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外史-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呵呵,没关系,我们还有的是时间,多多努力就是了”,对于这样的成就,朱涛已经很满意了,这个时空不象未来世界,国家的崛起在分秒之间。
随着脚步,众人来到一架古怪的飞机面前,“小王,这是直升飞机,你不要介绍了,看样子没生产出来好久,而且也小了些,坐不了几个人吧。能飞上天不”?
“没错,主席。当然,要是主席愿意,我可以带你飞上一圈。你看,那边还有几架,都是刚生产出来的”,王柯用手指了指前面的几架直升飞机。
面对王柯的邀请,朱涛当然求之不得,飞快的爬上直升飞机,和王柯在天上好好的转了一圈。
在跑道上参观完飞机后,朱涛一行人又来到坦克基地,并钻入我国的第一代坦克中玩了一圈,当然,朱涛是不要开的,只辛苦了王柯。随着坦克不断在基地里上下颠簸,王柯以最大的声音向朱涛介绍这辆坦克的情况。“主席,这个坦克可是在未来世界T34的基础上设计的,这个坦克全重二十吨,采用内燃动力,最高速度每小时45公里,主炮采用60毫米火炮口径,还配有并列机枪!到目前已经生产了二十辆,都配备了陆军部队,同时还在研制他 的改进型呢!主席,不错吧”!
“哈,不错,可我都快颠簸死了”!朱涛心里非常高兴,可身体实在有点受不了。一圈下来,差点没让朱涛晕倒。“想当年,我可没这么容易被颠簸”!
参观完坦克基地,已经是下午四点,朱涛、刘顺和王柯又匆匆赶到潜艇基地,那里有两艘刚刚下水的中国第一代潜艇。和前面一样,朱涛和王柯都登上其中的一艘潜艇,和潜艇上的官兵一起下潜航行。
随着潜艇下潜,两人走在潜艇中狭窄的过道内,王柯起劲的介绍起来。“主席,这艘潜艇是在我们原来的基础上研制的简化版,整个潜艇排水量为800吨,采用柴油动力,最大速度12节,最大潜深50米,装有两具鱼雷发射管,能发射刚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代鱼雷,最远射程为八百米,走,我带你去指挥室看看,虽然简陋,但还蛮有意思的”。
在王柯的带领下,朱涛来到这艘潜艇的指挥室,潜艇长看见朱涛的到来,连忙敬礼迎接,“报告主席,中国鲸鱼一号潜艇正在执行训练任务!请指示”!
朱涛标准的回了个军礼,说道:“继续训练”!
“是!”
随后,潜艇带着朱涛在海里好好兜了一圈,虽然没有真正发射鱼雷,但也让朱涛过了一回干瘾。等朱涛重新回答码头,已经是下午五点。正赶上刚装备海军舰队的一艘实验舰回码头。
站在码头上,看着回港的新战舰,朱涛心里非常激动。从王柯的介绍中,朱涛得知。整艘战舰采用后世流行的隐身设计,满载排水量为三千吨,主要装备有两枚第一代上游导弹和两座主炮。上游导弹采用红外制导,最大射程十公里,而主炮采用100毫米口径,最大射程八公里。另外,舰上正在进行防空导弹和直升机上舰的研究,但都还没有成功。整艘战舰并不完全归海军舰队所有,而是作为实验舰,归海军舰队和三亚基地共同所有,也不可能生产多艘。而这种安排,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几乎没有改变的可能。
等看完三亚基地,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在吃过晚饭后,伴随着温暖的海风,朱涛很快就在宾馆中睡着了。
第二天,朱涛和刘顺沿着海南沿海高速公路还参观了核物理和特别国库所在地的东方和海头两地。从参观的情况看,在海南的科学技术特别发展部一切发展顺利,成果显著,用张伟的话来说就是:“这些钱终于没打水漂”!
第一百零三章 跨洋行动
考察完海南后,朱涛并没有直接回北京,而是直接飞到太平洋舰队的基地基隆,由于此时整个海军刚刚完成新建大西洋舰队的组建,几乎整个海军的高级将领都在基隆,朱涛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决定去基隆看看。
5月12日中午,朱涛的专机平稳的停在基隆港的飞机场上,海军司令唐俊翼亲自在机场迎接。一下飞机,朱涛就匆匆赶到太平洋舰队的舰队司令部,和几位刚刚上任的新舰队司令见面。看见朱涛走进司令部,印度洋舰队司令祝凡、太平洋舰队司令曾逵(从陆军调任)和大西洋舰队司令向谨(原太平洋舰队第二分舰队舰队长)一一上前向朱涛敬礼见面。
“好好,大家都坐下吧,这里就我们几个,大家随便点,都给我说说你们的情况”,朱涛毫不客气的坐在最中间位置向其他几人吩咐。
“都坐下吧,大家随便点”,看着自己的三位手下有点拘谨,海军司令唐俊翼说道。
“谢主席”,“谢主席”……
“都坐好了,现在我先给主席汇报下基本情况吧”,海军司令唐俊翼首先说话:“我先说今年年初到现在的工作情况。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海军主要是完成两个任务。第一个任务就是组建大西洋舰队,这个舰队主要是从原太平洋舰队和印度洋舰队的分舰队抽调部分舰船组成,到现在已经完成全部组建工作。现在三个舰队的基本情况是,太平洋舰队还是驻扎在基隆,由一个分舰队组成,规模为2万人,包括10艘月级战舰(10艘旧改)、8艘日级战舰和1艘热气球母舰;印度洋舰队驻扎新加坡,这个有些无奈,大家知道,我们在印度洋沿岸虽然有出海口,但一直没有找到比新加坡更好的驻扎地。整个舰队减少到两个分舰队,规模为3万人,包括20艘月级战舰、16艘日级战舰和1艘热气球母舰;新大西洋舰队暂时驻扎在大西运河的大西港,这个港口濒临大西洋,在这里,不仅可以控制大西运河,更可以直接前出大西洋。这个舰队包括三个分舰队,规模为5万人,包括30艘月级战舰、26艘日级战舰和1艘热气球母舰。自从九年前,我国开始大规模建造战舰以来,已经完成所有月级战舰和日级战舰的建造,而热气球母舰也服役了三艘,另有两艘正由中国北方重工集团和中国南方重工集团公司的造船厂分别建造。这种热气球母舰满载排水量为6000吨,为日级战舰的两倍!战舰上方除了首部外,全部为直通甲板,可以同时满足两艘黑鹰(最大航程500公里,最大载重20吨,能同时转载150个武装的士兵)热气球起降。这种热气球专门为登陆和空袭设置,虽然航程不远,但载重大,而且,整个热气球篮都用钢片加固,球身也经过特殊处理,即使被打通几个洞,也不影响飞行。”
“另外一个任务就是解放巴西,从今年二月开始,一直到二月末,经过将近一个月的作战,我海军在第三方面军的配合下全歼巴西境内的抵抗力量,现在已经完成清场工作,所有的居民都被我们运到塞内加尔,除了没有被我们找到的。至此,我军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作战,整个南美大陆已经是我们的了”!说完,唐俊翼以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朱涛。
“恩,很不错,你们辛苦了。后面一段时间,你们可以把目标对准加勒比海的那些岛屿和美国南部的东西佛罗里达(此时还不属于美国),为继续北上做好准备”,朱涛在稍做肯定后,又做出新的安排。
“请主席放心,这个没有任何问题,再说,我们是从那里来的,而且这地方海盗很多,我想海军的战士一定会拼命的,我保证一个月完成任务”!
“哈,你这个海军司令,还没有听这位新上任的大西洋舰队司令的意见呢”!
听见朱涛把话题转向自己,一边的大西洋舰队司令向谨也忙表态:“请主席放心,我部一定按时按量完成总部的命令”!
“好,有信心是好事情。但你们也要记住了,大西洋舰队刚刚组建,各种设施很不完善,再加上,西方人一直把大西洋看成是他们的地盘,你们得小心行事。我想,即使是西欧大陆目前还没精力管我们,但英国人一定会找麻烦的。况且,现在正在向巴西移民,你们除了打下加勒比海和东西佛罗里达外,还得保护好我国移民的安全”!
“请主席放心,大西洋舰队的士兵都是好样的,不会给祖国和人民丢脸的”!向谨严肃的站起来,以军礼的形式给予保证。
“好,好,坐下吧”。
“另外,我们在加勒比海采取行动后,印度洋舰队也得做好相应准备,现在布哈拉在印度打得紧,我估计英国人肯定不会让事情就这样闹下去,一定会派舰队过来帮忙,你们可以找个机会和英国人玩玩”,交代完向谨,朱涛又把脸转向自己左边的印度洋舰队司令祝凡,看祝凡正在聆听的样子,朱涛接着说:“现在,法国人在欧洲也闹得凶,他们和英国人根本不可能组成统一战线,这一战,你们一定要打好,争取把英国人彻底赶出印度洋!然后和大西洋舰队一起把他们在开普敦和西非沿岸的基地也夺回来,让他们滚回老家去!”
“好的,保证完成任务”!祝凡认真的给予保证。
“这一东一西两个计划可以同时进行,你们海军部好好计划下,争取这一战把英国人打疼,打怕”!
听见两大舰队都有了任务,作为太平洋舰队司令曾逵有些坐不住了,说道:“主席,你这是偏心啊,就我没有事情干,是不是看我刚从第一方面军那边调过来,就这样欺负新人”?
“哈,哈,你这就有意见了”?朱涛看见曾逵有些不好受了,补充道:“这样吧,你没时间就在太平洋到处逛逛,有时间的话就北上看看,去库页岛、阿拉斯加等地方玩玩,为以后准备准备吗”,朱涛笑着吩咐。
“呵呵,那太好了,谢主席”!
“不过,主席,我有个意见,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唐俊翼象忽然想到什么似的问。
“有什么该说不该说的,大家都是一起来的,有话尽管说就是”。
“这样吧,主席,我这里有一份材料和意见,你回去看看吧,呵呵”,唐俊翼神秘的把一个公文袋交给朱涛,看见唐俊翼神神秘秘的样子,朱涛并没有马上打开公文袋。
见面后,朱涛还在唐俊翼等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基隆基地,并检阅了正要远扑大西洋的一些舰队官兵和舰艇,参观了他们的舰船,检查了他们的工作。总的来说,对于今天这样的情况,朱涛还是满意的,在稍微交代下后,下午时就匆匆踏上北回的飞机。
朱涛在回到北京一个星期后,一个新的军事命令正式下达到各个军种,其实这个计划是唐俊翼的修改版,在海军和空军没有多少调动的情况下,对陆军进行了大规模调动。在唐俊翼的建议中,他多次提到要增加军队的规模,特别是陆军的规模,毕竟,六十多万陆军要驻守一个面积超过四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实在太少了点。对于唐俊翼的热心建议,朱涛并没有采纳,在他看来,已经全部装备红星三号步枪(红星三号步枪一改一、二号的设计,采用弹夹供弹,每次能装填五发子弹,以保证火力的持续性,除了这个,红星三号步枪有效射程能达到1200米,这大大扩大了打击范围,应朱涛的要求,还在红星三号步枪的基础上开发出了狙击步枪装备特种部队。)的六十万军队完全有能力应付现在的各种情况,加上装备的大炮,加上严格的训练,别说无敌于天下,但在现在的战略下要完成任务是完全可以的。再加上装备紫星二号和投掷筒的四十万武警部队和百万预备役部队部队,这样强大的兵力就是应付整个西方对中国的绞杀都可以做到全身而退。当然,这一切需要强大的工业与后勤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建设,这一点,朱涛是完全可以放心的,就拿钢铁产量来说,中国的产量已经远远超过所有西方国家的总和!而且政府的财力在08年已经开始超过英国,况且这还没有计算中国民间所拥有的巨大财力!
在朱涛经过几天思考和在听取了其他人的意见后,对陆军做出以下调整:第一方面军除在东南亚和郑和大陆驻扎一个军外,另外一个军则和山地师驻扎在缅甸、西藏一线。其余两个军则全部调入波斯西部边境;第二方面军则完全负责从中国东北到新疆的广大北方战线,至于位于河中的西北防线则由骑兵师负责;第三方面军则全部远调美洲,除在南美驻扎一个军外,其余三军全部驻扎在北美。国内的安全保卫工作主要由空军部队、武装警察部队和预备役部队负责。至于首都的安全,自然落在卫戍团的身上,5000名装备最精良的共和国卫队对于完成这样的任务充满信心!
就在朱涛调整军事部署的同时,远在西方的拿破仑和奥地利正打得火热,然而此时的法军进攻受挫,拿破仑和他的大军被困在多瑙河的罗堡岛上,而拿破仑唯一与之肺腑相见无话不谈的人即拉纳元帅受伤去世,这让拿破仑痛心疾首,然后拿破仑坚强的性格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太多的打击。到6月中旬,法军得到了休息和增援,在罗堡岛、维也纳附近已集结了17万人的兵力和584门大炮,拿破仑决定发动攻势。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到7月的瓦格拉姆一战中,奥军死伤32000余人,被俘7500余人,此后整整一个星期内,法军都在继续追击退却中的奥军。7月11日,奥皇弗兰西斯派出使者,请求休战,拿破仑欣然同意。至此,持续三个月的法奥战争以拿破仑的胜利而结束。
对于在奥地利发生的一切,朱涛只说了一句话:“这没有比原来的历史轨迹偏离多少”,在朱涛看来,从现在一直到1812年拿破仑进攻俄罗斯是自己打扫外围战场的好时机。7月的一天,一个与这个战略毫不相关的消息传到朱涛的耳朵:‘嘉庆死了’,对这个意外中的意外,朱涛如此回应:“悄悄安葬吧,至于他的儿女也是放出来给予自由的时候了……”
第一百零四章 无上帝国
1809年7月的一天,近百艘中华商船队运输船正一艘艘的来回于印度西南部的港口城市第乌,而且,随着巴西人员输送的结束,将会有两百艘运输船开到这里加入这一行列。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此时的第乌早已经摆脱葡萄牙人的控制,成为中国商人的货物转运地[奇++书网//QISuu。cOm],一波接一波的印度马拉特联盟的臣民涌入第乌,这些人,犹如蚂蚁搬家一般,蜂拥而至,一个个脸上除了惊恐就只有疲倦和饥饿。其实,这些马拉特臣民之所以涌向这里,原因很是简单,从这里,他们可以从此远离这个地狱般的土地,远涉东非,再那里逃脱战争的威胁。只要每人交区区一英镑,他们就可以进入第乌,从这里再登上中国人安排的运输船。当然,能否登上运输船,这就得看他们有没有足够的财富了。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愿意逃离这里,虽然自己的国家正受到战争的威胁,屠杀与死亡正一路朝自己奔来,但很多马拉特联盟的臣民还是选择和自己的土地在一起。
这百艘运输船已经是第三次来这里运输人员,船主为荷兰人独眼龙汉斯(见第三章),从汉斯的身份可以判断,这些船的最终所有者当然是中华商船队。作为中华商船队的副队长,汉斯对于自己在死里逃生后得到如此任命一直感恩戴德。经过和中国人十多年的磨合,他和他的110个兄弟已经逐渐忘记自己是荷兰人。当年的财富梦在这十多年的努力后,早已经实现。现在,对于汉斯来说,除了再干几年离休后好好过剩下的日子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梦想。
对于港口中越涌越多的难民,汉斯是知道他们来这里的原因的。自从海达尔?图拉攻占德里后,整个印度就开始不太平起来。四个月前,在海达尔?图拉的授意下,希瓦国王伊尔土泽尔和阿富汗国王沙?马哈茂德分别出兵五万联合攻打马拉特联盟,而海达尔?图拉自己则亲自带领两个主力师的兵力从德里南下,在成功占领德里东北部的洛西尔坎德和奥德后,顺势南下,已经在阿拉哈巴德和英国人接上了火。
这次进攻,海达尔?图拉采取在波斯实行的战略,除了需要获得土地和财富外,海达尔?图拉只想扩大自己的养马场,于是他对自己大军所到之处的所有地域的人实行屠杀和驱逐。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以自己三个盟国三百万人口来说,实在消耗不了这么多征服者,刚刚在旁遮普、信德和德里收服的两百万新臣民已经让海达尔?图拉头大不已,以至于这次前出德里不得不把自己最精锐的一个师放在拉合尔守家!这是让海达尔?图拉接受不了的。
在中国百万子弹和海达尔?图拉自己被战火洗礼后大军的攻击下,除了海达尔?图拉在阿拉哈巴德被英国人阻止外,希瓦国王伊尔土泽尔和阿富汗国王沙?马哈茂德在马拉特联盟进行的掠夺行动势如破竹,经过三个月的战争,整个马拉特西部和北部已经很难再看见人烟的影子。阿富汗国王沙?马哈茂德的大军已经向南攻下艾哈迈达巴德,离第乌不过两百公里的路程;而希瓦国王伊尔土泽尔也开始对离恒河不远的瓜廖尔发动进攻,只要攻下瓜廖尔,伊尔土泽尔就可以继续南下阿拉哈巴德,和海达尔?图拉合兵一处对英国人形成威胁。
对于这些,汉斯是不太关心的,在他看来,干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如果说,汉斯现在除了计划下离休后的日子外,唯一还担心的就是越发明显的东西方冲突趋势。自从自己十多年前遇上中国人后,他对这个国家有了许多不同的认识。在这短短的十多年中,这个国家开始慢慢变了,从原来自以为的中土天国似乎在向世界上国转变。自从哪个叫朱涛的一群人来到这个国家后,这一切好象都在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通过闭关锁国、不露锋芒以及各种隐匿目的的措施,成功骗过了许多西方人。而今,这个古老的东方上国已经积蓄了足够改变整个世界的实力!而西方世界对发生的这一切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拿破仑在西欧的扩张把东方帝国的一系列行动遮盖得严严实实,如果以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下去。那么西欧在亚洲仅剩的一块殖民地也将成为中国人的后花园,和那遥远的新大陆一样!
由于汉斯特殊的身份,拥有中国国籍的他自然能够方便的进入中国大陆,对于那里发生的变化,每次汉斯回去一趟,那里的变化都感到不可让人接受。从风帆到蒸汽动力、从蜡烛照明到电灯出现、从马拉车到机动汽车和火车、从手工织布到比英国人更先进的纺织机器、从帝王任命到现在的省长和以下官员直接选举……所有的一切变化实在太多太快了。记得自己年初时看过一份报纸,那上面有一篇关于国内各种工农业数据的文章。从中,汉斯清楚的记得,无论是钢铁产量和造船能力,还是粮食产量和棉布生产,那一项都远远超过英国,甚至是整个西方国家的总和!除了这些,就更别提西方还没有出现的电力和各种机动机车了,这是多么恐怖的生产能力啊!汉斯知道,这么巨大的生产能力,和这个帝国政府实行的政策以及其国内巨大的市场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没有这两项的支撑,这种成果都将不会这么快实现。
如果说,汉斯第一次听见中国的时候,愿意称她为腐朽的中国,在他十多年前遇见朱涛时,则改称为帝国,而今,他更愿意称她为上国!因为在汉斯看来,这个国家除了政府有强大的实力外,其民间隐藏的能量也是不容低估。从上国每年的财政收入只占国民收入10%左右可以看出,整个上国国民每年创造的财富绝大多数都被很好的分配到了民间。多年的资本积累,已经使这个上国的国民不需要象西方国民一样通过血腥的掠夺来获得最初的原始资本的积累。汉斯清楚的知道,朱涛刚在中国大陆建立政权时,国内的很多商人就拥有上千万的资本,这对于汉斯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而今,经过十多年的扩张,很多人拥有的财富已经远在亿元之上。拿自己比较熟悉的胡志民和伍秉鉴来说,他们两个拥有的财富都绝对在三亿华元以上!而这个数目是英国一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汉斯清楚的知道,在上国两千多艘远洋商船中,除了中华商船队拥有的经过改进的五百艘商船外,其他的商船全部为私人船队,其中仅伍秉鉴怡和公司所属的商船就超过两百艘!这两百艘商船不仅能够进行商业交易,只要上国政府或者伍秉鉴本人愿意,每艘船上配备的至少六门大炮绝对可以发动一场灭国战争!而这种实力,除了英国人(此时英国人大概有200艘左右的战舰,加上快速帆船有400艘左右)能够与之抗衡外,整个地球上,除了上国自己,再也找不到第三个!如果以自己的老祖国荷兰来与之比较,荷兰在伍秉鉴眼中只算得上一个小公司。
东方上国如此实力,并没有让汉斯感到什么不安,多年来,汉斯甚至觉得自己在为其自豪,在西欧那块不大的土地上发生的一场接一场的战争已经让汉斯厌恶,也许一个一统全球的东方上国对自己和自己的老祖国来说都是好事情。多年的东方生活,已经让汉斯开始把自己看成一个彻底的中国人,虽然自己的面貌改变不了自己的西方血脉,但善良的东方上国居民除了对自己有些好奇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满,就象在上国内部偶尔会出现的一两个黑人,他们都非常友善的对待。这样的待遇,如果放在西欧那是不可想象的,这一切一开始都让汉斯十分好奇,慢慢的,汉斯终于发现,这是东方上国居民所特有的包容,这也正是这个五千年民族之所有生存到今天的资本之一!
想到这,汉斯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个上国,不是因为财富,也不是因为其国力,而是因为其文化,就象那可口的东方美食一样,自己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这正好解释了自己一群荷兰人为什么不想回国,而愿意留在中国娶妻生子的原因。在汉斯看来,爱上这样一个国家是一种幸福,虽然许多时候自己也想做第二个马可波罗,把自己在东方上国的所见所闻带到西方,但汉斯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想法,毕竟能够和这个东方上国一起经历风雨,不是马可波罗能够享受到的。
“汉,多带些人去东非吧,让你的手下少收点钱,你看他们多可怜”,就在汉斯出神的时候,一个温柔的声音在他耳边用汉语轻声的说道。
汉斯不用回头也知道,那是自己的妻子叶子,一个日本人,是自己几个月前在运送日本人的船上遇见的。她是一个日本大名的女儿,为逃避这没有目的的远航,她悄悄的跟随了自己。而在那次航行中,自己的一百多兄弟几乎都找了一个日本女人作为自己的妻子。
叶子很年轻也很漂亮,特别是她的声音,把汉斯深深的吸引,再加上叶子所拥有的东方女人所特有的温存,更让汉斯欲罢不能,他已经彻底被她征服。为了感谢自己能娶到如此一位妻子,汉斯也表现出特别的大方,在船舶停靠东非后,汉斯特地安排人给叶子的家人修建了一所临时住处,并买上一大片土地。而叶子从那以后,就一直和汉斯住在商船上,伴随汉斯南来北往。
汉斯顺着叶子用小手指指引的方向,透过明亮的窗户,汉斯看见,一群妇女和小孩正在舷梯边徘徊,他们在拥挤的人群中犹如几片狂风中的落叶,惊恐的看着周围的一切。不用想,汉斯也明白,她们可能是没有足够的钱用来支付旅费。汉斯知道,按照公司规定,这次运输人员的最低旅费不能少于两英镑,而多收的数量,则是按照公司和船员五比五的比例进行利益分成。但就具体的最高旅费数量公司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都是汉斯和其船员根据每次情况临时决定的。可能仅仅收取两英镑,也可能收取百十英镑,更可能收取上千英镑!而这次,汉斯并没有把价格定得很高,只把价格定在五英镑,就是这五英镑每艘船远航一次,也能给汉斯带来超过两万中华元的收入!要是放在以前,汉斯是不会满足的,而如今,这个数目已经不能让汉斯心动。
汉斯知道妻子叶子叫自己的目的,看来她又发善心了。这种善心有时候让汉斯哭笑不得,比如有一次,叶子硬是可怜上了一只脚部受伤的非洲小象,不顾汉斯的反对,把这头刚刚出生没一个月的小象带上船,直到小象的伤口好后,她才依依不舍的把小象放生。而如今看见如此情形,汉斯知道自己要怎么做。
“放心,我去叫人放他们上船”,汉斯拉着叶子的小手安慰。
“保罗,你安排舷梯边的那群妇女和小孩上船,记住,不要收他们一分钱,上船后,给他们找些粮食和水”,汉斯转过头,对身边的一个水手吩咐。
“好的,队长,我这就去办”。看着有人去处理,叶子一句话也没说,只是把头埋进汉斯的胸口,听着那强有力的心跳。
汉斯轻轻的抱着妻子的肩膀,思绪又回到刚才的轨道。只是这次,汉斯忽然觉得自己找到了归属,这种归属不仅仅是自己有了妻子,更是一种心灵的回归。而在以前,[奇++书网//QISuu。cOm]自己是从来没有这种感觉的。也许是哪个神秘东方上国对自己努力的一种回报吧,汉斯默默的想到。
第一百零五章 王冠上的宝石
印度,作为英王王冠上的宝石,一直被英国看成是自己的后花园。到19世纪初,英国人开始在印度进行最猛烈的扩张,经过多次土地兼并战争和与印度地方政权签定割地条约,英国在印度的势力范围迅速扩大,并成功解决了欧洲其他国家在印度的绝大多数据点,使印度真正成为英国人的后花园!
然而,这一顺利的扩张步伐,因为中国人和布哈拉人的介入开始出现某种不快,而如今,这种不快已经演变成彻底的军事冲突。自从1809年6月,布哈拉的海达尔?图拉汗执意要占领阿拉哈巴德后,双方已经在阿拉哈巴德发生了整整一个多月的冲突。阿拉哈巴德位于恒河与亚穆纳河(又名朱木拿河)的交汇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如果英国人放弃了阿拉哈巴德,那么整个阿拉哈巴德以西都将向英国人关上大门,这在高傲的英国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的。
7月的印度,十分炎热,这种炎热的天气对于布哈拉人和英国人来说都非常的不适应,唯一能够觉得这种天气舒服的只有印度人自己。于是,经过一个月的撕杀,在布哈拉和英国人各损失千余人后,都把自己的印度人军队赶了上去,接着互相拼杀。
阿拉哈巴德作为印度教的圣地,著名的阿育王石柱就在这里。然而到1809年,英国人经过四次英国——迈索尔战争和两次英国——马拉塔战争,已经成功把迈索尔、马德拉斯和孟加拉的领土连接起来。阿拉哈巴德在第二次马拉塔战争后,英国人通过《苏尔吉——阿尔金冈条约》成功获得恒河与亚穆纳河间的所有领土,而阿拉哈巴德城就在其中。阿拉哈巴德三面环水,只有西面是陆地,布哈拉人和英国人之间的战争绞杀便是发生在这里。
经过多年的经营,英国人已经成功控制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