚【注8】。
  而她才20岁,她不想要在那个阴沉的古堡里,度过她的下半辈子!她不想要连吃饭都要操心自己的动作会不会过大,她不想要整日面对着虽然没有说什么,但眼里却盛满了否定和轻视的爱德拉。
  她不想要这样,她还这么年轻,她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她不应该过得如此地压抑和痛苦!对古堡生活那种深深的抗拒和厌恶,驱使着已经不复理智的凯伊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出院后不久,那个在她怀孕期间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