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综剑三]武安天下-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和栗腹打的王翦都要哭出来了好吗!
    王翦真的不能理解栗腹的思维到底在哪个次元,他有时候甚至怀疑栗腹是不是把他的智商丢在蓟城就没带上战场,这脑回路太让人捉摸不透了啊!
    王翦都觉得栗腹可以靠自己的智商大败他,嗯,这话是认真的,因为很多时候王翦根本无法理解栗腹干的那些事情,这就跟他无法理解为啥栗腹就那么难上他的当一样。
    而乐间和乐乘不同呀,这是两个智商正常的人,且他们可干不出栗腹干的那些事情来,这样算起来的话,比起栗腹其实这两人的行动和想法更容易预测也更好做出应对。
    栗腹虽然在王翦看来特别坑,但他有时候就是能让王翦完全无法理解的神来一笔,反而弄得王翦一脸懵逼,想来乐乘和乐间是干不出这种事情来的。
    事实上乐乘和乐间确实干不出来这种事,他们是很认真的小伙伴,也是有智商有水平的小伙伴。
    他们在接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重新整顿军队,显然这二人也清楚秦军到底有多么难对付,而以现在这乱七八糟的燕军来说去了就是送死的。
    虽然重新整顿下也不见得就能把秦军打回老家了,但至少战斗力可以提升一下,再说了,以乐乘和乐间的水平,他们就算不能把苏云卿打回函谷关,但是僵持着拖延时间这种事也不是不能做。
    至少乐乘和乐间很清楚一点,此时以燕国自己的力量已经是无力反抗了,只能看魏国和齐国的援军什么时候到了。
    楚国是不用指望的,不是说楚国不会派兵救燕国,而是说楚国那山高路远的,等楚国的军队千里迢迢的开过来,燕国早被揍趴了。
    大概是乐乘乐间的运气确实比较好,他们接手了军队没多久就有消息传回来,魏国派援军了。
    这次可是真正的援军!
    

第154章 请为蠢作者点蜡
    对于魏国会派援军过来这种事苏云卿并不意外,这本就是他们计划好的事情有什么可值得意外的?
    再说了,这居庸塞的大门都修好了,燕军都能守得住的地方,现在换了秦军来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么?
    当然,这种时候苏云卿也不是就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了。
    首先,他们要搞定面前的燕军,至于说魏军什么的,那是可以稍后考虑的。
    事实上魏国派出的援军并不多,毕竟魏王在其他国家的事情上还是比较小气的,尤其是他看不到救援魏国能有什么好处可以拿。
    没有好处的事情谁想做呀。
    所以说,这次魏国派出的援军真的不多,而且行军的速度也不怎么快,完全没把燕国的生死放在眼里。
    因此在此之前,苏云卿还有很多的时间去搞定乐间和乐乘。
    乐间和乐乘倒是不愧为燕国名将,即便燕国很坑燕王也很坑,但他们还是有真本事的,苏云卿也必须要慎重对待。
    毕竟乐毅的大名放在那里,那可是当年帮着燕昭王灭掉了齐国的大大呀。
    虽然燕昭王不是个坑货确实给乐毅带来了不少战斗力加成,但乐毅的本事也很大呀,毕竟当年的齐国很强大,当时的齐王那可是能与秦昭襄王一起称帝的,虽然后来齐国自己又去掉了帝号让秦国独自拉足了仇恨因此坑了一把秦国,但就从能称帝这一点来说,就已经很能说明齐国的强大了。
    而就是这么一个强大的国家,被乐毅硬生生给打残了,乐毅灭齐国灭了五年,后来如果不是燕昭王死了新任燕王又比较坑,现在还能不能有齐国都是两回事了。
    但也因为乐毅,强大的齐国被彻底削弱了,如今的齐国早就没有了和秦国叫板的能力了,毕竟就算后来齐国也复国了,但是齐国已经元气大伤蹦跶不起来了。
    乐毅都这么厉害了,他的儿子就算不像他一样厉害,只要有乐毅的一半本事那也很了不起了。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大家第一次见面当然不会冲上去就拼命,秦国和燕国的军队试探着交手了几次,苏云卿立刻发现了乐间乐乘与之前栗腹的不同。
    栗腹那个傻逼就是来卖萌的,而这两个算是比较能打的。
    但苏云卿并没有因此改变主意,她依旧把这件事情交给了蒙武和王翦。
    至少在苏云卿看来,乐间乐乘确实是很不错不假,但那还不够,至少没有完全超出王翦和蒙武的能力水平。
    目前的乐间二人对于王翦和蒙武来说,应该算得上是副本里比较难打的精英怪等级,不小心就会狗带,但如果自己机智又努力的话,还是能够打过去的。
    跟和自己水平差太多的对手交手是不能得到多少收获的,因为要么是你完虐对方要么是对方完虐你,这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反正都是被虐又不涨经验。
    但与自己能力相仿的对手较量就不同了,尤其是这个对手还很厉害,却又偏偏在厉害的同时并没有超出你的能力范围太多,这是最能让人成长的。
    当然,苏云卿说是让王翦和蒙武负责,但她自己却不再是之前那种万事不管的状态了。
    至少王翦和蒙武的计划得先从她这里过一遍,没问题就用,有问题就改,这样倒是不用担心局面失控的问题。
    当然,对于这一点不管是王翦还是蒙武都没有意见,苏云卿的等级本来就比他们高呀,再说了,当他们有什么问题出现的时候,苏云卿不仅会指出来,而且还会分析指点几句。
    虽然画风维持了苏云卿那一贯的惜字如金的批公文样式,但确实让人受益匪浅就是了。
    于是秦国和燕国的战局就那么僵持了下来,当然,总体情况还是对秦国更加有利的,毕竟虽然说是僵持,但秦国一直在把战线往前推进,眼看着是要一路推到燕国的都城蓟的样子。
    也就是在这时候,苏云卿分兵了。
    算算日子魏国的援军也差不多该到了,他们得防备后方魏国的进攻了,于是苏云卿便把蒙武给丢回去了。
    虽然苏云卿更加看好王翦,但至少目前来说蒙武年纪虽然比王翦小一点,可由于蒙骜从小打磨,因此这时候还是蒙武更加稳重一点。
    对于此时的苏云卿来说,稳重比什么都重要。
    当然,考虑下目前魏国的战斗力,其实苏云卿觉得一个蒙武就足够了。
    怎么说呢,魏国曾经是一个强大的国家不假,但那都是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战国末期魏国能看的也就一个信陵君,而现在信陵君还死了。
    比起早期的什么吴起什么乐羊之类的大将,现在的魏国真的没有什么能够拿得出手的人物。
    再加上实在不行蒙武还有居庸塞可以倚仗,因此让他单独面对魏国的援军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倒是王翦对此有些忧虑,当然,他不是忧虑蒙武的能力不足,而是担心他们目前所面对的局面。
    “一面是燕军一面是魏军,我们现在的境况实在是……万一出现意外当如何是好?”
    虽然知道这局面是苏云卿算好的,但被人两面夹击什么的不管是在那家的兵书上都是极为危险的情况,玩不好自己就狗带了呀。
    苏云卿当然也了解这一点,因此她觉得王翦有这种忧虑是正常的,即便他们目前的情况看起来似乎不需要担心,但以后可就不好说了。
    应该说目前的状况还不是最需要担心的,因为按照计划,苏云卿打燕国一方面确实是要灭燕国,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牵制魏国。
    蒙武倒是没有让苏云卿失望,他确实挡住了魏国的援军,让魏国的援军被堵在外面半点不能向前。
    魏国的援军被蒙武挡住了,但魏王本身却不怎么担心,毕竟他并不在乎燕国的死活。
    如果一定要说有谁对此比较紧张的话,显然就是燕王了,他可指望着魏国呢。
    当然,这对于乐间和乐乘来说也不是什么好消息,即便苏云卿分兵他们也没能阻止秦军前进的步伐,而如今他们唯一的指望也就是苏云卿的后方能够出现问题,以此迫使苏云卿停下脚步进而退兵了。
    当然,如果他们能够抓住机会反攻一下那也是很不错的。
    然并卵,魏国太坑,完全辜负了乐间和乐乘的期待,这也让他们知道,这种时候想着依靠其他国家的援军已经不可能了,齐国不出兵,魏国也不过是敷衍了事,显然是不需要有什么指望了。
    于是他们只能一边和苏云卿耗着,一边让人去给燕王送信,既然打仗不行的话,那就只好走外交手段解决了。
    虽然秦国这次是来灭国的,但这不代表燕国就一点希望都没有了。
    要知道很多时候你的初衷和你最后所达成的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只要外交做得好,就算是秦国也没什么不能说动的。
    于是乐间乐乘二人再次调整战术,他们再也不打什么进攻什么反击了,他们做的事情就一件,固守。
    是的,他们不打了,反而开始高筑营寨加固城池,大量囤积守城的物资,完全就是一副打算死守的样子。
    乐间和乐乘毕竟不是栗腹那样的坑货,当他们一心开始守城就是不打仗的时候,苏云卿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毕竟他们不会犯什么低级错误,想要抓他们的破绽恐怕是要花时间去慢慢熬的。
    可苏云卿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了。
    也幸好之前也有考虑过燕国不愿意打只做固守拖延时间的情况,因此这种时候苏云卿倒是勉强还有办法可以想。
    比如说那个已经早早的去到燕国潜伏起来的姚贾,这种时候也该他发挥作用啦。
    某种程度来说,姚贾与当年的蔡泽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虽然都是通过战争以外的手段达成目的,但蔡泽那是真正的外交家风范,姚贾虽然同样能言善辩,但他更喜欢金钱开路,以金钱贿赂对方高官与国君的近臣,然后从内部搞破坏。
    就像是这次,姚贾一早的跑去燕国收买了不少人,此时接到苏云卿的传信他立刻就知道动手的时机到了。
    苏云卿也没让姚贾失望,她自开战以来第一次发出了不计代价不计牺牲的强攻命令。
    秦军本就凶悍,被各国称作虎狼之师,这次苏云卿完全不计代价的进攻可以说正是秦军最擅长的事情之一。
    于是很快,燕王就接到了乐间二人固守不成反而后撤的消息,燕王当即就懵逼了,并且一个劲的念叨着怎么办。
    谁都知道,苏云卿已经越发接近蓟城,而如果作为都城的蓟城被秦军攻破,那么燕国基本也就不用挣扎了。
    这时候就有人对燕王说这都是乐间和乐乘的错,是他们没有能力还欺骗了燕王,辜负了燕王对他们的信任,再说了,谁知道乐间和乐乘是不是故意的呢?
    “都说乐间是乐毅的儿子,有其父的大将风范,怎么这次就把仗打成了这个样子?要我说,这如果不是乐间徒有其名,那就是乐间勾结秦国故意为之,毕竟此二人对大王不满已久,谁知道是不是想要趁着燕国危急做点什么事情呢?”
    燕王想想也对啊!
    乐乘和乐间这两人平时就经常和他过不去,他说是黑的这两人就偏要说是白的,他说要打仗这两人就偏说要休兵,可等他不想打的时候这两人又冒出来说是遇到了什么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虽然燕王一次都没听过这两人的,但这也足够让燕王糟心了。
    哦对了,尤其是那个乐间,仗着他父亲是名将乐毅,平日里也太不把他这个燕王放在眼里啦,实际上乐间有什么可骄傲的,他根本就没打过几次大胜仗!更没有取得过什么像样的功劳!
    显然乐间什么的,就是个只会瞎BB实际上半点本事都没有的人。
    这样想着的燕王完全忘记了乐间之所以至今没有取得什么重大成就那和他自己也有关系呀,你作为国君都不愿意用人家,人家要怎么发挥才能?燕王不用,乐间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用呀。
    当然,要说起燕王不听劝告最后成功作死这种事其实也并不能让燕王相信乐间有本事,这只会给乐间增加仇恨值,毕竟乐间不仅事前说燕王不该怎么怎么,事后他还要跑过来说,大王你看你当初没听我的,这下作死了吧!这种话说出来,别说是燕王,那换了谁都不高兴啊。
    至于说乐乘,那也没比乐间好多少,反正都不怎么讨燕王的喜欢。
    而这次,乐间和乐乘打了败仗,又有人在燕王的身边说他们的坏话,那真是一说一个准,燕王顿时就觉得这话说的太有道理了,燕国被秦国揍的毫无还手之力什么的,那根本就不是他的锅,都怪乐间和乐乘两人,他们不仅没本事还心术不正的!
    于是更多的也不用说了,这种时候燕王满脑子是要把这两人给撤换掉,让这二人回来他要兴师问罪!
    在姚贾努力的往燕国砸钱,让燕王那群智商没比燕王本身好多少的大臣们给燕王拖后腿的时候,苏云卿也在努力配合。
    她后撤了。
    是的,苏云卿走了,她跑去了蒙武那里,只把燕国留给了王翦一个人。
    苏云卿的后撤对于燕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姚贾想了想又给燕国再添了一把火。
    之前被撤职的栗腹又蹦跶出来啦!
    栗腹在朝堂上就开始对燕王哭诉了,他表示之前他虽然打的不怎么好,但那不能怪他呀,都是敌人太狡猾,再说了,他对燕王一片忠心,嗯,最关键的是,他会打败仗都怪乐间和乐乘两人!
    先不管栗腹是怎么瞎扯把这口大黑锅甩给乐间和乐乘背的,反正栗腹是通过一番哭诉成功的在燕王面前洗白了自己,并且说服燕王再次把他派上战场作为主将。
    栗腹都想好了,没有秦国那个特别凶残的太后在,王翦不过就是一个年轻小将罢了,他还能怕了王翦不成?等到他击败王翦那就是立了大功,到时候之前的那些失败也就不用在意了。
    反正只要他成功了,那就是燕国的大功臣,谁还会在意之前的一点小失误?
    至于说苏云卿为什么偏偏在这种时候后撤,栗腹觉得这理由简直太简单啦,肯定是秦军的后方出问题了嘛,谁都知道秦军的后面有魏军呀,说不定就是另一个年纪不大的小将蒙武没撑住被魏军给打败了呢?
    这么一想栗腹更加有自信了,他觉得面对这种情况,先别说苏云卿到底能不能解决问题,就算她能,那秦军也是损失惨重,到时候肯定得退兵,而如果他在这种时候上战场,那么不管他打的怎么样,反正表面上看起来就是他栗腹上战场了,然后秦国就退兵了。
    不需要多说,面对这种情况谁都能脑补出来是他栗腹在危急关头拯救了差点灭亡的燕国呀!
    显然,燕王对栗腹向来是很满意的,真要说起来也就是之前栗腹丢了居庸塞让燕王比较介意了,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栗腹都说了这不能怪他,是乐间和乐乘在背后暗算他呀。
    燕国的内部有人勾结秦国卖国,那么栗腹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居庸塞也是守不住的呀。
    而且栗腹还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一直以来燕国都想不通的一点。
    那就是秦军对燕国的熟悉,按照道理来说,之前有赵国挡在燕国前面,燕国从来没有正面和秦国打过什么大仗,秦军也是没有来过燕国的,那么为什么这次秦军会对燕国显得如此熟悉?
    关于这个问题,之前一直都是燕国想不通的,但现在,栗腹为这个问题找到了好解释。
    秦国确实没来过燕国更不了解燕国,但乐间乐乘对燕国很熟悉呀!肯定是他们出卖了燕国!
    燕王顿时就觉得栗腹说的非常有道理,而原本他召乐间乐乘二人回来也不过是问罪,如今却是真的动了杀心。
    任何一个国君都是无法忍受这种出卖国家给敌人的事情的,更何况燕王这绝壁是新仇旧恨一起上呀。
    于是当栗腹成功的再次出现在了战场上,而他面对的也确实只有王翦一个人而已。
    是的,只有王翦。
    苏云卿在这次在后撤的事情上倒是没说假话,她真的去蒙武那里了。
    不为其他,只因为苏云卿知道,魏国真正的援军要来了。
    如今的燕国正处在最为艰难的时期,虽然魏王不太愿意搭理燕国,更不想搀和燕国和秦国之间的事情,但是如果燕国能够开出足够高的价码的话,显然魏王也是很心动的。
    就比如说这次,当秦军越来越逼近燕国的都城,燕国的压力自然也就越来越大,于是他们在求援的时候开出的价码也就越来越高。
    之前不过就是劝说一下,送点礼物,现在是一车一车的珍宝拉过去,顺带着还承诺送城池。
    而到了这种时候,秦国也不再努力的阻止魏国向燕国派援军了,事实上此时的秦国不仅仅希望魏国派援军,甚至希望魏国派的越多越好。
    当乐间在回到蓟城后被杀,乐乘则狼狈逃往齐国的时候,魏国终于出大招了。
    加上之前派过来的军队,近十万的魏国精锐就那么出现在苏云卿的面前。
    苏云卿深吸一口气,她知道,拼命的时候到了。
    既然已经把魏国的军队调动过来,并且让魏国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燕国这边,那么栗腹与燕国也就没有其他的作用了,王翦开始全力解决栗腹。
    ……其实王翦挺想哭的,真的。
    栗腹两次上战场,苏云卿两次把他丢过去对付栗腹。
    于是王翦能做的也就是有了空闲的时间就看兵书写笔记,别问为什么,王翦怕一天不看书他的智商就得被栗腹拉低!
    如果智商掉的和栗腹一条线,到时候还怎么有脸回咸阳!
    王翦决心要速战速决,他真不愿意和一个傻逼墨迹太久。
    显然王翦真的拼起来栗腹不可能是他的对手,于是很快的,栗腹就迎来了第二次战败,这次是真的一路被王翦追着打,一直打到了蓟城下。
    实际上栗腹本不该败得这么惨,且还一路被人追回老家,但谁让王翦有苏云卿开挂呢?
    和其他地方不同,幽州那可是骑兵作战的好地方呀,换到了这个年代的燕国也没差,苏云卿不仅给了王翦地图,她还把自己的骑兵留给王翦了,王翦怎么说也跟着李牧不少年,对于骑兵也算有点心得,而苏云卿则更过分,当年击败公孙瓒之后并州骑兵可谓纵横北方,关于怎么在幽州作战,怎么最大化的发挥战斗力那真是一清二楚,苏云卿把这些毫无保留的都告诉了王翦。
    虽然因为秦国建设了强大的骑兵,因此近些年各国对骑兵也算得上重视,然而这次秦国真的是一路开挂谁都拦不住。
    当王翦成功包围蓟城之后,考虑到骑兵在攻城的时候并无卵用,于是他就再次把苏云卿留给他的骑兵派了回去。
    在苏云卿面对魏军的时候,这支骑兵应当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苏云卿目前的压力确实不算小,但到底还能勉强坚持住,毕竟是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此时苏云卿手上的兵力虽然比魏军要少一点,但考虑下双方的质量,在数量差距不是很大的时候,这还真不能算是个问题。
    因此这不能算是苏云卿的压力来源,真正让苏云卿有压力的是,纵横家那群大忽悠们很开心的给她传了个新情报过来。
    太后我们又给你忽悠来了五万魏军过几天就到么么哒!
    于是苏云卿必须要考虑一下,她到时候要怎么搞定这十五万魏军。
    毕竟正面撸袖子干她不怕,但她的任务是彻底牵制这十五万魏军,半个都不能放回魏国呀!
    这种事情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团团围住慢慢消化啦,可关于这办法,当年孙子就说过,‘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这样的话,其他先不谈,十则围之说白了如果你的兵力是对方的十倍就可以围歼他们啦!
    虽然十倍什么的苏云卿觉得是夸张,但是也不至于兵力还比对方差一截的情况下就想着围歼对方吧?那也太扯了。
    

第155章 大挂B!
    苏云卿对着那十几万的魏军犯愁,王翦对着蓟城却要轻松的多。
    毕竟燕国目前能看的就两个人,一个乐间被杀了,一个乐乘又逃走了,目前燕王真正能用的人也就只剩下栗腹那个傻逼啦!
    当然,如果这还不够坑的话,秦国可还留着一个姚贾在燕国内部搞破坏呢。
    关于这一点其实王翦挺佩服姚贾的,虽然手段都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手段,甚至姚贾做的不少事情在道德和道义上如果拿出来说的话是很值得批判的,但不可否认他的做法确实很有效。
    王翦这在外面还没怎么打呢,蓟城的内部就已经一团乱了。
    姚贾这么一折腾给王翦提供了多少进攻的机会呀,王翦当然知道姚贾的做法不光彩,但对他而言折腾燕国总比让秦国的将士去牺牲要好呀。
    再说了,在战国末期你还讲道义你还想要脸?开玩笑好吗!你这么做没人会夸你的,大家只会把你当个傻逼对待。
    战国就是这么一个赤裸裸的全民不要脸的时代。
    因此对于姚贾的做法王翦那还真是半点微词都没有,他非常积极的和姚贾配合,姚贾在内部折腾他就在外面攻打,就这么着,在苏云卿那边的五万魏军到达之前王翦就先一步攻入蓟城了。
    不要问王翦到底怎么进去的,他其实没怎么打,主要是燕国内部本就不稳定,这次压力一大处在生死边缘的时候立刻激化了矛盾,燕国内部自己就撕起来啦!最后大家打的头破血流,有人干脆就打开城门把王翦放进来了= =
    所以说王翦带兵进蓟城的时候那心情可真是……复杂的很。
    一个自己把自己给折腾没了的国家,这也真是没谁了。
    当然,王翦不是傻瓜,虽然被燕国这一出弄得嘴角直抽,但他还是没忘了正事,至少他很快的就掌控了局面,开始全面接手这个国家。
    关于这一点王翦是第一次做,但好在苏云卿临走之前该怎么做都给他说过了,再加上还有个姚贾配合他,告诉他哪些人该怎么用,哪些人已经彻底被他收买倒向秦国了,因此王翦这里总体还算得上顺利。
    苏云卿拿到战报的时候也松了口气,不过苏云卿也没忘了下令从后方给王翦调官员过去。
    王翦随军是有些官员跟着,但那都是临时用来掌控局面的,不是长久之策,因此真正想要稳定燕国的情况还是得从后方调不少人过去。
    说起这个,其实苏云卿并不打算重用燕国原本的官员,关于这一点姚贾那边有详细的报告,燕国能用的官员也就那么几个,大部分官员其实都和燕王是一个画风,因此不用抱有太大的期待。
    但苏云卿的轻松并没有维持多久,魏国的援军很快就到了。
    因为王翦这一仗自己都赢得莫名其妙的,其他国家就更想不到燕国居然会这么快就灭国了,王翦占领蓟城之后做的其他事情也不谈,但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封锁消息,不允许任何人透露燕国已灭的事情,他甚至连城头上的旗帜都没有更换,依旧保持着原本的样子。
    因此不知情况的魏军还是来了。
    苏云卿虽然说魏军的战斗力不如秦军,但那也得是在同等的情况下,考虑下现在魏军的数量,而她手上加上被王翦派回来的两万骑兵也只有不到十万人的军队,却要完全牵制甚至围歼对面的十五万魏军。
    ……简直跟开玩笑似的!
    虽然苏云卿不要求什么对方十倍的兵力,但是两倍要有吧?两倍都没有的话,你让我兵力差不多我也是勉强可以打一下的呀!
    说实在话,苏云卿之前觉得她要对付十万人也就顶天了,毕竟魏王对其他国家的事情可没这么热心过,如果少的话,他派个三五万人意思一下也就算了,就算是这次燕国出大代价,苏云卿觉得最多十万不会再多了。
    苏云卿看着蒙武的时候内心是崩溃的:“……我太小看那群纵横家了,真的。”
    她之前觉得十万顶天,很有可能是连十万人都不到的,毕竟魏王那么坑,因此苏云卿对纵横家们说,你们可劲忽悠,一定多忽悠点人过来。
    不管怎么说,苏云卿这里的人多了,之后李牧的行动压力也就小了,成功的可能就更大了。
    万万没想到,纵横家们真想忽悠谁那真是想怎么忽悠怎么忽悠,而且魏王也不是个经得住忽悠的,有燕国愿意给好处,有纵横家们暗中推波助澜,于是这次魏国来的军队完全突破了苏云卿的预期。
    他们来了十五万啊!
    哦,也对,当年比较有名的纵横家比如张仪苏秦什么的,那可真是靠着一张嘴就把七国拿捏在手中,合纵连横的影响着整个天下的大势。
    现在的咸阳学馆虽然一时半会儿的出不了什么苏秦张仪之类的人物,但是能被当校长的蔡泽挑出来出使各国的,显然也不可能差了。
    然而就在苏云卿为了魏国的援军心塞塞的时候,纵横家那边又有信到了。
    哦,这次也没说其他的,大致意思总结起来也就一句话。
    太后你那边还要人么?要的话咱们还能再忽悠点过去呀,虽然五万十万的那是不可能了,但是再来两三万还是没问题哒!
    苏云卿:“……”
    呵呵哒!
    你们住手啊!(╯‵口′)╯︵┻━┻
    所以说,魏王你到底为什么这么不经忽悠!
    默默地嫌弃了一把魏王,苏云卿立马给忽悠上瘾的纵横家们回信,讲真,这么多人足够了,再多的话苏云卿真的觉得自己撑不住。
    而且让最让苏云卿嘴角直抽的是,纵横家们忽悠来的全是魏军精锐,苏云卿就不明白了,这群纵横家们到底是怎么忽悠魏王的,让他不仅派了这完全不可思议的数量的军队过来,还都是精挑细选的精锐。
    这特么到底是怎么办到的啊!
    苏云卿完全想不通啊!
    苏云卿冷静了三秒钟,果断又给咸阳去信了。
    信上就一句话,孙砸!我撑不住了快给派援军!
    嬴政也没让苏云卿失望,他真的给苏云卿又调集了近七万的军队,但同时他也告诉苏云卿,这么多人是极限了,再多没有了。
    毕竟苏云卿这里加上这七万人再加上王翦那里的军队,一共就得二十多万了,而李牧那里的也不能少吧?蒙骜看着楚国那么大个国家这军队就更不能少呀,秦国本身还要留下驻扎的部队,另外还要留下应急的部队,总不至于真把国家的军队抽调一空了吧?
    至少如果到了关键时刻,嬴政得有能力派出应急的部队去应付各种突发状况呀。
    ……典型的比如苏云卿这种,不小心忽悠多了完全超出最开始的预期什么的。
    可让嬴政没想到的是,他原本以为苏云卿在援军到之前都会老老实实的守城,可苏云卿却在援军还在半路上的时候就开始对着魏军动手了。
    一方面是在北方大地上只要带着自己训练的骑兵苏云卿的底气就比较足,另外一方面,苏云卿也不得不动手了。
    如果她这里不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