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红楼]琏二爷的科举之路-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今皇帝隆武帝非常有野心,希望在他在位期间,能开创出一个盛世,建立一个富饶强大的国家。
  隆文帝登基后,就广收人才。这人才包括文武两方面。他心里清楚不能重文轻武,要文武看平。盛世,不仅要国家富饶,也要军队强悍,这样外敌才不敢来犯。
  在文方面的人才很多,也很好招,但是在武方面,却没有那么容易简单。为了让大家重视“武”这块,每年也都有武举,也就是所谓的武状元考核。
  为了能招收到类似于军师方面的人才,隆文帝还在科举考试中加了兵法。从乡试开始,就有一场专门考兵法的。如果,你在乡试中落榜,但是你在兵法方面考的却非常好,那么你就会被安排进入军队。如果你在军队中立了军功,那么加官进爵不是问题。
  如果不是系统逼着他考状元,要入朝为官,他一定会参军,做军人上战场杀敌,立军功,然后加官进爵,这才是热血男人的正确打开方式。比起当官玩勾心斗角,他更喜欢上场杀敌保卫国家。
  李道清见自家学生一副神游太虚地模样,拿书轻轻在他脑袋上敲了下:“在想什么?”
  贾琏从幻想中回过神来,朝李道清讪笑了下:“没想什么。”他可不敢跟先生说他想走军人这条路。虽然大隆朝一直强调武人的重要性,但是文人还是看不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粗鲁不堪的武人。没办法,这个观点渗入文人骨子里一千多年,一时间是扭转不过来的。
  “如果你想考中府试的案首,这段时间就在楹联上多下点功夫吧。”府试在四书五经方面的考核的难度只比县试难一点,李道清相信自家学生能应付过来。
  贾琏明白地点了点头:“先生放心,我会在楹联方面多下苦工。”
  李道清在楹联方面不是很擅长,水平一般,教不了贾琏什么,只能让贾琏自己多看多背多琢磨。
  “为师相信以你的聪慧,楹联应该难不倒你。”自家学生在诗词方面非常有才华,那么在楹联方面应该不会差。
  贾琏见李道清这么相信他,顿时觉得压力山大,只能干笑地表示:“学生一定努力!”
  在李道清这里上完课,贾琏就去魏甲申那里学习画画。
  魏甲申本来规定贾琏每天在他这里学习两个时辰,但是贾琏要参加下个月的府试,还要考案首,李道清就找他商量了下,让他把贾琏学画的时间改成一个时辰,等贾琏考完府试,再把学画的时间改回到两个时辰。
  贾琏在画画上面有很高的天赋,魏甲申教他的东西不仅很快就能懂,还能举一反三,对他这个学生非常满意。
  在魏甲申那里学习一个时辰,贾琏这才回到荣国府。他每天晚上大概在八点左右才回去,所以晚饭都是在李道清那边吃,吃完了再去魏甲申那边学画。
  从魏甲申那回来,再自己学习两三个小时,十一点半左右睡觉,时间安排的非常紧凑。
  贾母得知贾琏这段时间读书非常用功,天天让厨房给他炖一些补品,等他晚上回来吃。
  贾琏有些摸不准贾母在想什么,他原本以为贾母装模作样关心他一段时候后,就会恢复原样。没想到贾母对他的关怀不断,经常送一些东西给他。
  他不会觉得贾母良心发现,开始喜欢上他这个孙子。之前为了不让他和他老爹不报官把事情闹大,所以才会假惺惺地对他好。这次又是为了什么,继续装模作样地对他好?
  “老太太对少爷越来越上心。”赵嬷嬷见这段时间贾母对贾琏非常关心,心里非常高兴,以为贾母改变心意,喜欢上贾琏这个孙子。“得到什么好东西,都会送一份给少爷。”
  “老太太终于知道少爷的好了。”贾母这段时间对贾琏的所作所为,整个荣国府的人都看在眼里。荣国府里的下人都看眼色行事,见贾母对贾琏这么好,二房的下人们最近收敛了很多,不敢对大房的人冷嘲热讽和摆脸色。
  贾琏觉得贾母这么做,一定有什么目的。他一个小孩子,能让那个老太太达成什么目的。
  脑子里忽然闪过一道灵光,贾琏想到之前去福灵寺烧香,解签的和尚说他是大富大贵的命,将来必有一番作为,那个时候老太太的表情就有些不对劲。
  看来,老太太是相信那个解签和尚的话,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与其说老太太是在关心他,不如说老太太是在收买他。
  如果他以后会有一番作为,那么对荣国府来说是一件好事。老太太在这个时候对他好,修复祖孙关系,以后他肯定会听她的话。
  老太太最希望贾珠以后有出息,但是她不能阻止他以后有前途。与其现在打压他,不如趁此收买他。等他以后有了出息,还能帮助贾珠。
  这个老太太老奸巨猾得狠,不会无缘无故地对他好。他敢肯定,他要是在四月份的府试落榜,老太太会立马停止对他的各种关怀,恢复以前对他不管不问的态度。
  赵嬷嬷见贾琏沉着脸不开心地样子,关心地问道:“少爷有什么不对吗?”
  贾琏轻轻摇了下头:“没什么,老太太给什么,你们就收下,但是不要太得意忘形。”老太太的真实目的,他就不告诉赵嬷嬷他们了,就让他们多高兴一段时间吧,省的天天在他耳边唠叨。
  “少爷说的是,老奴会告诉他们。”他们大房这些年一直被二房欺压,受了不少的气,这段时间老太太对少爷好,二房那些人不敢再对他们耀武扬威,他们终于扬眉吐气了。
  贾琏挥挥手,让赵嬷嬷他们退下去,他要温习功课了。
  他这次考府试有两个劲敌,都是他考案首的最大的竞争对手。
  之前考县试的时候,他考中了案首,第二名叫颜景云,第三名叫明万举。
  颜景云来头不小,是皇后的亲侄子,是颜太师的小孙子。明万举的身世背景也不简单,是殿阁大学士的外孙。
  这两个人不仅身世背景不简单,学识才学也不一般。考县试的时候,两人都在诗词方面输给了贾琏,其他方面并不比贾琏差。
  听说,颜景云和明万举都非常擅长楹联,还曾作出令人称赞不已的楹联,这次府试两人考中案首的可能性很大。
  京城的一些赌坊,还对贾琏、颜景云、明万举谁能考中府试的案首下注。押颜景云和明万举考中府试案首的人非常多,两人不相上下,押贾琏的人不多。
  京城很多人认为贾琏考中县试的案首只是运气好,会做诗词。但是,府试不考诗词,考楹联,觉得他考中案首的可能性不大。
  贾赦为了鼓励儿子考中府试的案首,还去赌坊押一千两银子赌贾琏能考中府试的案首。
  贾琏得知贾赦去赌坊押他能考中府试的案首,嫌弃他太小气,居然只压一千两银子。如果真的觉得他能考中案首,就应该压五千两银子。
  贾赦听了这话,对贾琏翻了个大白眼:“你要是考不中案首,我要赔死。”他这次压的是五比一。贾琏要是考中他就能赢五千两银子,要是考不中他就要赔五千两银子。
  “你不是相信我能考中案首么,怎么还怕赔?”
  “我压一千两银子是为了鼓励你好好读书,并不是相信你考中案首。”贾赦说的很是理直气壮。
  贾琏:“……”他便宜的老爹太不靠谱了。
  “你要是考不中案首,我就要赔五千两银子,这个数目也不小了。”说出来丢人,他身上的银子不多。如果儿子没有考中案首,他就要赔五千两银子,赔完他身上就没有多少钱了。
  贾琏突然想到一个赚钱的办法,也不跟贾赦废话了,跑回自己的屋子,从他的私房钱里拿出五十两黄金交给兴儿,叫兴儿去五个赌坊,每个压他能考中案首,比例十比一。
  兴儿被贾琏这么壕的行为吓到了:“少爷,这太多了,要是输了,你就要赔五十两黄金。”
  贾琏狠狠瞪了一眼兴儿:“乌鸦嘴,我怎么可能会输,你要相信你家少爷我能考中案首。”
  “可是……你也不用拿五十两黄金去赌吧……”兴儿觉得他家少爷堵得太大了,万一没考中怎么办。
  “你家少爷我对考中案首很有信心,你就拿去押注。”没有考中案首,他的小命就没了,之前在诗会上得到的五十两黄金也就派不上用场了,还不如现在拿来去做赌注。要是他考中案首,他就能大赚一笔。
  兴儿见他家少爷信心满满地样子,也不好再说什么了,拿着黄金准备去赌坊,结果临走的时候被赵嬷嬷和丰儿叫住,两人也拿出些银子压贾琏能考中案首,钱虽然不多,但是好歹能支持下少爷。
  不止贾琏想通过赌注大赚一笔,王夫人和贾政也想到这个主意。
  这段时间为了给贾元春进宫选秀做准备,王夫人花了不少钱,手上能动用的银子没有多少了,她又不想动她的陪嫁,所以就想到了这个主意。
  王夫人拿出两千五百两银子,让赖大家的去五个赌坊各压注五百两,当然不是压贾琏能考中案首,压的是颜景云和明万举。
  贾政拿出一千两银子压颜景云考中府试的案首,比例是十比一。
  王夫人和贾政都认为贾琏考不中案首,都觉得自己这次能大赚一笔。
  因为有不少人去赌坊压赌注,导致这次的府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赌注要到府试结束才能揭晓,所以贾琏叫兴儿压了后,就再也没有关注。
  白驹过隙,一转眼就到了三月底。
  月底,贾珠放假回来,很有兄弟爱地关心了贾琏的读书情况,还给贾琏说了很多关于府试的情况,和他自己考府试的一些经验。这副关心弟弟的模样,让贾琏心生警惕。
  这次贾珠回来,一是为了能在贾元春进宫前见她一面。贾元春这次很有可能被选中,到时候就再也见不到她,最起码很多年内见不到。二是为了八月份的乡试。
  今年八月,乡试开考,贾珠想参加这次乡试。如果这次不考,那就要再等三年。三年的时间太长了,贾珠不想等。
  “珠哥儿,你才去青山书院读书,就要参加乡试,会不会太急了点?”贾母觉得贾珠参加今年八月的乡试太急了,要是考不中怎么办?
  “祖母,我想去试试,看看自己的水平。如果这次考不中,那就三年后再考。”
  贾政微微颔首:“珠儿可以去试试水。这次要是考不中,下次考就有了经验。”
  “娘支持你去考,你一定能考中!”王夫人对她的儿子也是蜜汁自信,觉得她儿子要是去考乡试,就一定能考中。
  贾元春附和地点头:“哥哥一定能考中!”
  贾母听完也不反对了:“既然你想考,那就去考吧。”
  贾珠在青山书院的先生是不赞成他去考乡试,毕竟贾珠才来青山书院没多久,但是贾珠坚持要考,所以这才回来和家里的长辈商量。
  贾琏听说贾珠要考今年的乡试,倒没有什么感觉,毕竟和他没有什么关系。
  目前,乡试对他来说还很遥远,毕竟他连府试还没有考。等他考过了府试,再去参加院试。等考过了院试,才有资格考乡试。
  贾珠回来呆两天就走了,临走的时候拉着贾琏的手,叮嘱他好好读书,争取考过府试。贾琏被他这副模样弄得鸡皮疙瘩直起。
  没过两天,贾元春就进宫参加选秀。选秀前前后后要进行七天,这七天对贾母和王夫人来说就是煎熬。七天后选秀落幕,贾元春没有回来,而是留在了宫中,成为了一名女史。
  贾母和王夫人原以为以贾元春的长相和才华能被皇上看中,直接成为妃子,没想到只是一个女史。这个结果和她们预想的相差太多,让她们一时间不能接受。
  “这几天,二房的人觉得大小姐要成为娘娘了,他们的尾巴都翘到天上去了,很是嚣张得意,对我们大房的人各种冷嘲热讽,没想到大小姐只是成为了一个女史,并不是什么娘娘,二房那些人的脸色顿时变了,不敢再耀武扬威了。”赵嬷嬷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
  “这下二房的人嚣张不起来了。”
  “老太太和二太太一心想把大小姐送进宫做娘娘,没想到大小姐最后变成女史。女史虽然不是宫女,但是也要伺候宫里的贵人,还要看脸色行事。好好地大小姐不当,去宫里伺候人,不知道老太太和二太太后不后悔?”
  “后悔又能怎么样。”人都留在宫里了,再后悔也不能去宫里把人要回来。
  “少爷,二太太是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丰儿问道,“奴婢没有说错吧?”
  “没有,你说的很对。”原著里贾元春被封为德妃,让荣国府盛极一时,不过这也成了贾家的催命符。
  赵嬷嬷摇摇头,一脸替贾元春可惜地表情:“大小姐进宫做女史,哪有在家舒服。”
  原著里贾元春被封为德妃的时间好像很晚,她这才刚进宫,最起码要在宫里苦熬十几年才能成为妃子。在成为妃子之前,宫里的日子肯定不好过,贾琏心里有些同情贾元春了。
  选秀结束后,府试要开始了。
  作者有话要说:
  考楹联是蠢作者自己加的,和历史上的府试肯定不一样。
  来来来,来押注,压贾珠能不能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第三十九回 
  四月十一; 是一个万事大吉的好日子。
  京城的府试正式开考。
  府试的开考时间和县试一样; 贾琏在寅时末; 也就是五点起来了; 和往常一样先绕着院子跑半个时辰,然后在家用完早膳; 坐着马车出发去考场。
  在去考试之前; 贾琏被赖大家的请到贾母的院子。
  贾琏朝贾母行礼请安; 贾母朝他招招手; 无奈他只好走过去,站在贾母身边。
  贾母拉着贾琏的手,一脸关切地询问了一番; 问他考试的东西带齐了么,吃住的东西有没有忘记带的,又让他不要紧张,好好考。
  千叮呤万嘱咐了一番,贾母这才放贾琏离开。
  两个月前; 贾琏考县试的时候; 贾母完全无视; 对他不管不问。而这次考府试,贾母却非常关心和关注,昨天晚上还派人过来送来一些好吃的干粮; 今天离开前还拉着贾琏不断地叮嘱。这两次考试,贾母的态度是来个一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变啊。
  王夫人吸取了上次的教训,这次贾琏考府试; 昨晚派周瑞家的过来送了些吃的东西,还特意关心嘱咐了几句。
  贾母对王夫人这么做,心里很是满意,这个儿媳妇终于有点脑子了。
  邢夫人见贾母关心贾琏的府试,心里很是高兴和得意,以为贾母看重贾琏。不过,她见王夫人这么关心贾琏的考试,心里很是警惕,总觉得这个弟妹没安好心,在打什么坏主意。
  王夫人送来的吃食,邢夫人没有让贾琏带到考院去。要是吃了拉肚子,琏哥儿就考不成试了。
  邢夫人平时做事和说话没有什么脑子,但是这个时候却又变聪明了,知道考试前,东西不能随便乱吃。
  就算邢夫人不说,贾琏也没有打算吃王夫人送来的东西。虽然这段时间他这个二婶消停了,但是对他们大房的敌意依旧在。上次他考中县试的案首,二婶可是气得不轻,谁知道她会不会在吃的东西里面下药,让他考不了府试。
  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府试期间,他还是小心点比较好。
  这次考府试,两府里的下人不敢再搬着板凳等着看贾琏落榜的笑话。上次想看贾琏落榜的笑话,贾琏却考中了县试的案首,他们被狠狠地打了脸,这次他们可不敢在笑话贾琏不自量力地去考府试。他们这次在猜贾琏能不能再考中案首,不过大多数人觉得贾琏考不中案首。
  和家里长辈辞行后,贾琏坐上马车赶往考院。
  每年参加京城府试的人很多,今年听说有两千人,但是只录取八百人,竞争非常激烈。
  因为今年参加府试的学子很多,所以京城设立好几个考院。贾琏所在的考院叫文清院,据说这个考院的考生大多数是京城本地人,当然也有些外地的考生。
  卯时四刻,也就是六点,文清院的大门打开了。
  和上次考县试一样,所有的考生分成几排排队,一一接受考前的检查。
  贾琏背着包裹,站在队伍里,等待着检查。在等待的过程中,他好奇地看了看四周,发现黑压压的一片,估摸着他们这个考院有三四百人。这次府试,设立了五个考院,两千人的话,每个考院有四百人。
  上次考县试的时候,贾琏所在的考院都是年轻人,最大的也就是二三十岁。不过这次考府试,贾琏发现队伍中有很多中年人,还有不少白发苍苍的老人。
  上辈子看电视剧的时候,看到五六十岁的老人参加科举考试,他当时觉得太夸张,现在来看一点都不夸张。
  有些人读了一辈子的书,一生都没有考上秀才,那就只能不停地考,直到自己不能考为止。
  贾琏忽然想到一句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些白发苍苍的老人读了一辈子的书,却没任何功名,觉得对不起祖宗和家人,在死之前一定要考取一个功名,哪怕是个秀才,也能光宗耀祖了。
  像他这种出生世家的子弟,读不读书对他们来说无所谓,毕竟不读书,他们一辈子也能荣华富贵,不用为吃喝发愁。可是,出生寒门的人,他们把一辈子的希望都寄托在读书上面。他们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那就必须考取功名,然后做官。所以,很多人即使老的白发苍苍,也想要继续考科举。
  看到这副情景,贾琏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更加努力点。
  很快,轮到贾琏了,和县试一样,把文书和包裹递给士兵检查,然后他再去一旁脱下衣服给另一个士兵检查。
  检查完,士兵把东西还给贾琏,带着他去考场。
  听先生说,县试的前二十名会在一个考场里考试,并有主考官亲自监考。
  主考官亲自监考,这是荣誉,也是压力。不过,对贾琏来说,谁监考都一样,没有什么压力不压力的。
  贾琏的号房果然是第一个,毕竟他是县试的案首。
  二十个号房,有一半人来了,还有一半人没来,估计还在外面排队。
  贾琏一走进来,就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看他的目光有好奇、探究、羡慕、敌意,各种目标钉在他身上,这让他有些不自在。但是,他是案首,不能露怯。贾琏面无表情地走到自己的号房,把带来的东西放了下来。
  看了看他要呆三天的“小牢房”,依旧简陋,但是却非常干净。还有个窗户,太阳出来的时候,还能晒晒太阳,比之前县试的号房好多了。
  阳光好,又透风,又干净,贾琏很满意他这个号房。
  把带来的东西拿出来,一一摆放好,贾琏开始打量其他的号房,发现只有他的号房上面有一扇窗户,其他的没有,心里莫名地觉得很爽,这大概就是案首的福利了。
  贾琏看向他的右边,看到了他这次考案首的竞争对手之一的颜景云。
  这个颜景云长相清秀,一张脸非常苍白,眉宇间有股羸弱的气息,看来身体不是很好。
  至于,县试第三名的明万举,还没有来,估计还在外面排队。就在贾琏准备收回目光的时候,一个身穿蓝色长衫的人走了进来,身体挺拔,身材结实,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长相英俊,大步走来,器宇不凡,一看就知道出身名门。
  贾琏猜想这个人是谁,没想到这人直接走到第三个号房,让他非常诧异。明万举是殿阁大学士的外孙,他以为明万举跟其他读书人一样,文文弱弱的,没想到这个明万举这么魁梧,不像是读书人,反而像军人。
  看过了自己的两大竞争对手,贾琏就收回目光,乖乖坐在桌前,等待考试开始。
  没过一会,他对面号房的人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坐在他对号房的人,也就是这次县试的第十一名的人,不是别人,是之前考县试的时候坐在他对面的连根生。
  看到熟人,贾琏友好地朝连根生笑了笑,没想到他们这么有缘,又坐在彼此对面。
  之前考县试的时候,贾琏就注意到连根生,考试的时候连根生一副淡定从容的模样,就猜到他的成绩应该不错,没想到还真的被他猜中了。
  连根生倒是对再次见到贾琏没有什么反应,毕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还是朝贾琏点了下头,算是打招呼了。
  很快,人都到齐了。接着,主考官来了。
  京城的府试,主考官是礼部官员。而,其他地方的府试的主考官是知府。
  这位主考官看起来四十多岁,虽然长相一般,但是给人的感觉很舒服,很儒雅。
  主考官进来朝贾琏他们点点头,然后就坐了下来。
  辰时四刻,也就是八点,府试的第一场考试正式开始。
  贾琏拿到试卷,先是把试卷从头到尾的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被油墨弄模糊地地方,有没有缺字少字的地方,有没有破顺的地方。
  检查完试卷没有问题后,贾琏又从头到尾把题目扫了一遍,发现题目不是很难,心里松了口气。提起毛笔沾了墨水,开始认真地答题。
  整个考场鸦雀无声,只有主考官走动的脚步声。
  主考官亲自监考,当然要在考场巡视,还时不时停下来看考生答题。
  身为县试的案首,贾琏受到了主考官的强烈关注,经常停留在他的面前,看到他试卷上的答案,不时地点头、捋须、摇头,似乎对他的答案感触颇深。
  发生在贾琏身上的事情,也同样发生在颜景云和明万举身上。这两人的家世太牛逼,主考官怎么可能对他们视而不见。
  主考官经常在贾琏、颜景云、明万举三人面前停下,停留的时间也非常长。这三人却对主考官视若不见,无比淡定地答卷,不像其他人,主考官一靠近,就紧张害怕到双手发抖。
  颜景云和明万举出生名门,什么事情没见过,他们对主考官的靠近毫无反应,主考官还能理解,可是,见贾琏对他的靠近一副无比镇定地模样,他就有些惊奇了。听说这孩子今年才十一岁,看到他居然一点都不害怕,还真是让人意外。
  贾琏要是知道主考官的想法,肯定会嗤笑一声,他上辈子经历过大大小小地考试,早就对监考老师麻木了。
  府试的考试内容和县试差不多,先是考四书五经,各种填空题和问答题,不过考的范围要比县试广。不过,这对贾琏来说不是事。
  两个时辰后,考试结束,士兵把考卷收了上去,考生们可以休息了,但是不能离开号房。
  贾琏站起身,活动了下身体,然后拿出精致可口的糕点和肉干吃了起来。吃完就在铺好的床铺躺了下来,准备睡个午觉,这样下午才有精神考试。
  即使是休息时间,整个考场依旧安静,没有人说话,只有吃东西和看书的声音。
  下午,未时四刻,也就是两点,考试开始。
  这场考试的最后一题,题目是一首诗,然后根据这首诗来一篇文章。
  这首诗是杜浦的《春望》,贾琏对它有印象,初中还是高中的时候学过,这是一首亡国诗。
  想了一会儿,心里有了方向,贾琏就提笔写了起来。
  主考官来到贾琏的面前,看到他正在写的文章,没看两句就被吸引了,等到贾琏写完文章,他还没有走。
  贾琏搁下笔,抬头准备活动了下脖子,看到主考官站在他的面前,神色复杂,这让他心里很是疑惑,他写的不好?
  把自己刚才写的文章仔细地看了一遍,贾琏觉得自己写的很不错,没有什么问题,就懒得管主考官刚刚那个复杂的表情。
  主考官见贾琏写好就转身离开了,去颜景云身前停了下来,看到颜景云写的文章,微微地点了下头。接着又去明万举的身前,看了明万举写的文章,他一会点头,一会捋须,好像很满意的样子。
  贾琏把考卷从头到尾地检查了几遍,反复确认没有问题,就开始发呆,等待考试结束。其实,他并不是在发呆,而是在脑海里翻阅书籍。
  酉时,考试结束,士兵把考卷收了上去,接着给他们发热水,好让他们晚上方便洗漱。
  吃着糕点和肉干,贾琏无比想念前世的泡面。吃泡面比吃干粮强。吃完看了书就睡了,考场依旧安安静静,没人说话。
  第二天,考试依旧,考的内容不难,贾琏能轻松应对。
  第三天,考试照旧,没有什么难度。
  第三天最后一场考试的最后一题是楹联。
  先是填空题,有了上联,你就要对下联。给了下联,你就要对上联。
  府试之前,贾琏在系统找到了一本对联大全,而且把它全部背了下来,所以难不倒他。
  下面一道题是写两幅同字异音的楹联。
  同字异音,也就是多音字了,这个好写。
  贾琏在考卷上写到:
  上联:调琴调新调调调调来调调妙
  下联:种花种好种种种种成种种香
  上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下联: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再下面一道题是写两幅回文倒顺的楹联
  贾琏想了下,提笔写到: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凤落梧桐梧落凤
  珠联璧合璧联珠
  最后一道题,给了两个词语,第一个词语是“望江”,第二个词语是“白塔”。
  贾琏看到这个题目沉思了一会,不知道望江和白塔有什么寓意,只能把望江和白塔写到楹联里。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 ,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赛诗台,赛诗才,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
  白塔街,黄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冒青烟,闪蓝光,淬紫铁,坐北朝南大东西
  淡水湾,苦农民,戴凉笠,弯酸腰,顶辣日,流咸汗,砍甜蔗,养妻教子育儿孙
  写完,贾琏又见主考官站在他的面前,不过这次没有神色复杂,但是涨红着一张脸,看着他的眼光充满赞赏。看来,他这几幅楹联写的不错,那他心里就放心了。
  酉时,考试结束,三天的府试彻底结束了。
  贾琏这次不像县试那样,一结束就迫不及待地收拾东西离开,这次他不急了,收拾好东西,走出号房,跟对面的连根生打了声招呼。
  “你好,连根生。”
  连根生没想到贾琏记得他的名字,眼里闪过一抹惊讶,随即朝贾琏点点头:“贾公子。”
  “我们还真是有缘啊,又在彼此的对面。”
  “恩。”
  “希望下一场考院试的时候,还能坐在你的对面。”
  连根生听到贾琏这么说,心里有些诧异,这位贾公子对自己能参加院试很有信心,不过也对,这个贾公子是县试的案首,能考过府试很正常。
  贾琏见连根生沉着脸,心里咯噔了下,试探性地开口问道:“对自己参加院试没有信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