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华外史-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多谢王兄,我这里还有破敌之策,希望王兄一起转告”,朱涛拿出起义军渴望的破敌之策,其实朱涛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想法,为了见王聪儿朱涛只有赌一把了。
下午,在一万两银子和破敌之策的诱惑下,朱涛一人来到一个院子里的正堂内,从进出院子的人来看,这里应该是起义军的总部了。王聪儿在正堂侧面的一个小房子里接见了朱涛。
“多谢公子对我们白莲教的资助,我代表整个起义军感谢公子的帮助”,刚走进门,就看见一个头戴红色围巾的年轻女子向自己见礼,唇红齿白,青眉稍弯,玉面微笑着看着朱涛,一下子竟让朱涛楞住了,要不是她的腰间挂着一把长剑,朱涛实在不敢把她和起义军的首领两个字联系起来。“坐着的这位是姚之富元帅”,王聪儿向朱涛引见一位坐在太师椅上的白发老者。
“在下朱涛,南洋人,拜见王总教师和姚元帅”,收回神来的朱涛忙把两手一握见礼。
“朱公子快请坐,来人,上茶”,王聪儿找了个椅子让朱涛坐下。
“哦?公子是南洋人,我听说那里已经成立了一个什么中华国,而且还是中国人弄的,有这么一回事吗?我还听说,他们的哪个皇帝,不,好象叫主席的人也姓朱”,虽然身在鄂西,但长期从事宣传与组织工作的姚之富对信息的收集能力还是很有一套的。
“是的,元帅说得不错,他们的主席是姓朱,正是在下”!朱涛现在已经是完全豁了出去,只有亮出自己的身份,才能让对方完全相信自己。
“哦?公子就是整个南洋国的主席,在下眼拙,多有得罪,还希望公子多多海涵”,对于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人,王聪儿急忙从椅子上站起来向朱涛行礼。
“不过我又听说前一阵子,你们派人去北京称臣了”,姚之富保持了绝对的冷静,并没有什么吃惊的举动,虽然的心中此时非常不平静,但多年的经历让他不得不首先相信怀疑。“况且公子说是南洋国的主席,有什么东西能证明吗”?
“看来元帅还不相信在下,我这里有广州华夏银行行长写给武汉龙华商行的一封信,龙华商行在武汉的实力,我想元帅应该有所耳闻吧”,对于姚之富的怀疑态度,朱涛想到了那封信,幸亏当时没有烧掉。
姚之富从朱涛手中接过信慢慢的看起来,脸随着信上的内容慢慢的舒张开,读完信后马上从椅子上站起来来到朱涛的面前竟然单膝跪下行礼。“老夫刚才多有得罪,实在是无奈之举,今见公子,真是三生有幸。不过公子只身前来这里,实在是非常的冒险。不瞒公子,现在清妖七万大军已经把整个十堰团团围住,同时还在西北方向设置了好几道防线,防止我们西去”,姚之富稍微介绍下眼前的形式。
“元帅是个爽快人”,朱涛扶起姚之富后继续坐好。“我也不隐瞒元帅和总教师,这次我来这里,是想联络贵部共同商讨反清大业。前向我派人去北京,则是为了取得乾隆和嘉庆的信任,等时机成熟就马上北伐”!朱涛的目的终于水落石出。
“不过朱公子,你们在南洋的实力我们也早有耳闻,现在我们的情况我想公子也非常清楚”,王聪儿说到这里顿了顿,用眼睛看了看姚之富,这一个眼神并没有逃过朱涛的眼睛,‘看来姚才是真正的当家人’,朱涛默想。“就我们目前的处境,已经非常危险,十堰城随时可能被清兵攻破,公子找我们是否选择错了时机”。
“总教师说得不错,就目前的局势来说,起义军确实处境比较危险。但是,根据我掌握的情报,在整个湖北地区,有超过20万的起义军,而清军则不过15万人,从人数上起义军是占优势的。就目前来说,起义军之所以处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分兵各处,各不统属,大家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挥,这才是主要原因。其次则是和清兵打阵地战,这是非常不明智的,一方面,清兵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使清兵在人数上占优势,其实清兵的装备和人员素质都要比你们要好。总教师和元帅不要生气,我说的都是实话”,朱涛从战略上分析了起义军屡次失败的原因,对于前一点,王聪儿和姚之富是深有体会的。在整个湖北地区,名义上两人是最高统帅,但真正能够听从自己指挥的白莲教教徒不过总数的1/3。各个掌柜都把自己手下的白莲教教徒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如果不是自己的威望,象这次西进行动根本不可能展开。
“公子是爽快之人,确实是如此,去年七月,由于四川的义军被围困,我和齐夫人(王聪儿是齐林的妻子,齐林被捕杀时,她藏匿于郊外青莲庵中,幸免于难,起义时,被群众推为总教师)派几万人过去解围。但这次清兵围剿我们,四川和陕西的人没有派一兵一卒过来帮忙。就是在湖北这边的其他教徒,也是能躲就躲,这样子,才出现了目前的局面”,姚之富见朱涛已经把话说破,也不在护短。
“所以,我建议贵军先不要急着西进,经陕西去四川,应该留下来整编整个湖北的广大教众”,朱涛提出建议。
“公子有所不知,现在我们在湖北已经呆不下去,去四川才是唯一的出路,这点公子看错了”,王聪儿对朱涛的建议并不放在心上,去四川已经成为整个湖北地区白莲教教徒的唯一希望。
“总教师和元帅先别急着反对,听我把话说完”,朱涛端起面前的茶杯润润嗓子。“现在你们去四川的意图已经被清兵完全摸清,所以他们才努力围攻十堰,并在你们西去的路上设置防线,如果现在还是执意去四川,那么就没有了突然性,以你们目前和清兵的兵力对比,要想进入四川已经没有可能”,朱涛很清楚,如果不能说服面前两人改变去四川的本意,那么离这里不过百里的郧西(郧西位于十堰以北,汉水上游,靠江而建。)将是他们的葬身之地。现在自己已经把自己绑在了白莲教的战车上,估计这样下去,自己也可能没有好下场,从大局和私人上,朱涛都必须改变这即将发生的历史事实!
“元帅,清兵又开始攻击了,还使用了火炮,东门快支持不住了,刘先锋(刘之协)已经过去了”,就在朱涛思考的时候,一个士兵慌忙的跑进来汇报战况……
PS:热烈祝贺中国神州六号飞船顺利升空…………
第三十章 回家(六)
听见情况危机,王聪儿和姚之富马上冲出房子,朱涛也跟随一起跑到东门城墙上,等三人赶到东门,清兵已经退去,只剩下残破的城墙、横七竖八的尸体和哀号的伤兵。
“元帅,这样拼下去不是办法,我们的装备太差,清妖又有火炮,不适合守城啊”,看见王聪儿和姚之富过来,一个满身是伤的彪形大汉在几个士兵的簇拥下走上前诉苦。
“刘先锋,现在不是抱怨的时候,你把你的士兵收拾下,晚上我们就向北突围”,姚之富不想理会刘之协的苦水,无情的命令。
“元帅啊,你看看这些兵,当年我们跑着打的时候多好,想怎么打就怎么打,现在和清妖打阵地战,我们太吃亏了”,刘之协继续抱怨。“况且,清妖在北面布置了好几道防线,我们这么冲过去是送死”!朱涛很奇怪的打量着刘之协,想不到这个外表粗旷之人,能有这等见识。‘没有点见识,别人又能做得了先锋,只有朱涛这人经常小看别人’。
姚之富理也不理,背着手就走,看见姚之富走了,王聪儿和朱涛也只好离开。
“元帅”,一走回院子,还没坐下,朱涛又想开口,但话还没说出来,姚之富就摆摆手,示意朱涛不要说了。“公子不要说了,北上去郧西我已经决定,没什么好说的。我们还是商讨下怎么合作的事情吧”。
“那好吧”,看见意见的大门已经被关上,朱涛也无能为力,‘想不到自己在这里竟然要低声下气的,如果你们在郧西被清兵消灭,还合作和屁,真是个固执的老头!’朱涛心想。“其实合作也非常简单,就是在我们北伐的时候,贵部策应我军,牵制清兵,我军则提供给贵部一定的武器弹药”,朱涛本来想把收编的话说出来,但一想到目前的情况,就没提了。
“这个完全可以,只是有一天得天下后,谁来负责这个国家”,姚之富淡淡的说出以后要担心的问题,使朱涛为之一惊,他实在没想到眼前这个老头竟然顾及得蛮远,看来自己要让他为自己卖命的打算已经行不通了,怎么办,虽然姚之富固执,且热忠权利,但还是一个非常全面的将材。以目前白莲教的处境,失去姚之富,那么离失败就不会太远。至于王聪儿,那多半是因为自己丈夫的原因,才使她有如此的威望,但威望毕竟是威望,不是能力,而刚才看见的哪个先锋,也不过如此,朱涛开始慢慢的盘算。
“这个问题我们以后可以慢慢谈,我们还是谈谈怎么突围的事情吧”,朱涛不想在梦一样的问题上纠缠,忙转移话题。
事情往往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月24日,白莲教以损失五千余人的代价,拼死突破清兵的重围,在渡过汉水,北上进入郧西后,只剩下不到一万五千人,而基本没什么损失的六万多清兵又从后面追杀过来,摆在义军面前的三道西去清兵防线,使起义军陷入绝境!
一路来,朱涛也没有什么事情做,除了逃命还是逃命,而姚之富在知道朱涛的身份后,对朱涛的人身自由也干涉起来,朱涛几次想到下面看看士兵的情况,都被姚之富委婉的拒绝。王聪儿虽然有心让朱涛帮助白莲教摆脱目前的困境,但对于姚之富的建议,王聪儿也丝毫没有办法,只好天天陪着朱涛在那里闲聊。对于这个建议,王聪儿起初是一万个不同意的,她认为目前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而姚之富却要自己天天陪客人,当然,朱涛是很愿意会会这个女英雄的。可几天过去以后,王聪儿竟然发现这个中华南洋国的主席不但胆识过人,而且对行军打战也很有一套,对于白莲教起初的运动战更是赞不绝口。
“公子不愧是一国之主席,不知道公子对我军目前的形势有何预测”?几天的相处,朱涛和王聪儿已经变得比较熟,虽然还谈不上朋友,至少不再整天的彼此怀疑对方。
“要我说实话”?朱涛理了理他那几根短得不能再短的头发问。
“这个当然”。
“好,那我就说了,有说错的地方,还望总教师海涵。以我对目前局势的掌握,在东南方向,襄阳和十堰刚刚被清兵占领,东北方向山西境内的嵩县,那里也是清兵的地盘,西北方向,那里是陕西的山阳,虽然现在还没有落入清兵之手,但这是迟早的事情。况且,我们的去路就是山阳,清兵在我们去山阳的路上可设置了三道防线!兵力超过两万人!以我们目前的兵力和士气,总教师以为有把握冲破清兵的防线”?朱涛斜着头看了看王聪儿。“以我们目前的能力,根本不可能冲破这几道防线,惟独只有西南面的竹山,那里还是我们的地盘,我们应该想办法去竹山,而不是山阳!这是从大局来看,我们再从郧西周围来看,清兵六万多人已经把整个郧西围得象铁桶一般,我们要突围出去已经变得非常苦难,就是突围出去了还有清兵的三道防线,如果这样打下去,我们还会有活的希望吗”?
“按照公子这么说,我们只有死路一条了”?王聪儿有点生气。
“当然,如果我们能够分兵突围出去,然后南渡汉水,收集人马后去竹山,我们还是有希望跳出清兵的包围圈的”,朱涛没有直接回答王聪儿的问题。
“我早上去外面看了看,清妖确实在东面和南面的防守比较薄弱,看来清妖已经知道我们要西去了”,听到前途渺茫,王聪儿无奈的低下了头。
“说句实话,你们这样的行动,就是傻子也看得出你们的目的。如果想活下去,唯一的方法就是向南面突围”,朱涛有些得寸进尺,开始加重语气。王聪儿没有说什么,只是摆摆手离开了房子。
“元帅,总教师说得对,我们应该向南突围”!一直以大嗓门著称的刘之协正在苦着脸努力说服姚之富放弃西去之主张。
“是啊,元帅,现在我们西去只有死路一条”,对于姚之富要西去,王聪儿虽然不能完全制止,但对其目的还是非常清楚的。姚之富有一儿子,名叫姚文学,和姚之富一样,长期从事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白莲教中很有威望,去年七月,由于四川起义告急,姚文学在姚之富的命令下,姚文学带领襄阳起义军赶去解围,这一去就一直没有回来。姚之富想西去,只是想去见见自己的儿子,然后利用自己和儿子两人的实力和威望,一统湖北、四川的义军。‘为了自己的私欲,竟然拿几万教众的性命做赌注!’王聪儿越想越气,声音也大了许多:“元帅,我坚决反对西去,如果元帅执意西去,那么我将带领我的部下向南突围”!
“什么”!姚之富实在想不到面前这个迷人和一直对自己顺从的少妇会说出这样的话,虽然王聪儿在白莲教中所能直接控制的实力并不值得姚之富为之防范,但就目前的形式来说,分兵绝对意味着灭亡。“难道齐夫人想抗命不成?我可告诉你,在这里,我是元帅,我说了算!西去的命令我早已经传达下去,如果二位想抗命不尊,那么就别怪我姚某人不客气了”!看见有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姚之富吼了起来。
“元帅,总教师不是哪个意思,她也是为几万白莲教教众的性命着想”,看见姚之富发脾气,刘之协忙出来圆场,对于姚之富,刘之协是又尊重又害怕的,现在姚之富发脾气,虽然不讲道理,但刘之协也得畏惧三分。
“王聪儿,我可告诉你”!看到有人劝自己,姚之富并不想见好就收。“你最好不要听哪个狗屁公子的胡说八道,你要知道,他是南洋国的主席,他来找我们,不过是想我们为他卖命,等以后推翻了清朝,我们不过是砧板上的肉,他想什么剁就什么剁!他现在是想利用我们完成他的梦想,我们何必要为外人卖命,难道我们以‘真空家乡﹑无生老母’为八字真诀的白莲教,还不能使你为它卖命?好了,我也不多说什么,怎么做夫人自己看着办,如果夫人想背叛白莲教,我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夫人好自为之”,姚之富一说完,转身离开了议事厅。
对于姚之富的一番话,王聪儿本来是不想去争辩的,但她实在没有想到自己以前一直尊重的元帅,竟然在听了自己的意见后和背叛白莲教联系起来。‘混蛋!真是混蛋’!要不是刘之协还在,王聪儿真想骂出来,极度的失望和伤心,使王聪儿也不管刘之协的安慰,哭着跑开了。一场关于白莲教走向何方的讨论,不欢而散,白莲教,你究竟要走向何方?
第三十一章 回家(七)
王聪儿没有去别处,而是找到了朱涛,这正和朱涛之本意。按照历史记载,三天以后,起义军在湖北郧西被清军包围,首领王聪儿、姚之富跳崖牺牲。经过十多天的相处,朱涛是很不希望看见这种结果的,况且现在自己也在起义军的部队里,朱涛就更要改变历史了。
“王教师不必过于悲伤,人各有志,不必强求。一家人尚且如此,何必你们呢。你们准备什么时候突围”?看见泪水不断从王聪儿的玉面上滚落下来,朱涛忍不住安慰了几句。
“恩,姚之富说明天晚上向西突围出去”,王聪儿带着哭腔回答。
“那总教师和刘先锋的意见呢,也是跟随元帅一起突围”?朱涛故意问。
“哎,天要灭我,有什么办法,虽然我和刘先锋都反对向西突围,但姚之富却坚持向西,你也知道的,在我们这里,他说了算,即使是死路一条,我们也得跟上”,王聪儿无奈的回答。
“此言差已,总教师不能这么想。白莲教这里的一万多教众,可不是姚之富一个人的私人财产,总教师有责任拯救他们的生命,你也知道,西去只有死路一条,为何总教师还要苦苦跟随”,朱涛说到这里见王聪儿正要反驳摆摆手继续往下说:“根据我对贵教的了解,你们起义军由很多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掌柜,我想总教师和刘先锋应该在义军里面有忠实于自己的部下吧”,王聪儿虽然不擅长于打战,但对于朱涛说这句话的目的还是能够理解的。
“公子的意思是叫我和姚之富分道扬镳”?王聪儿睁大眼睛问。
“呵呵,我只是随便说说,怎么做那是总教师的事情,当然,我会一直跟随总教师,不管教师走到那里,还有,刘先锋似乎也不怎么愿意向西去”,对于女人,朱涛相信自己还是很了解的,他们都有个通病,就是感性,而你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感动。
朱涛的一番话深深刺激了王聪儿的内心,于是马上找到刘之协,一向就对姚之富有意见的刘之协求之不得,两人稍微商量后决定趁姚之富向西突围之机,带领自己的人向东突围,白莲教的分裂已经在所难免,但这总比全体灭亡的好。
1798年3月30日夜,夜色犹如魔鬼一样把郧西这个小城包裹得严严实实。忽然郧西的西门被悄悄打开,上万起义军在姚之富的带领下趁着黑夜的掩护,快速向清兵防线冲去。为防止起义军有可能的突围,清兵每天晚上都用上千个火堆把整个郧西城照得通亮,所以,姚之富的这次突围行动刚刚走出城门就被发现。一下子喊杀声顿起,看见起义军的突围方向果然选择在了西方,负责东、南、北三个方向的清兵也蜂拥着赶来阻击起义军的突围。
按照姚之富的安排,王聪儿和刘之协带领自己的五千义军负责向北突围,在突围出去后再汇合。对于这样的命令,王聪儿和刘之协没有任何惊讶,自从前几天几人为突围方向争论以后,大家已经觉得不在是一条船上的人,姚之富要自己带兵向北突围牵制清兵,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了。对于姚之富的命令,王、刘二人还是要按命令行动的,至于怎么行动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起初也一样,王、刘二人命令士兵把门打开,带领部下喊杀着往清兵的防线上冲,被清兵发现以后,就赶忙退回城内,在留下两百人负责北门的防卫外,两人带领剩下的人赶到朱涛所在的东门,此时朱涛正在东门上观看清兵的动向。
“怎么样?朱公子,这里的情况如何”?人没到,刘之协的声音就到了。
“根据白天的情报,负责东门周围的清兵有5000左右,刚才有一部分去了西面,根据火把判断,敌人还留下了三千之众,我们现在还有多少人”?朱涛头也不回的问。
“就五千多点,要突围出去还是有把握的”,刘之协和王聪儿这时已经赶到朱涛的身边。
“好,王教师带领三千人马做前锋,我和刘先锋带领剩下的人断后,行动要快,不要和清兵纠缠,等他们的援兵一到,我们就很难突围出去了。突围出去后,我们在汉水边汇合”,朱涛转过身认真的‘建议’。
“我们听公子的,兄弟们跟我来”!王聪儿露出女人少有的男儿本色,手一扬带领三千义军向城门跑去。
由于大部分的清兵都被吸引到姚之富突围的西门(本来三人准备选择南门作为突围方向的,考虑到南门离西门太近,放弃南门,选择东门),负责东门防卫的清兵做梦都没有想到起义军会选择东门突围,虽然发现得也不晚,但清兵的兵力实在少了点,况且到处都是震天的喊杀声,一时间,清兵防线乱成一团。士兵找不到将军,将军找不到士兵。这样的情况,朱涛看在眼力,不由得大叫起来:“天不灭我啊”!
突围是成功的,无奈起义军的装备和人员素质都远远不如清兵,突围出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两天没吃东西了。等到突出清兵的防线,赶到汉水边集合的时候,只剩下两千衣裳破烂士气低落的‘叫花子’。
“公子,现在就渡河吗”?看见如此情景,一向大大咧咧的刘之协也很失望。
“是的,先渡河了再说,只有渡过去了,才能暂时摆脱清兵的追击,找到了多少条船”?朱涛看着前面宽度超过500米的汉水说。
“就十艘船,还是从下游搞到的,每船一次能渡30个人,一个来回要半个时辰,按照这么算,把全部的人渡过去,至少要三个时辰,太慢了,我估计一个时辰后,清妖就会赶来”,刘之协无不气馁的说。
“我叫你们拿的那些行军锅呢”?
“都带来了,总共有105个,除了这些锅子,我们什么都没有带了”,对于朱涛只要锅子不要家当的这个建议,刘之协虽然执行了,但心理还是很不愿意的。
“恩,别在意那些家当了,以后都会有的,我保证。现在最要紧的是把那些锅子找些木头和绳子绑起来,不然就来不及了”!
患难见真情,为了逃命,所有的人都抓住这一丝希望忙碌起来,就是朱涛也没有闲着。木头不够,就近砍些树,绳子不够,弄些竹子来,找几个篾匠出生的士兵,将就着把四个大锅一起绑在木头上。在死亡面前,人往往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潜能。没半个小时,26条锅船就开始来往运送士兵。同时也暴露出质量问题,有两艘锅船刚走了一半,就在途中解体。
等清兵赶到,绝大多数人都渡过了汉水,王聪儿再次清点人数,只剩下1916人。
“王教师,刘先锋,我看有很多人开始生出离意,我们是不是发些银子让他们走了算了”,朱涛找到正在忙碌的王聪儿和刘之协建议。
“什么!他们敢!看老子不去宰了他们”!刘之协一听要人要逃跑,马上要提着刀去处理。
“刘兄”!看见刘之协要去杀人,王聪儿赶忙劝住。“现在军心不稳,如果有人真的要走,我们还是发给他们路费的好,不然在部队里生出乱来,就不好控制了,朱公子,你说呢”?听见王聪儿这样说,朱涛不由得佩服,看来王聪儿在义军中的威望还是有来历的。
既然王聪儿没有什么意见,在朱涛捐献了自己所有的银子后(朱涛捐给起义军的一万两银票已经被姚之富卷走),对于要离去的士兵,每人都分到了二两银子作为路费,剩下的人则每人分发一两银子。等王聪儿再次清点人数,起义军只剩下1500余人。
“总教师,这里不是久留之地,我们还是尽快去竹山吧,兄弟们也饿坏了,一路上有吃的也好买点吃”,一向没有受过饥饿的朱涛,这次也饿了整整一天。
“恩,现在该走的都走了,留下的都是我们的好兄弟,公子说得不错,我们去竹山,刘先锋,你快去准备吧”,王聪儿从地上站起来,提提自己手中的刀坚定的说。
1500余名残军,拖着沉重的步伐开始向竹山开进,这个时候的竹山还被白莲教控制着,只是王聪儿和刘之协对那里的白莲教教徒都没有任何约束的权利,只不过师出同门罢了。一路上,由于清政府事情坚壁清野政策,路上很少能够弄到粮食,许多人相继死去。
“总教师,前面发现一座寨子,我们去那里买粮食的兄弟,都被打了回来,他们还威胁说要把我们当成白莲教捉去交给官府,呵呵,我们本来就是吗”,就在王聪儿无比绝望的时候,敌情又生。
“我们离竹山还有多远”?朱涛上气不接下气的问来汇报情况的士兵。
“还有二天的路程,这里的山太多太大,路太难走了。根据寨子大门上的寨名,这个寨子是陈家寨,寨子规模相当大,而且依山而建,易守难攻”。
“陈家寨?他娘的,一定是哪个在十堰和我交过手的陈为官的寨子,我早就听说他的寨子就在这一带,这次肯定是碰上了,他娘的,他竟然敢帮助清妖攻打我们,真是不想活了!传我的命令,把这个寨子给老子攻下来”,一想到陈为官在这里有寨子,一向在王聪儿面前不说什么脏话的刘之协也不顾及这么多了。
“刘兄先别激动,我们商量着办”?朱涛忙劝说。
“商量个屁!打下来再说”!
“刘兄,你先听公子把话说完”,对于朱涛这个人,王聪儿由一开始的怀疑到现在已经非常佩服了,为此,她想听听朱涛到底有什么高见。
第三十二章 回家(八)
有了听众,朱涛也不客气,如此这般的说了一篇。
听了朱涛的建议,众人分头行动,刘之协带领着大队人马要忙不紧的从陈家寨门口通过,并没有丝毫要攻打寨子的意思,也许寨子里的人马不多,对于白莲教借道的行为只是把大门紧紧的关住。春天的白天并不很长,等刘之协带领部队顺利经过陈家寨后,天色也慢慢的黑了下来。偌大的一个陈家寨犹如一个孤寡老人默默的站在群山之中。
“开门,开门,快开门”!忽然一阵急促的喊门声在寨子的大门外吼起,听见动静的门卫赶忙点燃火把跑上寨子大门两边的辕门。辕门外的两堆材火也被引然,一时间,整个大门被照得通亮。
“你们是什么人?深更半夜的,你们也不打听打听,这是谁的寨子”!门卫毫不客气的吼起来,对于打搅自己清梦的不速之客,门卫从来就没客气过。
“他妈的!你没长眼睛吗?看看我们这身衣服”!门外的十几个人把自己身上的衣服向外拉了拉。
“哦,我说是谁呢,原来是官爷,这么晚了怎么跑到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官爷请稍候,我进去通报一声”,看见来人全部穿着清兵的衣服,门卫的语气软了很多。
“通报他妈个屁!快给老子开门,给老子弄些吃的来,吃饱了,老子还要去追那些白莲教去”,来人垫起脚跟骂了起来。
“官爷别生气,我这就去通报。不过官爷,就你们十几个人,是他们的对手吗,他们白天从这里经过的时候,可有几千人啊”,门卫打听着情况。
“你他妈的怎么这么多废话!这是军事秘密,你快给老子开门,如果再不开门,老子就去找你们陈为官算帐去!他娘的,你们这些下人他是怎么管教的!老子一把火把你们都烧了”!来人得寸进尺的骂。
“官爷别生气,我也是有命在身,得进去通报下,官爷等等”,门卫也不理会来人怎么骂,在留下两个人后,自己跑进去通报了。
大约一盏茶的工夫,一个管家模样的人跟在门卫跑了出来,后面还跟着几十号人。
“他娘的,都下儿子去了!这么慢,快给老子开门弄些吃的来”!来人更加嚣张的骂,“他娘的,你们这些白痴,不好好的去抓白莲教,带这么多人来防老子啊”!
“来人啊,快给这些官爷开门”,管家没有接话,而是命令家丁打开寨门。随着管家的命令,大门在一阵吱呀声中慢慢张开以拥抱远方来的客人。
来人看见大门打开,快步向门口走去,刚走到大门口,忽然十多个来人一起拥上前去,拔出大刀,三下五除二,迅速砍翻大门口的家丁,其中一人大喊起来:“兄弟们,冲啊”!看见已经得手,隐蔽在大门不远出的其他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