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梦之意外来客-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就连史书上也留下许多让人不解的地方;不提多少功过任由世人评说;却说曾在曹公笔下轰轰烈烈的宁荣二府仍旧是倒下了;这对毕生都以振兴荣国府为自己的信念的贾母来说如若晴天霹雳。
忠顺王攻打京城的这些日子,贾母可是恨不得自己去当那个开城门的人,让王爷赶快进来,政儿不知道做了什么让皇上知道了,也被压进了大牢。老大家的倒是天天来看自己,只是他以为自己不知道他白日里进了宫一趟;第二天老二家就被抓了吗;还不晓得是不是他对皇上说了什么坏话呢;别以为哄自己几句自己就能被他蒙蔽;就算政儿遭贱人陷害;自己还有宝玉呢,宝玉身上的那块通灵奇玉定能让自己家逢凶化吉。因而,贾赦想要告诉老太太皇上是如何的精明能干,如何早就看穿了忠顺王爷的阴谋,贾母全然不理会,只让下人们每天打听外面的战况。这些下人们一个个都是贪生怕死之辈,平日里就敢瞒着贾母私下里藏掖,更不用说这种时候了,每日里不过是出门二三里坐在一个小酒馆里随便和每天混在那里的读书人打听打听,这些读书都是不得志的,战争时候还出门不过是为了让自己的言论能进了哪一个上位者的眼中,能够一朝青云直上,都是前一天的消息,凭他们的羸弱,守城的将士哪里敢让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上城门,不然也不会再其余人都去城墙那里帮忙的时候还在酒馆里无所事事。
这些下人倒也不怕贾母发现,反正贾母也不能自己出来打听消息,其余京城里那些勋贵们都被皇上留了家眷在宫中,贾府已经算不上重要人物了,贾母才没被请去宫里,她除了听自己这些下人们的还能听谁的。
待晓得就算有红衣大炮,皇上还是要败了的时候,不顾自己的年老体迈,得意洋洋的对贾赦道:“老大家的,你也别怪我更疼你的弟弟,他的眼光比你要好,晓得和王爷,不,马上就要是新皇了的忠顺亲近,你和琏儿都是糊涂的,王爷托付你们一封信都做不到,让宁国府抢了功。不过不怕,等王爷进了城,知道了政儿为了他都进了天牢,还怕没有好处吗。你这样糊涂,把国公府交给你我能放心吗?”
正喋喋不休的和贾赦说着话,却见薛家的人前来报喜,贾母以为薛家也知道自己家马上就要发达了,只是上赶着来攀附呢。只是见那下人不卑不亢的,心里就有些不喜,便问道:“你们家小姐可好,大哥儿可好,这外面打仗,大哥儿又在通州,别出个什么意外吧。”
那人觉得这话阴阳怪气的,特别不是滋味,这人却原来不是下人,而是薛蟠新认识的朋友,这次陈云能够转败为胜这么快打败通州的那些人来驰援京城,自是有原因的。通州有不少流放过去的罪犯,陈云不拘一格,允许他们戴罪立功。这些人有很大一部分是京城流放过去的,这辈子已经没有了前程,是死是活也就无所谓。得知能戴罪立功回家,比士兵们还拼命,更有他们进入军营后得知忠顺王爷已经分出兵马直接攻打京城去了,想起自己的家人还在京城,也不知道好不好,更是恨不得马上打倒叛军。另一边又有贾琏天天在那里喊忠顺王爷是叛逆,他是个好机变的,各种暖人心的话流水一样的来,然后又说起忠顺王爷失败之后,这些士兵们的亲人们也要受到惩罚。天天要几十个嗓门高的人在军队停战的时候在城墙上喊话。这些人大都不识字,不过是上面的将领们说京城里皇帝受了奸人蒙蔽,想要解散军队,不想发军饷,王爷要清君侧,这才跟着打了过来。现在见各路都是反抗的人,又都骂自己等人是乱臣贼子,心里就有些没了斗志。之后和那些流放之人打了一场,比之前的伤亡更大,军心便有些不稳,那些叛军将领们也知道这样不妥,只是忠顺不在,要是把这个消息传过去,只怕各个都是斩首的后果,那位王爷可不是个好说话的人。因而就算如此也都没有传消息过去,这样几面夹攻,叛军不但没有攻破通州,反而大败了。
薛蟠此人是个傻大胆,这辈子最最担心的便是自己的妹子和母亲,哦,还有前些日子收到信里那怀孕的香菱,听说忠顺王爷打到京城攻城之后,那些兵士们很可能烧杀抢掠,着急的不得了。也不顾贾琏让他做后勤的事情,自己主动奋勇争先,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他这样不要命的上战场,虽然受了伤,却还真立了功,不但将功折罪,还成为了个伍长,大小是个官。只是通州的乱子平了,陈云要驰援京城的时候,他因身上的伤却不能跟着去了,因而拜托自己队里的战友帮忙告诉家里自己平安的消息。这来贾府里报信的人便是薛蟠的战友,不然这会儿京城里乱糟糟的,女眷们谁敢来报信啊。
因而此人不耐烦贾母这脾气,便道:“ 薛兄弟自然是好的,帮皇上平乱,不但前罪赦免,还立了功呢。不日便要回到京城来呢,便是小姐前些日子定下来的姑爷,也因为跟着陈将军驰援京城封成了五品的千户。我来此也是薛家太太因府中的人可能不知道前面的消息,让我来告诉一声,通州知府贵府琏二爷立了大功,将来有的是圣恩,说不得两三天内皇上对将叛王压了起来,平息城中纷乱便要有圣旨下来,府里也要准备好才是呢。”
贾母一噎,只是仔细一看,才发现此人穿的根本不是下人的衣服,又听他说的话不大对劲,忙道:“不是说王爷,不逆王的军队人马太多,战况艰难吗,怎么便要论功行赏了。”
那人这才知道贾府里的人消息这般不灵通,笑道:“正是皇上洪福齐天,情势危急的时候,陈将军定鼎通州前来驰援,正好赶上了,把忠顺逆贼打了个落花流水。”正说着,贾母吩咐出去打听消息的人也喜气洋洋的进来,贾母也不管其他忙问了起来,那人正好听了一耳朵消息,忙道:“老太太万喜,大老爷和琏二爷随同皇上回宫论功行赏去了,据说大老爷和琏二爷立了大功呢。上午我去打听的时候,咱们京城还危急的不得了,谁也没想到林姑娘的姑爷竟能带兵来援,皇上打赢了呢。我本来得了消息便要告诉老太太,谁知陈将军的军队跟皇上进城的时候,我见到了琏二爷,他吩咐我皇上找大老爷,我帮忙找了一下,便回来的迟了。”
贾母木然的吩咐众人打赏,木然的吩咐下人送薛家的那人出去,恍惚间只觉得府里众人的笑声越来越远。贾宝玉突然尖叫了一声“老太太”,众人这才发现贾母已经人事不省。
却说另一边,皇上回宫之后,虽然身上仍穿着盔甲,犹自有一些献血,脸上的笑容却是止也止不住,自己这些年来的隐忍都得到了回报,自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想了一会儿,皇上看到随驾的重臣们仍旧惊惶不定。知道此时不是发落各人的时候,为了稳定人心,还是先封赏功臣为主。
此话一出,众臣们都知道陈家父子立功最大,都不由嫉妒的看着他们两人,陈云自是由伯爵升为侯爵,那些大臣们因为事文臣,封赏甚少,想要让皇上压一压,待要说不妥,不料皇上直接笑说了句:“爱卿,到底该你的还是你的,上次要封你为侯,你自己推了,这回可无话可说了吧。”一句话堵死了众人想要阻止的话,陈大将军组织京城军队有力,皇帝也要封一个公爵。陈家虽是武功起家,却是颇懂韬略,如何不知要真接了这个公爵的话,是功高震主之象。陈大将军忙上前一跪,领罪道:“皇上恩赏臣不敢领,臣此战并未立功,险些叫逆贼冲进了京城,要不是云儿将功折罪,领兵来源,只怕臣只能自刎告罪了,哪里值得皇上如此称赞。臣自觉自己心力衰竭,再无前些年明理,恐怕是年老糊涂了,只盼皇上不怪罪臣之失利,允臣告老。”
皇上虽然连连阻止,心力却自觉陈家果然是忠臣,也是明臣。有时候大臣的权利大了,攀附的人多了,想干什么也就不由他们自己了,就是心腹,想让皇帝不猜疑也难。陈大将军能如此急流勇退,可算是明智之人了。因而,再三挽留之后,果然取消了这个国公的封号,去了他的军职,封他为太子太傅,教导后宫皇子军略之事。
之后皇上又一一封赏,别无述及。倒是贾琏有功当了户部侍郎,成为正四品,待要封赏贾赦的时候,谁知他想起这些日子贾母对自己的叱骂,竟也推辞了由一等将军升为子爵的封赏,皇上不觉得贾赦是个能做出这样事情的人,大感惊奇,问了起来,谁知贾赦回到:“禀告皇上,臣下自幼以来便对那四书五经完全不同,弓马骑射更是不行,唯喜欢吃喝玩乐,金石玉器,日日受母亲的叱骂,只是哪有儿子不孝顺母亲的,如今只盼皇上能赐臣亲笔所书‘奉旨玩乐’,臣能快快乐乐的耍子才好呢。”此话一出皇上哭笑不得,只是他素来不喜勋贵们,能剩下这么个爵位自然也是好的,便也应了,又赏了一大堆金石古董,把贾赦喜的不行。
回到府中,贾母正好醒转过来,听说贾赦和贾琏得了封赏,没有夸赞他们两个,反而骂道:“你们两个一点都没有亲人之义,琏儿你的亲叔父还关在天牢之中,你竟然只想着升官发财,没想要让他能回家来,心眼子真是坏透了。”却是贾母越发的偏执,贾赦此时得了皇上的赞叹,哪里还怕贾母这偏心的话语,只是他素来不大会说话,便愣愣的道:“天牢里那些二品三品的大臣们皇上还没处理,我这会儿给二弟求情,只怕皇上根本不记得他是谁。等皇上落了罪,咱们得知二弟到底犯了什么错,才好求情的。”贾母越发心虚,自古以来依附叛逆都不是什么好事,最轻也要贬为庶民,也不敢再提,任由贾赦父子俩走了,自己和王夫人两个日日担心,不几日便都病倒了在床上。外面一有什么消息或者什么人进来传话,便当心是抄家杀头的圣旨,几乎要落个失心疯。
这一日,果然见宫中内相来了,贾母和王夫人都以为是要罚了,谁知却是黛玉进宫待嫁的圣旨,立时黛玉便要走了,贾母和王夫人此时想起了黛玉的夫婿正好是陈云,只道是天赐良机,想起黛玉进宫能带四个丫鬟,便都想自己至少要安插个人在黛玉身边,省得她不在皇上和皇后跟前为贾政求情,便打着照顾黛玉宫中规矩的口号想让琥珀和彩云也一起。黛玉却都拒绝了,只说自己的嬷嬷是大长公主跟前的,宫里的规矩都知道,何必劳烦老太太和二太太,留下紫鹃看家,带着青玄雪雁,春雨夏荷走了。贾母和王夫人看着内相就在跟前,不敢多说什么,只是心里暗骂“小白眼狼”,任由黛玉上车走了。
☆、第83章 奉旨成亲喜结连理青玄取物如海苦心
转眼已经过去了数月;在皇宫中住了三个月的黛玉再等三日便要以郡主的身份出嫁了;京城里的大臣和富贵人家们也仿佛已经忘了数月前那一场几乎动摇国乍的叛乱。却是皇上并没有追究到底,除了那些正经跟着忠顺王爷打起反叛名号的官员和将领们被皇帝当场拿下斩首,菜市口边上的血腥味至今未散;那些摇摆不定的墙头草和那些和忠顺王一方有着姻亲关系的人家天天当心抄家灭族的圣旨就要到自己家的门口来。这会儿见皇上没有动静;自以为是太上皇余威还在;到底皇上头上顶着个孝字,便是为了面子好看;也不能对自己这些大臣们太差,转眼间照样开始了歌舞升平的生活。
陈家如今是京城趁手可热的人家,定国侯成亲;有哪家的人家不来祝贺,大家也寻思着皇帝下旨这会儿让陈云成亲也是给大家放出一个信号,这喜气洋洋的事情也是一个好意头啊。
皇帝却不知道这些没本事的大臣们心里的想头,其实陈云也不想在战争后这么急匆匆的就成亲,一则是母亲大人天天催促,陈云的年纪也确实是算大了,和他同岁的同僚们的孩子都能上家学了,二是太上皇的身体不大好了,陈云自己也不想万一太上皇驾崩了,自己娶黛玉还要再等三年。
自从忠顺王爷叛乱,便叫太上皇受了打击,他虽然疼爱忠顺,也曾悄悄的起过换了皇帝的想法,可是自从皇帝平定了茜香国的乱子,拿下了南安王的军队势力,这念头便再也没有起过。唯一想的不过是能让忠顺有一个富贵王爷的下半辈子,因而自己受伤的权利纵使一日不如一日,也明知皇帝在打击自己当年的大臣们的势力,自己顺水推舟避居后宫。没想到忠顺竟然看不清形势,做出这样的蠢事,谋逆之罪罪无可赦,当年自己最疼爱的太子做了这样的事情,自己都没能饶他,更不用说现如今当皇帝的不是他的亲爹而是他的兄弟。
太上皇知道皇帝心思缜密,不输自己当年即位的时候,不然也不会能从自己手中夺过实权,此次忠顺叛乱说不定还是皇帝的一手险棋呢。因而,纵使太上皇身体健朗,也因为日日思量,心力衰竭,逐渐的衰弱下来。
果不其然,皇帝和忠顺王爷的这场战争还是皇帝胜了,也不知皇帝是不是去不过太上皇的偏心,将忠顺的人头装进盒子里送到了太上皇的跟前,太上皇当时就吐血了,要不是宫里人参灵芝之类的珍奇药物便是每日按斤吃都没关系,太上皇说不定便要去了。便是如此,太医们也算定了不过是今年冬天之前的事情。这个消息自然是瞒着京城里的大部分大臣们的,陈云这样的心腹却是知道这个消息的。皇帝没有立刻处理朝中的那些蛀虫们也是担心自己处理的过程中太上皇去了,自己被那些迂腐的读书人们说因为自己的残酷气死了太上皇,在史书上也留下一个不孝的名声。倒是叫这些人自以为逃脱了一劫。
黛玉从宫里出来之后却不是住在贾府,而是住在了以前南安王府还回皇家后改建而成的郡主府,却是皇上金口认为贾家不过一个小小的一等将军和一个四品的官员,二房的嫡子还在天牢中关着,贾家属于四大家族,是自己将来要处理的。要是真让林家那丫头从贾家出嫁,将来有一个获罪的长辈名声却是不好听。这会儿从郡主府里出嫁,贾家不过是她的外家,却是不相干的。到底陈云不管是真心疼那林家的丫头还是为了显示自己不居功的心思,都可以看出那林家丫头对他来说是很重要的,自己现在一句话便能消除将来君臣之间万一可能产生的间隙,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贾母和王夫人此时也和京城里那些心存侥幸的人一样,都以为皇上会高高举去轻轻落下,此时也已经不为贾政当心了,虽然心里对黛玉没能在贾府出嫁不喜,但却不敢对皇上的金口玉言说出异议。不过她们虽然心里腹诽,却仍是极为盼望黛玉能早日出嫁,皆因她们也知晓皇帝对黛玉其实没有多少感情,林如海再怎么忠臣,人死了也就什么都不是了,现如今都是看在陈云的面子上。黛玉嫁过去,成了定国侯夫人,贾家和陈家也就真正的有了姻亲关系,到时候就算是贾政放出来不能再当官了。可依仗宝玉和黛玉两个玉儿的情分,将来宝玉是不愁没有前程的。贾母此时颇为自得自己让黛玉和宝玉有青梅竹马的情分,原本都躺在床上病的起不来了,此时也打起了精神,得意的骂了王夫人当年的鼠目寸光,又在王夫人和贾府众人的夸赞中含蓄的自得了自己的先见之明。
这般乱哄哄的恭维了一番之后,贾母,王夫人,邢夫人,凤姐儿还有薛家的宝钗,宝琴,赶回来看大家平安的迎春夫妻一起去郡主府看黛玉去了,便是史湘云不喜欢黛玉,史家的两个也是想要巴结黛玉的,如今身上都没有了爵位,也没个身份,唯有早早的将湘云送到贾府和贾府中人一起去郡主府,还有宁国府的女眷们也想要去找黛玉求求情,便是不能免去宁国府的罪责,也好歹留下性命,改为流放,因而也想跟着来,还有那些有些关系的人们也都想来见识。贾母和王邢两位是为了展现彼此和黛玉的情分,也想要夸夸自己和黛玉的关系可是真金白银买不来的,因而也不嫌烦,这些人都带了去。剩下的这些姐妹们则是当心黛玉那里到底没有个主事的人,事情万一哪里有些不妥帖,也可以帮忙照看一番,纵使知道有些人心思不纯,可到底相处了数年,多年的感情哪里是轻易和割舍的。这么多人,又是准备了好长时间。
却说那边,青玄正和黛玉说起当年林如海拜托自己交给黛玉的东西,正屏退了众人,一箱一箱的将东西娶了出来,那些数量太大的金子银子和青铜古董大件东西太占地方却没拿出来,用了这戒子纳须弥的手段,青玄自然说出了自己的出身。黛玉这会儿才知道了青玄的来历,她却一点儿也不在乎那以百万计的家产,只是急急地问道:“青玄姐姐,你会离开我吗?”抱着青玄不愿意撒手。
纵使青玄不滞于物,此时眼眶也经不住湿了,她忍泪笑道:“好姑娘,这天下无不散之宴席,有聚便有散,有如月之阴晴圆缺,你又何必挂怀呢。再有姑娘将来的夫君定是疼爱你一辈子的,哪里还缺我这一个姐姐呢。”
黛玉带着哭腔道:“姐姐是因为我将来有了托付,这才要走对不对,这亲我不成了,求姐姐一定要留下来好不好,玉儿舍不得你。”
青玄叹道:“痴儿,痴儿,怎么轻易说下这样的话, 白首偕老的缘分不易得,你该珍惜才是,再说我也不是现在就走,怎么也要看着我的玉儿妹妹能得到幸福才是,这样即使我回了师门,也才放心呢。”
青玄又安慰了黛玉好一番,又道:“剩下的金子银子合起来大概还有百万之多,我就不拿出来了,姑娘也还记得老爷当年的愿望,不过是希望小姐将来要是有二少爷,就过继给林家,这会儿拿出来也招人眼,等姑娘以后有了空闲,咱们再整理这些剩下的笨重东西。”接着把春雨夏荷叫进来,叫她们将那些拿出来的好物件都添到嫁妆里。春雨惊奇的问道:“这又是哪里来的东西,贾家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送来的嫁妆和添妆倒也不算差,总算还趁得起姑娘的身份,没有不要脸到家。再加上姑爷送来的聘礼,内务府和皇上皇后娘娘,后宫各位娘娘们送来的东西,满满的一百二十抬,这会儿再有这么些东西,可是叫我往哪里放。”
青玄知道春雨夏荷两个人值得信赖,再有她们是林家的人,没有紫鹃那样的顾虑,因而青玄道:“这些东西都是珍奇的东西,贾家太太准备的东西里那些粗俗不堪的都换成这些,这是林老爷考虑周到早早就给姑娘预备下的,他哪里能不为姑娘打算呢,你们看看这些东西,便是上贡的也比不上,便知林老爷的苦心了。”春雨夏荷虽然在贾府里住了这么多年,到底是林家的家生子,自己家祖祖辈辈都是伺候林家的,没想到这时候能得知这样一个秘密,忙不迭的道:“小姐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说出去的。”
青玄笑骂道:“你们糊涂了,小姐如今是郡主,还要看贾府那些人的脸色吗。你们就光明正大的将这些东西拿出来,便是贾府的人看到了,他们谁敢说出来,谁有脸说出来,占了孤女的家财还嫌少,世界上可没有这样的道理。”春雨夏荷忙点点头,整理东西去了。
嫁衣因是侯夫人,自有规格,不可自己缝制,因而黛玉不过是做些简单的针线,绢帕袜子,枕巾香囊之类的而已,就这青玄也担心黛玉累,反正已经只剩三天了,其实东西大都准备好了,只不过是黛玉自己心里不平静,新嫁娘又是不能出屋子的,靠做针线平静心情而已。
青玄不想黛玉这么呆着,因听到小丫鬟来报,贾府众人来了,纵使不喜贾母王夫人等之类的,可还有平日里相处的姐妹们。因而到底派人将她们迎了进来。
☆、第84章 太上皇薨秋后算账白雪茫茫贾府抄家
黛玉在姐妹们的劝慰中安下了不少心;至于贾母和王夫人等人却被青玄请去安排郡主府中的各种食物;不过是些客人该在哪里坐,座次怎么排列,该上的菜品之类的事情;都是写没有多少油水却十分繁琐的事情,贾母待要说管些重要之事,青玄皆用内务府自有规制回应;免了她们那贪婪的目光。
三日的时光转眼即过,在敲锣打鼓中迎亲的陈云缓缓而来,黛玉也披上了凤冠霞帔;戴上了盖头,早已被偏执迷了心的贾母看到黛玉这新嫁娘的模样;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宝贝女儿贾敏当年出嫁的样子;心里的一丝温情又缓缓的浮了上来,不再叨叨的说让黛玉去了陈府好好照顾贾家的事情,而是讲述黛玉如何孝顺公婆,礼让小姑子,处理家事各样的事情,说着更是想起当年自己也是这般的对敏儿说的,不禁老泪纵横。尤氏等人在黛玉面前提了提宁国府的事之后,没有再三的多言,她这个聪慧的人早就知道以宁国府的行事不过是自取灭亡,只不过自己一个妇道人家,又是继室,又能劝的了谁。此时在黛玉面前提一提,也算是尽了自己夫妻和母子情分,将来皇上如何处置不过是任由天意而已。
至于湘云,史家成为平民她也真正知道了平民丫头是怎么样生活的,更何况史家虽然没了爵位,两个叔叔身上到底还是有当初军部的小小职位的,就是这样,湘云才知晓自己当初吃着碧埂米饭,肥鸡大鸭子的事物还嫌油腻,如今每日不过是白米饭,身上的衣物都自己动手,晚上点的是油灯而不是蜡烛,比自己抱怨的时候何止是苦了数倍。此时她终于收敛了自己身上身为侯门小姐的傲气与娇气,才明白当初自己抱怨在家做事辛苦,简直是丢尽了脸,怪不得婶婶不给自己好脸色呢。自己以前不愿意回家,嫌史家的规矩重,可如今哪里还有银子能请来女工针线好的绣娘来教导,自己来之前,叔叔和婶婶还千叮咛万嘱咐要自己和黛玉妹妹拉关系,让他们能换个有油水的地方呢。
在经过一番繁琐的礼节之后,嫁妆出了门,满满当当的嫁妆叫世人艳羡不已,那头的嫁妆进了门,这头了嫁妆还未出门,再加上在前头摆着的皇上皇后的添妆,更是叫人羡慕嫉妒。黛玉带着对未来的惶恐不安上了轿子,青玄已经早早过去夫家整理新房。总算是没有出什么差子,第二天看到黛玉略带羞涩的脸,青玄放下了心。
这一场叫众人津津乐道的婚礼足足在京城闲人们的嘴里念叨了半年有余,那位史书上只留下陈林氏和数字记载的定国侯夫人,却成为千古之后无数女人欣羡的对象,一生三子一女,三字都是史书上留下记载的千古名臣,女儿成为了叫皇帝说出‘朕之皇后,犹如朕之手足’的千古皇后,自己的丈夫实现了在皇帝面前立下的誓言,终身没有纳妾。
黛玉自然不知道千年之后自己在青史上的名声,她也顾不上,新婚的日子比往日在贾府里的生活犹如天上地下,陈大将军夫妇都是开朗明理之人,从来没有苛求规矩,陈夫人除了刚成亲那两天,也从来没有要求陈云黛玉夫妇俩每日前去请安,一家人不过是每天早上一起吃早饭,顺便说一说该做的事情。黛玉刚开始还不习惯,只是婆婆的要求她一个新媳妇不好反驳。习惯了之后,倒觉得这样更好,大家也相处的更加和睦。更不用说陈雨也是个伶俐的性子,这位小姑子自黛玉嫁进来之后,每日来说说闲话,却老在不经意之间说一说陈家亲戚和下人们之间各种各样的关系,陈大将军家关系虽然简单,但是陈家宗族人倒也不少,他们这嫡支自然也得承担起责任,家大业大少不了各种是非,这些人虽然生活穷困,可礼法上却不得慢待,黛玉织染知道她的好心,两人相处也更加和睦。
虽然陈夫人已经说了不用黛玉前去请安,黛玉自然不是个矫情的人,除了休沐的时候,公公和陈云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情,公公便是卸去了身上的军职,却仍是皇上的心腹,每日都是随侍。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吃饭,黛玉也不愿意,因而经常到陈夫人那里和婆婆小姑子一起吃饭闲聊,要是天气不好,便在屋子里和青玄紫鹃等人一起吃饭,大概是贾母良心发现,紫鹃除了自己的卖身契她父母亲友一家子都被贾母送给了黛玉,成了黛玉的陪房。
这一天黛玉正在陈夫人房里吃中饭,突然外面的人来报太上皇宾天了,黛玉此时也已经跟着陈夫人理事了,因而忙忙的命下人们拆除喜气洋洋的纱绸,换成白绸,又都按品大妆,进朝哭去了。举朝都不敢吃酒玩乐,生怕犯了忌讳,也不敢孝中嫁娶,王夫人本想这个时候将探春再嫁出去,自然是不能了。后宫里的娘娘们也都卸妆减膳,又抄写经书,以示孝敬。
皇帝以月代年,三月之后便算是过了孝。此时他终于准备秋后算账了,一道道凌厉的圣旨将朝中大臣们打的摸不着头脑,风行雷厉的朝中的官员一户撤换的一般,并且皇帝是早有准备,那些官员刚刚被解下了头上的顶戴,便有平时不起眼只是老实做事的副手换了上去,大臣这才知道皇上早有准备。更何况这些日子他们放下心之后,又做了不少的手脚,谁能没有个投机之心,窃铢者贼,窃国者侯,贾家当年都敢匿藏忠义老亲王的私生女,想要奇货可居。更不用说这些大臣们本来就不是安分的。倒是那些关在牢中的,反而什么都不能做,真被皇上问罪时反倒没有了更多的罪名,皇帝也不想自己被说成是暴君,减了些个随大流罪行轻的盼了个流放,不说这些罪臣的家人们感恩戴德,便是天下的读书人也没了话说,都说皇上是个仁君。
贾家贾母也收到了黛玉传来的信儿,黛玉到底还是不放心这位给了自己几分真心疼爱的老人,虽然在贾府越发败落的过程中,她放弃了自己,可是自己却不会忘记当年王夫人想要给自己下毒和想要侵占明面上自己唯一留下的那点儿家财时对自己的回护,不会忘记将紫鹃派到自己身边来,生怕自己在贾府里受委屈时的情谊,因而到底还是和陈云说了一回。
陈云清楚皇帝的性格,自然是不敢求情的,然而他却也清楚贾政的能力,怎么可能是忠顺王安排在城中的内应呢。他不过是调查清楚真相告诉皇帝,道:“皇上圣明,自然之道那贾员外是个没本事的,他也不过是贪心作祟,咱们当时早有策应,红衣大炮跟前早早埋伏了人手,就是生怕有忠顺王爷的人前来破坏。贾员外倒也歪打正着,咱们能将忠顺逆贼在京城的探子势力一网打尽,都是小贾大人的帮忙。要是咱们依着贾府贾赦大人的名单去抓人,万一他们哪里得了消息,有几个跑了出去,告诉了忠顺逆贼京城里红衣大炮能用的消息,叫他有了准备,京城当日的处境可就难了。”
皇帝冷笑道:“难道还要叫我感谢他不成。”陈云忙道:“臣不敢,臣的意思是贾大人这样的人,能力不行,放哪里都是拖后腿的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